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漫長暑假,“追劇”成為人們宅在家裡消遣的最佳方式。


現在咱們看個劇可不是按個播放鍵這麼簡單,追劇的事前功夫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咱們這劇看得舒不舒服、享不享受。

"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漫長暑假,“追劇”成為人們宅在家裡消遣的最佳方式。


現在咱們看個劇可不是按個播放鍵這麼簡單,追劇的事前功夫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咱們這劇看得舒不舒服、享不享受。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劇聚精會神地看,零食大口大口地吃

首先,我們打開電腦或平板,在等待設備啟動的同時打開房間的空調。然後,從冰箱裡拿出追劇必備的薯片和肥宅快樂水。接著,回到座位或者窩在床上,蓋好以防空調溫度太冷而準備的小被子。


最後,選好劇集,點擊播放鍵——有會員的跳過廣告,沒會員的一邊給零食開袋,一邊倒數廣告剩餘秒數,然後美滋滋地開啟今日份劇情。

當代年輕人追劇的方式真是特別有儀式感。說來巧了,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漫長暑假,“追劇”成為人們宅在家裡消遣的最佳方式。


現在咱們看個劇可不是按個播放鍵這麼簡單,追劇的事前功夫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咱們這劇看得舒不舒服、享不享受。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劇聚精會神地看,零食大口大口地吃

首先,我們打開電腦或平板,在等待設備啟動的同時打開房間的空調。然後,從冰箱裡拿出追劇必備的薯片和肥宅快樂水。接著,回到座位或者窩在床上,蓋好以防空調溫度太冷而準備的小被子。


最後,選好劇集,點擊播放鍵——有會員的跳過廣告,沒會員的一邊給零食開袋,一邊倒數廣告剩餘秒數,然後美滋滋地開啟今日份劇情。

當代年輕人追劇的方式真是特別有儀式感。說來巧了,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古人賞畫的事前功夫也不少。他們會挑個天氣清朗的日子,提前在庭院的樹蔭下搬來一張長桌和幾張凳椅,約上三五知己來到這裡。

古時候沒有空調,扇子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消暑道具,所以,主人家也會安排一旁的書童扇風、沏茶,務必招呼周到。

"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漫長暑假,“追劇”成為人們宅在家裡消遣的最佳方式。


現在咱們看個劇可不是按個播放鍵這麼簡單,追劇的事前功夫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咱們這劇看得舒不舒服、享不享受。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劇聚精會神地看,零食大口大口地吃

首先,我們打開電腦或平板,在等待設備啟動的同時打開房間的空調。然後,從冰箱裡拿出追劇必備的薯片和肥宅快樂水。接著,回到座位或者窩在床上,蓋好以防空調溫度太冷而準備的小被子。


最後,選好劇集,點擊播放鍵——有會員的跳過廣告,沒會員的一邊給零食開袋,一邊倒數廣告剩餘秒數,然後美滋滋地開啟今日份劇情。

當代年輕人追劇的方式真是特別有儀式感。說來巧了,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古人賞畫的事前功夫也不少。他們會挑個天氣清朗的日子,提前在庭院的樹蔭下搬來一張長桌和幾張凳椅,約上三五知己來到這裡。

古時候沒有空調,扇子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消暑道具,所以,主人家也會安排一旁的書童扇風、沏茶,務必招呼周到。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棋》(局部)

如果今天來的朋友少,他們可以簡單地將畫鋪在桌前,大家站在同一方向看,而人多的時候會讓書童或是侍從將畫掛起來,然後他們便可以評頭論足大半天。


坐著圍觀還不過癮的話,他們還會湊上畫前,仔細觀察繪圖的筆觸,學習畫家的筆法。

"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漫長暑假,“追劇”成為人們宅在家裡消遣的最佳方式。


現在咱們看個劇可不是按個播放鍵這麼簡單,追劇的事前功夫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咱們這劇看得舒不舒服、享不享受。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劇聚精會神地看,零食大口大口地吃

首先,我們打開電腦或平板,在等待設備啟動的同時打開房間的空調。然後,從冰箱裡拿出追劇必備的薯片和肥宅快樂水。接著,回到座位或者窩在床上,蓋好以防空調溫度太冷而準備的小被子。


最後,選好劇集,點擊播放鍵——有會員的跳過廣告,沒會員的一邊給零食開袋,一邊倒數廣告剩餘秒數,然後美滋滋地開啟今日份劇情。

當代年輕人追劇的方式真是特別有儀式感。說來巧了,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古人賞畫的事前功夫也不少。他們會挑個天氣清朗的日子,提前在庭院的樹蔭下搬來一張長桌和幾張凳椅,約上三五知己來到這裡。

古時候沒有空調,扇子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消暑道具,所以,主人家也會安排一旁的書童扇風、沏茶,務必招呼周到。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棋》(局部)

如果今天來的朋友少,他們可以簡單地將畫鋪在桌前,大家站在同一方向看,而人多的時候會讓書童或是侍從將畫掛起來,然後他們便可以評頭論足大半天。


坐著圍觀還不過癮的話,他們還會湊上畫前,仔細觀察繪圖的筆觸,學習畫家的筆法。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畫》

這時候,賞畫的社交功能就體現出來了。


平時咱們會聊到劇,哪個演員顏值高,哪個演員哭戲假,劇情如何發展。古人借賞畫進行社交活動,也會討論畫者何人,畫作的筆法、構圖如何以及畫中人的故事。某些畫作甚至還是當下的熱點,要是對主人家擺上來的名畫不認識,聊不上話來那就尷尬了。

總而言之,古人賞畫也要打造一個好的環境,吃的喝的都要有。瞧,他們聚眾賞畫的情形是不是跟咱們舍友圍在一起追劇的情形有些相似,而他們聚精會神盯著的掛畫又像不像我們看的投影大屏幕呢。

"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漫長暑假,“追劇”成為人們宅在家裡消遣的最佳方式。


現在咱們看個劇可不是按個播放鍵這麼簡單,追劇的事前功夫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咱們這劇看得舒不舒服、享不享受。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劇聚精會神地看,零食大口大口地吃

首先,我們打開電腦或平板,在等待設備啟動的同時打開房間的空調。然後,從冰箱裡拿出追劇必備的薯片和肥宅快樂水。接著,回到座位或者窩在床上,蓋好以防空調溫度太冷而準備的小被子。


最後,選好劇集,點擊播放鍵——有會員的跳過廣告,沒會員的一邊給零食開袋,一邊倒數廣告剩餘秒數,然後美滋滋地開啟今日份劇情。

當代年輕人追劇的方式真是特別有儀式感。說來巧了,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古人賞畫的事前功夫也不少。他們會挑個天氣清朗的日子,提前在庭院的樹蔭下搬來一張長桌和幾張凳椅,約上三五知己來到這裡。

古時候沒有空調,扇子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消暑道具,所以,主人家也會安排一旁的書童扇風、沏茶,務必招呼周到。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棋》(局部)

如果今天來的朋友少,他們可以簡單地將畫鋪在桌前,大家站在同一方向看,而人多的時候會讓書童或是侍從將畫掛起來,然後他們便可以評頭論足大半天。


坐著圍觀還不過癮的話,他們還會湊上畫前,仔細觀察繪圖的筆觸,學習畫家的筆法。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畫》

這時候,賞畫的社交功能就體現出來了。


平時咱們會聊到劇,哪個演員顏值高,哪個演員哭戲假,劇情如何發展。古人借賞畫進行社交活動,也會討論畫者何人,畫作的筆法、構圖如何以及畫中人的故事。某些畫作甚至還是當下的熱點,要是對主人家擺上來的名畫不認識,聊不上話來那就尷尬了。

總而言之,古人賞畫也要打造一個好的環境,吃的喝的都要有。瞧,他們聚眾賞畫的情形是不是跟咱們舍友圍在一起追劇的情形有些相似,而他們聚精會神盯著的掛畫又像不像我們看的投影大屏幕呢。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明·杜堇《十八學士圖屏之畫》

談到古人的掛畫,他們的掛畫方式也大有講究。


根據掛畫的作用,可以大致分為兩種掛畫形式,一種是把畫懸掛起來以觀賞品鑑,一種是將書畫懸掛於牆壁以作室內陳設。

"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漫長暑假,“追劇”成為人們宅在家裡消遣的最佳方式。


現在咱們看個劇可不是按個播放鍵這麼簡單,追劇的事前功夫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咱們這劇看得舒不舒服、享不享受。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劇聚精會神地看,零食大口大口地吃

首先,我們打開電腦或平板,在等待設備啟動的同時打開房間的空調。然後,從冰箱裡拿出追劇必備的薯片和肥宅快樂水。接著,回到座位或者窩在床上,蓋好以防空調溫度太冷而準備的小被子。


最後,選好劇集,點擊播放鍵——有會員的跳過廣告,沒會員的一邊給零食開袋,一邊倒數廣告剩餘秒數,然後美滋滋地開啟今日份劇情。

當代年輕人追劇的方式真是特別有儀式感。說來巧了,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古人賞畫的事前功夫也不少。他們會挑個天氣清朗的日子,提前在庭院的樹蔭下搬來一張長桌和幾張凳椅,約上三五知己來到這裡。

古時候沒有空調,扇子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消暑道具,所以,主人家也會安排一旁的書童扇風、沏茶,務必招呼周到。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棋》(局部)

如果今天來的朋友少,他們可以簡單地將畫鋪在桌前,大家站在同一方向看,而人多的時候會讓書童或是侍從將畫掛起來,然後他們便可以評頭論足大半天。


坐著圍觀還不過癮的話,他們還會湊上畫前,仔細觀察繪圖的筆觸,學習畫家的筆法。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畫》

這時候,賞畫的社交功能就體現出來了。


平時咱們會聊到劇,哪個演員顏值高,哪個演員哭戲假,劇情如何發展。古人借賞畫進行社交活動,也會討論畫者何人,畫作的筆法、構圖如何以及畫中人的故事。某些畫作甚至還是當下的熱點,要是對主人家擺上來的名畫不認識,聊不上話來那就尷尬了。

總而言之,古人賞畫也要打造一個好的環境,吃的喝的都要有。瞧,他們聚眾賞畫的情形是不是跟咱們舍友圍在一起追劇的情形有些相似,而他們聚精會神盯著的掛畫又像不像我們看的投影大屏幕呢。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明·杜堇《十八學士圖屏之畫》

談到古人的掛畫,他們的掛畫方式也大有講究。


根據掛畫的作用,可以大致分為兩種掛畫形式,一種是把畫懸掛起來以觀賞品鑑,一種是將書畫懸掛於牆壁以作室內陳設。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五百羅漢像》之《觀音畫像之禮拜》(局部)



古人在室外賞畫的時候,需要用到一支比人要高半個身子的掛叉,而且至少需要一個人來支撐。掛叉掛住畫卷上杆後面的繩子,軸頭作為底端自然將畫垂直懸掛,畫卷的底部不作固定,以便人們將畫提起來靠近眼前欣賞。


這樣的書畫臨時懸掛方式,是古代文人常見的品畫方式。

"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漫長暑假,“追劇”成為人們宅在家裡消遣的最佳方式。


現在咱們看個劇可不是按個播放鍵這麼簡單,追劇的事前功夫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咱們這劇看得舒不舒服、享不享受。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劇聚精會神地看,零食大口大口地吃

首先,我們打開電腦或平板,在等待設備啟動的同時打開房間的空調。然後,從冰箱裡拿出追劇必備的薯片和肥宅快樂水。接著,回到座位或者窩在床上,蓋好以防空調溫度太冷而準備的小被子。


最後,選好劇集,點擊播放鍵——有會員的跳過廣告,沒會員的一邊給零食開袋,一邊倒數廣告剩餘秒數,然後美滋滋地開啟今日份劇情。

當代年輕人追劇的方式真是特別有儀式感。說來巧了,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古人賞畫的事前功夫也不少。他們會挑個天氣清朗的日子,提前在庭院的樹蔭下搬來一張長桌和幾張凳椅,約上三五知己來到這裡。

