'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跳槽那些事兒 不完美媽媽 讀書 time剛剛好 2019-08-12
"
"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經常會有讀者問我類似於這樣的問題:“工作忙,回到家還要忙家務,照顧孩子。很想利用閒暇時間靜下心來學習,可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時間。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解決?”

忙著工作,忙著生活,迫切的想要找時間來提升自己,但卻忙得團團轉,很難找到整段不被打擾的時間。

好不容易有點時間,也是支離破碎的,在零散時間學習,又覺得不繫統,沒深度,更沒什麼效果。

這是很多成年人所面臨的自我提升中的困局!

我曾經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但現在的我,雖然工作還是那麼忙,但依舊利用閒暇時間做了很多事情,寫作,出書,讀書,學習攝影等等,不僅本職工作沒有絲毫影響,還成功打造了自己的第二事業,每年增加收入十幾萬元。

那麼,我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

五個字:碎片化學習。

看到這兒,你也許會很失望。

的確,碎片化學習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對此,很多人的態度是不看好,不推薦的。

他們會覺得,碎片化學習難以有收穫,只學習了表面,但缺乏深度,不能代替系統學習。

我覺得,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他們對於碎片化學習存在誤解,在學習方式上也有不當。


人們對於碎片化學習的兩大理解誤區

"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經常會有讀者問我類似於這樣的問題:“工作忙,回到家還要忙家務,照顧孩子。很想利用閒暇時間靜下心來學習,可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時間。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解決?”

忙著工作,忙著生活,迫切的想要找時間來提升自己,但卻忙得團團轉,很難找到整段不被打擾的時間。

好不容易有點時間,也是支離破碎的,在零散時間學習,又覺得不繫統,沒深度,更沒什麼效果。

這是很多成年人所面臨的自我提升中的困局!

我曾經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但現在的我,雖然工作還是那麼忙,但依舊利用閒暇時間做了很多事情,寫作,出書,讀書,學習攝影等等,不僅本職工作沒有絲毫影響,還成功打造了自己的第二事業,每年增加收入十幾萬元。

那麼,我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

五個字:碎片化學習。

看到這兒,你也許會很失望。

的確,碎片化學習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對此,很多人的態度是不看好,不推薦的。

他們會覺得,碎片化學習難以有收穫,只學習了表面,但缺乏深度,不能代替系統學習。

我覺得,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他們對於碎片化學習存在誤解,在學習方式上也有不當。


人們對於碎片化學習的兩大理解誤區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一個誤區是碎片化學習就是將工作學習的時間碎片化。

另一個誤區是碎片化的內容一定是膚淺,低價值的內容。

所謂碎片化學習,是我們主動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進行有效學習的方式。

如今,互聯網和高科技的發展,大大豐富了我們的業餘生活,但注意力卻變成了稀缺資源,你要想擁有整段整段不被打擾的時間,也許只有在上學時才能夠滿足你。

步入社會之後,對於大多數的上班族來說,每天擁有一段2個小時的自由時間,真的並不容易。

但與此同時,這又是一個講究效率和終身學習的時代。

難道當你無法擁有上學時大段不被打擾的時間,你就不能學習、也不會學習了嗎?

當工作、手機和娛樂將時間搶奪的支離破碎時,我們應該如何利用零散的時間來自我提升呢?

此時,學會碎片化學習方法就很必要了。

碎片化學習,並非是將工作學習的時間來碎片化,而是主動學會利用零散時間來有效學習。

碎片化學習不代表是膚淺的學習,碎片化的內容也不一定就是膚淺的內容。

誠然,我們處於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獲取的信息資源質量參差不齊。

但人都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我們可以當好自己的“信息把控官”,有目的去尋找自己需要的、有質量保證的信息內容,少在粗製濫造的信息中停留。

總之,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碎片化學習一樣能夠達到深度,形成體系。

在我看來,碎片化學習和深度系統的學習,兩者並不衝突。並不是說,兩個學習方式只能有其一。它們其實只是在不同時間狀況下的學習方式而已。


典型錯誤的碎片化學習方式

"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經常會有讀者問我類似於這樣的問題:“工作忙,回到家還要忙家務,照顧孩子。很想利用閒暇時間靜下心來學習,可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時間。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解決?”

忙著工作,忙著生活,迫切的想要找時間來提升自己,但卻忙得團團轉,很難找到整段不被打擾的時間。

好不容易有點時間,也是支離破碎的,在零散時間學習,又覺得不繫統,沒深度,更沒什麼效果。

這是很多成年人所面臨的自我提升中的困局!

我曾經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但現在的我,雖然工作還是那麼忙,但依舊利用閒暇時間做了很多事情,寫作,出書,讀書,學習攝影等等,不僅本職工作沒有絲毫影響,還成功打造了自己的第二事業,每年增加收入十幾萬元。

那麼,我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

五個字:碎片化學習。

看到這兒,你也許會很失望。

的確,碎片化學習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對此,很多人的態度是不看好,不推薦的。

他們會覺得,碎片化學習難以有收穫,只學習了表面,但缺乏深度,不能代替系統學習。

我覺得,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他們對於碎片化學習存在誤解,在學習方式上也有不當。


人們對於碎片化學習的兩大理解誤區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一個誤區是碎片化學習就是將工作學習的時間碎片化。

另一個誤區是碎片化的內容一定是膚淺,低價值的內容。

所謂碎片化學習,是我們主動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進行有效學習的方式。

如今,互聯網和高科技的發展,大大豐富了我們的業餘生活,但注意力卻變成了稀缺資源,你要想擁有整段整段不被打擾的時間,也許只有在上學時才能夠滿足你。

步入社會之後,對於大多數的上班族來說,每天擁有一段2個小時的自由時間,真的並不容易。

但與此同時,這又是一個講究效率和終身學習的時代。

難道當你無法擁有上學時大段不被打擾的時間,你就不能學習、也不會學習了嗎?

當工作、手機和娛樂將時間搶奪的支離破碎時,我們應該如何利用零散的時間來自我提升呢?

此時,學會碎片化學習方法就很必要了。

碎片化學習,並非是將工作學習的時間來碎片化,而是主動學會利用零散時間來有效學習。

碎片化學習不代表是膚淺的學習,碎片化的內容也不一定就是膚淺的內容。

誠然,我們處於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獲取的信息資源質量參差不齊。

但人都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我們可以當好自己的“信息把控官”,有目的去尋找自己需要的、有質量保證的信息內容,少在粗製濫造的信息中停留。

總之,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碎片化學習一樣能夠達到深度,形成體系。

在我看來,碎片化學習和深度系統的學習,兩者並不衝突。並不是說,兩個學習方式只能有其一。它們其實只是在不同時間狀況下的學習方式而已。


典型錯誤的碎片化學習方式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碎片化學習沒有效果,往往是方法不對。

最典型的就是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讓自己忙起來,學習也僅僅停留在理論上。

有一種勤奮是低品質的。從表面上看,他們真的很努力,不放過一絲空閒的時間。

上下班在地鐵上,看電子書,聽音頻微課。訂閱各種專欄,有時間就看。

錢沒有少花,但真正能夠學到手的,少之又少。知識還是人家老師的。

如果你問他,你為什麼去學習?

他會說:“因為大家都在學習啊,要想不被淘汰,就要學習。”

這就是他的學習目標。

這樣,方向不明確,學習停留在表面,學習和執行脫節。

他的學習僅僅是成為了緩解知識焦慮的一種方式而已。

我還需要著重提醒的是,所謂目標是指的是具有實際意義的目標。衡量的指標並不是你背會了多少,你聽了多少微課,讀了多少專欄,而是能利用學習到的知識解決什麼問題。

能解決問題的,才有實際意義。

不得不說,很多成年人的學習方法,依舊停留在上學時期,覺得學習就是摳課本,記筆記,必須要學會全部的理論,然後才能夠一點點去實踐。

可是,這種學習方法是上學時應對考試時使用的。

考驗成年人的不是你的答卷成績,而是你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和菜頭在《你不重要,你的喜歡才重要》一書中就說過這樣一句話:“作為普通人,不可能等我們洞悉了事物的全貌才動手,也不可能等我們找尋最佳方案才執行。”

所以,要想碎片化學習有效果,就必須要提出具備明確實際意義的目標來。

你想要解決什麼問題?

以“問題”來帶動自己,方向相當明確,每每解決一點,都需要“被迫”的學習、理解和使用背後的知識,一點點積累起來,就像拼拼圖一樣。

這樣的學習方式,好處多多。能看到效果不容易放棄,有實際的反饋能隨時調整方法,提升效率。更重要的是自己從被動的輸入,變成了主動的吸收和使用。


我是如何進行有效的碎片化學習的?

"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經常會有讀者問我類似於這樣的問題:“工作忙,回到家還要忙家務,照顧孩子。很想利用閒暇時間靜下心來學習,可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時間。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解決?”

忙著工作,忙著生活,迫切的想要找時間來提升自己,但卻忙得團團轉,很難找到整段不被打擾的時間。

好不容易有點時間,也是支離破碎的,在零散時間學習,又覺得不繫統,沒深度,更沒什麼效果。

這是很多成年人所面臨的自我提升中的困局!

我曾經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但現在的我,雖然工作還是那麼忙,但依舊利用閒暇時間做了很多事情,寫作,出書,讀書,學習攝影等等,不僅本職工作沒有絲毫影響,還成功打造了自己的第二事業,每年增加收入十幾萬元。

那麼,我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

五個字:碎片化學習。

看到這兒,你也許會很失望。

的確,碎片化學習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對此,很多人的態度是不看好,不推薦的。

他們會覺得,碎片化學習難以有收穫,只學習了表面,但缺乏深度,不能代替系統學習。

我覺得,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他們對於碎片化學習存在誤解,在學習方式上也有不當。


人們對於碎片化學習的兩大理解誤區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一個誤區是碎片化學習就是將工作學習的時間碎片化。

另一個誤區是碎片化的內容一定是膚淺,低價值的內容。

所謂碎片化學習,是我們主動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進行有效學習的方式。

如今,互聯網和高科技的發展,大大豐富了我們的業餘生活,但注意力卻變成了稀缺資源,你要想擁有整段整段不被打擾的時間,也許只有在上學時才能夠滿足你。

步入社會之後,對於大多數的上班族來說,每天擁有一段2個小時的自由時間,真的並不容易。

但與此同時,這又是一個講究效率和終身學習的時代。

難道當你無法擁有上學時大段不被打擾的時間,你就不能學習、也不會學習了嗎?

當工作、手機和娛樂將時間搶奪的支離破碎時,我們應該如何利用零散的時間來自我提升呢?

此時,學會碎片化學習方法就很必要了。

碎片化學習,並非是將工作學習的時間來碎片化,而是主動學會利用零散時間來有效學習。

碎片化學習不代表是膚淺的學習,碎片化的內容也不一定就是膚淺的內容。

誠然,我們處於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獲取的信息資源質量參差不齊。

但人都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我們可以當好自己的“信息把控官”,有目的去尋找自己需要的、有質量保證的信息內容,少在粗製濫造的信息中停留。

總之,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碎片化學習一樣能夠達到深度,形成體系。

在我看來,碎片化學習和深度系統的學習,兩者並不衝突。並不是說,兩個學習方式只能有其一。它們其實只是在不同時間狀況下的學習方式而已。


典型錯誤的碎片化學習方式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碎片化學習沒有效果,往往是方法不對。

最典型的就是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讓自己忙起來,學習也僅僅停留在理論上。

有一種勤奮是低品質的。從表面上看,他們真的很努力,不放過一絲空閒的時間。

上下班在地鐵上,看電子書,聽音頻微課。訂閱各種專欄,有時間就看。

錢沒有少花,但真正能夠學到手的,少之又少。知識還是人家老師的。

如果你問他,你為什麼去學習?

