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速吉八是什麼結局?這個元朝的皇帝為什麼被史書抹去痕跡?'

"

從元世祖忽必烈稱帝並改國號開始,到順帝妥懽帖睦爾退出中原為止,元朝立國共98年,按照史書的說法則是經歷10位皇帝。不過在此期間還真實存在過一位皇帝,只因他年紀太小、在位時間極短,所以一直不被史學家承認。此人,便是在位僅僅1個月的天順帝阿速吉八。

"

從元世祖忽必烈稱帝並改國號開始,到順帝妥懽帖睦爾退出中原為止,元朝立國共98年,按照史書的說法則是經歷10位皇帝。不過在此期間還真實存在過一位皇帝,只因他年紀太小、在位時間極短,所以一直不被史學家承認。此人,便是在位僅僅1個月的天順帝阿速吉八。

阿速吉八是什麼結局?這個元朝的皇帝為什麼被史書抹去痕跡?

阿速吉八的父親,正是元朝第6位皇帝、蒙古汗國的第10位大汗也孫鐵木耳。也孫鐵木耳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孫,真金太子的孫子,晉王甘麻剌之子,跟元武宗、仁宗是堂兄弟的關係。大德六年(1302年)正月,甘麻剌病死在漠北,也孫鐵木兒遂承襲王爵,當時還只是個年僅9歲的小娃娃。

也孫鐵木耳雖然身處漠北,但作為元世祖的嫡曾孫,頗受朝廷厚待,在元武宗、仁宗、英宗三朝屢受賞賜,在各地藩王中的名望也非常高。自從元成宗駕崩後,帝國陷入一連串的變動當中,也孫鐵木耳作為皇位的有力爭奪者,一直在暗中觀察、積蓄力量,耐心等待最佳時機。就在也孫鐵木耳襲爵21年後,他終於等來“登頂”的那一刻。

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元英宗與丞相拜住自上都南返大都,途徑南坡店駐蹕並舉行宴會。結果宴會結束後沒多久,英宗便被逆臣鐵木迭兒的義子鐵失等人弒殺,此即史上著名的“南坡事變”。英宗遇難後,鐵失一黨攜帶玉璽北上,並敦請也孫鐵木耳即位。同年九月,也孫鐵木耳匆匆即位於龍居河,隨即改元為泰定,史稱泰定帝。

泰定帝上臺後,冊封王妃八不罕為皇后,長子阿速吉八為太子,此時阿速吉八才只有3歲。阿速吉八雖然年少懵懂,但泰定帝為培養他,曾經將《帝範》翻譯成蒙古文讓他讀,並派專人講解,以期讓他儘早的學會為君之道。

"

從元世祖忽必烈稱帝並改國號開始,到順帝妥懽帖睦爾退出中原為止,元朝立國共98年,按照史書的說法則是經歷10位皇帝。不過在此期間還真實存在過一位皇帝,只因他年紀太小、在位時間極短,所以一直不被史學家承認。此人,便是在位僅僅1個月的天順帝阿速吉八。

阿速吉八是什麼結局?這個元朝的皇帝為什麼被史書抹去痕跡?

阿速吉八的父親,正是元朝第6位皇帝、蒙古汗國的第10位大汗也孫鐵木耳。也孫鐵木耳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孫,真金太子的孫子,晉王甘麻剌之子,跟元武宗、仁宗是堂兄弟的關係。大德六年(1302年)正月,甘麻剌病死在漠北,也孫鐵木兒遂承襲王爵,當時還只是個年僅9歲的小娃娃。

也孫鐵木耳雖然身處漠北,但作為元世祖的嫡曾孫,頗受朝廷厚待,在元武宗、仁宗、英宗三朝屢受賞賜,在各地藩王中的名望也非常高。自從元成宗駕崩後,帝國陷入一連串的變動當中,也孫鐵木耳作為皇位的有力爭奪者,一直在暗中觀察、積蓄力量,耐心等待最佳時機。就在也孫鐵木耳襲爵21年後,他終於等來“登頂”的那一刻。

