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博大,手榴彈也能反坦克!

文/發了瘋的ST

M1系列主戰坦克,向來以強勁的動力和強悍的防護著稱,但是在伊拉克,這種強大的戰爭兵器卻栽在了步兵的手裡:隸屬伊拉克新軍的M1主戰坦克在行動中被反政府武裝伏擊,被一枚疑似反坦克手榴彈的投擲物擊中,並引發了殉爆。

以小博大,手榴彈也能反坦克!

以小博大,手榴彈也能反坦克!

​疑似遭到反坦克手榴彈伏擊的伊拉克新軍M1主戰坦克(圖源:知乎)


這一戰果,短暫的讓一種已經快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武器,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中。

以小博大,手榴彈也能反坦克!

​現代槍械收藏家正在試射毛瑟 1918 T-Gewehr反坦克步槍(圖源:Youtu


反坦克手榴彈在二戰期間開始大放異彩,由於在那個時期,坦克的裝甲開始逐步增厚,曾經作為步兵反坦克主力的反坦克槍開始顯得有些力不從心,而反坦克炮對步兵而言又顯得非常笨重,火箭筒一類的反坦克武器還在尚未出世。為了讓步兵不至於在面對坦克時毫無還手之力,世界各國開始將目光轉向了一些低成本,威力尚可的武器。

以小博大,手榴彈也能反坦克!

​蘇聯在二戰中裝備的RPG-6和RPG-43反坦克手榴彈線稿(圖源:survinci


這就導致了在這一時期,反坦克手榴彈如雨後春筍一樣層出不窮,不過絕大部分手榴彈的原理都大同小異,基本上依靠門羅效應(聚能破甲效應)產生的金屬射流來破壞坦克裝甲。而今天本文介紹的兩種手榴彈,就是反坦克手榴彈家族中典型的異類。


敦刻爾克大撤退期間,英軍撤離時丟棄了大量的重裝備,成功撤離的英軍極度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而從不同渠道傳來的情報表示,德國很有可能在接下來對英國發動進攻。製造反坦克炮一類的武器從時間上已經不允許了,於是英國人便把目光轉向了價格相對低廉,而且方便大量生產的反坦克手榴彈上。

在生產的諸多型號的反坦克手榴彈中,有一種造型和使用方法都十分奇特的品種:No.74手榴彈,又被稱為“黏彈(sticky bomb)”。這種武器有一個圓溜溜的頭部,以及一個細長的握把,和作為樂器的沙錘極為相似。當然,你也可以把它當成一顆大號棒棒糖。

以小博大,手榴彈也能反坦克!

​這滋味,“可帶勁了!”(圖源:見水印)


No.74手榴彈的圓形頭部就是它的戰鬥部所在,戰鬥部總共有三層:最裡層是裝填了0.57千克硝酸甘油炸藥的玻璃球,玻璃球外則是覆蓋了一層塗滿了黏鳥膠的紡織物,最外一層是兩個金屬半球組成的保護外殼。握把裡面則是手榴彈的引信以及外殼的解脫裝置。

以小博大,手榴彈也能反坦克!

​打開保護殼的No.74手榴彈,可見內部的粘性層(圖源:bocn)


在使用時,先拉動外殼解脫卡扣,取下手榴彈頭部的金屬外殼,再拉動引信,用力把手榴彈投向坦克的薄弱位置。手榴彈撞擊坦克後,外層織物的黏鳥膠會讓彈體粘附在裝甲上,並在5秒延時之後爆炸。

通過黏糊糊的表面來讓彈體粘附在坦克表面,原本是一種美好的想法,但是實際操作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美好。且不說士兵得在離坦克很近的距離才能投擲,整天風裡來雨裡去的坦克表面總是沾滿了泥漿和塵埃,導致黏鳥膠幾乎無法讓彈體粘在坦克上。

不能粘在坦克上就算了,在實際操作中,黏糊糊的手榴彈反而還會不小心粘在士兵的制服上難以取下。曾經就有英軍士兵在訓練中,不慎將No.74手榴彈黏在了褲子上,要不是隊友反應及時扒掉他的褲子,這位仁兄可能就瞬間灰飛煙滅了。

以小博大,手榴彈也能反坦克!

