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作文黃金萬能16句(附30篇範文福利)

陶行知 孫少平 黃金 牡丹 好過教育 好過教育 2017-11-03

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作文黃金萬能16句(附30篇範文福利)

【我為什麼當老師】

1.教師——神聖而高尚。她贈予我能量,讓我在知識的海洋遨遊;她給我力量,讓我在窮途末路重新振作;她讓人學會什麼是愛,她讓人懂得什麼叫快樂。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去愛更多的人,把快樂傳遞得更遠,這,是我相當老師的主要原因,我愛教師職業。

…….

小樹苗成長為大樹需要陽光、雨露;小孩成長為大人需要教育和關愛。我愛老師,更愛影響我人生的教師崗位,我希望把我的快樂和愛心帶給更多的人,所以我想當老師。

【因材施教】

2.牡丹,豔麗奪目,光彩照人,開出嬌豔的花朵,共世人欣賞。蓮花,雖不及牡丹妖嬈,卻潔白清秀,可淨化一方水土。茉莉,雖不及蓮花大氣,卻嬌小可人,可沏出一壺沁人心脾的花茶。菊花,雖不及茉莉芳香,卻獨具一格,可入藥三分。

…….

正如,牡丹、蓮花、茉莉、菊花一樣,他們形態各異,卻有各自的魅力與用途。因此,教師應該當學生成長過程的優秀花匠,善於發現“花朵”的內在潛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讓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散發醉人的芬芳,締造別樣的精彩。

3.每一篇漫天飛舞的雪花,都有著獨一無二的美姿;每一片生機勃勃的樹葉,都有著屬於自己的葉脈;同樣,每一位前途無量的學生,也都有著獨特的個性和魅力。因此,對於學生的教育,我們也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實施相應的教育,促進學生的發展。

4.德國著名哲學家萊布尼茨曾經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樹葉亦如此,何況是人呢?面對不同性格、不同愛好的學生,老師應該對每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

只有在充分了解學生個性特長的基礎上,將因材施教落實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老師】

5.陶行知先生曾有言云:“在教師的手裡操縱者幼年人的命運,也操縱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的確如此,教師就像勤勤懇懇的園丁,唯有辛勤的勞作與耕耘,才能培育出滿園撲鼻的芬芳。教師是人類靈魂的開啟著,是孜孜不倦的箴言,掀啟這人類生命的新篇章。一個德藝雙馨的教師,能用她的德行,感化世間的萬物蒼生;一個滿懷學時經綸的教師,能用她的魅力,感召人世間的氣象萬千;一個心中充盈著愛的教師,能用她的人格,感動普天下的芸芸眾生。

……

6.我認為,作為一名優秀的、受學生尊重的老師,理應是一位德藝雙馨、飽含學識、心中充滿大愛的人。唯有如此,才能讓教育的嬌豔之花得以競相開放,才能讓教育的智慧之樹得以萬古長青。

7.“這家裡只要有一個上學的,這個家就有希望”。《平凡的世界》中哥哥孫少安對弟弟孫少平這樣說。教師,是可以帶給一個人光明,帶給一個家希望,帶給一個國家未來的職業,其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願意挑戰這份任重道遠而又神聖光榮的教師工作,願盡綿薄之力去“擦亮星星”,點燃夢想。

8.毛主席說:少年強則中國強,教育事業是我們國家的基礎事業,做的是打地基的事情,而我堅信:教師強,則少年強,我願化身打地基的一塊磚,做“強教師”,教“強少年”。

9.“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去觸動另一個靈魂”,教師職業可以讓人如此詩意的棲息在大地上。我神嚮往之,故,立志以行踐之。

10. 陶行知先生說,教師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老師肩負著培養下一代的重要責任。正確理想信念是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不能想象一個沒有正確理想信念的人能夠成為好老師。

11. 好老師要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自覺堅守精神家園、堅守人格底線,帶頭弘揚社會主義道德和中華傳統美德,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影響和帶動學生。

12. 老師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條件。“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老師對學生的影響,離不開老師的學識和能力,更離不開老師為人處世、於國於民、於公於私所持的價值觀。一個老師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惡、義利、得失等方面老出問題,怎麼能擔起立德樹人的責任?廣大教師必須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別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

13.“師者,人之模範也。”教師的職業特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師者為師亦為範,學高為師,德高為範。老師是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好老師應該取法乎上、見賢思齊,不斷提高道德修養,提升人格品質,並把正確的道德觀傳授給學生。

14. 國外有教育家說過:“為了使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教師應吸進整個光的海洋。”在信息時代做好老師,自己所知道的必須大大超過要教給學生的範圍,不僅要有勝任教學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廣博的通用知識和寬闊的胸懷視野。好老師還應該是智慧型的老師,具備學習、處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能夠在各個方面給學生以幫助和指導。

15.陶行知先生說:“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這就要求老師始終處於學習狀態,站在知識發展前沿,刻苦鑽研、嚴謹篤學,不斷充實、拓展、提高自己。過去講,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現在看,這個要求已經不夠了,應該是要有一潭水。

16. 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好老師應該是仁師,沒有愛心的人不可能成為好老師。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風格可以各顯身手,但愛是永恆的主題。愛心是學生打開知識之門、啟迪心智的開始,愛心能夠滋潤澆開學生美麗的心靈之花。老師的愛,既包括愛崗位、愛學生,也包括愛一切美好的事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