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
"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一部《長安十二時辰》,環環相扣的精彩劇情,叫多少追劇粉絲們喘不過氣,也惹來好些嘖嘖驚歎:看人家這劇,腦洞就是開得大,唐朝哪能有這麼大動靜的“恐襲”事件?

那麼,在真實的大唐歷史上,究竟有沒有發生過堪比“長安十二時辰”的緊張劇情?至少,中唐年間的一樁血案,足以與之“比肩”,甚至其結局,更深深影響了大唐國運。

這樁大案,可以被稱為“長安洛陽連環恐怖襲擊案”。其驚險全過程,卻是從一場大唐王朝的“葫蘆案”開始:宰相武元衡被殺事件!

一:“葫蘆案”背後的驚天陰謀

元和十年(815),大唐已是一個在“藩鎮割據”毛病裡苦戰的中唐。唐憲宗正集結重兵,對作亂的淮西吳元濟藩鎮發起重拳打擊,誓要挖掉這個毒瘡。但六月初三早晨,一樁爆炸新聞卻震驚了滿朝君臣:扛起平定淮西藩鎮重擔的宰相武元衡,竟在上朝路上被砍掉頭顱,只剩無頭屍身倒在血泊中……

天子腳下,當朝宰相竟被刺殺,這還了得?但更神奇的後續劇情是:唐憲宗暴怒了,但滿朝文武大臣,竟是連議論幾聲都不敢。好些大臣紛紛請病告假,只把唐憲宗“晒”朝堂上。刺客們更高調,乾脆在各級衙門門口寫條:“毋急捕我,我先殺汝”,氣焰十分囂張。

如此雷景象,正如當時兵部侍郎許孟容的含淚怒罵:“自古未有宰相橫屍路隅而盜不獲者,此朝廷之辱也!”意思也很直白:宰相被當街殺了,凶手都不敢抓,大唐你要臉嗎?

"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一部《長安十二時辰》,環環相扣的精彩劇情,叫多少追劇粉絲們喘不過氣,也惹來好些嘖嘖驚歎:看人家這劇,腦洞就是開得大,唐朝哪能有這麼大動靜的“恐襲”事件?

那麼,在真實的大唐歷史上,究竟有沒有發生過堪比“長安十二時辰”的緊張劇情?至少,中唐年間的一樁血案,足以與之“比肩”,甚至其結局,更深深影響了大唐國運。

這樁大案,可以被稱為“長安洛陽連環恐怖襲擊案”。其驚險全過程,卻是從一場大唐王朝的“葫蘆案”開始:宰相武元衡被殺事件!

一:“葫蘆案”背後的驚天陰謀

元和十年(815),大唐已是一個在“藩鎮割據”毛病裡苦戰的中唐。唐憲宗正集結重兵,對作亂的淮西吳元濟藩鎮發起重拳打擊,誓要挖掉這個毒瘡。但六月初三早晨,一樁爆炸新聞卻震驚了滿朝君臣:扛起平定淮西藩鎮重擔的宰相武元衡,竟在上朝路上被砍掉頭顱,只剩無頭屍身倒在血泊中……

天子腳下,當朝宰相竟被刺殺,這還了得?但更神奇的後續劇情是:唐憲宗暴怒了,但滿朝文武大臣,竟是連議論幾聲都不敢。好些大臣紛紛請病告假,只把唐憲宗“晒”朝堂上。刺客們更高調,乾脆在各級衙門門口寫條:“毋急捕我,我先殺汝”,氣焰十分囂張。

如此雷景象,正如當時兵部侍郎許孟容的含淚怒罵:“自古未有宰相橫屍路隅而盜不獲者,此朝廷之辱也!”意思也很直白:宰相被當街殺了,凶手都不敢抓,大唐你要臉嗎?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這番哭罵後,唐王朝隨即加大了追查力度,卻把張晏等十多個無辜軍卒錯當凶手迅速處決,真凶們卻安然離開長安。一場宰相被殺案,就這麼成了稀裡糊塗的“葫蘆案”。

為何如此葫蘆?在諸多文武臣工看來:藩鎮們哪裡好惹?被殺的武元衡宰相,正是“削藩”的堅決支持者,這事兒十有八九就是淮西藩鎮吳元濟乾的。今天他能殺武元衡,明天還不想殺誰殺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草草了結算了。

雖說這麼看,唐王朝這番遲鈍加昏聵的應對,貌似“合理”,但後果,卻十分嚴重。

首先與諸多大臣想象中不同的是,辦這樁惡性案件的,並非正和大唐死掐的淮西藩鎮吳元濟,卻是正在一旁看熱鬧的淄青藩鎮節度使李師道。在李師道看來,如果大唐滅了吳元濟,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所以必須橫插一槓。只要殺了堅決削藩的武元衡,嚇壞滿朝高官,“削藩”也就不了了之。於是痛下殺手,震驚長安。

但當時唐憲宗君臣們更想不到的是,殺武元衡,只是李師道先定下的小目標。

“恐襲”這事兒,李師道苦心經營了多年。他常年蓄養死士,在長安洛陽等地密佈情報網。殺掉武元衡後,他們又燒掉了襄州的佛寺,焚燬了獻陵的寢宮,狠狠給大唐紮了幾記黑刀。但這些,也都是李師道的障眼法。

"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一部《長安十二時辰》,環環相扣的精彩劇情,叫多少追劇粉絲們喘不過氣,也惹來好些嘖嘖驚歎:看人家這劇,腦洞就是開得大,唐朝哪能有這麼大動靜的“恐襲”事件?

