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事顧問團撤離臺灣(下)'

"

水過留痕

在長達近30年的工作時間裡,美軍顧問的足跡遍及全臺各地,不僅把臺灣軍隊訓練成一支完全聽命於自己的“僕從軍”,還給整個臺灣社會風氣留下深深的烙印。今天台北市的中山北路沿線,從捷運(地鐵)雙連站一直延伸到陽明山,當年都是美軍顧問團的大本營。事實上,來臺的美國軍人大致分為兩種:一類是本來就奉命援臺的美國軍事顧問;另一種則為上世紀60年代越南戰爭開打後來臺短暫休假的越戰美軍,他們大多年紀很輕,來到臺灣就縱情享樂,因為短暫假期過去,重返戰場,生死難料,因此臺灣特殊的酒吧文化,就是在這種氛圍下應運而生的。

當年,全臺從北到南有多個美軍基地,美軍基地內都設有商品販賣部、宿舍、餐廳,規模稍大的還設有游泳池和俱樂部,內部交易全用美元。營區也僱用華人,大多從事司機、洗碗、刷油漆等勞動工作,進出配掛證件,和圍牆外的臺灣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當年曾在美軍基地補給組任職的黃育旗說,美軍一落地,隨即向補給組填寫表格,他們就將貨物備齊送過去,小至一支圓珠筆,大至冰箱、洗衣機,軍方都會為他們打理。黃育旗說:“美軍生活很浪費的!”美國軍官停留兩三年,離臺後傢俱繳回廢料庫銷燬,有些臺灣員工打起生意算盤,偷偷賣到黑市,也有人在營區裡販賣機內投幣,買些可樂、巧克力、口香糖等新奇洋玩意兒,偷偷夾帶出營區販售,若被檢舉逮到,處罰非常嚴厲,嚴重者甚至會遭撤職,但因差價高達三四倍,許多人甘願鋌而走險。


"

水過留痕

在長達近30年的工作時間裡,美軍顧問的足跡遍及全臺各地,不僅把臺灣軍隊訓練成一支完全聽命於自己的“僕從軍”,還給整個臺灣社會風氣留下深深的烙印。今天台北市的中山北路沿線,從捷運(地鐵)雙連站一直延伸到陽明山,當年都是美軍顧問團的大本營。事實上,來臺的美國軍人大致分為兩種:一類是本來就奉命援臺的美國軍事顧問;另一種則為上世紀60年代越南戰爭開打後來臺短暫休假的越戰美軍,他們大多年紀很輕,來到臺灣就縱情享樂,因為短暫假期過去,重返戰場,生死難料,因此臺灣特殊的酒吧文化,就是在這種氛圍下應運而生的。

當年,全臺從北到南有多個美軍基地,美軍基地內都設有商品販賣部、宿舍、餐廳,規模稍大的還設有游泳池和俱樂部,內部交易全用美元。營區也僱用華人,大多從事司機、洗碗、刷油漆等勞動工作,進出配掛證件,和圍牆外的臺灣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當年曾在美軍基地補給組任職的黃育旗說,美軍一落地,隨即向補給組填寫表格,他們就將貨物備齊送過去,小至一支圓珠筆,大至冰箱、洗衣機,軍方都會為他們打理。黃育旗說:“美軍生活很浪費的!”美國軍官停留兩三年,離臺後傢俱繳回廢料庫銷燬,有些臺灣員工打起生意算盤,偷偷賣到黑市,也有人在營區裡販賣機內投幣,買些可樂、巧克力、口香糖等新奇洋玩意兒,偷偷夾帶出營區販售,若被檢舉逮到,處罰非常嚴厲,嚴重者甚至會遭撤職,但因差價高達三四倍,許多人甘願鋌而走險。


美國軍事顧問團撤離臺灣(下)


事實上,從薪水也可看出美臺生活水準差距懸殊,美軍最低級軍官月薪達280美元,但當時臺灣人每月若能拿40美元,就算高薪。美軍衣物每天都有專人回收,運到專門洗衣店清洗,燙得筆挺再送回,食物也從美國進口。美軍還設立專用水塔,下班後就提著水桶排隊裝水回家飲用。黃育旗說,比起臺灣人,美軍的物質享受就像國王一樣,之所以和臺灣如此涇渭分明,除了塑造美軍英挺崇高的形象,也和避免疾病傳染、水土不服有關。為支援海外作戰,預防地區性疾病對戰鬥力的影響,美軍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在臺北成立醫療機構,研究熱帶疾病,包括瘧疾、霍亂及小兒麻痺等,醫學研究成果頗顯著。

