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敞口碗,圈足,周壁以青花繪飾九名仕女於庭園中琴棋書畫的情景,足緣繪香草紋。底書「大明萬曆年製」。全器底釉白中閃青,青花為萬曆時期常見的回青料,色澤濃豔如靛藍色調﹔畫者先勾勒再平塗填色,筆搨痕跡清晰。所繪仕女分為四組,讀書、賞畫者皆以侍者陪同,主僕裝扮明顯﹔對奕者兩人身分相當,而聽琴者一人為友伴、一人為侍者。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敞口碗,圈足,周壁以青花繪飾九名仕女於庭園中琴棋書畫的情景,足緣繪香草紋。底書「大明萬曆年製」。全器底釉白中閃青,青花為萬曆時期常見的回青料,色澤濃豔如靛藍色調﹔畫者先勾勒再平塗填色,筆搨痕跡清晰。所繪仕女分為四組,讀書、賞畫者皆以侍者陪同,主僕裝扮明顯﹔對奕者兩人身分相當,而聽琴者一人為友伴、一人為侍者。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十七世紀外銷荷蘭貿易瓷中的一種類型,倒扣之後很像當時流行的絨帽,因此讓荷蘭商人直接以帽子的名稱「klapmuts」稱呼這種器形的瓷器。

整件作品有一道寬折沿花邊,從沿邊到器內弧形壁面的裝飾紋樣共分成六等份,三格畫庭園仕女小景,三格畫牡丹花叢,格子之間間飾卍字與尖角帶紋。反面折沿下畫六個帶雙向卷枝的朵花圖案,外周壁同樣分六格,內繪如意雲頭紋,底接矮圈足,足底緣無釉露胎,胎骨堅緻潔白,底面平坦無款識。

造型之外,內外弧形壁面的分格作法,類似「卡拉克」瓷的風格,刻意拉長身軀比例的仕女正是十七世紀以來風靡歐洲市場的「修長伊莉莎白」樣貌,反映出皇室收藏中同時包含有貿易瓷的有趣面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敞口碗,圈足,周壁以青花繪飾九名仕女於庭園中琴棋書畫的情景,足緣繪香草紋。底書「大明萬曆年製」。全器底釉白中閃青,青花為萬曆時期常見的回青料,色澤濃豔如靛藍色調﹔畫者先勾勒再平塗填色,筆搨痕跡清晰。所繪仕女分為四組,讀書、賞畫者皆以侍者陪同,主僕裝扮明顯﹔對奕者兩人身分相當,而聽琴者一人為友伴、一人為侍者。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十七世紀外銷荷蘭貿易瓷中的一種類型,倒扣之後很像當時流行的絨帽,因此讓荷蘭商人直接以帽子的名稱「klapmuts」稱呼這種器形的瓷器。

整件作品有一道寬折沿花邊,從沿邊到器內弧形壁面的裝飾紋樣共分成六等份,三格畫庭園仕女小景,三格畫牡丹花叢,格子之間間飾卍字與尖角帶紋。反面折沿下畫六個帶雙向卷枝的朵花圖案,外周壁同樣分六格,內繪如意雲頭紋,底接矮圈足,足底緣無釉露胎,胎骨堅緻潔白,底面平坦無款識。

造型之外,內外弧形壁面的分格作法,類似「卡拉克」瓷的風格,刻意拉長身軀比例的仕女正是十七世紀以來風靡歐洲市場的「修長伊莉莎白」樣貌,反映出皇室收藏中同時包含有貿易瓷的有趣面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敞口碗,圈足,周壁以青花繪飾九名仕女於庭園中琴棋書畫的情景,足緣繪香草紋。底書「大明萬曆年製」。全器底釉白中閃青,青花為萬曆時期常見的回青料,色澤濃豔如靛藍色調﹔畫者先勾勒再平塗填色,筆搨痕跡清晰。所繪仕女分為四組,讀書、賞畫者皆以侍者陪同,主僕裝扮明顯﹔對奕者兩人身分相當,而聽琴者一人為友伴、一人為侍者。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十七世紀外銷荷蘭貿易瓷中的一種類型,倒扣之後很像當時流行的絨帽,因此讓荷蘭商人直接以帽子的名稱「klapmuts」稱呼這種器形的瓷器。

整件作品有一道寬折沿花邊,從沿邊到器內弧形壁面的裝飾紋樣共分成六等份,三格畫庭園仕女小景,三格畫牡丹花叢,格子之間間飾卍字與尖角帶紋。反面折沿下畫六個帶雙向卷枝的朵花圖案,外周壁同樣分六格,內繪如意雲頭紋,底接矮圈足,足底緣無釉露胎,胎骨堅緻潔白,底面平坦無款識。

造型之外,內外弧形壁面的分格作法,類似「卡拉克」瓷的風格,刻意拉長身軀比例的仕女正是十七世紀以來風靡歐洲市場的「修長伊莉莎白」樣貌,反映出皇室收藏中同時包含有貿易瓷的有趣面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瓷板中空,為六邊形,板面為圓形,側面均有大小不等的插孔。正反兩面均以幾何三角紋和三道弦紋作邊飾,正面以五彩繪仕女嬰戲圖,一女坐於庭院之中,面前及身後各有一小童在嬉戲玩耍。背景為欄杆、山石、小草等,景色寫實入微,生活氣息濃郁,充滿祥和美好的意境。瓷板另一面飾以紅、綠、赭彩繪洞石花卉圖,畫面簡潔,色彩凝厚。瓷板所繪仕女形體優雅端莊,佔據畫面很大空間,具有康熙五彩仕女繪畫的典型特徵。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敞口碗,圈足,周壁以青花繪飾九名仕女於庭園中琴棋書畫的情景,足緣繪香草紋。底書「大明萬曆年製」。全器底釉白中閃青,青花為萬曆時期常見的回青料,色澤濃豔如靛藍色調﹔畫者先勾勒再平塗填色,筆搨痕跡清晰。所繪仕女分為四組,讀書、賞畫者皆以侍者陪同,主僕裝扮明顯﹔對奕者兩人身分相當,而聽琴者一人為友伴、一人為侍者。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十七世紀外銷荷蘭貿易瓷中的一種類型,倒扣之後很像當時流行的絨帽,因此讓荷蘭商人直接以帽子的名稱「klapmuts」稱呼這種器形的瓷器。

整件作品有一道寬折沿花邊,從沿邊到器內弧形壁面的裝飾紋樣共分成六等份,三格畫庭園仕女小景,三格畫牡丹花叢,格子之間間飾卍字與尖角帶紋。反面折沿下畫六個帶雙向卷枝的朵花圖案,外周壁同樣分六格,內繪如意雲頭紋,底接矮圈足,足底緣無釉露胎,胎骨堅緻潔白,底面平坦無款識。

造型之外,內外弧形壁面的分格作法,類似「卡拉克」瓷的風格,刻意拉長身軀比例的仕女正是十七世紀以來風靡歐洲市場的「修長伊莉莎白」樣貌,反映出皇室收藏中同時包含有貿易瓷的有趣面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瓷板中空,為六邊形,板面為圓形,側面均有大小不等的插孔。正反兩面均以幾何三角紋和三道弦紋作邊飾,正面以五彩繪仕女嬰戲圖,一女坐於庭院之中,面前及身後各有一小童在嬉戲玩耍。背景為欄杆、山石、小草等,景色寫實入微,生活氣息濃郁,充滿祥和美好的意境。瓷板另一面飾以紅、綠、赭彩繪洞石花卉圖,畫面簡潔,色彩凝厚。瓷板所繪仕女形體優雅端莊,佔據畫面很大空間,具有康熙五彩仕女繪畫的典型特徵。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敞口碗,圈足,周壁以青花繪飾九名仕女於庭園中琴棋書畫的情景,足緣繪香草紋。底書「大明萬曆年製」。全器底釉白中閃青,青花為萬曆時期常見的回青料,色澤濃豔如靛藍色調﹔畫者先勾勒再平塗填色,筆搨痕跡清晰。所繪仕女分為四組,讀書、賞畫者皆以侍者陪同,主僕裝扮明顯﹔對奕者兩人身分相當,而聽琴者一人為友伴、一人為侍者。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十七世紀外銷荷蘭貿易瓷中的一種類型,倒扣之後很像當時流行的絨帽,因此讓荷蘭商人直接以帽子的名稱「klapmuts」稱呼這種器形的瓷器。

整件作品有一道寬折沿花邊,從沿邊到器內弧形壁面的裝飾紋樣共分成六等份,三格畫庭園仕女小景,三格畫牡丹花叢,格子之間間飾卍字與尖角帶紋。反面折沿下畫六個帶雙向卷枝的朵花圖案,外周壁同樣分六格,內繪如意雲頭紋,底接矮圈足,足底緣無釉露胎,胎骨堅緻潔白,底面平坦無款識。

造型之外,內外弧形壁面的分格作法,類似「卡拉克」瓷的風格,刻意拉長身軀比例的仕女正是十七世紀以來風靡歐洲市場的「修長伊莉莎白」樣貌,反映出皇室收藏中同時包含有貿易瓷的有趣面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瓷板中空,為六邊形,板面為圓形,側面均有大小不等的插孔。正反兩面均以幾何三角紋和三道弦紋作邊飾,正面以五彩繪仕女嬰戲圖,一女坐於庭院之中,面前及身後各有一小童在嬉戲玩耍。背景為欄杆、山石、小草等,景色寫實入微,生活氣息濃郁,充滿祥和美好的意境。瓷板另一面飾以紅、綠、赭彩繪洞石花卉圖,畫面簡潔,色彩凝厚。瓷板所繪仕女形體優雅端莊,佔據畫面很大空間,具有康熙五彩仕女繪畫的典型特徵。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敞口碗,圈足,周壁以青花繪飾九名仕女於庭園中琴棋書畫的情景,足緣繪香草紋。底書「大明萬曆年製」。全器底釉白中閃青,青花為萬曆時期常見的回青料,色澤濃豔如靛藍色調﹔畫者先勾勒再平塗填色,筆搨痕跡清晰。所繪仕女分為四組,讀書、賞畫者皆以侍者陪同,主僕裝扮明顯﹔對奕者兩人身分相當,而聽琴者一人為友伴、一人為侍者。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十七世紀外銷荷蘭貿易瓷中的一種類型,倒扣之後很像當時流行的絨帽,因此讓荷蘭商人直接以帽子的名稱「klapmuts」稱呼這種器形的瓷器。

