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捉妖》讓我知道為什麼放低姿態的騰訊依然被人不看好

騰訊 口袋妖怪 養成遊戲 電子競技 怪物獵人 Mac App Store 硬核玩家就玩踩蘑菇 2019-04-14

首先我覺得我可以承認,這個標題還是有點標題黨的意思…… 另外還是要感謝騰訊在本專欄快斷糧的時候給了一份素材(哈哈哈)。

今日(4 月 11 日),騰訊一款 LBG(Location-Based Game,基於位置的遊戲)終於上線。說實話,這一天可能真的值得被中國遊戲史,至少是 LBG 遊戲史被記做里程碑的一天。因為早在這類遊戲的鼻祖之一 Pokémon GO 上線之初起,廣電總局就以安全為由,暫時禁止這類遊戲獲取版號。

之後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不僅是 Ingress 和 Pokémon GO,騰訊旗下一款名為《御靈》的遊戲也因此被雪藏許久。直到今天,這款 被更名為《一起來捉妖》的遊戲 終於「重見天日」,並在當天登上 App Store 榜首。

作為一些背景知識就說到這裡。作為一個骨灰級的 Ingress 玩家(從內測開始一直在玩),LBG 遊戲的新動態自然避免不了拿上來被我們這群玩家「批判一番」。雖然我一開始也抱著同樣心態(特別是它還在叫《御靈》的時候,我還參與過內測),但畢竟水深不深還是要自己試過才知道,然後我就在 App Store 下載了它。

借鑑?復刻?

初次啟動《一起來捉妖》,我真的有一種一言難盡的感覺。地圖配色以綠色為主,與 Pokémon GO 差異真的太小了。換句話說,要是光給我看地圖,我很有可能以為 Pokémon GO 的國內版。

《一起來捉妖》讓我知道為什麼放低姿態的騰訊依然被人不看好

地圖界面,左為 Pokémon GO,右為《一起來捉妖》。

與 Pokémon GO 一樣的地圖,一樣的新手教程(也是從「御三家」開始選,至於有沒有傳說中的 第四隻 倒是沒測試),甚至捕捉系統與 Pokémon GO 完全沒有兩樣 — — 扔球,精準度,以及捕捉道具,幾乎可以說是完美復刻。

《一起來捉妖》讓我知道為什麼放低姿態的騰訊依然被人不看好

我說是基本完全復刻,應該沒有人反對……

《一起來捉妖》的遊戲系統「雜亂」到可能很難一時間能弄得清楚。這裡要說明的是,這裡的「龐雜」和「雜亂」並不是同義詞,因為包括 Pokémon 系列遊戲在內的許多遊戲也有非常龐雜的系統。但界面的無序感一開始讓我覺得有些難以適應。

也許簡單的捕捉或是「摸 Stop」的行為尚可,但我直到後期,經過一頓亂操作才找到圖鑑入口和「精靈管理」的入口。相比較於 Pokémon GO 相對簡潔的界面設計風格(Ingress Prime 甚至反過來借鑑 PMGO),雜亂無章的設計,加上「充值」、「活動」和「全服廣播」(很有中國特色嘛)…… 這些元素揉在一起的《一起來捉妖》,很難讓我覺得是一款「純粹」的遊戲。

遊戲?引流?

哦,對了,《一起來捉妖》的畫面上,大量充斥著諸如「商城」、「活動」等等按鈕(注意上面截屏的右上側邊)。雖然目前為止,不利用 IAP(In-App Purchase,應用內購買)購買虛擬道具,你依然可以玩得很開心,但是畫面上充滿這方面的元素,依然讓我覺得起來幾年前 Pokémon GO 的「國服版」梗圖成真了。(抱歉,這張梗圖我沒找到。)

除了顯眼到刺眼的商城按鈕之外,遊戲裡也在盡情發揮著騰訊公司的「資源整合能力」(a.k.a. 引流能力)。在「活動」頁面,除了遊戲本身的活動之外,你還能看到騰訊電競的引流廣告,大概就是邀請主播來玩遊戲。