​在訓練中的英軍士兵準備使用No.74手榴彈(圖源:Youtube)


在試驗場上,No.74手榴彈因為各種問題,幾乎無法通過測試。但是俗話說“能拔膿就是好膏藥”,在英國山窮水的情況下,這種手榴彈也算是寶貝了,就連時任首相的丘吉爾也親自發電指示“要生產100萬具”。從1940年至1943年,No.74手榴彈總共生產的約250萬具,分別裝備至一些英聯邦國家,更有一部分被運至法國抵抗軍手裡,並在各個戰場上取得了少量戰果。

而在地球另一邊的太平洋戰場上,登陸的美軍部隊擁有比日軍更強的裝甲優勢,日軍的輕型坦克和固定反坦克炮陣地的陣地難以抵擋美軍實施的裝甲突擊。很多時候,防守的日軍步兵只能依靠各種單兵反坦克武器,對美軍坦克實施伏擊,以求阻擋對手的進攻步伐。

以小博大,手榴彈也能反坦克!

​一位外國網友發現的一式反坦克手榴彈(圖源:reddit)


這個看起來像一個實驗室球型燒瓶一樣的物件,也是日軍眾多稀奇古怪的手榴彈之一。由於日軍的大部分單兵反坦克武器難以對美軍坦克部隊造成有效的破壞,日軍也開始了新武器的製造。因為日軍並沒有遵守日內瓦公約的想法,在常規戰場上應用毒氣等武器也就無足輕重了,而一式反坦克手榴彈,就是日本困獸猶鬥的產物。


相比起其它具備機械擊發機構的手榴彈,一式反坦克手榴彈的結構非常的簡單,其主體就是一個球型玻璃瓶。這種手榴彈殺傷力來源於內部狀態的化學物:濃度達到80%的氫氰酸。氫氰酸是一種高度致命的化合物,通常為液態,但是會在常溫下揮發到空氣中。如果短時間吸入高濃度的氫氰酸,將導致立刻停止呼吸並死亡。即使沒有立刻死亡,也會在短時間內失去行動能力。

以小博大,手榴彈也能反坦克!

​一式反坦克手榴彈和容器的照片(圖源:ww2technik)


這種手榴彈的使用方式非常簡單,就是操作手在靠近坦克後,直接把瓶子砸在坦克上,在玻璃外殼碎裂後,內部的氫氰酸開始汽化。由於二戰中的坦克並沒有和現代坦克一樣具備三防設備,乘員很容易吸入氫氰酸後中毒身亡。在約10分鐘後,空氣中的氫氰酸濃度降低到一個安全的水平後,日軍就可以俘獲完好無損的敵軍坦克了。

以小博大,手榴彈也能反坦克!

一式反坦克手榴彈和戰地用保護套(圖源:inert-ord)


和所有反坦克手榴彈一樣,一式反坦克手榴彈同樣需要在離坦克非常近的距離上使用。同時,由於採用了玻璃外殼,手榴彈需要用一個專門的保護套來進行盛放,保存起來也不如常規的反坦克手榴彈方便,再加上存世的資料少之又少,現如今幾乎難以找到一式反坦克手榴彈在戰場上取得戰果的記錄。

以小博大,手榴彈也能反坦克!

​9K11(北約代號:耐火箱)反坦克導彈(圖源:weaponsystems)


在冷戰開始,鐵幕將東西陣營一分為二後,單兵火箭筒以及便攜式反坦克導彈技術開始愈發成熟,步兵可以在相對安全的距離上,對進攻的坦克實施攻擊。攜帶反坦克手榴彈,和坦克展開“肉搏戰”的場面,似乎已經一去不復返。

不過這看起來落後的武器並沒有因為時間而失去自己的鋒芒,裝備還算精良,但是訓練和士氣低下的伊拉克新軍,讓反坦克手榴彈在沉寂了幾十年後,又一次敲開了坦克的天靈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