他會說:“因為大家都在學習啊,要想不被淘汰,就要學習。”

這就是他的學習目標。

這樣,方向不明確,學習停留在表面,學習和執行脫節。

他的學習僅僅是成為了緩解知識焦慮的一種方式而已。

我還需要著重提醒的是,所謂目標是指的是具有實際意義的目標。衡量的指標並不是你背會了多少,你聽了多少微課,讀了多少專欄,而是能利用學習到的知識解決什麼問題。

能解決問題的,才有實際意義。

不得不說,很多成年人的學習方法,依舊停留在上學時期,覺得學習就是摳課本,記筆記,必須要學會全部的理論,然後才能夠一點點去實踐。

可是,這種學習方法是上學時應對考試時使用的。

考驗成年人的不是你的答卷成績,而是你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和菜頭在《你不重要,你的喜歡才重要》一書中就說過這樣一句話:“作為普通人,不可能等我們洞悉了事物的全貌才動手,也不可能等我們找尋最佳方案才執行。”

所以,要想碎片化學習有效果,就必須要提出具備明確實際意義的目標來。

你想要解決什麼問題?

以“問題”來帶動自己,方向相當明確,每每解決一點,都需要“被迫”的學習、理解和使用背後的知識,一點點積累起來,就像拼拼圖一樣。

這樣的學習方式,好處多多。能看到效果不容易放棄,有實際的反饋能隨時調整方法,提升效率。更重要的是自己從被動的輸入,變成了主動的吸收和使用。


我是如何進行有效的碎片化學習的?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那麼,如何進行有效的碎片化學習呢?我總結了五個步驟。


第一步:從工作生活的“痛點”入手,挖掘實戰目標

"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經常會有讀者問我類似於這樣的問題:“工作忙,回到家還要忙家務,照顧孩子。很想利用閒暇時間靜下心來學習,可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時間。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解決?”

忙著工作,忙著生活,迫切的想要找時間來提升自己,但卻忙得團團轉,很難找到整段不被打擾的時間。

好不容易有點時間,也是支離破碎的,在零散時間學習,又覺得不繫統,沒深度,更沒什麼效果。

這是很多成年人所面臨的自我提升中的困局!

我曾經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但現在的我,雖然工作還是那麼忙,但依舊利用閒暇時間做了很多事情,寫作,出書,讀書,學習攝影等等,不僅本職工作沒有絲毫影響,還成功打造了自己的第二事業,每年增加收入十幾萬元。

那麼,我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

五個字:碎片化學習。

看到這兒,你也許會很失望。

的確,碎片化學習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對此,很多人的態度是不看好,不推薦的。

他們會覺得,碎片化學習難以有收穫,只學習了表面,但缺乏深度,不能代替系統學習。

我覺得,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他們對於碎片化學習存在誤解,在學習方式上也有不當。


人們對於碎片化學習的兩大理解誤區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一個誤區是碎片化學習就是將工作學習的時間碎片化。

另一個誤區是碎片化的內容一定是膚淺,低價值的內容。

所謂碎片化學習,是我們主動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進行有效學習的方式。

如今,互聯網和高科技的發展,大大豐富了我們的業餘生活,但注意力卻變成了稀缺資源,你要想擁有整段整段不被打擾的時間,也許只有在上學時才能夠滿足你。

步入社會之後,對於大多數的上班族來說,每天擁有一段2個小時的自由時間,真的並不容易。

但與此同時,這又是一個講究效率和終身學習的時代。

難道當你無法擁有上學時大段不被打擾的時間,你就不能學習、也不會學習了嗎?

當工作、手機和娛樂將時間搶奪的支離破碎時,我們應該如何利用零散的時間來自我提升呢?

此時,學會碎片化學習方法就很必要了。

碎片化學習,並非是將工作學習的時間來碎片化,而是主動學會利用零散時間來有效學習。

碎片化學習不代表是膚淺的學習,碎片化的內容也不一定就是膚淺的內容。

誠然,我們處於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獲取的信息資源質量參差不齊。

但人都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我們可以當好自己的“信息把控官”,有目的去尋找自己需要的、有質量保證的信息內容,少在粗製濫造的信息中停留。

總之,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碎片化學習一樣能夠達到深度,形成體系。

在我看來,碎片化學習和深度系統的學習,兩者並不衝突。並不是說,兩個學習方式只能有其一。它們其實只是在不同時間狀況下的學習方式而已。


典型錯誤的碎片化學習方式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碎片化學習沒有效果,往往是方法不對。

最典型的就是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讓自己忙起來,學習也僅僅停留在理論上。

有一種勤奮是低品質的。從表面上看,他們真的很努力,不放過一絲空閒的時間。

上下班在地鐵上,看電子書,聽音頻微課。訂閱各種專欄,有時間就看。

錢沒有少花,但真正能夠學到手的,少之又少。知識還是人家老師的。

如果你問他,你為什麼去學習?

他會說:“因為大家都在學習啊,要想不被淘汰,就要學習。”

這就是他的學習目標。

這樣,方向不明確,學習停留在表面,學習和執行脫節。

他的學習僅僅是成為了緩解知識焦慮的一種方式而已。

我還需要著重提醒的是,所謂目標是指的是具有實際意義的目標。衡量的指標並不是你背會了多少,你聽了多少微課,讀了多少專欄,而是能利用學習到的知識解決什麼問題。

能解決問題的,才有實際意義。

不得不說,很多成年人的學習方法,依舊停留在上學時期,覺得學習就是摳課本,記筆記,必須要學會全部的理論,然後才能夠一點點去實踐。

可是,這種學習方法是上學時應對考試時使用的。

考驗成年人的不是你的答卷成績,而是你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和菜頭在《你不重要,你的喜歡才重要》一書中就說過這樣一句話:“作為普通人,不可能等我們洞悉了事物的全貌才動手,也不可能等我們找尋最佳方案才執行。”

所以,要想碎片化學習有效果,就必須要提出具備明確實際意義的目標來。

你想要解決什麼問題?

以“問題”來帶動自己,方向相當明確,每每解決一點,都需要“被迫”的學習、理解和使用背後的知識,一點點積累起來,就像拼拼圖一樣。

這樣的學習方式,好處多多。能看到效果不容易放棄,有實際的反饋能隨時調整方法,提升效率。更重要的是自己從被動的輸入,變成了主動的吸收和使用。


我是如何進行有效的碎片化學習的?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那麼,如何進行有效的碎片化學習呢?我總結了五個步驟。


第一步:從工作生活的“痛點”入手,挖掘實戰目標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

我們最鬥志昂揚的時候,往往是制定目標的時候,在雄心壯志的計劃,一旦落實到具體的執行上,那種熱情馬上就像是被澆了一盆冷水一樣,堅持不了幾天,就不了了之了。

為什麼呢?

因為那些目標,往往是我們所向往的生活,所以在臆想時,是最熱血奔騰的時候。但這類目標要麼過大,要麼和當前生活脫節,所以很容易就迷失在了瑣碎的實踐中。

這也是為什麼我更推薦大家從生活中的“痛點”來挖掘目標。

所謂“痛點”,就是你當前生活中所面臨的,需要解決的問題。

比如,你有社交恐懼症,和陌生人交流就十分緊張。這就是你的痛點。

那麼,由此就可以挖掘出一個學習目標來:你要學習社交和提升自信方面的技巧方法,讓自己能夠自如的和人們交流。

又如,你所寫的文案總是被領導批評,這也是你的痛點。你的學習目標就是:學習文案創作技巧,寫出合格的文案來。

肯定會有小夥伴說:如果我想要利用零散時間學習歷史呢?歷史和我的生活也沒有什麼直接關聯啊。

這種也好辦。你可以設定一個輸出目標。

比如,你對明代史很感興趣,那麼,你設定的目標可以是:自己要做出一套講解明代史的專欄或是微課,然後放到網絡上分享。

總之,這樣確定的目標,是和你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如果你不去實現它,你會一直被問題所困擾。

為了擺脫困擾,為了解決掉它,你的學習動力會相對更持久。


第二步:主動挖掘優質的碎片化時間

"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經常會有讀者問我類似於這樣的問題:“工作忙,回到家還要忙家務,照顧孩子。很想利用閒暇時間靜下心來學習,可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時間。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解決?”

忙著工作,忙著生活,迫切的想要找時間來提升自己,但卻忙得團團轉,很難找到整段不被打擾的時間。

好不容易有點時間,也是支離破碎的,在零散時間學習,又覺得不繫統,沒深度,更沒什麼效果。

這是很多成年人所面臨的自我提升中的困局!

我曾經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但現在的我,雖然工作還是那麼忙,但依舊利用閒暇時間做了很多事情,寫作,出書,讀書,學習攝影等等,不僅本職工作沒有絲毫影響,還成功打造了自己的第二事業,每年增加收入十幾萬元。

那麼,我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

五個字:碎片化學習。

看到這兒,你也許會很失望。

的確,碎片化學習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對此,很多人的態度是不看好,不推薦的。

他們會覺得,碎片化學習難以有收穫,只學習了表面,但缺乏深度,不能代替系統學習。

我覺得,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他們對於碎片化學習存在誤解,在學習方式上也有不當。


人們對於碎片化學習的兩大理解誤區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一個誤區是碎片化學習就是將工作學習的時間碎片化。

另一個誤區是碎片化的內容一定是膚淺,低價值的內容。

所謂碎片化學習,是我們主動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進行有效學習的方式。

如今,互聯網和高科技的發展,大大豐富了我們的業餘生活,但注意力卻變成了稀缺資源,你要想擁有整段整段不被打擾的時間,也許只有在上學時才能夠滿足你。

步入社會之後,對於大多數的上班族來說,每天擁有一段2個小時的自由時間,真的並不容易。

但與此同時,這又是一個講究效率和終身學習的時代。

難道當你無法擁有上學時大段不被打擾的時間,你就不能學習、也不會學習了嗎?

當工作、手機和娛樂將時間搶奪的支離破碎時,我們應該如何利用零散的時間來自我提升呢?

此時,學會碎片化學習方法就很必要了。

碎片化學習,並非是將工作學習的時間來碎片化,而是主動學會利用零散時間來有效學習。

碎片化學習不代表是膚淺的學習,碎片化的內容也不一定就是膚淺的內容。

誠然,我們處於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獲取的信息資源質量參差不齊。

但人都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我們可以當好自己的“信息把控官”,有目的去尋找自己需要的、有質量保證的信息內容,少在粗製濫造的信息中停留。

總之,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碎片化學習一樣能夠達到深度,形成體系。

在我看來,碎片化學習和深度系統的學習,兩者並不衝突。並不是說,兩個學習方式只能有其一。它們其實只是在不同時間狀況下的學習方式而已。


典型錯誤的碎片化學習方式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碎片化學習沒有效果,往往是方法不對。

最典型的就是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讓自己忙起來,學習也僅僅停留在理論上。

有一種勤奮是低品質的。從表面上看,他們真的很努力,不放過一絲空閒的時間。

上下班在地鐵上,看電子書,聽音頻微課。訂閱各種專欄,有時間就看。

錢沒有少花,但真正能夠學到手的,少之又少。知識還是人家老師的。

如果你問他,你為什麼去學習?

