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

文/木子君侃史

隋朝末年,楊廣把天下搞得一團糟,到處都是造反的軍隊,李淵也趁機起兵。起兵後,李淵首先進攻長安。打下長安後,李淵佔據了關中地區,得到了關隴貴族的支持。有了關隴貴族做後盾,李淵一步步統一了中國,建立了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的唐朝。

然而唐朝建立不久,就出了亂子。

"

文/木子君侃史

隋朝末年,楊廣把天下搞得一團糟,到處都是造反的軍隊,李淵也趁機起兵。起兵後,李淵首先進攻長安。打下長安後,李淵佔據了關中地區,得到了關隴貴族的支持。有了關隴貴族做後盾,李淵一步步統一了中國,建立了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的唐朝。

然而唐朝建立不久,就出了亂子。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大唐榮耀

李世民的華麗轉身

李淵的兩個兒子,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的能力都很強,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兩個人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李淵按照傳統,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讓他將來繼承王位。

可是次子李世民心氣太高,他召集了一些親信大臣,使盡各種手段要和哥哥搶王位。

對於這種不安分守己的行為,李淵當然很不高興。他剝奪了李世民的兵權,安排他去做中書令。中書令相當於我們俗稱的“宰相”,是最高等級的文官。李淵這麼安排,是希望李世民能收起自己的野心,老老實實地做一個文臣輔佐自己的哥哥。

可是李世民沒得選擇。

"

文/木子君侃史

隋朝末年,楊廣把天下搞得一團糟,到處都是造反的軍隊,李淵也趁機起兵。起兵後,李淵首先進攻長安。打下長安後,李淵佔據了關中地區,得到了關隴貴族的支持。有了關隴貴族做後盾,李淵一步步統一了中國,建立了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的唐朝。

然而唐朝建立不久,就出了亂子。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大唐榮耀

李世民的華麗轉身

李淵的兩個兒子,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的能力都很強,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兩個人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李淵按照傳統,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讓他將來繼承王位。

可是次子李世民心氣太高,他召集了一些親信大臣,使盡各種手段要和哥哥搶王位。

對於這種不安分守己的行為,李淵當然很不高興。他剝奪了李世民的兵權,安排他去做中書令。中書令相當於我們俗稱的“宰相”,是最高等級的文官。李淵這麼安排,是希望李世民能收起自己的野心,老老實實地做一個文臣輔佐自己的哥哥。

可是李世民沒得選擇。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高祖李淵

古代的政治鬥爭是事關生死存亡的鬥爭——不贏就得死。一旦參與了權力的遊戲,你就沒有退路。李世民已經暴露了對皇位的野心,將來等李建成當了皇帝,他絕無寬恕李世民的可能。

李世民在最絕望的時候,打算孤注一擲。當時,李世民、李建成和李淵都住在首都長安。李世民已經失去了兵權,只能調動少數親衛隊,他要面對的則是數倍於己的長安守軍和宮廷衛隊。想要奪權,只能火中取栗,置之死地而後生。

李世民使了個計策,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第二天來皇宮議事。二人完全沒有戒備,第二天輕裝簡行,穿過皇宮的大門玄武門,走進皇宮。李世民早已帶領衛隊埋伏到皇宮裡,此時突然發動襲擊,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

文/木子君侃史

隋朝末年,楊廣把天下搞得一團糟,到處都是造反的軍隊,李淵也趁機起兵。起兵後,李淵首先進攻長安。打下長安後,李淵佔據了關中地區,得到了關隴貴族的支持。有了關隴貴族做後盾,李淵一步步統一了中國,建立了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的唐朝。

然而唐朝建立不久,就出了亂子。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大唐榮耀

李世民的華麗轉身

李淵的兩個兒子,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的能力都很強,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兩個人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李淵按照傳統,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讓他將來繼承王位。

可是次子李世民心氣太高,他召集了一些親信大臣,使盡各種手段要和哥哥搶王位。

對於這種不安分守己的行為,李淵當然很不高興。他剝奪了李世民的兵權,安排他去做中書令。中書令相當於我們俗稱的“宰相”,是最高等級的文官。李淵這麼安排,是希望李世民能收起自己的野心,老老實實地做一個文臣輔佐自己的哥哥。

可是李世民沒得選擇。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高祖李淵

古代的政治鬥爭是事關生死存亡的鬥爭——不贏就得死。一旦參與了權力的遊戲,你就沒有退路。李世民已經暴露了對皇位的野心,將來等李建成當了皇帝,他絕無寬恕李世民的可能。

李世民在最絕望的時候,打算孤注一擲。當時,李世民、李建成和李淵都住在首都長安。李世民已經失去了兵權,只能調動少數親衛隊,他要面對的則是數倍於己的長安守軍和宮廷衛隊。想要奪權,只能火中取栗,置之死地而後生。

李世民使了個計策,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第二天來皇宮議事。二人完全沒有戒備,第二天輕裝簡行,穿過皇宮的大門玄武門,走進皇宮。李世民早已帶領衛隊埋伏到皇宮裡,此時突然發動襲擊,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歷朝歷代這個位置都是帶血的

隨後李世民立刻奔向父皇李淵的住所,用武力控制住李淵和在場的大臣。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衛隊以及長安城的大批守衛蜂擁趕來的時候,李淵已經被控制,大局已定。這就是“玄武門之變”。

今天的歷史學家根據其他史料的佐證,得出結論:李世民的確英勇善戰,武功卓越,為李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並沒有正史上描寫得那麼神乎其神,李淵和李建成也沒有正史描寫得那麼不堪。

不過,我們要記住這一點:皇帝個人的私德和他的政治功績是不掛鉤的。李世民私德有虧,但對於百姓來說,卻是一個好皇帝

"

文/木子君侃史

隋朝末年,楊廣把天下搞得一團糟,到處都是造反的軍隊,李淵也趁機起兵。起兵後,李淵首先進攻長安。打下長安後,李淵佔據了關中地區,得到了關隴貴族的支持。有了關隴貴族做後盾,李淵一步步統一了中國,建立了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的唐朝。

然而唐朝建立不久,就出了亂子。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大唐榮耀

李世民的華麗轉身

李淵的兩個兒子,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的能力都很強,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兩個人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李淵按照傳統,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讓他將來繼承王位。

可是次子李世民心氣太高,他召集了一些親信大臣,使盡各種手段要和哥哥搶王位。

對於這種不安分守己的行為,李淵當然很不高興。他剝奪了李世民的兵權,安排他去做中書令。中書令相當於我們俗稱的“宰相”,是最高等級的文官。李淵這麼安排,是希望李世民能收起自己的野心,老老實實地做一個文臣輔佐自己的哥哥。

可是李世民沒得選擇。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高祖李淵

古代的政治鬥爭是事關生死存亡的鬥爭——不贏就得死。一旦參與了權力的遊戲,你就沒有退路。李世民已經暴露了對皇位的野心,將來等李建成當了皇帝,他絕無寬恕李世民的可能。

李世民在最絕望的時候,打算孤注一擲。當時,李世民、李建成和李淵都住在首都長安。李世民已經失去了兵權,只能調動少數親衛隊,他要面對的則是數倍於己的長安守軍和宮廷衛隊。想要奪權,只能火中取栗,置之死地而後生。

李世民使了個計策,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第二天來皇宮議事。二人完全沒有戒備,第二天輕裝簡行,穿過皇宮的大門玄武門,走進皇宮。李世民早已帶領衛隊埋伏到皇宮裡,此時突然發動襲擊,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歷朝歷代這個位置都是帶血的

隨後李世民立刻奔向父皇李淵的住所,用武力控制住李淵和在場的大臣。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衛隊以及長安城的大批守衛蜂擁趕來的時候,李淵已經被控制,大局已定。這就是“玄武門之變”。

今天的歷史學家根據其他史料的佐證,得出結論:李世民的確英勇善戰,武功卓越,為李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並沒有正史上描寫得那麼神乎其神,李淵和李建成也沒有正史描寫得那麼不堪。

不過,我們要記住這一點:皇帝個人的私德和他的政治功績是不掛鉤的。李世民私德有虧,但對於百姓來說,卻是一個好皇帝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逼迫父親李淵退位

李唐盛世的到來

我們在誇耀中國歷史的時候,常說“漢唐盛世”,以這兩個朝代最為驕傲。

後來宋人被遼、金、蒙古輪番蹂躪的時候,明朝在滿清的攻勢下苦苦支撐的時候,清末民初中國飽受列強欺凌的時候,人們都喜歡拿漢、唐的雄風來懷念一番。

"

文/木子君侃史

隋朝末年,楊廣把天下搞得一團糟,到處都是造反的軍隊,李淵也趁機起兵。起兵後,李淵首先進攻長安。打下長安後,李淵佔據了關中地區,得到了關隴貴族的支持。有了關隴貴族做後盾,李淵一步步統一了中國,建立了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的唐朝。

然而唐朝建立不久,就出了亂子。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大唐榮耀

李世民的華麗轉身

李淵的兩個兒子,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的能力都很強,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兩個人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李淵按照傳統,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讓他將來繼承王位。

可是次子李世民心氣太高,他召集了一些親信大臣,使盡各種手段要和哥哥搶王位。

對於這種不安分守己的行為,李淵當然很不高興。他剝奪了李世民的兵權,安排他去做中書令。中書令相當於我們俗稱的“宰相”,是最高等級的文官。李淵這麼安排,是希望李世民能收起自己的野心,老老實實地做一個文臣輔佐自己的哥哥。

可是李世民沒得選擇。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高祖李淵

古代的政治鬥爭是事關生死存亡的鬥爭——不贏就得死。一旦參與了權力的遊戲,你就沒有退路。李世民已經暴露了對皇位的野心,將來等李建成當了皇帝,他絕無寬恕李世民的可能。

李世民在最絕望的時候,打算孤注一擲。當時,李世民、李建成和李淵都住在首都長安。李世民已經失去了兵權,只能調動少數親衛隊,他要面對的則是數倍於己的長安守軍和宮廷衛隊。想要奪權,只能火中取栗,置之死地而後生。

李世民使了個計策,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第二天來皇宮議事。二人完全沒有戒備,第二天輕裝簡行,穿過皇宮的大門玄武門,走進皇宮。李世民早已帶領衛隊埋伏到皇宮裡,此時突然發動襲擊,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歷朝歷代這個位置都是帶血的

隨後李世民立刻奔向父皇李淵的住所,用武力控制住李淵和在場的大臣。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衛隊以及長安城的大批守衛蜂擁趕來的時候,李淵已經被控制,大局已定。這就是“玄武門之變”。

今天的歷史學家根據其他史料的佐證,得出結論:李世民的確英勇善戰,武功卓越,為李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並沒有正史上描寫得那麼神乎其神,李淵和李建成也沒有正史描寫得那麼不堪。

不過,我們要記住這一點:皇帝個人的私德和他的政治功績是不掛鉤的。李世民私德有虧,但對於百姓來說,卻是一個好皇帝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逼迫父親李淵退位

李唐盛世的到來

我們在誇耀中國歷史的時候,常說“漢唐盛世”,以這兩個朝代最為驕傲。

後來宋人被遼、金、蒙古輪番蹂躪的時候,明朝在滿清的攻勢下苦苦支撐的時候,清末民初中國飽受列強欺凌的時候,人們都喜歡拿漢、唐的雄風來懷念一番。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朝的精銳騎兵

作為唐初盛世的標誌,李世民的一大功績是打贏了和突厥之間的戰爭,找回了他老爸當年丟了的面子。

貞觀初年,李世民剛即位的時候突厥人大舉入侵,一直殺到長安城外。李世民不得不自己跑到陣前跟突厥人談判,給了大量財物後突厥才退兵。後來突厥內亂,再加上貞觀年間唐朝國力快速提升,唐軍經過多次戰爭徹底征服了突厥。李世民被突厥尊為天可汗,這才算是有了一點盛世該有的氣勢。

"

文/木子君侃史

隋朝末年,楊廣把天下搞得一團糟,到處都是造反的軍隊,李淵也趁機起兵。起兵後,李淵首先進攻長安。打下長安後,李淵佔據了關中地區,得到了關隴貴族的支持。有了關隴貴族做後盾,李淵一步步統一了中國,建立了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的唐朝。

然而唐朝建立不久,就出了亂子。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大唐榮耀

李世民的華麗轉身

李淵的兩個兒子,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的能力都很強,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兩個人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李淵按照傳統,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讓他將來繼承王位。

可是次子李世民心氣太高,他召集了一些親信大臣,使盡各種手段要和哥哥搶王位。

對於這種不安分守己的行為,李淵當然很不高興。他剝奪了李世民的兵權,安排他去做中書令。中書令相當於我們俗稱的“宰相”,是最高等級的文官。李淵這麼安排,是希望李世民能收起自己的野心,老老實實地做一個文臣輔佐自己的哥哥。

