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天價瓷器爐鈞釉,爐鈞釉瓷鑑定技巧及特點

陶瓷 瓷器 文物 今天說藏 2017-04-11

爐鈞釉是指清代雍正、乾隆年間創燒的一種仿鈞窯瓷器,屬低溫顏色釉類,爐鈞有素爐鈞和暈爐鈞之分,前者色中沒有紅黃色斑紋,後者色中呈有紅黃色斑紋,世人以有紅黃色斑點者為爐鈞中之上品,可謂稀罕之至。而釉色流淌之痕即爐鈞特徵!清代型制的典型:抬肩、矮胖、重心在肩下,但藝人很好地處理了口足的直徑比例,倒不覺得有重心不穩的失調。

其斑紋細密,有風吹水湧的意趣,有變幻莫測的詭祕。爐鈞釉器雍、乾年間燒製的比乾隆年以後燒製的更名貴,前者多呈水漾波紋,動感強烈;後者呈點狀密集樣,少些靈動。而雍正年爐鈞釉中有紅豔小點,乾隆則多數為青色小點。後仿爐鈞釉器底部釉色多與內外壁釉色不一致,這是區分爐鈞釉年代的重要特徵。目前史上所見爐鈞釉皆為小器,且以文房小件為多,大器鮮見!

又一個天價瓷器爐鈞釉,爐鈞釉瓷鑑定技巧及特點

又一個天價瓷器爐鈞釉,爐鈞釉瓷鑑定技巧及特點

又一個天價瓷器爐鈞釉,爐鈞釉瓷鑑定技巧及特點

青銅瓷瓶,厚重碩大,紋樣懷古,追殷摹周,為大雅之器。乾隆仿古御作,以摹高古青銅器為大宗。清高宗蒐集商周青銅禮器,據古物御製仿器,以瓷代銅,模擬青銅器形及復層紋飾,推陳出新,古為今用,藉以思祖追遠。瓶短頸,扁圓腹,形仿先秦青銅壺。有別於一 般扁腹壺,頸飾夔龍雙耳。通體施渾爐鈞釉,貼飾金蝠夔龍,間以帶狀紋飾,器形設計搭配獨特,疑為孤品,暫無他例。瓶上既有摹古變形夔龍,兩兩雙對,也有清代習見紋飾,如祥瑞飛蝠和如意雲頭,古今俱備,新而有根。仿古青銅瓷器多施紫金或茶葉抹釉,飾以描金,或加綠彩摹銅鏽,但以爐鈞釉地仿古青銅則甚罕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仿古尊,通體施茶葉抹釉,上飾爐鈞釉帶狀細邊,可資比對,詳見《故宮珍藏康雍幹瓷器圖錄》(北京1989年、頁412、圖版93);同書另載仿青銅觚及鍾(出處同上、頁414f.、圖版95及96)。署乾隆年款三足香爐,仿黑銅鎏金,就圖片所見,沒施綠釉,開光貼飾變形夔龍,與本品紋樣相近,見耿寶昌著《明清瓷器鑑定》(香港1993年、頁282、圖486)。另有小壺,紋樣簡潔,仿錯金青銅,松石綠地貼飾醬色龍紋,色調與本品相近,曾展于敏求精舍展覽《中國陶瓷雅集》(香港藝術館、香港1980年、編號138),後售於香港蘇富比1989年11月14日(編號340)。上海博物館藏無署款瓷觚,上施松石綠釉,與器形相近的商代青銅觚,並展於《Treasures from Shanghai.Ancient Chinese Bronzes and Jades》(大英博物館、倫敦2009年、編號56a及b)。香港私人收藏的一支白釉瓷瓶,器形紋與本品近似,唯體型略小,疑為尚未加彩的半製成器,年款不全,列展於《機暇清賞: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瓶》(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2007年、編號2)。蘇富比 乾隆爐鈞釉雙耳瓶成交案例賞析。

爐均釉創於清雍正年間,盛行於雍正,乾隆二朝,因低溫爐內燒成仿宋鈞釉而得知其名。《南窯筆記》載;“爐均一種,乃爐中所燒,顏色流淌中有紅點者為佳,青點次之”。釉中含有粉劑,故而釉厚不透明。釉面均開細小紋片,其結晶呈色多種,深淺不一,有紅,蘭,紫,綠,月白等色(如同有鉛器表面的反射光澤)並熔於一體。在器物釉面上形成長短不一的垂流條紋,有的彎曲,有的垂直,還有的似山嵐雲氣與斑點交混在一起,佈滿器身。如同五彩繽紛的孔雀尾羽一樣,整齊美麗。釉中的紅色並不太豔,紅中泛紫,猶如剛成熟的高粱穗色。蘭釉則如水波狀,雍正年間的爐均釉基本上都保持這一特徵。

》》》》》》》》》》》》》》》》》》》》》文化/交流/鑑賞. 想了解更多有關瓷器價值資訊微信公眾號:a13681848435《《《《《《《《《《《《《《《《《《《《《《《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