古時候沒有空調,扇子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消暑道具,所以,主人家也會安排一旁的書童扇風、沏茶,務必招呼周到。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棋》(局部)

如果今天來的朋友少,他們可以簡單地將畫鋪在桌前,大家站在同一方向看,而人多的時候會讓書童或是侍從將畫掛起來,然後他們便可以評頭論足大半天。


坐著圍觀還不過癮的話,他們還會湊上畫前,仔細觀察繪圖的筆觸,學習畫家的筆法。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畫》

這時候,賞畫的社交功能就體現出來了。


平時咱們會聊到劇,哪個演員顏值高,哪個演員哭戲假,劇情如何發展。古人借賞畫進行社交活動,也會討論畫者何人,畫作的筆法、構圖如何以及畫中人的故事。某些畫作甚至還是當下的熱點,要是對主人家擺上來的名畫不認識,聊不上話來那就尷尬了。

總而言之,古人賞畫也要打造一個好的環境,吃的喝的都要有。瞧,他們聚眾賞畫的情形是不是跟咱們舍友圍在一起追劇的情形有些相似,而他們聚精會神盯著的掛畫又像不像我們看的投影大屏幕呢。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明·杜堇《十八學士圖屏之畫》

談到古人的掛畫,他們的掛畫方式也大有講究。


根據掛畫的作用,可以大致分為兩種掛畫形式,一種是把畫懸掛起來以觀賞品鑑,一種是將書畫懸掛於牆壁以作室內陳設。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五百羅漢像》之《觀音畫像之禮拜》(局部)



古人在室外賞畫的時候,需要用到一支比人要高半個身子的掛叉,而且至少需要一個人來支撐。掛叉掛住畫卷上杆後面的繩子,軸頭作為底端自然將畫垂直懸掛,畫卷的底部不作固定,以便人們將畫提起來靠近眼前欣賞。


這樣的書畫臨時懸掛方式,是古代文人常見的品畫方式。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俠名《宋人人物圖》(局部)


在室內懸掛書畫可以體現主人家的文化修養,因此一些文人雅客和士大夫僧孺都會挑一些畫作懸掛在室內。


宋代的《人物圖》中,就以典型的“宣和裱”方式將一幅人物肖像畫裱在了屏風上。

"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漫長暑假,“追劇”成為人們宅在家裡消遣的最佳方式。


現在咱們看個劇可不是按個播放鍵這麼簡單,追劇的事前功夫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咱們這劇看得舒不舒服、享不享受。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劇聚精會神地看,零食大口大口地吃

首先,我們打開電腦或平板,在等待設備啟動的同時打開房間的空調。然後,從冰箱裡拿出追劇必備的薯片和肥宅快樂水。接著,回到座位或者窩在床上,蓋好以防空調溫度太冷而準備的小被子。


最後,選好劇集,點擊播放鍵——有會員的跳過廣告,沒會員的一邊給零食開袋,一邊倒數廣告剩餘秒數,然後美滋滋地開啟今日份劇情。

當代年輕人追劇的方式真是特別有儀式感。說來巧了,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古人賞畫的事前功夫也不少。他們會挑個天氣清朗的日子,提前在庭院的樹蔭下搬來一張長桌和幾張凳椅,約上三五知己來到這裡。

古時候沒有空調,扇子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消暑道具,所以,主人家也會安排一旁的書童扇風、沏茶,務必招呼周到。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棋》(局部)

如果今天來的朋友少,他們可以簡單地將畫鋪在桌前,大家站在同一方向看,而人多的時候會讓書童或是侍從將畫掛起來,然後他們便可以評頭論足大半天。


坐著圍觀還不過癮的話,他們還會湊上畫前,仔細觀察繪圖的筆觸,學習畫家的筆法。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畫》

這時候,賞畫的社交功能就體現出來了。


平時咱們會聊到劇,哪個演員顏值高,哪個演員哭戲假,劇情如何發展。古人借賞畫進行社交活動,也會討論畫者何人,畫作的筆法、構圖如何以及畫中人的故事。某些畫作甚至還是當下的熱點,要是對主人家擺上來的名畫不認識,聊不上話來那就尷尬了。

總而言之,古人賞畫也要打造一個好的環境,吃的喝的都要有。瞧,他們聚眾賞畫的情形是不是跟咱們舍友圍在一起追劇的情形有些相似,而他們聚精會神盯著的掛畫又像不像我們看的投影大屏幕呢。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明·杜堇《十八學士圖屏之畫》

談到古人的掛畫,他們的掛畫方式也大有講究。


根據掛畫的作用,可以大致分為兩種掛畫形式,一種是把畫懸掛起來以觀賞品鑑,一種是將書畫懸掛於牆壁以作室內陳設。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五百羅漢像》之《觀音畫像之禮拜》(局部)



古人在室外賞畫的時候,需要用到一支比人要高半個身子的掛叉,而且至少需要一個人來支撐。掛叉掛住畫卷上杆後面的繩子,軸頭作為底端自然將畫垂直懸掛,畫卷的底部不作固定,以便人們將畫提起來靠近眼前欣賞。


這樣的書畫臨時懸掛方式,是古代文人常見的品畫方式。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俠名《宋人人物圖》(局部)


在室內懸掛書畫可以體現主人家的文化修養,因此一些文人雅客和士大夫僧孺都會挑一些畫作懸掛在室內。


宋代的《人物圖》中,就以典型的“宣和裱”方式將一幅人物肖像畫裱在了屏風上。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立軸格式圖解,引自《裝潢志圖說》

這裡的宣和裱,也稱為宋氏裱,即上為天頭,中有驚燕帶二條,左右兩側框檔與上下隔書包圍中間的本幅,下為地頭、軸杆,露出紅色軸頭。


不過,宋朝把畫多數裱在牆上,而懸掛於屏風上的情況比較少見。

"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漫長暑假,“追劇”成為人們宅在家裡消遣的最佳方式。


現在咱們看個劇可不是按個播放鍵這麼簡單,追劇的事前功夫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咱們這劇看得舒不舒服、享不享受。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劇聚精會神地看,零食大口大口地吃

首先,我們打開電腦或平板,在等待設備啟動的同時打開房間的空調。然後,從冰箱裡拿出追劇必備的薯片和肥宅快樂水。接著,回到座位或者窩在床上,蓋好以防空調溫度太冷而準備的小被子。


最後,選好劇集,點擊播放鍵——有會員的跳過廣告,沒會員的一邊給零食開袋,一邊倒數廣告剩餘秒數,然後美滋滋地開啟今日份劇情。

當代年輕人追劇的方式真是特別有儀式感。說來巧了,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古人賞畫的事前功夫也不少。他們會挑個天氣清朗的日子,提前在庭院的樹蔭下搬來一張長桌和幾張凳椅,約上三五知己來到這裡。

古時候沒有空調,扇子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消暑道具,所以,主人家也會安排一旁的書童扇風、沏茶,務必招呼周到。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棋》(局部)

如果今天來的朋友少,他們可以簡單地將畫鋪在桌前,大家站在同一方向看,而人多的時候會讓書童或是侍從將畫掛起來,然後他們便可以評頭論足大半天。


坐著圍觀還不過癮的話,他們還會湊上畫前,仔細觀察繪圖的筆觸,學習畫家的筆法。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畫》

這時候,賞畫的社交功能就體現出來了。


平時咱們會聊到劇,哪個演員顏值高,哪個演員哭戲假,劇情如何發展。古人借賞畫進行社交活動,也會討論畫者何人,畫作的筆法、構圖如何以及畫中人的故事。某些畫作甚至還是當下的熱點,要是對主人家擺上來的名畫不認識,聊不上話來那就尷尬了。

總而言之,古人賞畫也要打造一個好的環境,吃的喝的都要有。瞧,他們聚眾賞畫的情形是不是跟咱們舍友圍在一起追劇的情形有些相似,而他們聚精會神盯著的掛畫又像不像我們看的投影大屏幕呢。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明·杜堇《十八學士圖屏之畫》

談到古人的掛畫,他們的掛畫方式也大有講究。


根據掛畫的作用,可以大致分為兩種掛畫形式,一種是把畫懸掛起來以觀賞品鑑,一種是將書畫懸掛於牆壁以作室內陳設。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五百羅漢像》之《觀音畫像之禮拜》(局部)



古人在室外賞畫的時候,需要用到一支比人要高半個身子的掛叉,而且至少需要一個人來支撐。掛叉掛住畫卷上杆後面的繩子,軸頭作為底端自然將畫垂直懸掛,畫卷的底部不作固定,以便人們將畫提起來靠近眼前欣賞。


這樣的書畫臨時懸掛方式,是古代文人常見的品畫方式。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俠名《宋人人物圖》(局部)


在室內懸掛書畫可以體現主人家的文化修養,因此一些文人雅客和士大夫僧孺都會挑一些畫作懸掛在室內。


宋代的《人物圖》中,就以典型的“宣和裱”方式將一幅人物肖像畫裱在了屏風上。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立軸格式圖解,引自《裝潢志圖說》

這裡的宣和裱,也稱為宋氏裱,即上為天頭,中有驚燕帶二條,左右兩側框檔與上下隔書包圍中間的本幅,下為地頭、軸杆,露出紅色軸頭。


不過,宋朝把畫多數裱在牆上,而懸掛於屏風上的情況比較少見。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現代年輕人追劇有三大模式,分別是“開彈幕”“只看TA”還有“倍速播放”,其實古人賞畫也這樣幹。

咱們追劇發現了槽點,便忍不住發個彈幕,古人賞畫時如果有感而發,也會即興提筆或蓋個印章。說到古代中國彈幕第一人,就不得不提清乾隆帝的書畫收藏了。


"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漫長暑假,“追劇”成為人們宅在家裡消遣的最佳方式。


現在咱們看個劇可不是按個播放鍵這麼簡單,追劇的事前功夫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咱們這劇看得舒不舒服、享不享受。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劇聚精會神地看,零食大口大口地吃

首先,我們打開電腦或平板,在等待設備啟動的同時打開房間的空調。然後,從冰箱裡拿出追劇必備的薯片和肥宅快樂水。接著,回到座位或者窩在床上,蓋好以防空調溫度太冷而準備的小被子。


最後,選好劇集,點擊播放鍵——有會員的跳過廣告,沒會員的一邊給零食開袋,一邊倒數廣告剩餘秒數,然後美滋滋地開啟今日份劇情。

當代年輕人追劇的方式真是特別有儀式感。說來巧了,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古人賞畫的事前功夫也不少。他們會挑個天氣清朗的日子,提前在庭院的樹蔭下搬來一張長桌和幾張凳椅,約上三五知己來到這裡。

古時候沒有空調,扇子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消暑道具,所以,主人家也會安排一旁的書童扇風、沏茶,務必招呼周到。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棋》(局部)

如果今天來的朋友少,他們可以簡單地將畫鋪在桌前,大家站在同一方向看,而人多的時候會讓書童或是侍從將畫掛起來,然後他們便可以評頭論足大半天。


坐著圍觀還不過癮的話,他們還會湊上畫前,仔細觀察繪圖的筆觸,學習畫家的筆法。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畫》

這時候,賞畫的社交功能就體現出來了。


平時咱們會聊到劇,哪個演員顏值高,哪個演員哭戲假,劇情如何發展。古人借賞畫進行社交活動,也會討論畫者何人,畫作的筆法、構圖如何以及畫中人的故事。某些畫作甚至還是當下的熱點,要是對主人家擺上來的名畫不認識,聊不上話來那就尷尬了。

總而言之,古人賞畫也要打造一個好的環境,吃的喝的都要有。瞧,他們聚眾賞畫的情形是不是跟咱們舍友圍在一起追劇的情形有些相似,而他們聚精會神盯著的掛畫又像不像我們看的投影大屏幕呢。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明·杜堇《十八學士圖屏之畫》

談到古人的掛畫,他們的掛畫方式也大有講究。


根據掛畫的作用,可以大致分為兩種掛畫形式,一種是把畫懸掛起來以觀賞品鑑,一種是將書畫懸掛於牆壁以作室內陳設。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五百羅漢像》之《觀音畫像之禮拜》(局部)