可是李世民沒得選擇。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高祖李淵

古代的政治鬥爭是事關生死存亡的鬥爭——不贏就得死。一旦參與了權力的遊戲,你就沒有退路。李世民已經暴露了對皇位的野心,將來等李建成當了皇帝,他絕無寬恕李世民的可能。

李世民在最絕望的時候,打算孤注一擲。當時,李世民、李建成和李淵都住在首都長安。李世民已經失去了兵權,只能調動少數親衛隊,他要面對的則是數倍於己的長安守軍和宮廷衛隊。想要奪權,只能火中取栗,置之死地而後生。

李世民使了個計策,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第二天來皇宮議事。二人完全沒有戒備,第二天輕裝簡行,穿過皇宮的大門玄武門,走進皇宮。李世民早已帶領衛隊埋伏到皇宮裡,此時突然發動襲擊,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歷朝歷代這個位置都是帶血的

隨後李世民立刻奔向父皇李淵的住所,用武力控制住李淵和在場的大臣。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衛隊以及長安城的大批守衛蜂擁趕來的時候,李淵已經被控制,大局已定。這就是“玄武門之變”。

今天的歷史學家根據其他史料的佐證,得出結論:李世民的確英勇善戰,武功卓越,為李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並沒有正史上描寫得那麼神乎其神,李淵和李建成也沒有正史描寫得那麼不堪。

不過,我們要記住這一點:皇帝個人的私德和他的政治功績是不掛鉤的。李世民私德有虧,但對於百姓來說,卻是一個好皇帝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逼迫父親李淵退位

李唐盛世的到來

我們在誇耀中國歷史的時候,常說“漢唐盛世”,以這兩個朝代最為驕傲。

後來宋人被遼、金、蒙古輪番蹂躪的時候,明朝在滿清的攻勢下苦苦支撐的時候,清末民初中國飽受列強欺凌的時候,人們都喜歡拿漢、唐的雄風來懷念一番。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朝的精銳騎兵

作為唐初盛世的標誌,李世民的一大功績是打贏了和突厥之間的戰爭,找回了他老爸當年丟了的面子。

貞觀初年,李世民剛即位的時候突厥人大舉入侵,一直殺到長安城外。李世民不得不自己跑到陣前跟突厥人談判,給了大量財物後突厥才退兵。後來突厥內亂,再加上貞觀年間唐朝國力快速提升,唐軍經過多次戰爭徹底征服了突厥。李世民被突厥尊為天可汗,這才算是有了一點盛世該有的氣勢。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在位期間,解決了大唐北方強敵突厥

李世民在位期間,另一項重大功績便是玄奘法師自印度取得原版的佛經並完成譯製工作。

玄奘是位非常虔誠的佛教徒,他在中國刻苦學習佛法,卻感到中國僧人對佛法的解釋不能令他滿意。於是他憑藉一雙腳,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一個人走到了印度,刻苦學習了很多年的佛法,獲得了極大的聲望。

玄奘回國後,受到了李世民的隆重接見,他在李世民的安排下當了京城大寺的主持。此後,玄奘花費了畢生精力翻譯從印度帶回來的眾多佛經。因為佛學造詣深厚,玄奘翻譯的佛經質量很高。直到今天,很多佛經都以他翻譯的版本為最佳。

"

文/木子君侃史

隋朝末年,楊廣把天下搞得一團糟,到處都是造反的軍隊,李淵也趁機起兵。起兵後,李淵首先進攻長安。打下長安後,李淵佔據了關中地區,得到了關隴貴族的支持。有了關隴貴族做後盾,李淵一步步統一了中國,建立了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的唐朝。

然而唐朝建立不久,就出了亂子。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大唐榮耀

李世民的華麗轉身

李淵的兩個兒子,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的能力都很強,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兩個人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李淵按照傳統,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讓他將來繼承王位。

可是次子李世民心氣太高,他召集了一些親信大臣,使盡各種手段要和哥哥搶王位。

對於這種不安分守己的行為,李淵當然很不高興。他剝奪了李世民的兵權,安排他去做中書令。中書令相當於我們俗稱的“宰相”,是最高等級的文官。李淵這麼安排,是希望李世民能收起自己的野心,老老實實地做一個文臣輔佐自己的哥哥。

可是李世民沒得選擇。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高祖李淵

古代的政治鬥爭是事關生死存亡的鬥爭——不贏就得死。一旦參與了權力的遊戲,你就沒有退路。李世民已經暴露了對皇位的野心,將來等李建成當了皇帝,他絕無寬恕李世民的可能。

李世民在最絕望的時候,打算孤注一擲。當時,李世民、李建成和李淵都住在首都長安。李世民已經失去了兵權,只能調動少數親衛隊,他要面對的則是數倍於己的長安守軍和宮廷衛隊。想要奪權,只能火中取栗,置之死地而後生。

李世民使了個計策,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第二天來皇宮議事。二人完全沒有戒備,第二天輕裝簡行,穿過皇宮的大門玄武門,走進皇宮。李世民早已帶領衛隊埋伏到皇宮裡,此時突然發動襲擊,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歷朝歷代這個位置都是帶血的

隨後李世民立刻奔向父皇李淵的住所,用武力控制住李淵和在場的大臣。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衛隊以及長安城的大批守衛蜂擁趕來的時候,李淵已經被控制,大局已定。這就是“玄武門之變”。

今天的歷史學家根據其他史料的佐證,得出結論:李世民的確英勇善戰,武功卓越,為李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並沒有正史上描寫得那麼神乎其神,李淵和李建成也沒有正史描寫得那麼不堪。

不過,我們要記住這一點:皇帝個人的私德和他的政治功績是不掛鉤的。李世民私德有虧,但對於百姓來說,卻是一個好皇帝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逼迫父親李淵退位

李唐盛世的到來

我們在誇耀中國歷史的時候,常說“漢唐盛世”,以這兩個朝代最為驕傲。

後來宋人被遼、金、蒙古輪番蹂躪的時候,明朝在滿清的攻勢下苦苦支撐的時候,清末民初中國飽受列強欺凌的時候,人們都喜歡拿漢、唐的雄風來懷念一番。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朝的精銳騎兵

作為唐初盛世的標誌,李世民的一大功績是打贏了和突厥之間的戰爭,找回了他老爸當年丟了的面子。

貞觀初年,李世民剛即位的時候突厥人大舉入侵,一直殺到長安城外。李世民不得不自己跑到陣前跟突厥人談判,給了大量財物後突厥才退兵。後來突厥內亂,再加上貞觀年間唐朝國力快速提升,唐軍經過多次戰爭徹底征服了突厥。李世民被突厥尊為天可汗,這才算是有了一點盛世該有的氣勢。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在位期間,解決了大唐北方強敵突厥

李世民在位期間,另一項重大功績便是玄奘法師自印度取得原版的佛經並完成譯製工作。

玄奘是位非常虔誠的佛教徒,他在中國刻苦學習佛法,卻感到中國僧人對佛法的解釋不能令他滿意。於是他憑藉一雙腳,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一個人走到了印度,刻苦學習了很多年的佛法,獲得了極大的聲望。

玄奘回國後,受到了李世民的隆重接見,他在李世民的安排下當了京城大寺的主持。此後,玄奘花費了畢生精力翻譯從印度帶回來的眾多佛經。因為佛學造詣深厚,玄奘翻譯的佛經質量很高。直到今天,很多佛經都以他翻譯的版本為最佳。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玄奘高僧自印度取得真經

降服突厥,這是李世民的武功;玄奘譯經,這是李世民的文治。以此為標誌,李世民的“貞觀之治”達到了高潮,舉國上下都是一派繁榮景象。

誰承想,唐朝滅亡的種子也在此時被埋下了。

玄武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唐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這個滅亡的種子,就是“玄武門之變”。因為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給唐朝歷史開了一個很壞的頭——他公然破壞了“嫡長子繼承製”。

什麼叫“嫡長子繼承製”呢?

在古代,皇后和妃嬪的地位有著天壤之別,相應的她們所生的孩子地位也截然不同。皇后生的孩子,稱為“嫡出”;妃嬪生的孩子,稱為“庶出”。嫡出子女的權力要遠遠大於庶出子女。

"

文/木子君侃史

隋朝末年,楊廣把天下搞得一團糟,到處都是造反的軍隊,李淵也趁機起兵。起兵後,李淵首先進攻長安。打下長安後,李淵佔據了關中地區,得到了關隴貴族的支持。有了關隴貴族做後盾,李淵一步步統一了中國,建立了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的唐朝。

然而唐朝建立不久,就出了亂子。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大唐榮耀

李世民的華麗轉身

李淵的兩個兒子,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的能力都很強,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兩個人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李淵按照傳統,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讓他將來繼承王位。

可是次子李世民心氣太高,他召集了一些親信大臣,使盡各種手段要和哥哥搶王位。

對於這種不安分守己的行為,李淵當然很不高興。他剝奪了李世民的兵權,安排他去做中書令。中書令相當於我們俗稱的“宰相”,是最高等級的文官。李淵這麼安排,是希望李世民能收起自己的野心,老老實實地做一個文臣輔佐自己的哥哥。

可是李世民沒得選擇。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高祖李淵

古代的政治鬥爭是事關生死存亡的鬥爭——不贏就得死。一旦參與了權力的遊戲,你就沒有退路。李世民已經暴露了對皇位的野心,將來等李建成當了皇帝,他絕無寬恕李世民的可能。

李世民在最絕望的時候,打算孤注一擲。當時,李世民、李建成和李淵都住在首都長安。李世民已經失去了兵權,只能調動少數親衛隊,他要面對的則是數倍於己的長安守軍和宮廷衛隊。想要奪權,只能火中取栗,置之死地而後生。

李世民使了個計策,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第二天來皇宮議事。二人完全沒有戒備,第二天輕裝簡行,穿過皇宮的大門玄武門,走進皇宮。李世民早已帶領衛隊埋伏到皇宮裡,此時突然發動襲擊,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歷朝歷代這個位置都是帶血的

隨後李世民立刻奔向父皇李淵的住所,用武力控制住李淵和在場的大臣。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衛隊以及長安城的大批守衛蜂擁趕來的時候,李淵已經被控制,大局已定。這就是“玄武門之變”。

今天的歷史學家根據其他史料的佐證,得出結論:李世民的確英勇善戰,武功卓越,為李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並沒有正史上描寫得那麼神乎其神,李淵和李建成也沒有正史描寫得那麼不堪。

不過,我們要記住這一點:皇帝個人的私德和他的政治功績是不掛鉤的。李世民私德有虧,但對於百姓來說,卻是一個好皇帝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逼迫父親李淵退位

李唐盛世的到來

我們在誇耀中國歷史的時候,常說“漢唐盛世”,以這兩個朝代最為驕傲。

後來宋人被遼、金、蒙古輪番蹂躪的時候,明朝在滿清的攻勢下苦苦支撐的時候,清末民初中國飽受列強欺凌的時候,人們都喜歡拿漢、唐的雄風來懷念一番。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朝的精銳騎兵

作為唐初盛世的標誌,李世民的一大功績是打贏了和突厥之間的戰爭,找回了他老爸當年丟了的面子。

貞觀初年,李世民剛即位的時候突厥人大舉入侵,一直殺到長安城外。李世民不得不自己跑到陣前跟突厥人談判,給了大量財物後突厥才退兵。後來突厥內亂,再加上貞觀年間唐朝國力快速提升,唐軍經過多次戰爭徹底征服了突厥。李世民被突厥尊為天可汗,這才算是有了一點盛世該有的氣勢。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在位期間,解決了大唐北方強敵突厥

李世民在位期間,另一項重大功績便是玄奘法師自印度取得原版的佛經並完成譯製工作。

玄奘是位非常虔誠的佛教徒,他在中國刻苦學習佛法,卻感到中國僧人對佛法的解釋不能令他滿意。於是他憑藉一雙腳,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一個人走到了印度,刻苦學習了很多年的佛法,獲得了極大的聲望。

玄奘回國後,受到了李世民的隆重接見,他在李世民的安排下當了京城大寺的主持。此後,玄奘花費了畢生精力翻譯從印度帶回來的眾多佛經。因為佛學造詣深厚,玄奘翻譯的佛經質量很高。直到今天,很多佛經都以他翻譯的版本為最佳。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玄奘高僧自印度取得真經

降服突厥,這是李世民的武功;玄奘譯經,這是李世民的文治。以此為標誌,李世民的“貞觀之治”達到了高潮,舉國上下都是一派繁榮景象。

誰承想,唐朝滅亡的種子也在此時被埋下了。

玄武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唐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這個滅亡的種子,就是“玄武門之變”。因為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給唐朝歷史開了一個很壞的頭——他公然破壞了“嫡長子繼承製”。

什麼叫“嫡長子繼承製”呢?