他會說:“因為大家都在學習啊,要想不被淘汰,就要學習。”

這就是他的學習目標。

這樣,方向不明確,學習停留在表面,學習和執行脫節。

他的學習僅僅是成為了緩解知識焦慮的一種方式而已。

我還需要著重提醒的是,所謂目標是指的是具有實際意義的目標。衡量的指標並不是你背會了多少,你聽了多少微課,讀了多少專欄,而是能利用學習到的知識解決什麼問題。

能解決問題的,才有實際意義。

不得不說,很多成年人的學習方法,依舊停留在上學時期,覺得學習就是摳課本,記筆記,必須要學會全部的理論,然後才能夠一點點去實踐。

可是,這種學習方法是上學時應對考試時使用的。

考驗成年人的不是你的答卷成績,而是你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和菜頭在《你不重要,你的喜歡才重要》一書中就說過這樣一句話:“作為普通人,不可能等我們洞悉了事物的全貌才動手,也不可能等我們找尋最佳方案才執行。”

所以,要想碎片化學習有效果,就必須要提出具備明確實際意義的目標來。

你想要解決什麼問題?

以“問題”來帶動自己,方向相當明確,每每解決一點,都需要“被迫”的學習、理解和使用背後的知識,一點點積累起來,就像拼拼圖一樣。

這樣的學習方式,好處多多。能看到效果不容易放棄,有實際的反饋能隨時調整方法,提升效率。更重要的是自己從被動的輸入,變成了主動的吸收和使用。


我是如何進行有效的碎片化學習的?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那麼,如何進行有效的碎片化學習呢?我總結了五個步驟。


第一步:從工作生活的“痛點”入手,挖掘實戰目標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

我們最鬥志昂揚的時候,往往是制定目標的時候,在雄心壯志的計劃,一旦落實到具體的執行上,那種熱情馬上就像是被澆了一盆冷水一樣,堅持不了幾天,就不了了之了。

為什麼呢?

因為那些目標,往往是我們所向往的生活,所以在臆想時,是最熱血奔騰的時候。但這類目標要麼過大,要麼和當前生活脫節,所以很容易就迷失在了瑣碎的實踐中。

這也是為什麼我更推薦大家從生活中的“痛點”來挖掘目標。

所謂“痛點”,就是你當前生活中所面臨的,需要解決的問題。

比如,你有社交恐懼症,和陌生人交流就十分緊張。這就是你的痛點。

那麼,由此就可以挖掘出一個學習目標來:你要學習社交和提升自信方面的技巧方法,讓自己能夠自如的和人們交流。

又如,你所寫的文案總是被領導批評,這也是你的痛點。你的學習目標就是:學習文案創作技巧,寫出合格的文案來。

肯定會有小夥伴說:如果我想要利用零散時間學習歷史呢?歷史和我的生活也沒有什麼直接關聯啊。

這種也好辦。你可以設定一個輸出目標。

比如,你對明代史很感興趣,那麼,你設定的目標可以是:自己要做出一套講解明代史的專欄或是微課,然後放到網絡上分享。

總之,這樣確定的目標,是和你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如果你不去實現它,你會一直被問題所困擾。

為了擺脫困擾,為了解決掉它,你的學習動力會相對更持久。


第二步:主動挖掘優質的碎片化時間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好不容易找到時間來學習了,但卻發現自己有心無力,腦子感覺很遲鈍,學習效率很低。

英國作家格雷厄姆·阿爾科特在《高效忍者》一書中將注意力分為了三種:

主動型注意力

積極型注意力

不積極型注意力

主動型注意力是最為優質的,具體表現為思考專注,學習工作狀態最佳,效率最高。然後積極型注意力次之,不積極型注意力最差。

我們並非有時間就一定有注意力。注意力的分佈其實並非無規律可循。

一般來說,早晨的注意力最好,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質量開始下降。其中,經過休息後,注意力會有所提升。

之所以會出現剛才提到的好不容易有時間卻沒心思學,是因為利用的碎片化時間一般是處於注意力的疲勞期。

如果你處於不積極型注意力,再去“打雞血,喝雞湯”調動自己,也很難有好的狀態。

要想確保你的碎片化學習有效果,就要想辦法在自己處於優質注意力期間來找時間。

"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經常會有讀者問我類似於這樣的問題:“工作忙,回到家還要忙家務,照顧孩子。很想利用閒暇時間靜下心來學習,可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時間。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解決?”

忙著工作,忙著生活,迫切的想要找時間來提升自己,但卻忙得團團轉,很難找到整段不被打擾的時間。

好不容易有點時間,也是支離破碎的,在零散時間學習,又覺得不繫統,沒深度,更沒什麼效果。

這是很多成年人所面臨的自我提升中的困局!

我曾經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但現在的我,雖然工作還是那麼忙,但依舊利用閒暇時間做了很多事情,寫作,出書,讀書,學習攝影等等,不僅本職工作沒有絲毫影響,還成功打造了自己的第二事業,每年增加收入十幾萬元。

那麼,我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

五個字:碎片化學習。

看到這兒,你也許會很失望。

的確,碎片化學習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對此,很多人的態度是不看好,不推薦的。

他們會覺得,碎片化學習難以有收穫,只學習了表面,但缺乏深度,不能代替系統學習。

我覺得,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他們對於碎片化學習存在誤解,在學習方式上也有不當。


人們對於碎片化學習的兩大理解誤區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一個誤區是碎片化學習就是將工作學習的時間碎片化。

另一個誤區是碎片化的內容一定是膚淺,低價值的內容。

所謂碎片化學習,是我們主動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進行有效學習的方式。

如今,互聯網和高科技的發展,大大豐富了我們的業餘生活,但注意力卻變成了稀缺資源,你要想擁有整段整段不被打擾的時間,也許只有在上學時才能夠滿足你。

步入社會之後,對於大多數的上班族來說,每天擁有一段2個小時的自由時間,真的並不容易。

但與此同時,這又是一個講究效率和終身學習的時代。

難道當你無法擁有上學時大段不被打擾的時間,你就不能學習、也不會學習了嗎?

當工作、手機和娛樂將時間搶奪的支離破碎時,我們應該如何利用零散的時間來自我提升呢?

此時,學會碎片化學習方法就很必要了。

碎片化學習,並非是將工作學習的時間來碎片化,而是主動學會利用零散時間來有效學習。

碎片化學習不代表是膚淺的學習,碎片化的內容也不一定就是膚淺的內容。

誠然,我們處於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獲取的信息資源質量參差不齊。

但人都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我們可以當好自己的“信息把控官”,有目的去尋找自己需要的、有質量保證的信息內容,少在粗製濫造的信息中停留。

總之,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碎片化學習一樣能夠達到深度,形成體系。

在我看來,碎片化學習和深度系統的學習,兩者並不衝突。並不是說,兩個學習方式只能有其一。它們其實只是在不同時間狀況下的學習方式而已。


典型錯誤的碎片化學習方式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碎片化學習沒有效果,往往是方法不對。

最典型的就是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讓自己忙起來,學習也僅僅停留在理論上。

有一種勤奮是低品質的。從表面上看,他們真的很努力,不放過一絲空閒的時間。

上下班在地鐵上,看電子書,聽音頻微課。訂閱各種專欄,有時間就看。

錢沒有少花,但真正能夠學到手的,少之又少。知識還是人家老師的。

如果你問他,你為什麼去學習?

他會說:“因為大家都在學習啊,要想不被淘汰,就要學習。”

這就是他的學習目標。

這樣,方向不明確,學習停留在表面,學習和執行脫節。

他的學習僅僅是成為了緩解知識焦慮的一種方式而已。

我還需要著重提醒的是,所謂目標是指的是具有實際意義的目標。衡量的指標並不是你背會了多少,你聽了多少微課,讀了多少專欄,而是能利用學習到的知識解決什麼問題。

能解決問題的,才有實際意義。

不得不說,很多成年人的學習方法,依舊停留在上學時期,覺得學習就是摳課本,記筆記,必須要學會全部的理論,然後才能夠一點點去實踐。

可是,這種學習方法是上學時應對考試時使用的。

考驗成年人的不是你的答卷成績,而是你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和菜頭在《你不重要,你的喜歡才重要》一書中就說過這樣一句話:“作為普通人,不可能等我們洞悉了事物的全貌才動手,也不可能等我們找尋最佳方案才執行。”

所以,要想碎片化學習有效果,就必須要提出具備明確實際意義的目標來。

你想要解決什麼問題?

以“問題”來帶動自己,方向相當明確,每每解決一點,都需要“被迫”的學習、理解和使用背後的知識,一點點積累起來,就像拼拼圖一樣。

這樣的學習方式,好處多多。能看到效果不容易放棄,有實際的反饋能隨時調整方法,提升效率。更重要的是自己從被動的輸入,變成了主動的吸收和使用。


我是如何進行有效的碎片化學習的?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那麼,如何進行有效的碎片化學習呢?我總結了五個步驟。


第一步:從工作生活的“痛點”入手,挖掘實戰目標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

我們最鬥志昂揚的時候,往往是制定目標的時候,在雄心壯志的計劃,一旦落實到具體的執行上,那種熱情馬上就像是被澆了一盆冷水一樣,堅持不了幾天,就不了了之了。

為什麼呢?

因為那些目標,往往是我們所向往的生活,所以在臆想時,是最熱血奔騰的時候。但這類目標要麼過大,要麼和當前生活脫節,所以很容易就迷失在了瑣碎的實踐中。

這也是為什麼我更推薦大家從生活中的“痛點”來挖掘目標。

所謂“痛點”,就是你當前生活中所面臨的,需要解決的問題。

比如,你有社交恐懼症,和陌生人交流就十分緊張。這就是你的痛點。

那麼,由此就可以挖掘出一個學習目標來:你要學習社交和提升自信方面的技巧方法,讓自己能夠自如的和人們交流。

又如,你所寫的文案總是被領導批評,這也是你的痛點。你的學習目標就是:學習文案創作技巧,寫出合格的文案來。

肯定會有小夥伴說:如果我想要利用零散時間學習歷史呢?歷史和我的生活也沒有什麼直接關聯啊。

這種也好辦。你可以設定一個輸出目標。

比如,你對明代史很感興趣,那麼,你設定的目標可以是:自己要做出一套講解明代史的專欄或是微課,然後放到網絡上分享。

總之,這樣確定的目標,是和你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如果你不去實現它,你會一直被問題所困擾。

為了擺脫困擾,為了解決掉它,你的學習動力會相對更持久。


第二步:主動挖掘優質的碎片化時間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好不容易找到時間來學習了,但卻發現自己有心無力,腦子感覺很遲鈍,學習效率很低。

英國作家格雷厄姆·阿爾科特在《高效忍者》一書中將注意力分為了三種:

主動型注意力

積極型注意力

不積極型注意力

主動型注意力是最為優質的,具體表現為思考專注,學習工作狀態最佳,效率最高。然後積極型注意力次之,不積極型注意力最差。

我們並非有時間就一定有注意力。注意力的分佈其實並非無規律可循。

一般來說,早晨的注意力最好,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質量開始下降。其中,經過休息後,注意力會有所提升。

之所以會出現剛才提到的好不容易有時間卻沒心思學,是因為利用的碎片化時間一般是處於注意力的疲勞期。

如果你處於不積極型注意力,再去“打雞血,喝雞湯”調動自己,也很難有好的狀態。

要想確保你的碎片化學習有效果,就要想辦法在自己處於優質注意力期間來找時間。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我的祕訣是:限制自己使用手機的時間。

現在的手機都會有這樣的功能,我給自己的手機設定為每天只能使用40分鐘。手機的基本功能,如打電話,發短信等功能,是不被計算在裡面的。

"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經常會有讀者問我類似於這樣的問題:“工作忙,回到家還要忙家務,照顧孩子。很想利用閒暇時間靜下心來學習,可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時間。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解決?”

