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

題圖:攝於1943年7月,庫爾斯克,是系列套圖中的一張。蘇軍官兵正在檢查一輛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被德軍遺棄的“豹”式D型,在“豹”式旁邊的地上攤開的是T-34的履帶。這輛“豹”式的炮塔號為824,隸屬德軍第39裝甲團第52裝甲營第8連。1943年7月17日,於庫爾斯克 蘇佔斯基區(Суджанский райо́н)的新謝利夫卡(Новоселовка)村,在第52裝甲營第8連與沃羅涅日方面軍 坦克第1集團軍 機械化第3軍交手的過程中,824號“豹”式被45mm反坦克炮擊中炮塔護盾,導致炮塔被卡住,隨後乘員棄車。狀態完好的824號“豹”式很快被蘇軍繳獲並後送,於8月抵達庫賓卡坦克裝甲車輛科學研究所(NIIBT Polygon/НИИБТ Полигон)試驗場進行測試。

music.163.com

直至1943年秋季,“豹”式坦克才真正開始頻繁地出現在蘇德戰場之上。

最初投入使用的“豹”式D型逐漸被改進後的“豹”式A型替換,後者自43年8月投入生產,於秋季開始被前線的德軍裝備。而隨著“豹”式的大規模換裝,這一“奇蹟武器”給一線的蘇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

題圖:攝於1943年7月,庫爾斯克,是系列套圖中的一張。蘇軍官兵正在檢查一輛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被德軍遺棄的“豹”式D型,在“豹”式旁邊的地上攤開的是T-34的履帶。這輛“豹”式的炮塔號為824,隸屬德軍第39裝甲團第52裝甲營第8連。1943年7月17日,於庫爾斯克 蘇佔斯基區(Суджанский райо́н)的新謝利夫卡(Новоселовка)村,在第52裝甲營第8連與沃羅涅日方面軍 坦克第1集團軍 機械化第3軍交手的過程中,824號“豹”式被45mm反坦克炮擊中炮塔護盾,導致炮塔被卡住,隨後乘員棄車。狀態完好的824號“豹”式很快被蘇軍繳獲並後送,於8月抵達庫賓卡坦克裝甲車輛科學研究所(NIIBT Polygon/НИИБТ Полигон)試驗場進行測試。

music.163.com

直至1943年秋季,“豹”式坦克才真正開始頻繁地出現在蘇德戰場之上。

最初投入使用的“豹”式D型逐漸被改進後的“豹”式A型替換,後者自43年8月投入生產,於秋季開始被前線的德軍裝備。而隨著“豹”式的大規模換裝,這一“奇蹟武器”給一線的蘇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蘇軍印發的對“豹”式作戰指導

起初,蘇軍低估了“豹”式的防護。在蘇軍於1943年秋季印發給全軍的對“豹”式作戰指導中提到,85mm火炮能給“豹”式帶來“驚喜”,使用57mm的ZiS-2反坦克炮則是能打擊“豹”式駕駛員的觀察口及機電員的機槍射擊口。

然而實際上,“豹”式比“虎”式更加危險,因為與“虎”式相較,“豹”式的前裝甲防護更好,且擁有更強大的火炮。

在IS-1首次亮相的戰鬥中,喧賓奪主的“豹”式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 IS-1那為了能防禦住“虎”式的88mm KwK 36 /L56而設計的裝甲,被“豹”式的 75mm KwK 42 L/70 擊穿了。通過前線的反饋,蘇軍瞭解到IS的裝甲亟需更進一步的改進,然而即便是後期生產的IS-2,其炮塔正面也仍舊容易受到“豹”式火炮的威脅。

蘇軍的報告經常把“豹”式和“虎”式混為一談。反正對於蘇軍坦克手而言,擊毀““豹”式和“虎”式所能獲得的獎勵是一樣的——都是500盧布。然而,由於“豹”式那脆弱的側面與尾部裝甲,它很容易成為側翼攻擊的受害者——只要找準位置,就連輕坦也能夠把它給幹掉。

那些服役於蘇聯紅軍的“豹”式的故事值得一提。對於代號這種東西,照搬德軍的PzKpfw. V是不可能的,蘇軍日誌中常使用T-5、T-V(有時候也會打成T-У)或是“Пантера”來指代“豹”式。

"

題圖:攝於1943年7月,庫爾斯克,是系列套圖中的一張。蘇軍官兵正在檢查一輛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被德軍遺棄的“豹”式D型,在“豹”式旁邊的地上攤開的是T-34的履帶。這輛“豹”式的炮塔號為824,隸屬德軍第39裝甲團第52裝甲營第8連。1943年7月17日,於庫爾斯克 蘇佔斯基區(Суджанский райо́н)的新謝利夫卡(Новоселовка)村,在第52裝甲營第8連與沃羅涅日方面軍 坦克第1集團軍 機械化第3軍交手的過程中,824號“豹”式被45mm反坦克炮擊中炮塔護盾,導致炮塔被卡住,隨後乘員棄車。狀態完好的824號“豹”式很快被蘇軍繳獲並後送,於8月抵達庫賓卡坦克裝甲車輛科學研究所(NIIBT Polygon/НИИБТ Полигон)試驗場進行測試。

music.163.com

直至1943年秋季,“豹”式坦克才真正開始頻繁地出現在蘇德戰場之上。

最初投入使用的“豹”式D型逐漸被改進後的“豹”式A型替換,後者自43年8月投入生產,於秋季開始被前線的德軍裝備。而隨著“豹”式的大規模換裝,這一“奇蹟武器”給一線的蘇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蘇軍印發的對“豹”式作戰指導

起初,蘇軍低估了“豹”式的防護。在蘇軍於1943年秋季印發給全軍的對“豹”式作戰指導中提到,85mm火炮能給“豹”式帶來“驚喜”,使用57mm的ZiS-2反坦克炮則是能打擊“豹”式駕駛員的觀察口及機電員的機槍射擊口。

然而實際上,“豹”式比“虎”式更加危險,因為與“虎”式相較,“豹”式的前裝甲防護更好,且擁有更強大的火炮。

在IS-1首次亮相的戰鬥中,喧賓奪主的“豹”式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 IS-1那為了能防禦住“虎”式的88mm KwK 36 /L56而設計的裝甲,被“豹”式的 75mm KwK 42 L/70 擊穿了。通過前線的反饋,蘇軍瞭解到IS的裝甲亟需更進一步的改進,然而即便是後期生產的IS-2,其炮塔正面也仍舊容易受到“豹”式火炮的威脅。

蘇軍的報告經常把“豹”式和“虎”式混為一談。反正對於蘇軍坦克手而言,擊毀““豹”式和“虎”式所能獲得的獎勵是一樣的——都是500盧布。然而,由於“豹”式那脆弱的側面與尾部裝甲,它很容易成為側翼攻擊的受害者——只要找準位置,就連輕坦也能夠把它給幹掉。

那些服役於蘇聯紅軍的“豹”式的故事值得一提。對於代號這種東西,照搬德軍的PzKpfw. V是不可能的,蘇軍日誌中常使用T-5、T-V(有時候也會打成T-У)或是“Пантера”來指代“豹”式。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第一個記錄在案的例子發生在1943年的秋季,然而這並不算是大規模使用,只是一個孤例:第59獨立坦克團(59-го отдельного танкового полка)曾短暫地使用過一輛“豹”式坦克。根據該團老兵的回憶:

在戰鬥中,當我們的坦克向德軍發起進攻時,德軍的火力大部分都集中在那輛繳獲“豹”式上。

起初,儘管蘇軍實際上繳獲了不少“豹”式坦克,但“豹”式並沒有在蘇軍中“流行”起來,這種情況可能是德國坦克那較低的可靠性所致,尤其是“豹”D這樣的“問題兒童”。

在“豹”A也開始被前線蘇軍納入囊中的時候,情況有所改善,但是直至戰爭結束,蘇軍坦克手們對“豹”式可靠性的評價仍舊不高。1944年初,蘇軍展開了一系列成功的攻勢,由此繳獲了大量德軍車輛,其中就包括了“豹”式A型。一些坦克被就地修好,但大部分還是被運往喀山的修理廠進行維修。喀山修理廠曾向蘇聯紅軍裝甲車輛總局寫信抱怨道,沒有足夠的射擊瞄準具等光學設備去維修德軍坦克——為了將它們徹底修好,這些光學設備是必不可少的。

1944年8月,蘇軍印發了一份繳獲“豹”式的操作手冊,這份手冊主要是基於庫賓卡坦克裝甲車輛科學研究所對“豹”式的測試報告所制定的,目的是為了方便一線蘇軍使用繳獲“豹”式。

繳獲“豹”式的操作手冊。

曾經有過這麼一個與繳獲“豹”式相關的都市傳說:表現優異的蘇軍坦克手會獲得一輛“豹”式作為獎勵。這個都市傳說實際上存在幾個硬傷。首先,“豹”式使用的是德國的無線電,其收發頻率與蘇軍的不一樣,所以問題就來了,讓王牌坦克手用“豹”式就意味著他與部隊中的其他坦克的通訊將會變得麻煩,這也是蘇軍傾向於將繳獲的德軍車輛集中在一個單位中使用的原因;其次,即便通訊問題能解決,“豹”式所需的彈藥、高辛烷值汽油及維修必需的零備件等也會給後勤帶來一定的壓力;最後,根據蘇軍老兵的回憶錄,只有當部隊中可用的坦克數量比較困窘時,他們才會考慮使用繳獲“豹”式。

當然了,使用繳獲“豹”式的問題不僅困擾過蘇軍,也在戰後困擾過法軍——後者接收了不少的“豹”式坦克,對“豹”式的可靠性也提出過意見。總而言之,戰後的“豹”式很快就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進入了文物狀態,而IV號和III突這些車輛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仍活躍於世界各地的戰場上。

話不多說,讓我們進入正題吧。

1944年的夏季是繳獲“豹”式在蘇軍作戰序列中出場較多的一段時期。

除了接下來我將提到的那幾個有相關檔案支持的例子之外,下面這些以無序列表所列出的是尚未找到檔案的例子:

1944年1月15日,近衛坦克第3軍,未知單位,裝備1輛“豹”式,4輛IV號;

1944年7月16日,第511坦克團,裝備2輛T-34,17輛瓦倫丁,4輛“豹”式;

1945年3月3日,第911自行火炮團,裝備16輛SU-76,3輛“豹”式;

1945年3月16日,第85獨立自行火炮師,裝備8輛SU-76,1輛T-70,1輛“豹”式;

1945年3月16日,近衛自行火炮第366團,裝備2輛“豹”式,1輛IV號,18輛Hummel,1輛Wespe,1輛StuG III。

"

題圖:攝於1943年7月,庫爾斯克,是系列套圖中的一張。蘇軍官兵正在檢查一輛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被德軍遺棄的“豹”式D型,在“豹”式旁邊的地上攤開的是T-34的履帶。這輛“豹”式的炮塔號為824,隸屬德軍第39裝甲團第52裝甲營第8連。1943年7月17日,於庫爾斯克 蘇佔斯基區(Суджанский райо́н)的新謝利夫卡(Новоселовка)村,在第52裝甲營第8連與沃羅涅日方面軍 坦克第1集團軍 機械化第3軍交手的過程中,824號“豹”式被45mm反坦克炮擊中炮塔護盾,導致炮塔被卡住,隨後乘員棄車。狀態完好的824號“豹”式很快被蘇軍繳獲並後送,於8月抵達庫賓卡坦克裝甲車輛科學研究所(NIIBT Polygon/НИИБТ Полигон)試驗場進行測試。

music.163.com

直至1943年秋季,“豹”式坦克才真正開始頻繁地出現在蘇德戰場之上。

最初投入使用的“豹”式D型逐漸被改進後的“豹”式A型替換,後者自43年8月投入生產,於秋季開始被前線的德軍裝備。而隨著“豹”式的大規模換裝,這一“奇蹟武器”給一線的蘇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蘇軍印發的對“豹”式作戰指導

