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網 中國幾千年審美史中,汝瓷為什麼能勝出?

陶瓷 文物 瓷器 景德鎮 汝瓷網 2017-06-20

在美的特有尺度下,宋瓷的清雋典雅和明清瓷的華麗繁縟是兩種不同的美感,它們有著境界高低的不同。

已故美學家宗白華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恰好談到這兩種美感。宗白華先生認為:“些詩如芙蓉出水,顏詩如錯彩鏤金”(語出鍾嶸《詩品·中》顏延之條),這可說是代表了中國美學史上兩種不同的美感或美的理想。

這兩種美感或美的理想表現在詩歌、繪畫、工藝等各個方面。

楚國的圖案、楚辭、漢賦、六朝駢文、顏延之時、明朝的青瓷,一直存在到今天你的刺繡和京劇的舞臺服裝,這是一種美,“錯彩鏤金,雕繢滿眼”的美。漢代的銅器、陶器,王羲之的書法,顧愷之的畫,陶潛的詩,宋代的白瓷,這又是一種美,“初發芙蓉,自然可愛”的美。

魏晉六朝是一個轉變的關鍵,劃分了兩個階段。從這種時候起,中國人的美感走到了一個新的方面,表現出一種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認為“初發芙蓉”比之於“錯彩鏤金”是一種更高的美的境界。

這裡指出了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一大特點。簡言之,這個特點就是重視自然之美和精神之美,而排斥和否定虛華矯飾。先秦諸子如孔丘、老莊等,對美的見解雖各有不同,但在這一點上卻是相通的。依我理解,所謂“初發芙蓉”的美,與糅合儒道諸家,強調委婉含蓄、溫潤和柔的“中和之美”不無關係。

舉個例子:李白認為詩貴在清真,正如他在一首詩裡說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個意思也可理解為,去雕飾並不是不要美,而正是為了美不被褻玩,鍾嶸《詩品》序中說是“不傷真美”。“天然”之美,再要雕飾,那就多餘了,過頭了。

汝瓷網 中國幾千年審美史中,汝瓷為什麼能勝出?

| 宋《出水芙蓉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個主張其實是與儒家“溫柔敦厚”,“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發乎情,止乎禮”,“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思想一脈相承的。儒家要求“美”合乎禮制美學思想體系中,故重“中和”即主張不偏不倚,反對“過”和“不及”。

在我國古代漢民族美學思想體系中,“中和之美”有著更大的包容性和普遍性。還拿李白的那句詩來說,荷花的清真、自然,既是一種美的品格,也可視為一種人格修養的象徵。

“中和之美”不僅具有審美的價值,而且還具有倫理道德的價值;它不僅體現在美的形式和內容上,還滲透於人的心理,形成一種獨特的趣味和審美理想。中晚唐以來,“中和之美”在各種美學思潮中即已逐漸佔據主導地位。

汝瓷網 中國幾千年審美史中,汝瓷為什麼能勝出?

| 定窯白瓷印花纏枝海石榴紋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中期後,經美學風尚的大變革,更被廣為接受並深刻影響到文學藝術的發展,如文人畫的興起、“淡而不傷,和而不淫”之樂風的盛行等。即使在今天,它與許多中國人的審美心理仍保有一種深層的同構關係。

在世風奢靡的年代,宋瓷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更能彰顯一種文化價值、精神境界和美學追求。這也就不難理解,在精英文化語境中,為什麼“初發芙蓉”的宋瓷比之於“錯彩鏤金”的明清瓷更受推重了。

汝瓷網 中國幾千年審美史中,汝瓷為什麼能勝出?

| 景德鎮窯青白瓷仕女枕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只是,也應看到,宋瓷和明清瓷代表的不同美感的關係並非對立之兩端。我國古代對美的追求和表達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初發芙蓉”的美和“錯彩鏤金”的美,一直並行不悖且互為賙濟與參融。這種多樣的追求和表達貫穿於整個中華漢民族文化中,體現在同一個文化領域,甚至是同一個“文化個體”——文人身上。