整件作品有一道寬折沿花邊,從沿邊到器內弧形壁面的裝飾紋樣共分成六等份,三格畫庭園仕女小景,三格畫牡丹花叢,格子之間間飾卍字與尖角帶紋。反面折沿下畫六個帶雙向卷枝的朵花圖案,外周壁同樣分六格,內繪如意雲頭紋,底接矮圈足,足底緣無釉露胎,胎骨堅緻潔白,底面平坦無款識。

造型之外,內外弧形壁面的分格作法,類似「卡拉克」瓷的風格,刻意拉長身軀比例的仕女正是十七世紀以來風靡歐洲市場的「修長伊莉莎白」樣貌,反映出皇室收藏中同時包含有貿易瓷的有趣面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瓷板中空,為六邊形,板面為圓形,側面均有大小不等的插孔。正反兩面均以幾何三角紋和三道弦紋作邊飾,正面以五彩繪仕女嬰戲圖,一女坐於庭院之中,面前及身後各有一小童在嬉戲玩耍。背景為欄杆、山石、小草等,景色寫實入微,生活氣息濃郁,充滿祥和美好的意境。瓷板另一面飾以紅、綠、赭彩繪洞石花卉圖,畫面簡潔,色彩凝厚。瓷板所繪仕女形體優雅端莊,佔據畫面很大空間,具有康熙五彩仕女繪畫的典型特徵。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敞口碗,圈足,周壁以青花繪飾九名仕女於庭園中琴棋書畫的情景,足緣繪香草紋。底書「大明萬曆年製」。全器底釉白中閃青,青花為萬曆時期常見的回青料,色澤濃豔如靛藍色調﹔畫者先勾勒再平塗填色,筆搨痕跡清晰。所繪仕女分為四組,讀書、賞畫者皆以侍者陪同,主僕裝扮明顯﹔對奕者兩人身分相當,而聽琴者一人為友伴、一人為侍者。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十七世紀外銷荷蘭貿易瓷中的一種類型,倒扣之後很像當時流行的絨帽,因此讓荷蘭商人直接以帽子的名稱「klapmuts」稱呼這種器形的瓷器。

整件作品有一道寬折沿花邊,從沿邊到器內弧形壁面的裝飾紋樣共分成六等份,三格畫庭園仕女小景,三格畫牡丹花叢,格子之間間飾卍字與尖角帶紋。反面折沿下畫六個帶雙向卷枝的朵花圖案,外周壁同樣分六格,內繪如意雲頭紋,底接矮圈足,足底緣無釉露胎,胎骨堅緻潔白,底面平坦無款識。

造型之外,內外弧形壁面的分格作法,類似「卡拉克」瓷的風格,刻意拉長身軀比例的仕女正是十七世紀以來風靡歐洲市場的「修長伊莉莎白」樣貌,反映出皇室收藏中同時包含有貿易瓷的有趣面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瓷板中空,為六邊形,板面為圓形,側面均有大小不等的插孔。正反兩面均以幾何三角紋和三道弦紋作邊飾,正面以五彩繪仕女嬰戲圖,一女坐於庭院之中,面前及身後各有一小童在嬉戲玩耍。背景為欄杆、山石、小草等,景色寫實入微,生活氣息濃郁,充滿祥和美好的意境。瓷板另一面飾以紅、綠、赭彩繪洞石花卉圖,畫面簡潔,色彩凝厚。瓷板所繪仕女形體優雅端莊,佔據畫面很大空間,具有康熙五彩仕女繪畫的典型特徵。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敞口碗,圈足,周壁以青花繪飾九名仕女於庭園中琴棋書畫的情景,足緣繪香草紋。底書「大明萬曆年製」。全器底釉白中閃青,青花為萬曆時期常見的回青料,色澤濃豔如靛藍色調﹔畫者先勾勒再平塗填色,筆搨痕跡清晰。所繪仕女分為四組,讀書、賞畫者皆以侍者陪同,主僕裝扮明顯﹔對奕者兩人身分相當,而聽琴者一人為友伴、一人為侍者。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十七世紀外銷荷蘭貿易瓷中的一種類型,倒扣之後很像當時流行的絨帽,因此讓荷蘭商人直接以帽子的名稱「klapmuts」稱呼這種器形的瓷器。

整件作品有一道寬折沿花邊,從沿邊到器內弧形壁面的裝飾紋樣共分成六等份,三格畫庭園仕女小景,三格畫牡丹花叢,格子之間間飾卍字與尖角帶紋。反面折沿下畫六個帶雙向卷枝的朵花圖案,外周壁同樣分六格,內繪如意雲頭紋,底接矮圈足,足底緣無釉露胎,胎骨堅緻潔白,底面平坦無款識。

造型之外,內外弧形壁面的分格作法,類似「卡拉克」瓷的風格,刻意拉長身軀比例的仕女正是十七世紀以來風靡歐洲市場的「修長伊莉莎白」樣貌,反映出皇室收藏中同時包含有貿易瓷的有趣面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瓷板中空,為六邊形,板面為圓形,側面均有大小不等的插孔。正反兩面均以幾何三角紋和三道弦紋作邊飾,正面以五彩繪仕女嬰戲圖,一女坐於庭院之中,面前及身後各有一小童在嬉戲玩耍。背景為欄杆、山石、小草等,景色寫實入微,生活氣息濃郁,充滿祥和美好的意境。瓷板另一面飾以紅、綠、赭彩繪洞石花卉圖,畫面簡潔,色彩凝厚。瓷板所繪仕女形體優雅端莊,佔據畫面很大空間,具有康熙五彩仕女繪畫的典型特徵。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敞口碗,圈足,周壁以青花繪飾九名仕女於庭園中琴棋書畫的情景,足緣繪香草紋。底書「大明萬曆年製」。全器底釉白中閃青,青花為萬曆時期常見的回青料,色澤濃豔如靛藍色調﹔畫者先勾勒再平塗填色,筆搨痕跡清晰。所繪仕女分為四組,讀書、賞畫者皆以侍者陪同,主僕裝扮明顯﹔對奕者兩人身分相當,而聽琴者一人為友伴、一人為侍者。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十七世紀外銷荷蘭貿易瓷中的一種類型,倒扣之後很像當時流行的絨帽,因此讓荷蘭商人直接以帽子的名稱「klapmuts」稱呼這種器形的瓷器。

整件作品有一道寬折沿花邊,從沿邊到器內弧形壁面的裝飾紋樣共分成六等份,三格畫庭園仕女小景,三格畫牡丹花叢,格子之間間飾卍字與尖角帶紋。反面折沿下畫六個帶雙向卷枝的朵花圖案,外周壁同樣分六格,內繪如意雲頭紋,底接矮圈足,足底緣無釉露胎,胎骨堅緻潔白,底面平坦無款識。

造型之外,內外弧形壁面的分格作法,類似「卡拉克」瓷的風格,刻意拉長身軀比例的仕女正是十七世紀以來風靡歐洲市場的「修長伊莉莎白」樣貌,反映出皇室收藏中同時包含有貿易瓷的有趣面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瓷板中空,為六邊形,板面為圓形,側面均有大小不等的插孔。正反兩面均以幾何三角紋和三道弦紋作邊飾,正面以五彩繪仕女嬰戲圖,一女坐於庭院之中,面前及身後各有一小童在嬉戲玩耍。背景為欄杆、山石、小草等,景色寫實入微,生活氣息濃郁,充滿祥和美好的意境。瓷板另一面飾以紅、綠、赭彩繪洞石花卉圖,畫面簡潔,色彩凝厚。瓷板所繪仕女形體優雅端莊,佔據畫面很大空間,具有康熙五彩仕女繪畫的典型特徵。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敞口碗,圈足,周壁以青花繪飾九名仕女於庭園中琴棋書畫的情景,足緣繪香草紋。底書「大明萬曆年製」。全器底釉白中閃青,青花為萬曆時期常見的回青料,色澤濃豔如靛藍色調﹔畫者先勾勒再平塗填色,筆搨痕跡清晰。所繪仕女分為四組,讀書、賞畫者皆以侍者陪同,主僕裝扮明顯﹔對奕者兩人身分相當,而聽琴者一人為友伴、一人為侍者。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十七世紀外銷荷蘭貿易瓷中的一種類型,倒扣之後很像當時流行的絨帽,因此讓荷蘭商人直接以帽子的名稱「klapmuts」稱呼這種器形的瓷器。

整件作品有一道寬折沿花邊,從沿邊到器內弧形壁面的裝飾紋樣共分成六等份,三格畫庭園仕女小景,三格畫牡丹花叢,格子之間間飾卍字與尖角帶紋。反面折沿下畫六個帶雙向卷枝的朵花圖案,外周壁同樣分六格,內繪如意雲頭紋,底接矮圈足,足底緣無釉露胎,胎骨堅緻潔白,底面平坦無款識。

造型之外,內外弧形壁面的分格作法,類似「卡拉克」瓷的風格,刻意拉長身軀比例的仕女正是十七世紀以來風靡歐洲市場的「修長伊莉莎白」樣貌,反映出皇室收藏中同時包含有貿易瓷的有趣面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瓷板中空,為六邊形,板面為圓形,側面均有大小不等的插孔。正反兩面均以幾何三角紋和三道弦紋作邊飾,正面以五彩繪仕女嬰戲圖,一女坐於庭院之中,面前及身後各有一小童在嬉戲玩耍。背景為欄杆、山石、小草等,景色寫實入微,生活氣息濃郁,充滿祥和美好的意境。瓷板另一面飾以紅、綠、赭彩繪洞石花卉圖,畫面簡潔,色彩凝厚。瓷板所繪仕女形體優雅端莊,佔據畫面很大空間,具有康熙五彩仕女繪畫的典型特徵。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敞口碗,圈足,周壁以青花繪飾九名仕女於庭園中琴棋書畫的情景,足緣繪香草紋。底書「大明萬曆年製」。全器底釉白中閃青,青花為萬曆時期常見的回青料,色澤濃豔如靛藍色調﹔畫者先勾勒再平塗填色,筆搨痕跡清晰。所繪仕女分為四組,讀書、賞畫者皆以侍者陪同,主僕裝扮明顯﹔對奕者兩人身分相當,而聽琴者一人為友伴、一人為侍者。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十七世紀外銷荷蘭貿易瓷中的一種類型,倒扣之後很像當時流行的絨帽,因此讓荷蘭商人直接以帽子的名稱「klapmuts」稱呼這種器形的瓷器。

