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官窯瓷器的用途和等級和真偽問題

陶瓷 瓷器 清朝 中國古代史 精華堂收藏 精華堂收藏 2017-08-02

閒聊官窯瓷器的用途和等級和真偽問題

閒聊官窯瓷器的用途和等級和真偽問題

在賞鑑清三代官窯瓷器的時候,往往可以看到“專家”們振振有詞地品頭論足,“款寫得有點軟”、“筆道不流暢”、“這裡畫得有些糙”,接著,結論是“假的!假得不能再假!高仿都算不上,低仿!”於是,面對一件整體風格、器形、紋飾、老化程度都很到代的器物被“專家”們這麼一貶損,使得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自己的眼睛有毛病?還是自己嚴重缺乏生活常識?還是說造假之人如此的手藝高明?雲裡霧裡,實在弄不清楚了。

閒聊官窯瓷器的用途和等級和真偽問題

請看下面插圖的“康熙五彩錐把瓶”,根據照片我們才知道這是康熙朝地方給中央進貢的貢酒用的酒瓶——是容器而不是陳設器!此器從宏觀上看康熙風格無疑,可是再細看紋飾的確顯得有些糙。如果沒有這個貢酒盒子佐證,會被很多人判成仿品無疑。

閒聊官窯瓷器的用途和等級和真偽問題

想想看,酒瓶子充其量就是個包裝物而已,一次性的使用,並且是批量生產,能夠像藝術品那樣去精細地製作嗎?有那個必要嗎?價值與成本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哪一朝哪一代都得符合經濟規律,否則那就不能成立!你能用生產豪華奔馳車的成本去給庶民百姓生產代步車嗎?

閒聊官窯瓷器的用途和等級和真偽問題

閒聊官窯瓷器的用途和等級和真偽問題

除了這件康熙五彩錐把瓶的插圖,近些年發現的窖藏元青花、元五彩梅瓶裝的酒、元青花罐裡裝的茶葉,這些古陶瓷都是當時的容器,因為不是陳設器,糙一些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閒聊官窯瓷器的用途和等級和真偽問題

閒聊官窯瓷器的用途和等級和真偽問題

我在已經發過的文章《古代藝術品領域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愚蠢思維現象》說到過,“一般來講判斷一件古陶瓷,首先看整體(森林),包括造形、胎釉、紋飾、彩料等宏觀對還是不對。一般來說實戰經驗豐富的藏家僅憑目測器物整體(森林)犯不著看枝微末節(樹木)基本上就可以判斷了。進一步為了佐證自己的判斷,再找到該時代的絕對特徵了的話,就可以拍板定案了。”

閒聊官窯瓷器的用途和等級和真偽問題

閒聊官窯瓷器的用途和等級和真偽問題

這裡再補充一點,就是再進一步根據器物的藝術性、工藝性、精細程度來判斷器物是實用器還是陳設器,是陳設器的話,大概屬於什麼級別。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個等級森嚴的社會,人分三六九等,帝王用的肯定要和臣子用的不一樣,正宮娘娘用的肯定和嬪妃的不一樣,體制內官員用的肯定和民間不一樣、富人用的肯定和黎民百姓不一樣,凡此種種,你懂得的!

閒聊官窯瓷器的用途和等級和真偽問題

收藏家對藏品不但要有“看得懂”的能力,應該具備“會欣賞”的素質,進而達到“能陶醉”的境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