古人在室外賞畫的時候,需要用到一支比人要高半個身子的掛叉,而且至少需要一個人來支撐。掛叉掛住畫卷上杆後面的繩子,軸頭作為底端自然將畫垂直懸掛,畫卷的底部不作固定,以便人們將畫提起來靠近眼前欣賞。


這樣的書畫臨時懸掛方式,是古代文人常見的品畫方式。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俠名《宋人人物圖》(局部)


在室內懸掛書畫可以體現主人家的文化修養,因此一些文人雅客和士大夫僧孺都會挑一些畫作懸掛在室內。


宋代的《人物圖》中,就以典型的“宣和裱”方式將一幅人物肖像畫裱在了屏風上。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立軸格式圖解,引自《裝潢志圖說》

這裡的宣和裱,也稱為宋氏裱,即上為天頭,中有驚燕帶二條,左右兩側框檔與上下隔書包圍中間的本幅,下為地頭、軸杆,露出紅色軸頭。


不過,宋朝把畫多數裱在牆上,而懸掛於屏風上的情況比較少見。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現代年輕人追劇有三大模式,分別是“開彈幕”“只看TA”還有“倍速播放”,其實古人賞畫也這樣幹。

咱們追劇發現了槽點,便忍不住發個彈幕,古人賞畫時如果有感而發,也會即興提筆或蓋個印章。說到古代中國彈幕第一人,就不得不提清乾隆帝的書畫收藏了。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心寫治平》中的乾隆畫像

乾隆帝一生中共制有1800多枚印璽,常用的有500多枚,不僅如此,他一生中還寫了4萬多首詩,一個人就能頂得上全唐詩的數量。他有這麼多枚印璽,寫了這麼多首詩,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他的書畫收藏上。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就是一個被名為“愛新覺羅·牛皮癬”的用戶瘋狂發送“彈幕”攻擊的好例子。據說他每次出去遊山玩水,都要帶著這幅畫,而他在這幅作品中題跋的次數是最多的,幾乎畫卷的所有空白處都被填滿,就連畫中湖水、山石的留白也不放過。

"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漫長暑假,“追劇”成為人們宅在家裡消遣的最佳方式。


現在咱們看個劇可不是按個播放鍵這麼簡單,追劇的事前功夫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咱們這劇看得舒不舒服、享不享受。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劇聚精會神地看,零食大口大口地吃

首先,我們打開電腦或平板,在等待設備啟動的同時打開房間的空調。然後,從冰箱裡拿出追劇必備的薯片和肥宅快樂水。接著,回到座位或者窩在床上,蓋好以防空調溫度太冷而準備的小被子。


最後,選好劇集,點擊播放鍵——有會員的跳過廣告,沒會員的一邊給零食開袋,一邊倒數廣告剩餘秒數,然後美滋滋地開啟今日份劇情。

當代年輕人追劇的方式真是特別有儀式感。說來巧了,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古人賞畫的事前功夫也不少。他們會挑個天氣清朗的日子,提前在庭院的樹蔭下搬來一張長桌和幾張凳椅,約上三五知己來到這裡。

古時候沒有空調,扇子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消暑道具,所以,主人家也會安排一旁的書童扇風、沏茶,務必招呼周到。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棋》(局部)

如果今天來的朋友少,他們可以簡單地將畫鋪在桌前,大家站在同一方向看,而人多的時候會讓書童或是侍從將畫掛起來,然後他們便可以評頭論足大半天。


坐著圍觀還不過癮的話,他們還會湊上畫前,仔細觀察繪圖的筆觸,學習畫家的筆法。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畫》

這時候,賞畫的社交功能就體現出來了。


平時咱們會聊到劇,哪個演員顏值高,哪個演員哭戲假,劇情如何發展。古人借賞畫進行社交活動,也會討論畫者何人,畫作的筆法、構圖如何以及畫中人的故事。某些畫作甚至還是當下的熱點,要是對主人家擺上來的名畫不認識,聊不上話來那就尷尬了。

總而言之,古人賞畫也要打造一個好的環境,吃的喝的都要有。瞧,他們聚眾賞畫的情形是不是跟咱們舍友圍在一起追劇的情形有些相似,而他們聚精會神盯著的掛畫又像不像我們看的投影大屏幕呢。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明·杜堇《十八學士圖屏之畫》

談到古人的掛畫,他們的掛畫方式也大有講究。


根據掛畫的作用,可以大致分為兩種掛畫形式,一種是把畫懸掛起來以觀賞品鑑,一種是將書畫懸掛於牆壁以作室內陳設。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五百羅漢像》之《觀音畫像之禮拜》(局部)



古人在室外賞畫的時候,需要用到一支比人要高半個身子的掛叉,而且至少需要一個人來支撐。掛叉掛住畫卷上杆後面的繩子,軸頭作為底端自然將畫垂直懸掛,畫卷的底部不作固定,以便人們將畫提起來靠近眼前欣賞。


這樣的書畫臨時懸掛方式,是古代文人常見的品畫方式。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俠名《宋人人物圖》(局部)


在室內懸掛書畫可以體現主人家的文化修養,因此一些文人雅客和士大夫僧孺都會挑一些畫作懸掛在室內。


宋代的《人物圖》中,就以典型的“宣和裱”方式將一幅人物肖像畫裱在了屏風上。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立軸格式圖解,引自《裝潢志圖說》

這裡的宣和裱,也稱為宋氏裱,即上為天頭,中有驚燕帶二條,左右兩側框檔與上下隔書包圍中間的本幅,下為地頭、軸杆,露出紅色軸頭。


不過,宋朝把畫多數裱在牆上,而懸掛於屏風上的情況比較少見。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現代年輕人追劇有三大模式,分別是“開彈幕”“只看TA”還有“倍速播放”,其實古人賞畫也這樣幹。

咱們追劇發現了槽點,便忍不住發個彈幕,古人賞畫時如果有感而發,也會即興提筆或蓋個印章。說到古代中國彈幕第一人,就不得不提清乾隆帝的書畫收藏了。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心寫治平》中的乾隆畫像

乾隆帝一生中共制有1800多枚印璽,常用的有500多枚,不僅如此,他一生中還寫了4萬多首詩,一個人就能頂得上全唐詩的數量。他有這麼多枚印璽,寫了這麼多首詩,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他的書畫收藏上。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就是一個被名為“愛新覺羅·牛皮癬”的用戶瘋狂發送“彈幕”攻擊的好例子。據說他每次出去遊山玩水,都要帶著這幅畫,而他在這幅作品中題跋的次數是最多的,幾乎畫卷的所有空白處都被填滿,就連畫中湖水、山石的留白也不放過。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

不過,乾隆帝算是個“極端分子”,因為大多數文人一般都捨不得改變原畫的內容,即使想題首小詩或蓋個收藏印,也只會挑選周邊的空白處低調地留個痕跡。

"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漫長暑假,“追劇”成為人們宅在家裡消遣的最佳方式。


現在咱們看個劇可不是按個播放鍵這麼簡單,追劇的事前功夫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咱們這劇看得舒不舒服、享不享受。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劇聚精會神地看,零食大口大口地吃

首先,我們打開電腦或平板,在等待設備啟動的同時打開房間的空調。然後,從冰箱裡拿出追劇必備的薯片和肥宅快樂水。接著,回到座位或者窩在床上,蓋好以防空調溫度太冷而準備的小被子。


最後,選好劇集,點擊播放鍵——有會員的跳過廣告,沒會員的一邊給零食開袋,一邊倒數廣告剩餘秒數,然後美滋滋地開啟今日份劇情。

當代年輕人追劇的方式真是特別有儀式感。說來巧了,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古人賞畫的事前功夫也不少。他們會挑個天氣清朗的日子,提前在庭院的樹蔭下搬來一張長桌和幾張凳椅,約上三五知己來到這裡。

古時候沒有空調,扇子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消暑道具,所以,主人家也會安排一旁的書童扇風、沏茶,務必招呼周到。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棋》(局部)

如果今天來的朋友少,他們可以簡單地將畫鋪在桌前,大家站在同一方向看,而人多的時候會讓書童或是侍從將畫掛起來,然後他們便可以評頭論足大半天。


坐著圍觀還不過癮的話,他們還會湊上畫前,仔細觀察繪圖的筆觸,學習畫家的筆法。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畫》

這時候,賞畫的社交功能就體現出來了。


平時咱們會聊到劇,哪個演員顏值高,哪個演員哭戲假,劇情如何發展。古人借賞畫進行社交活動,也會討論畫者何人,畫作的筆法、構圖如何以及畫中人的故事。某些畫作甚至還是當下的熱點,要是對主人家擺上來的名畫不認識,聊不上話來那就尷尬了。

總而言之,古人賞畫也要打造一個好的環境,吃的喝的都要有。瞧,他們聚眾賞畫的情形是不是跟咱們舍友圍在一起追劇的情形有些相似,而他們聚精會神盯著的掛畫又像不像我們看的投影大屏幕呢。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明·杜堇《十八學士圖屏之畫》

談到古人的掛畫,他們的掛畫方式也大有講究。


根據掛畫的作用,可以大致分為兩種掛畫形式,一種是把畫懸掛起來以觀賞品鑑,一種是將書畫懸掛於牆壁以作室內陳設。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五百羅漢像》之《觀音畫像之禮拜》(局部)



古人在室外賞畫的時候,需要用到一支比人要高半個身子的掛叉,而且至少需要一個人來支撐。掛叉掛住畫卷上杆後面的繩子,軸頭作為底端自然將畫垂直懸掛,畫卷的底部不作固定,以便人們將畫提起來靠近眼前欣賞。


這樣的書畫臨時懸掛方式,是古代文人常見的品畫方式。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俠名《宋人人物圖》(局部)


在室內懸掛書畫可以體現主人家的文化修養,因此一些文人雅客和士大夫僧孺都會挑一些畫作懸掛在室內。


宋代的《人物圖》中,就以典型的“宣和裱”方式將一幅人物肖像畫裱在了屏風上。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立軸格式圖解,引自《裝潢志圖說》

這裡的宣和裱,也稱為宋氏裱,即上為天頭,中有驚燕帶二條,左右兩側框檔與上下隔書包圍中間的本幅,下為地頭、軸杆,露出紅色軸頭。


不過,宋朝把畫多數裱在牆上,而懸掛於屏風上的情況比較少見。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現代年輕人追劇有三大模式,分別是“開彈幕”“只看TA”還有“倍速播放”,其實古人賞畫也這樣幹。

咱們追劇發現了槽點,便忍不住發個彈幕,古人賞畫時如果有感而發,也會即興提筆或蓋個印章。說到古代中國彈幕第一人,就不得不提清乾隆帝的書畫收藏了。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心寫治平》中的乾隆畫像

乾隆帝一生中共制有1800多枚印璽,常用的有500多枚,不僅如此,他一生中還寫了4萬多首詩,一個人就能頂得上全唐詩的數量。他有這麼多枚印璽,寫了這麼多首詩,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他的書畫收藏上。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就是一個被名為“愛新覺羅·牛皮癬”的用戶瘋狂發送“彈幕”攻擊的好例子。據說他每次出去遊山玩水,都要帶著這幅畫,而他在這幅作品中題跋的次數是最多的,幾乎畫卷的所有空白處都被填滿,就連畫中湖水、山石的留白也不放過。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

不過,乾隆帝算是個“極端分子”,因為大多數文人一般都捨不得改變原畫的內容,即使想題首小詩或蓋個收藏印,也只會挑選周邊的空白處低調地留個痕跡。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年輕人會追星,選擇看“只看TA”的片段,就絕對不會錯過自己“愛豆”演的戲。其實古人也會追星,如果是收藏狂熱者他們也會蒐集特定畫家的作品。