在古代,皇后和妃嬪的地位有著天壤之別,相應的她們所生的孩子地位也截然不同。皇后生的孩子,稱為“嫡出”;妃嬪生的孩子,稱為“庶出”。嫡出子女的權力要遠遠大於庶出子女。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真實的李建成並沒有那麼不堪

比如在繼承問題上,嫡出的兒子裡年齡最大的,擁有最優先的繼承權。哪怕嫡長子能力不如其他兒子,甚至是個混混、傻瓜,家業也只能給他,這就叫“立嫡以長不以賢”。嫡長子繼承權優先,這就是“嫡長子繼承製”

嫡長子繼承製是中國古代非常重要的繼承製度。

在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次皇帝為了廢立皇后和群臣打架的事情:皇帝說我想廢掉舊皇后立一個新皇后,群臣就不幹,天天跟皇帝打架,搞得朝政不穩。

我們以現代人的思維去看這事會很奇怪:皇帝都是君臨天下的人了,皇帝最寵愛哪個女人,這種家事還需要大臣來管嗎?皇帝后宮裡的臣子們瞎摻和什麼啊?

原因就在於:廢立皇后不是皇帝喜歡誰不喜歡誰的小事,而是改變繼承順序的大事。皇后變了,皇位的繼承人也就改變了,這一變就要動搖國本,大臣們當然不幹了。

"

文/木子君侃史

隋朝末年,楊廣把天下搞得一團糟,到處都是造反的軍隊,李淵也趁機起兵。起兵後,李淵首先進攻長安。打下長安後,李淵佔據了關中地區,得到了關隴貴族的支持。有了關隴貴族做後盾,李淵一步步統一了中國,建立了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的唐朝。

然而唐朝建立不久,就出了亂子。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大唐榮耀

李世民的華麗轉身

李淵的兩個兒子,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的能力都很強,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兩個人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李淵按照傳統,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讓他將來繼承王位。

可是次子李世民心氣太高,他召集了一些親信大臣,使盡各種手段要和哥哥搶王位。

對於這種不安分守己的行為,李淵當然很不高興。他剝奪了李世民的兵權,安排他去做中書令。中書令相當於我們俗稱的“宰相”,是最高等級的文官。李淵這麼安排,是希望李世民能收起自己的野心,老老實實地做一個文臣輔佐自己的哥哥。

可是李世民沒得選擇。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高祖李淵

古代的政治鬥爭是事關生死存亡的鬥爭——不贏就得死。一旦參與了權力的遊戲,你就沒有退路。李世民已經暴露了對皇位的野心,將來等李建成當了皇帝,他絕無寬恕李世民的可能。

李世民在最絕望的時候,打算孤注一擲。當時,李世民、李建成和李淵都住在首都長安。李世民已經失去了兵權,只能調動少數親衛隊,他要面對的則是數倍於己的長安守軍和宮廷衛隊。想要奪權,只能火中取栗,置之死地而後生。

李世民使了個計策,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第二天來皇宮議事。二人完全沒有戒備,第二天輕裝簡行,穿過皇宮的大門玄武門,走進皇宮。李世民早已帶領衛隊埋伏到皇宮裡,此時突然發動襲擊,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歷朝歷代這個位置都是帶血的

隨後李世民立刻奔向父皇李淵的住所,用武力控制住李淵和在場的大臣。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衛隊以及長安城的大批守衛蜂擁趕來的時候,李淵已經被控制,大局已定。這就是“玄武門之變”。

今天的歷史學家根據其他史料的佐證,得出結論:李世民的確英勇善戰,武功卓越,為李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並沒有正史上描寫得那麼神乎其神,李淵和李建成也沒有正史描寫得那麼不堪。

不過,我們要記住這一點:皇帝個人的私德和他的政治功績是不掛鉤的。李世民私德有虧,但對於百姓來說,卻是一個好皇帝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逼迫父親李淵退位

李唐盛世的到來

我們在誇耀中國歷史的時候,常說“漢唐盛世”,以這兩個朝代最為驕傲。

後來宋人被遼、金、蒙古輪番蹂躪的時候,明朝在滿清的攻勢下苦苦支撐的時候,清末民初中國飽受列強欺凌的時候,人們都喜歡拿漢、唐的雄風來懷念一番。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朝的精銳騎兵

作為唐初盛世的標誌,李世民的一大功績是打贏了和突厥之間的戰爭,找回了他老爸當年丟了的面子。

貞觀初年,李世民剛即位的時候突厥人大舉入侵,一直殺到長安城外。李世民不得不自己跑到陣前跟突厥人談判,給了大量財物後突厥才退兵。後來突厥內亂,再加上貞觀年間唐朝國力快速提升,唐軍經過多次戰爭徹底征服了突厥。李世民被突厥尊為天可汗,這才算是有了一點盛世該有的氣勢。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在位期間,解決了大唐北方強敵突厥

李世民在位期間,另一項重大功績便是玄奘法師自印度取得原版的佛經並完成譯製工作。

玄奘是位非常虔誠的佛教徒,他在中國刻苦學習佛法,卻感到中國僧人對佛法的解釋不能令他滿意。於是他憑藉一雙腳,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一個人走到了印度,刻苦學習了很多年的佛法,獲得了極大的聲望。

玄奘回國後,受到了李世民的隆重接見,他在李世民的安排下當了京城大寺的主持。此後,玄奘花費了畢生精力翻譯從印度帶回來的眾多佛經。因為佛學造詣深厚,玄奘翻譯的佛經質量很高。直到今天,很多佛經都以他翻譯的版本為最佳。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玄奘高僧自印度取得真經

降服突厥,這是李世民的武功;玄奘譯經,這是李世民的文治。以此為標誌,李世民的“貞觀之治”達到了高潮,舉國上下都是一派繁榮景象。

誰承想,唐朝滅亡的種子也在此時被埋下了。

玄武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唐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這個滅亡的種子,就是“玄武門之變”。因為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給唐朝歷史開了一個很壞的頭——他公然破壞了“嫡長子繼承製”。

什麼叫“嫡長子繼承製”呢?

在古代,皇后和妃嬪的地位有著天壤之別,相應的她們所生的孩子地位也截然不同。皇后生的孩子,稱為“嫡出”;妃嬪生的孩子,稱為“庶出”。嫡出子女的權力要遠遠大於庶出子女。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真實的李建成並沒有那麼不堪

比如在繼承問題上,嫡出的兒子裡年齡最大的,擁有最優先的繼承權。哪怕嫡長子能力不如其他兒子,甚至是個混混、傻瓜,家業也只能給他,這就叫“立嫡以長不以賢”。嫡長子繼承權優先,這就是“嫡長子繼承製”

嫡長子繼承製是中國古代非常重要的繼承製度。

在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次皇帝為了廢立皇后和群臣打架的事情:皇帝說我想廢掉舊皇后立一個新皇后,群臣就不幹,天天跟皇帝打架,搞得朝政不穩。

我們以現代人的思維去看這事會很奇怪:皇帝都是君臨天下的人了,皇帝最寵愛哪個女人,這種家事還需要大臣來管嗎?皇帝后宮裡的臣子們瞎摻和什麼啊?

原因就在於:廢立皇后不是皇帝喜歡誰不喜歡誰的小事,而是改變繼承順序的大事。皇后變了,皇位的繼承人也就改變了,這一變就要動搖國本,大臣們當然不幹了。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高宗李治也並非嫡長子繼位

李世民之所以發動玄武門之變,是因為他雖然是嫡出,卻不是長子。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只要大哥李建成不死,他就不能繼承皇位。李世民沒有辦法,只能用軍事政變的手段強行破壞這個制度。

他這麼做,用現代的話說,是他破壞了皇室繼承製度的“程序正義”。

什麼叫“程序正義”呢?

“程序正義”是相對於“結果正義”來說的。比如我們在馬路上抓了一個人販子,人販子喪盡天良啊,太可恨了,我們恨不得狠狠揍他一頓。

"

文/木子君侃史

隋朝末年,楊廣把天下搞得一團糟,到處都是造反的軍隊,李淵也趁機起兵。起兵後,李淵首先進攻長安。打下長安後,李淵佔據了關中地區,得到了關隴貴族的支持。有了關隴貴族做後盾,李淵一步步統一了中國,建立了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的唐朝。

然而唐朝建立不久,就出了亂子。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大唐榮耀

李世民的華麗轉身

李淵的兩個兒子,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的能力都很強,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兩個人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李淵按照傳統,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讓他將來繼承王位。

可是次子李世民心氣太高,他召集了一些親信大臣,使盡各種手段要和哥哥搶王位。

對於這種不安分守己的行為,李淵當然很不高興。他剝奪了李世民的兵權,安排他去做中書令。中書令相當於我們俗稱的“宰相”,是最高等級的文官。李淵這麼安排,是希望李世民能收起自己的野心,老老實實地做一個文臣輔佐自己的哥哥。

可是李世民沒得選擇。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高祖李淵

古代的政治鬥爭是事關生死存亡的鬥爭——不贏就得死。一旦參與了權力的遊戲,你就沒有退路。李世民已經暴露了對皇位的野心,將來等李建成當了皇帝,他絕無寬恕李世民的可能。

李世民在最絕望的時候,打算孤注一擲。當時,李世民、李建成和李淵都住在首都長安。李世民已經失去了兵權,只能調動少數親衛隊,他要面對的則是數倍於己的長安守軍和宮廷衛隊。想要奪權,只能火中取栗,置之死地而後生。

李世民使了個計策,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第二天來皇宮議事。二人完全沒有戒備,第二天輕裝簡行,穿過皇宮的大門玄武門,走進皇宮。李世民早已帶領衛隊埋伏到皇宮裡,此時突然發動襲擊,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歷朝歷代這個位置都是帶血的

隨後李世民立刻奔向父皇李淵的住所,用武力控制住李淵和在場的大臣。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衛隊以及長安城的大批守衛蜂擁趕來的時候,李淵已經被控制,大局已定。這就是“玄武門之變”。

今天的歷史學家根據其他史料的佐證,得出結論:李世民的確英勇善戰,武功卓越,為李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並沒有正史上描寫得那麼神乎其神,李淵和李建成也沒有正史描寫得那麼不堪。

不過,我們要記住這一點:皇帝個人的私德和他的政治功績是不掛鉤的。李世民私德有虧,但對於百姓來說,卻是一個好皇帝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逼迫父親李淵退位

李唐盛世的到來

我們在誇耀中國歷史的時候,常說“漢唐盛世”,以這兩個朝代最為驕傲。

後來宋人被遼、金、蒙古輪番蹂躪的時候,明朝在滿清的攻勢下苦苦支撐的時候,清末民初中國飽受列強欺凌的時候,人們都喜歡拿漢、唐的雄風來懷念一番。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朝的精銳騎兵

作為唐初盛世的標誌,李世民的一大功績是打贏了和突厥之間的戰爭,找回了他老爸當年丟了的面子。

貞觀初年,李世民剛即位的時候突厥人大舉入侵,一直殺到長安城外。李世民不得不自己跑到陣前跟突厥人談判,給了大量財物後突厥才退兵。後來突厥內亂,再加上貞觀年間唐朝國力快速提升,唐軍經過多次戰爭徹底征服了突厥。李世民被突厥尊為天可汗,這才算是有了一點盛世該有的氣勢。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在位期間,解決了大唐北方強敵突厥

李世民在位期間,另一項重大功績便是玄奘法師自印度取得原版的佛經並完成譯製工作。

玄奘是位非常虔誠的佛教徒,他在中國刻苦學習佛法,卻感到中國僧人對佛法的解釋不能令他滿意。於是他憑藉一雙腳,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一個人走到了印度,刻苦學習了很多年的佛法,獲得了極大的聲望。

玄奘回國後,受到了李世民的隆重接見,他在李世民的安排下當了京城大寺的主持。此後,玄奘花費了畢生精力翻譯從印度帶回來的眾多佛經。因為佛學造詣深厚,玄奘翻譯的佛經質量很高。直到今天,很多佛經都以他翻譯的版本為最佳。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玄奘高僧自印度取得真經

降服突厥,這是李世民的武功;玄奘譯經,這是李世民的文治。以此為標誌,李世民的“貞觀之治”達到了高潮,舉國上下都是一派繁榮景象。

誰承想,唐朝滅亡的種子也在此時被埋下了。

玄武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唐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這個滅亡的種子,就是“玄武門之變”。因為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給唐朝歷史開了一個很壞的頭——他公然破壞了“嫡長子繼承製”。

什麼叫“嫡長子繼承製”呢?