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元英宗與丞相拜住自上都南返大都,途徑南坡店駐蹕並舉行宴會。結果宴會結束後沒多久,英宗便被逆臣鐵木迭兒的義子鐵失等人弒殺,此即史上著名的“南坡事變”。英宗遇難後,鐵失一黨攜帶玉璽北上,並敦請也孫鐵木耳即位。同年九月,也孫鐵木耳匆匆即位於龍居河,隨即改元為泰定,史稱泰定帝。

泰定帝上臺後,冊封王妃八不罕為皇后,長子阿速吉八為太子,此時阿速吉八才只有3歲。阿速吉八雖然年少懵懂,但泰定帝為培養他,曾經將《帝範》翻譯成蒙古文讓他讀,並派專人講解,以期讓他儘早的學會為君之道。

阿速吉八是什麼結局?這個元朝的皇帝為什麼被史書抹去痕跡?

泰定帝在位五年時間,政績乏善可陳,加之跟鐵失集團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所以被時人視為謀殺英宗的罪魁之一,其統治合法性備受質疑。再加上泰定帝性情柔弱,霸道皇后八不罕頻頻干涉朝政,更使得朝政敗壞的一發而不可收拾。泰定帝既無力掌控帝國,又不敢約束悍妻,所以只能在研習佛法中苟且度日。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泰定帝駕崩於上都,帝國隨即便陷入新一輪的動盪中。

泰定帝駕崩時,太子阿速吉八雖然只有8歲,但按照“國不可一日無君”的傳統,理應馬上即位,以此來安定軍心、民心。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專斷朝政的右丞相倒剌沙為能長期鞏固權位,竟然在長達月餘的時間裡沒有扶立新君,而由自己裁決軍國重事。倒剌沙的舉動引發朝野的猜疑和憂懼,很多朝臣有理由擔心,他會利用局勢的混亂篡奪皇位。

在這種局面下,元武宗當年的心腹侍從、僉樞密院事燕鐵木爾在大都發動政變,迎武宗之子懷王圖帖睦爾入京主持大局,同時又派人聯絡圖帖睦爾的長兄和世,請求他回國接任皇帝(和世當時避難於西域的察合臺汗國)。由於察合臺汗國距離大都遠隔萬里之遙,和世就算是得到消息後全速往回趕,至少也要在一年多後才能抵京,所以權宜之下,燕帖木兒暫時扶立圖帖睦爾為帝,是為元文宗,時在當年九月。

"

從元世祖忽必烈稱帝並改國號開始,到順帝妥懽帖睦爾退出中原為止,元朝立國共98年,按照史書的說法則是經歷10位皇帝。不過在此期間還真實存在過一位皇帝,只因他年紀太小、在位時間極短,所以一直不被史學家承認。此人,便是在位僅僅1個月的天順帝阿速吉八。

阿速吉八是什麼結局?這個元朝的皇帝為什麼被史書抹去痕跡?

阿速吉八的父親,正是元朝第6位皇帝、蒙古汗國的第10位大汗也孫鐵木耳。也孫鐵木耳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孫,真金太子的孫子,晉王甘麻剌之子,跟元武宗、仁宗是堂兄弟的關係。大德六年(1302年)正月,甘麻剌病死在漠北,也孫鐵木兒遂承襲王爵,當時還只是個年僅9歲的小娃娃。

也孫鐵木耳雖然身處漠北,但作為元世祖的嫡曾孫,頗受朝廷厚待,在元武宗、仁宗、英宗三朝屢受賞賜,在各地藩王中的名望也非常高。自從元成宗駕崩後,帝國陷入一連串的變動當中,也孫鐵木耳作為皇位的有力爭奪者,一直在暗中觀察、積蓄力量,耐心等待最佳時機。就在也孫鐵木耳襲爵21年後,他終於等來“登頂”的那一刻。

