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李世民一統天下的府兵制,為什麼到了盛唐就不靈了?

眾所周知,前無古人的“天可汗”政治聯盟是由李世民親率唐軍滅群雄,平東突厥、西域諸國,而創立起來的。李世民更是仰仗著府兵制度,將唐朝推上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府兵制度早在北魏時期就已經有了雛形,並且,在北周時期被正式建立起來,在隋朝得到進一步發展,在唐朝更是得以發揚光大。

府兵制對於李世民來說,可謂前人留下的一柄尚方寶劍,幫助李世民開疆破土,鞏固皇權一統天下。府兵制雖有“開國之功”,卻未能長盛不衰。在公元749年,府兵制宣告結束,更是在唐玄宗時期被廢止。可是,助李世民一統天下的府兵制,為什麼到了盛唐就不靈了?沿用了近兩百年的府兵制到底是如何建起起來,又是如何從興盛,到衰敗,最後,走向滅亡的呢?

助李世民一統天下的府兵制,為什麼到了盛唐就不靈了?

府兵制的創立與演變——早在唐朝建立之前,府兵制就已經創建。北魏時期鮮卑人當兵、漢人務農的政策。府兵全家可以免除賦役,當兵成為鮮卑人的專利,漢族從周至兩漢三國傳統的上馬為兵,下馬為農的耕戰三軍制度變為純耕種的農民,這政策明顯地帶有民族隔離的色彩。

公元543年爆發的邙山之戰使得西魏六萬精兵潰敗,從而激發了大將軍宇文泰進行軍隊改革的決心。府兵制是以北魏的八部落制度為雛形開始創立,它最初以金字塔式為結構,由宇文泰、元欣、於謹、趙貴、李弼、李虎、獨孤信、侯莫陳崇組成的八大柱國作為最高軍事領導層。

府兵制基礎兵力則來源於各地方武裝,這主要在於邙山之敗後,原有的兵農社會的分工形式被打破,為了快速充斥兵力,只得從民眾中進行徵兵活動。歸根結底,府兵制其實是西魏、北周迫於東魏、北齊強大壓力之下而產生的。最初的府兵制度,以富農作為徵兵對象,給予被徵兵對象減免賦稅、免除徭役的相應政策。

助李世民一統天下的府兵制,為什麼到了盛唐就不靈了?

之所以,開始以富農作為徵兵對象,那是因為府兵的簡單刀、弓等裝備是士兵本人自備的,只有大型武器是由政府提供。但儘管如此,徵兵的速度仍然滿足不了當時政府對於兵力的需求,後期,他們開始對寺廟的僧人和土地也進行了徵用,足見證明這一點。

府兵制發展到隋朝時期,又得到一些改革,隋文帝利用府兵制與均田制協同發展,最終,使得府兵制度有了更為穩定的發展基礎。但是,這樣的改變也為府兵制未來走向衰敗埋下了伏筆。

府兵制的興盛與衰敗——貞觀時期,李世民對府兵制進行了更進一步的改革。出於對唐朝周邊地區安全性及戰略用途的考量,他將原有的軍府改為折衝府,數量共計634個,其中,士兵的主要職責是守護京城安全,以及輪流駐守邊境要塞之地。

助李世民一統天下的府兵制,為什麼到了盛唐就不靈了?

但是,在唐朝的府兵制度中,徵兵對象仍然是較為富裕的農民。如果,需要調兵遣將,則需要皇上籤發的敕書,以及兵部頒發的虎符。同時,為了避免地方將領濫權攬權,招兵為己所用,唐朝還特別制定了在戰爭結束之後,各地士兵的遣散政策,使得無戰事無士兵。

可以說,在李世民統治時期,府兵制發展到了頂峰時代,大唐更以府兵制為傲。府兵制度在戰爭頻繁時期,的確起到了擴充兵力、豐富武裝的作用,但是,隨著戰事的減少,社會逐漸趨於太平,府兵制度的弊端就逐漸顯現出來了。

到了唐高宗、武則天時代,由於戰事減少,士兵無所事事,也不受重視,最後,甚至有士兵逃跑的情況出現。隨著高宗、睿宗統治時期,社會奢靡,腐朽成風,土地兼併情況日益嚴重,這也使得,建立在均田制基礎上的府兵制就此開始走向了衰敗。

助李世民一統天下的府兵制,為什麼到了盛唐就不靈了?

到了玄宗時代,防禦線延長、兵役繁重,府兵制終於再也無力支撐,就此衰敗成為歷史。天寶八載,鑑於軍府無兵可交,遂停折衝府上下魚書,府兵制終於廢止。此後,折衝府只有兵額和官員,既沒有兵,也沒有馱馬、武器等各項軍資。

府兵制在唐朝從興盛到沒落,使得在此制度下召集而來的士兵,也經歷了從尊貴到卑微的角色演變。府兵制在唐初時期達到頂峰,使得士兵的地位也由此提升,開始是富農可以當兵,後來演變為只有王孫子弟才有資格參與徵兵,再後來甚至發展成為“柱國子有白首不得進者”。

而之所以當兵成為唐初的榮耀之舉,就在於所有士兵均給於田地和官位的授予,並且,免除賦稅等,備受皇室重視。但是,隨著府兵制的日益衰敗士兵的地位也一落千丈,不可同日而語。並且,唐初承前代遺風對於衛士比較尊重,到武后時番上衛士往往被貴族官僚借為私家役使,這也導致社會上以充當府兵為恥辱。

助李世民一統天下的府兵制,為什麼到了盛唐就不靈了?

府兵制從產生到滅亡歷經了兩百多年的歷史演變,它曾是北周滅北齊致勝法寶也是助唐建國立業的“尚方寶劍”,更成為唐朝開疆擴土強大軍力的推動器。但是由於府兵制與均田制的相互影響,相互支撐關係,均田制被破壞使得府兵制再沒有了發展的基礎,進而也隨之土崩瓦解。

參考資料:

【《中國“軍師旅團營”誕生記》、《府兵制考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