那麼,在真實的大唐歷史上,究竟有沒有發生過堪比“長安十二時辰”的緊張劇情?至少,中唐年間的一樁血案,足以與之“比肩”,甚至其結局,更深深影響了大唐國運。

這樁大案,可以被稱為“長安洛陽連環恐怖襲擊案”。其驚險全過程,卻是從一場大唐王朝的“葫蘆案”開始:宰相武元衡被殺事件!

一:“葫蘆案”背後的驚天陰謀

元和十年(815),大唐已是一個在“藩鎮割據”毛病裡苦戰的中唐。唐憲宗正集結重兵,對作亂的淮西吳元濟藩鎮發起重拳打擊,誓要挖掉這個毒瘡。但六月初三早晨,一樁爆炸新聞卻震驚了滿朝君臣:扛起平定淮西藩鎮重擔的宰相武元衡,竟在上朝路上被砍掉頭顱,只剩無頭屍身倒在血泊中……

天子腳下,當朝宰相竟被刺殺,這還了得?但更神奇的後續劇情是:唐憲宗暴怒了,但滿朝文武大臣,竟是連議論幾聲都不敢。好些大臣紛紛請病告假,只把唐憲宗“晒”朝堂上。刺客們更高調,乾脆在各級衙門門口寫條:“毋急捕我,我先殺汝”,氣焰十分囂張。

如此雷景象,正如當時兵部侍郎許孟容的含淚怒罵:“自古未有宰相橫屍路隅而盜不獲者,此朝廷之辱也!”意思也很直白:宰相被當街殺了,凶手都不敢抓,大唐你要臉嗎?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這番哭罵後,唐王朝隨即加大了追查力度,卻把張晏等十多個無辜軍卒錯當凶手迅速處決,真凶們卻安然離開長安。一場宰相被殺案,就這麼成了稀裡糊塗的“葫蘆案”。

為何如此葫蘆?在諸多文武臣工看來:藩鎮們哪裡好惹?被殺的武元衡宰相,正是“削藩”的堅決支持者,這事兒十有八九就是淮西藩鎮吳元濟乾的。今天他能殺武元衡,明天還不想殺誰殺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草草了結算了。

雖說這麼看,唐王朝這番遲鈍加昏聵的應對,貌似“合理”,但後果,卻十分嚴重。

首先與諸多大臣想象中不同的是,辦這樁惡性案件的,並非正和大唐死掐的淮西藩鎮吳元濟,卻是正在一旁看熱鬧的淄青藩鎮節度使李師道。在李師道看來,如果大唐滅了吳元濟,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所以必須橫插一槓。只要殺了堅決削藩的武元衡,嚇壞滿朝高官,“削藩”也就不了了之。於是痛下殺手,震驚長安。

但當時唐憲宗君臣們更想不到的是,殺武元衡,只是李師道先定下的小目標。

“恐襲”這事兒,李師道苦心經營了多年。他常年蓄養死士,在長安洛陽等地密佈情報網。殺掉武元衡後,他們又燒掉了襄州的佛寺,焚燬了獻陵的寢宮,狠狠給大唐紮了幾記黑刀。但這些,也都是李師道的障眼法。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於是,就在唐朝君臣的滿頭茫然間,野心勃勃的李師道,朝著他的終極目標伸出黑手:欲伏甲屠洛陽——把洛陽城屠光!

二:挽救大唐國運的山民們

李師道為什麼盯緊洛陽?看看當時形勢就知道:唐王朝的傾國精銳,正在淮西與吳元濟死掐,洛陽就是連接前線後方的樞紐,此時偏偏兵力空虛。只要這票辦成,唐朝前線大軍將後路盡斷。大唐輕則賠掉半條命,重則天下分崩離析,分裂亂世提前到來。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李師道。

為這誘人目標,李師道早就苦心經營。他安插在洛陽的內應圓靜,表面上是中嶽寺八十高齡的老方丈,其實是當年參加過安史之亂的老兵匪。經過他的多年操持,李師道在洛陽,有了一支數目多達百人的“特種部隊”。每個成員都凶殘好殺,且各個身手了得。就像等著血腥味的鯊魚一樣,隨時準備朝洛陽城張開牙口。

但李師道沒想到的是,這計劃周密的襲擊,還是出了誤差。“特種部隊”裡某成員臨陣腿軟,提前找洛陽官府告密,引著官兵把這幫賊兵包了餃子。可萬沒想到,這“特種部隊”戰力太狠,竟把數倍於己的官兵打的落荒而逃,硬是殺開條血路衝出洛陽城躲進嵩山裡,自家近乎零傷亡。

"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一部《長安十二時辰》,環環相扣的精彩劇情,叫多少追劇粉絲們喘不過氣,也惹來好些嘖嘖驚歎:看人家這劇,腦洞就是開得大,唐朝哪能有這麼大動靜的“恐襲”事件?