整件作品有一道寬折沿花邊,從沿邊到器內弧形壁面的裝飾紋樣共分成六等份,三格畫庭園仕女小景,三格畫牡丹花叢,格子之間間飾卍字與尖角帶紋。反面折沿下畫六個帶雙向卷枝的朵花圖案,外周壁同樣分六格,內繪如意雲頭紋,底接矮圈足,足底緣無釉露胎,胎骨堅緻潔白,底面平坦無款識。

造型之外,內外弧形壁面的分格作法,類似「卡拉克」瓷的風格,刻意拉長身軀比例的仕女正是十七世紀以來風靡歐洲市場的「修長伊莉莎白」樣貌,反映出皇室收藏中同時包含有貿易瓷的有趣面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瓷板中空,為六邊形,板面為圓形,側面均有大小不等的插孔。正反兩面均以幾何三角紋和三道弦紋作邊飾,正面以五彩繪仕女嬰戲圖,一女坐於庭院之中,面前及身後各有一小童在嬉戲玩耍。背景為欄杆、山石、小草等,景色寫實入微,生活氣息濃郁,充滿祥和美好的意境。瓷板另一面飾以紅、綠、赭彩繪洞石花卉圖,畫面簡潔,色彩凝厚。瓷板所繪仕女形體優雅端莊,佔據畫面很大空間,具有康熙五彩仕女繪畫的典型特徵。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敞口碗,圈足,周壁以青花繪飾九名仕女於庭園中琴棋書畫的情景,足緣繪香草紋。底書「大明萬曆年製」。全器底釉白中閃青,青花為萬曆時期常見的回青料,色澤濃豔如靛藍色調﹔畫者先勾勒再平塗填色,筆搨痕跡清晰。所繪仕女分為四組,讀書、賞畫者皆以侍者陪同,主僕裝扮明顯﹔對奕者兩人身分相當,而聽琴者一人為友伴、一人為侍者。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十七世紀外銷荷蘭貿易瓷中的一種類型,倒扣之後很像當時流行的絨帽,因此讓荷蘭商人直接以帽子的名稱「klapmuts」稱呼這種器形的瓷器。

整件作品有一道寬折沿花邊,從沿邊到器內弧形壁面的裝飾紋樣共分成六等份,三格畫庭園仕女小景,三格畫牡丹花叢,格子之間間飾卍字與尖角帶紋。反面折沿下畫六個帶雙向卷枝的朵花圖案,外周壁同樣分六格,內繪如意雲頭紋,底接矮圈足,足底緣無釉露胎,胎骨堅緻潔白,底面平坦無款識。

造型之外,內外弧形壁面的分格作法,類似「卡拉克」瓷的風格,刻意拉長身軀比例的仕女正是十七世紀以來風靡歐洲市場的「修長伊莉莎白」樣貌,反映出皇室收藏中同時包含有貿易瓷的有趣面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瓷板中空,為六邊形,板面為圓形,側面均有大小不等的插孔。正反兩面均以幾何三角紋和三道弦紋作邊飾,正面以五彩繪仕女嬰戲圖,一女坐於庭院之中,面前及身後各有一小童在嬉戲玩耍。背景為欄杆、山石、小草等,景色寫實入微,生活氣息濃郁,充滿祥和美好的意境。瓷板另一面飾以紅、綠、赭彩繪洞石花卉圖,畫面簡潔,色彩凝厚。瓷板所繪仕女形體優雅端莊,佔據畫面很大空間,具有康熙五彩仕女繪畫的典型特徵。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敞口碗,圈足,周壁以青花繪飾九名仕女於庭園中琴棋書畫的情景,足緣繪香草紋。底書「大明萬曆年製」。全器底釉白中閃青,青花為萬曆時期常見的回青料,色澤濃豔如靛藍色調﹔畫者先勾勒再平塗填色,筆搨痕跡清晰。所繪仕女分為四組,讀書、賞畫者皆以侍者陪同,主僕裝扮明顯﹔對奕者兩人身分相當,而聽琴者一人為友伴、一人為侍者。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十七世紀外銷荷蘭貿易瓷中的一種類型,倒扣之後很像當時流行的絨帽,因此讓荷蘭商人直接以帽子的名稱「klapmuts」稱呼這種器形的瓷器。

整件作品有一道寬折沿花邊,從沿邊到器內弧形壁面的裝飾紋樣共分成六等份,三格畫庭園仕女小景,三格畫牡丹花叢,格子之間間飾卍字與尖角帶紋。反面折沿下畫六個帶雙向卷枝的朵花圖案,外周壁同樣分六格,內繪如意雲頭紋,底接矮圈足,足底緣無釉露胎,胎骨堅緻潔白,底面平坦無款識。

造型之外,內外弧形壁面的分格作法,類似「卡拉克」瓷的風格,刻意拉長身軀比例的仕女正是十七世紀以來風靡歐洲市場的「修長伊莉莎白」樣貌,反映出皇室收藏中同時包含有貿易瓷的有趣面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瓷板中空,為六邊形,板面為圓形,側面均有大小不等的插孔。正反兩面均以幾何三角紋和三道弦紋作邊飾,正面以五彩繪仕女嬰戲圖,一女坐於庭院之中,面前及身後各有一小童在嬉戲玩耍。背景為欄杆、山石、小草等,景色寫實入微,生活氣息濃郁,充滿祥和美好的意境。瓷板另一面飾以紅、綠、赭彩繪洞石花卉圖,畫面簡潔,色彩凝厚。瓷板所繪仕女形體優雅端莊,佔據畫面很大空間,具有康熙五彩仕女繪畫的典型特徵。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所繪仕女均髮髻高聳,面目清秀。畫面以深淺不同的綠色調為主,間施以紅、黃、黑、藍等彩,色彩豐富鮮豔。在人物的衣服上,以淡雅的色釉映出絲綢的質感。罐肩部飾錦地纏枝菊紋一週。底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雍正朝粉彩瓷開始盛行,五彩瓷漸少。此罐造型規整,底釉潔白,畫工精細,是雍正朝五彩瓷的精品。

清雍正 粉彩仕女嬰戲圖小梅瓶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敞口碗,圈足,周壁以青花繪飾九名仕女於庭園中琴棋書畫的情景,足緣繪香草紋。底書「大明萬曆年製」。全器底釉白中閃青,青花為萬曆時期常見的回青料,色澤濃豔如靛藍色調﹔畫者先勾勒再平塗填色,筆搨痕跡清晰。所繪仕女分為四組,讀書、賞畫者皆以侍者陪同,主僕裝扮明顯﹔對奕者兩人身分相當,而聽琴者一人為友伴、一人為侍者。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十七世紀外銷荷蘭貿易瓷中的一種類型,倒扣之後很像當時流行的絨帽,因此讓荷蘭商人直接以帽子的名稱「klapmuts」稱呼這種器形的瓷器。

整件作品有一道寬折沿花邊,從沿邊到器內弧形壁面的裝飾紋樣共分成六等份,三格畫庭園仕女小景,三格畫牡丹花叢,格子之間間飾卍字與尖角帶紋。反面折沿下畫六個帶雙向卷枝的朵花圖案,外周壁同樣分六格,內繪如意雲頭紋,底接矮圈足,足底緣無釉露胎,胎骨堅緻潔白,底面平坦無款識。

造型之外,內外弧形壁面的分格作法,類似「卡拉克」瓷的風格,刻意拉長身軀比例的仕女正是十七世紀以來風靡歐洲市場的「修長伊莉莎白」樣貌,反映出皇室收藏中同時包含有貿易瓷的有趣面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瓷板中空,為六邊形,板面為圓形,側面均有大小不等的插孔。正反兩面均以幾何三角紋和三道弦紋作邊飾,正面以五彩繪仕女嬰戲圖,一女坐於庭院之中,面前及身後各有一小童在嬉戲玩耍。背景為欄杆、山石、小草等,景色寫實入微,生活氣息濃郁,充滿祥和美好的意境。瓷板另一面飾以紅、綠、赭彩繪洞石花卉圖,畫面簡潔,色彩凝厚。瓷板所繪仕女形體優雅端莊,佔據畫面很大空間,具有康熙五彩仕女繪畫的典型特徵。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所繪仕女均髮髻高聳,面目清秀。畫面以深淺不同的綠色調為主,間施以紅、黃、黑、藍等彩,色彩豐富鮮豔。在人物的衣服上,以淡雅的色釉映出絲綢的質感。罐肩部飾錦地纏枝菊紋一週。底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雍正朝粉彩瓷開始盛行,五彩瓷漸少。此罐造型規整,底釉潔白,畫工精細,是雍正朝五彩瓷的精品。

清雍正 粉彩仕女嬰戲圖小梅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嬰戲圖小梅瓶 私人收藏

瓶身以粉彩繪洞石花卉侍女嬰戲圖,嬌花盛開,洞石奇特,仕女髮髻高束,神情嫻靜,儀態優雅,衣褶飄逸;嬰孩束髮總角,臉龐圓潤,手持蓮花,天真爛漫,活潑可愛。整器工藝精湛,設色清雅,繪畫精細,筆觸細膩,佈局舒朗,金彩點綴,華麗奪目,為雍正朝富麗堂皇之陳設佳器。

清雍正 粉彩人物仕女圖盤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敞口碗,圈足,周壁以青花繪飾九名仕女於庭園中琴棋書畫的情景,足緣繪香草紋。底書「大明萬曆年製」。全器底釉白中閃青,青花為萬曆時期常見的回青料,色澤濃豔如靛藍色調﹔畫者先勾勒再平塗填色,筆搨痕跡清晰。所繪仕女分為四組,讀書、賞畫者皆以侍者陪同,主僕裝扮明顯﹔對奕者兩人身分相當,而聽琴者一人為友伴、一人為侍者。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十七世紀外銷荷蘭貿易瓷中的一種類型,倒扣之後很像當時流行的絨帽,因此讓荷蘭商人直接以帽子的名稱「klapmuts」稱呼這種器形的瓷器。

整件作品有一道寬折沿花邊,從沿邊到器內弧形壁面的裝飾紋樣共分成六等份,三格畫庭園仕女小景,三格畫牡丹花叢,格子之間間飾卍字與尖角帶紋。反面折沿下畫六個帶雙向卷枝的朵花圖案,外周壁同樣分六格,內繪如意雲頭紋,底接矮圈足,足底緣無釉露胎,胎骨堅緻潔白,底面平坦無款識。