唐太宗李世民痴迷王羲之的書法,他對稱得上是王羲之的超級“迷帝”。

"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漫長暑假,“追劇”成為人們宅在家裡消遣的最佳方式。


現在咱們看個劇可不是按個播放鍵這麼簡單,追劇的事前功夫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咱們這劇看得舒不舒服、享不享受。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劇聚精會神地看,零食大口大口地吃

首先,我們打開電腦或平板,在等待設備啟動的同時打開房間的空調。然後,從冰箱裡拿出追劇必備的薯片和肥宅快樂水。接著,回到座位或者窩在床上,蓋好以防空調溫度太冷而準備的小被子。


最後,選好劇集,點擊播放鍵——有會員的跳過廣告,沒會員的一邊給零食開袋,一邊倒數廣告剩餘秒數,然後美滋滋地開啟今日份劇情。

當代年輕人追劇的方式真是特別有儀式感。說來巧了,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古人賞畫的事前功夫也不少。他們會挑個天氣清朗的日子,提前在庭院的樹蔭下搬來一張長桌和幾張凳椅,約上三五知己來到這裡。

古時候沒有空調,扇子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消暑道具,所以,主人家也會安排一旁的書童扇風、沏茶,務必招呼周到。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棋》(局部)

如果今天來的朋友少,他們可以簡單地將畫鋪在桌前,大家站在同一方向看,而人多的時候會讓書童或是侍從將畫掛起來,然後他們便可以評頭論足大半天。


坐著圍觀還不過癮的話,他們還會湊上畫前,仔細觀察繪圖的筆觸,學習畫家的筆法。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畫》

這時候,賞畫的社交功能就體現出來了。


平時咱們會聊到劇,哪個演員顏值高,哪個演員哭戲假,劇情如何發展。古人借賞畫進行社交活動,也會討論畫者何人,畫作的筆法、構圖如何以及畫中人的故事。某些畫作甚至還是當下的熱點,要是對主人家擺上來的名畫不認識,聊不上話來那就尷尬了。

總而言之,古人賞畫也要打造一個好的環境,吃的喝的都要有。瞧,他們聚眾賞畫的情形是不是跟咱們舍友圍在一起追劇的情形有些相似,而他們聚精會神盯著的掛畫又像不像我們看的投影大屏幕呢。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明·杜堇《十八學士圖屏之畫》

談到古人的掛畫,他們的掛畫方式也大有講究。


根據掛畫的作用,可以大致分為兩種掛畫形式,一種是把畫懸掛起來以觀賞品鑑,一種是將書畫懸掛於牆壁以作室內陳設。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五百羅漢像》之《觀音畫像之禮拜》(局部)



古人在室外賞畫的時候,需要用到一支比人要高半個身子的掛叉,而且至少需要一個人來支撐。掛叉掛住畫卷上杆後面的繩子,軸頭作為底端自然將畫垂直懸掛,畫卷的底部不作固定,以便人們將畫提起來靠近眼前欣賞。


這樣的書畫臨時懸掛方式,是古代文人常見的品畫方式。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俠名《宋人人物圖》(局部)


在室內懸掛書畫可以體現主人家的文化修養,因此一些文人雅客和士大夫僧孺都會挑一些畫作懸掛在室內。


宋代的《人物圖》中,就以典型的“宣和裱”方式將一幅人物肖像畫裱在了屏風上。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立軸格式圖解,引自《裝潢志圖說》

這裡的宣和裱,也稱為宋氏裱,即上為天頭,中有驚燕帶二條,左右兩側框檔與上下隔書包圍中間的本幅,下為地頭、軸杆,露出紅色軸頭。


不過,宋朝把畫多數裱在牆上,而懸掛於屏風上的情況比較少見。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現代年輕人追劇有三大模式,分別是“開彈幕”“只看TA”還有“倍速播放”,其實古人賞畫也這樣幹。

咱們追劇發現了槽點,便忍不住發個彈幕,古人賞畫時如果有感而發,也會即興提筆或蓋個印章。說到古代中國彈幕第一人,就不得不提清乾隆帝的書畫收藏了。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心寫治平》中的乾隆畫像

乾隆帝一生中共制有1800多枚印璽,常用的有500多枚,不僅如此,他一生中還寫了4萬多首詩,一個人就能頂得上全唐詩的數量。他有這麼多枚印璽,寫了這麼多首詩,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他的書畫收藏上。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就是一個被名為“愛新覺羅·牛皮癬”的用戶瘋狂發送“彈幕”攻擊的好例子。據說他每次出去遊山玩水,都要帶著這幅畫,而他在這幅作品中題跋的次數是最多的,幾乎畫卷的所有空白處都被填滿,就連畫中湖水、山石的留白也不放過。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

不過,乾隆帝算是個“極端分子”,因為大多數文人一般都捨不得改變原畫的內容,即使想題首小詩或蓋個收藏印,也只會挑選周邊的空白處低調地留個痕跡。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年輕人會追星,選擇看“只看TA”的片段,就絕對不會錯過自己“愛豆”演的戲。其實古人也會追星,如果是收藏狂熱者他們也會蒐集特定畫家的作品。

唐太宗李世民痴迷王羲之的書法,他對稱得上是王羲之的超級“迷帝”。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李世民與王羲之

他即位之初就轟轟烈烈地搞了一場蒐集整理王羲之書法的運動。

據載,在貞觀六年(632),太宗下令整理內府所藏的鐘繇、王羲之等人的真跡,計一千五百一十卷。貞觀十年(636年),李世民下詔朝廷以金帛購求王羲之書跡。

除了大肆蒐羅收購王羲之的書法,李世民還親力親為下苦功夫臨摹。自己臨摹還不夠,還讓兒子臨摹學習,並且名人將書法藏品進行復制,以作為珍品保存和賞賜。在李世民的推動下,全國上下再次掀起了學王的熱潮。

李世民很喜歡王羲之的《蘭亭序》,當他聽說《蘭亭序》真跡在辯才和尚手裡時,還派御史蕭翼喬裝打扮成商人,想方設法潛伏到紹興永欣寺才把《蘭亭序》弄到手。

"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漫長暑假,“追劇”成為人們宅在家裡消遣的最佳方式。


現在咱們看個劇可不是按個播放鍵這麼簡單,追劇的事前功夫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咱們這劇看得舒不舒服、享不享受。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劇聚精會神地看,零食大口大口地吃

首先,我們打開電腦或平板,在等待設備啟動的同時打開房間的空調。然後,從冰箱裡拿出追劇必備的薯片和肥宅快樂水。接著,回到座位或者窩在床上,蓋好以防空調溫度太冷而準備的小被子。


最後,選好劇集,點擊播放鍵——有會員的跳過廣告,沒會員的一邊給零食開袋,一邊倒數廣告剩餘秒數,然後美滋滋地開啟今日份劇情。

當代年輕人追劇的方式真是特別有儀式感。說來巧了,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古人賞畫的事前功夫也不少。他們會挑個天氣清朗的日子,提前在庭院的樹蔭下搬來一張長桌和幾張凳椅,約上三五知己來到這裡。

古時候沒有空調,扇子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消暑道具,所以,主人家也會安排一旁的書童扇風、沏茶,務必招呼周到。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棋》(局部)

如果今天來的朋友少,他們可以簡單地將畫鋪在桌前,大家站在同一方向看,而人多的時候會讓書童或是侍從將畫掛起來,然後他們便可以評頭論足大半天。


坐著圍觀還不過癮的話,他們還會湊上畫前,仔細觀察繪圖的筆觸,學習畫家的筆法。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畫》

這時候,賞畫的社交功能就體現出來了。


平時咱們會聊到劇,哪個演員顏值高,哪個演員哭戲假,劇情如何發展。古人借賞畫進行社交活動,也會討論畫者何人,畫作的筆法、構圖如何以及畫中人的故事。某些畫作甚至還是當下的熱點,要是對主人家擺上來的名畫不認識,聊不上話來那就尷尬了。

總而言之,古人賞畫也要打造一個好的環境,吃的喝的都要有。瞧,他們聚眾賞畫的情形是不是跟咱們舍友圍在一起追劇的情形有些相似,而他們聚精會神盯著的掛畫又像不像我們看的投影大屏幕呢。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明·杜堇《十八學士圖屏之畫》

談到古人的掛畫,他們的掛畫方式也大有講究。


根據掛畫的作用,可以大致分為兩種掛畫形式,一種是把畫懸掛起來以觀賞品鑑,一種是將書畫懸掛於牆壁以作室內陳設。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五百羅漢像》之《觀音畫像之禮拜》(局部)



古人在室外賞畫的時候,需要用到一支比人要高半個身子的掛叉,而且至少需要一個人來支撐。掛叉掛住畫卷上杆後面的繩子,軸頭作為底端自然將畫垂直懸掛,畫卷的底部不作固定,以便人們將畫提起來靠近眼前欣賞。


這樣的書畫臨時懸掛方式,是古代文人常見的品畫方式。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俠名《宋人人物圖》(局部)


在室內懸掛書畫可以體現主人家的文化修養,因此一些文人雅客和士大夫僧孺都會挑一些畫作懸掛在室內。


宋代的《人物圖》中,就以典型的“宣和裱”方式將一幅人物肖像畫裱在了屏風上。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立軸格式圖解,引自《裝潢志圖說》

這裡的宣和裱,也稱為宋氏裱,即上為天頭,中有驚燕帶二條,左右兩側框檔與上下隔書包圍中間的本幅,下為地頭、軸杆,露出紅色軸頭。


不過,宋朝把畫多數裱在牆上,而懸掛於屏風上的情況比較少見。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現代年輕人追劇有三大模式,分別是“開彈幕”“只看TA”還有“倍速播放”,其實古人賞畫也這樣幹。

咱們追劇發現了槽點,便忍不住發個彈幕,古人賞畫時如果有感而發,也會即興提筆或蓋個印章。說到古代中國彈幕第一人,就不得不提清乾隆帝的書畫收藏了。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心寫治平》中的乾隆畫像

乾隆帝一生中共制有1800多枚印璽,常用的有500多枚,不僅如此,他一生中還寫了4萬多首詩,一個人就能頂得上全唐詩的數量。他有這麼多枚印璽,寫了這麼多首詩,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他的書畫收藏上。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就是一個被名為“愛新覺羅·牛皮癬”的用戶瘋狂發送“彈幕”攻擊的好例子。據說他每次出去遊山玩水,都要帶著這幅畫,而他在這幅作品中題跋的次數是最多的,幾乎畫卷的所有空白處都被填滿,就連畫中湖水、山石的留白也不放過。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

不過,乾隆帝算是個“極端分子”,因為大多數文人一般都捨不得改變原畫的內容,即使想題首小詩或蓋個收藏印,也只會挑選周邊的空白處低調地留個痕跡。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年輕人會追星,選擇看“只看TA”的片段,就絕對不會錯過自己“愛豆”演的戲。其實古人也會追星,如果是收藏狂熱者他們也會蒐集特定畫家的作品。

唐太宗李世民痴迷王羲之的書法,他對稱得上是王羲之的超級“迷帝”。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李世民與王羲之

他即位之初就轟轟烈烈地搞了一場蒐集整理王羲之書法的運動。

據載,在貞觀六年(632),太宗下令整理內府所藏的鐘繇、王羲之等人的真跡,計一千五百一十卷。貞觀十年(636年),李世民下詔朝廷以金帛購求王羲之書跡。

除了大肆蒐羅收購王羲之的書法,李世民還親力親為下苦功夫臨摹。自己臨摹還不夠,還讓兒子臨摹學習,並且名人將書法藏品進行復制,以作為珍品保存和賞賜。在李世民的推動下,全國上下再次掀起了學王的熱潮。

李世民很喜歡王羲之的《蘭亭序》,當他聽說《蘭亭序》真跡在辯才和尚手裡時,還派御史蕭翼喬裝打扮成商人,想方設法潛伏到紹興永欣寺才把《蘭亭序》弄到手。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蘭亭集序》神龍本,馮承素所臨摹