忙著工作,忙著生活,迫切的想要找時間來提升自己,但卻忙得團團轉,很難找到整段不被打擾的時間。

好不容易有點時間,也是支離破碎的,在零散時間學習,又覺得不繫統,沒深度,更沒什麼效果。

這是很多成年人所面臨的自我提升中的困局!

我曾經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但現在的我,雖然工作還是那麼忙,但依舊利用閒暇時間做了很多事情,寫作,出書,讀書,學習攝影等等,不僅本職工作沒有絲毫影響,還成功打造了自己的第二事業,每年增加收入十幾萬元。

那麼,我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

五個字:碎片化學習。

看到這兒,你也許會很失望。

的確,碎片化學習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對此,很多人的態度是不看好,不推薦的。

他們會覺得,碎片化學習難以有收穫,只學習了表面,但缺乏深度,不能代替系統學習。

我覺得,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他們對於碎片化學習存在誤解,在學習方式上也有不當。


人們對於碎片化學習的兩大理解誤區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一個誤區是碎片化學習就是將工作學習的時間碎片化。

另一個誤區是碎片化的內容一定是膚淺,低價值的內容。

所謂碎片化學習,是我們主動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進行有效學習的方式。

如今,互聯網和高科技的發展,大大豐富了我們的業餘生活,但注意力卻變成了稀缺資源,你要想擁有整段整段不被打擾的時間,也許只有在上學時才能夠滿足你。

步入社會之後,對於大多數的上班族來說,每天擁有一段2個小時的自由時間,真的並不容易。

但與此同時,這又是一個講究效率和終身學習的時代。

難道當你無法擁有上學時大段不被打擾的時間,你就不能學習、也不會學習了嗎?

當工作、手機和娛樂將時間搶奪的支離破碎時,我們應該如何利用零散的時間來自我提升呢?

此時,學會碎片化學習方法就很必要了。

碎片化學習,並非是將工作學習的時間來碎片化,而是主動學會利用零散時間來有效學習。

碎片化學習不代表是膚淺的學習,碎片化的內容也不一定就是膚淺的內容。

誠然,我們處於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獲取的信息資源質量參差不齊。

但人都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我們可以當好自己的“信息把控官”,有目的去尋找自己需要的、有質量保證的信息內容,少在粗製濫造的信息中停留。

總之,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碎片化學習一樣能夠達到深度,形成體系。

在我看來,碎片化學習和深度系統的學習,兩者並不衝突。並不是說,兩個學習方式只能有其一。它們其實只是在不同時間狀況下的學習方式而已。


典型錯誤的碎片化學習方式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碎片化學習沒有效果,往往是方法不對。

最典型的就是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讓自己忙起來,學習也僅僅停留在理論上。

有一種勤奮是低品質的。從表面上看,他們真的很努力,不放過一絲空閒的時間。

上下班在地鐵上,看電子書,聽音頻微課。訂閱各種專欄,有時間就看。

錢沒有少花,但真正能夠學到手的,少之又少。知識還是人家老師的。

如果你問他,你為什麼去學習?

他會說:“因為大家都在學習啊,要想不被淘汰,就要學習。”

這就是他的學習目標。

這樣,方向不明確,學習停留在表面,學習和執行脫節。

他的學習僅僅是成為了緩解知識焦慮的一種方式而已。

我還需要著重提醒的是,所謂目標是指的是具有實際意義的目標。衡量的指標並不是你背會了多少,你聽了多少微課,讀了多少專欄,而是能利用學習到的知識解決什麼問題。

能解決問題的,才有實際意義。

不得不說,很多成年人的學習方法,依舊停留在上學時期,覺得學習就是摳課本,記筆記,必須要學會全部的理論,然後才能夠一點點去實踐。

可是,這種學習方法是上學時應對考試時使用的。

考驗成年人的不是你的答卷成績,而是你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和菜頭在《你不重要,你的喜歡才重要》一書中就說過這樣一句話:“作為普通人,不可能等我們洞悉了事物的全貌才動手,也不可能等我們找尋最佳方案才執行。”

所以,要想碎片化學習有效果,就必須要提出具備明確實際意義的目標來。

你想要解決什麼問題?

以“問題”來帶動自己,方向相當明確,每每解決一點,都需要“被迫”的學習、理解和使用背後的知識,一點點積累起來,就像拼拼圖一樣。

這樣的學習方式,好處多多。能看到效果不容易放棄,有實際的反饋能隨時調整方法,提升效率。更重要的是自己從被動的輸入,變成了主動的吸收和使用。


我是如何進行有效的碎片化學習的?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那麼,如何進行有效的碎片化學習呢?我總結了五個步驟。


第一步:從工作生活的“痛點”入手,挖掘實戰目標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

我們最鬥志昂揚的時候,往往是制定目標的時候,在雄心壯志的計劃,一旦落實到具體的執行上,那種熱情馬上就像是被澆了一盆冷水一樣,堅持不了幾天,就不了了之了。

為什麼呢?

因為那些目標,往往是我們所向往的生活,所以在臆想時,是最熱血奔騰的時候。但這類目標要麼過大,要麼和當前生活脫節,所以很容易就迷失在了瑣碎的實踐中。

這也是為什麼我更推薦大家從生活中的“痛點”來挖掘目標。

所謂“痛點”,就是你當前生活中所面臨的,需要解決的問題。

比如,你有社交恐懼症,和陌生人交流就十分緊張。這就是你的痛點。

那麼,由此就可以挖掘出一個學習目標來:你要學習社交和提升自信方面的技巧方法,讓自己能夠自如的和人們交流。

又如,你所寫的文案總是被領導批評,這也是你的痛點。你的學習目標就是:學習文案創作技巧,寫出合格的文案來。

肯定會有小夥伴說:如果我想要利用零散時間學習歷史呢?歷史和我的生活也沒有什麼直接關聯啊。

這種也好辦。你可以設定一個輸出目標。

比如,你對明代史很感興趣,那麼,你設定的目標可以是:自己要做出一套講解明代史的專欄或是微課,然後放到網絡上分享。

總之,這樣確定的目標,是和你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如果你不去實現它,你會一直被問題所困擾。

為了擺脫困擾,為了解決掉它,你的學習動力會相對更持久。


第二步:主動挖掘優質的碎片化時間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好不容易找到時間來學習了,但卻發現自己有心無力,腦子感覺很遲鈍,學習效率很低。

英國作家格雷厄姆·阿爾科特在《高效忍者》一書中將注意力分為了三種:

主動型注意力

積極型注意力

不積極型注意力

主動型注意力是最為優質的,具體表現為思考專注,學習工作狀態最佳,效率最高。然後積極型注意力次之,不積極型注意力最差。

我們並非有時間就一定有注意力。注意力的分佈其實並非無規律可循。

一般來說,早晨的注意力最好,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質量開始下降。其中,經過休息後,注意力會有所提升。

之所以會出現剛才提到的好不容易有時間卻沒心思學,是因為利用的碎片化時間一般是處於注意力的疲勞期。

如果你處於不積極型注意力,再去“打雞血,喝雞湯”調動自己,也很難有好的狀態。

要想確保你的碎片化學習有效果,就要想辦法在自己處於優質注意力期間來找時間。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我的祕訣是:限制自己使用手機的時間。

現在的手機都會有這樣的功能,我給自己的手機設定為每天只能使用40分鐘。手機的基本功能,如打電話,發短信等功能,是不被計算在裡面的。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效果真的是立竿見影,當你發現自己每天玩手機是有時間額度的,你就根本沒有那個心思再去刷刷朋友圈,看看熱點新聞,逛逛淘寶了。

就連必要的溝通發語音,都變得迅速起來,絕對不說廢話。

不得不承認,手機已經是消耗我們注意力最大的“元凶”了。當你把這個管控住,你馬上就會發現,原本忙到飛起的你,其實有很多空餘的時間。

其中,注意力狀態好的時候,都能被你利用起來,作為學習時間。

所以,在進行碎片化學習時,別隻是盲目的找時間。而是要找那些注意力狀態好的空閒時間。

還能夠通過主動的適量休息,來提升注意力的質量,然後再去進行學習。


第三步:先學習“啟發性”知識來“掃盲”

"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經常會有讀者問我類似於這樣的問題:“工作忙,回到家還要忙家務,照顧孩子。很想利用閒暇時間靜下心來學習,可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時間。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解決?”

忙著工作,忙著生活,迫切的想要找時間來提升自己,但卻忙得團團轉,很難找到整段不被打擾的時間。

好不容易有點時間,也是支離破碎的,在零散時間學習,又覺得不繫統,沒深度,更沒什麼效果。

這是很多成年人所面臨的自我提升中的困局!

我曾經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但現在的我,雖然工作還是那麼忙,但依舊利用閒暇時間做了很多事情,寫作,出書,讀書,學習攝影等等,不僅本職工作沒有絲毫影響,還成功打造了自己的第二事業,每年增加收入十幾萬元。

那麼,我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

五個字:碎片化學習。

看到這兒,你也許會很失望。

的確,碎片化學習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對此,很多人的態度是不看好,不推薦的。

他們會覺得,碎片化學習難以有收穫,只學習了表面,但缺乏深度,不能代替系統學習。

我覺得,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他們對於碎片化學習存在誤解,在學習方式上也有不當。


人們對於碎片化學習的兩大理解誤區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一個誤區是碎片化學習就是將工作學習的時間碎片化。

另一個誤區是碎片化的內容一定是膚淺,低價值的內容。

所謂碎片化學習,是我們主動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進行有效學習的方式。

如今,互聯網和高科技的發展,大大豐富了我們的業餘生活,但注意力卻變成了稀缺資源,你要想擁有整段整段不被打擾的時間,也許只有在上學時才能夠滿足你。

步入社會之後,對於大多數的上班族來說,每天擁有一段2個小時的自由時間,真的並不容易。

但與此同時,這又是一個講究效率和終身學習的時代。

難道當你無法擁有上學時大段不被打擾的時間,你就不能學習、也不會學習了嗎?

當工作、手機和娛樂將時間搶奪的支離破碎時,我們應該如何利用零散的時間來自我提升呢?