造型之外,內外弧形壁面的分格作法,類似「卡拉克」瓷的風格,刻意拉長身軀比例的仕女正是十七世紀以來風靡歐洲市場的「修長伊莉莎白」樣貌,反映出皇室收藏中同時包含有貿易瓷的有趣面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瓷板中空,為六邊形,板面為圓形,側面均有大小不等的插孔。正反兩面均以幾何三角紋和三道弦紋作邊飾,正面以五彩繪仕女嬰戲圖,一女坐於庭院之中,面前及身後各有一小童在嬉戲玩耍。背景為欄杆、山石、小草等,景色寫實入微,生活氣息濃郁,充滿祥和美好的意境。瓷板另一面飾以紅、綠、赭彩繪洞石花卉圖,畫面簡潔,色彩凝厚。瓷板所繪仕女形體優雅端莊,佔據畫面很大空間,具有康熙五彩仕女繪畫的典型特徵。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所繪仕女均髮髻高聳,面目清秀。畫面以深淺不同的綠色調為主,間施以紅、黃、黑、藍等彩,色彩豐富鮮豔。在人物的衣服上,以淡雅的色釉映出絲綢的質感。罐肩部飾錦地纏枝菊紋一週。底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雍正朝粉彩瓷開始盛行,五彩瓷漸少。此罐造型規整,底釉潔白,畫工精細,是雍正朝五彩瓷的精品。

清雍正 粉彩仕女嬰戲圖小梅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嬰戲圖小梅瓶 私人收藏

瓶身以粉彩繪洞石花卉侍女嬰戲圖,嬌花盛開,洞石奇特,仕女髮髻高束,神情嫻靜,儀態優雅,衣褶飄逸;嬰孩束髮總角,臉龐圓潤,手持蓮花,天真爛漫,活潑可愛。整器工藝精湛,設色清雅,繪畫精細,筆觸細膩,佈局舒朗,金彩點綴,華麗奪目,為雍正朝富麗堂皇之陳設佳器。

清雍正 粉彩人物仕女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人物仕女圖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粉彩仕女觀書圖盤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敞口碗,圈足,周壁以青花繪飾九名仕女於庭園中琴棋書畫的情景,足緣繪香草紋。底書「大明萬曆年製」。全器底釉白中閃青,青花為萬曆時期常見的回青料,色澤濃豔如靛藍色調﹔畫者先勾勒再平塗填色,筆搨痕跡清晰。所繪仕女分為四組,讀書、賞畫者皆以侍者陪同,主僕裝扮明顯﹔對奕者兩人身分相當,而聽琴者一人為友伴、一人為侍者。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十七世紀外銷荷蘭貿易瓷中的一種類型,倒扣之後很像當時流行的絨帽,因此讓荷蘭商人直接以帽子的名稱「klapmuts」稱呼這種器形的瓷器。

整件作品有一道寬折沿花邊,從沿邊到器內弧形壁面的裝飾紋樣共分成六等份,三格畫庭園仕女小景,三格畫牡丹花叢,格子之間間飾卍字與尖角帶紋。反面折沿下畫六個帶雙向卷枝的朵花圖案,外周壁同樣分六格,內繪如意雲頭紋,底接矮圈足,足底緣無釉露胎,胎骨堅緻潔白,底面平坦無款識。

造型之外,內外弧形壁面的分格作法,類似「卡拉克」瓷的風格,刻意拉長身軀比例的仕女正是十七世紀以來風靡歐洲市場的「修長伊莉莎白」樣貌,反映出皇室收藏中同時包含有貿易瓷的有趣面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瓷板中空,為六邊形,板面為圓形,側面均有大小不等的插孔。正反兩面均以幾何三角紋和三道弦紋作邊飾,正面以五彩繪仕女嬰戲圖,一女坐於庭院之中,面前及身後各有一小童在嬉戲玩耍。背景為欄杆、山石、小草等,景色寫實入微,生活氣息濃郁,充滿祥和美好的意境。瓷板另一面飾以紅、綠、赭彩繪洞石花卉圖,畫面簡潔,色彩凝厚。瓷板所繪仕女形體優雅端莊,佔據畫面很大空間,具有康熙五彩仕女繪畫的典型特徵。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所繪仕女均髮髻高聳,面目清秀。畫面以深淺不同的綠色調為主,間施以紅、黃、黑、藍等彩,色彩豐富鮮豔。在人物的衣服上,以淡雅的色釉映出絲綢的質感。罐肩部飾錦地纏枝菊紋一週。底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雍正朝粉彩瓷開始盛行,五彩瓷漸少。此罐造型規整,底釉潔白,畫工精細,是雍正朝五彩瓷的精品。

清雍正 粉彩仕女嬰戲圖小梅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嬰戲圖小梅瓶 私人收藏

瓶身以粉彩繪洞石花卉侍女嬰戲圖,嬌花盛開,洞石奇特,仕女髮髻高束,神情嫻靜,儀態優雅,衣褶飄逸;嬰孩束髮總角,臉龐圓潤,手持蓮花,天真爛漫,活潑可愛。整器工藝精湛,設色清雅,繪畫精細,筆觸細膩,佈局舒朗,金彩點綴,華麗奪目,為雍正朝富麗堂皇之陳設佳器。

清雍正 粉彩人物仕女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人物仕女圖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粉彩仕女觀書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觀書圖盤 私人收藏

清雍正 粉彩仕女圖盤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敞口碗,圈足,周壁以青花繪飾九名仕女於庭園中琴棋書畫的情景,足緣繪香草紋。底書「大明萬曆年製」。全器底釉白中閃青,青花為萬曆時期常見的回青料,色澤濃豔如靛藍色調﹔畫者先勾勒再平塗填色,筆搨痕跡清晰。所繪仕女分為四組,讀書、賞畫者皆以侍者陪同,主僕裝扮明顯﹔對奕者兩人身分相當,而聽琴者一人為友伴、一人為侍者。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十七世紀外銷荷蘭貿易瓷中的一種類型,倒扣之後很像當時流行的絨帽,因此讓荷蘭商人直接以帽子的名稱「klapmuts」稱呼這種器形的瓷器。

整件作品有一道寬折沿花邊,從沿邊到器內弧形壁面的裝飾紋樣共分成六等份,三格畫庭園仕女小景,三格畫牡丹花叢,格子之間間飾卍字與尖角帶紋。反面折沿下畫六個帶雙向卷枝的朵花圖案,外周壁同樣分六格,內繪如意雲頭紋,底接矮圈足,足底緣無釉露胎,胎骨堅緻潔白,底面平坦無款識。

造型之外,內外弧形壁面的分格作法,類似「卡拉克」瓷的風格,刻意拉長身軀比例的仕女正是十七世紀以來風靡歐洲市場的「修長伊莉莎白」樣貌,反映出皇室收藏中同時包含有貿易瓷的有趣面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瓷板中空,為六邊形,板面為圓形,側面均有大小不等的插孔。正反兩面均以幾何三角紋和三道弦紋作邊飾,正面以五彩繪仕女嬰戲圖,一女坐於庭院之中,面前及身後各有一小童在嬉戲玩耍。背景為欄杆、山石、小草等,景色寫實入微,生活氣息濃郁,充滿祥和美好的意境。瓷板另一面飾以紅、綠、赭彩繪洞石花卉圖,畫面簡潔,色彩凝厚。瓷板所繪仕女形體優雅端莊,佔據畫面很大空間,具有康熙五彩仕女繪畫的典型特徵。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所繪仕女均髮髻高聳,面目清秀。畫面以深淺不同的綠色調為主,間施以紅、黃、黑、藍等彩,色彩豐富鮮豔。在人物的衣服上,以淡雅的色釉映出絲綢的質感。罐肩部飾錦地纏枝菊紋一週。底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雍正朝粉彩瓷開始盛行,五彩瓷漸少。此罐造型規整,底釉潔白,畫工精細,是雍正朝五彩瓷的精品。

清雍正 粉彩仕女嬰戲圖小梅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嬰戲圖小梅瓶 私人收藏

瓶身以粉彩繪洞石花卉侍女嬰戲圖,嬌花盛開,洞石奇特,仕女髮髻高束,神情嫻靜,儀態優雅,衣褶飄逸;嬰孩束髮總角,臉龐圓潤,手持蓮花,天真爛漫,活潑可愛。整器工藝精湛,設色清雅,繪畫精細,筆觸細膩,佈局舒朗,金彩點綴,華麗奪目,為雍正朝富麗堂皇之陳設佳器。

清雍正 粉彩人物仕女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人物仕女圖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粉彩仕女觀書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觀書圖盤 私人收藏

清雍正 粉彩仕女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圖盤 私人收藏

清乾隆窯 琺瑯彩開光花卉仕女螭耳瓶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敞口碗,圈足,周壁以青花繪飾九名仕女於庭園中琴棋書畫的情景,足緣繪香草紋。底書「大明萬曆年製」。全器底釉白中閃青,青花為萬曆時期常見的回青料,色澤濃豔如靛藍色調﹔畫者先勾勒再平塗填色,筆搨痕跡清晰。所繪仕女分為四組,讀書、賞畫者皆以侍者陪同,主僕裝扮明顯﹔對奕者兩人身分相當,而聽琴者一人為友伴、一人為侍者。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十七世紀外銷荷蘭貿易瓷中的一種類型,倒扣之後很像當時流行的絨帽,因此讓荷蘭商人直接以帽子的名稱「klapmuts」稱呼這種器形的瓷器。

整件作品有一道寬折沿花邊,從沿邊到器內弧形壁面的裝飾紋樣共分成六等份,三格畫庭園仕女小景,三格畫牡丹花叢,格子之間間飾卍字與尖角帶紋。反面折沿下畫六個帶雙向卷枝的朵花圖案,外周壁同樣分六格,內繪如意雲頭紋,底接矮圈足,足底緣無釉露胎,胎骨堅緻潔白,底面平坦無款識。

造型之外,內外弧形壁面的分格作法,類似「卡拉克」瓷的風格,刻意拉長身軀比例的仕女正是十七世紀以來風靡歐洲市場的「修長伊莉莎白」樣貌,反映出皇室收藏中同時包含有貿易瓷的有趣面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瓷板中空,為六邊形,板面為圓形,側面均有大小不等的插孔。正反兩面均以幾何三角紋和三道弦紋作邊飾,正面以五彩繪仕女嬰戲圖,一女坐於庭院之中,面前及身後各有一小童在嬉戲玩耍。背景為欄杆、山石、小草等,景色寫實入微,生活氣息濃郁,充滿祥和美好的意境。瓷板另一面飾以紅、綠、赭彩繪洞石花卉圖,畫面簡潔,色彩凝厚。瓷板所繪仕女形體優雅端莊,佔據畫面很大空間,具有康熙五彩仕女繪畫的典型特徵。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所繪仕女均髮髻高聳,面目清秀。畫面以深淺不同的綠色調為主,間施以紅、黃、黑、藍等彩,色彩豐富鮮豔。在人物的衣服上,以淡雅的色釉映出絲綢的質感。罐肩部飾錦地纏枝菊紋一週。底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雍正朝粉彩瓷開始盛行,五彩瓷漸少。此罐造型規整,底釉潔白,畫工精細,是雍正朝五彩瓷的精品。