李世民還親自給《晉書·王羲之傳》寫序。作為皇帝給一個書法家寫讚語的做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他這樣讚美道:“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據統計,唐太宗時期王羲之的書法共有三千多件,但這些書法到了宋代卻只剩下160多件,估計有不少被李世民帶著一起走了。可見李世民對王羲之的書法愛得痴迷。

"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漫長暑假,“追劇”成為人們宅在家裡消遣的最佳方式。


現在咱們看個劇可不是按個播放鍵這麼簡單,追劇的事前功夫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咱們這劇看得舒不舒服、享不享受。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劇聚精會神地看,零食大口大口地吃

首先,我們打開電腦或平板,在等待設備啟動的同時打開房間的空調。然後,從冰箱裡拿出追劇必備的薯片和肥宅快樂水。接著,回到座位或者窩在床上,蓋好以防空調溫度太冷而準備的小被子。


最後,選好劇集,點擊播放鍵——有會員的跳過廣告,沒會員的一邊給零食開袋,一邊倒數廣告剩餘秒數,然後美滋滋地開啟今日份劇情。

當代年輕人追劇的方式真是特別有儀式感。說來巧了,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古人賞畫的事前功夫也不少。他們會挑個天氣清朗的日子,提前在庭院的樹蔭下搬來一張長桌和幾張凳椅,約上三五知己來到這裡。

古時候沒有空調,扇子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消暑道具,所以,主人家也會安排一旁的書童扇風、沏茶,務必招呼周到。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棋》(局部)

如果今天來的朋友少,他們可以簡單地將畫鋪在桌前,大家站在同一方向看,而人多的時候會讓書童或是侍從將畫掛起來,然後他們便可以評頭論足大半天。


坐著圍觀還不過癮的話,他們還會湊上畫前,仔細觀察繪圖的筆觸,學習畫家的筆法。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畫》

這時候,賞畫的社交功能就體現出來了。


平時咱們會聊到劇,哪個演員顏值高,哪個演員哭戲假,劇情如何發展。古人借賞畫進行社交活動,也會討論畫者何人,畫作的筆法、構圖如何以及畫中人的故事。某些畫作甚至還是當下的熱點,要是對主人家擺上來的名畫不認識,聊不上話來那就尷尬了。

總而言之,古人賞畫也要打造一個好的環境,吃的喝的都要有。瞧,他們聚眾賞畫的情形是不是跟咱們舍友圍在一起追劇的情形有些相似,而他們聚精會神盯著的掛畫又像不像我們看的投影大屏幕呢。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明·杜堇《十八學士圖屏之畫》

談到古人的掛畫,他們的掛畫方式也大有講究。


根據掛畫的作用,可以大致分為兩種掛畫形式,一種是把畫懸掛起來以觀賞品鑑,一種是將書畫懸掛於牆壁以作室內陳設。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五百羅漢像》之《觀音畫像之禮拜》(局部)



古人在室外賞畫的時候,需要用到一支比人要高半個身子的掛叉,而且至少需要一個人來支撐。掛叉掛住畫卷上杆後面的繩子,軸頭作為底端自然將畫垂直懸掛,畫卷的底部不作固定,以便人們將畫提起來靠近眼前欣賞。


這樣的書畫臨時懸掛方式,是古代文人常見的品畫方式。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俠名《宋人人物圖》(局部)


在室內懸掛書畫可以體現主人家的文化修養,因此一些文人雅客和士大夫僧孺都會挑一些畫作懸掛在室內。


宋代的《人物圖》中,就以典型的“宣和裱”方式將一幅人物肖像畫裱在了屏風上。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立軸格式圖解,引自《裝潢志圖說》

這裡的宣和裱,也稱為宋氏裱,即上為天頭,中有驚燕帶二條,左右兩側框檔與上下隔書包圍中間的本幅,下為地頭、軸杆,露出紅色軸頭。


不過,宋朝把畫多數裱在牆上,而懸掛於屏風上的情況比較少見。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現代年輕人追劇有三大模式,分別是“開彈幕”“只看TA”還有“倍速播放”,其實古人賞畫也這樣幹。

咱們追劇發現了槽點,便忍不住發個彈幕,古人賞畫時如果有感而發,也會即興提筆或蓋個印章。說到古代中國彈幕第一人,就不得不提清乾隆帝的書畫收藏了。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心寫治平》中的乾隆畫像

乾隆帝一生中共制有1800多枚印璽,常用的有500多枚,不僅如此,他一生中還寫了4萬多首詩,一個人就能頂得上全唐詩的數量。他有這麼多枚印璽,寫了這麼多首詩,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他的書畫收藏上。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就是一個被名為“愛新覺羅·牛皮癬”的用戶瘋狂發送“彈幕”攻擊的好例子。據說他每次出去遊山玩水,都要帶著這幅畫,而他在這幅作品中題跋的次數是最多的,幾乎畫卷的所有空白處都被填滿,就連畫中湖水、山石的留白也不放過。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

不過,乾隆帝算是個“極端分子”,因為大多數文人一般都捨不得改變原畫的內容,即使想題首小詩或蓋個收藏印,也只會挑選周邊的空白處低調地留個痕跡。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年輕人會追星,選擇看“只看TA”的片段,就絕對不會錯過自己“愛豆”演的戲。其實古人也會追星,如果是收藏狂熱者他們也會蒐集特定畫家的作品。

唐太宗李世民痴迷王羲之的書法,他對稱得上是王羲之的超級“迷帝”。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李世民與王羲之

他即位之初就轟轟烈烈地搞了一場蒐集整理王羲之書法的運動。

據載,在貞觀六年(632),太宗下令整理內府所藏的鐘繇、王羲之等人的真跡,計一千五百一十卷。貞觀十年(636年),李世民下詔朝廷以金帛購求王羲之書跡。

除了大肆蒐羅收購王羲之的書法,李世民還親力親為下苦功夫臨摹。自己臨摹還不夠,還讓兒子臨摹學習,並且名人將書法藏品進行復制,以作為珍品保存和賞賜。在李世民的推動下,全國上下再次掀起了學王的熱潮。

李世民很喜歡王羲之的《蘭亭序》,當他聽說《蘭亭序》真跡在辯才和尚手裡時,還派御史蕭翼喬裝打扮成商人,想方設法潛伏到紹興永欣寺才把《蘭亭序》弄到手。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蘭亭集序》神龍本,馮承素所臨摹

李世民還親自給《晉書·王羲之傳》寫序。作為皇帝給一個書法家寫讚語的做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他這樣讚美道:“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據統計,唐太宗時期王羲之的書法共有三千多件,但這些書法到了宋代卻只剩下160多件,估計有不少被李世民帶著一起走了。可見李世民對王羲之的書法愛得痴迷。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現在想看的劇太多,然而能用的時間太少,“二倍速”這個偉大的發明就節約了不少時間。


但是古人賞畫在這一點上就有些不一樣,雖然他們也開“倍速播放”,但是他們開的是“0.5倍速播放”——對於古人來說,賞畫是消磨時光的方式,一幅畫能看個半天。


"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漫長暑假,“追劇”成為人們宅在家裡消遣的最佳方式。


現在咱們看個劇可不是按個播放鍵這麼簡單,追劇的事前功夫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咱們這劇看得舒不舒服、享不享受。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劇聚精會神地看,零食大口大口地吃

首先,我們打開電腦或平板,在等待設備啟動的同時打開房間的空調。然後,從冰箱裡拿出追劇必備的薯片和肥宅快樂水。接著,回到座位或者窩在床上,蓋好以防空調溫度太冷而準備的小被子。


最後,選好劇集,點擊播放鍵——有會員的跳過廣告,沒會員的一邊給零食開袋,一邊倒數廣告剩餘秒數,然後美滋滋地開啟今日份劇情。

當代年輕人追劇的方式真是特別有儀式感。說來巧了,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古人賞畫的事前功夫也不少。他們會挑個天氣清朗的日子,提前在庭院的樹蔭下搬來一張長桌和幾張凳椅,約上三五知己來到這裡。

古時候沒有空調,扇子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消暑道具,所以,主人家也會安排一旁的書童扇風、沏茶,務必招呼周到。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棋》(局部)

如果今天來的朋友少,他們可以簡單地將畫鋪在桌前,大家站在同一方向看,而人多的時候會讓書童或是侍從將畫掛起來,然後他們便可以評頭論足大半天。


坐著圍觀還不過癮的話,他們還會湊上畫前,仔細觀察繪圖的筆觸,學習畫家的筆法。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畫》

這時候,賞畫的社交功能就體現出來了。


平時咱們會聊到劇,哪個演員顏值高,哪個演員哭戲假,劇情如何發展。古人借賞畫進行社交活動,也會討論畫者何人,畫作的筆法、構圖如何以及畫中人的故事。某些畫作甚至還是當下的熱點,要是對主人家擺上來的名畫不認識,聊不上話來那就尷尬了。

總而言之,古人賞畫也要打造一個好的環境,吃的喝的都要有。瞧,他們聚眾賞畫的情形是不是跟咱們舍友圍在一起追劇的情形有些相似,而他們聚精會神盯著的掛畫又像不像我們看的投影大屏幕呢。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明·杜堇《十八學士圖屏之畫》

談到古人的掛畫,他們的掛畫方式也大有講究。


根據掛畫的作用,可以大致分為兩種掛畫形式,一種是把畫懸掛起來以觀賞品鑑,一種是將書畫懸掛於牆壁以作室內陳設。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五百羅漢像》之《觀音畫像之禮拜》(局部)



古人在室外賞畫的時候,需要用到一支比人要高半個身子的掛叉,而且至少需要一個人來支撐。掛叉掛住畫卷上杆後面的繩子,軸頭作為底端自然將畫垂直懸掛,畫卷的底部不作固定,以便人們將畫提起來靠近眼前欣賞。


這樣的書畫臨時懸掛方式,是古代文人常見的品畫方式。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俠名《宋人人物圖》(局部)


在室內懸掛書畫可以體現主人家的文化修養,因此一些文人雅客和士大夫僧孺都會挑一些畫作懸掛在室內。


宋代的《人物圖》中,就以典型的“宣和裱”方式將一幅人物肖像畫裱在了屏風上。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立軸格式圖解,引自《裝潢志圖說》

這裡的宣和裱,也稱為宋氏裱,即上為天頭,中有驚燕帶二條,左右兩側框檔與上下隔書包圍中間的本幅,下為地頭、軸杆,露出紅色軸頭。


不過,宋朝把畫多數裱在牆上,而懸掛於屏風上的情況比較少見。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現代年輕人追劇有三大模式,分別是“開彈幕”“只看TA”還有“倍速播放”,其實古人賞畫也這樣幹。

咱們追劇發現了槽點,便忍不住發個彈幕,古人賞畫時如果有感而發,也會即興提筆或蓋個印章。說到古代中國彈幕第一人,就不得不提清乾隆帝的書畫收藏了。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心寫治平》中的乾隆畫像

乾隆帝一生中共制有1800多枚印璽,常用的有500多枚,不僅如此,他一生中還寫了4萬多首詩,一個人就能頂得上全唐詩的數量。他有這麼多枚印璽,寫了這麼多首詩,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他的書畫收藏上。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就是一個被名為“愛新覺羅·牛皮癬”的用戶瘋狂發送“彈幕”攻擊的好例子。據說他每次出去遊山玩水,都要帶著這幅畫,而他在這幅作品中題跋的次數是最多的,幾乎畫卷的所有空白處都被填滿,就連畫中湖水、山石的留白也不放過。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

不過,乾隆帝算是個“極端分子”,因為大多數文人一般都捨不得改變原畫的內容,即使想題首小詩或蓋個收藏印,也只會挑選周邊的空白處低調地留個痕跡。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年輕人會追星,選擇看“只看TA”的片段,就絕對不會錯過自己“愛豆”演的戲。其實古人也會追星,如果是收藏狂熱者他們也會蒐集特定畫家的作品。

唐太宗李世民痴迷王羲之的書法,他對稱得上是王羲之的超級“迷帝”。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李世民與王羲之