在古代,皇后和妃嬪的地位有著天壤之別,相應的她們所生的孩子地位也截然不同。皇后生的孩子,稱為“嫡出”;妃嬪生的孩子,稱為“庶出”。嫡出子女的權力要遠遠大於庶出子女。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真實的李建成並沒有那麼不堪

比如在繼承問題上,嫡出的兒子裡年齡最大的,擁有最優先的繼承權。哪怕嫡長子能力不如其他兒子,甚至是個混混、傻瓜,家業也只能給他,這就叫“立嫡以長不以賢”。嫡長子繼承權優先,這就是“嫡長子繼承製”

嫡長子繼承製是中國古代非常重要的繼承製度。

在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次皇帝為了廢立皇后和群臣打架的事情:皇帝說我想廢掉舊皇后立一個新皇后,群臣就不幹,天天跟皇帝打架,搞得朝政不穩。

我們以現代人的思維去看這事會很奇怪:皇帝都是君臨天下的人了,皇帝最寵愛哪個女人,這種家事還需要大臣來管嗎?皇帝后宮裡的臣子們瞎摻和什麼啊?

原因就在於:廢立皇后不是皇帝喜歡誰不喜歡誰的小事,而是改變繼承順序的大事。皇后變了,皇位的繼承人也就改變了,這一變就要動搖國本,大臣們當然不幹了。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高宗李治也並非嫡長子繼位

李世民之所以發動玄武門之變,是因為他雖然是嫡出,卻不是長子。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只要大哥李建成不死,他就不能繼承皇位。李世民沒有辦法,只能用軍事政變的手段強行破壞這個制度。

他這麼做,用現代的話說,是他破壞了皇室繼承製度的“程序正義”。

什麼叫“程序正義”呢?

“程序正義”是相對於“結果正義”來說的。比如我們在馬路上抓了一個人販子,人販子喪盡天良啊,太可恨了,我們恨不得狠狠揍他一頓。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西周宗法制度

這個揍他一頓,對於我們來說就是結果正義,是一件正確的事。但是它不符合法律上的程序正義,要符合程序正義,我們就要保護這個人販子的人權,不能打不能罵。哪怕我們親眼看見他販賣人口了,在法院審判之前,他也不是罪犯,而是受保護的“嫌疑人”。

在成熟的法制社會裡,程序正義一般要大於結果正義。也就是說,假如法院經過調查,發現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個人販子的罪行,那就算很多人認定他是罪犯也得把他放了。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因為結果正義是一個非常主觀的事,每個人的立場不同,他眼中的“正義”就不同。比如對於我們來說,結果正義是當場打死那個人販子。但是對於那個人販子來說呢,他眼中的結果正義是自己逍遙法外。

"

文/木子君侃史

隋朝末年,楊廣把天下搞得一團糟,到處都是造反的軍隊,李淵也趁機起兵。起兵後,李淵首先進攻長安。打下長安後,李淵佔據了關中地區,得到了關隴貴族的支持。有了關隴貴族做後盾,李淵一步步統一了中國,建立了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的唐朝。

然而唐朝建立不久,就出了亂子。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大唐榮耀

李世民的華麗轉身

李淵的兩個兒子,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的能力都很強,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兩個人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李淵按照傳統,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讓他將來繼承王位。

可是次子李世民心氣太高,他召集了一些親信大臣,使盡各種手段要和哥哥搶王位。

對於這種不安分守己的行為,李淵當然很不高興。他剝奪了李世民的兵權,安排他去做中書令。中書令相當於我們俗稱的“宰相”,是最高等級的文官。李淵這麼安排,是希望李世民能收起自己的野心,老老實實地做一個文臣輔佐自己的哥哥。

可是李世民沒得選擇。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高祖李淵

古代的政治鬥爭是事關生死存亡的鬥爭——不贏就得死。一旦參與了權力的遊戲,你就沒有退路。李世民已經暴露了對皇位的野心,將來等李建成當了皇帝,他絕無寬恕李世民的可能。

李世民在最絕望的時候,打算孤注一擲。當時,李世民、李建成和李淵都住在首都長安。李世民已經失去了兵權,只能調動少數親衛隊,他要面對的則是數倍於己的長安守軍和宮廷衛隊。想要奪權,只能火中取栗,置之死地而後生。

李世民使了個計策,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第二天來皇宮議事。二人完全沒有戒備,第二天輕裝簡行,穿過皇宮的大門玄武門,走進皇宮。李世民早已帶領衛隊埋伏到皇宮裡,此時突然發動襲擊,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歷朝歷代這個位置都是帶血的

隨後李世民立刻奔向父皇李淵的住所,用武力控制住李淵和在場的大臣。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衛隊以及長安城的大批守衛蜂擁趕來的時候,李淵已經被控制,大局已定。這就是“玄武門之變”。

今天的歷史學家根據其他史料的佐證,得出結論:李世民的確英勇善戰,武功卓越,為李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並沒有正史上描寫得那麼神乎其神,李淵和李建成也沒有正史描寫得那麼不堪。

不過,我們要記住這一點:皇帝個人的私德和他的政治功績是不掛鉤的。李世民私德有虧,但對於百姓來說,卻是一個好皇帝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逼迫父親李淵退位

李唐盛世的到來

我們在誇耀中國歷史的時候,常說“漢唐盛世”,以這兩個朝代最為驕傲。

後來宋人被遼、金、蒙古輪番蹂躪的時候,明朝在滿清的攻勢下苦苦支撐的時候,清末民初中國飽受列強欺凌的時候,人們都喜歡拿漢、唐的雄風來懷念一番。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朝的精銳騎兵

作為唐初盛世的標誌,李世民的一大功績是打贏了和突厥之間的戰爭,找回了他老爸當年丟了的面子。

貞觀初年,李世民剛即位的時候突厥人大舉入侵,一直殺到長安城外。李世民不得不自己跑到陣前跟突厥人談判,給了大量財物後突厥才退兵。後來突厥內亂,再加上貞觀年間唐朝國力快速提升,唐軍經過多次戰爭徹底征服了突厥。李世民被突厥尊為天可汗,這才算是有了一點盛世該有的氣勢。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在位期間,解決了大唐北方強敵突厥

李世民在位期間,另一項重大功績便是玄奘法師自印度取得原版的佛經並完成譯製工作。

玄奘是位非常虔誠的佛教徒,他在中國刻苦學習佛法,卻感到中國僧人對佛法的解釋不能令他滿意。於是他憑藉一雙腳,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一個人走到了印度,刻苦學習了很多年的佛法,獲得了極大的聲望。

玄奘回國後,受到了李世民的隆重接見,他在李世民的安排下當了京城大寺的主持。此後,玄奘花費了畢生精力翻譯從印度帶回來的眾多佛經。因為佛學造詣深厚,玄奘翻譯的佛經質量很高。直到今天,很多佛經都以他翻譯的版本為最佳。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玄奘高僧自印度取得真經

降服突厥,這是李世民的武功;玄奘譯經,這是李世民的文治。以此為標誌,李世民的“貞觀之治”達到了高潮,舉國上下都是一派繁榮景象。

誰承想,唐朝滅亡的種子也在此時被埋下了。

玄武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唐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這個滅亡的種子,就是“玄武門之變”。因為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給唐朝歷史開了一個很壞的頭——他公然破壞了“嫡長子繼承製”。

什麼叫“嫡長子繼承製”呢?

在古代,皇后和妃嬪的地位有著天壤之別,相應的她們所生的孩子地位也截然不同。皇后生的孩子,稱為“嫡出”;妃嬪生的孩子,稱為“庶出”。嫡出子女的權力要遠遠大於庶出子女。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真實的李建成並沒有那麼不堪

比如在繼承問題上,嫡出的兒子裡年齡最大的,擁有最優先的繼承權。哪怕嫡長子能力不如其他兒子,甚至是個混混、傻瓜,家業也只能給他,這就叫“立嫡以長不以賢”。嫡長子繼承權優先,這就是“嫡長子繼承製”

嫡長子繼承製是中國古代非常重要的繼承製度。

在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次皇帝為了廢立皇后和群臣打架的事情:皇帝說我想廢掉舊皇后立一個新皇后,群臣就不幹,天天跟皇帝打架,搞得朝政不穩。

我們以現代人的思維去看這事會很奇怪:皇帝都是君臨天下的人了,皇帝最寵愛哪個女人,這種家事還需要大臣來管嗎?皇帝后宮裡的臣子們瞎摻和什麼啊?

原因就在於:廢立皇后不是皇帝喜歡誰不喜歡誰的小事,而是改變繼承順序的大事。皇后變了,皇位的繼承人也就改變了,這一變就要動搖國本,大臣們當然不幹了。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高宗李治也並非嫡長子繼位

李世民之所以發動玄武門之變,是因為他雖然是嫡出,卻不是長子。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只要大哥李建成不死,他就不能繼承皇位。李世民沒有辦法,只能用軍事政變的手段強行破壞這個制度。

他這麼做,用現代的話說,是他破壞了皇室繼承製度的“程序正義”。

什麼叫“程序正義”呢?

“程序正義”是相對於“結果正義”來說的。比如我們在馬路上抓了一個人販子,人販子喪盡天良啊,太可恨了,我們恨不得狠狠揍他一頓。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西周宗法制度

這個揍他一頓,對於我們來說就是結果正義,是一件正確的事。但是它不符合法律上的程序正義,要符合程序正義,我們就要保護這個人販子的人權,不能打不能罵。哪怕我們親眼看見他販賣人口了,在法院審判之前,他也不是罪犯,而是受保護的“嫌疑人”。

在成熟的法制社會裡,程序正義一般要大於結果正義。也就是說,假如法院經過調查,發現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個人販子的罪行,那就算很多人認定他是罪犯也得把他放了。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因為結果正義是一個非常主觀的事,每個人的立場不同,他眼中的“正義”就不同。比如對於我們來說,結果正義是當場打死那個人販子。但是對於那個人販子來說呢,他眼中的結果正義是自己逍遙法外。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嫡長子繼承製乃是古代封建王朝遵循的鐵律

假如我們認為自己所相信的結果正義比其他人的結果正義更正確,那唯一貫徹這種“正義”的辦法只能是暴力。最終這樣就會產生一個充滿私刑的社會:誰有槍,誰的實力強,誰就能貫徹自己所相信的正義。這就是一個毫無秩序可言的暴力社會了。

所以,結果正義聽上去很美好,但是不具有可操作性。唯一能控制、能操作的,只有程序正義。貫徹程序正義,是要人們事先制定一套儘量完善的規則,用這個規則去維護社會秩序。這規則當然會有漏洞,但也總比沒有規則、人人都亂來要好。

儒家的禮法規矩非常多。甚至連兒子該怎麼跟爸爸說話,說話的時候是站著還是坐著,兩隻手放在哪兒都有規定。我們可能覺得這些規定很教條,既無聊也無用。

"

文/木子君侃史

隋朝末年,楊廣把天下搞得一團糟,到處都是造反的軍隊,李淵也趁機起兵。起兵後,李淵首先進攻長安。打下長安後,李淵佔據了關中地區,得到了關隴貴族的支持。有了關隴貴族做後盾,李淵一步步統一了中國,建立了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的唐朝。

然而唐朝建立不久,就出了亂子。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大唐榮耀

李世民的華麗轉身

李淵的兩個兒子,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的能力都很強,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兩個人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李淵按照傳統,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讓他將來繼承王位。

可是次子李世民心氣太高,他召集了一些親信大臣,使盡各種手段要和哥哥搶王位。

對於這種不安分守己的行為,李淵當然很不高興。他剝奪了李世民的兵權,安排他去做中書令。中書令相當於我們俗稱的“宰相”,是最高等級的文官。李淵這麼安排,是希望李世民能收起自己的野心,老老實實地做一個文臣輔佐自己的哥哥。

可是李世民沒得選擇。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高祖李淵

古代的政治鬥爭是事關生死存亡的鬥爭——不贏就得死。一旦參與了權力的遊戲,你就沒有退路。李世民已經暴露了對皇位的野心,將來等李建成當了皇帝,他絕無寬恕李世民的可能。

李世民在最絕望的時候,打算孤注一擲。當時,李世民、李建成和李淵都住在首都長安。李世民已經失去了兵權,只能調動少數親衛隊,他要面對的則是數倍於己的長安守軍和宮廷衛隊。想要奪權,只能火中取栗,置之死地而後生。

李世民使了個計策,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第二天來皇宮議事。二人完全沒有戒備,第二天輕裝簡行,穿過皇宮的大門玄武門,走進皇宮。李世民早已帶領衛隊埋伏到皇宮裡,此時突然發動襲擊,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歷朝歷代這個位置都是帶血的

隨後李世民立刻奔向父皇李淵的住所,用武力控制住李淵和在場的大臣。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衛隊以及長安城的大批守衛蜂擁趕來的時候,李淵已經被控制,大局已定。這就是“玄武門之變”。