清雍正 粉彩仕女嬰戲圖小梅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嬰戲圖小梅瓶 私人收藏

瓶身以粉彩繪洞石花卉侍女嬰戲圖,嬌花盛開,洞石奇特,仕女髮髻高束,神情嫻靜,儀態優雅,衣褶飄逸;嬰孩束髮總角,臉龐圓潤,手持蓮花,天真爛漫,活潑可愛。整器工藝精湛,設色清雅,繪畫精細,筆觸細膩,佈局舒朗,金彩點綴,華麗奪目,為雍正朝富麗堂皇之陳設佳器。

清雍正 粉彩人物仕女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人物仕女圖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粉彩仕女觀書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觀書圖盤 私人收藏

清雍正 粉彩仕女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圖盤 私人收藏

清乾隆窯 琺瑯彩開光花卉仕女螭耳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琺瑯彩開光花卉仕女螭耳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瓶風景繪法近似油畫,但非外國製作,而是特別為宮廷燒製的陳設瓷。器底施白琺琅釉,書藍料「乾隆年製」雙行方框篆字款。乾隆二十七年(1762)將畫院處與琺琅處合併,因此琺琅器上的紋飾風格,往往與院畫相同。乾隆喜歡「細緻」、「稠密」的裝飾品味,也對西方文化及新奇事物喜愛,在畫琺琅燒製上,突破前朝的傳統造型與紋飾,器型漸趨大型,圖案有歐洲情調,仿繪法國畫琺琅重鎮裡摩居(Limoges)風格,以天使、西洋人物、婦女、嬰兒及卷草蕃花、西式樓房為裝飾圖樣。

清乾隆 琺瑯彩開光仕女貫耳小瓶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敞口碗,圈足,周壁以青花繪飾九名仕女於庭園中琴棋書畫的情景,足緣繪香草紋。底書「大明萬曆年製」。全器底釉白中閃青,青花為萬曆時期常見的回青料,色澤濃豔如靛藍色調﹔畫者先勾勒再平塗填色,筆搨痕跡清晰。所繪仕女分為四組,讀書、賞畫者皆以侍者陪同,主僕裝扮明顯﹔對奕者兩人身分相當,而聽琴者一人為友伴、一人為侍者。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十七世紀外銷荷蘭貿易瓷中的一種類型,倒扣之後很像當時流行的絨帽,因此讓荷蘭商人直接以帽子的名稱「klapmuts」稱呼這種器形的瓷器。

整件作品有一道寬折沿花邊,從沿邊到器內弧形壁面的裝飾紋樣共分成六等份,三格畫庭園仕女小景,三格畫牡丹花叢,格子之間間飾卍字與尖角帶紋。反面折沿下畫六個帶雙向卷枝的朵花圖案,外周壁同樣分六格,內繪如意雲頭紋,底接矮圈足,足底緣無釉露胎,胎骨堅緻潔白,底面平坦無款識。

造型之外,內外弧形壁面的分格作法,類似「卡拉克」瓷的風格,刻意拉長身軀比例的仕女正是十七世紀以來風靡歐洲市場的「修長伊莉莎白」樣貌,反映出皇室收藏中同時包含有貿易瓷的有趣面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瓷板中空,為六邊形,板面為圓形,側面均有大小不等的插孔。正反兩面均以幾何三角紋和三道弦紋作邊飾,正面以五彩繪仕女嬰戲圖,一女坐於庭院之中,面前及身後各有一小童在嬉戲玩耍。背景為欄杆、山石、小草等,景色寫實入微,生活氣息濃郁,充滿祥和美好的意境。瓷板另一面飾以紅、綠、赭彩繪洞石花卉圖,畫面簡潔,色彩凝厚。瓷板所繪仕女形體優雅端莊,佔據畫面很大空間,具有康熙五彩仕女繪畫的典型特徵。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所繪仕女均髮髻高聳,面目清秀。畫面以深淺不同的綠色調為主,間施以紅、黃、黑、藍等彩,色彩豐富鮮豔。在人物的衣服上,以淡雅的色釉映出絲綢的質感。罐肩部飾錦地纏枝菊紋一週。底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雍正朝粉彩瓷開始盛行,五彩瓷漸少。此罐造型規整,底釉潔白,畫工精細,是雍正朝五彩瓷的精品。

清雍正 粉彩仕女嬰戲圖小梅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嬰戲圖小梅瓶 私人收藏

瓶身以粉彩繪洞石花卉侍女嬰戲圖,嬌花盛開,洞石奇特,仕女髮髻高束,神情嫻靜,儀態優雅,衣褶飄逸;嬰孩束髮總角,臉龐圓潤,手持蓮花,天真爛漫,活潑可愛。整器工藝精湛,設色清雅,繪畫精細,筆觸細膩,佈局舒朗,金彩點綴,華麗奪目,為雍正朝富麗堂皇之陳設佳器。

清雍正 粉彩人物仕女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人物仕女圖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粉彩仕女觀書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觀書圖盤 私人收藏

清雍正 粉彩仕女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圖盤 私人收藏

清乾隆窯 琺瑯彩開光花卉仕女螭耳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琺瑯彩開光花卉仕女螭耳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瓶風景繪法近似油畫,但非外國製作,而是特別為宮廷燒製的陳設瓷。器底施白琺琅釉,書藍料「乾隆年製」雙行方框篆字款。乾隆二十七年(1762)將畫院處與琺琅處合併,因此琺琅器上的紋飾風格,往往與院畫相同。乾隆喜歡「細緻」、「稠密」的裝飾品味,也對西方文化及新奇事物喜愛,在畫琺琅燒製上,突破前朝的傳統造型與紋飾,器型漸趨大型,圖案有歐洲情調,仿繪法國畫琺琅重鎮裡摩居(Limoges)風格,以天使、西洋人物、婦女、嬰兒及卷草蕃花、西式樓房為裝飾圖樣。

清乾隆 琺瑯彩開光仕女貫耳小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瑯彩開光仕女貫耳小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琺瑯彩仕女四藝圖茶壺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敞口碗,圈足,周壁以青花繪飾九名仕女於庭園中琴棋書畫的情景,足緣繪香草紋。底書「大明萬曆年製」。全器底釉白中閃青,青花為萬曆時期常見的回青料,色澤濃豔如靛藍色調﹔畫者先勾勒再平塗填色,筆搨痕跡清晰。所繪仕女分為四組,讀書、賞畫者皆以侍者陪同,主僕裝扮明顯﹔對奕者兩人身分相當,而聽琴者一人為友伴、一人為侍者。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十七世紀外銷荷蘭貿易瓷中的一種類型,倒扣之後很像當時流行的絨帽,因此讓荷蘭商人直接以帽子的名稱「klapmuts」稱呼這種器形的瓷器。

整件作品有一道寬折沿花邊,從沿邊到器內弧形壁面的裝飾紋樣共分成六等份,三格畫庭園仕女小景,三格畫牡丹花叢,格子之間間飾卍字與尖角帶紋。反面折沿下畫六個帶雙向卷枝的朵花圖案,外周壁同樣分六格,內繪如意雲頭紋,底接矮圈足,足底緣無釉露胎,胎骨堅緻潔白,底面平坦無款識。

造型之外,內外弧形壁面的分格作法,類似「卡拉克」瓷的風格,刻意拉長身軀比例的仕女正是十七世紀以來風靡歐洲市場的「修長伊莉莎白」樣貌,反映出皇室收藏中同時包含有貿易瓷的有趣面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瓷板中空,為六邊形,板面為圓形,側面均有大小不等的插孔。正反兩面均以幾何三角紋和三道弦紋作邊飾,正面以五彩繪仕女嬰戲圖,一女坐於庭院之中,面前及身後各有一小童在嬉戲玩耍。背景為欄杆、山石、小草等,景色寫實入微,生活氣息濃郁,充滿祥和美好的意境。瓷板另一面飾以紅、綠、赭彩繪洞石花卉圖,畫面簡潔,色彩凝厚。瓷板所繪仕女形體優雅端莊,佔據畫面很大空間,具有康熙五彩仕女繪畫的典型特徵。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所繪仕女均髮髻高聳,面目清秀。畫面以深淺不同的綠色調為主,間施以紅、黃、黑、藍等彩,色彩豐富鮮豔。在人物的衣服上,以淡雅的色釉映出絲綢的質感。罐肩部飾錦地纏枝菊紋一週。底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雍正朝粉彩瓷開始盛行,五彩瓷漸少。此罐造型規整,底釉潔白,畫工精細,是雍正朝五彩瓷的精品。

清雍正 粉彩仕女嬰戲圖小梅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嬰戲圖小梅瓶 私人收藏

瓶身以粉彩繪洞石花卉侍女嬰戲圖,嬌花盛開,洞石奇特,仕女髮髻高束,神情嫻靜,儀態優雅,衣褶飄逸;嬰孩束髮總角,臉龐圓潤,手持蓮花,天真爛漫,活潑可愛。整器工藝精湛,設色清雅,繪畫精細,筆觸細膩,佈局舒朗,金彩點綴,華麗奪目,為雍正朝富麗堂皇之陳設佳器。

清雍正 粉彩人物仕女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人物仕女圖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粉彩仕女觀書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觀書圖盤 私人收藏

清雍正 粉彩仕女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圖盤 私人收藏

清乾隆窯 琺瑯彩開光花卉仕女螭耳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琺瑯彩開光花卉仕女螭耳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瓶風景繪法近似油畫,但非外國製作,而是特別為宮廷燒製的陳設瓷。器底施白琺琅釉,書藍料「乾隆年製」雙行方框篆字款。乾隆二十七年(1762)將畫院處與琺琅處合併,因此琺琅器上的紋飾風格,往往與院畫相同。乾隆喜歡「細緻」、「稠密」的裝飾品味,也對西方文化及新奇事物喜愛,在畫琺琅燒製上,突破前朝的傳統造型與紋飾,器型漸趨大型,圖案有歐洲情調,仿繪法國畫琺琅重鎮裡摩居(Limoges)風格,以天使、西洋人物、婦女、嬰兒及卷草蕃花、西式樓房為裝飾圖樣。