雖然這類養成遊戲我一直覺得做電競挺…… 迷幻的,不過倒也能說得過去。更厲害的是,你居然還能看到與微信支付的聯動活動 — — 對,你沒看錯,微,信,支,付。

《一起來捉妖》讓我知道為什麼放低姿態的騰訊依然被人不看好

遊戲內微信支付的合作活動。

用遊戲來做引流(或者反過來),我覺得這事情本身其實也並沒有什麼奇怪的地方。特別是 Ingress 早就有諸如 AXA 保險、SoftBank、全家等等的合作伙伴,玩家也可以在遊戲中與線下這些商家門店交互。

但奇怪的地方在於,《一起來捉妖》這個遊戲,是持有「微信支付」產品的騰訊做的。這事情,總給我感覺如鯁在喉。怎麼說呢,就像是在一個 Pokémon GO 的地圖上直接看到「商城」按鈕而不是在二級菜單裡一樣。

另外,遊戲裡的許多東西明顯考慮極其欠周全 — — 考慮到這是一款雪藏、測試了不少時間的遊戲,而且還是相對不缺資源的騰訊的產品。比如,遊戲內的 portals(遊戲內叫「祈願鼓」和「道館」)都是由地圖自動生成,實景圖是直接用了街景的圖片,很多圖片甚至已經失效。

《一起來捉妖》讓我知道為什麼放低姿態的騰訊依然被人不看好

錯誤的街景圖。拍攝位置是正確的,但圖片資料已經過時。

活下來?賺名聲?

事實上,騰訊在遊戲領域一直在「放低姿態」,包括引入《怪物獵人:世界》這類硬核遊戲,以及創建 WeGame 平臺等等,在部分輿論的眼中,視作「騰訊從良」的證據。對於國外的人而言,騰訊可能就是一個「業務比較廣泛的、遊戲為主要盈利對象的公司」,還有許多獨立開發者願意與騰訊合作,因為「給錢多、干涉少」,甚至能讓他們大喊 騰訊是我爸爸。

但為什麼《一起來捉妖》的畫風這麼奇怪?

如果你關注遊戲業界,應該能知道一位名叫「對長」的人。在去年的這個時候,他/她發佈 一篇文章,直指騰訊遊戲內部的的問題:騰訊中的所有遊戲產品,都必須以運營收益最大化來「保命」。

騰訊的洗白之所以進展緩慢,很大一部分原因,也要歸功於自家的冷血運營。因為這種冷血運營,所有的產品只是冷冰冰的棋子。你會發現,現實中很難接觸到騰訊的所謂“忠實用戶”。雖然大家都在用騰訊產品,但是用戶的認同度極差。

用這篇文章來反套《一起來捉妖》這款遊戲,一切就都能說得通了。

為了儘可能降低研發成本,玩法全面照搬 Pokémon GO(可能還有沿用隔壁《陰陽師》設定的「嫌疑」)。畢竟,為了一款已經被廣電總局下了「死刑」的遊戲,重新研究玩法的風險是極高的。再說了,Pokémon GO 的玩法已經足夠豐富:單機玩家走走停停,刷刷 Stop,捉幾隻精靈;對於約會玩家還有 Raid 戰和線下活動(線下活動還是個天然大廣告呢)。要是我是產品經理,我肯定也選復刻玩法,省事的事兒咱為啥不做。

當然,騰訊也有可能會揹負「抄襲」的罵名。不過,對於大眾而言,Pokémon GO 是一個渴望而不可及的遊戲(連用梯子都玩不了),這種背景下的「抄襲」(hummm,你應該知道我說的「抄襲」是什麼意思),自然就會有一種「盜取聖火」的意味,似乎就是可以被接受的了。(如果你不太理解的話,也許我後面會寫一篇文章來說明這件事情。)

新遊戲的「合法性地位」有了,剩下的就是如何創造價值的問題。這一點國產遊戲有的是經驗,騰訊也基本上把能創造收益的東西都加了進來,還喊來了微信支付。

目前看來,新遊戲的勢頭還挺不錯,官方甚至還因為登上 App Store 榜首而為玩家贈送道具,國內 Ingress 玩家的「亂吠」(well… 可能作為 Ingress 玩家的我們都已經習慣了吧)也並沒有影響到這款遊戲的名聲。

最後,還是希望這款遊戲的勢頭能給國內 LBG 遊戲的審核開個好頭,至少能夠在某些方面「鬆一個口子」,畢竟有總好過沒有。

哦對了,我再給大家一張對比圖吧。 :-)

《一起來捉妖》讓我知道為什麼放低姿態的騰訊依然被人不看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