美軍顧問團當年住過的宿舍中,僅有臺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旁的“山仔后”小區還算保存完整。所謂“山仔后”是閩南話“山背後”的意思,這片別墅小區地處陽明山背後,外人要從士林區往返此處,需徒步翻越山嶺才能到達,故得此名。1951年,為了安頓和照顧駐臺美軍顧問,美國和臺灣當局協商興建眷區,於是美軍顧問團規劃小組的建築師沈祖海(華裔)與臺灣當局代表同乘直升機,攜帶臺北市地圖在空中盤旋,查找適合興建美軍宿舍的場所,最後選定陽明山山仔后與天母兩處作為興建地點,蔣介石遂命臺灣銀行進行土地徵收與興建作業。當時還是一片農田的山仔后,因為環境清幽、位置獨立,深受美軍青睞,總計興建了217戶宿舍,不但眷區規模全臺最大,進駐住戶的官員級別也最高。


"

水過留痕

在長達近30年的工作時間裡,美軍顧問的足跡遍及全臺各地,不僅把臺灣軍隊訓練成一支完全聽命於自己的“僕從軍”,還給整個臺灣社會風氣留下深深的烙印。今天台北市的中山北路沿線,從捷運(地鐵)雙連站一直延伸到陽明山,當年都是美軍顧問團的大本營。事實上,來臺的美國軍人大致分為兩種:一類是本來就奉命援臺的美國軍事顧問;另一種則為上世紀60年代越南戰爭開打後來臺短暫休假的越戰美軍,他們大多年紀很輕,來到臺灣就縱情享樂,因為短暫假期過去,重返戰場,生死難料,因此臺灣特殊的酒吧文化,就是在這種氛圍下應運而生的。

當年,全臺從北到南有多個美軍基地,美軍基地內都設有商品販賣部、宿舍、餐廳,規模稍大的還設有游泳池和俱樂部,內部交易全用美元。營區也僱用華人,大多從事司機、洗碗、刷油漆等勞動工作,進出配掛證件,和圍牆外的臺灣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當年曾在美軍基地補給組任職的黃育旗說,美軍一落地,隨即向補給組填寫表格,他們就將貨物備齊送過去,小至一支圓珠筆,大至冰箱、洗衣機,軍方都會為他們打理。黃育旗說:“美軍生活很浪費的!”美國軍官停留兩三年,離臺後傢俱繳回廢料庫銷燬,有些臺灣員工打起生意算盤,偷偷賣到黑市,也有人在營區裡販賣機內投幣,買些可樂、巧克力、口香糖等新奇洋玩意兒,偷偷夾帶出營區販售,若被檢舉逮到,處罰非常嚴厲,嚴重者甚至會遭撤職,但因差價高達三四倍,許多人甘願鋌而走險。


美國軍事顧問團撤離臺灣(下)


事實上,從薪水也可看出美臺生活水準差距懸殊,美軍最低級軍官月薪達280美元,但當時臺灣人每月若能拿40美元,就算高薪。美軍衣物每天都有專人回收,運到專門洗衣店清洗,燙得筆挺再送回,食物也從美國進口。美軍還設立專用水塔,下班後就提著水桶排隊裝水回家飲用。黃育旗說,比起臺灣人,美軍的物質享受就像國王一樣,之所以和臺灣如此涇渭分明,除了塑造美軍英挺崇高的形象,也和避免疾病傳染、水土不服有關。為支援海外作戰,預防地區性疾病對戰鬥力的影響,美軍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在臺北成立醫療機構,研究熱帶疾病,包括瘧疾、霍亂及小兒麻痺等,醫學研究成果頗顯著。

美軍顧問團當年住過的宿舍中,僅有臺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旁的“山仔后”小區還算保存完整。所謂“山仔后”是閩南話“山背後”的意思,這片別墅小區地處陽明山背後,外人要從士林區往返此處,需徒步翻越山嶺才能到達,故得此名。1951年,為了安頓和照顧駐臺美軍顧問,美國和臺灣當局協商興建眷區,於是美軍顧問團規劃小組的建築師沈祖海(華裔)與臺灣當局代表同乘直升機,攜帶臺北市地圖在空中盤旋,查找適合興建美軍宿舍的場所,最後選定陽明山山仔后與天母兩處作為興建地點,蔣介石遂命臺灣銀行進行土地徵收與興建作業。當時還是一片農田的山仔后,因為環境清幽、位置獨立,深受美軍青睞,總計興建了217戶宿舍,不但眷區規模全臺最大,進駐住戶的官員級別也最高。