那麼,在真實的大唐歷史上,究竟有沒有發生過堪比“長安十二時辰”的緊張劇情?至少,中唐年間的一樁血案,足以與之“比肩”,甚至其結局,更深深影響了大唐國運。

這樁大案,可以被稱為“長安洛陽連環恐怖襲擊案”。其驚險全過程,卻是從一場大唐王朝的“葫蘆案”開始:宰相武元衡被殺事件!

一:“葫蘆案”背後的驚天陰謀

元和十年(815),大唐已是一個在“藩鎮割據”毛病裡苦戰的中唐。唐憲宗正集結重兵,對作亂的淮西吳元濟藩鎮發起重拳打擊,誓要挖掉這個毒瘡。但六月初三早晨,一樁爆炸新聞卻震驚了滿朝君臣:扛起平定淮西藩鎮重擔的宰相武元衡,竟在上朝路上被砍掉頭顱,只剩無頭屍身倒在血泊中……

天子腳下,當朝宰相竟被刺殺,這還了得?但更神奇的後續劇情是:唐憲宗暴怒了,但滿朝文武大臣,竟是連議論幾聲都不敢。好些大臣紛紛請病告假,只把唐憲宗“晒”朝堂上。刺客們更高調,乾脆在各級衙門門口寫條:“毋急捕我,我先殺汝”,氣焰十分囂張。

如此雷景象,正如當時兵部侍郎許孟容的含淚怒罵:“自古未有宰相橫屍路隅而盜不獲者,此朝廷之辱也!”意思也很直白:宰相被當街殺了,凶手都不敢抓,大唐你要臉嗎?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這番哭罵後,唐王朝隨即加大了追查力度,卻把張晏等十多個無辜軍卒錯當凶手迅速處決,真凶們卻安然離開長安。一場宰相被殺案,就這麼成了稀裡糊塗的“葫蘆案”。

為何如此葫蘆?在諸多文武臣工看來:藩鎮們哪裡好惹?被殺的武元衡宰相,正是“削藩”的堅決支持者,這事兒十有八九就是淮西藩鎮吳元濟乾的。今天他能殺武元衡,明天還不想殺誰殺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草草了結算了。

雖說這麼看,唐王朝這番遲鈍加昏聵的應對,貌似“合理”,但後果,卻十分嚴重。

首先與諸多大臣想象中不同的是,辦這樁惡性案件的,並非正和大唐死掐的淮西藩鎮吳元濟,卻是正在一旁看熱鬧的淄青藩鎮節度使李師道。在李師道看來,如果大唐滅了吳元濟,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所以必須橫插一槓。只要殺了堅決削藩的武元衡,嚇壞滿朝高官,“削藩”也就不了了之。於是痛下殺手,震驚長安。

但當時唐憲宗君臣們更想不到的是,殺武元衡,只是李師道先定下的小目標。

“恐襲”這事兒,李師道苦心經營了多年。他常年蓄養死士,在長安洛陽等地密佈情報網。殺掉武元衡後,他們又燒掉了襄州的佛寺,焚燬了獻陵的寢宮,狠狠給大唐紮了幾記黑刀。但這些,也都是李師道的障眼法。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於是,就在唐朝君臣的滿頭茫然間,野心勃勃的李師道,朝著他的終極目標伸出黑手:欲伏甲屠洛陽——把洛陽城屠光!

二:挽救大唐國運的山民們

李師道為什麼盯緊洛陽?看看當時形勢就知道:唐王朝的傾國精銳,正在淮西與吳元濟死掐,洛陽就是連接前線後方的樞紐,此時偏偏兵力空虛。只要這票辦成,唐朝前線大軍將後路盡斷。大唐輕則賠掉半條命,重則天下分崩離析,分裂亂世提前到來。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李師道。

為這誘人目標,李師道早就苦心經營。他安插在洛陽的內應圓靜,表面上是中嶽寺八十高齡的老方丈,其實是當年參加過安史之亂的老兵匪。經過他的多年操持,李師道在洛陽,有了一支數目多達百人的“特種部隊”。每個成員都凶殘好殺,且各個身手了得。就像等著血腥味的鯊魚一樣,隨時準備朝洛陽城張開牙口。

但李師道沒想到的是,這計劃周密的襲擊,還是出了誤差。“特種部隊”裡某成員臨陣腿軟,提前找洛陽官府告密,引著官兵把這幫賊兵包了餃子。可萬沒想到,這“特種部隊”戰力太狠,竟把數倍於己的官兵打的落荒而逃,硬是殺開條血路衝出洛陽城躲進嵩山裡,自家近乎零傷亡。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這個時候,才是洛陽城最大的危機:官軍戰力孱弱,且如沒頭蒼蠅。倘若他們在嵩山裡吃飽喝足,再給洛陽殺個回馬槍,局面將不可想象。沒錯,他們也打算這麼幹!