此時,學會碎片化學習方法就很必要了。

碎片化學習,並非是將工作學習的時間來碎片化,而是主動學會利用零散時間來有效學習。

碎片化學習不代表是膚淺的學習,碎片化的內容也不一定就是膚淺的內容。

誠然,我們處於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獲取的信息資源質量參差不齊。

但人都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我們可以當好自己的“信息把控官”,有目的去尋找自己需要的、有質量保證的信息內容,少在粗製濫造的信息中停留。

總之,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碎片化學習一樣能夠達到深度,形成體系。

在我看來,碎片化學習和深度系統的學習,兩者並不衝突。並不是說,兩個學習方式只能有其一。它們其實只是在不同時間狀況下的學習方式而已。


典型錯誤的碎片化學習方式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碎片化學習沒有效果,往往是方法不對。

最典型的就是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讓自己忙起來,學習也僅僅停留在理論上。

有一種勤奮是低品質的。從表面上看,他們真的很努力,不放過一絲空閒的時間。

上下班在地鐵上,看電子書,聽音頻微課。訂閱各種專欄,有時間就看。

錢沒有少花,但真正能夠學到手的,少之又少。知識還是人家老師的。

如果你問他,你為什麼去學習?

他會說:“因為大家都在學習啊,要想不被淘汰,就要學習。”

這就是他的學習目標。

這樣,方向不明確,學習停留在表面,學習和執行脫節。

他的學習僅僅是成為了緩解知識焦慮的一種方式而已。

我還需要著重提醒的是,所謂目標是指的是具有實際意義的目標。衡量的指標並不是你背會了多少,你聽了多少微課,讀了多少專欄,而是能利用學習到的知識解決什麼問題。

能解決問題的,才有實際意義。

不得不說,很多成年人的學習方法,依舊停留在上學時期,覺得學習就是摳課本,記筆記,必須要學會全部的理論,然後才能夠一點點去實踐。

可是,這種學習方法是上學時應對考試時使用的。

考驗成年人的不是你的答卷成績,而是你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和菜頭在《你不重要,你的喜歡才重要》一書中就說過這樣一句話:“作為普通人,不可能等我們洞悉了事物的全貌才動手,也不可能等我們找尋最佳方案才執行。”

所以,要想碎片化學習有效果,就必須要提出具備明確實際意義的目標來。

你想要解決什麼問題?

以“問題”來帶動自己,方向相當明確,每每解決一點,都需要“被迫”的學習、理解和使用背後的知識,一點點積累起來,就像拼拼圖一樣。

這樣的學習方式,好處多多。能看到效果不容易放棄,有實際的反饋能隨時調整方法,提升效率。更重要的是自己從被動的輸入,變成了主動的吸收和使用。


我是如何進行有效的碎片化學習的?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那麼,如何進行有效的碎片化學習呢?我總結了五個步驟。


第一步:從工作生活的“痛點”入手,挖掘實戰目標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

我們最鬥志昂揚的時候,往往是制定目標的時候,在雄心壯志的計劃,一旦落實到具體的執行上,那種熱情馬上就像是被澆了一盆冷水一樣,堅持不了幾天,就不了了之了。

為什麼呢?

因為那些目標,往往是我們所向往的生活,所以在臆想時,是最熱血奔騰的時候。但這類目標要麼過大,要麼和當前生活脫節,所以很容易就迷失在了瑣碎的實踐中。

這也是為什麼我更推薦大家從生活中的“痛點”來挖掘目標。

所謂“痛點”,就是你當前生活中所面臨的,需要解決的問題。

比如,你有社交恐懼症,和陌生人交流就十分緊張。這就是你的痛點。

那麼,由此就可以挖掘出一個學習目標來:你要學習社交和提升自信方面的技巧方法,讓自己能夠自如的和人們交流。

又如,你所寫的文案總是被領導批評,這也是你的痛點。你的學習目標就是:學習文案創作技巧,寫出合格的文案來。

肯定會有小夥伴說:如果我想要利用零散時間學習歷史呢?歷史和我的生活也沒有什麼直接關聯啊。

這種也好辦。你可以設定一個輸出目標。

比如,你對明代史很感興趣,那麼,你設定的目標可以是:自己要做出一套講解明代史的專欄或是微課,然後放到網絡上分享。

總之,這樣確定的目標,是和你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如果你不去實現它,你會一直被問題所困擾。

為了擺脫困擾,為了解決掉它,你的學習動力會相對更持久。


第二步:主動挖掘優質的碎片化時間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好不容易找到時間來學習了,但卻發現自己有心無力,腦子感覺很遲鈍,學習效率很低。

英國作家格雷厄姆·阿爾科特在《高效忍者》一書中將注意力分為了三種:

主動型注意力

積極型注意力

不積極型注意力

主動型注意力是最為優質的,具體表現為思考專注,學習工作狀態最佳,效率最高。然後積極型注意力次之,不積極型注意力最差。

我們並非有時間就一定有注意力。注意力的分佈其實並非無規律可循。

一般來說,早晨的注意力最好,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質量開始下降。其中,經過休息後,注意力會有所提升。

之所以會出現剛才提到的好不容易有時間卻沒心思學,是因為利用的碎片化時間一般是處於注意力的疲勞期。

如果你處於不積極型注意力,再去“打雞血,喝雞湯”調動自己,也很難有好的狀態。

要想確保你的碎片化學習有效果,就要想辦法在自己處於優質注意力期間來找時間。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我的祕訣是:限制自己使用手機的時間。

現在的手機都會有這樣的功能,我給自己的手機設定為每天只能使用40分鐘。手機的基本功能,如打電話,發短信等功能,是不被計算在裡面的。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效果真的是立竿見影,當你發現自己每天玩手機是有時間額度的,你就根本沒有那個心思再去刷刷朋友圈,看看熱點新聞,逛逛淘寶了。

就連必要的溝通發語音,都變得迅速起來,絕對不說廢話。

不得不承認,手機已經是消耗我們注意力最大的“元凶”了。當你把這個管控住,你馬上就會發現,原本忙到飛起的你,其實有很多空餘的時間。

其中,注意力狀態好的時候,都能被你利用起來,作為學習時間。

所以,在進行碎片化學習時,別隻是盲目的找時間。而是要找那些注意力狀態好的空閒時間。

還能夠通過主動的適量休息,來提升注意力的質量,然後再去進行學習。


第三步:先學習“啟發性”知識來“掃盲”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有的人認為:碎片化學習,要先建立知識性框架,然後再去針對性學習。

看似有道理,但並不實際啊。

我們去學習某個領域的知識技能,往往是當前水平還處於“門外漢”階段。

讓一個新手小白去建立知識框架,本身就是一件極具挑戰的事情。即使建立了,又如何保證正確率呢?

我覺得,碎片化學習,可以先去學習“啟發性”的知識,先來“掃盲”。

舉個例子。

比如,你有社交恐懼症,想要通過學習解決掉這個問題,讓自己能夠自然、自信的去和人打交道。

執著解決時,可以先去主動搜索關於社交恐懼方面的信息,或是閱讀相關的書籍。

這是學習預熱階段。

比如,你看了一篇關於這方面的好文章後知道了以下信息:

社交恐懼並非是一種病,其實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人們都會有自己的交際“舒適區”,面對陌生人和陌生的環境,都會緊張,這是正常的現象。

有的人之所以社交恐懼傾向較為嚴重,是因為高敏感型人格。

如何著手治療自己的社交恐懼症呢?可以從三方面改變:扭轉負面想法、化被動為主動、不糾結於自己的負面情緒。

這些啟發性知識不僅幫你“掃盲”,還有嚮導作用。

比如:

你還想要知道到底什麼是高敏感型人格呢?

自己面對社交時,會有各種不自信的負面想法和暗示,應該如何去改變呢?

害怕社交,應該如何去主動邁出第一步,參加一些自己能夠勝任的社交活動呢?

當自己因為社交而有較大的負面情緒時,自己應該如何處理呢?

從啟發性知識上又引出了一連串的問題,為你後面針對性的深入學習提供了明確方向。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虛假學習行為”。

這個指的是那些看似在學習,實際上只是提供一些虛假學習的滿足感的行為。

比如,看到好文章後,習慣性收藏,計劃有時間後再去細細品讀。

我會將收藏夾稱之為“冷宮”,別以為你當初信誓旦旦的說會回來,實則你很有可能此生不與其相見。

可以留意平時自己是否有“虛假學習行為”,如果有,可以寫在便籤紙上,提醒自己。


第四步:形成個人的知識框架“地圖”

"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經常會有讀者問我類似於這樣的問題:“工作忙,回到家還要忙家務,照顧孩子。很想利用閒暇時間靜下心來學習,可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時間。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解決?”

忙著工作,忙著生活,迫切的想要找時間來提升自己,但卻忙得團團轉,很難找到整段不被打擾的時間。

好不容易有點時間,也是支離破碎的,在零散時間學習,又覺得不繫統,沒深度,更沒什麼效果。

這是很多成年人所面臨的自我提升中的困局!

我曾經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但現在的我,雖然工作還是那麼忙,但依舊利用閒暇時間做了很多事情,寫作,出書,讀書,學習攝影等等,不僅本職工作沒有絲毫影響,還成功打造了自己的第二事業,每年增加收入十幾萬元。

那麼,我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

五個字:碎片化學習。

看到這兒,你也許會很失望。

的確,碎片化學習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對此,很多人的態度是不看好,不推薦的。

他們會覺得,碎片化學習難以有收穫,只學習了表面,但缺乏深度,不能代替系統學習。

我覺得,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他們對於碎片化學習存在誤解,在學習方式上也有不當。


人們對於碎片化學習的兩大理解誤區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一個誤區是碎片化學習就是將工作學習的時間碎片化。

另一個誤區是碎片化的內容一定是膚淺,低價值的內容。

所謂碎片化學習,是我們主動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進行有效學習的方式。

如今,互聯網和高科技的發展,大大豐富了我們的業餘生活,但注意力卻變成了稀缺資源,你要想擁有整段整段不被打擾的時間,也許只有在上學時才能夠滿足你。

步入社會之後,對於大多數的上班族來說,每天擁有一段2個小時的自由時間,真的並不容易。

但與此同時,這又是一個講究效率和終身學習的時代。

難道當你無法擁有上學時大段不被打擾的時間,你就不能學習、也不會學習了嗎?

當工作、手機和娛樂將時間搶奪的支離破碎時,我們應該如何利用零散的時間來自我提升呢?

此時,學會碎片化學習方法就很必要了。

碎片化學習,並非是將工作學習的時間來碎片化,而是主動學會利用零散時間來有效學習。

碎片化學習不代表是膚淺的學習,碎片化的內容也不一定就是膚淺的內容。

誠然,我們處於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獲取的信息資源質量參差不齊。

但人都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我們可以當好自己的“信息把控官”,有目的去尋找自己需要的、有質量保證的信息內容,少在粗製濫造的信息中停留。

總之,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碎片化學習一樣能夠達到深度,形成體系。

在我看來,碎片化學習和深度系統的學習,兩者並不衝突。並不是說,兩個學習方式只能有其一。它們其實只是在不同時間狀況下的學習方式而已。


典型錯誤的碎片化學習方式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碎片化學習沒有效果,往往是方法不對。

最典型的就是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讓自己忙起來,學習也僅僅停留在理論上。

有一種勤奮是低品質的。從表面上看,他們真的很努力,不放過一絲空閒的時間。

上下班在地鐵上,看電子書,聽音頻微課。訂閱各種專欄,有時間就看。

錢沒有少花,但真正能夠學到手的,少之又少。知識還是人家老師的。

如果你問他,你為什麼去學習?