美國軍事顧問團撤離臺灣(下)


美軍宿舍的興建方式是由美方提供房屋的設計圖與眷區的區塊規劃,再交由臺灣方面施工建造。由於臺灣方面沒有更動設計的權力,美軍宿舍的樣貌因此非常近似上世紀50年代美國本土的住宅樣貌,等於是將美國人家鄉的面貌整個移植到臺灣來了,故島內學者常把將山仔后的美軍宿舍群稱作“殖民地建築”。有別於臺灣一般房舍的狹隘擁擠,美軍宿舍仿照美國鄉村別墅風格,多為一層樓的平矮房屋,每棟至少擁有240平方米的建地面積,以及廣大的草地庭院,房舍間並保持著10~15米的距離,使得眷區宿舍擁有理想的採光通風與私密性。眷區的房舍間通常並無柵欄,舒適的草地形同鄰里共用、兒童玩耍的休閒場所,代表健康休閒的美式公共空間意象。美軍宿舍最大的特徵在於每棟房舍屋頂都有煙囪,屋內都有禦寒設備,臺灣地屬亞熱帶氣候,沒有使用煙囪壁爐的必要,但對居住於此的美國人來說,如此的設施雖然沒有實用性,卻能喚起對故鄉的溫馨回憶。美軍駐臺時期,為了確保眷區民眾安全與隱私,避免與地方發生糾紛,每個眷區出入口都設有崗哨,由美國憲兵駐守,禁止非美軍人員進入,並擁有“治外法權”,彷彿“國中之國”。1978年美軍陸續撤離後,原本門禁森嚴、形同租界的美軍宿舍,也開始由地主─臺灣銀行─陸續轉租給島內人士居住,像島內政界大佬林洋港與戲劇家賴聲川等人都曾在山仔后有過一段歲月。


"

水過留痕

在長達近30年的工作時間裡,美軍顧問的足跡遍及全臺各地,不僅把臺灣軍隊訓練成一支完全聽命於自己的“僕從軍”,還給整個臺灣社會風氣留下深深的烙印。今天台北市的中山北路沿線,從捷運(地鐵)雙連站一直延伸到陽明山,當年都是美軍顧問團的大本營。事實上,來臺的美國軍人大致分為兩種:一類是本來就奉命援臺的美國軍事顧問;另一種則為上世紀60年代越南戰爭開打後來臺短暫休假的越戰美軍,他們大多年紀很輕,來到臺灣就縱情享樂,因為短暫假期過去,重返戰場,生死難料,因此臺灣特殊的酒吧文化,就是在這種氛圍下應運而生的。

當年,全臺從北到南有多個美軍基地,美軍基地內都設有商品販賣部、宿舍、餐廳,規模稍大的還設有游泳池和俱樂部,內部交易全用美元。營區也僱用華人,大多從事司機、洗碗、刷油漆等勞動工作,進出配掛證件,和圍牆外的臺灣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當年曾在美軍基地補給組任職的黃育旗說,美軍一落地,隨即向補給組填寫表格,他們就將貨物備齊送過去,小至一支圓珠筆,大至冰箱、洗衣機,軍方都會為他們打理。黃育旗說:“美軍生活很浪費的!”美國軍官停留兩三年,離臺後傢俱繳回廢料庫銷燬,有些臺灣員工打起生意算盤,偷偷賣到黑市,也有人在營區裡販賣機內投幣,買些可樂、巧克力、口香糖等新奇洋玩意兒,偷偷夾帶出營區販售,若被檢舉逮到,處罰非常嚴厲,嚴重者甚至會遭撤職,但因差價高達三四倍,許多人甘願鋌而走險。


美國軍事顧問團撤離臺灣(下)