他即位之初就轟轟烈烈地搞了一場蒐集整理王羲之書法的運動。

據載,在貞觀六年(632),太宗下令整理內府所藏的鐘繇、王羲之等人的真跡,計一千五百一十卷。貞觀十年(636年),李世民下詔朝廷以金帛購求王羲之書跡。

除了大肆蒐羅收購王羲之的書法,李世民還親力親為下苦功夫臨摹。自己臨摹還不夠,還讓兒子臨摹學習,並且名人將書法藏品進行復制,以作為珍品保存和賞賜。在李世民的推動下,全國上下再次掀起了學王的熱潮。

李世民很喜歡王羲之的《蘭亭序》,當他聽說《蘭亭序》真跡在辯才和尚手裡時,還派御史蕭翼喬裝打扮成商人,想方設法潛伏到紹興永欣寺才把《蘭亭序》弄到手。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蘭亭集序》神龍本,馮承素所臨摹

李世民還親自給《晉書·王羲之傳》寫序。作為皇帝給一個書法家寫讚語的做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他這樣讚美道:“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據統計,唐太宗時期王羲之的書法共有三千多件,但這些書法到了宋代卻只剩下160多件,估計有不少被李世民帶著一起走了。可見李世民對王羲之的書法愛得痴迷。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現在想看的劇太多,然而能用的時間太少,“二倍速”這個偉大的發明就節約了不少時間。


但是古人賞畫在這一點上就有些不一樣,雖然他們也開“倍速播放”,但是他們開的是“0.5倍速播放”——對於古人來說,賞畫是消磨時光的方式,一幅畫能看個半天。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清·金廷標《竹溪六逸圖》

清朝宮廷畫家金廷標筆下的《竹溪六逸圖》將文人慢生活的情景描繪得淋漓盡致。

圖中,竹林邊松樹下,左側一人手持羽扇全神貫注地看著石桌上的畫卷,旁邊石桌有兩人坐著對弈,兩旁深色衣低頭站立的男子和依靠松樹的綠衣男子在觀棋,右側還有一白衣男子在小溪邊沖洗雙腳。

古代文人的社交日常大概就是在竹溪流水邊上賞畫對弈,緩慢地渡過一個個平靜的午後吧。

"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漫長暑假,“追劇”成為人們宅在家裡消遣的最佳方式。


現在咱們看個劇可不是按個播放鍵這麼簡單,追劇的事前功夫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咱們這劇看得舒不舒服、享不享受。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劇聚精會神地看,零食大口大口地吃

首先,我們打開電腦或平板,在等待設備啟動的同時打開房間的空調。然後,從冰箱裡拿出追劇必備的薯片和肥宅快樂水。接著,回到座位或者窩在床上,蓋好以防空調溫度太冷而準備的小被子。


最後,選好劇集,點擊播放鍵——有會員的跳過廣告,沒會員的一邊給零食開袋,一邊倒數廣告剩餘秒數,然後美滋滋地開啟今日份劇情。

當代年輕人追劇的方式真是特別有儀式感。說來巧了,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古人賞畫的事前功夫也不少。他們會挑個天氣清朗的日子,提前在庭院的樹蔭下搬來一張長桌和幾張凳椅,約上三五知己來到這裡。

古時候沒有空調,扇子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消暑道具,所以,主人家也會安排一旁的書童扇風、沏茶,務必招呼周到。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棋》(局部)

如果今天來的朋友少,他們可以簡單地將畫鋪在桌前,大家站在同一方向看,而人多的時候會讓書童或是侍從將畫掛起來,然後他們便可以評頭論足大半天。


坐著圍觀還不過癮的話,他們還會湊上畫前,仔細觀察繪圖的筆觸,學習畫家的筆法。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畫》

這時候,賞畫的社交功能就體現出來了。


平時咱們會聊到劇,哪個演員顏值高,哪個演員哭戲假,劇情如何發展。古人借賞畫進行社交活動,也會討論畫者何人,畫作的筆法、構圖如何以及畫中人的故事。某些畫作甚至還是當下的熱點,要是對主人家擺上來的名畫不認識,聊不上話來那就尷尬了。

總而言之,古人賞畫也要打造一個好的環境,吃的喝的都要有。瞧,他們聚眾賞畫的情形是不是跟咱們舍友圍在一起追劇的情形有些相似,而他們聚精會神盯著的掛畫又像不像我們看的投影大屏幕呢。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明·杜堇《十八學士圖屏之畫》

談到古人的掛畫,他們的掛畫方式也大有講究。


根據掛畫的作用,可以大致分為兩種掛畫形式,一種是把畫懸掛起來以觀賞品鑑,一種是將書畫懸掛於牆壁以作室內陳設。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五百羅漢像》之《觀音畫像之禮拜》(局部)



古人在室外賞畫的時候,需要用到一支比人要高半個身子的掛叉,而且至少需要一個人來支撐。掛叉掛住畫卷上杆後面的繩子,軸頭作為底端自然將畫垂直懸掛,畫卷的底部不作固定,以便人們將畫提起來靠近眼前欣賞。


這樣的書畫臨時懸掛方式,是古代文人常見的品畫方式。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俠名《宋人人物圖》(局部)


在室內懸掛書畫可以體現主人家的文化修養,因此一些文人雅客和士大夫僧孺都會挑一些畫作懸掛在室內。


宋代的《人物圖》中,就以典型的“宣和裱”方式將一幅人物肖像畫裱在了屏風上。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立軸格式圖解,引自《裝潢志圖說》

這裡的宣和裱,也稱為宋氏裱,即上為天頭,中有驚燕帶二條,左右兩側框檔與上下隔書包圍中間的本幅,下為地頭、軸杆,露出紅色軸頭。


不過,宋朝把畫多數裱在牆上,而懸掛於屏風上的情況比較少見。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現代年輕人追劇有三大模式,分別是“開彈幕”“只看TA”還有“倍速播放”,其實古人賞畫也這樣幹。

咱們追劇發現了槽點,便忍不住發個彈幕,古人賞畫時如果有感而發,也會即興提筆或蓋個印章。說到古代中國彈幕第一人,就不得不提清乾隆帝的書畫收藏了。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心寫治平》中的乾隆畫像

乾隆帝一生中共制有1800多枚印璽,常用的有500多枚,不僅如此,他一生中還寫了4萬多首詩,一個人就能頂得上全唐詩的數量。他有這麼多枚印璽,寫了這麼多首詩,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他的書畫收藏上。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就是一個被名為“愛新覺羅·牛皮癬”的用戶瘋狂發送“彈幕”攻擊的好例子。據說他每次出去遊山玩水,都要帶著這幅畫,而他在這幅作品中題跋的次數是最多的,幾乎畫卷的所有空白處都被填滿,就連畫中湖水、山石的留白也不放過。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

不過,乾隆帝算是個“極端分子”,因為大多數文人一般都捨不得改變原畫的內容,即使想題首小詩或蓋個收藏印,也只會挑選周邊的空白處低調地留個痕跡。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年輕人會追星,選擇看“只看TA”的片段,就絕對不會錯過自己“愛豆”演的戲。其實古人也會追星,如果是收藏狂熱者他們也會蒐集特定畫家的作品。

唐太宗李世民痴迷王羲之的書法,他對稱得上是王羲之的超級“迷帝”。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李世民與王羲之

他即位之初就轟轟烈烈地搞了一場蒐集整理王羲之書法的運動。

據載,在貞觀六年(632),太宗下令整理內府所藏的鐘繇、王羲之等人的真跡,計一千五百一十卷。貞觀十年(636年),李世民下詔朝廷以金帛購求王羲之書跡。

除了大肆蒐羅收購王羲之的書法,李世民還親力親為下苦功夫臨摹。自己臨摹還不夠,還讓兒子臨摹學習,並且名人將書法藏品進行復制,以作為珍品保存和賞賜。在李世民的推動下,全國上下再次掀起了學王的熱潮。

李世民很喜歡王羲之的《蘭亭序》,當他聽說《蘭亭序》真跡在辯才和尚手裡時,還派御史蕭翼喬裝打扮成商人,想方設法潛伏到紹興永欣寺才把《蘭亭序》弄到手。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蘭亭集序》神龍本,馮承素所臨摹

李世民還親自給《晉書·王羲之傳》寫序。作為皇帝給一個書法家寫讚語的做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他這樣讚美道:“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據統計,唐太宗時期王羲之的書法共有三千多件,但這些書法到了宋代卻只剩下160多件,估計有不少被李世民帶著一起走了。可見李世民對王羲之的書法愛得痴迷。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現在想看的劇太多,然而能用的時間太少,“二倍速”這個偉大的發明就節約了不少時間。


但是古人賞畫在這一點上就有些不一樣,雖然他們也開“倍速播放”,但是他們開的是“0.5倍速播放”——對於古人來說,賞畫是消磨時光的方式,一幅畫能看個半天。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清·金廷標《竹溪六逸圖》

清朝宮廷畫家金廷標筆下的《竹溪六逸圖》將文人慢生活的情景描繪得淋漓盡致。

圖中,竹林邊松樹下,左側一人手持羽扇全神貫注地看著石桌上的畫卷,旁邊石桌有兩人坐著對弈,兩旁深色衣低頭站立的男子和依靠松樹的綠衣男子在觀棋,右側還有一白衣男子在小溪邊沖洗雙腳。

古代文人的社交日常大概就是在竹溪流水邊上賞畫對弈,緩慢地渡過一個個平靜的午後吧。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五代·周文矩《文苑圖》(經動畫處理,原畫無冰箱)

五代周文矩的《文苑圖》相傳描繪的是王昌齡、李白等唐朝文人在江寧琉璃堂宴集創作詩文的情景。

畫中人衣冠楚楚,神態傳神。圖中左邊的兩人並排坐在矮矮的石板桌上,其中一人手持書卷;中間有人微微俯身依靠鬆幹,右邊的人倚在石板桌上持筆托腮冥想,還有一書童專心地研墨。

在文人冥想構思的那一刻,彷彿空氣都是靜止的。

"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漫長暑假,“追劇”成為人們宅在家裡消遣的最佳方式。


現在咱們看個劇可不是按個播放鍵這麼簡單,追劇的事前功夫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咱們這劇看得舒不舒服、享不享受。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劇聚精會神地看,零食大口大口地吃

首先,我們打開電腦或平板,在等待設備啟動的同時打開房間的空調。然後,從冰箱裡拿出追劇必備的薯片和肥宅快樂水。接著,回到座位或者窩在床上,蓋好以防空調溫度太冷而準備的小被子。


最後,選好劇集,點擊播放鍵——有會員的跳過廣告,沒會員的一邊給零食開袋,一邊倒數廣告剩餘秒數,然後美滋滋地開啟今日份劇情。

當代年輕人追劇的方式真是特別有儀式感。說來巧了,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古人賞畫的事前功夫也不少。他們會挑個天氣清朗的日子,提前在庭院的樹蔭下搬來一張長桌和幾張凳椅,約上三五知己來到這裡。

古時候沒有空調,扇子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消暑道具,所以,主人家也會安排一旁的書童扇風、沏茶,務必招呼周到。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棋》(局部)

如果今天來的朋友少,他們可以簡單地將畫鋪在桌前,大家站在同一方向看,而人多的時候會讓書童或是侍從將畫掛起來,然後他們便可以評頭論足大半天。


坐著圍觀還不過癮的話,他們還會湊上畫前,仔細觀察繪圖的筆觸,學習畫家的筆法。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畫》

這時候,賞畫的社交功能就體現出來了。


平時咱們會聊到劇,哪個演員顏值高,哪個演員哭戲假,劇情如何發展。古人借賞畫進行社交活動,也會討論畫者何人,畫作的筆法、構圖如何以及畫中人的故事。某些畫作甚至還是當下的熱點,要是對主人家擺上來的名畫不認識,聊不上話來那就尷尬了。

總而言之,古人賞畫也要打造一個好的環境,吃的喝的都要有。瞧,他們聚眾賞畫的情形是不是跟咱們舍友圍在一起追劇的情形有些相似,而他們聚精會神盯著的掛畫又像不像我們看的投影大屏幕呢。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明·杜堇《十八學士圖屏之畫》