今天的歷史學家根據其他史料的佐證,得出結論:李世民的確英勇善戰,武功卓越,為李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並沒有正史上描寫得那麼神乎其神,李淵和李建成也沒有正史描寫得那麼不堪。

不過,我們要記住這一點:皇帝個人的私德和他的政治功績是不掛鉤的。李世民私德有虧,但對於百姓來說,卻是一個好皇帝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逼迫父親李淵退位

李唐盛世的到來

我們在誇耀中國歷史的時候,常說“漢唐盛世”,以這兩個朝代最為驕傲。

後來宋人被遼、金、蒙古輪番蹂躪的時候,明朝在滿清的攻勢下苦苦支撐的時候,清末民初中國飽受列強欺凌的時候,人們都喜歡拿漢、唐的雄風來懷念一番。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朝的精銳騎兵

作為唐初盛世的標誌,李世民的一大功績是打贏了和突厥之間的戰爭,找回了他老爸當年丟了的面子。

貞觀初年,李世民剛即位的時候突厥人大舉入侵,一直殺到長安城外。李世民不得不自己跑到陣前跟突厥人談判,給了大量財物後突厥才退兵。後來突厥內亂,再加上貞觀年間唐朝國力快速提升,唐軍經過多次戰爭徹底征服了突厥。李世民被突厥尊為天可汗,這才算是有了一點盛世該有的氣勢。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在位期間,解決了大唐北方強敵突厥

李世民在位期間,另一項重大功績便是玄奘法師自印度取得原版的佛經並完成譯製工作。

玄奘是位非常虔誠的佛教徒,他在中國刻苦學習佛法,卻感到中國僧人對佛法的解釋不能令他滿意。於是他憑藉一雙腳,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一個人走到了印度,刻苦學習了很多年的佛法,獲得了極大的聲望。

玄奘回國後,受到了李世民的隆重接見,他在李世民的安排下當了京城大寺的主持。此後,玄奘花費了畢生精力翻譯從印度帶回來的眾多佛經。因為佛學造詣深厚,玄奘翻譯的佛經質量很高。直到今天,很多佛經都以他翻譯的版本為最佳。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玄奘高僧自印度取得真經

降服突厥,這是李世民的武功;玄奘譯經,這是李世民的文治。以此為標誌,李世民的“貞觀之治”達到了高潮,舉國上下都是一派繁榮景象。

誰承想,唐朝滅亡的種子也在此時被埋下了。

玄武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唐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這個滅亡的種子,就是“玄武門之變”。因為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給唐朝歷史開了一個很壞的頭——他公然破壞了“嫡長子繼承製”。

什麼叫“嫡長子繼承製”呢?

在古代,皇后和妃嬪的地位有著天壤之別,相應的她們所生的孩子地位也截然不同。皇后生的孩子,稱為“嫡出”;妃嬪生的孩子,稱為“庶出”。嫡出子女的權力要遠遠大於庶出子女。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真實的李建成並沒有那麼不堪

比如在繼承問題上,嫡出的兒子裡年齡最大的,擁有最優先的繼承權。哪怕嫡長子能力不如其他兒子,甚至是個混混、傻瓜,家業也只能給他,這就叫“立嫡以長不以賢”。嫡長子繼承權優先,這就是“嫡長子繼承製”

嫡長子繼承製是中國古代非常重要的繼承製度。

在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次皇帝為了廢立皇后和群臣打架的事情:皇帝說我想廢掉舊皇后立一個新皇后,群臣就不幹,天天跟皇帝打架,搞得朝政不穩。

我們以現代人的思維去看這事會很奇怪:皇帝都是君臨天下的人了,皇帝最寵愛哪個女人,這種家事還需要大臣來管嗎?皇帝后宮裡的臣子們瞎摻和什麼啊?

原因就在於:廢立皇后不是皇帝喜歡誰不喜歡誰的小事,而是改變繼承順序的大事。皇后變了,皇位的繼承人也就改變了,這一變就要動搖國本,大臣們當然不幹了。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高宗李治也並非嫡長子繼位

李世民之所以發動玄武門之變,是因為他雖然是嫡出,卻不是長子。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只要大哥李建成不死,他就不能繼承皇位。李世民沒有辦法,只能用軍事政變的手段強行破壞這個制度。

他這麼做,用現代的話說,是他破壞了皇室繼承製度的“程序正義”。

什麼叫“程序正義”呢?

“程序正義”是相對於“結果正義”來說的。比如我們在馬路上抓了一個人販子,人販子喪盡天良啊,太可恨了,我們恨不得狠狠揍他一頓。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西周宗法制度

這個揍他一頓,對於我們來說就是結果正義,是一件正確的事。但是它不符合法律上的程序正義,要符合程序正義,我們就要保護這個人販子的人權,不能打不能罵。哪怕我們親眼看見他販賣人口了,在法院審判之前,他也不是罪犯,而是受保護的“嫌疑人”。

在成熟的法制社會裡,程序正義一般要大於結果正義。也就是說,假如法院經過調查,發現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個人販子的罪行,那就算很多人認定他是罪犯也得把他放了。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因為結果正義是一個非常主觀的事,每個人的立場不同,他眼中的“正義”就不同。比如對於我們來說,結果正義是當場打死那個人販子。但是對於那個人販子來說呢,他眼中的結果正義是自己逍遙法外。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嫡長子繼承製乃是古代封建王朝遵循的鐵律

假如我們認為自己所相信的結果正義比其他人的結果正義更正確,那唯一貫徹這種“正義”的辦法只能是暴力。最終這樣就會產生一個充滿私刑的社會:誰有槍,誰的實力強,誰就能貫徹自己所相信的正義。這就是一個毫無秩序可言的暴力社會了。

所以,結果正義聽上去很美好,但是不具有可操作性。唯一能控制、能操作的,只有程序正義。貫徹程序正義,是要人們事先制定一套儘量完善的規則,用這個規則去維護社會秩序。這規則當然會有漏洞,但也總比沒有規則、人人都亂來要好。

儒家的禮法規矩非常多。甚至連兒子該怎麼跟爸爸說話,說話的時候是站著還是坐著,兩隻手放在哪兒都有規定。我們可能覺得這些規定很教條,既無聊也無用。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儒家的禮教影響深遠

那為什麼古人幾百年來都要推崇儒家禮教呢?這就是因為儒家禮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會制度。嚴格按照這套程序辦事,也就等於堅持程序正義,結果可能不會是最好的,但可以保證是有秩序的。

“嫡長子繼承製”就是典型的代表。

嫡長子繼承製利大於弊

乍一看,“嫡長子繼承製”很不合理:皇帝這麼重要的位置,怎麼能“立長不立賢”呢?怎麼能把國家隨便交給一個能力和品格都是未知數的人來管理呢?這國家能好得了嗎?

古人用多年的經驗證明,嫡長子繼承製利大於弊。

最大的好處是避免了皇子之間的爭鬥。假如說“立賢不立長”,理論上挺好,但就像結果正義沒有客觀標準一樣,“賢”或“不賢”也沒有一個客觀標準,這就給皇子們以爭鬥的藉口。

"

文/木子君侃史

隋朝末年,楊廣把天下搞得一團糟,到處都是造反的軍隊,李淵也趁機起兵。起兵後,李淵首先進攻長安。打下長安後,李淵佔據了關中地區,得到了關隴貴族的支持。有了關隴貴族做後盾,李淵一步步統一了中國,建立了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的唐朝。

然而唐朝建立不久,就出了亂子。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大唐榮耀

李世民的華麗轉身

李淵的兩個兒子,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的能力都很強,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兩個人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李淵按照傳統,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讓他將來繼承王位。

可是次子李世民心氣太高,他召集了一些親信大臣,使盡各種手段要和哥哥搶王位。

對於這種不安分守己的行為,李淵當然很不高興。他剝奪了李世民的兵權,安排他去做中書令。中書令相當於我們俗稱的“宰相”,是最高等級的文官。李淵這麼安排,是希望李世民能收起自己的野心,老老實實地做一個文臣輔佐自己的哥哥。

可是李世民沒得選擇。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高祖李淵

古代的政治鬥爭是事關生死存亡的鬥爭——不贏就得死。一旦參與了權力的遊戲,你就沒有退路。李世民已經暴露了對皇位的野心,將來等李建成當了皇帝,他絕無寬恕李世民的可能。

李世民在最絕望的時候,打算孤注一擲。當時,李世民、李建成和李淵都住在首都長安。李世民已經失去了兵權,只能調動少數親衛隊,他要面對的則是數倍於己的長安守軍和宮廷衛隊。想要奪權,只能火中取栗,置之死地而後生。

李世民使了個計策,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第二天來皇宮議事。二人完全沒有戒備,第二天輕裝簡行,穿過皇宮的大門玄武門,走進皇宮。李世民早已帶領衛隊埋伏到皇宮裡,此時突然發動襲擊,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歷朝歷代這個位置都是帶血的

隨後李世民立刻奔向父皇李淵的住所,用武力控制住李淵和在場的大臣。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衛隊以及長安城的大批守衛蜂擁趕來的時候,李淵已經被控制,大局已定。這就是“玄武門之變”。

今天的歷史學家根據其他史料的佐證,得出結論:李世民的確英勇善戰,武功卓越,為李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並沒有正史上描寫得那麼神乎其神,李淵和李建成也沒有正史描寫得那麼不堪。

不過,我們要記住這一點:皇帝個人的私德和他的政治功績是不掛鉤的。李世民私德有虧,但對於百姓來說,卻是一個好皇帝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逼迫父親李淵退位

李唐盛世的到來

我們在誇耀中國歷史的時候,常說“漢唐盛世”,以這兩個朝代最為驕傲。

後來宋人被遼、金、蒙古輪番蹂躪的時候,明朝在滿清的攻勢下苦苦支撐的時候,清末民初中國飽受列強欺凌的時候,人們都喜歡拿漢、唐的雄風來懷念一番。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朝的精銳騎兵

作為唐初盛世的標誌,李世民的一大功績是打贏了和突厥之間的戰爭,找回了他老爸當年丟了的面子。

貞觀初年,李世民剛即位的時候突厥人大舉入侵,一直殺到長安城外。李世民不得不自己跑到陣前跟突厥人談判,給了大量財物後突厥才退兵。後來突厥內亂,再加上貞觀年間唐朝國力快速提升,唐軍經過多次戰爭徹底征服了突厥。李世民被突厥尊為天可汗,這才算是有了一點盛世該有的氣勢。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在位期間,解決了大唐北方強敵突厥

李世民在位期間,另一項重大功績便是玄奘法師自印度取得原版的佛經並完成譯製工作。

玄奘是位非常虔誠的佛教徒,他在中國刻苦學習佛法,卻感到中國僧人對佛法的解釋不能令他滿意。於是他憑藉一雙腳,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一個人走到了印度,刻苦學習了很多年的佛法,獲得了極大的聲望。

玄奘回國後,受到了李世民的隆重接見,他在李世民的安排下當了京城大寺的主持。此後,玄奘花費了畢生精力翻譯從印度帶回來的眾多佛經。因為佛學造詣深厚,玄奘翻譯的佛經質量很高。直到今天,很多佛經都以他翻譯的版本為最佳。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玄奘高僧自印度取得真經

降服突厥,這是李世民的武功;玄奘譯經,這是李世民的文治。以此為標誌,李世民的“貞觀之治”達到了高潮,舉國上下都是一派繁榮景象。

誰承想,唐朝滅亡的種子也在此時被埋下了。

玄武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唐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這個滅亡的種子,就是“玄武門之變”。因為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給唐朝歷史開了一個很壞的頭——他公然破壞了“嫡長子繼承製”。

什麼叫“嫡長子繼承製”呢?

在古代,皇后和妃嬪的地位有著天壤之別,相應的她們所生的孩子地位也截然不同。皇后生的孩子,稱為“嫡出”;妃嬪生的孩子,稱為“庶出”。嫡出子女的權力要遠遠大於庶出子女。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真實的李建成並沒有那麼不堪

比如在繼承問題上,嫡出的兒子裡年齡最大的,擁有最優先的繼承權。哪怕嫡長子能力不如其他兒子,甚至是個混混、傻瓜,家業也只能給他,這就叫“立嫡以長不以賢”。嫡長子繼承權優先,這就是“嫡長子繼承製”

嫡長子繼承製是中國古代非常重要的繼承製度。

在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次皇帝為了廢立皇后和群臣打架的事情:皇帝說我想廢掉舊皇后立一個新皇后,群臣就不幹,天天跟皇帝打架,搞得朝政不穩。

我們以現代人的思維去看這事會很奇怪:皇帝都是君臨天下的人了,皇帝最寵愛哪個女人,這種家事還需要大臣來管嗎?皇帝后宮裡的臣子們瞎摻和什麼啊?