他會說:“因為大家都在學習啊,要想不被淘汰,就要學習。”

這就是他的學習目標。

這樣,方向不明確,學習停留在表面,學習和執行脫節。

他的學習僅僅是成為了緩解知識焦慮的一種方式而已。

我還需要著重提醒的是,所謂目標是指的是具有實際意義的目標。衡量的指標並不是你背會了多少,你聽了多少微課,讀了多少專欄,而是能利用學習到的知識解決什麼問題。

能解決問題的,才有實際意義。

不得不說,很多成年人的學習方法,依舊停留在上學時期,覺得學習就是摳課本,記筆記,必須要學會全部的理論,然後才能夠一點點去實踐。

可是,這種學習方法是上學時應對考試時使用的。

考驗成年人的不是你的答卷成績,而是你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和菜頭在《你不重要,你的喜歡才重要》一書中就說過這樣一句話:“作為普通人,不可能等我們洞悉了事物的全貌才動手,也不可能等我們找尋最佳方案才執行。”

所以,要想碎片化學習有效果,就必須要提出具備明確實際意義的目標來。

你想要解決什麼問題?

以“問題”來帶動自己,方向相當明確,每每解決一點,都需要“被迫”的學習、理解和使用背後的知識,一點點積累起來,就像拼拼圖一樣。

這樣的學習方式,好處多多。能看到效果不容易放棄,有實際的反饋能隨時調整方法,提升效率。更重要的是自己從被動的輸入,變成了主動的吸收和使用。


我是如何進行有效的碎片化學習的?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那麼,如何進行有效的碎片化學習呢?我總結了五個步驟。


第一步:從工作生活的“痛點”入手,挖掘實戰目標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

我們最鬥志昂揚的時候,往往是制定目標的時候,在雄心壯志的計劃,一旦落實到具體的執行上,那種熱情馬上就像是被澆了一盆冷水一樣,堅持不了幾天,就不了了之了。

為什麼呢?

因為那些目標,往往是我們所向往的生活,所以在臆想時,是最熱血奔騰的時候。但這類目標要麼過大,要麼和當前生活脫節,所以很容易就迷失在了瑣碎的實踐中。

這也是為什麼我更推薦大家從生活中的“痛點”來挖掘目標。

所謂“痛點”,就是你當前生活中所面臨的,需要解決的問題。

比如,你有社交恐懼症,和陌生人交流就十分緊張。這就是你的痛點。

那麼,由此就可以挖掘出一個學習目標來:你要學習社交和提升自信方面的技巧方法,讓自己能夠自如的和人們交流。

又如,你所寫的文案總是被領導批評,這也是你的痛點。你的學習目標就是:學習文案創作技巧,寫出合格的文案來。

肯定會有小夥伴說:如果我想要利用零散時間學習歷史呢?歷史和我的生活也沒有什麼直接關聯啊。

這種也好辦。你可以設定一個輸出目標。

比如,你對明代史很感興趣,那麼,你設定的目標可以是:自己要做出一套講解明代史的專欄或是微課,然後放到網絡上分享。

總之,這樣確定的目標,是和你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如果你不去實現它,你會一直被問題所困擾。

為了擺脫困擾,為了解決掉它,你的學習動力會相對更持久。


第二步:主動挖掘優質的碎片化時間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好不容易找到時間來學習了,但卻發現自己有心無力,腦子感覺很遲鈍,學習效率很低。

英國作家格雷厄姆·阿爾科特在《高效忍者》一書中將注意力分為了三種:

主動型注意力

積極型注意力

不積極型注意力

主動型注意力是最為優質的,具體表現為思考專注,學習工作狀態最佳,效率最高。然後積極型注意力次之,不積極型注意力最差。

我們並非有時間就一定有注意力。注意力的分佈其實並非無規律可循。

一般來說,早晨的注意力最好,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質量開始下降。其中,經過休息後,注意力會有所提升。

之所以會出現剛才提到的好不容易有時間卻沒心思學,是因為利用的碎片化時間一般是處於注意力的疲勞期。

如果你處於不積極型注意力,再去“打雞血,喝雞湯”調動自己,也很難有好的狀態。

要想確保你的碎片化學習有效果,就要想辦法在自己處於優質注意力期間來找時間。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我的祕訣是:限制自己使用手機的時間。

現在的手機都會有這樣的功能,我給自己的手機設定為每天只能使用40分鐘。手機的基本功能,如打電話,發短信等功能,是不被計算在裡面的。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效果真的是立竿見影,當你發現自己每天玩手機是有時間額度的,你就根本沒有那個心思再去刷刷朋友圈,看看熱點新聞,逛逛淘寶了。

就連必要的溝通發語音,都變得迅速起來,絕對不說廢話。

不得不承認,手機已經是消耗我們注意力最大的“元凶”了。當你把這個管控住,你馬上就會發現,原本忙到飛起的你,其實有很多空餘的時間。

其中,注意力狀態好的時候,都能被你利用起來,作為學習時間。

所以,在進行碎片化學習時,別隻是盲目的找時間。而是要找那些注意力狀態好的空閒時間。

還能夠通過主動的適量休息,來提升注意力的質量,然後再去進行學習。


第三步:先學習“啟發性”知識來“掃盲”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有的人認為:碎片化學習,要先建立知識性框架,然後再去針對性學習。

看似有道理,但並不實際啊。

我們去學習某個領域的知識技能,往往是當前水平還處於“門外漢”階段。

讓一個新手小白去建立知識框架,本身就是一件極具挑戰的事情。即使建立了,又如何保證正確率呢?

我覺得,碎片化學習,可以先去學習“啟發性”的知識,先來“掃盲”。

舉個例子。

比如,你有社交恐懼症,想要通過學習解決掉這個問題,讓自己能夠自然、自信的去和人打交道。

執著解決時,可以先去主動搜索關於社交恐懼方面的信息,或是閱讀相關的書籍。

這是學習預熱階段。

比如,你看了一篇關於這方面的好文章後知道了以下信息:

社交恐懼並非是一種病,其實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人們都會有自己的交際“舒適區”,面對陌生人和陌生的環境,都會緊張,這是正常的現象。

有的人之所以社交恐懼傾向較為嚴重,是因為高敏感型人格。

如何著手治療自己的社交恐懼症呢?可以從三方面改變:扭轉負面想法、化被動為主動、不糾結於自己的負面情緒。

這些啟發性知識不僅幫你“掃盲”,還有嚮導作用。

比如:

你還想要知道到底什麼是高敏感型人格呢?

自己面對社交時,會有各種不自信的負面想法和暗示,應該如何去改變呢?

害怕社交,應該如何去主動邁出第一步,參加一些自己能夠勝任的社交活動呢?

當自己因為社交而有較大的負面情緒時,自己應該如何處理呢?

從啟發性知識上又引出了一連串的問題,為你後面針對性的深入學習提供了明確方向。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虛假學習行為”。

這個指的是那些看似在學習,實際上只是提供一些虛假學習的滿足感的行為。

比如,看到好文章後,習慣性收藏,計劃有時間後再去細細品讀。

我會將收藏夾稱之為“冷宮”,別以為你當初信誓旦旦的說會回來,實則你很有可能此生不與其相見。

可以留意平時自己是否有“虛假學習行為”,如果有,可以寫在便籤紙上,提醒自己。


第四步:形成個人的知識框架“地圖”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有效的碎片化學習,一定是個性化的。

首先,制定的目標,是個性化的,每個人面臨的問題不一樣,所以,實戰目標也不一樣。

其次,個人的知識盲點也不一樣,需要學習和實踐的內容自然也不同。

通過上面的方法,學習啟發性知識,確定知識盲區,然後針對性的解疑學習,再確定知識盲區,不斷循環,直至形成一個框架。

這樣,你就探索出了一份適合自己的知識框架“地圖”了。

就拿剛才的社交恐懼症舉例。

通過之前不斷的探索性閱讀啟發性知識,你總結出瞭如下知識框架:

"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經常會有讀者問我類似於這樣的問題:“工作忙,回到家還要忙家務,照顧孩子。很想利用閒暇時間靜下心來學習,可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時間。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解決?”

忙著工作,忙著生活,迫切的想要找時間來提升自己,但卻忙得團團轉,很難找到整段不被打擾的時間。

好不容易有點時間,也是支離破碎的,在零散時間學習,又覺得不繫統,沒深度,更沒什麼效果。

這是很多成年人所面臨的自我提升中的困局!

我曾經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但現在的我,雖然工作還是那麼忙,但依舊利用閒暇時間做了很多事情,寫作,出書,讀書,學習攝影等等,不僅本職工作沒有絲毫影響,還成功打造了自己的第二事業,每年增加收入十幾萬元。

那麼,我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

五個字:碎片化學習。

看到這兒,你也許會很失望。

的確,碎片化學習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對此,很多人的態度是不看好,不推薦的。

他們會覺得,碎片化學習難以有收穫,只學習了表面,但缺乏深度,不能代替系統學習。

我覺得,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他們對於碎片化學習存在誤解,在學習方式上也有不當。


人們對於碎片化學習的兩大理解誤區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一個誤區是碎片化學習就是將工作學習的時間碎片化。

另一個誤區是碎片化的內容一定是膚淺,低價值的內容。

所謂碎片化學習,是我們主動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進行有效學習的方式。

如今,互聯網和高科技的發展,大大豐富了我們的業餘生活,但注意力卻變成了稀缺資源,你要想擁有整段整段不被打擾的時間,也許只有在上學時才能夠滿足你。

步入社會之後,對於大多數的上班族來說,每天擁有一段2個小時的自由時間,真的並不容易。

但與此同時,這又是一個講究效率和終身學習的時代。

難道當你無法擁有上學時大段不被打擾的時間,你就不能學習、也不會學習了嗎?

當工作、手機和娛樂將時間搶奪的支離破碎時,我們應該如何利用零散的時間來自我提升呢?

此時,學會碎片化學習方法就很必要了。

碎片化學習,並非是將工作學習的時間來碎片化,而是主動學會利用零散時間來有效學習。

碎片化學習不代表是膚淺的學習,碎片化的內容也不一定就是膚淺的內容。

誠然,我們處於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獲取的信息資源質量參差不齊。

但人都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我們可以當好自己的“信息把控官”,有目的去尋找自己需要的、有質量保證的信息內容,少在粗製濫造的信息中停留。

總之,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碎片化學習一樣能夠達到深度,形成體系。

在我看來,碎片化學習和深度系統的學習,兩者並不衝突。並不是說,兩個學習方式只能有其一。它們其實只是在不同時間狀況下的學習方式而已。


典型錯誤的碎片化學習方式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碎片化學習沒有效果,往往是方法不對。

最典型的就是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讓自己忙起來,學習也僅僅停留在理論上。

有一種勤奮是低品質的。從表面上看,他們真的很努力,不放過一絲空閒的時間。

上下班在地鐵上,看電子書,聽音頻微課。訂閱各種專欄,有時間就看。

錢沒有少花,但真正能夠學到手的,少之又少。知識還是人家老師的。

如果你問他,你為什麼去學習?

