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想要在本世紀追上中國?看看這些你就知道為什麼不可能了!

坦贊鐵路 經濟 Google 硅谷 方觀天下 方觀天下 2017-10-06

1962年,中國GDP佔全球比重3.10%,印度GDP佔全球比重2.85%。

2015年,中國GDP佔全球比重14.84%,印度GDP佔全球比重2.80%。

印度那句話果然有道理,印度已不是1962年的印度

攝影師鏡頭下的印度:

印度想要在本世紀追上中國?看看這些你就知道為什麼不可能了!

印度想要在本世紀追上中國?看看這些你就知道為什麼不可能了!

印度想要在本世紀追上中國?看看這些你就知道為什麼不可能了!

印度想要在本世紀追上中國?看看這些你就知道為什麼不可能了!

實際的印度:

印度想要在本世紀追上中國?看看這些你就知道為什麼不可能了!

印度想要在本世紀追上中國?看看這些你就知道為什麼不可能了!

印度想要在本世紀追上中國?看看這些你就知道為什麼不可能了!

印度想要在本世紀追上中國?看看這些你就知道為什麼不可能了!

總的來說,可以把印度人的做事狀態總結如下:

  • 道德低下,搶功推責沒有底限。自己只是旁聽了某個會議,在領導面前也好意思搶功說是自己參與討論,“幫助”大家找到了解決方案。請注意,在他嘴裡,是他很隨意地就“幫助”一群開了半天會的人找到了解決方案。但是一旦有問題發生,絕逼把責任推的一乾二淨,臉皮厚到你都會覺得不可思議!所以我一直懷疑他們的文化中根本就沒有類似“禮義廉恥”的東西。(咱們東亞有禮義廉恥,溫良恭儉讓等很多行為準則;歐美則有騎士精神,基督教精神之類的內在約束。但是印度貌似真沒有什麼成體系的行為準則)

  • 拉幫結派,為了上位不擇手段。他們會無所不用其極地把印度人拉到自己所在的團隊,然後還會非常“團結”地把其中一個人“拱”上去當領導。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不惜對上司撒謊,甚至是在代碼中給現任領導留坑。在硅谷,很多中國人Team Leader都是這樣被拱走的。看看硅谷那麼多公司,只要是印度人主導的,哪家做出過“好東西”?技術領域,只要是看真本事的,很少能看到印度人,基本配置是歐美人白人為主,多含有華人成員。比如Google的Android團隊,還有Facebook的React團隊,都有華人主力成員。但是印度人基本絕緣於這種“硬實力導向”的團隊。

  • 工作能力很差,工作態度更差。這是我那個做移動端負責人的朋友跟我說的。只要你稍微不盯緊點,他們就能偷懶就偷懶,把磨洋工磨到了極致啊,真是那種氣得你想哭,又覺得好笑的感覺。幹活的時候,藉口blabla一大堆,總結一下就是“時間緊,任務重,幹不完,別怪我”,毫無責任感可言。至於學習方面,他們的目的彷彿只是過及格線,或是符合錄用標準,入職之後就基本原地踏步,不思進取,只想著怎麼升職加薪,從不考慮把事情做好。

說實話,上面這些品性,你不去跟他們接觸,都想象不到居然還有這樣一群人!如果是一個兩個人如此,你可以說是“個人問題”,但是如果幾乎所有人都這樣,那就是文化問題了。上面說的這些人,還是出自印度自稱“世界領先”的IT行業,都是印度高等院校畢業的人才。

他們的精英尚且如此,還能指望其他人好到哪兒去?

從基礎設施角度來說,現代製造業,是一個體系。

不但有電力方面的要求,還有道路、橋樑、鐵路、貨運碼頭、集裝箱裝載等一系列的需求。這是綿延數萬公里的、不斷磨損、不斷需要維護的經濟大動脈。所有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不但需要政府投入天文數字的資金,還需要有強大的執行能力,和成體系的維護能力。

中國當年在非洲建了一條坦贊鐵路,當地人維護得一塌糊塗,鐵路時速慢不說,還常常出軌。大幅度晚點簡直是家常便飯。這還只是不到2000公里長的鐵路。而數萬公里的鐵路,保持高速、安全、高密度運行,所需要的組織能力、執行能力,絕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得到的。

所以,基礎設施不是隻靠砸錢就行了。

沒有相應的組織能力,就算別人贈送的基礎設施,都運營不好。

所以我們可以這麼說,只有偉大的國家才能建立偉大的基礎設施體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