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誦全文”簡直是噩夢,為什麼還要學習文言文?蘇軾:呵呵

“背誦全文”簡直是噩夢,為什麼還要學習文言文?蘇軾:呵呵

在學生時代,每個人就經歷過一場噩夢,那就是對文言文的學習,特別是每篇文言課文後面那五個字——“並背誦全文”,侵佔了多少中小學生的休息娛樂時間。

我身邊有很多朋友,一說起文言文就皺眉頭,其中大多數除了學生時代課本中那些文言文之外,就完全沒有讀過其他文言文,不讀的理由也很簡單,溫柔點的說“看不懂”,暴躁點的說“讀來有什麼用”?

文言文真得那麼可怕嗎?為什麼都是漢語,現代人就很難讀懂呢?被拋棄了100多年的語言形式,真有必要去學習嗎?

說起來,文言文在現代人的生活中確實沒有什麼用,但文化需要傳承,如果想要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那還真得好好研究文言文,畢竟就在100多年前,中國還在使用文言文呢。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文言文中的祕密,說不定會幫你客服“文言文恐懼症”,甚至有可能愛上這種語言形式呢!

“背誦全文”簡直是噩夢,為什麼還要學習文言文?蘇軾:呵呵

什麼是文言文?

到底什麼是文言文,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中對此做過解釋: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

從王力先生的解釋我們可以看出,文言文是一種以先秦口語為基礎形成的書面語言

我們日常生活中交流的語言,分為口語和書面語言,口語就是我們平常面對面說話的方式,書面語言則是指書信、文章中所採用的敘述方式。

在最開始的時候(先秦時期),口語和書面語的差別並不大,後來隨著歷史的變遷、口語的演變,人們說話和書寫的差別越來越大,“文言文”就逐漸成為了書面專用,即便是今天我們都採用白話文,在說話與寫文章的時候,也會有差別。

比如老師在給同學寫期末評語的時候,一定會寫:“該生在校期間表現良好,熱愛勞動……”,如果用口頭語進行書面敘述,就十分奇怪了:“這個學生在學校裡面乖得很,又勤快……”老師把評語寫成這樣,家長多半要揪心孩子在學校到底學到了什麼玩意兒。

“背誦全文”簡直是噩夢,為什麼還要學習文言文?蘇軾:呵呵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古人平常說話也是滿口“之乎者也”,古人的口頭語也是說白話,穿越回古代,只要不提筆寫信,日常交流還是能應付過去的。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文言文是相對五四後發展成熟的白話文而言,在古代並沒有文言文之說。

文言文有十分明顯的特徵,比如注重用典、講究對仗和音律等,而且語言簡練,古代文人們在文章方面為了賣弄自己的才華,把文章寫得越來越浮誇,自魏晉到唐朝,形成了“虛有其表”的駢文,在唐朝中期,由韓愈領銜,發起了“古文運動”,就是要去其繁華,迴歸通俗。

韓愈的古文運動初見成效,但好景不長,唐末五代時期文風又變得浮誇華麗,到北宋時期,歐陽修等人又發起了“新古文運動”,從此宋朝的散文進入了巔峰時期,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蘇軾的《赤壁賦》等,都是文言文中的精品,也由此誕生了“唐宋八大家”。

“背誦全文”簡直是噩夢,為什麼還要學習文言文?蘇軾:呵呵

文言文是怎麼產生和發展的?

前文中,我們引用王力先生的解釋,對文言文有一條基本定義:

“以先秦口語為基礎”

學者們通過研究,普遍承認文言文與先秦時期的口語是基本一致的,如《詩經·國風》中的大量詩歌,都是採集於當時民間的歌謠,而《論語》這種記載語錄的書,就基本上都是對口語的記述,從中可以看出先秦口語到底是怎樣表達的。

但歷史要向前推進,語言也要不斷髮展,文章與口語就逐漸產生了距離,這種現象被稱為“言文分離”。簡單來說,早先人們使用的口語,在生活和時代的變化中,已經跟不上人們的節奏了,所以口語的變化就超越了書寫的變化,於是口語和書面語言的差別越來越大。

如果你翻看漢代的古籍,就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很多先秦古籍上都有漢朝學者作的批註,而且不同學派的人批註都會有差異,這說明漢朝普通人已經看不懂先秦文章了,需要有專家來進行解釋,從這個意義上來,先秦時期的文章對於漢朝人,就相當於是“文言文”。

“背誦全文”簡直是噩夢,為什麼還要學習文言文?蘇軾:呵呵

語言越往後發展,也就越口語化,唐宋之後,言文分離的現象越發嚴重,文人在寫文章的時候,還經常用一些口語化的詞彙來輔助表達,比如被蘇軾使用到登峰造極的“呵呵”:

“一枕無礙睡,輒亦得之耳。公無多奈我何,呵呵。”——《與陳季常》

這是蘇軾在於好友陳季常的書信中,表達睡覺使人快樂的一段話,其中赫然一個“呵呵”,如果不瞭解東坡的寫作風格,你一定會以為這是後人惡搞的吧?

“背誦全文”簡直是噩夢,為什麼還要學習文言文?蘇軾:呵呵

明清時期,傳統文學中文言文還保持著它的高姿態,但口語化的表達明顯更符合普通百姓的口味,於是各種白話小說大行其道,明朝的《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清朝的《紅樓夢》,穩穩佔據著中國白話小說的巔峰。

不僅如此,在皇帝的硃批也經常出現賣萌的語言,像康熙皇帝喜歡在硃批中寫“知道了”這種高度口語化的詞,雍正皇帝更是喜歡賣萌,竟然寫出了“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

這些硃批中,我們也能感受到高高在上的皇帝,那可愛接地氣的一面。

“背誦全文”簡直是噩夢,為什麼還要學習文言文?蘇軾:呵呵

到了近代就更不用說了,在胡適、魯迅等人的努力下,大力推廣白話文,其目的也是為了消除言和文的差別,要“以我手寫我口”。

如今,書面語言和口語幾乎沒有太大差別,都是採用白話文,這確實是一種更加高效,更符合現代人的交流方式。書面語既然源於口語,那麼為什麼不隨著口語的變化而變化呢,這種變化可以說是一種必然。

如果你有興趣,翻開一本《古文觀止》,裡面記錄著從先秦到明末的222篇經典文章,從頭看到尾你特別清楚地看見語言的發展過程,一開始看先秦的文章,幾乎需要逐句逐字地查閱資料才能理解,在看到最後明代的文章,你會發現自己幾乎不用查閱資料,也能流暢地看完一篇文章,這一方面說明你的語言功力進步了,另一方面也正說明了,語言和文章,並非一成不變,而是經過數代人的努力,在不斷向著通俗易懂的方向發展。

“背誦全文”簡直是噩夢,為什麼還要學習文言文?蘇軾:呵呵


“背誦全文”簡直是噩夢,為什麼還要學習文言文?蘇軾:呵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