清乾隆 琺瑯彩開光仕女貫耳小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瑯彩開光仕女貫耳小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琺瑯彩仕女四藝圖茶壺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琺瑯彩仕女四藝圖茶壺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琺瑯彩仕女四藝圖茶壺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敞口碗,圈足,周壁以青花繪飾九名仕女於庭園中琴棋書畫的情景,足緣繪香草紋。底書「大明萬曆年製」。全器底釉白中閃青,青花為萬曆時期常見的回青料,色澤濃豔如靛藍色調﹔畫者先勾勒再平塗填色,筆搨痕跡清晰。所繪仕女分為四組,讀書、賞畫者皆以侍者陪同,主僕裝扮明顯﹔對奕者兩人身分相當,而聽琴者一人為友伴、一人為侍者。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十七世紀外銷荷蘭貿易瓷中的一種類型,倒扣之後很像當時流行的絨帽,因此讓荷蘭商人直接以帽子的名稱「klapmuts」稱呼這種器形的瓷器。

整件作品有一道寬折沿花邊,從沿邊到器內弧形壁面的裝飾紋樣共分成六等份,三格畫庭園仕女小景,三格畫牡丹花叢,格子之間間飾卍字與尖角帶紋。反面折沿下畫六個帶雙向卷枝的朵花圖案,外周壁同樣分六格,內繪如意雲頭紋,底接矮圈足,足底緣無釉露胎,胎骨堅緻潔白,底面平坦無款識。

造型之外,內外弧形壁面的分格作法,類似「卡拉克」瓷的風格,刻意拉長身軀比例的仕女正是十七世紀以來風靡歐洲市場的「修長伊莉莎白」樣貌,反映出皇室收藏中同時包含有貿易瓷的有趣面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瓷板中空,為六邊形,板面為圓形,側面均有大小不等的插孔。正反兩面均以幾何三角紋和三道弦紋作邊飾,正面以五彩繪仕女嬰戲圖,一女坐於庭院之中,面前及身後各有一小童在嬉戲玩耍。背景為欄杆、山石、小草等,景色寫實入微,生活氣息濃郁,充滿祥和美好的意境。瓷板另一面飾以紅、綠、赭彩繪洞石花卉圖,畫面簡潔,色彩凝厚。瓷板所繪仕女形體優雅端莊,佔據畫面很大空間,具有康熙五彩仕女繪畫的典型特徵。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所繪仕女均髮髻高聳,面目清秀。畫面以深淺不同的綠色調為主,間施以紅、黃、黑、藍等彩,色彩豐富鮮豔。在人物的衣服上,以淡雅的色釉映出絲綢的質感。罐肩部飾錦地纏枝菊紋一週。底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雍正朝粉彩瓷開始盛行,五彩瓷漸少。此罐造型規整,底釉潔白,畫工精細,是雍正朝五彩瓷的精品。

清雍正 粉彩仕女嬰戲圖小梅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嬰戲圖小梅瓶 私人收藏

瓶身以粉彩繪洞石花卉侍女嬰戲圖,嬌花盛開,洞石奇特,仕女髮髻高束,神情嫻靜,儀態優雅,衣褶飄逸;嬰孩束髮總角,臉龐圓潤,手持蓮花,天真爛漫,活潑可愛。整器工藝精湛,設色清雅,繪畫精細,筆觸細膩,佈局舒朗,金彩點綴,華麗奪目,為雍正朝富麗堂皇之陳設佳器。

清雍正 粉彩人物仕女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人物仕女圖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粉彩仕女觀書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觀書圖盤 私人收藏

清雍正 粉彩仕女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圖盤 私人收藏

清乾隆窯 琺瑯彩開光花卉仕女螭耳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琺瑯彩開光花卉仕女螭耳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瓶風景繪法近似油畫,但非外國製作,而是特別為宮廷燒製的陳設瓷。器底施白琺琅釉,書藍料「乾隆年製」雙行方框篆字款。乾隆二十七年(1762)將畫院處與琺琅處合併,因此琺琅器上的紋飾風格,往往與院畫相同。乾隆喜歡「細緻」、「稠密」的裝飾品味,也對西方文化及新奇事物喜愛,在畫琺琅燒製上,突破前朝的傳統造型與紋飾,器型漸趨大型,圖案有歐洲情調,仿繪法國畫琺琅重鎮裡摩居(Limoges)風格,以天使、西洋人物、婦女、嬰兒及卷草蕃花、西式樓房為裝飾圖樣。

清乾隆 琺瑯彩開光仕女貫耳小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瑯彩開光仕女貫耳小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琺瑯彩仕女四藝圖茶壺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琺瑯彩仕女四藝圖茶壺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琺瑯彩仕女四藝圖茶壺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琺瑯彩仕女四藝圖茶壺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圖方盒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敞口碗,圈足,周壁以青花繪飾九名仕女於庭園中琴棋書畫的情景,足緣繪香草紋。底書「大明萬曆年製」。全器底釉白中閃青,青花為萬曆時期常見的回青料,色澤濃豔如靛藍色調﹔畫者先勾勒再平塗填色,筆搨痕跡清晰。所繪仕女分為四組,讀書、賞畫者皆以侍者陪同,主僕裝扮明顯﹔對奕者兩人身分相當,而聽琴者一人為友伴、一人為侍者。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十七世紀外銷荷蘭貿易瓷中的一種類型,倒扣之後很像當時流行的絨帽,因此讓荷蘭商人直接以帽子的名稱「klapmuts」稱呼這種器形的瓷器。

整件作品有一道寬折沿花邊,從沿邊到器內弧形壁面的裝飾紋樣共分成六等份,三格畫庭園仕女小景,三格畫牡丹花叢,格子之間間飾卍字與尖角帶紋。反面折沿下畫六個帶雙向卷枝的朵花圖案,外周壁同樣分六格,內繪如意雲頭紋,底接矮圈足,足底緣無釉露胎,胎骨堅緻潔白,底面平坦無款識。

造型之外,內外弧形壁面的分格作法,類似「卡拉克」瓷的風格,刻意拉長身軀比例的仕女正是十七世紀以來風靡歐洲市場的「修長伊莉莎白」樣貌,反映出皇室收藏中同時包含有貿易瓷的有趣面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瓷板中空,為六邊形,板面為圓形,側面均有大小不等的插孔。正反兩面均以幾何三角紋和三道弦紋作邊飾,正面以五彩繪仕女嬰戲圖,一女坐於庭院之中,面前及身後各有一小童在嬉戲玩耍。背景為欄杆、山石、小草等,景色寫實入微,生活氣息濃郁,充滿祥和美好的意境。瓷板另一面飾以紅、綠、赭彩繪洞石花卉圖,畫面簡潔,色彩凝厚。瓷板所繪仕女形體優雅端莊,佔據畫面很大空間,具有康熙五彩仕女繪畫的典型特徵。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所繪仕女均髮髻高聳,面目清秀。畫面以深淺不同的綠色調為主,間施以紅、黃、黑、藍等彩,色彩豐富鮮豔。在人物的衣服上,以淡雅的色釉映出絲綢的質感。罐肩部飾錦地纏枝菊紋一週。底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雍正朝粉彩瓷開始盛行,五彩瓷漸少。此罐造型規整,底釉潔白,畫工精細,是雍正朝五彩瓷的精品。

清雍正 粉彩仕女嬰戲圖小梅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嬰戲圖小梅瓶 私人收藏

瓶身以粉彩繪洞石花卉侍女嬰戲圖,嬌花盛開,洞石奇特,仕女髮髻高束,神情嫻靜,儀態優雅,衣褶飄逸;嬰孩束髮總角,臉龐圓潤,手持蓮花,天真爛漫,活潑可愛。整器工藝精湛,設色清雅,繪畫精細,筆觸細膩,佈局舒朗,金彩點綴,華麗奪目,為雍正朝富麗堂皇之陳設佳器。

清雍正 粉彩人物仕女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人物仕女圖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粉彩仕女觀書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觀書圖盤 私人收藏

清雍正 粉彩仕女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圖盤 私人收藏

清乾隆窯 琺瑯彩開光花卉仕女螭耳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琺瑯彩開光花卉仕女螭耳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瓶風景繪法近似油畫,但非外國製作,而是特別為宮廷燒製的陳設瓷。器底施白琺琅釉,書藍料「乾隆年製」雙行方框篆字款。乾隆二十七年(1762)將畫院處與琺琅處合併,因此琺琅器上的紋飾風格,往往與院畫相同。乾隆喜歡「細緻」、「稠密」的裝飾品味,也對西方文化及新奇事物喜愛,在畫琺琅燒製上,突破前朝的傳統造型與紋飾,器型漸趨大型,圖案有歐洲情調,仿繪法國畫琺琅重鎮裡摩居(Limoges)風格,以天使、西洋人物、婦女、嬰兒及卷草蕃花、西式樓房為裝飾圖樣。

清乾隆 琺瑯彩開光仕女貫耳小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瑯彩開光仕女貫耳小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琺瑯彩仕女四藝圖茶壺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琺瑯彩仕女四藝圖茶壺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琺瑯彩仕女四藝圖茶壺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琺瑯彩仕女四藝圖茶壺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圖方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圖方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粉彩仕女圖燈籠瓶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敞口碗,圈足,周壁以青花繪飾九名仕女於庭園中琴棋書畫的情景,足緣繪香草紋。底書「大明萬曆年製」。全器底釉白中閃青,青花為萬曆時期常見的回青料,色澤濃豔如靛藍色調﹔畫者先勾勒再平塗填色,筆搨痕跡清晰。所繪仕女分為四組,讀書、賞畫者皆以侍者陪同,主僕裝扮明顯﹔對奕者兩人身分相當,而聽琴者一人為友伴、一人為侍者。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十七世紀外銷荷蘭貿易瓷中的一種類型,倒扣之後很像當時流行的絨帽,因此讓荷蘭商人直接以帽子的名稱「klapmuts」稱呼這種器形的瓷器。

整件作品有一道寬折沿花邊,從沿邊到器內弧形壁面的裝飾紋樣共分成六等份,三格畫庭園仕女小景,三格畫牡丹花叢,格子之間間飾卍字與尖角帶紋。反面折沿下畫六個帶雙向卷枝的朵花圖案,外周壁同樣分六格,內繪如意雲頭紋,底接矮圈足,足底緣無釉露胎,胎骨堅緻潔白,底面平坦無款識。