談到古人的掛畫,他們的掛畫方式也大有講究。


根據掛畫的作用,可以大致分為兩種掛畫形式,一種是把畫懸掛起來以觀賞品鑑,一種是將書畫懸掛於牆壁以作室內陳設。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五百羅漢像》之《觀音畫像之禮拜》(局部)



古人在室外賞畫的時候,需要用到一支比人要高半個身子的掛叉,而且至少需要一個人來支撐。掛叉掛住畫卷上杆後面的繩子,軸頭作為底端自然將畫垂直懸掛,畫卷的底部不作固定,以便人們將畫提起來靠近眼前欣賞。


這樣的書畫臨時懸掛方式,是古代文人常見的品畫方式。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俠名《宋人人物圖》(局部)


在室內懸掛書畫可以體現主人家的文化修養,因此一些文人雅客和士大夫僧孺都會挑一些畫作懸掛在室內。


宋代的《人物圖》中,就以典型的“宣和裱”方式將一幅人物肖像畫裱在了屏風上。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立軸格式圖解,引自《裝潢志圖說》

這裡的宣和裱,也稱為宋氏裱,即上為天頭,中有驚燕帶二條,左右兩側框檔與上下隔書包圍中間的本幅,下為地頭、軸杆,露出紅色軸頭。


不過,宋朝把畫多數裱在牆上,而懸掛於屏風上的情況比較少見。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現代年輕人追劇有三大模式,分別是“開彈幕”“只看TA”還有“倍速播放”,其實古人賞畫也這樣幹。

咱們追劇發現了槽點,便忍不住發個彈幕,古人賞畫時如果有感而發,也會即興提筆或蓋個印章。說到古代中國彈幕第一人,就不得不提清乾隆帝的書畫收藏了。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心寫治平》中的乾隆畫像

乾隆帝一生中共制有1800多枚印璽,常用的有500多枚,不僅如此,他一生中還寫了4萬多首詩,一個人就能頂得上全唐詩的數量。他有這麼多枚印璽,寫了這麼多首詩,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他的書畫收藏上。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就是一個被名為“愛新覺羅·牛皮癬”的用戶瘋狂發送“彈幕”攻擊的好例子。據說他每次出去遊山玩水,都要帶著這幅畫,而他在這幅作品中題跋的次數是最多的,幾乎畫卷的所有空白處都被填滿,就連畫中湖水、山石的留白也不放過。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

不過,乾隆帝算是個“極端分子”,因為大多數文人一般都捨不得改變原畫的內容,即使想題首小詩或蓋個收藏印,也只會挑選周邊的空白處低調地留個痕跡。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年輕人會追星,選擇看“只看TA”的片段,就絕對不會錯過自己“愛豆”演的戲。其實古人也會追星,如果是收藏狂熱者他們也會蒐集特定畫家的作品。

唐太宗李世民痴迷王羲之的書法,他對稱得上是王羲之的超級“迷帝”。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李世民與王羲之

他即位之初就轟轟烈烈地搞了一場蒐集整理王羲之書法的運動。

據載,在貞觀六年(632),太宗下令整理內府所藏的鐘繇、王羲之等人的真跡,計一千五百一十卷。貞觀十年(636年),李世民下詔朝廷以金帛購求王羲之書跡。

除了大肆蒐羅收購王羲之的書法,李世民還親力親為下苦功夫臨摹。自己臨摹還不夠,還讓兒子臨摹學習,並且名人將書法藏品進行復制,以作為珍品保存和賞賜。在李世民的推動下,全國上下再次掀起了學王的熱潮。

李世民很喜歡王羲之的《蘭亭序》,當他聽說《蘭亭序》真跡在辯才和尚手裡時,還派御史蕭翼喬裝打扮成商人,想方設法潛伏到紹興永欣寺才把《蘭亭序》弄到手。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蘭亭集序》神龍本,馮承素所臨摹

李世民還親自給《晉書·王羲之傳》寫序。作為皇帝給一個書法家寫讚語的做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他這樣讚美道:“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據統計,唐太宗時期王羲之的書法共有三千多件,但這些書法到了宋代卻只剩下160多件,估計有不少被李世民帶著一起走了。可見李世民對王羲之的書法愛得痴迷。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現在想看的劇太多,然而能用的時間太少,“二倍速”這個偉大的發明就節約了不少時間。


但是古人賞畫在這一點上就有些不一樣,雖然他們也開“倍速播放”,但是他們開的是“0.5倍速播放”——對於古人來說,賞畫是消磨時光的方式,一幅畫能看個半天。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清·金廷標《竹溪六逸圖》

清朝宮廷畫家金廷標筆下的《竹溪六逸圖》將文人慢生活的情景描繪得淋漓盡致。

圖中,竹林邊松樹下,左側一人手持羽扇全神貫注地看著石桌上的畫卷,旁邊石桌有兩人坐著對弈,兩旁深色衣低頭站立的男子和依靠松樹的綠衣男子在觀棋,右側還有一白衣男子在小溪邊沖洗雙腳。

古代文人的社交日常大概就是在竹溪流水邊上賞畫對弈,緩慢地渡過一個個平靜的午後吧。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五代·周文矩《文苑圖》(經動畫處理,原畫無冰箱)

五代周文矩的《文苑圖》相傳描繪的是王昌齡、李白等唐朝文人在江寧琉璃堂宴集創作詩文的情景。

畫中人衣冠楚楚,神態傳神。圖中左邊的兩人並排坐在矮矮的石板桌上,其中一人手持書卷;中間有人微微俯身依靠鬆幹,右邊的人倚在石板桌上持筆托腮冥想,還有一書童專心地研墨。

在文人冥想構思的那一刻,彷彿空氣都是靜止的。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古人的生活過得特別的慢,琴棋書畫,品茗酌酒,都是古人生活的常態。

有時候覺得,慢生活可以讓人逃離都市生活的煩囂,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陶冶情操。在古人的慢生活狀態這點上,很是羨慕。

所以在忙碌的生活中追追劇、賞賞畫,做點富有閒情逸致的事情也是很治癒的。

不過話說回來,暑假餘額即將不足,你想看的劇都追完了嗎?

參考文獻:

《從宋代及同時期墓葬中的“掛畫”信息,還原宋人掛畫的日常》文/收藏家雜誌

《風雅至極的宋人,他們是如何掛畫的?》文/收藏家雜誌

《現在的腦殘粉都弱爆了,看看古人是如何瘋狂追星!》文/知乎用戶@張方

《除了蘭亭,唐太宗李世民還帶了多少王羲之的墨跡陪葬?》文/犀利書院


"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漫長暑假,“追劇”成為人們宅在家裡消遣的最佳方式。


現在咱們看個劇可不是按個播放鍵這麼簡單,追劇的事前功夫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咱們這劇看得舒不舒服、享不享受。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劇聚精會神地看,零食大口大口地吃

首先,我們打開電腦或平板,在等待設備啟動的同時打開房間的空調。然後,從冰箱裡拿出追劇必備的薯片和肥宅快樂水。接著,回到座位或者窩在床上,蓋好以防空調溫度太冷而準備的小被子。


最後,選好劇集,點擊播放鍵——有會員的跳過廣告,沒會員的一邊給零食開袋,一邊倒數廣告剩餘秒數,然後美滋滋地開啟今日份劇情。

當代年輕人追劇的方式真是特別有儀式感。說來巧了,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古人賞畫的事前功夫也不少。他們會挑個天氣清朗的日子,提前在庭院的樹蔭下搬來一張長桌和幾張凳椅,約上三五知己來到這裡。

古時候沒有空調,扇子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消暑道具,所以,主人家也會安排一旁的書童扇風、沏茶,務必招呼周到。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棋》(局部)

如果今天來的朋友少,他們可以簡單地將畫鋪在桌前,大家站在同一方向看,而人多的時候會讓書童或是侍從將畫掛起來,然後他們便可以評頭論足大半天。


坐著圍觀還不過癮的話,他們還會湊上畫前,仔細觀察繪圖的筆觸,學習畫家的筆法。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畫》

這時候,賞畫的社交功能就體現出來了。


平時咱們會聊到劇,哪個演員顏值高,哪個演員哭戲假,劇情如何發展。古人借賞畫進行社交活動,也會討論畫者何人,畫作的筆法、構圖如何以及畫中人的故事。某些畫作甚至還是當下的熱點,要是對主人家擺上來的名畫不認識,聊不上話來那就尷尬了。

總而言之,古人賞畫也要打造一個好的環境,吃的喝的都要有。瞧,他們聚眾賞畫的情形是不是跟咱們舍友圍在一起追劇的情形有些相似,而他們聚精會神盯著的掛畫又像不像我們看的投影大屏幕呢。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明·杜堇《十八學士圖屏之畫》

談到古人的掛畫,他們的掛畫方式也大有講究。


根據掛畫的作用,可以大致分為兩種掛畫形式,一種是把畫懸掛起來以觀賞品鑑,一種是將書畫懸掛於牆壁以作室內陳設。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五百羅漢像》之《觀音畫像之禮拜》(局部)



古人在室外賞畫的時候,需要用到一支比人要高半個身子的掛叉,而且至少需要一個人來支撐。掛叉掛住畫卷上杆後面的繩子,軸頭作為底端自然將畫垂直懸掛,畫卷的底部不作固定,以便人們將畫提起來靠近眼前欣賞。


這樣的書畫臨時懸掛方式,是古代文人常見的品畫方式。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俠名《宋人人物圖》(局部)


在室內懸掛書畫可以體現主人家的文化修養,因此一些文人雅客和士大夫僧孺都會挑一些畫作懸掛在室內。


宋代的《人物圖》中,就以典型的“宣和裱”方式將一幅人物肖像畫裱在了屏風上。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立軸格式圖解,引自《裝潢志圖說》

這裡的宣和裱,也稱為宋氏裱,即上為天頭,中有驚燕帶二條,左右兩側框檔與上下隔書包圍中間的本幅,下為地頭、軸杆,露出紅色軸頭。


不過,宋朝把畫多數裱在牆上,而懸掛於屏風上的情況比較少見。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現代年輕人追劇有三大模式,分別是“開彈幕”“只看TA”還有“倍速播放”,其實古人賞畫也這樣幹。

咱們追劇發現了槽點,便忍不住發個彈幕,古人賞畫時如果有感而發,也會即興提筆或蓋個印章。說到古代中國彈幕第一人,就不得不提清乾隆帝的書畫收藏了。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心寫治平》中的乾隆畫像

乾隆帝一生中共制有1800多枚印璽,常用的有500多枚,不僅如此,他一生中還寫了4萬多首詩,一個人就能頂得上全唐詩的數量。他有這麼多枚印璽,寫了這麼多首詩,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他的書畫收藏上。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就是一個被名為“愛新覺羅·牛皮癬”的用戶瘋狂發送“彈幕”攻擊的好例子。據說他每次出去遊山玩水,都要帶著這幅畫,而他在這幅作品中題跋的次數是最多的,幾乎畫卷的所有空白處都被填滿,就連畫中湖水、山石的留白也不放過。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

不過,乾隆帝算是個“極端分子”,因為大多數文人一般都捨不得改變原畫的內容,即使想題首小詩或蓋個收藏印,也只會挑選周邊的空白處低調地留個痕跡。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年輕人會追星,選擇看“只看TA”的片段,就絕對不會錯過自己“愛豆”演的戲。其實古人也會追星,如果是收藏狂熱者他們也會蒐集特定畫家的作品。

唐太宗李世民痴迷王羲之的書法,他對稱得上是王羲之的超級“迷帝”。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李世民與王羲之

他即位之初就轟轟烈烈地搞了一場蒐集整理王羲之書法的運動。

據載,在貞觀六年(632),太宗下令整理內府所藏的鐘繇、王羲之等人的真跡,計一千五百一十卷。貞觀十年(636年),李世民下詔朝廷以金帛購求王羲之書跡。

除了大肆蒐羅收購王羲之的書法,李世民還親力親為下苦功夫臨摹。自己臨摹還不夠,還讓兒子臨摹學習,並且名人將書法藏品進行復制,以作為珍品保存和賞賜。在李世民的推動下,全國上下再次掀起了學王的熱潮。