起初,蘇軍低估了“豹”式的防護。在蘇軍於1943年秋季印發給全軍的對“豹”式作戰指導中提到,85mm火炮能給“豹”式帶來“驚喜”,使用57mm的ZiS-2反坦克炮則是能打擊“豹”式駕駛員的觀察口及機電員的機槍射擊口。

然而實際上,“豹”式比“虎”式更加危險,因為與“虎”式相較,“豹”式的前裝甲防護更好,且擁有更強大的火炮。

在IS-1首次亮相的戰鬥中,喧賓奪主的“豹”式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 IS-1那為了能防禦住“虎”式的88mm KwK 36 /L56而設計的裝甲,被“豹”式的 75mm KwK 42 L/70 擊穿了。通過前線的反饋,蘇軍瞭解到IS的裝甲亟需更進一步的改進,然而即便是後期生產的IS-2,其炮塔正面也仍舊容易受到“豹”式火炮的威脅。

蘇軍的報告經常把“豹”式和“虎”式混為一談。反正對於蘇軍坦克手而言,擊毀““豹”式和“虎”式所能獲得的獎勵是一樣的——都是500盧布。然而,由於“豹”式那脆弱的側面與尾部裝甲,它很容易成為側翼攻擊的受害者——只要找準位置,就連輕坦也能夠把它給幹掉。

那些服役於蘇聯紅軍的“豹”式的故事值得一提。對於代號這種東西,照搬德軍的PzKpfw. V是不可能的,蘇軍日誌中常使用T-5、T-V(有時候也會打成T-У)或是“Пантера”來指代“豹”式。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第一個記錄在案的例子發生在1943年的秋季,然而這並不算是大規模使用,只是一個孤例:第59獨立坦克團(59-го отдельного танкового полка)曾短暫地使用過一輛“豹”式坦克。根據該團老兵的回憶:

在戰鬥中,當我們的坦克向德軍發起進攻時,德軍的火力大部分都集中在那輛繳獲“豹”式上。

起初,儘管蘇軍實際上繳獲了不少“豹”式坦克,但“豹”式並沒有在蘇軍中“流行”起來,這種情況可能是德國坦克那較低的可靠性所致,尤其是“豹”D這樣的“問題兒童”。

在“豹”A也開始被前線蘇軍納入囊中的時候,情況有所改善,但是直至戰爭結束,蘇軍坦克手們對“豹”式可靠性的評價仍舊不高。1944年初,蘇軍展開了一系列成功的攻勢,由此繳獲了大量德軍車輛,其中就包括了“豹”式A型。一些坦克被就地修好,但大部分還是被運往喀山的修理廠進行維修。喀山修理廠曾向蘇聯紅軍裝甲車輛總局寫信抱怨道,沒有足夠的射擊瞄準具等光學設備去維修德軍坦克——為了將它們徹底修好,這些光學設備是必不可少的。

1944年8月,蘇軍印發了一份繳獲“豹”式的操作手冊,這份手冊主要是基於庫賓卡坦克裝甲車輛科學研究所對“豹”式的測試報告所制定的,目的是為了方便一線蘇軍使用繳獲“豹”式。

繳獲“豹”式的操作手冊。

曾經有過這麼一個與繳獲“豹”式相關的都市傳說:表現優異的蘇軍坦克手會獲得一輛“豹”式作為獎勵。這個都市傳說實際上存在幾個硬傷。首先,“豹”式使用的是德國的無線電,其收發頻率與蘇軍的不一樣,所以問題就來了,讓王牌坦克手用“豹”式就意味著他與部隊中的其他坦克的通訊將會變得麻煩,這也是蘇軍傾向於將繳獲的德軍車輛集中在一個單位中使用的原因;其次,即便通訊問題能解決,“豹”式所需的彈藥、高辛烷值汽油及維修必需的零備件等也會給後勤帶來一定的壓力;最後,根據蘇軍老兵的回憶錄,只有當部隊中可用的坦克數量比較困窘時,他們才會考慮使用繳獲“豹”式。

當然了,使用繳獲“豹”式的問題不僅困擾過蘇軍,也在戰後困擾過法軍——後者接收了不少的“豹”式坦克,對“豹”式的可靠性也提出過意見。總而言之,戰後的“豹”式很快就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進入了文物狀態,而IV號和III突這些車輛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仍活躍於世界各地的戰場上。

話不多說,讓我們進入正題吧。

1944年的夏季是繳獲“豹”式在蘇軍作戰序列中出場較多的一段時期。

除了接下來我將提到的那幾個有相關檔案支持的例子之外,下面這些以無序列表所列出的是尚未找到檔案的例子:

1944年1月15日,近衛坦克第3軍,未知單位,裝備1輛“豹”式,4輛IV號;

1944年7月16日,第511坦克團,裝備2輛T-34,17輛瓦倫丁,4輛“豹”式;

1945年3月3日,第911自行火炮團,裝備16輛SU-76,3輛“豹”式;

1945年3月16日,第85獨立自行火炮師,裝備8輛SU-76,1輛T-70,1輛“豹”式;

1945年3月16日,近衛自行火炮第366團,裝備2輛“豹”式,1輛IV號,18輛Hummel,1輛Wespe,1輛StuG III。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攝於1945年3月,匈牙利,被烏克蘭第3方面軍近衛重型火炮第366團使用的繳獲“豹”式。

在1944年7月的報告中,第198獨立坦克團簡要地敘述了該團一輛繳獲“豹”式的戰鬥經歷:7月6日,該團繳獲了2輛“豹”式坦克,由於該團缺乏坦克的支援,其中1輛繳獲“豹”式很快就被蘇軍坦克手投入使用。7月7日,該團8輛瓦倫丁坦克連同這輛繳獲“豹”式在行軍途中遭遇德軍伏擊併成功擊退了德軍,在戰鬥中,該團損傷5輛瓦倫丁,繳獲“豹”式的履帶受損,這輛“豹”式很快被修好並繼續參與之後的作戰行動。7月9日的報告中,該團記錄到這輛繳獲“豹”式能夠對其他蘇軍坦克進行支援,只不過還沒有坦克手會開炮。7月12日的報告顯示這輛繳獲“豹”式仍在作戰序列中。最終,在行駛600公里之後,這輛繳獲“豹”式在一場戰鬥中起火併被除籍。

駕駛這輛繳獲“豹”式的車長榮膺“蘇聯英雄”稱號,下文會提到。

第198獨立坦克團的一份倉促的手寫報告,上面提到了這輛繳獲“豹”式的結局。

"

題圖:攝於1943年7月,庫爾斯克,是系列套圖中的一張。蘇軍官兵正在檢查一輛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被德軍遺棄的“豹”式D型,在“豹”式旁邊的地上攤開的是T-34的履帶。這輛“豹”式的炮塔號為824,隸屬德軍第39裝甲團第52裝甲營第8連。1943年7月17日,於庫爾斯克 蘇佔斯基區(Суджанский райо́н)的新謝利夫卡(Новоселовка)村,在第52裝甲營第8連與沃羅涅日方面軍 坦克第1集團軍 機械化第3軍交手的過程中,824號“豹”式被45mm反坦克炮擊中炮塔護盾,導致炮塔被卡住,隨後乘員棄車。狀態完好的824號“豹”式很快被蘇軍繳獲並後送,於8月抵達庫賓卡坦克裝甲車輛科學研究所(NIIBT Polygon/НИИБТ Полигон)試驗場進行測試。

music.163.com

直至1943年秋季,“豹”式坦克才真正開始頻繁地出現在蘇德戰場之上。

最初投入使用的“豹”式D型逐漸被改進後的“豹”式A型替換,後者自43年8月投入生產,於秋季開始被前線的德軍裝備。而隨著“豹”式的大規模換裝,這一“奇蹟武器”給一線的蘇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蘇軍印發的對“豹”式作戰指導

起初,蘇軍低估了“豹”式的防護。在蘇軍於1943年秋季印發給全軍的對“豹”式作戰指導中提到,85mm火炮能給“豹”式帶來“驚喜”,使用57mm的ZiS-2反坦克炮則是能打擊“豹”式駕駛員的觀察口及機電員的機槍射擊口。

然而實際上,“豹”式比“虎”式更加危險,因為與“虎”式相較,“豹”式的前裝甲防護更好,且擁有更強大的火炮。

在IS-1首次亮相的戰鬥中,喧賓奪主的“豹”式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 IS-1那為了能防禦住“虎”式的88mm KwK 36 /L56而設計的裝甲,被“豹”式的 75mm KwK 42 L/70 擊穿了。通過前線的反饋,蘇軍瞭解到IS的裝甲亟需更進一步的改進,然而即便是後期生產的IS-2,其炮塔正面也仍舊容易受到“豹”式火炮的威脅。

蘇軍的報告經常把“豹”式和“虎”式混為一談。反正對於蘇軍坦克手而言,擊毀““豹”式和“虎”式所能獲得的獎勵是一樣的——都是500盧布。然而,由於“豹”式那脆弱的側面與尾部裝甲,它很容易成為側翼攻擊的受害者——只要找準位置,就連輕坦也能夠把它給幹掉。

那些服役於蘇聯紅軍的“豹”式的故事值得一提。對於代號這種東西,照搬德軍的PzKpfw. V是不可能的,蘇軍日誌中常使用T-5、T-V(有時候也會打成T-У)或是“Пантера”來指代“豹”式。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第一個記錄在案的例子發生在1943年的秋季,然而這並不算是大規模使用,只是一個孤例:第59獨立坦克團(59-го отдельного танкового полка)曾短暫地使用過一輛“豹”式坦克。根據該團老兵的回憶:

在戰鬥中,當我們的坦克向德軍發起進攻時,德軍的火力大部分都集中在那輛繳獲“豹”式上。

起初,儘管蘇軍實際上繳獲了不少“豹”式坦克,但“豹”式並沒有在蘇軍中“流行”起來,這種情況可能是德國坦克那較低的可靠性所致,尤其是“豹”D這樣的“問題兒童”。

在“豹”A也開始被前線蘇軍納入囊中的時候,情況有所改善,但是直至戰爭結束,蘇軍坦克手們對“豹”式可靠性的評價仍舊不高。1944年初,蘇軍展開了一系列成功的攻勢,由此繳獲了大量德軍車輛,其中就包括了“豹”式A型。一些坦克被就地修好,但大部分還是被運往喀山的修理廠進行維修。喀山修理廠曾向蘇聯紅軍裝甲車輛總局寫信抱怨道,沒有足夠的射擊瞄準具等光學設備去維修德軍坦克——為了將它們徹底修好,這些光學設備是必不可少的。

1944年8月,蘇軍印發了一份繳獲“豹”式的操作手冊,這份手冊主要是基於庫賓卡坦克裝甲車輛科學研究所對“豹”式的測試報告所制定的,目的是為了方便一線蘇軍使用繳獲“豹”式。