造型之外,內外弧形壁面的分格作法,類似「卡拉克」瓷的風格,刻意拉長身軀比例的仕女正是十七世紀以來風靡歐洲市場的「修長伊莉莎白」樣貌,反映出皇室收藏中同時包含有貿易瓷的有趣面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瓷板中空,為六邊形,板面為圓形,側面均有大小不等的插孔。正反兩面均以幾何三角紋和三道弦紋作邊飾,正面以五彩繪仕女嬰戲圖,一女坐於庭院之中,面前及身後各有一小童在嬉戲玩耍。背景為欄杆、山石、小草等,景色寫實入微,生活氣息濃郁,充滿祥和美好的意境。瓷板另一面飾以紅、綠、赭彩繪洞石花卉圖,畫面簡潔,色彩凝厚。瓷板所繪仕女形體優雅端莊,佔據畫面很大空間,具有康熙五彩仕女繪畫的典型特徵。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所繪仕女均髮髻高聳,面目清秀。畫面以深淺不同的綠色調為主,間施以紅、黃、黑、藍等彩,色彩豐富鮮豔。在人物的衣服上,以淡雅的色釉映出絲綢的質感。罐肩部飾錦地纏枝菊紋一週。底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雍正朝粉彩瓷開始盛行,五彩瓷漸少。此罐造型規整,底釉潔白,畫工精細,是雍正朝五彩瓷的精品。

清雍正 粉彩仕女嬰戲圖小梅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嬰戲圖小梅瓶 私人收藏

瓶身以粉彩繪洞石花卉侍女嬰戲圖,嬌花盛開,洞石奇特,仕女髮髻高束,神情嫻靜,儀態優雅,衣褶飄逸;嬰孩束髮總角,臉龐圓潤,手持蓮花,天真爛漫,活潑可愛。整器工藝精湛,設色清雅,繪畫精細,筆觸細膩,佈局舒朗,金彩點綴,華麗奪目,為雍正朝富麗堂皇之陳設佳器。

清雍正 粉彩人物仕女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人物仕女圖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粉彩仕女觀書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觀書圖盤 私人收藏

清雍正 粉彩仕女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圖盤 私人收藏

清乾隆窯 琺瑯彩開光花卉仕女螭耳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琺瑯彩開光花卉仕女螭耳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瓶風景繪法近似油畫,但非外國製作,而是特別為宮廷燒製的陳設瓷。器底施白琺琅釉,書藍料「乾隆年製」雙行方框篆字款。乾隆二十七年(1762)將畫院處與琺琅處合併,因此琺琅器上的紋飾風格,往往與院畫相同。乾隆喜歡「細緻」、「稠密」的裝飾品味,也對西方文化及新奇事物喜愛,在畫琺琅燒製上,突破前朝的傳統造型與紋飾,器型漸趨大型,圖案有歐洲情調,仿繪法國畫琺琅重鎮裡摩居(Limoges)風格,以天使、西洋人物、婦女、嬰兒及卷草蕃花、西式樓房為裝飾圖樣。

清乾隆 琺瑯彩開光仕女貫耳小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瑯彩開光仕女貫耳小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琺瑯彩仕女四藝圖茶壺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琺瑯彩仕女四藝圖茶壺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琺瑯彩仕女四藝圖茶壺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琺瑯彩仕女四藝圖茶壺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圖方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圖方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粉彩仕女圖燈籠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粉彩仕女圖燈籠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粉彩仕女樂舞瓶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敞口碗,圈足,周壁以青花繪飾九名仕女於庭園中琴棋書畫的情景,足緣繪香草紋。底書「大明萬曆年製」。全器底釉白中閃青,青花為萬曆時期常見的回青料,色澤濃豔如靛藍色調﹔畫者先勾勒再平塗填色,筆搨痕跡清晰。所繪仕女分為四組,讀書、賞畫者皆以侍者陪同,主僕裝扮明顯﹔對奕者兩人身分相當,而聽琴者一人為友伴、一人為侍者。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十七世紀外銷荷蘭貿易瓷中的一種類型,倒扣之後很像當時流行的絨帽,因此讓荷蘭商人直接以帽子的名稱「klapmuts」稱呼這種器形的瓷器。

整件作品有一道寬折沿花邊,從沿邊到器內弧形壁面的裝飾紋樣共分成六等份,三格畫庭園仕女小景,三格畫牡丹花叢,格子之間間飾卍字與尖角帶紋。反面折沿下畫六個帶雙向卷枝的朵花圖案,外周壁同樣分六格,內繪如意雲頭紋,底接矮圈足,足底緣無釉露胎,胎骨堅緻潔白,底面平坦無款識。

造型之外,內外弧形壁面的分格作法,類似「卡拉克」瓷的風格,刻意拉長身軀比例的仕女正是十七世紀以來風靡歐洲市場的「修長伊莉莎白」樣貌,反映出皇室收藏中同時包含有貿易瓷的有趣面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瓷板中空,為六邊形,板面為圓形,側面均有大小不等的插孔。正反兩面均以幾何三角紋和三道弦紋作邊飾,正面以五彩繪仕女嬰戲圖,一女坐於庭院之中,面前及身後各有一小童在嬉戲玩耍。背景為欄杆、山石、小草等,景色寫實入微,生活氣息濃郁,充滿祥和美好的意境。瓷板另一面飾以紅、綠、赭彩繪洞石花卉圖,畫面簡潔,色彩凝厚。瓷板所繪仕女形體優雅端莊,佔據畫面很大空間,具有康熙五彩仕女繪畫的典型特徵。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所繪仕女均髮髻高聳,面目清秀。畫面以深淺不同的綠色調為主,間施以紅、黃、黑、藍等彩,色彩豐富鮮豔。在人物的衣服上,以淡雅的色釉映出絲綢的質感。罐肩部飾錦地纏枝菊紋一週。底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雍正朝粉彩瓷開始盛行,五彩瓷漸少。此罐造型規整,底釉潔白,畫工精細,是雍正朝五彩瓷的精品。

清雍正 粉彩仕女嬰戲圖小梅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嬰戲圖小梅瓶 私人收藏

瓶身以粉彩繪洞石花卉侍女嬰戲圖,嬌花盛開,洞石奇特,仕女髮髻高束,神情嫻靜,儀態優雅,衣褶飄逸;嬰孩束髮總角,臉龐圓潤,手持蓮花,天真爛漫,活潑可愛。整器工藝精湛,設色清雅,繪畫精細,筆觸細膩,佈局舒朗,金彩點綴,華麗奪目,為雍正朝富麗堂皇之陳設佳器。

清雍正 粉彩人物仕女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人物仕女圖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粉彩仕女觀書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觀書圖盤 私人收藏

清雍正 粉彩仕女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圖盤 私人收藏

清乾隆窯 琺瑯彩開光花卉仕女螭耳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琺瑯彩開光花卉仕女螭耳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瓶風景繪法近似油畫,但非外國製作,而是特別為宮廷燒製的陳設瓷。器底施白琺琅釉,書藍料「乾隆年製」雙行方框篆字款。乾隆二十七年(1762)將畫院處與琺琅處合併,因此琺琅器上的紋飾風格,往往與院畫相同。乾隆喜歡「細緻」、「稠密」的裝飾品味,也對西方文化及新奇事物喜愛,在畫琺琅燒製上,突破前朝的傳統造型與紋飾,器型漸趨大型,圖案有歐洲情調,仿繪法國畫琺琅重鎮裡摩居(Limoges)風格,以天使、西洋人物、婦女、嬰兒及卷草蕃花、西式樓房為裝飾圖樣。

清乾隆 琺瑯彩開光仕女貫耳小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瑯彩開光仕女貫耳小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琺瑯彩仕女四藝圖茶壺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琺瑯彩仕女四藝圖茶壺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琺瑯彩仕女四藝圖茶壺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琺瑯彩仕女四藝圖茶壺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圖方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圖方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粉彩仕女圖燈籠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粉彩仕女圖燈籠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粉彩仕女樂舞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粉彩仕女樂舞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道光 坦齋款粉彩仕女圖杯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敞口碗,圈足,周壁以青花繪飾九名仕女於庭園中琴棋書畫的情景,足緣繪香草紋。底書「大明萬曆年製」。全器底釉白中閃青,青花為萬曆時期常見的回青料,色澤濃豔如靛藍色調﹔畫者先勾勒再平塗填色,筆搨痕跡清晰。所繪仕女分為四組,讀書、賞畫者皆以侍者陪同,主僕裝扮明顯﹔對奕者兩人身分相當,而聽琴者一人為友伴、一人為侍者。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十七世紀外銷荷蘭貿易瓷中的一種類型,倒扣之後很像當時流行的絨帽,因此讓荷蘭商人直接以帽子的名稱「klapmuts」稱呼這種器形的瓷器。

整件作品有一道寬折沿花邊,從沿邊到器內弧形壁面的裝飾紋樣共分成六等份,三格畫庭園仕女小景,三格畫牡丹花叢,格子之間間飾卍字與尖角帶紋。反面折沿下畫六個帶雙向卷枝的朵花圖案,外周壁同樣分六格,內繪如意雲頭紋,底接矮圈足,足底緣無釉露胎,胎骨堅緻潔白,底面平坦無款識。

造型之外,內外弧形壁面的分格作法,類似「卡拉克」瓷的風格,刻意拉長身軀比例的仕女正是十七世紀以來風靡歐洲市場的「修長伊莉莎白」樣貌,反映出皇室收藏中同時包含有貿易瓷的有趣面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瓷板中空,為六邊形,板面為圓形,側面均有大小不等的插孔。正反兩面均以幾何三角紋和三道弦紋作邊飾,正面以五彩繪仕女嬰戲圖,一女坐於庭院之中,面前及身後各有一小童在嬉戲玩耍。背景為欄杆、山石、小草等,景色寫實入微,生活氣息濃郁,充滿祥和美好的意境。瓷板另一面飾以紅、綠、赭彩繪洞石花卉圖,畫面簡潔,色彩凝厚。瓷板所繪仕女形體優雅端莊,佔據畫面很大空間,具有康熙五彩仕女繪畫的典型特徵。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所繪仕女均髮髻高聳,面目清秀。畫面以深淺不同的綠色調為主,間施以紅、黃、黑、藍等彩,色彩豐富鮮豔。在人物的衣服上,以淡雅的色釉映出絲綢的質感。罐肩部飾錦地纏枝菊紋一週。底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雍正朝粉彩瓷開始盛行,五彩瓷漸少。此罐造型規整,底釉潔白,畫工精細,是雍正朝五彩瓷的精品。