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元英宗與丞相拜住自上都南返大都,途徑南坡店駐蹕並舉行宴會。結果宴會結束後沒多久,英宗便被逆臣鐵木迭兒的義子鐵失等人弒殺,此即史上著名的“南坡事變”。英宗遇難後,鐵失一黨攜帶玉璽北上,並敦請也孫鐵木耳即位。同年九月,也孫鐵木耳匆匆即位於龍居河,隨即改元為泰定,史稱泰定帝。

泰定帝上臺後,冊封王妃八不罕為皇后,長子阿速吉八為太子,此時阿速吉八才只有3歲。阿速吉八雖然年少懵懂,但泰定帝為培養他,曾經將《帝範》翻譯成蒙古文讓他讀,並派專人講解,以期讓他儘早的學會為君之道。

阿速吉八是什麼結局?這個元朝的皇帝為什麼被史書抹去痕跡?

泰定帝在位五年時間,政績乏善可陳,加之跟鐵失集團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所以被時人視為謀殺英宗的罪魁之一,其統治合法性備受質疑。再加上泰定帝性情柔弱,霸道皇后八不罕頻頻干涉朝政,更使得朝政敗壞的一發而不可收拾。泰定帝既無力掌控帝國,又不敢約束悍妻,所以只能在研習佛法中苟且度日。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泰定帝駕崩於上都,帝國隨即便陷入新一輪的動盪中。

泰定帝駕崩時,太子阿速吉八雖然只有8歲,但按照“國不可一日無君”的傳統,理應馬上即位,以此來安定軍心、民心。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專斷朝政的右丞相倒剌沙為能長期鞏固權位,竟然在長達月餘的時間裡沒有扶立新君,而由自己裁決軍國重事。倒剌沙的舉動引發朝野的猜疑和憂懼,很多朝臣有理由擔心,他會利用局勢的混亂篡奪皇位。

在這種局面下,元武宗當年的心腹侍從、僉樞密院事燕鐵木爾在大都發動政變,迎武宗之子懷王圖帖睦爾入京主持大局,同時又派人聯絡圖帖睦爾的長兄和世,請求他回國接任皇帝(和世當時避難於西域的察合臺汗國)。由於察合臺汗國距離大都遠隔萬里之遙,和世就算是得到消息後全速往回趕,至少也要在一年多後才能抵京,所以權宜之下,燕帖木兒暫時扶立圖帖睦爾為帝,是為元文宗,時在當年九月。

阿速吉八是什麼結局?這個元朝的皇帝為什麼被史書抹去痕跡?

倒剌沙反射弧比較長,直到聽說圖帖睦爾在大都即位的消息後,才感到大事不妙,於是匆匆忙忙地聯合宗王脫脫、王禪等人,共同扶立阿速吉八即位,並改元為天順(史書因其年號,稱阿速吉八為天順帝)。倒剌沙把阿速吉八扶上臺後,隨即派重兵南下,打著“討逆”的旗號向大都進軍,“兩都大戰”就此爆發(在元朝,大都是京城,上都是陪都)。

戰事初期,上都的軍隊屢破南軍,連克居庸關、古北口等要塞,進逼大都城下。但不久在燕鐵木爾的指揮下,大都的軍隊相繼在榆河、白浮、石槽等地取勝,並在十月初的棗林、檀州南野兩場大決戰中,徹底擊潰上都的軍隊。燕鐵木爾在率軍收復失地後,兵鋒直指上都。同年十月十三日,窮途末路的倒剌沙出城投降,上都的小朝廷隨即覆亡。

關於天順帝的結局,《元史》當中並無記載,但依據蒙文史料《黃金史》、《恆河之流》的說法,則稱他死於亂軍之中,此說甚為合理。天順帝雖然自視正統,但因為在位僅一個月便遇難,而且只是權相倒剌沙扶立的傀儡,所以在正史當中不被視為正式的皇帝,這也是《元史》將其故意忽略的主要原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