繳獲“豹”式的操作手冊。

曾經有過這麼一個與繳獲“豹”式相關的都市傳說:表現優異的蘇軍坦克手會獲得一輛“豹”式作為獎勵。這個都市傳說實際上存在幾個硬傷。首先,“豹”式使用的是德國的無線電,其收發頻率與蘇軍的不一樣,所以問題就來了,讓王牌坦克手用“豹”式就意味著他與部隊中的其他坦克的通訊將會變得麻煩,這也是蘇軍傾向於將繳獲的德軍車輛集中在一個單位中使用的原因;其次,即便通訊問題能解決,“豹”式所需的彈藥、高辛烷值汽油及維修必需的零備件等也會給後勤帶來一定的壓力;最後,根據蘇軍老兵的回憶錄,只有當部隊中可用的坦克數量比較困窘時,他們才會考慮使用繳獲“豹”式。

當然了,使用繳獲“豹”式的問題不僅困擾過蘇軍,也在戰後困擾過法軍——後者接收了不少的“豹”式坦克,對“豹”式的可靠性也提出過意見。總而言之,戰後的“豹”式很快就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進入了文物狀態,而IV號和III突這些車輛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仍活躍於世界各地的戰場上。

話不多說,讓我們進入正題吧。

1944年的夏季是繳獲“豹”式在蘇軍作戰序列中出場較多的一段時期。

除了接下來我將提到的那幾個有相關檔案支持的例子之外,下面這些以無序列表所列出的是尚未找到檔案的例子:

1944年1月15日,近衛坦克第3軍,未知單位,裝備1輛“豹”式,4輛IV號;

1944年7月16日,第511坦克團,裝備2輛T-34,17輛瓦倫丁,4輛“豹”式;

1945年3月3日,第911自行火炮團,裝備16輛SU-76,3輛“豹”式;

1945年3月16日,第85獨立自行火炮師,裝備8輛SU-76,1輛T-70,1輛“豹”式;

1945年3月16日,近衛自行火炮第366團,裝備2輛“豹”式,1輛IV號,18輛Hummel,1輛Wespe,1輛StuG III。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攝於1945年3月,匈牙利,被烏克蘭第3方面軍近衛重型火炮第366團使用的繳獲“豹”式。

在1944年7月的報告中,第198獨立坦克團簡要地敘述了該團一輛繳獲“豹”式的戰鬥經歷:7月6日,該團繳獲了2輛“豹”式坦克,由於該團缺乏坦克的支援,其中1輛繳獲“豹”式很快就被蘇軍坦克手投入使用。7月7日,該團8輛瓦倫丁坦克連同這輛繳獲“豹”式在行軍途中遭遇德軍伏擊併成功擊退了德軍,在戰鬥中,該團損傷5輛瓦倫丁,繳獲“豹”式的履帶受損,這輛“豹”式很快被修好並繼續參與之後的作戰行動。7月9日的報告中,該團記錄到這輛繳獲“豹”式能夠對其他蘇軍坦克進行支援,只不過還沒有坦克手會開炮。7月12日的報告顯示這輛繳獲“豹”式仍在作戰序列中。最終,在行駛600公里之後,這輛繳獲“豹”式在一場戰鬥中起火併被除籍。

駕駛這輛繳獲“豹”式的車長榮膺“蘇聯英雄”稱號,下文會提到。

第198獨立坦克團的一份倉促的手寫報告,上面提到了這輛繳獲“豹”式的結局。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第51獨立摩托團(51-го отдельного мотоциклетного полка)的一個連隊裝備了5輛“虎”式與2輛“豹”式 —— 這些都是在後方維修好之後返回前線的繳獲車輛。在7月18日,報告顯示該團擁有的“虎”式減至4輛,有1-2輛“虎”式需要修理,而“豹”式僅剩1輛——這輛還留在作戰序列中的“豹”式實際上也處於亟待修理的狀態。在整個7月中,雖然這輛坦克一直處於“中修理”的狀態,但蘇軍仍舊繼續將它投入作戰。

"

題圖:攝於1943年7月,庫爾斯克,是系列套圖中的一張。蘇軍官兵正在檢查一輛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被德軍遺棄的“豹”式D型,在“豹”式旁邊的地上攤開的是T-34的履帶。這輛“豹”式的炮塔號為824,隸屬德軍第39裝甲團第52裝甲營第8連。1943年7月17日,於庫爾斯克 蘇佔斯基區(Суджанский райо́н)的新謝利夫卡(Новоселовка)村,在第52裝甲營第8連與沃羅涅日方面軍 坦克第1集團軍 機械化第3軍交手的過程中,824號“豹”式被45mm反坦克炮擊中炮塔護盾,導致炮塔被卡住,隨後乘員棄車。狀態完好的824號“豹”式很快被蘇軍繳獲並後送,於8月抵達庫賓卡坦克裝甲車輛科學研究所(NIIBT Polygon/НИИБТ Полигон)試驗場進行測試。

music.163.com

直至1943年秋季,“豹”式坦克才真正開始頻繁地出現在蘇德戰場之上。

最初投入使用的“豹”式D型逐漸被改進後的“豹”式A型替換,後者自43年8月投入生產,於秋季開始被前線的德軍裝備。而隨著“豹”式的大規模換裝,這一“奇蹟武器”給一線的蘇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蘇軍印發的對“豹”式作戰指導

起初,蘇軍低估了“豹”式的防護。在蘇軍於1943年秋季印發給全軍的對“豹”式作戰指導中提到,85mm火炮能給“豹”式帶來“驚喜”,使用57mm的ZiS-2反坦克炮則是能打擊“豹”式駕駛員的觀察口及機電員的機槍射擊口。

然而實際上,“豹”式比“虎”式更加危險,因為與“虎”式相較,“豹”式的前裝甲防護更好,且擁有更強大的火炮。

在IS-1首次亮相的戰鬥中,喧賓奪主的“豹”式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 IS-1那為了能防禦住“虎”式的88mm KwK 36 /L56而設計的裝甲,被“豹”式的 75mm KwK 42 L/70 擊穿了。通過前線的反饋,蘇軍瞭解到IS的裝甲亟需更進一步的改進,然而即便是後期生產的IS-2,其炮塔正面也仍舊容易受到“豹”式火炮的威脅。

蘇軍的報告經常把“豹”式和“虎”式混為一談。反正對於蘇軍坦克手而言,擊毀““豹”式和“虎”式所能獲得的獎勵是一樣的——都是500盧布。然而,由於“豹”式那脆弱的側面與尾部裝甲,它很容易成為側翼攻擊的受害者——只要找準位置,就連輕坦也能夠把它給幹掉。

那些服役於蘇聯紅軍的“豹”式的故事值得一提。對於代號這種東西,照搬德軍的PzKpfw. V是不可能的,蘇軍日誌中常使用T-5、T-V(有時候也會打成T-У)或是“Пантера”來指代“豹”式。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第一個記錄在案的例子發生在1943年的秋季,然而這並不算是大規模使用,只是一個孤例:第59獨立坦克團(59-го отдельного танкового полка)曾短暫地使用過一輛“豹”式坦克。根據該團老兵的回憶:

在戰鬥中,當我們的坦克向德軍發起進攻時,德軍的火力大部分都集中在那輛繳獲“豹”式上。

起初,儘管蘇軍實際上繳獲了不少“豹”式坦克,但“豹”式並沒有在蘇軍中“流行”起來,這種情況可能是德國坦克那較低的可靠性所致,尤其是“豹”D這樣的“問題兒童”。

在“豹”A也開始被前線蘇軍納入囊中的時候,情況有所改善,但是直至戰爭結束,蘇軍坦克手們對“豹”式可靠性的評價仍舊不高。1944年初,蘇軍展開了一系列成功的攻勢,由此繳獲了大量德軍車輛,其中就包括了“豹”式A型。一些坦克被就地修好,但大部分還是被運往喀山的修理廠進行維修。喀山修理廠曾向蘇聯紅軍裝甲車輛總局寫信抱怨道,沒有足夠的射擊瞄準具等光學設備去維修德軍坦克——為了將它們徹底修好,這些光學設備是必不可少的。

1944年8月,蘇軍印發了一份繳獲“豹”式的操作手冊,這份手冊主要是基於庫賓卡坦克裝甲車輛科學研究所對“豹”式的測試報告所制定的,目的是為了方便一線蘇軍使用繳獲“豹”式。

繳獲“豹”式的操作手冊。

曾經有過這麼一個與繳獲“豹”式相關的都市傳說:表現優異的蘇軍坦克手會獲得一輛“豹”式作為獎勵。這個都市傳說實際上存在幾個硬傷。首先,“豹”式使用的是德國的無線電,其收發頻率與蘇軍的不一樣,所以問題就來了,讓王牌坦克手用“豹”式就意味著他與部隊中的其他坦克的通訊將會變得麻煩,這也是蘇軍傾向於將繳獲的德軍車輛集中在一個單位中使用的原因;其次,即便通訊問題能解決,“豹”式所需的彈藥、高辛烷值汽油及維修必需的零備件等也會給後勤帶來一定的壓力;最後,根據蘇軍老兵的回憶錄,只有當部隊中可用的坦克數量比較困窘時,他們才會考慮使用繳獲“豹”式。

當然了,使用繳獲“豹”式的問題不僅困擾過蘇軍,也在戰後困擾過法軍——後者接收了不少的“豹”式坦克,對“豹”式的可靠性也提出過意見。總而言之,戰後的“豹”式很快就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進入了文物狀態,而IV號和III突這些車輛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仍活躍於世界各地的戰場上。

話不多說,讓我們進入正題吧。

1944年的夏季是繳獲“豹”式在蘇軍作戰序列中出場較多的一段時期。

除了接下來我將提到的那幾個有相關檔案支持的例子之外,下面這些以無序列表所列出的是尚未找到檔案的例子:

1944年1月15日,近衛坦克第3軍,未知單位,裝備1輛“豹”式,4輛IV號;

1944年7月16日,第511坦克團,裝備2輛T-34,17輛瓦倫丁,4輛“豹”式;

1945年3月3日,第911自行火炮團,裝備16輛SU-76,3輛“豹”式;

1945年3月16日,第85獨立自行火炮師,裝備8輛SU-76,1輛T-70,1輛“豹”式;

1945年3月16日,近衛自行火炮第366團,裝備2輛“豹”式,1輛IV號,18輛Hummel,1輛Wespe,1輛StuG III。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攝於1945年3月,匈牙利,被烏克蘭第3方面軍近衛重型火炮第366團使用的繳獲“豹”式。

在1944年7月的報告中,第198獨立坦克團簡要地敘述了該團一輛繳獲“豹”式的戰鬥經歷:7月6日,該團繳獲了2輛“豹”式坦克,由於該團缺乏坦克的支援,其中1輛繳獲“豹”式很快就被蘇軍坦克手投入使用。7月7日,該團8輛瓦倫丁坦克連同這輛繳獲“豹”式在行軍途中遭遇德軍伏擊併成功擊退了德軍,在戰鬥中,該團損傷5輛瓦倫丁,繳獲“豹”式的履帶受損,這輛“豹”式很快被修好並繼續參與之後的作戰行動。7月9日的報告中,該團記錄到這輛繳獲“豹”式能夠對其他蘇軍坦克進行支援,只不過還沒有坦克手會開炮。7月12日的報告顯示這輛繳獲“豹”式仍在作戰序列中。最終,在行駛600公里之後,這輛繳獲“豹”式在一場戰鬥中起火併被除籍。