朝廷昏頭,官兵不靠譜,洛陽城的災難,貌似已進入倒計時。但關鍵時刻,拯救者出現了:一群山民。

自中唐以來,嵩山一代聚集了很多山民,名為“山棚”。他們以狩獵為生,各個驍勇善戰。偏偏這群鑽進嵩山且餓急眼的賊兵,順手搶了山民們剛獵的梅花鹿,還打傷了好幾個獵戶。燒殺搶掠慣了的他們,覺得這不是事兒,可在山民們看來,這事兒大了!

要知道,山民們雖窮,卻是十分抱團,傷一個就能憤怒一群人。外加唐憲宗年間,洛陽官府對山民們關照有加,這些重情義的漢子,也早盼著給國家出力。一聽這幫人是官府通緝的賊兵,那就更不用動員,家家男人抄傢伙一齊上,瞪紅了眼圍堵賊兵。

結果,這支李師道苦心經營的“特種部隊”,先被山民們組團狠錘,挖陷阱射冷箭各種暴擊,嵩山的各個道路也全被封鎖,於是死的死被抓的被抓,硬是一個也沒跑掉,落得全軍覆沒。接著經過對俘虜的審訊,洛陽官府又順藤摸瓜,查出了李師道設在洛陽城的情報網及內應臥底,全數一網打盡。

"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一部《長安十二時辰》,環環相扣的精彩劇情,叫多少追劇粉絲們喘不過氣,也惹來好些嘖嘖驚歎:看人家這劇,腦洞就是開得大,唐朝哪能有這麼大動靜的“恐襲”事件?

那麼,在真實的大唐歷史上,究竟有沒有發生過堪比“長安十二時辰”的緊張劇情?至少,中唐年間的一樁血案,足以與之“比肩”,甚至其結局,更深深影響了大唐國運。

這樁大案,可以被稱為“長安洛陽連環恐怖襲擊案”。其驚險全過程,卻是從一場大唐王朝的“葫蘆案”開始:宰相武元衡被殺事件!

一:“葫蘆案”背後的驚天陰謀

元和十年(815),大唐已是一個在“藩鎮割據”毛病裡苦戰的中唐。唐憲宗正集結重兵,對作亂的淮西吳元濟藩鎮發起重拳打擊,誓要挖掉這個毒瘡。但六月初三早晨,一樁爆炸新聞卻震驚了滿朝君臣:扛起平定淮西藩鎮重擔的宰相武元衡,竟在上朝路上被砍掉頭顱,只剩無頭屍身倒在血泊中……

天子腳下,當朝宰相竟被刺殺,這還了得?但更神奇的後續劇情是:唐憲宗暴怒了,但滿朝文武大臣,竟是連議論幾聲都不敢。好些大臣紛紛請病告假,只把唐憲宗“晒”朝堂上。刺客們更高調,乾脆在各級衙門門口寫條:“毋急捕我,我先殺汝”,氣焰十分囂張。

如此雷景象,正如當時兵部侍郎許孟容的含淚怒罵:“自古未有宰相橫屍路隅而盜不獲者,此朝廷之辱也!”意思也很直白:宰相被當街殺了,凶手都不敢抓,大唐你要臉嗎?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這番哭罵後,唐王朝隨即加大了追查力度,卻把張晏等十多個無辜軍卒錯當凶手迅速處決,真凶們卻安然離開長安。一場宰相被殺案,就這麼成了稀裡糊塗的“葫蘆案”。

為何如此葫蘆?在諸多文武臣工看來:藩鎮們哪裡好惹?被殺的武元衡宰相,正是“削藩”的堅決支持者,這事兒十有八九就是淮西藩鎮吳元濟乾的。今天他能殺武元衡,明天還不想殺誰殺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草草了結算了。

雖說這麼看,唐王朝這番遲鈍加昏聵的應對,貌似“合理”,但後果,卻十分嚴重。

首先與諸多大臣想象中不同的是,辦這樁惡性案件的,並非正和大唐死掐的淮西藩鎮吳元濟,卻是正在一旁看熱鬧的淄青藩鎮節度使李師道。在李師道看來,如果大唐滅了吳元濟,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所以必須橫插一槓。只要殺了堅決削藩的武元衡,嚇壞滿朝高官,“削藩”也就不了了之。於是痛下殺手,震驚長安。

但當時唐憲宗君臣們更想不到的是,殺武元衡,只是李師道先定下的小目標。

“恐襲”這事兒,李師道苦心經營了多年。他常年蓄養死士,在長安洛陽等地密佈情報網。殺掉武元衡後,他們又燒掉了襄州的佛寺,焚燬了獻陵的寢宮,狠狠給大唐紮了幾記黑刀。但這些,也都是李師道的障眼法。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於是,就在唐朝君臣的滿頭茫然間,野心勃勃的李師道,朝著他的終極目標伸出黑手:欲伏甲屠洛陽——把洛陽城屠光!