原因就在於:廢立皇后不是皇帝喜歡誰不喜歡誰的小事,而是改變繼承順序的大事。皇后變了,皇位的繼承人也就改變了,這一變就要動搖國本,大臣們當然不幹了。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高宗李治也並非嫡長子繼位

李世民之所以發動玄武門之變,是因為他雖然是嫡出,卻不是長子。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只要大哥李建成不死,他就不能繼承皇位。李世民沒有辦法,只能用軍事政變的手段強行破壞這個制度。

他這麼做,用現代的話說,是他破壞了皇室繼承製度的“程序正義”。

什麼叫“程序正義”呢?

“程序正義”是相對於“結果正義”來說的。比如我們在馬路上抓了一個人販子,人販子喪盡天良啊,太可恨了,我們恨不得狠狠揍他一頓。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西周宗法制度

這個揍他一頓,對於我們來說就是結果正義,是一件正確的事。但是它不符合法律上的程序正義,要符合程序正義,我們就要保護這個人販子的人權,不能打不能罵。哪怕我們親眼看見他販賣人口了,在法院審判之前,他也不是罪犯,而是受保護的“嫌疑人”。

在成熟的法制社會裡,程序正義一般要大於結果正義。也就是說,假如法院經過調查,發現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個人販子的罪行,那就算很多人認定他是罪犯也得把他放了。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因為結果正義是一個非常主觀的事,每個人的立場不同,他眼中的“正義”就不同。比如對於我們來說,結果正義是當場打死那個人販子。但是對於那個人販子來說呢,他眼中的結果正義是自己逍遙法外。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嫡長子繼承製乃是古代封建王朝遵循的鐵律

假如我們認為自己所相信的結果正義比其他人的結果正義更正確,那唯一貫徹這種“正義”的辦法只能是暴力。最終這樣就會產生一個充滿私刑的社會:誰有槍,誰的實力強,誰就能貫徹自己所相信的正義。這就是一個毫無秩序可言的暴力社會了。

所以,結果正義聽上去很美好,但是不具有可操作性。唯一能控制、能操作的,只有程序正義。貫徹程序正義,是要人們事先制定一套儘量完善的規則,用這個規則去維護社會秩序。這規則當然會有漏洞,但也總比沒有規則、人人都亂來要好。

儒家的禮法規矩非常多。甚至連兒子該怎麼跟爸爸說話,說話的時候是站著還是坐著,兩隻手放在哪兒都有規定。我們可能覺得這些規定很教條,既無聊也無用。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儒家的禮教影響深遠

那為什麼古人幾百年來都要推崇儒家禮教呢?這就是因為儒家禮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會制度。嚴格按照這套程序辦事,也就等於堅持程序正義,結果可能不會是最好的,但可以保證是有秩序的。

“嫡長子繼承製”就是典型的代表。

嫡長子繼承製利大於弊

乍一看,“嫡長子繼承製”很不合理:皇帝這麼重要的位置,怎麼能“立長不立賢”呢?怎麼能把國家隨便交給一個能力和品格都是未知數的人來管理呢?這國家能好得了嗎?

古人用多年的經驗證明,嫡長子繼承製利大於弊。

最大的好處是避免了皇子之間的爭鬥。假如說“立賢不立長”,理論上挺好,但就像結果正義沒有客觀標準一樣,“賢”或“不賢”也沒有一個客觀標準,這就給皇子們以爭鬥的藉口。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如果憑著皇帝的好惡挑選繼承人,很容易就會引起皇子之間的爭鬥

追求“立賢不立長”,就像追求結果正義的社會一樣,最後也會造就一個誰有槍誰就是“正義”的暴力社會。每一次皇權的更替,都會造成全面的宮廷鬥爭甚至內戰,這國家折騰不了幾次就完蛋了。

嫡長子繼承製的作用,就是一開始把誰繼承皇位這件事給說死了。指著嫡長子對著全國人民說:就是他!就是他!你們誰也甭廢話。以“可能會讓傻子當皇帝”的代價,換取了全國政治的穩定。

破壞了嫡長子繼承製的李世民開了一個很壞的頭

從這個角度來看,“玄武門之變”的危害太大了。李世民給唐朝開了一個破壞程序正義的壞頭

他後面的王子王孫們,不少人都不管嫡長子那一套,經常用政變的手段搶奪皇位。他們會指著李世民說:你看,咱們英明神武的老祖宗還這麼幹過呢!我怎麼就不能幹?整個唐朝,大部分的皇帝上臺都經歷過殘酷的政治鬥爭。

"

文/木子君侃史

隋朝末年,楊廣把天下搞得一團糟,到處都是造反的軍隊,李淵也趁機起兵。起兵後,李淵首先進攻長安。打下長安後,李淵佔據了關中地區,得到了關隴貴族的支持。有了關隴貴族做後盾,李淵一步步統一了中國,建立了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的唐朝。

然而唐朝建立不久,就出了亂子。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大唐榮耀

李世民的華麗轉身

李淵的兩個兒子,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的能力都很強,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兩個人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李淵按照傳統,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讓他將來繼承王位。

可是次子李世民心氣太高,他召集了一些親信大臣,使盡各種手段要和哥哥搶王位。

對於這種不安分守己的行為,李淵當然很不高興。他剝奪了李世民的兵權,安排他去做中書令。中書令相當於我們俗稱的“宰相”,是最高等級的文官。李淵這麼安排,是希望李世民能收起自己的野心,老老實實地做一個文臣輔佐自己的哥哥。

可是李世民沒得選擇。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高祖李淵

古代的政治鬥爭是事關生死存亡的鬥爭——不贏就得死。一旦參與了權力的遊戲,你就沒有退路。李世民已經暴露了對皇位的野心,將來等李建成當了皇帝,他絕無寬恕李世民的可能。

李世民在最絕望的時候,打算孤注一擲。當時,李世民、李建成和李淵都住在首都長安。李世民已經失去了兵權,只能調動少數親衛隊,他要面對的則是數倍於己的長安守軍和宮廷衛隊。想要奪權,只能火中取栗,置之死地而後生。

李世民使了個計策,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第二天來皇宮議事。二人完全沒有戒備,第二天輕裝簡行,穿過皇宮的大門玄武門,走進皇宮。李世民早已帶領衛隊埋伏到皇宮裡,此時突然發動襲擊,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歷朝歷代這個位置都是帶血的

隨後李世民立刻奔向父皇李淵的住所,用武力控制住李淵和在場的大臣。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衛隊以及長安城的大批守衛蜂擁趕來的時候,李淵已經被控制,大局已定。這就是“玄武門之變”。

今天的歷史學家根據其他史料的佐證,得出結論:李世民的確英勇善戰,武功卓越,為李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並沒有正史上描寫得那麼神乎其神,李淵和李建成也沒有正史描寫得那麼不堪。

不過,我們要記住這一點:皇帝個人的私德和他的政治功績是不掛鉤的。李世民私德有虧,但對於百姓來說,卻是一個好皇帝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逼迫父親李淵退位

李唐盛世的到來

我們在誇耀中國歷史的時候,常說“漢唐盛世”,以這兩個朝代最為驕傲。

後來宋人被遼、金、蒙古輪番蹂躪的時候,明朝在滿清的攻勢下苦苦支撐的時候,清末民初中國飽受列強欺凌的時候,人們都喜歡拿漢、唐的雄風來懷念一番。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朝的精銳騎兵

作為唐初盛世的標誌,李世民的一大功績是打贏了和突厥之間的戰爭,找回了他老爸當年丟了的面子。

貞觀初年,李世民剛即位的時候突厥人大舉入侵,一直殺到長安城外。李世民不得不自己跑到陣前跟突厥人談判,給了大量財物後突厥才退兵。後來突厥內亂,再加上貞觀年間唐朝國力快速提升,唐軍經過多次戰爭徹底征服了突厥。李世民被突厥尊為天可汗,這才算是有了一點盛世該有的氣勢。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在位期間,解決了大唐北方強敵突厥

李世民在位期間,另一項重大功績便是玄奘法師自印度取得原版的佛經並完成譯製工作。

玄奘是位非常虔誠的佛教徒,他在中國刻苦學習佛法,卻感到中國僧人對佛法的解釋不能令他滿意。於是他憑藉一雙腳,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一個人走到了印度,刻苦學習了很多年的佛法,獲得了極大的聲望。

玄奘回國後,受到了李世民的隆重接見,他在李世民的安排下當了京城大寺的主持。此後,玄奘花費了畢生精力翻譯從印度帶回來的眾多佛經。因為佛學造詣深厚,玄奘翻譯的佛經質量很高。直到今天,很多佛經都以他翻譯的版本為最佳。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玄奘高僧自印度取得真經

降服突厥,這是李世民的武功;玄奘譯經,這是李世民的文治。以此為標誌,李世民的“貞觀之治”達到了高潮,舉國上下都是一派繁榮景象。

誰承想,唐朝滅亡的種子也在此時被埋下了。

玄武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唐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這個滅亡的種子,就是“玄武門之變”。因為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給唐朝歷史開了一個很壞的頭——他公然破壞了“嫡長子繼承製”。

什麼叫“嫡長子繼承製”呢?

在古代,皇后和妃嬪的地位有著天壤之別,相應的她們所生的孩子地位也截然不同。皇后生的孩子,稱為“嫡出”;妃嬪生的孩子,稱為“庶出”。嫡出子女的權力要遠遠大於庶出子女。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真實的李建成並沒有那麼不堪

比如在繼承問題上,嫡出的兒子裡年齡最大的,擁有最優先的繼承權。哪怕嫡長子能力不如其他兒子,甚至是個混混、傻瓜,家業也只能給他,這就叫“立嫡以長不以賢”。嫡長子繼承權優先,這就是“嫡長子繼承製”

嫡長子繼承製是中國古代非常重要的繼承製度。

在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次皇帝為了廢立皇后和群臣打架的事情:皇帝說我想廢掉舊皇后立一個新皇后,群臣就不幹,天天跟皇帝打架,搞得朝政不穩。

我們以現代人的思維去看這事會很奇怪:皇帝都是君臨天下的人了,皇帝最寵愛哪個女人,這種家事還需要大臣來管嗎?皇帝后宮裡的臣子們瞎摻和什麼啊?

原因就在於:廢立皇后不是皇帝喜歡誰不喜歡誰的小事,而是改變繼承順序的大事。皇后變了,皇位的繼承人也就改變了,這一變就要動搖國本,大臣們當然不幹了。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高宗李治也並非嫡長子繼位

李世民之所以發動玄武門之變,是因為他雖然是嫡出,卻不是長子。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只要大哥李建成不死,他就不能繼承皇位。李世民沒有辦法,只能用軍事政變的手段強行破壞這個制度。

他這麼做,用現代的話說,是他破壞了皇室繼承製度的“程序正義”。

什麼叫“程序正義”呢?

“程序正義”是相對於“結果正義”來說的。比如我們在馬路上抓了一個人販子,人販子喪盡天良啊,太可恨了,我們恨不得狠狠揍他一頓。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西周宗法制度

這個揍他一頓,對於我們來說就是結果正義,是一件正確的事。但是它不符合法律上的程序正義,要符合程序正義,我們就要保護這個人販子的人權,不能打不能罵。哪怕我們親眼看見他販賣人口了,在法院審判之前,他也不是罪犯,而是受保護的“嫌疑人”。

在成熟的法制社會裡,程序正義一般要大於結果正義。也就是說,假如法院經過調查,發現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個人販子的罪行,那就算很多人認定他是罪犯也得把他放了。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因為結果正義是一個非常主觀的事,每個人的立場不同,他眼中的“正義”就不同。比如對於我們來說,結果正義是當場打死那個人販子。但是對於那個人販子來說呢,他眼中的結果正義是自己逍遙法外。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嫡長子繼承製乃是古代封建王朝遵循的鐵律

假如我們認為自己所相信的結果正義比其他人的結果正義更正確,那唯一貫徹這種“正義”的辦法只能是暴力。最終這樣就會產生一個充滿私刑的社會:誰有槍,誰的實力強,誰就能貫徹自己所相信的正義。這就是一個毫無秩序可言的暴力社會了。

所以,結果正義聽上去很美好,但是不具有可操作性。唯一能控制、能操作的,只有程序正義。貫徹程序正義,是要人們事先制定一套儘量完善的規則,用這個規則去維護社會秩序。這規則當然會有漏洞,但也總比沒有規則、人人都亂來要好。

儒家的禮法規矩非常多。甚至連兒子該怎麼跟爸爸說話,說話的時候是站著還是坐著,兩隻手放在哪兒都有規定。我們可能覺得這些規定很教條,既無聊也無用。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儒家的禮教影響深遠

那為什麼古人幾百年來都要推崇儒家禮教呢?這就是因為儒家禮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會制度。嚴格按照這套程序辦事,也就等於堅持程序正義,結果可能不會是最好的,但可以保證是有秩序的。

“嫡長子繼承製”就是典型的代表。

嫡長子繼承製利大於弊

乍一看,“嫡長子繼承製”很不合理:皇帝這麼重要的位置,怎麼能“立長不立賢”呢?怎麼能把國家隨便交給一個能力和品格都是未知數的人來管理呢?這國家能好得了嗎?

