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以“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為喻,說明“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的道理。有比較才有鑑別,有了“大”,才顯“小”。對見過大海的人來說,天下的水就不在話下;對曾在聖人門下學習過的人來說,天下庸人的俗論就不屑一聽了。孟子的意思是眼界高的人志大,眼界小的人則心小。孟子的這句話,成為孔子登泰山的唯一正式記載。依據這個記載,我們今天能在泰山找到三塊刻石。標示孔子登泰山的壯舉:一是山頂玉皇閣下的“孔子小天下處”;二是山下紅門附近的“孔子登臨處”;三是山上天街東側的“望吳勝責”。山上的“孔子小天下處”刻石,是後人依據《孟子>的記載設置的,年代大約是唐以後。從刻石的字跡看,不是秦以前文字,且山上唐以前刻石保留少,因此,這塊刻石的最大可能是出自明從之手。天街東側的“望吳勝責”坊,則是當依據某些傳說樹立以炫示遊客的。

孔子與泰山的故事

山下紅門前的“孔子登臨處”是明代人設立的。但是,立碑的人只想到附會孔子登泰山的風雅,而沒有認真考查泰山登山路線的古今變化。清代著名散文字姚鼐在他的名文《登泰山記>中說,“古時登山,循東谷入”,就我們所知,自古訖令,登泰山共有三條路線,大體秦漢以前從東谷登山。東谷在今玉皇頂東側,所以《史記>上說是“陰上陽下”。唐代開始循中谷登山,就是岱宗坊、紅門、鬥母宮、中天門的路線。宋以後,人們又逐漸開闢了西谷登山的路線,即今日之黑龍潭、竹林寺至中天門的路線。據此,孔子是春秋時人,那時中路尚未開闢,孔子焉能從此處登山?

孔子與泰山的故事

又一則關於孔子登泰山的記載是《論衡·書虛篇>中關於孔子和顏回在泰山上觀察蘇州閶門的故事:

顏回和孔子一起登上了魯國的泰山,孔子向東南方瞭望,見蘇州閶門外繫著一匹白馬,於是招顏回到面前,手指東南方向:“你看見蘇州閶門了嗎?”顏回回答道:“看見了。”孔子問:“閶門外有什麼東西?”顏回答道:“好象有一根系牲口的白絲繩。”孔子立即用掌遮捂著顏回眼睛,一起下了山。

下山之後,顏回就頭髮變白,牙齒脫澆,旋即因病而死。

孔子與泰山的故事

這無全是則虛構的荒唐的故事,且不說王充在《論衡>中力辯其虛妄,單就常識而言,地處山東中部泰山和地處江南的蘇州,兩地相距千里之遙,光憑人的肉眼,焉能洞察千里之處的事物!

因此,孔子登泰山,就只有《孟子>的一條孤證。雖然如此,孔子經過泰山的事,還是極為可能的,請看《禮記·檀弓>上記載的故事:

孔子從泰山旁邊路過,有一位婦女在墳塋旁痛器衰號。孔子在車見之後,就派子路去問問原故。子路對婦人說:“你哭得如此悲痛,一定有什麼重大的傷心事!”婦女回答說:“是的。從前,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讓子路問道:“為什麼不離開這個地方呢?”婦人回答道:“因為這裡沒有苛捐雜稅的暴政。”孔對隨從的弟子們說:“”你們謹記:“暴政對人怕危害,有甚於猛虎啊!”

我們知道,孔子一生主張“仁政”,反對暴政。他不厭其煩地向當時諸候國君主宣傳“愛人”、“使民以時”、“輕徭役,薄稅斂”等主張。這個故事中“苛政猛於虎”的觀點和孔子的一貫主張是一致的。孔子“苛政猛於虎”的觀點對中國封建社會中的知識分子的政治思想影響很大,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因不滿唐代江南賦稅的繁重而寫了著名的《捕蛇者說>,就是申述孔的“苛政猛於虎”的觀點的。孔的“苛政猛於虎”的觀點在泰山提出,孔子幸甚,亦泰山幸甚!

又一則關於孔子游泰山的記載,見於《孔子家語·六本>,說孔子和榮聲期相遇,榮聲期聲稱“三樂”,頗為有趣:

孔夫子遊於泰山,和榮聲期相會於成地(當今何地,未詳)之野。榮聲期披著鹿皮製的衣服。拿著沒有裝飾的琴,邊彈邊唱。孔子問道“先生為何這般快樂呢?”榮聲期回答道:“我的快樂很多,最突出的有三條:天生萬物,以人為最寶貴,我是人,自然高興,此一樂;人分男女,世俗又以為男尊女卑,我是男人,也很高興,此二樂也;人生壽命有長短,有的人很小便夭折了,而我活了九十五歲,當然高興,此三樂。貧窮是讀書人的本分,死亡是人生的歸宿,守其本分而得其歸宿,有什麼憂愁呢!”孔子稱讚他道:“講得好!你是一位能自我寬慰的人!”

泰山有三笑處(今見刻石乃著名抗日將領馮玉祥置),“三笑”即“三樂”,“三笑”來歷或許與這個傳說有關。 雖然在《論語>一書中僅兩次提到泰山這個詞,但泰山在孔子心目中享有極其崇高的地痊,卻是毫無問題的。據《禮記·檀弓>上記載,孔子在《臨終歌>中還提到泰山:

一天,孔子早晨起床後,揹著手倒拖著柺杖,在門前逍遙散步,口中哼著自編的歌兒:

泰山將要倒了!

屋樑將要倒了!

聖人將要死了!

唱完歌,回到屋裡,當門而坐。

子貢(孔子的學生)聽見孔子唱歌,心裡想道:“泰山就要倒塌了,我仰望誰呢?架屋的梁木斷壞了,聖哲的人死了,我將仿效誰呢?--大概,夫子的壽命將要完結了。”

結果,孔子病了七天之後就盍然長逝了。

這一故事告訴我們:泰山,在孔子的心目中,是一座崇高的形象,泰山,在孔子的學生們的心中,也是一座崇高形象。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從古至今,泰山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永遠是一座崇高的形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