二:挽救大唐國運的山民們

李師道為什麼盯緊洛陽?看看當時形勢就知道:唐王朝的傾國精銳,正在淮西與吳元濟死掐,洛陽就是連接前線後方的樞紐,此時偏偏兵力空虛。只要這票辦成,唐朝前線大軍將後路盡斷。大唐輕則賠掉半條命,重則天下分崩離析,分裂亂世提前到來。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李師道。

為這誘人目標,李師道早就苦心經營。他安插在洛陽的內應圓靜,表面上是中嶽寺八十高齡的老方丈,其實是當年參加過安史之亂的老兵匪。經過他的多年操持,李師道在洛陽,有了一支數目多達百人的“特種部隊”。每個成員都凶殘好殺,且各個身手了得。就像等著血腥味的鯊魚一樣,隨時準備朝洛陽城張開牙口。

但李師道沒想到的是,這計劃周密的襲擊,還是出了誤差。“特種部隊”裡某成員臨陣腿軟,提前找洛陽官府告密,引著官兵把這幫賊兵包了餃子。可萬沒想到,這“特種部隊”戰力太狠,竟把數倍於己的官兵打的落荒而逃,硬是殺開條血路衝出洛陽城躲進嵩山裡,自家近乎零傷亡。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這個時候,才是洛陽城最大的危機:官軍戰力孱弱,且如沒頭蒼蠅。倘若他們在嵩山裡吃飽喝足,再給洛陽殺個回馬槍,局面將不可想象。沒錯,他們也打算這麼幹!

朝廷昏頭,官兵不靠譜,洛陽城的災難,貌似已進入倒計時。但關鍵時刻,拯救者出現了:一群山民。

自中唐以來,嵩山一代聚集了很多山民,名為“山棚”。他們以狩獵為生,各個驍勇善戰。偏偏這群鑽進嵩山且餓急眼的賊兵,順手搶了山民們剛獵的梅花鹿,還打傷了好幾個獵戶。燒殺搶掠慣了的他們,覺得這不是事兒,可在山民們看來,這事兒大了!

要知道,山民們雖窮,卻是十分抱團,傷一個就能憤怒一群人。外加唐憲宗年間,洛陽官府對山民們關照有加,這些重情義的漢子,也早盼著給國家出力。一聽這幫人是官府通緝的賊兵,那就更不用動員,家家男人抄傢伙一齊上,瞪紅了眼圍堵賊兵。

結果,這支李師道苦心經營的“特種部隊”,先被山民們組團狠錘,挖陷阱射冷箭各種暴擊,嵩山的各個道路也全被封鎖,於是死的死被抓的被抓,硬是一個也沒跑掉,落得全軍覆沒。接著經過對俘虜的審訊,洛陽官府又順藤摸瓜,查出了李師道設在洛陽城的情報網及內應臥底,全數一網打盡。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值得一提的是,在長安街頭襲殺武元衡的刺客,竟也混在這支“特種部隊”裡,這次也被一股腦揪出來。武元衡的血仇這才得報,冤死的張晏等軍卒,也終於得以正名。

如此結局,也叫這“特種部隊”的頭子圓靜,臨上刑場時還叫起撞天屈:“不得使洛城流血”。可以想象,一旦這些禽獸得逞,等待洛陽百姓的會是什麼!

不管怎樣,這次大唐,算是得救了!

三:敢於擔當的人們

說起這場“連環恐襲”,後世一個觀點,就是大唐“走運”。但比幸運更重要的,是整個事件裡,許多敢於擔當的人。

比如看似柔弱的詩人們,當武元衡慘遭橫死,滿朝高官失語時,卻也是官職微小的白居易勇敢發聲,疾呼追查凶手。雖說因此落得降職貶官,成了我們熟悉的“江州司馬”,但他不悔。

"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一部《長安十二時辰》,環環相扣的精彩劇情,叫多少追劇粉絲們喘不過氣,也惹來好些嘖嘖驚歎:看人家這劇,腦洞就是開得大,唐朝哪能有這麼大動靜的“恐襲”事件?

那麼,在真實的大唐歷史上,究竟有沒有發生過堪比“長安十二時辰”的緊張劇情?至少,中唐年間的一樁血案,足以與之“比肩”,甚至其結局,更深深影響了大唐國運。

這樁大案,可以被稱為“長安洛陽連環恐怖襲擊案”。其驚險全過程,卻是從一場大唐王朝的“葫蘆案”開始:宰相武元衡被殺事件!

一:“葫蘆案”背後的驚天陰謀

元和十年(815),大唐已是一個在“藩鎮割據”毛病裡苦戰的中唐。唐憲宗正集結重兵,對作亂的淮西吳元濟藩鎮發起重拳打擊,誓要挖掉這個毒瘡。但六月初三早晨,一樁爆炸新聞卻震驚了滿朝君臣:扛起平定淮西藩鎮重擔的宰相武元衡,竟在上朝路上被砍掉頭顱,只剩無頭屍身倒在血泊中……

天子腳下,當朝宰相竟被刺殺,這還了得?但更神奇的後續劇情是:唐憲宗暴怒了,但滿朝文武大臣,竟是連議論幾聲都不敢。好些大臣紛紛請病告假,只把唐憲宗“晒”朝堂上。刺客們更高調,乾脆在各級衙門門口寫條:“毋急捕我,我先殺汝”,氣焰十分囂張。

如此雷景象,正如當時兵部侍郎許孟容的含淚怒罵:“自古未有宰相橫屍路隅而盜不獲者,此朝廷之辱也!”意思也很直白:宰相被當街殺了,凶手都不敢抓,大唐你要臉嗎?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這番哭罵後,唐王朝隨即加大了追查力度,卻把張晏等十多個無辜軍卒錯當凶手迅速處決,真凶們卻安然離開長安。一場宰相被殺案,就這麼成了稀裡糊塗的“葫蘆案”。