駕駛這輛繳獲“豹”式的車長榮膺“蘇聯英雄”稱號,下文會提到。

第198獨立坦克團的一份倉促的手寫報告,上面提到了這輛繳獲“豹”式的結局。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第51獨立摩托團(51-го отдельного мотоциклетного полка)的一個連隊裝備了5輛“虎”式與2輛“豹”式 —— 這些都是在後方維修好之後返回前線的繳獲車輛。在7月18日,報告顯示該團擁有的“虎”式減至4輛,有1-2輛“虎”式需要修理,而“豹”式僅剩1輛——這輛還留在作戰序列中的“豹”式實際上也處於亟待修理的狀態。在整個7月中,雖然這輛坦克一直處於“中修理”的狀態,但蘇軍仍舊繼續將它投入作戰。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截至1944年7月5日,第51獨立摩托團的作戰車輛概況。該團可以說是蘇聯紅軍中對虎豹的使用最有經驗的部隊之一,主要原因是其裝備了租借法案的車輛,並且有足夠的燃料供應。圖中的“Тигр”即“虎”式,“Пантера”即“豹”式。

這種情況並不罕見,在烏克蘭第1方面軍中,許多使用繳獲“豹”式的蘇軍單位都在不停地抱怨“豹”式那糟糕的技術條件。

"

題圖:攝於1943年7月,庫爾斯克,是系列套圖中的一張。蘇軍官兵正在檢查一輛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被德軍遺棄的“豹”式D型,在“豹”式旁邊的地上攤開的是T-34的履帶。這輛“豹”式的炮塔號為824,隸屬德軍第39裝甲團第52裝甲營第8連。1943年7月17日,於庫爾斯克 蘇佔斯基區(Суджанский райо́н)的新謝利夫卡(Новоселовка)村,在第52裝甲營第8連與沃羅涅日方面軍 坦克第1集團軍 機械化第3軍交手的過程中,824號“豹”式被45mm反坦克炮擊中炮塔護盾,導致炮塔被卡住,隨後乘員棄車。狀態完好的824號“豹”式很快被蘇軍繳獲並後送,於8月抵達庫賓卡坦克裝甲車輛科學研究所(NIIBT Polygon/НИИБТ Полигон)試驗場進行測試。

music.163.com

直至1943年秋季,“豹”式坦克才真正開始頻繁地出現在蘇德戰場之上。

最初投入使用的“豹”式D型逐漸被改進後的“豹”式A型替換,後者自43年8月投入生產,於秋季開始被前線的德軍裝備。而隨著“豹”式的大規模換裝,這一“奇蹟武器”給一線的蘇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蘇軍印發的對“豹”式作戰指導

起初,蘇軍低估了“豹”式的防護。在蘇軍於1943年秋季印發給全軍的對“豹”式作戰指導中提到,85mm火炮能給“豹”式帶來“驚喜”,使用57mm的ZiS-2反坦克炮則是能打擊“豹”式駕駛員的觀察口及機電員的機槍射擊口。

然而實際上,“豹”式比“虎”式更加危險,因為與“虎”式相較,“豹”式的前裝甲防護更好,且擁有更強大的火炮。

在IS-1首次亮相的戰鬥中,喧賓奪主的“豹”式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 IS-1那為了能防禦住“虎”式的88mm KwK 36 /L56而設計的裝甲,被“豹”式的 75mm KwK 42 L/70 擊穿了。通過前線的反饋,蘇軍瞭解到IS的裝甲亟需更進一步的改進,然而即便是後期生產的IS-2,其炮塔正面也仍舊容易受到“豹”式火炮的威脅。

蘇軍的報告經常把“豹”式和“虎”式混為一談。反正對於蘇軍坦克手而言,擊毀““豹”式和“虎”式所能獲得的獎勵是一樣的——都是500盧布。然而,由於“豹”式那脆弱的側面與尾部裝甲,它很容易成為側翼攻擊的受害者——只要找準位置,就連輕坦也能夠把它給幹掉。

那些服役於蘇聯紅軍的“豹”式的故事值得一提。對於代號這種東西,照搬德軍的PzKpfw. V是不可能的,蘇軍日誌中常使用T-5、T-V(有時候也會打成T-У)或是“Пантера”來指代“豹”式。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第一個記錄在案的例子發生在1943年的秋季,然而這並不算是大規模使用,只是一個孤例:第59獨立坦克團(59-го отдельного танкового полка)曾短暫地使用過一輛“豹”式坦克。根據該團老兵的回憶:

在戰鬥中,當我們的坦克向德軍發起進攻時,德軍的火力大部分都集中在那輛繳獲“豹”式上。

起初,儘管蘇軍實際上繳獲了不少“豹”式坦克,但“豹”式並沒有在蘇軍中“流行”起來,這種情況可能是德國坦克那較低的可靠性所致,尤其是“豹”D這樣的“問題兒童”。

在“豹”A也開始被前線蘇軍納入囊中的時候,情況有所改善,但是直至戰爭結束,蘇軍坦克手們對“豹”式可靠性的評價仍舊不高。1944年初,蘇軍展開了一系列成功的攻勢,由此繳獲了大量德軍車輛,其中就包括了“豹”式A型。一些坦克被就地修好,但大部分還是被運往喀山的修理廠進行維修。喀山修理廠曾向蘇聯紅軍裝甲車輛總局寫信抱怨道,沒有足夠的射擊瞄準具等光學設備去維修德軍坦克——為了將它們徹底修好,這些光學設備是必不可少的。

1944年8月,蘇軍印發了一份繳獲“豹”式的操作手冊,這份手冊主要是基於庫賓卡坦克裝甲車輛科學研究所對“豹”式的測試報告所制定的,目的是為了方便一線蘇軍使用繳獲“豹”式。

繳獲“豹”式的操作手冊。

曾經有過這麼一個與繳獲“豹”式相關的都市傳說:表現優異的蘇軍坦克手會獲得一輛“豹”式作為獎勵。這個都市傳說實際上存在幾個硬傷。首先,“豹”式使用的是德國的無線電,其收發頻率與蘇軍的不一樣,所以問題就來了,讓王牌坦克手用“豹”式就意味著他與部隊中的其他坦克的通訊將會變得麻煩,這也是蘇軍傾向於將繳獲的德軍車輛集中在一個單位中使用的原因;其次,即便通訊問題能解決,“豹”式所需的彈藥、高辛烷值汽油及維修必需的零備件等也會給後勤帶來一定的壓力;最後,根據蘇軍老兵的回憶錄,只有當部隊中可用的坦克數量比較困窘時,他們才會考慮使用繳獲“豹”式。

當然了,使用繳獲“豹”式的問題不僅困擾過蘇軍,也在戰後困擾過法軍——後者接收了不少的“豹”式坦克,對“豹”式的可靠性也提出過意見。總而言之,戰後的“豹”式很快就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進入了文物狀態,而IV號和III突這些車輛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仍活躍於世界各地的戰場上。

話不多說,讓我們進入正題吧。

1944年的夏季是繳獲“豹”式在蘇軍作戰序列中出場較多的一段時期。

除了接下來我將提到的那幾個有相關檔案支持的例子之外,下面這些以無序列表所列出的是尚未找到檔案的例子:

1944年1月15日,近衛坦克第3軍,未知單位,裝備1輛“豹”式,4輛IV號;

1944年7月16日,第511坦克團,裝備2輛T-34,17輛瓦倫丁,4輛“豹”式;

1945年3月3日,第911自行火炮團,裝備16輛SU-76,3輛“豹”式;

1945年3月16日,第85獨立自行火炮師,裝備8輛SU-76,1輛T-70,1輛“豹”式;

1945年3月16日,近衛自行火炮第366團,裝備2輛“豹”式,1輛IV號,18輛Hummel,1輛Wespe,1輛StuG III。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攝於1945年3月,匈牙利,被烏克蘭第3方面軍近衛重型火炮第366團使用的繳獲“豹”式。

在1944年7月的報告中,第198獨立坦克團簡要地敘述了該團一輛繳獲“豹”式的戰鬥經歷:7月6日,該團繳獲了2輛“豹”式坦克,由於該團缺乏坦克的支援,其中1輛繳獲“豹”式很快就被蘇軍坦克手投入使用。7月7日,該團8輛瓦倫丁坦克連同這輛繳獲“豹”式在行軍途中遭遇德軍伏擊併成功擊退了德軍,在戰鬥中,該團損傷5輛瓦倫丁,繳獲“豹”式的履帶受損,這輛“豹”式很快被修好並繼續參與之後的作戰行動。7月9日的報告中,該團記錄到這輛繳獲“豹”式能夠對其他蘇軍坦克進行支援,只不過還沒有坦克手會開炮。7月12日的報告顯示這輛繳獲“豹”式仍在作戰序列中。最終,在行駛600公里之後,這輛繳獲“豹”式在一場戰鬥中起火併被除籍。

駕駛這輛繳獲“豹”式的車長榮膺“蘇聯英雄”稱號,下文會提到。

第198獨立坦克團的一份倉促的手寫報告,上面提到了這輛繳獲“豹”式的結局。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第51獨立摩托團(51-го отдельного мотоциклетного полка)的一個連隊裝備了5輛“虎”式與2輛“豹”式 —— 這些都是在後方維修好之後返回前線的繳獲車輛。在7月18日,報告顯示該團擁有的“虎”式減至4輛,有1-2輛“虎”式需要修理,而“豹”式僅剩1輛——這輛還留在作戰序列中的“豹”式實際上也處於亟待修理的狀態。在整個7月中,雖然這輛坦克一直處於“中修理”的狀態,但蘇軍仍舊繼續將它投入作戰。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截至1944年7月5日,第51獨立摩托團的作戰車輛概況。該團可以說是蘇聯紅軍中對虎豹的使用最有經驗的部隊之一,主要原因是其裝備了租借法案的車輛,並且有足夠的燃料供應。圖中的“Тигр”即“虎”式,“Пантера”即“豹”式。

這種情況並不罕見,在烏克蘭第1方面軍中,許多使用繳獲“豹”式的蘇軍單位都在不停地抱怨“豹”式那糟糕的技術條件。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攝於1944年8月,華沙郊區,使用繳獲“豹”式的近衛重型坦克第62團。

"

題圖:攝於1943年7月,庫爾斯克,是系列套圖中的一張。蘇軍官兵正在檢查一輛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被德軍遺棄的“豹”式D型,在“豹”式旁邊的地上攤開的是T-34的履帶。這輛“豹”式的炮塔號為824,隸屬德軍第39裝甲團第52裝甲營第8連。1943年7月17日,於庫爾斯克 蘇佔斯基區(Суджанский райо́н)的新謝利夫卡(Новоселовка)村,在第52裝甲營第8連與沃羅涅日方面軍 坦克第1集團軍 機械化第3軍交手的過程中,824號“豹”式被45mm反坦克炮擊中炮塔護盾,導致炮塔被卡住,隨後乘員棄車。狀態完好的824號“豹”式很快被蘇軍繳獲並後送,於8月抵達庫賓卡坦克裝甲車輛科學研究所(NIIBT Polygon/НИИБТ Полигон)試驗場進行測試。

music.163.com

直至1943年秋季,“豹”式坦克才真正開始頻繁地出現在蘇德戰場之上。

最初投入使用的“豹”式D型逐漸被改進後的“豹”式A型替換,後者自43年8月投入生產,於秋季開始被前線的德軍裝備。而隨著“豹”式的大規模換裝,這一“奇蹟武器”給一線的蘇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蘇軍印發的對“豹”式作戰指導