他會說:“因為大家都在學習啊,要想不被淘汰,就要學習。”

這就是他的學習目標。

這樣,方向不明確,學習停留在表面,學習和執行脫節。

他的學習僅僅是成為了緩解知識焦慮的一種方式而已。

我還需要著重提醒的是,所謂目標是指的是具有實際意義的目標。衡量的指標並不是你背會了多少,你聽了多少微課,讀了多少專欄,而是能利用學習到的知識解決什麼問題。

能解決問題的,才有實際意義。

不得不說,很多成年人的學習方法,依舊停留在上學時期,覺得學習就是摳課本,記筆記,必須要學會全部的理論,然後才能夠一點點去實踐。

可是,這種學習方法是上學時應對考試時使用的。

考驗成年人的不是你的答卷成績,而是你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和菜頭在《你不重要,你的喜歡才重要》一書中就說過這樣一句話:“作為普通人,不可能等我們洞悉了事物的全貌才動手,也不可能等我們找尋最佳方案才執行。”

所以,要想碎片化學習有效果,就必須要提出具備明確實際意義的目標來。

你想要解決什麼問題?

以“問題”來帶動自己,方向相當明確,每每解決一點,都需要“被迫”的學習、理解和使用背後的知識,一點點積累起來,就像拼拼圖一樣。

這樣的學習方式,好處多多。能看到效果不容易放棄,有實際的反饋能隨時調整方法,提升效率。更重要的是自己從被動的輸入,變成了主動的吸收和使用。


我是如何進行有效的碎片化學習的?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那麼,如何進行有效的碎片化學習呢?我總結了五個步驟。


第一步:從工作生活的“痛點”入手,挖掘實戰目標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

我們最鬥志昂揚的時候,往往是制定目標的時候,在雄心壯志的計劃,一旦落實到具體的執行上,那種熱情馬上就像是被澆了一盆冷水一樣,堅持不了幾天,就不了了之了。

為什麼呢?

因為那些目標,往往是我們所向往的生活,所以在臆想時,是最熱血奔騰的時候。但這類目標要麼過大,要麼和當前生活脫節,所以很容易就迷失在了瑣碎的實踐中。

這也是為什麼我更推薦大家從生活中的“痛點”來挖掘目標。

所謂“痛點”,就是你當前生活中所面臨的,需要解決的問題。

比如,你有社交恐懼症,和陌生人交流就十分緊張。這就是你的痛點。

那麼,由此就可以挖掘出一個學習目標來:你要學習社交和提升自信方面的技巧方法,讓自己能夠自如的和人們交流。

又如,你所寫的文案總是被領導批評,這也是你的痛點。你的學習目標就是:學習文案創作技巧,寫出合格的文案來。

肯定會有小夥伴說:如果我想要利用零散時間學習歷史呢?歷史和我的生活也沒有什麼直接關聯啊。

這種也好辦。你可以設定一個輸出目標。

比如,你對明代史很感興趣,那麼,你設定的目標可以是:自己要做出一套講解明代史的專欄或是微課,然後放到網絡上分享。

總之,這樣確定的目標,是和你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如果你不去實現它,你會一直被問題所困擾。

為了擺脫困擾,為了解決掉它,你的學習動力會相對更持久。


第二步:主動挖掘優質的碎片化時間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好不容易找到時間來學習了,但卻發現自己有心無力,腦子感覺很遲鈍,學習效率很低。

英國作家格雷厄姆·阿爾科特在《高效忍者》一書中將注意力分為了三種:

主動型注意力

積極型注意力

不積極型注意力

主動型注意力是最為優質的,具體表現為思考專注,學習工作狀態最佳,效率最高。然後積極型注意力次之,不積極型注意力最差。

我們並非有時間就一定有注意力。注意力的分佈其實並非無規律可循。

一般來說,早晨的注意力最好,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質量開始下降。其中,經過休息後,注意力會有所提升。

之所以會出現剛才提到的好不容易有時間卻沒心思學,是因為利用的碎片化時間一般是處於注意力的疲勞期。

如果你處於不積極型注意力,再去“打雞血,喝雞湯”調動自己,也很難有好的狀態。

要想確保你的碎片化學習有效果,就要想辦法在自己處於優質注意力期間來找時間。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我的祕訣是:限制自己使用手機的時間。

現在的手機都會有這樣的功能,我給自己的手機設定為每天只能使用40分鐘。手機的基本功能,如打電話,發短信等功能,是不被計算在裡面的。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效果真的是立竿見影,當你發現自己每天玩手機是有時間額度的,你就根本沒有那個心思再去刷刷朋友圈,看看熱點新聞,逛逛淘寶了。

就連必要的溝通發語音,都變得迅速起來,絕對不說廢話。

不得不承認,手機已經是消耗我們注意力最大的“元凶”了。當你把這個管控住,你馬上就會發現,原本忙到飛起的你,其實有很多空餘的時間。

其中,注意力狀態好的時候,都能被你利用起來,作為學習時間。

所以,在進行碎片化學習時,別隻是盲目的找時間。而是要找那些注意力狀態好的空閒時間。

還能夠通過主動的適量休息,來提升注意力的質量,然後再去進行學習。


第三步:先學習“啟發性”知識來“掃盲”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有的人認為:碎片化學習,要先建立知識性框架,然後再去針對性學習。

看似有道理,但並不實際啊。

我們去學習某個領域的知識技能,往往是當前水平還處於“門外漢”階段。

讓一個新手小白去建立知識框架,本身就是一件極具挑戰的事情。即使建立了,又如何保證正確率呢?

我覺得,碎片化學習,可以先去學習“啟發性”的知識,先來“掃盲”。

舉個例子。

比如,你有社交恐懼症,想要通過學習解決掉這個問題,讓自己能夠自然、自信的去和人打交道。

執著解決時,可以先去主動搜索關於社交恐懼方面的信息,或是閱讀相關的書籍。

這是學習預熱階段。

比如,你看了一篇關於這方面的好文章後知道了以下信息:

社交恐懼並非是一種病,其實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人們都會有自己的交際“舒適區”,面對陌生人和陌生的環境,都會緊張,這是正常的現象。

有的人之所以社交恐懼傾向較為嚴重,是因為高敏感型人格。

如何著手治療自己的社交恐懼症呢?可以從三方面改變:扭轉負面想法、化被動為主動、不糾結於自己的負面情緒。

這些啟發性知識不僅幫你“掃盲”,還有嚮導作用。

比如:

你還想要知道到底什麼是高敏感型人格呢?

自己面對社交時,會有各種不自信的負面想法和暗示,應該如何去改變呢?

害怕社交,應該如何去主動邁出第一步,參加一些自己能夠勝任的社交活動呢?

當自己因為社交而有較大的負面情緒時,自己應該如何處理呢?

從啟發性知識上又引出了一連串的問題,為你後面針對性的深入學習提供了明確方向。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虛假學習行為”。

這個指的是那些看似在學習,實際上只是提供一些虛假學習的滿足感的行為。

比如,看到好文章後,習慣性收藏,計劃有時間後再去細細品讀。

我會將收藏夾稱之為“冷宮”,別以為你當初信誓旦旦的說會回來,實則你很有可能此生不與其相見。

可以留意平時自己是否有“虛假學習行為”,如果有,可以寫在便籤紙上,提醒自己。


第四步:形成個人的知識框架“地圖”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有效的碎片化學習,一定是個性化的。

首先,制定的目標,是個性化的,每個人面臨的問題不一樣,所以,實戰目標也不一樣。

其次,個人的知識盲點也不一樣,需要學習和實踐的內容自然也不同。

通過上面的方法,學習啟發性知識,確定知識盲區,然後針對性的解疑學習,再確定知識盲區,不斷循環,直至形成一個框架。

這樣,你就探索出了一份適合自己的知識框架“地圖”了。

就拿剛才的社交恐懼症舉例。

通過之前不斷的探索性閱讀啟發性知識,你總結出瞭如下知識框架: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你接下來的學習方向就相當明確了。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提高效率,大家在探索知識框架時,一定要反覆的提醒自己當初的目標是什麼。

因為,這個方法往往能夠有到意外之喜,找到新的靈感、突然很感興趣的事情或是確定新的目標。

我的建議是先以自己之前的目標為準,將原來的問題解決掉,然後再去制定新的目標。

這樣,可以避免自己迷失於知識的海洋裡,儘量不出現“遊了一大圈,啥也沒學會”的情況。


第五步:根據知識框架,碎片化學習和輸出

"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經常會有讀者問我類似於這樣的問題:“工作忙,回到家還要忙家務,照顧孩子。很想利用閒暇時間靜下心來學習,可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時間。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解決?”

忙著工作,忙著生活,迫切的想要找時間來提升自己,但卻忙得團團轉,很難找到整段不被打擾的時間。

好不容易有點時間,也是支離破碎的,在零散時間學習,又覺得不繫統,沒深度,更沒什麼效果。

這是很多成年人所面臨的自我提升中的困局!

我曾經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但現在的我,雖然工作還是那麼忙,但依舊利用閒暇時間做了很多事情,寫作,出書,讀書,學習攝影等等,不僅本職工作沒有絲毫影響,還成功打造了自己的第二事業,每年增加收入十幾萬元。

那麼,我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

五個字:碎片化學習。

看到這兒,你也許會很失望。

的確,碎片化學習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對此,很多人的態度是不看好,不推薦的。

他們會覺得,碎片化學習難以有收穫,只學習了表面,但缺乏深度,不能代替系統學習。

我覺得,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他們對於碎片化學習存在誤解,在學習方式上也有不當。


人們對於碎片化學習的兩大理解誤區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一個誤區是碎片化學習就是將工作學習的時間碎片化。

另一個誤區是碎片化的內容一定是膚淺,低價值的內容。

所謂碎片化學習,是我們主動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進行有效學習的方式。

如今,互聯網和高科技的發展,大大豐富了我們的業餘生活,但注意力卻變成了稀缺資源,你要想擁有整段整段不被打擾的時間,也許只有在上學時才能夠滿足你。

步入社會之後,對於大多數的上班族來說,每天擁有一段2個小時的自由時間,真的並不容易。

但與此同時,這又是一個講究效率和終身學習的時代。

難道當你無法擁有上學時大段不被打擾的時間,你就不能學習、也不會學習了嗎?

當工作、手機和娛樂將時間搶奪的支離破碎時,我們應該如何利用零散的時間來自我提升呢?

此時,學會碎片化學習方法就很必要了。

碎片化學習,並非是將工作學習的時間來碎片化,而是主動學會利用零散時間來有效學習。

碎片化學習不代表是膚淺的學習,碎片化的內容也不一定就是膚淺的內容。

誠然,我們處於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獲取的信息資源質量參差不齊。

但人都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我們可以當好自己的“信息把控官”,有目的去尋找自己需要的、有質量保證的信息內容,少在粗製濫造的信息中停留。

總之,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碎片化學習一樣能夠達到深度,形成體系。

在我看來,碎片化學習和深度系統的學習,兩者並不衝突。並不是說,兩個學習方式只能有其一。它們其實只是在不同時間狀況下的學習方式而已。


典型錯誤的碎片化學習方式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碎片化學習沒有效果,往往是方法不對。

最典型的就是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讓自己忙起來,學習也僅僅停留在理論上。

有一種勤奮是低品質的。從表面上看,他們真的很努力,不放過一絲空閒的時間。

上下班在地鐵上,看電子書,聽音頻微課。訂閱各種專欄,有時間就看。

錢沒有少花,但真正能夠學到手的,少之又少。知識還是人家老師的。

如果你問他,你為什麼去學習?