為何如此葫蘆?在諸多文武臣工看來:藩鎮們哪裡好惹?被殺的武元衡宰相,正是“削藩”的堅決支持者,這事兒十有八九就是淮西藩鎮吳元濟乾的。今天他能殺武元衡,明天還不想殺誰殺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草草了結算了。

雖說這麼看,唐王朝這番遲鈍加昏聵的應對,貌似“合理”,但後果,卻十分嚴重。

首先與諸多大臣想象中不同的是,辦這樁惡性案件的,並非正和大唐死掐的淮西藩鎮吳元濟,卻是正在一旁看熱鬧的淄青藩鎮節度使李師道。在李師道看來,如果大唐滅了吳元濟,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所以必須橫插一槓。只要殺了堅決削藩的武元衡,嚇壞滿朝高官,“削藩”也就不了了之。於是痛下殺手,震驚長安。

但當時唐憲宗君臣們更想不到的是,殺武元衡,只是李師道先定下的小目標。

“恐襲”這事兒,李師道苦心經營了多年。他常年蓄養死士,在長安洛陽等地密佈情報網。殺掉武元衡後,他們又燒掉了襄州的佛寺,焚燬了獻陵的寢宮,狠狠給大唐紮了幾記黑刀。但這些,也都是李師道的障眼法。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於是,就在唐朝君臣的滿頭茫然間,野心勃勃的李師道,朝著他的終極目標伸出黑手:欲伏甲屠洛陽——把洛陽城屠光!

二:挽救大唐國運的山民們

李師道為什麼盯緊洛陽?看看當時形勢就知道:唐王朝的傾國精銳,正在淮西與吳元濟死掐,洛陽就是連接前線後方的樞紐,此時偏偏兵力空虛。只要這票辦成,唐朝前線大軍將後路盡斷。大唐輕則賠掉半條命,重則天下分崩離析,分裂亂世提前到來。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李師道。

為這誘人目標,李師道早就苦心經營。他安插在洛陽的內應圓靜,表面上是中嶽寺八十高齡的老方丈,其實是當年參加過安史之亂的老兵匪。經過他的多年操持,李師道在洛陽,有了一支數目多達百人的“特種部隊”。每個成員都凶殘好殺,且各個身手了得。就像等著血腥味的鯊魚一樣,隨時準備朝洛陽城張開牙口。

但李師道沒想到的是,這計劃周密的襲擊,還是出了誤差。“特種部隊”裡某成員臨陣腿軟,提前找洛陽官府告密,引著官兵把這幫賊兵包了餃子。可萬沒想到,這“特種部隊”戰力太狠,竟把數倍於己的官兵打的落荒而逃,硬是殺開條血路衝出洛陽城躲進嵩山裡,自家近乎零傷亡。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這個時候,才是洛陽城最大的危機:官軍戰力孱弱,且如沒頭蒼蠅。倘若他們在嵩山裡吃飽喝足,再給洛陽殺個回馬槍,局面將不可想象。沒錯,他們也打算這麼幹!

朝廷昏頭,官兵不靠譜,洛陽城的災難,貌似已進入倒計時。但關鍵時刻,拯救者出現了:一群山民。

自中唐以來,嵩山一代聚集了很多山民,名為“山棚”。他們以狩獵為生,各個驍勇善戰。偏偏這群鑽進嵩山且餓急眼的賊兵,順手搶了山民們剛獵的梅花鹿,還打傷了好幾個獵戶。燒殺搶掠慣了的他們,覺得這不是事兒,可在山民們看來,這事兒大了!

要知道,山民們雖窮,卻是十分抱團,傷一個就能憤怒一群人。外加唐憲宗年間,洛陽官府對山民們關照有加,這些重情義的漢子,也早盼著給國家出力。一聽這幫人是官府通緝的賊兵,那就更不用動員,家家男人抄傢伙一齊上,瞪紅了眼圍堵賊兵。

結果,這支李師道苦心經營的“特種部隊”,先被山民們組團狠錘,挖陷阱射冷箭各種暴擊,嵩山的各個道路也全被封鎖,於是死的死被抓的被抓,硬是一個也沒跑掉,落得全軍覆沒。接著經過對俘虜的審訊,洛陽官府又順藤摸瓜,查出了李師道設在洛陽城的情報網及內應臥底,全數一網打盡。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值得一提的是,在長安街頭襲殺武元衡的刺客,竟也混在這支“特種部隊”裡,這次也被一股腦揪出來。武元衡的血仇這才得報,冤死的張晏等軍卒,也終於得以正名。

如此結局,也叫這“特種部隊”的頭子圓靜,臨上刑場時還叫起撞天屈:“不得使洛城流血”。可以想象,一旦這些禽獸得逞,等待洛陽百姓的會是什麼!

不管怎樣,這次大唐,算是得救了!