李世民很喜歡王羲之的《蘭亭序》,當他聽說《蘭亭序》真跡在辯才和尚手裡時,還派御史蕭翼喬裝打扮成商人,想方設法潛伏到紹興永欣寺才把《蘭亭序》弄到手。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蘭亭集序》神龍本,馮承素所臨摹

李世民還親自給《晉書·王羲之傳》寫序。作為皇帝給一個書法家寫讚語的做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他這樣讚美道:“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據統計,唐太宗時期王羲之的書法共有三千多件,但這些書法到了宋代卻只剩下160多件,估計有不少被李世民帶著一起走了。可見李世民對王羲之的書法愛得痴迷。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現在想看的劇太多,然而能用的時間太少,“二倍速”這個偉大的發明就節約了不少時間。


但是古人賞畫在這一點上就有些不一樣,雖然他們也開“倍速播放”,但是他們開的是“0.5倍速播放”——對於古人來說,賞畫是消磨時光的方式,一幅畫能看個半天。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清·金廷標《竹溪六逸圖》

清朝宮廷畫家金廷標筆下的《竹溪六逸圖》將文人慢生活的情景描繪得淋漓盡致。

圖中,竹林邊松樹下,左側一人手持羽扇全神貫注地看著石桌上的畫卷,旁邊石桌有兩人坐著對弈,兩旁深色衣低頭站立的男子和依靠松樹的綠衣男子在觀棋,右側還有一白衣男子在小溪邊沖洗雙腳。

古代文人的社交日常大概就是在竹溪流水邊上賞畫對弈,緩慢地渡過一個個平靜的午後吧。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五代·周文矩《文苑圖》(經動畫處理,原畫無冰箱)

五代周文矩的《文苑圖》相傳描繪的是王昌齡、李白等唐朝文人在江寧琉璃堂宴集創作詩文的情景。

畫中人衣冠楚楚,神態傳神。圖中左邊的兩人並排坐在矮矮的石板桌上,其中一人手持書卷;中間有人微微俯身依靠鬆幹,右邊的人倚在石板桌上持筆托腮冥想,還有一書童專心地研墨。

在文人冥想構思的那一刻,彷彿空氣都是靜止的。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古人的生活過得特別的慢,琴棋書畫,品茗酌酒,都是古人生活的常態。

有時候覺得,慢生活可以讓人逃離都市生活的煩囂,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陶冶情操。在古人的慢生活狀態這點上,很是羨慕。

所以在忙碌的生活中追追劇、賞賞畫,做點富有閒情逸致的事情也是很治癒的。

不過話說回來,暑假餘額即將不足,你想看的劇都追完了嗎?

參考文獻:

《從宋代及同時期墓葬中的“掛畫”信息,還原宋人掛畫的日常》文/收藏家雜誌

《風雅至極的宋人,他們是如何掛畫的?》文/收藏家雜誌

《現在的腦殘粉都弱爆了,看看古人是如何瘋狂追星!》文/知乎用戶@張方

《除了蘭亭,唐太宗李世民還帶了多少王羲之的墨跡陪葬?》文/犀利書院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漫長暑假,“追劇”成為人們宅在家裡消遣的最佳方式。


現在咱們看個劇可不是按個播放鍵這麼簡單,追劇的事前功夫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咱們這劇看得舒不舒服、享不享受。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劇聚精會神地看,零食大口大口地吃

首先,我們打開電腦或平板,在等待設備啟動的同時打開房間的空調。然後,從冰箱裡拿出追劇必備的薯片和肥宅快樂水。接著,回到座位或者窩在床上,蓋好以防空調溫度太冷而準備的小被子。


最後,選好劇集,點擊播放鍵——有會員的跳過廣告,沒會員的一邊給零食開袋,一邊倒數廣告剩餘秒數,然後美滋滋地開啟今日份劇情。

當代年輕人追劇的方式真是特別有儀式感。說來巧了,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古人賞畫的事前功夫也不少。他們會挑個天氣清朗的日子,提前在庭院的樹蔭下搬來一張長桌和幾張凳椅,約上三五知己來到這裡。

古時候沒有空調,扇子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消暑道具,所以,主人家也會安排一旁的書童扇風、沏茶,務必招呼周到。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棋》(局部)

如果今天來的朋友少,他們可以簡單地將畫鋪在桌前,大家站在同一方向看,而人多的時候會讓書童或是侍從將畫掛起來,然後他們便可以評頭論足大半天。


坐著圍觀還不過癮的話,他們還會湊上畫前,仔細觀察繪圖的筆觸,學習畫家的筆法。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人十八學士圖軸之畫》

這時候,賞畫的社交功能就體現出來了。


平時咱們會聊到劇,哪個演員顏值高,哪個演員哭戲假,劇情如何發展。古人借賞畫進行社交活動,也會討論畫者何人,畫作的筆法、構圖如何以及畫中人的故事。某些畫作甚至還是當下的熱點,要是對主人家擺上來的名畫不認識,聊不上話來那就尷尬了。

總而言之,古人賞畫也要打造一個好的環境,吃的喝的都要有。瞧,他們聚眾賞畫的情形是不是跟咱們舍友圍在一起追劇的情形有些相似,而他們聚精會神盯著的掛畫又像不像我們看的投影大屏幕呢。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明·杜堇《十八學士圖屏之畫》

談到古人的掛畫,他們的掛畫方式也大有講究。


根據掛畫的作用,可以大致分為兩種掛畫形式,一種是把畫懸掛起來以觀賞品鑑,一種是將書畫懸掛於牆壁以作室內陳設。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五百羅漢像》之《觀音畫像之禮拜》(局部)



古人在室外賞畫的時候,需要用到一支比人要高半個身子的掛叉,而且至少需要一個人來支撐。掛叉掛住畫卷上杆後面的繩子,軸頭作為底端自然將畫垂直懸掛,畫卷的底部不作固定,以便人們將畫提起來靠近眼前欣賞。


這樣的書畫臨時懸掛方式,是古代文人常見的品畫方式。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宋·俠名《宋人人物圖》(局部)


在室內懸掛書畫可以體現主人家的文化修養,因此一些文人雅客和士大夫僧孺都會挑一些畫作懸掛在室內。


宋代的《人物圖》中,就以典型的“宣和裱”方式將一幅人物肖像畫裱在了屏風上。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立軸格式圖解,引自《裝潢志圖說》

這裡的宣和裱,也稱為宋氏裱,即上為天頭,中有驚燕帶二條,左右兩側框檔與上下隔書包圍中間的本幅,下為地頭、軸杆,露出紅色軸頭。


不過,宋朝把畫多數裱在牆上,而懸掛於屏風上的情況比較少見。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現代年輕人追劇有三大模式,分別是“開彈幕”“只看TA”還有“倍速播放”,其實古人賞畫也這樣幹。

咱們追劇發現了槽點,便忍不住發個彈幕,古人賞畫時如果有感而發,也會即興提筆或蓋個印章。說到古代中國彈幕第一人,就不得不提清乾隆帝的書畫收藏了。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心寫治平》中的乾隆畫像

乾隆帝一生中共制有1800多枚印璽,常用的有500多枚,不僅如此,他一生中還寫了4萬多首詩,一個人就能頂得上全唐詩的數量。他有這麼多枚印璽,寫了這麼多首詩,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他的書畫收藏上。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就是一個被名為“愛新覺羅·牛皮癬”的用戶瘋狂發送“彈幕”攻擊的好例子。據說他每次出去遊山玩水,都要帶著這幅畫,而他在這幅作品中題跋的次數是最多的,幾乎畫卷的所有空白處都被填滿,就連畫中湖水、山石的留白也不放過。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

不過,乾隆帝算是個“極端分子”,因為大多數文人一般都捨不得改變原畫的內容,即使想題首小詩或蓋個收藏印,也只會挑選周邊的空白處低調地留個痕跡。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年輕人會追星,選擇看“只看TA”的片段,就絕對不會錯過自己“愛豆”演的戲。其實古人也會追星,如果是收藏狂熱者他們也會蒐集特定畫家的作品。

唐太宗李世民痴迷王羲之的書法,他對稱得上是王羲之的超級“迷帝”。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李世民與王羲之

他即位之初就轟轟烈烈地搞了一場蒐集整理王羲之書法的運動。

據載,在貞觀六年(632),太宗下令整理內府所藏的鐘繇、王羲之等人的真跡,計一千五百一十卷。貞觀十年(636年),李世民下詔朝廷以金帛購求王羲之書跡。

除了大肆蒐羅收購王羲之的書法,李世民還親力親為下苦功夫臨摹。自己臨摹還不夠,還讓兒子臨摹學習,並且名人將書法藏品進行復制,以作為珍品保存和賞賜。在李世民的推動下,全國上下再次掀起了學王的熱潮。

李世民很喜歡王羲之的《蘭亭序》,當他聽說《蘭亭序》真跡在辯才和尚手裡時,還派御史蕭翼喬裝打扮成商人,想方設法潛伏到紹興永欣寺才把《蘭亭序》弄到手。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蘭亭集序》神龍本,馮承素所臨摹

李世民還親自給《晉書·王羲之傳》寫序。作為皇帝給一個書法家寫讚語的做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他這樣讚美道:“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據統計,唐太宗時期王羲之的書法共有三千多件,但這些書法到了宋代卻只剩下160多件,估計有不少被李世民帶著一起走了。可見李世民對王羲之的書法愛得痴迷。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現在想看的劇太多,然而能用的時間太少,“二倍速”這個偉大的發明就節約了不少時間。


但是古人賞畫在這一點上就有些不一樣,雖然他們也開“倍速播放”,但是他們開的是“0.5倍速播放”——對於古人來說,賞畫是消磨時光的方式,一幅畫能看個半天。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清·金廷標《竹溪六逸圖》

清朝宮廷畫家金廷標筆下的《竹溪六逸圖》將文人慢生活的情景描繪得淋漓盡致。

圖中,竹林邊松樹下,左側一人手持羽扇全神貫注地看著石桌上的畫卷,旁邊石桌有兩人坐著對弈,兩旁深色衣低頭站立的男子和依靠松樹的綠衣男子在觀棋,右側還有一白衣男子在小溪邊沖洗雙腳。

古代文人的社交日常大概就是在竹溪流水邊上賞畫對弈,緩慢地渡過一個個平靜的午後吧。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五代·周文矩《文苑圖》(經動畫處理,原畫無冰箱)

五代周文矩的《文苑圖》相傳描繪的是王昌齡、李白等唐朝文人在江寧琉璃堂宴集創作詩文的情景。

畫中人衣冠楚楚,神態傳神。圖中左邊的兩人並排坐在矮矮的石板桌上,其中一人手持書卷;中間有人微微俯身依靠鬆幹,右邊的人倚在石板桌上持筆托腮冥想,還有一書童專心地研墨。

在文人冥想構思的那一刻,彷彿空氣都是靜止的。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古人的生活過得特別的慢,琴棋書畫,品茗酌酒,都是古人生活的常態。

有時候覺得,慢生活可以讓人逃離都市生活的煩囂,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陶冶情操。在古人的慢生活狀態這點上,很是羨慕。

所以在忙碌的生活中追追劇、賞賞畫,做點富有閒情逸致的事情也是很治癒的。

不過話說回來,暑假餘額即將不足,你想看的劇都追完了嗎?

參考文獻:

《從宋代及同時期墓葬中的“掛畫”信息,還原宋人掛畫的日常》文/收藏家雜誌

《風雅至極的宋人,他們是如何掛畫的?》文/收藏家雜誌

《現在的腦殘粉都弱爆了,看看古人是如何瘋狂追星!》文/知乎用戶@張方

《除了蘭亭,唐太宗李世民還帶了多少王羲之的墨跡陪葬?》文/犀利書院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知道嗎?古人賞畫的樣子和你追劇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