古人用多年的經驗證明,嫡長子繼承製利大於弊。

最大的好處是避免了皇子之間的爭鬥。假如說“立賢不立長”,理論上挺好,但就像結果正義沒有客觀標準一樣,“賢”或“不賢”也沒有一個客觀標準,這就給皇子們以爭鬥的藉口。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如果憑著皇帝的好惡挑選繼承人,很容易就會引起皇子之間的爭鬥

追求“立賢不立長”,就像追求結果正義的社會一樣,最後也會造就一個誰有槍誰就是“正義”的暴力社會。每一次皇權的更替,都會造成全面的宮廷鬥爭甚至內戰,這國家折騰不了幾次就完蛋了。

嫡長子繼承製的作用,就是一開始把誰繼承皇位這件事給說死了。指著嫡長子對著全國人民說:就是他!就是他!你們誰也甭廢話。以“可能會讓傻子當皇帝”的代價,換取了全國政治的穩定。

破壞了嫡長子繼承製的李世民開了一個很壞的頭

從這個角度來看,“玄武門之變”的危害太大了。李世民給唐朝開了一個破壞程序正義的壞頭

他後面的王子王孫們,不少人都不管嫡長子那一套,經常用政變的手段搶奪皇位。他們會指著李世民說:你看,咱們英明神武的老祖宗還這麼幹過呢!我怎麼就不能幹?整個唐朝,大部分的皇帝上臺都經歷過殘酷的政治鬥爭。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開了一個壞頭,為唐朝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到了晚年,自己就碰到了這個問題。李世民原本立嫡長子為太子,但他又非常寵愛四子。於是太子惶恐不安,四子蠢蠢欲動,兩個兒子展開了皇位爭鬥。

要說太子,真不愧是李世民的好兒子,他在競爭失利的時候先是陰謀刺殺競爭者,刺殺不成又策劃謀反,企圖武裝政變,想把李世民一起端了。這哥們兒等於把“玄武門之變”來了個有樣學樣。

結果這位太子本事不如老爹,政變在策劃階段就被李世民知道了。李世民大為震怒,一氣之下什麼太子、四子,統統剝奪了繼承權,最後把皇位給了最年輕、最老實、從不結黨營私的小兒子李治。

"

文/木子君侃史

隋朝末年,楊廣把天下搞得一團糟,到處都是造反的軍隊,李淵也趁機起兵。起兵後,李淵首先進攻長安。打下長安後,李淵佔據了關中地區,得到了關隴貴族的支持。有了關隴貴族做後盾,李淵一步步統一了中國,建立了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的唐朝。

然而唐朝建立不久,就出了亂子。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大唐榮耀

李世民的華麗轉身

李淵的兩個兒子,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的能力都很強,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兩個人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李淵按照傳統,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讓他將來繼承王位。

可是次子李世民心氣太高,他召集了一些親信大臣,使盡各種手段要和哥哥搶王位。

對於這種不安分守己的行為,李淵當然很不高興。他剝奪了李世民的兵權,安排他去做中書令。中書令相當於我們俗稱的“宰相”,是最高等級的文官。李淵這麼安排,是希望李世民能收起自己的野心,老老實實地做一個文臣輔佐自己的哥哥。

可是李世民沒得選擇。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高祖李淵

古代的政治鬥爭是事關生死存亡的鬥爭——不贏就得死。一旦參與了權力的遊戲,你就沒有退路。李世民已經暴露了對皇位的野心,將來等李建成當了皇帝,他絕無寬恕李世民的可能。

李世民在最絕望的時候,打算孤注一擲。當時,李世民、李建成和李淵都住在首都長安。李世民已經失去了兵權,只能調動少數親衛隊,他要面對的則是數倍於己的長安守軍和宮廷衛隊。想要奪權,只能火中取栗,置之死地而後生。

李世民使了個計策,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第二天來皇宮議事。二人完全沒有戒備,第二天輕裝簡行,穿過皇宮的大門玄武門,走進皇宮。李世民早已帶領衛隊埋伏到皇宮裡,此時突然發動襲擊,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歷朝歷代這個位置都是帶血的

隨後李世民立刻奔向父皇李淵的住所,用武力控制住李淵和在場的大臣。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衛隊以及長安城的大批守衛蜂擁趕來的時候,李淵已經被控制,大局已定。這就是“玄武門之變”。

今天的歷史學家根據其他史料的佐證,得出結論:李世民的確英勇善戰,武功卓越,為李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並沒有正史上描寫得那麼神乎其神,李淵和李建成也沒有正史描寫得那麼不堪。

不過,我們要記住這一點:皇帝個人的私德和他的政治功績是不掛鉤的。李世民私德有虧,但對於百姓來說,卻是一個好皇帝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逼迫父親李淵退位

李唐盛世的到來

我們在誇耀中國歷史的時候,常說“漢唐盛世”,以這兩個朝代最為驕傲。

後來宋人被遼、金、蒙古輪番蹂躪的時候,明朝在滿清的攻勢下苦苦支撐的時候,清末民初中國飽受列強欺凌的時候,人們都喜歡拿漢、唐的雄風來懷念一番。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朝的精銳騎兵

作為唐初盛世的標誌,李世民的一大功績是打贏了和突厥之間的戰爭,找回了他老爸當年丟了的面子。

貞觀初年,李世民剛即位的時候突厥人大舉入侵,一直殺到長安城外。李世民不得不自己跑到陣前跟突厥人談判,給了大量財物後突厥才退兵。後來突厥內亂,再加上貞觀年間唐朝國力快速提升,唐軍經過多次戰爭徹底征服了突厥。李世民被突厥尊為天可汗,這才算是有了一點盛世該有的氣勢。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在位期間,解決了大唐北方強敵突厥

李世民在位期間,另一項重大功績便是玄奘法師自印度取得原版的佛經並完成譯製工作。

玄奘是位非常虔誠的佛教徒,他在中國刻苦學習佛法,卻感到中國僧人對佛法的解釋不能令他滿意。於是他憑藉一雙腳,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一個人走到了印度,刻苦學習了很多年的佛法,獲得了極大的聲望。

玄奘回國後,受到了李世民的隆重接見,他在李世民的安排下當了京城大寺的主持。此後,玄奘花費了畢生精力翻譯從印度帶回來的眾多佛經。因為佛學造詣深厚,玄奘翻譯的佛經質量很高。直到今天,很多佛經都以他翻譯的版本為最佳。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玄奘高僧自印度取得真經

降服突厥,這是李世民的武功;玄奘譯經,這是李世民的文治。以此為標誌,李世民的“貞觀之治”達到了高潮,舉國上下都是一派繁榮景象。

誰承想,唐朝滅亡的種子也在此時被埋下了。

玄武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唐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這個滅亡的種子,就是“玄武門之變”。因為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給唐朝歷史開了一個很壞的頭——他公然破壞了“嫡長子繼承製”。

什麼叫“嫡長子繼承製”呢?

在古代,皇后和妃嬪的地位有著天壤之別,相應的她們所生的孩子地位也截然不同。皇后生的孩子,稱為“嫡出”;妃嬪生的孩子,稱為“庶出”。嫡出子女的權力要遠遠大於庶出子女。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真實的李建成並沒有那麼不堪

比如在繼承問題上,嫡出的兒子裡年齡最大的,擁有最優先的繼承權。哪怕嫡長子能力不如其他兒子,甚至是個混混、傻瓜,家業也只能給他,這就叫“立嫡以長不以賢”。嫡長子繼承權優先,這就是“嫡長子繼承製”

嫡長子繼承製是中國古代非常重要的繼承製度。

在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次皇帝為了廢立皇后和群臣打架的事情:皇帝說我想廢掉舊皇后立一個新皇后,群臣就不幹,天天跟皇帝打架,搞得朝政不穩。

我們以現代人的思維去看這事會很奇怪:皇帝都是君臨天下的人了,皇帝最寵愛哪個女人,這種家事還需要大臣來管嗎?皇帝后宮裡的臣子們瞎摻和什麼啊?

原因就在於:廢立皇后不是皇帝喜歡誰不喜歡誰的小事,而是改變繼承順序的大事。皇后變了,皇位的繼承人也就改變了,這一變就要動搖國本,大臣們當然不幹了。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高宗李治也並非嫡長子繼位

李世民之所以發動玄武門之變,是因為他雖然是嫡出,卻不是長子。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只要大哥李建成不死,他就不能繼承皇位。李世民沒有辦法,只能用軍事政變的手段強行破壞這個制度。

他這麼做,用現代的話說,是他破壞了皇室繼承製度的“程序正義”。

什麼叫“程序正義”呢?

“程序正義”是相對於“結果正義”來說的。比如我們在馬路上抓了一個人販子,人販子喪盡天良啊,太可恨了,我們恨不得狠狠揍他一頓。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西周宗法制度

這個揍他一頓,對於我們來說就是結果正義,是一件正確的事。但是它不符合法律上的程序正義,要符合程序正義,我們就要保護這個人販子的人權,不能打不能罵。哪怕我們親眼看見他販賣人口了,在法院審判之前,他也不是罪犯,而是受保護的“嫌疑人”。

在成熟的法制社會裡,程序正義一般要大於結果正義。也就是說,假如法院經過調查,發現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個人販子的罪行,那就算很多人認定他是罪犯也得把他放了。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因為結果正義是一個非常主觀的事,每個人的立場不同,他眼中的“正義”就不同。比如對於我們來說,結果正義是當場打死那個人販子。但是對於那個人販子來說呢,他眼中的結果正義是自己逍遙法外。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嫡長子繼承製乃是古代封建王朝遵循的鐵律

假如我們認為自己所相信的結果正義比其他人的結果正義更正確,那唯一貫徹這種“正義”的辦法只能是暴力。最終這樣就會產生一個充滿私刑的社會:誰有槍,誰的實力強,誰就能貫徹自己所相信的正義。這就是一個毫無秩序可言的暴力社會了。

所以,結果正義聽上去很美好,但是不具有可操作性。唯一能控制、能操作的,只有程序正義。貫徹程序正義,是要人們事先制定一套儘量完善的規則,用這個規則去維護社會秩序。這規則當然會有漏洞,但也總比沒有規則、人人都亂來要好。

儒家的禮法規矩非常多。甚至連兒子該怎麼跟爸爸說話,說話的時候是站著還是坐著,兩隻手放在哪兒都有規定。我們可能覺得這些規定很教條,既無聊也無用。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儒家的禮教影響深遠

那為什麼古人幾百年來都要推崇儒家禮教呢?這就是因為儒家禮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會制度。嚴格按照這套程序辦事,也就等於堅持程序正義,結果可能不會是最好的,但可以保證是有秩序的。

“嫡長子繼承製”就是典型的代表。

嫡長子繼承製利大於弊

乍一看,“嫡長子繼承製”很不合理:皇帝這麼重要的位置,怎麼能“立長不立賢”呢?怎麼能把國家隨便交給一個能力和品格都是未知數的人來管理呢?這國家能好得了嗎?