起初,蘇軍低估了“豹”式的防護。在蘇軍於1943年秋季印發給全軍的對“豹”式作戰指導中提到,85mm火炮能給“豹”式帶來“驚喜”,使用57mm的ZiS-2反坦克炮則是能打擊“豹”式駕駛員的觀察口及機電員的機槍射擊口。

然而實際上,“豹”式比“虎”式更加危險,因為與“虎”式相較,“豹”式的前裝甲防護更好,且擁有更強大的火炮。

在IS-1首次亮相的戰鬥中,喧賓奪主的“豹”式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 IS-1那為了能防禦住“虎”式的88mm KwK 36 /L56而設計的裝甲,被“豹”式的 75mm KwK 42 L/70 擊穿了。通過前線的反饋,蘇軍瞭解到IS的裝甲亟需更進一步的改進,然而即便是後期生產的IS-2,其炮塔正面也仍舊容易受到“豹”式火炮的威脅。

蘇軍的報告經常把“豹”式和“虎”式混為一談。反正對於蘇軍坦克手而言,擊毀““豹”式和“虎”式所能獲得的獎勵是一樣的——都是500盧布。然而,由於“豹”式那脆弱的側面與尾部裝甲,它很容易成為側翼攻擊的受害者——只要找準位置,就連輕坦也能夠把它給幹掉。

那些服役於蘇聯紅軍的“豹”式的故事值得一提。對於代號這種東西,照搬德軍的PzKpfw. V是不可能的,蘇軍日誌中常使用T-5、T-V(有時候也會打成T-У)或是“Пантера”來指代“豹”式。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第一個記錄在案的例子發生在1943年的秋季,然而這並不算是大規模使用,只是一個孤例:第59獨立坦克團(59-го отдельного танкового полка)曾短暫地使用過一輛“豹”式坦克。根據該團老兵的回憶:

在戰鬥中,當我們的坦克向德軍發起進攻時,德軍的火力大部分都集中在那輛繳獲“豹”式上。

起初,儘管蘇軍實際上繳獲了不少“豹”式坦克,但“豹”式並沒有在蘇軍中“流行”起來,這種情況可能是德國坦克那較低的可靠性所致,尤其是“豹”D這樣的“問題兒童”。

在“豹”A也開始被前線蘇軍納入囊中的時候,情況有所改善,但是直至戰爭結束,蘇軍坦克手們對“豹”式可靠性的評價仍舊不高。1944年初,蘇軍展開了一系列成功的攻勢,由此繳獲了大量德軍車輛,其中就包括了“豹”式A型。一些坦克被就地修好,但大部分還是被運往喀山的修理廠進行維修。喀山修理廠曾向蘇聯紅軍裝甲車輛總局寫信抱怨道,沒有足夠的射擊瞄準具等光學設備去維修德軍坦克——為了將它們徹底修好,這些光學設備是必不可少的。

1944年8月,蘇軍印發了一份繳獲“豹”式的操作手冊,這份手冊主要是基於庫賓卡坦克裝甲車輛科學研究所對“豹”式的測試報告所制定的,目的是為了方便一線蘇軍使用繳獲“豹”式。

繳獲“豹”式的操作手冊。

曾經有過這麼一個與繳獲“豹”式相關的都市傳說:表現優異的蘇軍坦克手會獲得一輛“豹”式作為獎勵。這個都市傳說實際上存在幾個硬傷。首先,“豹”式使用的是德國的無線電,其收發頻率與蘇軍的不一樣,所以問題就來了,讓王牌坦克手用“豹”式就意味著他與部隊中的其他坦克的通訊將會變得麻煩,這也是蘇軍傾向於將繳獲的德軍車輛集中在一個單位中使用的原因;其次,即便通訊問題能解決,“豹”式所需的彈藥、高辛烷值汽油及維修必需的零備件等也會給後勤帶來一定的壓力;最後,根據蘇軍老兵的回憶錄,只有當部隊中可用的坦克數量比較困窘時,他們才會考慮使用繳獲“豹”式。

當然了,使用繳獲“豹”式的問題不僅困擾過蘇軍,也在戰後困擾過法軍——後者接收了不少的“豹”式坦克,對“豹”式的可靠性也提出過意見。總而言之,戰後的“豹”式很快就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進入了文物狀態,而IV號和III突這些車輛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仍活躍於世界各地的戰場上。

話不多說,讓我們進入正題吧。

1944年的夏季是繳獲“豹”式在蘇軍作戰序列中出場較多的一段時期。

除了接下來我將提到的那幾個有相關檔案支持的例子之外,下面這些以無序列表所列出的是尚未找到檔案的例子:

1944年1月15日,近衛坦克第3軍,未知單位,裝備1輛“豹”式,4輛IV號;

1944年7月16日,第511坦克團,裝備2輛T-34,17輛瓦倫丁,4輛“豹”式;

1945年3月3日,第911自行火炮團,裝備16輛SU-76,3輛“豹”式;

1945年3月16日,第85獨立自行火炮師,裝備8輛SU-76,1輛T-70,1輛“豹”式;

1945年3月16日,近衛自行火炮第366團,裝備2輛“豹”式,1輛IV號,18輛Hummel,1輛Wespe,1輛StuG III。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攝於1945年3月,匈牙利,被烏克蘭第3方面軍近衛重型火炮第366團使用的繳獲“豹”式。

在1944年7月的報告中,第198獨立坦克團簡要地敘述了該團一輛繳獲“豹”式的戰鬥經歷:7月6日,該團繳獲了2輛“豹”式坦克,由於該團缺乏坦克的支援,其中1輛繳獲“豹”式很快就被蘇軍坦克手投入使用。7月7日,該團8輛瓦倫丁坦克連同這輛繳獲“豹”式在行軍途中遭遇德軍伏擊併成功擊退了德軍,在戰鬥中,該團損傷5輛瓦倫丁,繳獲“豹”式的履帶受損,這輛“豹”式很快被修好並繼續參與之後的作戰行動。7月9日的報告中,該團記錄到這輛繳獲“豹”式能夠對其他蘇軍坦克進行支援,只不過還沒有坦克手會開炮。7月12日的報告顯示這輛繳獲“豹”式仍在作戰序列中。最終,在行駛600公里之後,這輛繳獲“豹”式在一場戰鬥中起火併被除籍。

駕駛這輛繳獲“豹”式的車長榮膺“蘇聯英雄”稱號,下文會提到。

第198獨立坦克團的一份倉促的手寫報告,上面提到了這輛繳獲“豹”式的結局。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第51獨立摩托團(51-го отдельного мотоциклетного полка)的一個連隊裝備了5輛“虎”式與2輛“豹”式 —— 這些都是在後方維修好之後返回前線的繳獲車輛。在7月18日,報告顯示該團擁有的“虎”式減至4輛,有1-2輛“虎”式需要修理,而“豹”式僅剩1輛——這輛還留在作戰序列中的“豹”式實際上也處於亟待修理的狀態。在整個7月中,雖然這輛坦克一直處於“中修理”的狀態,但蘇軍仍舊繼續將它投入作戰。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截至1944年7月5日,第51獨立摩托團的作戰車輛概況。該團可以說是蘇聯紅軍中對虎豹的使用最有經驗的部隊之一,主要原因是其裝備了租借法案的車輛,並且有足夠的燃料供應。圖中的“Тигр”即“虎”式,“Пантера”即“豹”式。

這種情況並不罕見,在烏克蘭第1方面軍中,許多使用繳獲“豹”式的蘇軍單位都在不停地抱怨“豹”式那糟糕的技術條件。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攝於1944年8月,華沙郊區,使用繳獲“豹”式的近衛重型坦克第62團。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與上圖攝於同日,同地點,不同角度

"

題圖:攝於1943年7月,庫爾斯克,是系列套圖中的一張。蘇軍官兵正在檢查一輛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被德軍遺棄的“豹”式D型,在“豹”式旁邊的地上攤開的是T-34的履帶。這輛“豹”式的炮塔號為824,隸屬德軍第39裝甲團第52裝甲營第8連。1943年7月17日,於庫爾斯克 蘇佔斯基區(Суджанский райо́н)的新謝利夫卡(Новоселовка)村,在第52裝甲營第8連與沃羅涅日方面軍 坦克第1集團軍 機械化第3軍交手的過程中,824號“豹”式被45mm反坦克炮擊中炮塔護盾,導致炮塔被卡住,隨後乘員棄車。狀態完好的824號“豹”式很快被蘇軍繳獲並後送,於8月抵達庫賓卡坦克裝甲車輛科學研究所(NIIBT Polygon/НИИБТ Полигон)試驗場進行測試。

music.163.com

直至1943年秋季,“豹”式坦克才真正開始頻繁地出現在蘇德戰場之上。

最初投入使用的“豹”式D型逐漸被改進後的“豹”式A型替換,後者自43年8月投入生產,於秋季開始被前線的德軍裝備。而隨著“豹”式的大規模換裝,這一“奇蹟武器”給一線的蘇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蘇軍印發的對“豹”式作戰指導

起初,蘇軍低估了“豹”式的防護。在蘇軍於1943年秋季印發給全軍的對“豹”式作戰指導中提到,85mm火炮能給“豹”式帶來“驚喜”,使用57mm的ZiS-2反坦克炮則是能打擊“豹”式駕駛員的觀察口及機電員的機槍射擊口。

然而實際上,“豹”式比“虎”式更加危險,因為與“虎”式相較,“豹”式的前裝甲防護更好,且擁有更強大的火炮。

在IS-1首次亮相的戰鬥中,喧賓奪主的“豹”式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 IS-1那為了能防禦住“虎”式的88mm KwK 36 /L56而設計的裝甲,被“豹”式的 75mm KwK 42 L/70 擊穿了。通過前線的反饋,蘇軍瞭解到IS的裝甲亟需更進一步的改進,然而即便是後期生產的IS-2,其炮塔正面也仍舊容易受到“豹”式火炮的威脅。

蘇軍的報告經常把“豹”式和“虎”式混為一談。反正對於蘇軍坦克手而言,擊毀““豹”式和“虎”式所能獲得的獎勵是一樣的——都是500盧布。然而,由於“豹”式那脆弱的側面與尾部裝甲,它很容易成為側翼攻擊的受害者——只要找準位置,就連輕坦也能夠把它給幹掉。

那些服役於蘇聯紅軍的“豹”式的故事值得一提。對於代號這種東西,照搬德軍的PzKpfw. V是不可能的,蘇軍日誌中常使用T-5、T-V(有時候也會打成T-У)或是“Пантера”來指代“豹”式。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第一個記錄在案的例子發生在1943年的秋季,然而這並不算是大規模使用,只是一個孤例:第59獨立坦克團(59-го отдельного танкового полка)曾短暫地使用過一輛“豹”式坦克。根據該團老兵的回憶:

在戰鬥中,當我們的坦克向德軍發起進攻時,德軍的火力大部分都集中在那輛繳獲“豹”式上。

起初,儘管蘇軍實際上繳獲了不少“豹”式坦克,但“豹”式並沒有在蘇軍中“流行”起來,這種情況可能是德國坦克那較低的可靠性所致,尤其是“豹”D這樣的“問題兒童”。

在“豹”A也開始被前線蘇軍納入囊中的時候,情況有所改善,但是直至戰爭結束,蘇軍坦克手們對“豹”式可靠性的評價仍舊不高。1944年初,蘇軍展開了一系列成功的攻勢,由此繳獲了大量德軍車輛,其中就包括了“豹”式A型。一些坦克被就地修好,但大部分還是被運往喀山的修理廠進行維修。喀山修理廠曾向蘇聯紅軍裝甲車輛總局寫信抱怨道,沒有足夠的射擊瞄準具等光學設備去維修德軍坦克——為了將它們徹底修好,這些光學設備是必不可少的。

1944年8月,蘇軍印發了一份繳獲“豹”式的操作手冊,這份手冊主要是基於庫賓卡坦克裝甲車輛科學研究所對“豹”式的測試報告所制定的,目的是為了方便一線蘇軍使用繳獲“豹”式。

繳獲“豹”式的操作手冊。

曾經有過這麼一個與繳獲“豹”式相關的都市傳說:表現優異的蘇軍坦克手會獲得一輛“豹”式作為獎勵。這個都市傳說實際上存在幾個硬傷。首先,“豹”式使用的是德國的無線電,其收發頻率與蘇軍的不一樣,所以問題就來了,讓王牌坦克手用“豹”式就意味著他與部隊中的其他坦克的通訊將會變得麻煩,這也是蘇軍傾向於將繳獲的德軍車輛集中在一個單位中使用的原因;其次,即便通訊問題能解決,“豹”式所需的彈藥、高辛烷值汽油及維修必需的零備件等也會給後勤帶來一定的壓力;最後,根據蘇軍老兵的回憶錄,只有當部隊中可用的坦克數量比較困窘時,他們才會考慮使用繳獲“豹”式。

當然了,使用繳獲“豹”式的問題不僅困擾過蘇軍,也在戰後困擾過法軍——後者接收了不少的“豹”式坦克,對“豹”式的可靠性也提出過意見。總而言之,戰後的“豹”式很快就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進入了文物狀態,而IV號和III突這些車輛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仍活躍於世界各地的戰場上。

話不多說,讓我們進入正題吧。

1944年的夏季是繳獲“豹”式在蘇軍作戰序列中出場較多的一段時期。

除了接下來我將提到的那幾個有相關檔案支持的例子之外,下面這些以無序列表所列出的是尚未找到檔案的例子:

1944年1月15日,近衛坦克第3軍,未知單位,裝備1輛“豹”式,4輛IV號;

1944年7月16日,第511坦克團,裝備2輛T-34,17輛瓦倫丁,4輛“豹”式;

1945年3月3日,第911自行火炮團,裝備16輛SU-76,3輛“豹”式;

1945年3月16日,第85獨立自行火炮師,裝備8輛SU-76,1輛T-70,1輛“豹”式;

1945年3月16日,近衛自行火炮第366團,裝備2輛“豹”式,1輛IV號,18輛Hummel,1輛Wespe,1輛StuG III。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攝於1945年3月,匈牙利,被烏克蘭第3方面軍近衛重型火炮第366團使用的繳獲“豹”式。

在1944年7月的報告中,第198獨立坦克團簡要地敘述了該團一輛繳獲“豹”式的戰鬥經歷:7月6日,該團繳獲了2輛“豹”式坦克,由於該團缺乏坦克的支援,其中1輛繳獲“豹”式很快就被蘇軍坦克手投入使用。7月7日,該團8輛瓦倫丁坦克連同這輛繳獲“豹”式在行軍途中遭遇德軍伏擊併成功擊退了德軍,在戰鬥中,該團損傷5輛瓦倫丁,繳獲“豹”式的履帶受損,這輛“豹”式很快被修好並繼續參與之後的作戰行動。7月9日的報告中,該團記錄到這輛繳獲“豹”式能夠對其他蘇軍坦克進行支援,只不過還沒有坦克手會開炮。7月12日的報告顯示這輛繳獲“豹”式仍在作戰序列中。最終,在行駛600公里之後,這輛繳獲“豹”式在一場戰鬥中起火併被除籍。

駕駛這輛繳獲“豹”式的車長榮膺“蘇聯英雄”稱號,下文會提到。

第198獨立坦克團的一份倉促的手寫報告,上面提到了這輛繳獲“豹”式的結局。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第51獨立摩托團(51-го отдельного мотоциклетного полка)的一個連隊裝備了5輛“虎”式與2輛“豹”式 —— 這些都是在後方維修好之後返回前線的繳獲車輛。在7月18日,報告顯示該團擁有的“虎”式減至4輛,有1-2輛“虎”式需要修理,而“豹”式僅剩1輛——這輛還留在作戰序列中的“豹”式實際上也處於亟待修理的狀態。在整個7月中,雖然這輛坦克一直處於“中修理”的狀態,但蘇軍仍舊繼續將它投入作戰。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截至1944年7月5日,第51獨立摩托團的作戰車輛概況。該團可以說是蘇聯紅軍中對虎豹的使用最有經驗的部隊之一,主要原因是其裝備了租借法案的車輛,並且有足夠的燃料供應。圖中的“Тигр”即“虎”式,“Пантера”即“豹”式。

這種情況並不罕見,在烏克蘭第1方面軍中,許多使用繳獲“豹”式的蘇軍單位都在不停地抱怨“豹”式那糟糕的技術條件。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攝於1944年8月,華沙郊區,使用繳獲“豹”式的近衛重型坦克第62團。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與上圖攝於同日,同地點,不同角度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同一系列的另外一張照片。

近衛坦克第8軍同樣也使用了繳獲“豹”式。1944年8月18日,在波蘭南部亞謝尼察(Jasienica)村莊附近的戰鬥中,近衛坦克第59旅從德軍“維京”師的手中繳獲了3輛“豹”式A型。次日,這3輛“豹”式被移交給近衛重型坦克第62團(62-го гвардейского тяжёлого танкового полка),在當時該團裝備了11輛 IS-2。這3輛“豹”式加入了索尼科瓦(Сотникова)少尉指揮的連隊,並重新塗裝上該團特有的標誌。

最後,讓我們來看兩份與繳獲“豹”式有關的勳章提名:

"

題圖:攝於1943年7月,庫爾斯克,是系列套圖中的一張。蘇軍官兵正在檢查一輛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被德軍遺棄的“豹”式D型,在“豹”式旁邊的地上攤開的是T-34的履帶。這輛“豹”式的炮塔號為824,隸屬德軍第39裝甲團第52裝甲營第8連。1943年7月17日,於庫爾斯克 蘇佔斯基區(Суджанский райо́н)的新謝利夫卡(Новоселовка)村,在第52裝甲營第8連與沃羅涅日方面軍 坦克第1集團軍 機械化第3軍交手的過程中,824號“豹”式被45mm反坦克炮擊中炮塔護盾,導致炮塔被卡住,隨後乘員棄車。狀態完好的824號“豹”式很快被蘇軍繳獲並後送,於8月抵達庫賓卡坦克裝甲車輛科學研究所(NIIBT Polygon/НИИБТ Полигон)試驗場進行測試。

music.163.com

直至1943年秋季,“豹”式坦克才真正開始頻繁地出現在蘇德戰場之上。

最初投入使用的“豹”式D型逐漸被改進後的“豹”式A型替換,後者自43年8月投入生產,於秋季開始被前線的德軍裝備。而隨著“豹”式的大規模換裝,這一“奇蹟武器”給一線的蘇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蘇軍印發的對“豹”式作戰指導

起初,蘇軍低估了“豹”式的防護。在蘇軍於1943年秋季印發給全軍的對“豹”式作戰指導中提到,85mm火炮能給“豹”式帶來“驚喜”,使用57mm的ZiS-2反坦克炮則是能打擊“豹”式駕駛員的觀察口及機電員的機槍射擊口。

然而實際上,“豹”式比“虎”式更加危險,因為與“虎”式相較,“豹”式的前裝甲防護更好,且擁有更強大的火炮。

在IS-1首次亮相的戰鬥中,喧賓奪主的“豹”式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 IS-1那為了能防禦住“虎”式的88mm KwK 36 /L56而設計的裝甲,被“豹”式的 75mm KwK 42 L/70 擊穿了。通過前線的反饋,蘇軍瞭解到IS的裝甲亟需更進一步的改進,然而即便是後期生產的IS-2,其炮塔正面也仍舊容易受到“豹”式火炮的威脅。

蘇軍的報告經常把“豹”式和“虎”式混為一談。反正對於蘇軍坦克手而言,擊毀““豹”式和“虎”式所能獲得的獎勵是一樣的——都是500盧布。然而,由於“豹”式那脆弱的側面與尾部裝甲,它很容易成為側翼攻擊的受害者——只要找準位置,就連輕坦也能夠把它給幹掉。

那些服役於蘇聯紅軍的“豹”式的故事值得一提。對於代號這種東西,照搬德軍的PzKpfw. V是不可能的,蘇軍日誌中常使用T-5、T-V(有時候也會打成T-У)或是“Пантера”來指代“豹”式。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第一個記錄在案的例子發生在1943年的秋季,然而這並不算是大規模使用,只是一個孤例:第59獨立坦克團(59-го отдельного танкового полка)曾短暫地使用過一輛“豹”式坦克。根據該團老兵的回憶:

在戰鬥中,當我們的坦克向德軍發起進攻時,德軍的火力大部分都集中在那輛繳獲“豹”式上。

起初,儘管蘇軍實際上繳獲了不少“豹”式坦克,但“豹”式並沒有在蘇軍中“流行”起來,這種情況可能是德國坦克那較低的可靠性所致,尤其是“豹”D這樣的“問題兒童”。

在“豹”A也開始被前線蘇軍納入囊中的時候,情況有所改善,但是直至戰爭結束,蘇軍坦克手們對“豹”式可靠性的評價仍舊不高。1944年初,蘇軍展開了一系列成功的攻勢,由此繳獲了大量德軍車輛,其中就包括了“豹”式A型。一些坦克被就地修好,但大部分還是被運往喀山的修理廠進行維修。喀山修理廠曾向蘇聯紅軍裝甲車輛總局寫信抱怨道,沒有足夠的射擊瞄準具等光學設備去維修德軍坦克——為了將它們徹底修好,這些光學設備是必不可少的。

1944年8月,蘇軍印發了一份繳獲“豹”式的操作手冊,這份手冊主要是基於庫賓卡坦克裝甲車輛科學研究所對“豹”式的測試報告所制定的,目的是為了方便一線蘇軍使用繳獲“豹”式。

繳獲“豹”式的操作手冊。

曾經有過這麼一個與繳獲“豹”式相關的都市傳說:表現優異的蘇軍坦克手會獲得一輛“豹”式作為獎勵。這個都市傳說實際上存在幾個硬傷。首先,“豹”式使用的是德國的無線電,其收發頻率與蘇軍的不一樣,所以問題就來了,讓王牌坦克手用“豹”式就意味著他與部隊中的其他坦克的通訊將會變得麻煩,這也是蘇軍傾向於將繳獲的德軍車輛集中在一個單位中使用的原因;其次,即便通訊問題能解決,“豹”式所需的彈藥、高辛烷值汽油及維修必需的零備件等也會給後勤帶來一定的壓力;最後,根據蘇軍老兵的回憶錄,只有當部隊中可用的坦克數量比較困窘時,他們才會考慮使用繳獲“豹”式。