他會說:“因為大家都在學習啊,要想不被淘汰,就要學習。”

這就是他的學習目標。

這樣,方向不明確,學習停留在表面,學習和執行脫節。

他的學習僅僅是成為了緩解知識焦慮的一種方式而已。

我還需要著重提醒的是,所謂目標是指的是具有實際意義的目標。衡量的指標並不是你背會了多少,你聽了多少微課,讀了多少專欄,而是能利用學習到的知識解決什麼問題。

能解決問題的,才有實際意義。

不得不說,很多成年人的學習方法,依舊停留在上學時期,覺得學習就是摳課本,記筆記,必須要學會全部的理論,然後才能夠一點點去實踐。

可是,這種學習方法是上學時應對考試時使用的。

考驗成年人的不是你的答卷成績,而是你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和菜頭在《你不重要,你的喜歡才重要》一書中就說過這樣一句話:“作為普通人,不可能等我們洞悉了事物的全貌才動手,也不可能等我們找尋最佳方案才執行。”

所以,要想碎片化學習有效果,就必須要提出具備明確實際意義的目標來。

你想要解決什麼問題?

以“問題”來帶動自己,方向相當明確,每每解決一點,都需要“被迫”的學習、理解和使用背後的知識,一點點積累起來,就像拼拼圖一樣。

這樣的學習方式,好處多多。能看到效果不容易放棄,有實際的反饋能隨時調整方法,提升效率。更重要的是自己從被動的輸入,變成了主動的吸收和使用。


我是如何進行有效的碎片化學習的?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那麼,如何進行有效的碎片化學習呢?我總結了五個步驟。


第一步:從工作生活的“痛點”入手,挖掘實戰目標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

我們最鬥志昂揚的時候,往往是制定目標的時候,在雄心壯志的計劃,一旦落實到具體的執行上,那種熱情馬上就像是被澆了一盆冷水一樣,堅持不了幾天,就不了了之了。

為什麼呢?

因為那些目標,往往是我們所向往的生活,所以在臆想時,是最熱血奔騰的時候。但這類目標要麼過大,要麼和當前生活脫節,所以很容易就迷失在了瑣碎的實踐中。

這也是為什麼我更推薦大家從生活中的“痛點”來挖掘目標。

所謂“痛點”,就是你當前生活中所面臨的,需要解決的問題。

比如,你有社交恐懼症,和陌生人交流就十分緊張。這就是你的痛點。

那麼,由此就可以挖掘出一個學習目標來:你要學習社交和提升自信方面的技巧方法,讓自己能夠自如的和人們交流。

又如,你所寫的文案總是被領導批評,這也是你的痛點。你的學習目標就是:學習文案創作技巧,寫出合格的文案來。

肯定會有小夥伴說:如果我想要利用零散時間學習歷史呢?歷史和我的生活也沒有什麼直接關聯啊。

這種也好辦。你可以設定一個輸出目標。

比如,你對明代史很感興趣,那麼,你設定的目標可以是:自己要做出一套講解明代史的專欄或是微課,然後放到網絡上分享。

總之,這樣確定的目標,是和你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如果你不去實現它,你會一直被問題所困擾。

為了擺脫困擾,為了解決掉它,你的學習動力會相對更持久。


第二步:主動挖掘優質的碎片化時間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好不容易找到時間來學習了,但卻發現自己有心無力,腦子感覺很遲鈍,學習效率很低。

英國作家格雷厄姆·阿爾科特在《高效忍者》一書中將注意力分為了三種:

主動型注意力

積極型注意力

不積極型注意力

主動型注意力是最為優質的,具體表現為思考專注,學習工作狀態最佳,效率最高。然後積極型注意力次之,不積極型注意力最差。

我們並非有時間就一定有注意力。注意力的分佈其實並非無規律可循。

一般來說,早晨的注意力最好,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質量開始下降。其中,經過休息後,注意力會有所提升。

之所以會出現剛才提到的好不容易有時間卻沒心思學,是因為利用的碎片化時間一般是處於注意力的疲勞期。

如果你處於不積極型注意力,再去“打雞血,喝雞湯”調動自己,也很難有好的狀態。

要想確保你的碎片化學習有效果,就要想辦法在自己處於優質注意力期間來找時間。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我的祕訣是:限制自己使用手機的時間。

現在的手機都會有這樣的功能,我給自己的手機設定為每天只能使用40分鐘。手機的基本功能,如打電話,發短信等功能,是不被計算在裡面的。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效果真的是立竿見影,當你發現自己每天玩手機是有時間額度的,你就根本沒有那個心思再去刷刷朋友圈,看看熱點新聞,逛逛淘寶了。

就連必要的溝通發語音,都變得迅速起來,絕對不說廢話。

不得不承認,手機已經是消耗我們注意力最大的“元凶”了。當你把這個管控住,你馬上就會發現,原本忙到飛起的你,其實有很多空餘的時間。

其中,注意力狀態好的時候,都能被你利用起來,作為學習時間。

所以,在進行碎片化學習時,別隻是盲目的找時間。而是要找那些注意力狀態好的空閒時間。

還能夠通過主動的適量休息,來提升注意力的質量,然後再去進行學習。


第三步:先學習“啟發性”知識來“掃盲”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有的人認為:碎片化學習,要先建立知識性框架,然後再去針對性學習。

看似有道理,但並不實際啊。

我們去學習某個領域的知識技能,往往是當前水平還處於“門外漢”階段。

讓一個新手小白去建立知識框架,本身就是一件極具挑戰的事情。即使建立了,又如何保證正確率呢?

我覺得,碎片化學習,可以先去學習“啟發性”的知識,先來“掃盲”。

舉個例子。

比如,你有社交恐懼症,想要通過學習解決掉這個問題,讓自己能夠自然、自信的去和人打交道。

執著解決時,可以先去主動搜索關於社交恐懼方面的信息,或是閱讀相關的書籍。

這是學習預熱階段。

比如,你看了一篇關於這方面的好文章後知道了以下信息:

社交恐懼並非是一種病,其實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人們都會有自己的交際“舒適區”,面對陌生人和陌生的環境,都會緊張,這是正常的現象。

有的人之所以社交恐懼傾向較為嚴重,是因為高敏感型人格。

如何著手治療自己的社交恐懼症呢?可以從三方面改變:扭轉負面想法、化被動為主動、不糾結於自己的負面情緒。

這些啟發性知識不僅幫你“掃盲”,還有嚮導作用。

比如:

你還想要知道到底什麼是高敏感型人格呢?

自己面對社交時,會有各種不自信的負面想法和暗示,應該如何去改變呢?

害怕社交,應該如何去主動邁出第一步,參加一些自己能夠勝任的社交活動呢?

當自己因為社交而有較大的負面情緒時,自己應該如何處理呢?

從啟發性知識上又引出了一連串的問題,為你後面針對性的深入學習提供了明確方向。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虛假學習行為”。

這個指的是那些看似在學習,實際上只是提供一些虛假學習的滿足感的行為。

比如,看到好文章後,習慣性收藏,計劃有時間後再去細細品讀。

我會將收藏夾稱之為“冷宮”,別以為你當初信誓旦旦的說會回來,實則你很有可能此生不與其相見。

可以留意平時自己是否有“虛假學習行為”,如果有,可以寫在便籤紙上,提醒自己。


第四步:形成個人的知識框架“地圖”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有效的碎片化學習,一定是個性化的。

首先,制定的目標,是個性化的,每個人面臨的問題不一樣,所以,實戰目標也不一樣。

其次,個人的知識盲點也不一樣,需要學習和實踐的內容自然也不同。

通過上面的方法,學習啟發性知識,確定知識盲區,然後針對性的解疑學習,再確定知識盲區,不斷循環,直至形成一個框架。

這樣,你就探索出了一份適合自己的知識框架“地圖”了。

就拿剛才的社交恐懼症舉例。

通過之前不斷的探索性閱讀啟發性知識,你總結出瞭如下知識框架: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你接下來的學習方向就相當明確了。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提高效率,大家在探索知識框架時,一定要反覆的提醒自己當初的目標是什麼。

因為,這個方法往往能夠有到意外之喜,找到新的靈感、突然很感興趣的事情或是確定新的目標。

我的建議是先以自己之前的目標為準,將原來的問題解決掉,然後再去制定新的目標。

這樣,可以避免自己迷失於知識的海洋裡,儘量不出現“遊了一大圈,啥也沒學會”的情況。


第五步:根據知識框架,碎片化學習和輸出

花了挺多錢,啥也沒學會?五個技巧解決難題,我還每年多賺十幾萬


在確定了知識框架後,我們就可以主動找到優質的碎片化時間,然後開始系統的學習了。

但切記,一定要一邊學習,一邊輸出。

輸入和輸出是相輔相成的。

獲得過諾貝爾獎的美國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所提出的費曼學習法就驗證了這一點。

費曼學習法分為確定目標、模擬教學、查漏補缺、精簡類比四個部分。它被稱為世界上公認的最好的學習方法。

大致的意思就是,當你想要學會某個知識,可以先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然後把自己當成老師,先把這個知識點去講解一遍。

在講解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各種問題,這個時候就去查漏補缺繼續輸入學習,最後再去講解,直到你能夠用很簡單的話把這個知識點講清楚為之。

可以看出,這個學習法恰恰是輸入和輸出的結合。

輸出的方式有兩種:

一種就是費曼學習法中推薦的講解法。學會了,你可以去通過寫作,視頻等方式來和眾多網友分享。這樣,不僅是一種複習,更是一種自我消化和知識重組。

另外一種是將方法落地執行。比如,你學習了負面情緒的疏導方法後,當你出現負面情緒時,就可以使用這些方法。只有不斷的練習,才能一點點收穫效果。

同時,自己的持續練習,也會總結出很多經驗教訓,幫助你將方法不斷的優化。

我建議兩種方法都要去做。

光分享不做,是假“專家”。光做不分享整理,經驗也得不到升級。

通過這五個步驟,能夠讓你的碎片化學習變得有效且高效。


time剛剛好有話說:

學習,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很多人都不會學習,也都是被動學習。

學會碎片化學習,是主動適應時代發展的行為。成年人的世界註定是碎片化的,因為步入社會之後,成年人需要同時處理工作,學習,生活,家庭,人際關係等多方面的事物。

再像上學時那樣擁有大段時光讓我們專心致志是不現實的。

與其抗議和埋怨,還不如從自身主動改變,去適應這種變化。

以上就是我的碎片化學習的方法經驗。

希望今天我的分享能夠對你有所幫助,歡迎關注,點贊,評論和轉發。

這是對專注做優質原創的我,最大的支持!謝謝。

作者簡介:time剛剛好,專欄作家,職業撰稿人。一枚用大白話講乾貨的萌萌噠,time專注分享兩件事:一是自我提升,二是內容創業。微信公眾號:time內容創業;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