古人用多年的經驗證明,嫡長子繼承製利大於弊。

最大的好處是避免了皇子之間的爭鬥。假如說“立賢不立長”,理論上挺好,但就像結果正義沒有客觀標準一樣,“賢”或“不賢”也沒有一個客觀標準,這就給皇子們以爭鬥的藉口。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如果憑著皇帝的好惡挑選繼承人,很容易就會引起皇子之間的爭鬥

追求“立賢不立長”,就像追求結果正義的社會一樣,最後也會造就一個誰有槍誰就是“正義”的暴力社會。每一次皇權的更替,都會造成全面的宮廷鬥爭甚至內戰,這國家折騰不了幾次就完蛋了。

嫡長子繼承製的作用,就是一開始把誰繼承皇位這件事給說死了。指著嫡長子對著全國人民說:就是他!就是他!你們誰也甭廢話。以“可能會讓傻子當皇帝”的代價,換取了全國政治的穩定。

破壞了嫡長子繼承製的李世民開了一個很壞的頭

從這個角度來看,“玄武門之變”的危害太大了。李世民給唐朝開了一個破壞程序正義的壞頭

他後面的王子王孫們,不少人都不管嫡長子那一套,經常用政變的手段搶奪皇位。他們會指著李世民說:你看,咱們英明神武的老祖宗還這麼幹過呢!我怎麼就不能幹?整個唐朝,大部分的皇帝上臺都經歷過殘酷的政治鬥爭。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開了一個壞頭,為唐朝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到了晚年,自己就碰到了這個問題。李世民原本立嫡長子為太子,但他又非常寵愛四子。於是太子惶恐不安,四子蠢蠢欲動,兩個兒子展開了皇位爭鬥。

要說太子,真不愧是李世民的好兒子,他在競爭失利的時候先是陰謀刺殺競爭者,刺殺不成又策劃謀反,企圖武裝政變,想把李世民一起端了。這哥們兒等於把“玄武門之變”來了個有樣學樣。

結果這位太子本事不如老爹,政變在策劃階段就被李世民知道了。李世民大為震怒,一氣之下什麼太子、四子,統統剝奪了繼承權,最後把皇位給了最年輕、最老實、從不結黨營私的小兒子李治。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治過於軟弱,才給了武則天可乘之機

說李治“最老實”,這是好聽的說法。難聽的說法是,這個人有點軟弱無能。要是做朋友,他一定是個好人,但是當政治家就能力不夠了。

他的軟弱,恰恰是武則天當政的關鍵,這就是後話了。


參考文獻:

歐陽修等 《新唐書》

史卉 《簡析中國古代的皇位嫡長子繼承製》

張星久 《中國君主專制政體下的皇位嫡長子繼承製新論》

"

文/木子君侃史

隋朝末年,楊廣把天下搞得一團糟,到處都是造反的軍隊,李淵也趁機起兵。起兵後,李淵首先進攻長安。打下長安後,李淵佔據了關中地區,得到了關隴貴族的支持。有了關隴貴族做後盾,李淵一步步統一了中國,建立了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的唐朝。

然而唐朝建立不久,就出了亂子。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大唐榮耀

李世民的華麗轉身

李淵的兩個兒子,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的能力都很強,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兩個人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李淵按照傳統,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讓他將來繼承王位。

可是次子李世民心氣太高,他召集了一些親信大臣,使盡各種手段要和哥哥搶王位。

對於這種不安分守己的行為,李淵當然很不高興。他剝奪了李世民的兵權,安排他去做中書令。中書令相當於我們俗稱的“宰相”,是最高等級的文官。李淵這麼安排,是希望李世民能收起自己的野心,老老實實地做一個文臣輔佐自己的哥哥。

可是李世民沒得選擇。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高祖李淵

古代的政治鬥爭是事關生死存亡的鬥爭——不贏就得死。一旦參與了權力的遊戲,你就沒有退路。李世民已經暴露了對皇位的野心,將來等李建成當了皇帝,他絕無寬恕李世民的可能。

李世民在最絕望的時候,打算孤注一擲。當時,李世民、李建成和李淵都住在首都長安。李世民已經失去了兵權,只能調動少數親衛隊,他要面對的則是數倍於己的長安守軍和宮廷衛隊。想要奪權,只能火中取栗,置之死地而後生。

李世民使了個計策,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第二天來皇宮議事。二人完全沒有戒備,第二天輕裝簡行,穿過皇宮的大門玄武門,走進皇宮。李世民早已帶領衛隊埋伏到皇宮裡,此時突然發動襲擊,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歷朝歷代這個位置都是帶血的

隨後李世民立刻奔向父皇李淵的住所,用武力控制住李淵和在場的大臣。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衛隊以及長安城的大批守衛蜂擁趕來的時候,李淵已經被控制,大局已定。這就是“玄武門之變”。

今天的歷史學家根據其他史料的佐證,得出結論:李世民的確英勇善戰,武功卓越,為李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並沒有正史上描寫得那麼神乎其神,李淵和李建成也沒有正史描寫得那麼不堪。

不過,我們要記住這一點:皇帝個人的私德和他的政治功績是不掛鉤的。李世民私德有虧,但對於百姓來說,卻是一個好皇帝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逼迫父親李淵退位

李唐盛世的到來

我們在誇耀中國歷史的時候,常說“漢唐盛世”,以這兩個朝代最為驕傲。

後來宋人被遼、金、蒙古輪番蹂躪的時候,明朝在滿清的攻勢下苦苦支撐的時候,清末民初中國飽受列強欺凌的時候,人們都喜歡拿漢、唐的雄風來懷念一番。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朝的精銳騎兵

作為唐初盛世的標誌,李世民的一大功績是打贏了和突厥之間的戰爭,找回了他老爸當年丟了的面子。

貞觀初年,李世民剛即位的時候突厥人大舉入侵,一直殺到長安城外。李世民不得不自己跑到陣前跟突厥人談判,給了大量財物後突厥才退兵。後來突厥內亂,再加上貞觀年間唐朝國力快速提升,唐軍經過多次戰爭徹底征服了突厥。李世民被突厥尊為天可汗,這才算是有了一點盛世該有的氣勢。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在位期間,解決了大唐北方強敵突厥

李世民在位期間,另一項重大功績便是玄奘法師自印度取得原版的佛經並完成譯製工作。

玄奘是位非常虔誠的佛教徒,他在中國刻苦學習佛法,卻感到中國僧人對佛法的解釋不能令他滿意。於是他憑藉一雙腳,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一個人走到了印度,刻苦學習了很多年的佛法,獲得了極大的聲望。

玄奘回國後,受到了李世民的隆重接見,他在李世民的安排下當了京城大寺的主持。此後,玄奘花費了畢生精力翻譯從印度帶回來的眾多佛經。因為佛學造詣深厚,玄奘翻譯的佛經質量很高。直到今天,很多佛經都以他翻譯的版本為最佳。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玄奘高僧自印度取得真經

降服突厥,這是李世民的武功;玄奘譯經,這是李世民的文治。以此為標誌,李世民的“貞觀之治”達到了高潮,舉國上下都是一派繁榮景象。

誰承想,唐朝滅亡的種子也在此時被埋下了。

玄武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唐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這個滅亡的種子,就是“玄武門之變”。因為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給唐朝歷史開了一個很壞的頭——他公然破壞了“嫡長子繼承製”。

什麼叫“嫡長子繼承製”呢?

在古代,皇后和妃嬪的地位有著天壤之別,相應的她們所生的孩子地位也截然不同。皇后生的孩子,稱為“嫡出”;妃嬪生的孩子,稱為“庶出”。嫡出子女的權力要遠遠大於庶出子女。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真實的李建成並沒有那麼不堪

比如在繼承問題上,嫡出的兒子裡年齡最大的,擁有最優先的繼承權。哪怕嫡長子能力不如其他兒子,甚至是個混混、傻瓜,家業也只能給他,這就叫“立嫡以長不以賢”。嫡長子繼承權優先,這就是“嫡長子繼承製”

嫡長子繼承製是中國古代非常重要的繼承製度。

在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次皇帝為了廢立皇后和群臣打架的事情:皇帝說我想廢掉舊皇后立一個新皇后,群臣就不幹,天天跟皇帝打架,搞得朝政不穩。

我們以現代人的思維去看這事會很奇怪:皇帝都是君臨天下的人了,皇帝最寵愛哪個女人,這種家事還需要大臣來管嗎?皇帝后宮裡的臣子們瞎摻和什麼啊?

原因就在於:廢立皇后不是皇帝喜歡誰不喜歡誰的小事,而是改變繼承順序的大事。皇后變了,皇位的繼承人也就改變了,這一變就要動搖國本,大臣們當然不幹了。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唐高宗李治也並非嫡長子繼位

李世民之所以發動玄武門之變,是因為他雖然是嫡出,卻不是長子。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只要大哥李建成不死,他就不能繼承皇位。李世民沒有辦法,只能用軍事政變的手段強行破壞這個制度。

他這麼做,用現代的話說,是他破壞了皇室繼承製度的“程序正義”。

什麼叫“程序正義”呢?

“程序正義”是相對於“結果正義”來說的。比如我們在馬路上抓了一個人販子,人販子喪盡天良啊,太可恨了,我們恨不得狠狠揍他一頓。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西周宗法制度

這個揍他一頓,對於我們來說就是結果正義,是一件正確的事。但是它不符合法律上的程序正義,要符合程序正義,我們就要保護這個人販子的人權,不能打不能罵。哪怕我們親眼看見他販賣人口了,在法院審判之前,他也不是罪犯,而是受保護的“嫌疑人”。

在成熟的法制社會裡,程序正義一般要大於結果正義。也就是說,假如法院經過調查,發現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個人販子的罪行,那就算很多人認定他是罪犯也得把他放了。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因為結果正義是一個非常主觀的事,每個人的立場不同,他眼中的“正義”就不同。比如對於我們來說,結果正義是當場打死那個人販子。但是對於那個人販子來說呢,他眼中的結果正義是自己逍遙法外。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嫡長子繼承製乃是古代封建王朝遵循的鐵律

假如我們認為自己所相信的結果正義比其他人的結果正義更正確,那唯一貫徹這種“正義”的辦法只能是暴力。最終這樣就會產生一個充滿私刑的社會:誰有槍,誰的實力強,誰就能貫徹自己所相信的正義。這就是一個毫無秩序可言的暴力社會了。

所以,結果正義聽上去很美好,但是不具有可操作性。唯一能控制、能操作的,只有程序正義。貫徹程序正義,是要人們事先制定一套儘量完善的規則,用這個規則去維護社會秩序。這規則當然會有漏洞,但也總比沒有規則、人人都亂來要好。

儒家的禮法規矩非常多。甚至連兒子該怎麼跟爸爸說話,說話的時候是站著還是坐著,兩隻手放在哪兒都有規定。我們可能覺得這些規定很教條,既無聊也無用。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儒家的禮教影響深遠

那為什麼古人幾百年來都要推崇儒家禮教呢?這就是因為儒家禮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會制度。嚴格按照這套程序辦事,也就等於堅持程序正義,結果可能不會是最好的,但可以保證是有秩序的。

“嫡長子繼承製”就是典型的代表。

嫡長子繼承製利大於弊

乍一看,“嫡長子繼承製”很不合理:皇帝這麼重要的位置,怎麼能“立長不立賢”呢?怎麼能把國家隨便交給一個能力和品格都是未知數的人來管理呢?這國家能好得了嗎?

古人用多年的經驗證明,嫡長子繼承製利大於弊。

最大的好處是避免了皇子之間的爭鬥。假如說“立賢不立長”,理論上挺好,但就像結果正義沒有客觀標準一樣,“賢”或“不賢”也沒有一個客觀標準,這就給皇子們以爭鬥的藉口。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如果憑著皇帝的好惡挑選繼承人,很容易就會引起皇子之間的爭鬥

追求“立賢不立長”,就像追求結果正義的社會一樣,最後也會造就一個誰有槍誰就是“正義”的暴力社會。每一次皇權的更替,都會造成全面的宮廷鬥爭甚至內戰,這國家折騰不了幾次就完蛋了。

嫡長子繼承製的作用,就是一開始把誰繼承皇位這件事給說死了。指著嫡長子對著全國人民說:就是他!就是他!你們誰也甭廢話。以“可能會讓傻子當皇帝”的代價,換取了全國政治的穩定。

破壞了嫡長子繼承製的李世民開了一個很壞的頭

從這個角度來看,“玄武門之變”的危害太大了。李世民給唐朝開了一個破壞程序正義的壞頭

他後面的王子王孫們,不少人都不管嫡長子那一套,經常用政變的手段搶奪皇位。他們會指著李世民說:你看,咱們英明神武的老祖宗還這麼幹過呢!我怎麼就不能幹?整個唐朝,大部分的皇帝上臺都經歷過殘酷的政治鬥爭。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開了一個壞頭,為唐朝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到了晚年,自己就碰到了這個問題。李世民原本立嫡長子為太子,但他又非常寵愛四子。於是太子惶恐不安,四子蠢蠢欲動,兩個兒子展開了皇位爭鬥。

要說太子,真不愧是李世民的好兒子,他在競爭失利的時候先是陰謀刺殺競爭者,刺殺不成又策劃謀反,企圖武裝政變,想把李世民一起端了。這哥們兒等於把“玄武門之變”來了個有樣學樣。

結果這位太子本事不如老爹,政變在策劃階段就被李世民知道了。李世民大為震怒,一氣之下什麼太子、四子,統統剝奪了繼承權,最後把皇位給了最年輕、最老實、從不結黨營私的小兒子李治。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李治過於軟弱,才給了武則天可乘之機

說李治“最老實”,這是好聽的說法。難聽的說法是,這個人有點軟弱無能。要是做朋友,他一定是個好人,但是當政治家就能力不夠了。

他的軟弱,恰恰是武則天當政的關鍵,這就是後話了。


參考文獻:

歐陽修等 《新唐書》

史卉 《簡析中國古代的皇位嫡長子繼承製》

張星久 《中國君主專制政體下的皇位嫡長子繼承製新論》

那年玄武門內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那年玄武門前流的血,成就了李世民,也為大唐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更多精彩請關注“木子君侃史”,如有不足之處還請批評指正,敬請留言,必定認真回覆!謝謝!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