三:敢於擔當的人們

說起這場“連環恐襲”,後世一個觀點,就是大唐“走運”。但比幸運更重要的,是整個事件裡,許多敢於擔當的人。

比如看似柔弱的詩人們,當武元衡慘遭橫死,滿朝高官失語時,卻也是官職微小的白居易勇敢發聲,疾呼追查凶手。雖說因此落得降職貶官,成了我們熟悉的“江州司馬”,但他不悔。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更比如那些山民們,面對賊兵肆虐,他們不跑不躲,卻是挺身向前。既為家仇,也為國恩。他們的忠勇與奮戰,見證了民心向背的真理,也足以羞死多少“沉默的大多數”“無聲的看客”,羞殺某些“朝堂高官”。

即使是在朝堂上,也有敢於擔當的英雄。比如武元衡遇刺那夜,同樣遇刺卻死裡逃生的裴度,他接替了武元衡的職務,更帶著一群仁人志士來到淮西前線指揮,終於迎著明槍暗箭,完成“雪夜下蔡州”妙筆,一舉平定淮西吳元濟。

武元衡遇難三年後,即元和十三年,勢如破竹的唐朝大軍平定淄青,李師道父子首級送入長安,武元衡冤案一戰洗雪。大唐,也完成了著名的“元和削藩”偉業,迎來了安史之亂以後,又一段輝煌中興時代。

"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一部《長安十二時辰》,環環相扣的精彩劇情,叫多少追劇粉絲們喘不過氣,也惹來好些嘖嘖驚歎:看人家這劇,腦洞就是開得大,唐朝哪能有這麼大動靜的“恐襲”事件?

那麼,在真實的大唐歷史上,究竟有沒有發生過堪比“長安十二時辰”的緊張劇情?至少,中唐年間的一樁血案,足以與之“比肩”,甚至其結局,更深深影響了大唐國運。

這樁大案,可以被稱為“長安洛陽連環恐怖襲擊案”。其驚險全過程,卻是從一場大唐王朝的“葫蘆案”開始:宰相武元衡被殺事件!

一:“葫蘆案”背後的驚天陰謀

元和十年(815),大唐已是一個在“藩鎮割據”毛病裡苦戰的中唐。唐憲宗正集結重兵,對作亂的淮西吳元濟藩鎮發起重拳打擊,誓要挖掉這個毒瘡。但六月初三早晨,一樁爆炸新聞卻震驚了滿朝君臣:扛起平定淮西藩鎮重擔的宰相武元衡,竟在上朝路上被砍掉頭顱,只剩無頭屍身倒在血泊中……

天子腳下,當朝宰相竟被刺殺,這還了得?但更神奇的後續劇情是:唐憲宗暴怒了,但滿朝文武大臣,竟是連議論幾聲都不敢。好些大臣紛紛請病告假,只把唐憲宗“晒”朝堂上。刺客們更高調,乾脆在各級衙門門口寫條:“毋急捕我,我先殺汝”,氣焰十分囂張。

如此雷景象,正如當時兵部侍郎許孟容的含淚怒罵:“自古未有宰相橫屍路隅而盜不獲者,此朝廷之辱也!”意思也很直白:宰相被當街殺了,凶手都不敢抓,大唐你要臉嗎?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這番哭罵後,唐王朝隨即加大了追查力度,卻把張晏等十多個無辜軍卒錯當凶手迅速處決,真凶們卻安然離開長安。一場宰相被殺案,就這麼成了稀裡糊塗的“葫蘆案”。

為何如此葫蘆?在諸多文武臣工看來:藩鎮們哪裡好惹?被殺的武元衡宰相,正是“削藩”的堅決支持者,這事兒十有八九就是淮西藩鎮吳元濟乾的。今天他能殺武元衡,明天還不想殺誰殺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草草了結算了。

雖說這麼看,唐王朝這番遲鈍加昏聵的應對,貌似“合理”,但後果,卻十分嚴重。

首先與諸多大臣想象中不同的是,辦這樁惡性案件的,並非正和大唐死掐的淮西藩鎮吳元濟,卻是正在一旁看熱鬧的淄青藩鎮節度使李師道。在李師道看來,如果大唐滅了吳元濟,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所以必須橫插一槓。只要殺了堅決削藩的武元衡,嚇壞滿朝高官,“削藩”也就不了了之。於是痛下殺手,震驚長安。

但當時唐憲宗君臣們更想不到的是,殺武元衡,只是李師道先定下的小目標。

“恐襲”這事兒,李師道苦心經營了多年。他常年蓄養死士,在長安洛陽等地密佈情報網。殺掉武元衡後,他們又燒掉了襄州的佛寺,焚燬了獻陵的寢宮,狠狠給大唐紮了幾記黑刀。但這些,也都是李師道的障眼法。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於是,就在唐朝君臣的滿頭茫然間,野心勃勃的李師道,朝著他的終極目標伸出黑手:欲伏甲屠洛陽——把洛陽城屠光!