當然了,使用繳獲“豹”式的問題不僅困擾過蘇軍,也在戰後困擾過法軍——後者接收了不少的“豹”式坦克,對“豹”式的可靠性也提出過意見。總而言之,戰後的“豹”式很快就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進入了文物狀態,而IV號和III突這些車輛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仍活躍於世界各地的戰場上。

話不多說,讓我們進入正題吧。

1944年的夏季是繳獲“豹”式在蘇軍作戰序列中出場較多的一段時期。

除了接下來我將提到的那幾個有相關檔案支持的例子之外,下面這些以無序列表所列出的是尚未找到檔案的例子:

1944年1月15日,近衛坦克第3軍,未知單位,裝備1輛“豹”式,4輛IV號;

1944年7月16日,第511坦克團,裝備2輛T-34,17輛瓦倫丁,4輛“豹”式;

1945年3月3日,第911自行火炮團,裝備16輛SU-76,3輛“豹”式;

1945年3月16日,第85獨立自行火炮師,裝備8輛SU-76,1輛T-70,1輛“豹”式;

1945年3月16日,近衛自行火炮第366團,裝備2輛“豹”式,1輛IV號,18輛Hummel,1輛Wespe,1輛StuG III。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攝於1945年3月,匈牙利,被烏克蘭第3方面軍近衛重型火炮第366團使用的繳獲“豹”式。

在1944年7月的報告中,第198獨立坦克團簡要地敘述了該團一輛繳獲“豹”式的戰鬥經歷:7月6日,該團繳獲了2輛“豹”式坦克,由於該團缺乏坦克的支援,其中1輛繳獲“豹”式很快就被蘇軍坦克手投入使用。7月7日,該團8輛瓦倫丁坦克連同這輛繳獲“豹”式在行軍途中遭遇德軍伏擊併成功擊退了德軍,在戰鬥中,該團損傷5輛瓦倫丁,繳獲“豹”式的履帶受損,這輛“豹”式很快被修好並繼續參與之後的作戰行動。7月9日的報告中,該團記錄到這輛繳獲“豹”式能夠對其他蘇軍坦克進行支援,只不過還沒有坦克手會開炮。7月12日的報告顯示這輛繳獲“豹”式仍在作戰序列中。最終,在行駛600公里之後,這輛繳獲“豹”式在一場戰鬥中起火併被除籍。

駕駛這輛繳獲“豹”式的車長榮膺“蘇聯英雄”稱號,下文會提到。

第198獨立坦克團的一份倉促的手寫報告,上面提到了這輛繳獲“豹”式的結局。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第51獨立摩托團(51-го отдельного мотоциклетного полка)的一個連隊裝備了5輛“虎”式與2輛“豹”式 —— 這些都是在後方維修好之後返回前線的繳獲車輛。在7月18日,報告顯示該團擁有的“虎”式減至4輛,有1-2輛“虎”式需要修理,而“豹”式僅剩1輛——這輛還留在作戰序列中的“豹”式實際上也處於亟待修理的狀態。在整個7月中,雖然這輛坦克一直處於“中修理”的狀態,但蘇軍仍舊繼續將它投入作戰。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截至1944年7月5日,第51獨立摩托團的作戰車輛概況。該團可以說是蘇聯紅軍中對虎豹的使用最有經驗的部隊之一,主要原因是其裝備了租借法案的車輛,並且有足夠的燃料供應。圖中的“Тигр”即“虎”式,“Пантера”即“豹”式。

這種情況並不罕見,在烏克蘭第1方面軍中,許多使用繳獲“豹”式的蘇軍單位都在不停地抱怨“豹”式那糟糕的技術條件。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攝於1944年8月,華沙郊區,使用繳獲“豹”式的近衛重型坦克第62團。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與上圖攝於同日,同地點,不同角度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同一系列的另外一張照片。

近衛坦克第8軍同樣也使用了繳獲“豹”式。1944年8月18日,在波蘭南部亞謝尼察(Jasienica)村莊附近的戰鬥中,近衛坦克第59旅從德軍“維京”師的手中繳獲了3輛“豹”式A型。次日,這3輛“豹”式被移交給近衛重型坦克第62團(62-го гвардейского тяжёлого танкового полка),在當時該團裝備了11輛 IS-2。這3輛“豹”式加入了索尼科瓦(Сотникова)少尉指揮的連隊,並重新塗裝上該團特有的標誌。

最後,讓我們來看兩份與繳獲“豹”式有關的勳章提名: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第一份是尤里·雅科夫列維奇·庫茲明(Юрий Яковлевич Кузьмин)的衛國戰爭一級勳章提名,在此我引用的是他戰後的一張照片。簡要地說明一下他的經歷吧,1925年7月10日出生於俄羅斯庫爾幹州;1942至1943間是斯摩稜斯克炮兵學校的學員,畢業後參與偉大的衛國戰爭,在1943至1947年間從坦克排排長做到了坦克連連長;退伍之後在烏拉爾理工學院就讀,於1952年畢業併成為一名電氣工程師;1952至1956年在列斯諾伊的電子化學儀器聯合制造廠(комбинате «Электрохимприбор»)就職,從工程師做到了高級工程師;自1956年開始在烏拉爾機電廠任職,一路升任至高管。

"

題圖:攝於1943年7月,庫爾斯克,是系列套圖中的一張。蘇軍官兵正在檢查一輛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被德軍遺棄的“豹”式D型,在“豹”式旁邊的地上攤開的是T-34的履帶。這輛“豹”式的炮塔號為824,隸屬德軍第39裝甲團第52裝甲營第8連。1943年7月17日,於庫爾斯克 蘇佔斯基區(Суджанский райо́н)的新謝利夫卡(Новоселовка)村,在第52裝甲營第8連與沃羅涅日方面軍 坦克第1集團軍 機械化第3軍交手的過程中,824號“豹”式被45mm反坦克炮擊中炮塔護盾,導致炮塔被卡住,隨後乘員棄車。狀態完好的824號“豹”式很快被蘇軍繳獲並後送,於8月抵達庫賓卡坦克裝甲車輛科學研究所(NIIBT Polygon/НИИБТ Полигон)試驗場進行測試。

music.163.com

直至1943年秋季,“豹”式坦克才真正開始頻繁地出現在蘇德戰場之上。

最初投入使用的“豹”式D型逐漸被改進後的“豹”式A型替換,後者自43年8月投入生產,於秋季開始被前線的德軍裝備。而隨著“豹”式的大規模換裝,這一“奇蹟武器”給一線的蘇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蘇軍印發的對“豹”式作戰指導

起初,蘇軍低估了“豹”式的防護。在蘇軍於1943年秋季印發給全軍的對“豹”式作戰指導中提到,85mm火炮能給“豹”式帶來“驚喜”,使用57mm的ZiS-2反坦克炮則是能打擊“豹”式駕駛員的觀察口及機電員的機槍射擊口。

然而實際上,“豹”式比“虎”式更加危險,因為與“虎”式相較,“豹”式的前裝甲防護更好,且擁有更強大的火炮。

在IS-1首次亮相的戰鬥中,喧賓奪主的“豹”式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 IS-1那為了能防禦住“虎”式的88mm KwK 36 /L56而設計的裝甲,被“豹”式的 75mm KwK 42 L/70 擊穿了。通過前線的反饋,蘇軍瞭解到IS的裝甲亟需更進一步的改進,然而即便是後期生產的IS-2,其炮塔正面也仍舊容易受到“豹”式火炮的威脅。

蘇軍的報告經常把“豹”式和“虎”式混為一談。反正對於蘇軍坦克手而言,擊毀““豹”式和“虎”式所能獲得的獎勵是一樣的——都是500盧布。然而,由於“豹”式那脆弱的側面與尾部裝甲,它很容易成為側翼攻擊的受害者——只要找準位置,就連輕坦也能夠把它給幹掉。

那些服役於蘇聯紅軍的“豹”式的故事值得一提。對於代號這種東西,照搬德軍的PzKpfw. V是不可能的,蘇軍日誌中常使用T-5、T-V(有時候也會打成T-У)或是“Пантера”來指代“豹”式。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第一個記錄在案的例子發生在1943年的秋季,然而這並不算是大規模使用,只是一個孤例:第59獨立坦克團(59-го отдельного танкового полка)曾短暫地使用過一輛“豹”式坦克。根據該團老兵的回憶:

在戰鬥中,當我們的坦克向德軍發起進攻時,德軍的火力大部分都集中在那輛繳獲“豹”式上。

起初,儘管蘇軍實際上繳獲了不少“豹”式坦克,但“豹”式並沒有在蘇軍中“流行”起來,這種情況可能是德國坦克那較低的可靠性所致,尤其是“豹”D這樣的“問題兒童”。

在“豹”A也開始被前線蘇軍納入囊中的時候,情況有所改善,但是直至戰爭結束,蘇軍坦克手們對“豹”式可靠性的評價仍舊不高。1944年初,蘇軍展開了一系列成功的攻勢,由此繳獲了大量德軍車輛,其中就包括了“豹”式A型。一些坦克被就地修好,但大部分還是被運往喀山的修理廠進行維修。喀山修理廠曾向蘇聯紅軍裝甲車輛總局寫信抱怨道,沒有足夠的射擊瞄準具等光學設備去維修德軍坦克——為了將它們徹底修好,這些光學設備是必不可少的。

1944年8月,蘇軍印發了一份繳獲“豹”式的操作手冊,這份手冊主要是基於庫賓卡坦克裝甲車輛科學研究所對“豹”式的測試報告所制定的,目的是為了方便一線蘇軍使用繳獲“豹”式。

繳獲“豹”式的操作手冊。

曾經有過這麼一個與繳獲“豹”式相關的都市傳說:表現優異的蘇軍坦克手會獲得一輛“豹”式作為獎勵。這個都市傳說實際上存在幾個硬傷。首先,“豹”式使用的是德國的無線電,其收發頻率與蘇軍的不一樣,所以問題就來了,讓王牌坦克手用“豹”式就意味著他與部隊中的其他坦克的通訊將會變得麻煩,這也是蘇軍傾向於將繳獲的德軍車輛集中在一個單位中使用的原因;其次,即便通訊問題能解決,“豹”式所需的彈藥、高辛烷值汽油及維修必需的零備件等也會給後勤帶來一定的壓力;最後,根據蘇軍老兵的回憶錄,只有當部隊中可用的坦克數量比較困窘時,他們才會考慮使用繳獲“豹”式。

當然了,使用繳獲“豹”式的問題不僅困擾過蘇軍,也在戰後困擾過法軍——後者接收了不少的“豹”式坦克,對“豹”式的可靠性也提出過意見。總而言之,戰後的“豹”式很快就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進入了文物狀態,而IV號和III突這些車輛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仍活躍於世界各地的戰場上。

話不多說,讓我們進入正題吧。

1944年的夏季是繳獲“豹”式在蘇軍作戰序列中出場較多的一段時期。

除了接下來我將提到的那幾個有相關檔案支持的例子之外,下面這些以無序列表所列出的是尚未找到檔案的例子:

1944年1月15日,近衛坦克第3軍,未知單位,裝備1輛“豹”式,4輛IV號;

1944年7月16日,第511坦克團,裝備2輛T-34,17輛瓦倫丁,4輛“豹”式;

1945年3月3日,第911自行火炮團,裝備16輛SU-76,3輛“豹”式;

1945年3月16日,第85獨立自行火炮師,裝備8輛SU-76,1輛T-70,1輛“豹”式;