清雍正 粉彩仕女嬰戲圖小梅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嬰戲圖小梅瓶 私人收藏

瓶身以粉彩繪洞石花卉侍女嬰戲圖,嬌花盛開,洞石奇特,仕女髮髻高束,神情嫻靜,儀態優雅,衣褶飄逸;嬰孩束髮總角,臉龐圓潤,手持蓮花,天真爛漫,活潑可愛。整器工藝精湛,設色清雅,繪畫精細,筆觸細膩,佈局舒朗,金彩點綴,華麗奪目,為雍正朝富麗堂皇之陳設佳器。

清雍正 粉彩人物仕女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人物仕女圖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粉彩仕女觀書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觀書圖盤 私人收藏

清雍正 粉彩仕女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圖盤 私人收藏

清乾隆窯 琺瑯彩開光花卉仕女螭耳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琺瑯彩開光花卉仕女螭耳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瓶風景繪法近似油畫,但非外國製作,而是特別為宮廷燒製的陳設瓷。器底施白琺琅釉,書藍料「乾隆年製」雙行方框篆字款。乾隆二十七年(1762)將畫院處與琺琅處合併,因此琺琅器上的紋飾風格,往往與院畫相同。乾隆喜歡「細緻」、「稠密」的裝飾品味,也對西方文化及新奇事物喜愛,在畫琺琅燒製上,突破前朝的傳統造型與紋飾,器型漸趨大型,圖案有歐洲情調,仿繪法國畫琺琅重鎮裡摩居(Limoges)風格,以天使、西洋人物、婦女、嬰兒及卷草蕃花、西式樓房為裝飾圖樣。

清乾隆 琺瑯彩開光仕女貫耳小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瑯彩開光仕女貫耳小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琺瑯彩仕女四藝圖茶壺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琺瑯彩仕女四藝圖茶壺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琺瑯彩仕女四藝圖茶壺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琺瑯彩仕女四藝圖茶壺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圖方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圖方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粉彩仕女圖燈籠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粉彩仕女圖燈籠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粉彩仕女樂舞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粉彩仕女樂舞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道光 坦齋款粉彩仕女圖杯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坦齋款粉彩仕女圖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道光 粉彩仕女圖臥足杯

"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仕女圖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美女為主題的中國畫。仕在古代本義為“做官”,所以仕女主要指宮女和貴族官僚家庭的的女人。仕女畫在發展過程中,其表現領域不斷擴大,如今已經成為古代“美麗、聰慧女子”的代名詞。在中國古代,以仕女作為裝飾紋飾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瓷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其圓潤飽滿的臉型與豐腴雍容的體態,具有典型的唐代仕女風格。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唐代 仕女紋瓷

陶瓷上的仕女紋發展黃金期間是在明清兩代。明代,仕女圖已經成為瓷器上較為流行的裝飾圖案,其描繪的仕女以貴族美女為多,雖畫工不甚精細,但著重體現女子恬淡閒適的姿態,頗有古意。清代仕女畫非常盛行,不僅有中國美女,而且還有西方美女,不少官窯瓷器,還運用了透視技法。清代仕女紋瓷,康熙朝以青花、五彩居多,雍正朝以粉彩居多,乾隆朝以琺琅彩居多,畫工精細優良,色彩豐富豔麗,非常美觀。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嬰戲小貫耳瓶 16675000元人民幣成交

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時期,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審美標準也就不同,所以不同時期“美”的差異也較大,出現在陶瓷上的仕女畫也由此各有所異,如宋元仕女圖以“清廋、素雅、含蓄、矜持”為美,明清時期,其仕女畫以“削肩、尖臉、柳眉、細腰”的美人為時尚。目前傳世至今的仕女圖瓷器,明清佔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歷代官窯傳世至今的30件仕女紋瓷器。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庭園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圓口、弧壁、矮圈足碗,足內底微突。器內光素無紋,貼有清室黃籤,籤上以楷書寫「頭等宣德款此樣二件」;器外壁以青花描繪四組圍欄前的人物,動作姿態取自唐詩與元明樂府詩意,依序是「掬水月在手」、「愛月夜眠遲」、「弄花香滿衣」、「惜花春起早」;圈足外壁卷草紋一圈,足內雙圈內書兩行「大明宣德年製」楷書款。明初官方用器的紋飾取材中常以詩意入器,其稿樣亦可能由宮廷畫院畫家參與其中。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窯 青花「秋夕」詩意仕女圖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侈口,弧壁,矮圈足,底微凸。惟本器青花濃豔暈散,深淺不一,帶褐綠色斑及鐵褐色疵斑,釉面大小氣泡疏朗。由於白釉層較厚,輪廓線條青花暈散,故仕女面貌無前者之清秀雅麗。牽牛、織女雙星、捲邊雲紋或卷草紋均見暈散流淌痕蹟,因此紋飾釉色則無前器清晰明麗。碗內、器底白釉泛青,胎骨均勻,質堅細膩。器底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嘗見明載記宣德器上有題詩文者,迄今並未發現,故知所指或為此類詩意圖器,而不是器上題詩作文。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宣德 青花仕女人物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宣德一朝雖僅有短暫的十年,但由於這期間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加之宣德帝治國有方,社會處於相對安定狀態。宣德官窯青花瓷器中有一部分碗、高足碗等以仕女遊園作為裝飾題材,在明代官窯瓷器中可謂獨具特色。所繪仕女均身材修長,體態纖柔,著重刻畫人物恬淡閒適的心情,畫面如人間仙境,給人以優雅唯美之視覺感受,堪稱當時太平社會的真實寫照。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仕女四藝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敞口碗,圈足,周壁以青花繪飾九名仕女於庭園中琴棋書畫的情景,足緣繪香草紋。底書「大明萬曆年製」。全器底釉白中閃青,青花為萬曆時期常見的回青料,色澤濃豔如靛藍色調﹔畫者先勾勒再平塗填色,筆搨痕跡清晰。所繪仕女分為四組,讀書、賞畫者皆以侍者陪同,主僕裝扮明顯﹔對奕者兩人身分相當,而聽琴者一人為友伴、一人為侍者。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十七世紀 青花仕女花瓣口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十七世紀外銷荷蘭貿易瓷中的一種類型,倒扣之後很像當時流行的絨帽,因此讓荷蘭商人直接以帽子的名稱「klapmuts」稱呼這種器形的瓷器。

整件作品有一道寬折沿花邊,從沿邊到器內弧形壁面的裝飾紋樣共分成六等份,三格畫庭園仕女小景,三格畫牡丹花叢,格子之間間飾卍字與尖角帶紋。反面折沿下畫六個帶雙向卷枝的朵花圖案,外周壁同樣分六格,內繪如意雲頭紋,底接矮圈足,足底緣無釉露胎,胎骨堅緻潔白,底面平坦無款識。

造型之外,內外弧形壁面的分格作法,類似「卡拉克」瓷的風格,刻意拉長身軀比例的仕女正是十七世紀以來風靡歐洲市場的「修長伊莉莎白」樣貌,反映出皇室收藏中同時包含有貿易瓷的有趣面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明萬曆 青花開光仕女嬰戲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圓瓷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瓷板中空,為六邊形,板面為圓形,側面均有大小不等的插孔。正反兩面均以幾何三角紋和三道弦紋作邊飾,正面以五彩繪仕女嬰戲圖,一女坐於庭院之中,面前及身後各有一小童在嬉戲玩耍。背景為欄杆、山石、小草等,景色寫實入微,生活氣息濃郁,充滿祥和美好的意境。瓷板另一面飾以紅、綠、赭彩繪洞石花卉圖,畫面簡潔,色彩凝厚。瓷板所繪仕女形體優雅端莊,佔據畫面很大空間,具有康熙五彩仕女繪畫的典型特徵。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戲嬰圖大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大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雙嬰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五彩仕女圖筆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鬥彩仕女圖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花卉紋折沿花口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仕女圖小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成化款青花仕女圖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康熙 青花團花仕女圖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五彩仕女紋罐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所繪仕女均髮髻高聳,面目清秀。畫面以深淺不同的綠色調為主,間施以紅、黃、黑、藍等彩,色彩豐富鮮豔。在人物的衣服上,以淡雅的色釉映出絲綢的質感。罐肩部飾錦地纏枝菊紋一週。底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雍正朝粉彩瓷開始盛行,五彩瓷漸少。此罐造型規整,底釉潔白,畫工精細,是雍正朝五彩瓷的精品。

清雍正 粉彩仕女嬰戲圖小梅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嬰戲圖小梅瓶 私人收藏

瓶身以粉彩繪洞石花卉侍女嬰戲圖,嬌花盛開,洞石奇特,仕女髮髻高束,神情嫻靜,儀態優雅,衣褶飄逸;嬰孩束髮總角,臉龐圓潤,手持蓮花,天真爛漫,活潑可愛。整器工藝精湛,設色清雅,繪畫精細,筆觸細膩,佈局舒朗,金彩點綴,華麗奪目,為雍正朝富麗堂皇之陳設佳器。

清雍正 粉彩人物仕女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人物仕女圖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雍正 粉彩仕女觀書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觀書圖盤 私人收藏

清雍正 粉彩仕女圖盤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雍正 粉彩仕女圖盤 私人收藏

清乾隆窯 琺瑯彩開光花卉仕女螭耳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琺瑯彩開光花卉仕女螭耳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瓶風景繪法近似油畫,但非外國製作,而是特別為宮廷燒製的陳設瓷。器底施白琺琅釉,書藍料「乾隆年製」雙行方框篆字款。乾隆二十七年(1762)將畫院處與琺琅處合併,因此琺琅器上的紋飾風格,往往與院畫相同。乾隆喜歡「細緻」、「稠密」的裝飾品味,也對西方文化及新奇事物喜愛,在畫琺琅燒製上,突破前朝的傳統造型與紋飾,器型漸趨大型,圖案有歐洲情調,仿繪法國畫琺琅重鎮裡摩居(Limoges)風格,以天使、西洋人物、婦女、嬰兒及卷草蕃花、西式樓房為裝飾圖樣。

清乾隆 琺瑯彩開光仕女貫耳小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瑯彩開光仕女貫耳小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琺瑯彩仕女四藝圖茶壺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琺瑯彩仕女四藝圖茶壺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琺瑯彩仕女四藝圖茶壺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琺瑯彩仕女四藝圖茶壺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圖方盒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琺琅彩仕女圖方盒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粉彩仕女圖燈籠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粉彩仕女圖燈籠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粉彩仕女樂舞瓶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乾隆 粉彩仕女樂舞瓶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道光 坦齋款粉彩仕女圖杯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坦齋款粉彩仕女圖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道光 粉彩仕女圖臥足杯

芙蓉不及美人妝,明清官窯仕女紋瓷器賞鑑

清道光 粉彩仕女圖臥足杯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