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也得選邊站?民進黨開始了新一輪追殺

臺海網7月8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炎炎夏日,臺灣島內圍繞明年地區領導人選舉的角逐日益激烈。為了這個“大位”,民進黨當局憑藉手中的權勢,開始了新一輪的追殺。

上週,臺灣地區立法機構通過所謂的“政治檔案條例”,規定有關部門負責整理、開放政治檔案,檔案涉及時間從1945年至1992年,即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包括日記、遺書和手稿等私人文件。

誰都知道中國國民黨是明年“大選”民進黨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所以,此時通過這麼一個“條例”,不免讓人疑竇叢生。

對此,中國國民黨怒嗆民進黨“拼經濟無能,搞鬥爭最行”。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批評,蔡當局分明是為選舉操作,要搞垮國民黨。

臺灣《中國時報》指出,“條例”只針對這一時期的檔案手稿曝光,不得不令人懷疑這是借“轉型正義”之名,行打擊對手之實,掀起新一波政治整肅運動。

對於民進黨當局所謂“有真相才有和解”的論調,臺灣聯合新聞網評論稱,民進黨早就在用政治曲解真相,用追殺代替和解,“選舉到了,蔡英文還需要‘轉型正義’等規定,為她徵集掃射的大批子彈”。

廢了對手,才能確保明年的“大位”。但殺紅了眼的民進黨當局連昔日的盟友柯文哲也不放過,只因為柯文哲認同“兩岸一家親”理念,主張兩岸城市間開展交流合作。

4日,在上海出席“雙城論壇”的臺北市長柯文哲表示,論壇至今已經10年,簽署33項合作備忘錄,當初舉辦的初衷,就是希望透過兩市交流讓雙方人民有更多認識、交流的機會,藉此增加善意,讓兩岸關係可以朝正面發展。他表示,秉持互信態度及“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只要有利於增進雙方人民福祉,有利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他都願意盡最大努力去做。這無疑刺到了民進黨的痛處。

其實,在柯文哲準備參加“雙城論壇”之前,臺“投審會”就駁回了600億新臺幣的臺北雙子星投資案,明顯透出打壓之意。島內分析人士認為,如果蔡當局批准了雙子星投資案,等於為柯文哲帶來新的政績,而柯文哲一旦參加2020“大選”,必然會搶走蔡英文的選票。臺灣《聯合報》指出,駁回臺北雙子星投資案,意在斬斷柯文哲的“大選”之路,讓他參加“雙城論壇”時顏面無光,回來也沒有收穫。

為了拼連任,蔡當局可謂無所不用其極,甚至連臺灣銷往大陸的農產品也未能倖免。據臺媒報道,臺“調查局”首度將“陸企採購農產品”列為“境外資金”,說什麼這會“影響臺灣安全”,原因是大陸可能借採購農產品“為特定候選人拉抬造勢”進而“影響選舉”。

此舉立即引發島內各界譁然。中國國民黨籍民代童惠珍怒嗆,臺灣賣農產品到大陸不是最近的事,且各縣市都有,民進黨籍縣市長也去大陸推銷農產品,蔡當局怎能硬要抹紅成“收買”?當臺灣農產品產量過剩,蔡當局要想怎麼幫農漁民解套?她質疑,民進黨分明是得了“恐中症”,大陸游客、農產品都成“統戰”工具。中國國民黨籍前民代孫大千諷刺稱,這不但是斷了臺灣農漁民的生路,更嚴重的是侮辱了臺灣農漁民的智慧,踐踏臺灣農漁民的尊嚴。

“痛並憤怒著”的是廣大臺農。雲林縣農會總幹事簡明欽責問,大陸買臺灣農產品,跟臺灣選舉有什麼關係?此舉簡直是拿農民的生計當祭旗。臺東縣農會總幹事戴振東質問,錢由經銷商直接進臺灣農民的口袋,怎麼會扯上政治,變成“境外資金”?

島內網友也怒罵:“民進黨自己吃香喝辣,卻非要把臺灣農民困死嗎?”“民進黨是不讓臺灣人活下去了嗎?”……

有臺媒指出,隨著“大選”臨近,任何行業、個人只要與大陸沾邊,民進黨就會抹紅抹黑,刻意進行打壓,以達到自己卑劣的政治目的。寒蟬效應之下,兩岸交流合作持續低迷,島內經貿、民生等方面都會受到影響,讓民眾的福祉再次受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