隱逸詩人陶潛,人們都說是他的詩風平淡,可實際上他也有發憤抒怨之作。“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固然平淡,而“刑天舞干鏚,猛志故常在”則不免“金剛怒目”了。

汝瓷網 中國幾千年審美史中,汝瓷為什麼能勝出?

| 耀州窯青瓷刻花牡丹紋瓶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根據考古資料,釉下彩繪瓷器的出現,可追溯到公元三世紀的三國時期,釉上施彩的最早實例,是西晉時的湘陰窯。唐代晚期的長沙窯,彩繪瓷器已從單一的褐彩發展到綠彩、藍彩、紅彩等多種色調。

到了宋元時代的“磁州窯型”瓷器,彩繪更成為一種常見的裝飾形式,裝飾題材也更加豐富多彩,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市井趣味。

此外,金代還出現了釉上紅綠彩及低溫黃、綠、褐彩釉器。釉上紅綠彩對明清景德鎮釉上彩的發展或有著直接影響。

這說明,明清以前的瓷器就表現出一種熱衷於彩繪的傾向,只是囿於當時的工藝技術,彩繪裝飾不能更全面更自由地得到發展。

汝瓷網 中國幾千年審美史中,汝瓷為什麼能勝出?

| 繁昌窯白瓷刻花臺盞一副 安徽繁昌出土

實際上,所謂一色明鏡、“初發芙蓉”的宋瓷之美,集中體現在那些原本就以質地、釉色取勝的單色釉瓷器上。如定窯白瓷,越窯(北宋中前期仍有高質量青瓷燒造)、耀州窯、汝窯、南宋官窯、龍泉窯青瓷,景德鎮青白瓷等。

其中的“官窯”、“貢器”,更可說滲透了一個時代主流文化的某些旨趣。而它們之外——當然也包括它們中的一些品種,如北方地區最為普及的“磁州窯型”瓷器,耀州窯、定窯風格的刻花和印花瓷器(青白瓷大抵可納入定窯白瓷系列),以及南方地區“集南北之大成”的吉州窯瓷器等,則無不熱衷於裝飾,通過施展各種技藝使器物增色,或藉此彌補原料上的先天不足,化腐朽為神奇。

汝瓷網 中國幾千年審美史中,汝瓷為什麼能勝出?

| 景德鎮窯青白瓷注碗一副 深圳博物館藏

瓷器是商品,它生產的出發點或說“自律性”,就是使自己美觀實用並儘可能地以不同的花色品種滿足市場多需求。由此可見,“初發芙蓉”的宋瓷亦只備一格,不足以涵蓋全體。

汝瓷網 中國幾千年審美史中,汝瓷為什麼能勝出?

| 珍珠地劃花纏枝牡丹紋注子 美國芝加哥美術館藏

元、明之際是中國陶瓷發展的轉折期,景德鎮成為全國窯業中心,釉上彩的使用,釉裡紅的創世,特別是青花瓷器的異軍突起,結束了瓷器以單色釉為主的歷史,迎來了彩瓷飛躍發展的新局面。

汝瓷網 中國幾千年審美史中,汝瓷為什麼能勝出?

| 白地剔黑花牡丹紋瓶 日本永清文庫藏

從工藝史的角度看,每一次技藝的改良和革新、新材料的運用,必然會給產品帶來新的面貌以及新的功能需求。這一時期景德鎮改進了瓷胎配方,加大高嶺用量,從而燒製出精細的薄胎、脫胎瓷。

這些優良的白瓷更容易與彩繪聯姻,因為它們更能顯示出各種彩色的效果。在這樣的基礎上,人們要求彩繪內容的豐富、畫面的精細,也就顯得十分自然了。

作者:劉濤


河北易縣人,1955年出生。1980年代末開始研習中國古陶瓷,後進入文物部門,先後從事文物商業經營、文物進出境鑑定和文物行政管理工作,現任職於深圳市文物管理辦公室。著有《宋遼金紀年瓷器》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