事實上,從薪水也可看出美臺生活水準差距懸殊,美軍最低級軍官月薪達280美元,但當時臺灣人每月若能拿40美元,就算高薪。美軍衣物每天都有專人回收,運到專門洗衣店清洗,燙得筆挺再送回,食物也從美國進口。美軍還設立專用水塔,下班後就提著水桶排隊裝水回家飲用。黃育旗說,比起臺灣人,美軍的物質享受就像國王一樣,之所以和臺灣如此涇渭分明,除了塑造美軍英挺崇高的形象,也和避免疾病傳染、水土不服有關。為支援海外作戰,預防地區性疾病對戰鬥力的影響,美軍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在臺北成立醫療機構,研究熱帶疾病,包括瘧疾、霍亂及小兒麻痺等,醫學研究成果頗顯著。

美軍顧問團當年住過的宿舍中,僅有臺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旁的“山仔后”小區還算保存完整。所謂“山仔后”是閩南話“山背後”的意思,這片別墅小區地處陽明山背後,外人要從士林區往返此處,需徒步翻越山嶺才能到達,故得此名。1951年,為了安頓和照顧駐臺美軍顧問,美國和臺灣當局協商興建眷區,於是美軍顧問團規劃小組的建築師沈祖海(華裔)與臺灣當局代表同乘直升機,攜帶臺北市地圖在空中盤旋,查找適合興建美軍宿舍的場所,最後選定陽明山山仔后與天母兩處作為興建地點,蔣介石遂命臺灣銀行進行土地徵收與興建作業。當時還是一片農田的山仔后,因為環境清幽、位置獨立,深受美軍青睞,總計興建了217戶宿舍,不但眷區規模全臺最大,進駐住戶的官員級別也最高。


美國軍事顧問團撤離臺灣(下)


美軍宿舍的興建方式是由美方提供房屋的設計圖與眷區的區塊規劃,再交由臺灣方面施工建造。由於臺灣方面沒有更動設計的權力,美軍宿舍的樣貌因此非常近似上世紀50年代美國本土的住宅樣貌,等於是將美國人家鄉的面貌整個移植到臺灣來了,故島內學者常把將山仔后的美軍宿舍群稱作“殖民地建築”。有別於臺灣一般房舍的狹隘擁擠,美軍宿舍仿照美國鄉村別墅風格,多為一層樓的平矮房屋,每棟至少擁有240平方米的建地面積,以及廣大的草地庭院,房舍間並保持著10~15米的距離,使得眷區宿舍擁有理想的採光通風與私密性。眷區的房舍間通常並無柵欄,舒適的草地形同鄰里共用、兒童玩耍的休閒場所,代表健康休閒的美式公共空間意象。美軍宿舍最大的特徵在於每棟房舍屋頂都有煙囪,屋內都有禦寒設備,臺灣地屬亞熱帶氣候,沒有使用煙囪壁爐的必要,但對居住於此的美國人來說,如此的設施雖然沒有實用性,卻能喚起對故鄉的溫馨回憶。美軍駐臺時期,為了確保眷區民眾安全與隱私,避免與地方發生糾紛,每個眷區出入口都設有崗哨,由美國憲兵駐守,禁止非美軍人員進入,並擁有“治外法權”,彷彿“國中之國”。1978年美軍陸續撤離後,原本門禁森嚴、形同租界的美軍宿舍,也開始由地主─臺灣銀行─陸續轉租給島內人士居住,像島內政界大佬林洋港與戲劇家賴聲川等人都曾在山仔后有過一段歲月。


美國軍事顧問團撤離臺灣(下)


隨風而去

上世紀70年代初,在國際形勢大變革的背景下,中美關係迅速解凍。在中國政府提出“斷交”、“廢約”、“撤軍”等三項涉及中美關係正常化的原則要求後,1978年12月16日,美國政府宣佈與臺灣斷絕所謂“邦交”,同時終止美國對臺灣所承擔的“協防”義務。面對大廈將傾的局面,臺灣當局慌忙派出“參謀總長”宋長志約見美國末代軍事顧問團團長湯普森,詢問美臺“絕交”後美國軍援問題如何推進。1979年2月22日,美國政府給予臺灣當局正式答覆,主要內容大致是美軍顧問團自1979年3月1日起名稱不復存在,顧問團長的職務改為“美軍協防颱灣司令部安全助理事項之特別助理”,但其功能可適當延長到4月30日,從5月1日起,美國將指派民間性質的“美國在臺協會”(AIT)接管一切原美國顧問團的任務,其未來具體方案等待確定。至此,存在了28年之久的美國援臺軍事顧問團徹底成為歷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