1945年3月16日,近衛自行火炮第366團,裝備2輛“豹”式,1輛IV號,18輛Hummel,1輛Wespe,1輛StuG III。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攝於1945年3月,匈牙利,被烏克蘭第3方面軍近衛重型火炮第366團使用的繳獲“豹”式。

在1944年7月的報告中,第198獨立坦克團簡要地敘述了該團一輛繳獲“豹”式的戰鬥經歷:7月6日,該團繳獲了2輛“豹”式坦克,由於該團缺乏坦克的支援,其中1輛繳獲“豹”式很快就被蘇軍坦克手投入使用。7月7日,該團8輛瓦倫丁坦克連同這輛繳獲“豹”式在行軍途中遭遇德軍伏擊併成功擊退了德軍,在戰鬥中,該團損傷5輛瓦倫丁,繳獲“豹”式的履帶受損,這輛“豹”式很快被修好並繼續參與之後的作戰行動。7月9日的報告中,該團記錄到這輛繳獲“豹”式能夠對其他蘇軍坦克進行支援,只不過還沒有坦克手會開炮。7月12日的報告顯示這輛繳獲“豹”式仍在作戰序列中。最終,在行駛600公里之後,這輛繳獲“豹”式在一場戰鬥中起火併被除籍。

駕駛這輛繳獲“豹”式的車長榮膺“蘇聯英雄”稱號,下文會提到。

第198獨立坦克團的一份倉促的手寫報告,上面提到了這輛繳獲“豹”式的結局。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第51獨立摩托團(51-го отдельного мотоциклетного полка)的一個連隊裝備了5輛“虎”式與2輛“豹”式 —— 這些都是在後方維修好之後返回前線的繳獲車輛。在7月18日,報告顯示該團擁有的“虎”式減至4輛,有1-2輛“虎”式需要修理,而“豹”式僅剩1輛——這輛還留在作戰序列中的“豹”式實際上也處於亟待修理的狀態。在整個7月中,雖然這輛坦克一直處於“中修理”的狀態,但蘇軍仍舊繼續將它投入作戰。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截至1944年7月5日,第51獨立摩托團的作戰車輛概況。該團可以說是蘇聯紅軍中對虎豹的使用最有經驗的部隊之一,主要原因是其裝備了租借法案的車輛,並且有足夠的燃料供應。圖中的“Тигр”即“虎”式,“Пантера”即“豹”式。

這種情況並不罕見,在烏克蘭第1方面軍中,許多使用繳獲“豹”式的蘇軍單位都在不停地抱怨“豹”式那糟糕的技術條件。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攝於1944年8月,華沙郊區,使用繳獲“豹”式的近衛重型坦克第62團。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與上圖攝於同日,同地點,不同角度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同一系列的另外一張照片。

近衛坦克第8軍同樣也使用了繳獲“豹”式。1944年8月18日,在波蘭南部亞謝尼察(Jasienica)村莊附近的戰鬥中,近衛坦克第59旅從德軍“維京”師的手中繳獲了3輛“豹”式A型。次日,這3輛“豹”式被移交給近衛重型坦克第62團(62-го гвардейского тяжёлого танкового полка),在當時該團裝備了11輛 IS-2。這3輛“豹”式加入了索尼科瓦(Сотникова)少尉指揮的連隊,並重新塗裝上該團特有的標誌。

最後,讓我們來看兩份與繳獲“豹”式有關的勳章提名: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第一份是尤里·雅科夫列維奇·庫茲明(Юрий Яковлевич Кузьмин)的衛國戰爭一級勳章提名,在此我引用的是他戰後的一張照片。簡要地說明一下他的經歷吧,1925年7月10日出生於俄羅斯庫爾幹州;1942至1943間是斯摩稜斯克炮兵學校的學員,畢業後參與偉大的衛國戰爭,在1943至1947年間從坦克排排長做到了坦克連連長;退伍之後在烏拉爾理工學院就讀,於1952年畢業併成為一名電氣工程師;1952至1956年在列斯諾伊的電子化學儀器聯合制造廠(комбинате «Электрохимприбор»)就職,從工程師做到了高級工程師;自1956年開始在烏拉爾機電廠任職,一路升任至高管。

“橫行霸道”二戰期間服役於蘇軍的“豹”式坦克

姓名:尤里·雅科夫列維奇·庫茲明

軍銜:近衛軍中尉

單位:榮膺蘇沃洛夫勳章的近衛烏曼步兵第80師,近衛獨立自行火炮第85中隊,“豹”式車長

提名:衛國戰爭一級勳章

生年:1925

民族:俄羅斯

政治面貌:蘇聯共產黨(1944年以來的入黨候選人)

參與偉大的衛國戰爭(地點,時間):1944年1月至1944年9月,烏克蘭第2方面軍;自1944年11月,烏克蘭第3方面軍

受傷記錄:1944年服役於烏克蘭第2方面軍時負傷

參軍時間:1942年

徵召地點: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徵兵辦公室

曾獲得的榮譽:衛國戰爭二級勳章,根據近衛步兵第20軍於1944年10月4日發佈的命令。

經歷簡述:

近衛軍中尉庫茲明是一輛繳獲“豹”式的車長,為了能更好地完成作戰任務,他設法通過訓練讓自己的乘員們團結一心,並肩作戰。1945年1月25日,一支多達14輛坦克及400名步兵的德軍部隊突襲了近衛步兵第217團與230團。在戰鬥中,德軍坦克不斷靠近,庫茲明終於等到了最佳的時機,他開火了。在這場短暫的戰鬥中,他擊中並引燃了一輛德軍“豹”式坦克,多達15名法西斯分子和德軍坦克乘員被機槍擊斃。由於庫茲明中尉在戰鬥中所體現出的勇氣與膽略,我建議授予庫茲米奇同志衛國戰爭一級勳章。

第二份是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費爾索夫(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Фирсов)的“蘇聯英雄”頒獎令,與上文提到的第198獨立坦克團的那輛繳獲“豹”式有關。實際上頒獎令中沒有寫到一個有趣的段子:他曾經開著繳獲“豹”式進入德軍營地摧毀了3輛裝甲運兵車和一個電臺,然後又從德軍眼皮子下溜走了。戰後,費爾索夫繼續在軍隊中服役。1949年,他從列寧格勒高級裝甲指揮學校畢業並晉升至少校,隨後在喀爾巴阡第38集團軍第42重型自行火炮團擔任一個重型火炮營的營長;1957年,以中校軍銜從裝甲部隊學院畢業;1959年,升任第44坦克師第324坦克團團長;直到1974年8月31日退入預備役前,費爾索夫先後擔任了近衛摩托化步兵第78師,近衛坦克第19師及近衛坦克第117師的副師長。退入預備役後,費爾索夫定居於烏克蘭扎波羅什市,並在一所工業學院工作多年,期間負責過開展大規模的青年愛國主義教育這樣的公共文化建設。他於2007年5月28日逝世,並被安葬在喀布辛諾(Капустяном)公墓。

Cosmic Fate - Wisp X - 單曲 - 網易雲音樂

music.163.com

圖標

姓名: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費爾索夫

軍銜:高級技術中尉(старшего техника-лейтенанта)

單位:近衛騎兵第6師,第198坦克團,坦克連連長,被提名為蘇聯英雄

生年:1922

民族:俄羅斯

政治面貌:蘇共黨員,自1943年以來

參與偉大的衛國戰爭(地點,時間):1942年8月23日至1942年9月26日,斯大林格勒方面軍;1943年8月14日至1943年9月5日,加裡寧方面軍;1943年9月5日至1944年2月25日,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1944年2月25日至1944年6月11日,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1944年6月11日至今,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

受傷記錄:無

參軍時間:1940年10月

徵召地點:庫爾斯克州法捷日徵兵辦公室

曾獲得的榮譽:紅星勳章,根據近衛騎兵第6師於1943年12月9日發佈的命令;保衛斯大林格勒獎章

經歷簡述:

1944年6月25日,費爾索夫的連隊接到滲透位於切爾沃尼魯格(Червоный Луг,位於白俄羅斯)村附近德軍防線,為近衛騎兵第6師打開突破口的命令。在執行命令時,費爾索夫的連隊遭遇了德軍有組織的火力強大的防禦,激戰一觸即發。三門德軍反坦克炮向已展開陣型的費爾索夫連隊開火,密集的迫擊炮火力讓蘇軍坦克手不得不棄車逃離,而費爾索夫的坦克引領著蘇軍的攻勢,作為矛頭無畏地衝在最前面,他先闖入了村子中,將躲藏的三門反坦克炮給碾碎,迫使其餘的德軍炮組人員逃離,為等待他信號的騎兵們打開了突破口。

隨後他繼續追擊撤退的德軍,在古塔(Гута,位於白俄羅斯)村附近,費爾索夫的坦克駛過的橋樑在不久後就被德軍的炮火摧毀了,這讓他與自己的連隊失去了聯繫。最終,費爾索夫在德軍坦克的埋伏前停下了腳步——後者急於開火,反倒是先暴露了自己。

接下來,費爾索夫單車迎戰5輛德軍坦克,狹路相逢勇者勝——如此實力懸殊的戰鬥,想要取勝的話,就必須在意志與膽略上戰勝敵人。整個車組團結一心,通過技藝精巧的機動與準確的炮術,費爾索夫首先擊毀了1輛德軍坦克,隨後他撤到掩體後面,藉助地形的優勢,將這場決鬥中獵人與獵物的角色逆轉——現在,德軍坦克正向他發起進攻,而費爾索夫的坦克則是在掩體中朝他們射擊。這場戰鬥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德軍將3輛被擊毀的坦克扔在戰場上,而其餘的2輛則是倉皇逃離了。

在這場戰鬥中,費爾索夫繳獲了1輛“豹”式坦克,他很快就學會了如何操縱這輛坦克,並且將它修好了。接下來,這輛“豹”式總計行駛了600多公里,參與了該團的所有戰鬥,給德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

費爾索夫的連隊繼續執行上級所給予的作戰任務,協助部隊快速地拿下了布達(Буда,位於白俄羅斯)村,尼瑞沙(Нярэйша)村及古瑞沙(Курэйшына)村,隨後他的連隊如尖刀般深入德軍防線,在亞歷希尼奇(Алексиничи)村完成了對德軍的合圍。7月26日、27日和28日,在沼澤森林的地形上對企圖突圍的德軍進行防守時,費爾索夫的連隊拿下位於德軍後方的米卡舒弗卡(Микашувка)村並進一步佔據133.1高地,給德軍造成了極大的恐慌。隨後他的連隊繼續前進,突入了兩個在132.4高地和克魯列瓦-沃達林區(лесничество Крулева-Вода)附近掘壕固守的德軍步兵營的後方,在將這些德軍部分地殲滅並將殘兵驅除之後,費爾索夫的連隊為近衛騎兵第25團打開了通道,後者很快就佔領了森林並抵達帕尼布魯特(Парны Бруд)地區。

在上述的所有戰鬥中,費爾索夫高級技術中尉同志冒著生命危險光榮地完成了組織給予他的命令。費爾索夫同志的部隊總計擊毀了1輛“豹”式,4輛IV號,17門火炮,27門迫擊炮,32輛卡車,殲滅德軍官兵共計180人。

在戰鬥中,費爾索夫同志體現出了勇氣、膽略以及個人的主動性,無愧於國家最高榮譽的“蘇聯英雄”的稱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