二:挽救大唐國運的山民們

李師道為什麼盯緊洛陽?看看當時形勢就知道:唐王朝的傾國精銳,正在淮西與吳元濟死掐,洛陽就是連接前線後方的樞紐,此時偏偏兵力空虛。只要這票辦成,唐朝前線大軍將後路盡斷。大唐輕則賠掉半條命,重則天下分崩離析,分裂亂世提前到來。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李師道。

為這誘人目標,李師道早就苦心經營。他安插在洛陽的內應圓靜,表面上是中嶽寺八十高齡的老方丈,其實是當年參加過安史之亂的老兵匪。經過他的多年操持,李師道在洛陽,有了一支數目多達百人的“特種部隊”。每個成員都凶殘好殺,且各個身手了得。就像等著血腥味的鯊魚一樣,隨時準備朝洛陽城張開牙口。

但李師道沒想到的是,這計劃周密的襲擊,還是出了誤差。“特種部隊”裡某成員臨陣腿軟,提前找洛陽官府告密,引著官兵把這幫賊兵包了餃子。可萬沒想到,這“特種部隊”戰力太狠,竟把數倍於己的官兵打的落荒而逃,硬是殺開條血路衝出洛陽城躲進嵩山裡,自家近乎零傷亡。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這個時候,才是洛陽城最大的危機:官軍戰力孱弱,且如沒頭蒼蠅。倘若他們在嵩山裡吃飽喝足,再給洛陽殺個回馬槍,局面將不可想象。沒錯,他們也打算這麼幹!

朝廷昏頭,官兵不靠譜,洛陽城的災難,貌似已進入倒計時。但關鍵時刻,拯救者出現了:一群山民。

自中唐以來,嵩山一代聚集了很多山民,名為“山棚”。他們以狩獵為生,各個驍勇善戰。偏偏這群鑽進嵩山且餓急眼的賊兵,順手搶了山民們剛獵的梅花鹿,還打傷了好幾個獵戶。燒殺搶掠慣了的他們,覺得這不是事兒,可在山民們看來,這事兒大了!

要知道,山民們雖窮,卻是十分抱團,傷一個就能憤怒一群人。外加唐憲宗年間,洛陽官府對山民們關照有加,這些重情義的漢子,也早盼著給國家出力。一聽這幫人是官府通緝的賊兵,那就更不用動員,家家男人抄傢伙一齊上,瞪紅了眼圍堵賊兵。

結果,這支李師道苦心經營的“特種部隊”,先被山民們組團狠錘,挖陷阱射冷箭各種暴擊,嵩山的各個道路也全被封鎖,於是死的死被抓的被抓,硬是一個也沒跑掉,落得全軍覆沒。接著經過對俘虜的審訊,洛陽官府又順藤摸瓜,查出了李師道設在洛陽城的情報網及內應臥底,全數一網打盡。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值得一提的是,在長安街頭襲殺武元衡的刺客,竟也混在這支“特種部隊”裡,這次也被一股腦揪出來。武元衡的血仇這才得報,冤死的張晏等軍卒,也終於得以正名。

如此結局,也叫這“特種部隊”的頭子圓靜,臨上刑場時還叫起撞天屈:“不得使洛城流血”。可以想象,一旦這些禽獸得逞,等待洛陽百姓的會是什麼!

不管怎樣,這次大唐,算是得救了!

三:敢於擔當的人們

說起這場“連環恐襲”,後世一個觀點,就是大唐“走運”。但比幸運更重要的,是整個事件裡,許多敢於擔當的人。

比如看似柔弱的詩人們,當武元衡慘遭橫死,滿朝高官失語時,卻也是官職微小的白居易勇敢發聲,疾呼追查凶手。雖說因此落得降職貶官,成了我們熟悉的“江州司馬”,但他不悔。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更比如那些山民們,面對賊兵肆虐,他們不跑不躲,卻是挺身向前。既為家仇,也為國恩。他們的忠勇與奮戰,見證了民心向背的真理,也足以羞死多少“沉默的大多數”“無聲的看客”,羞殺某些“朝堂高官”。

即使是在朝堂上,也有敢於擔當的英雄。比如武元衡遇刺那夜,同樣遇刺卻死裡逃生的裴度,他接替了武元衡的職務,更帶著一群仁人志士來到淮西前線指揮,終於迎著明槍暗箭,完成“雪夜下蔡州”妙筆,一舉平定淮西吳元濟。

武元衡遇難三年後,即元和十三年,勢如破竹的唐朝大軍平定淄青,李師道父子首級送入長安,武元衡冤案一戰洗雪。大唐,也完成了著名的“元和削藩”偉業,迎來了安史之亂以後,又一段輝煌中興時代。

《長安十二時辰》裡的“恐怖襲擊”,唐朝真有嗎?更凶殘

比起帝王的“英明神武”,比起“幸運”,這偉業,卻是多少敢於擔當的人,默默扛起。他們,亦當得起超越歷史的,後人虔誠的敬意。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蟲離先生《喋血長安:大唐第一凶殺案始末》、梅毅《帝國龍亢:隋唐真史》、六神磊磊《還我煌煌大唐》、冷兵器研究所李從嘉、《十二時辰裡的突厥狼衛算什麼?唐朝遊俠的“洛陽24小時”才叫真嚇人》、陶繼雙《唐朝圓靜與洛陽恐怖襲擊案關係考》

身為三鎮節度使的大胖子安祿山,為何卻懼怕一個瘦小枯乾的文官?

被遺忘的“南宋遊擊英雄”,打得金軍集體致敬,卻被友軍活活坑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