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蘇維埃的漫漫坦克國產化之路

戰爭新視界,專注近代戰爭歷史,鑑古知今 ,以史明理

紅色蘇維埃的漫漫坦克國產化之路

紅色蘇維埃的漫漫坦克國產化之路

提起蘇聯的坦克部隊,人們大都會想到以T-80、T-72為核心的大規模坦克集群,然而,蘇聯裝甲部隊的組建初期,卻是從革命戰爭時期繳獲的雷諾FT-17坦克開始的。由於當時西方國家的封鎖,20年代初期蘇聯在裝甲部隊的建設上幾乎沒有太大的成果。他們只是在不斷的發展各種裝甲列車,以便利用其機動性來控制廣闊的領土。當時,裝有厚重的裝甲和大口徑野戰炮的裝甲列車的確在戰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26年,蘇聯還幫助中國的廣州革命政府建設了裝甲列車部隊。但是,隨著航空技術的發展以及飛機性能的迅速提高,這種戰術 逐漸失去了作用,蘇聯人開始考慮使用機動性更強的大規模機動部隊來進行陸上戰鬥。而能夠最好的兼顧火力、防護力和機動性的武器,就是坦克。

紅色蘇維埃的漫漫坦克國產化之路

●堪稱現代坦克始祖的法國“雷諾”FT-17輕型坦克,它的出現對此後世界各國的坦克發展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

紅色蘇維埃的漫漫坦克國產化之路

●20年代初的蘇聯利用裝甲列車的機動性來控制廣闊的領土

儘管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引發的蘇聯國內戰爭(1918-1921年前後),沉重地打擊了俄羅斯的工業基礎。但在1920年,蘇聯將1輛繳獲的雷諾FT輕型坦克重新修復組裝後,仍然仿製造出了蘇聯最早的國產坦克——KS坦克。新生的蘇聯軍事工業就此邁出了走向“世界坦克王國”的第一步。

紅色蘇維埃的漫漫坦克國產化之路

●仿製法國FT-17坦克的蘇聯最早的國產坦克——KS坦克,也由此蘇聯軍事工業邁出了走向“世界坦克王國”的第一步。

1924年,目睹了列強幹涉俄羅斯時使用的各型坦克,紅軍武器裝備部坦克局的工程師S • P •久加洛夫深受刺激,隨即設計了“GUVP”型坦克。

GUVP坦克是在參考了英國“霍伊佩特”型快速坦克和法國2C型重型坦克的結構後設計的,總共有 兩種方案——GUVP-1和GUVP-2。

紅色蘇維埃的漫漫坦克國產化之路

●法國的重達70噸的2C重型坦克,其車長達10.27米,車高4.01米,寬2.95米,這樣的體積使得這個移動堡壘至少需要12名人員操作

GUVP-1重17噸,車內有2名乘員,坦克全長約6.57米,高2.54米。採用了類似“霍伊佩特”坦克的結構,兩側履帶很高,車體前部有一個部分可旋轉的炮塔,炮塔上裝一門76. 2毫米炮和1〜2挺機槍。

紅色蘇維埃的漫漫坦克國產化之路

●GUVP-1坦克

後面是廂式的戰鬥/發動機室。另外,戰鬥/發動機 室側面有2挺機槍,後面有1挺機槍。該坦克最大時速為20千米,裝甲厚約13毫米。

GUVP-2重16噸,在車前部裝一個可以全向旋轉的炮塔,裝甲厚約22毫米,安裝有1門45毫米火炮和2挺機槍;後部裝一個全向旋轉的機槍塔,也配置有2挺機槍。兩者間沒有了臃腫的廂式戰鬥/發動機室。行走系統也有所不同,外側採用了獨特的雙層履帶結構,有一圈小的負重輪,可以自由迴轉,這種雙重履帶能夠減少履帶轉動所需要克服的內側摩擦力,以彌補當時發動機動力不足所帶來的問題。

紅色蘇維埃的漫漫坦克國產化之路

●GUVP-2坦克,行走系統相較於GUVP-1來說有所不同

GUVP的兩種方案,最終都因為當時蘇俄政權的財力有限,沒有投入具體制造。

1925年,在修理、生產和使用KS坦克基礎上,蘇聯決定研製純粹的國產坦克,併為此組建了坦克設計特別局。由薩斯拉夫斯基教授負責,在參考法國雷諾坦克的基礎上,開始了 T-16輕型坦克的設計工作。該坦克由列寧格勒的布爾什維克工廠(即以前的奧布霍夫工廠)製造。

在進行的測試中發現,T-16坦克在面對 重機槍發射的穿甲彈時,防護能力明顯不足, 工廠隨即在其基礎上製造了增加了裝甲厚度(達到16毫米)的T-18坦克。T-16和T-18 也稱為MS坦克(“MS”意為“小型支援”)。1927年生產出了 T-16輕型坦克的樣車,1928 年T-16更名為T-18後開始投入批量生產。

紅色蘇維埃的漫漫坦克國產化之路

●蘇聯第一種純粹國產的坦克——MS坦克

MS坦克與KS坦克的主要區別在於,將“雷諾”坦克的鐵質履帶改為了鑄鋼履帶,提高了可生產性。另外,懸掛系統也改為2個負重輪一組,每組採用單獨的垂直彈簧式懸掛裝置,以適應俄羅斯地形上特有的泥濘和積雪。

該車炮塔的左面是一門37毫米炮,右面是一挺DT型7. 62毫米機槍(一部分車使用的機槍是費得洛夫7.62毫米型)。到1931年, 共生產了960輛T-18坦克,裝備給了卡里諾夫斯基試驗坦克旅,主要用於試驗和演練裝甲部隊的編制及戰術思想。有一部分裝備到遠東地區的蘇軍,曾和日軍交過火。

紅色蘇維埃的漫漫坦克國產化之路

●MS坦克初始型號裝備的是37mm火炮,而經過改裝,部分MS坦克裝備了45mmM32型長身管火炮

1938年,有500輛車換裝了 50馬力的(嘎 斯)GAZ-Ml發動機,這種車使用的是一門長身管的M32型45毫米炮,改裝後的坦克稱為T- 18M,這型坦克部分被配屬給西部特別軍區,佈署在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附近,並於1941年 6月參加了初期的抗擊戰鬥,但是,沒有什麼戰果。最終,蘇聯的坦克國產化之路從1918年開始,經過了十年之久,終於,在1928年,隨著第一輛T-18(MS坦克)從生產線上駛出,蘇聯完成了他的國產化坦克之路,而T-18(MS坦克)也作為蘇聯第一輛國產坦克的特殊地位,而被記錄史冊。

想了解更多近代戰爭的相關知識,就快來關注我吧!如果有任何建議與疑問,也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

本文為戰爭新視界原創作品。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