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劉備死後孫權還年輕,為何不西取蜀漢北伐魏國,統一中國?

二十四年興大業,龍盤虎踞在江東。孫權為吳國開國皇帝,孫堅的次子,孫策之弟。孫策死後,孫權繼承父兄長基業,虎踞江東,勵精圖治,經赤壁一戰,奠定江東的歷史地位,222年,孫權被封為吳王,同年建立吳國,劉備病逝不久,孫權便在武昌稱帝,並實施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措施,比如屯田、設置農官、剿滅地方割據勢力等,逐步使吳國發展壯大。

曹操、劉備死後孫權還年輕,為何不西取蜀漢北伐魏國,統一中國?

然而也有人認為,劉備於彰武三年(223年)去世,曹丕於黃初七年(226年)去世,而孫權直到太元元年(252年)去世,那麼在劉備和曹丕去世的幾十年裡,孫權為何不西取蜀漢,北伐中原,統一天下?筆者認為,孫權不是不想,而是無能為力,以下做簡要分析(僅供參考)。

1,三足鼎立,誰也沒有能力吞併誰,這是天下大勢。猇亭戰後,蜀漢大傷元氣,但是蜀地山川艱險,易守難攻,而且戰線綿長,兵少不足攻取,兵多去戰,後方兵力不足,一旦曹魏藉機攻打江東,孫權便無法嚴守江淮防線,如果奪下荊州,攻蜀之兵無路可退,後方人馬無法反擊,終遭滅頂萬劫不復。如果不攻蜀只攻魏,中原兵強馬壯不說,江南之地也無力持久,蜀漢之中若出,夾擊之下也是難以成事。所以東吳想在此大勢下圖謀擴展,甚至謀求一統,是辦不到的。

曹操、劉備死後孫權還年輕,為何不西取蜀漢北伐魏國,統一中國?

2,孫權面臨的對手很強大,即使吳蜀兩方聯合北伐中原,孫權和諸葛亮夾擊曹魏,都不能戰勝魏主曹叡,何況孫吳一己之力。

3,孫吳後方並不穩定,東吳的山越勢力不時有反叛之心,政府得動用一些力量加以防控,想要討蜀伐魏,那得動員很強的力量。我觀東吳,主力大軍不過十萬可以動員,不論是攻打蜀漢還是曹魏,是不夠用的,他們沒有足夠的兵力實現統一天下。

曹操、劉備死後孫權還年輕,為何不西取蜀漢北伐魏國,統一中國?

4,孫吳地區除了江淮吳越和荊襄數郡以外,尚未全面開發,一但開戰,物資供應並不比蜀漢優越太多,經濟實力還是有限。他們無法與中原長期對抗。

5,孫權在猇亭戰後,先稱吳王后即帝位,進取心日漸消退。特別是公元234年吳蜀兩線北伐失敗後,孫權猜忌功臣,寵信小人,前期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形象不見了,孫吳開始走下坡路了,陸遜憂憤而死,吳中再無名臣名將,剩下一些目光短淺,唯利是圖的平庸之輩,想圖取天下,絕無可能。

曹操、劉備死後孫權還年輕,為何不西取蜀漢北伐魏國,統一中國?

214年八月,孫權見曹操遠在漢中,便率軍攻取合肥,張遼李典奉命抵抗。孫權圍困合肥久而不下,將士又多染疾病,於是便撤軍,而張良卻乘勝進軍,孫權被圍,眾將士死戰,孫權才得以逃脫。有人會問,東吳偷襲荊州不是成功了嗎?那是偷襲,況且吳蜀當時有盟約,因此荊州沒有防備,最主要是關羽已經率荊州軍北伐,那只是一座空城。顯而易見東吳有禦敵的能力,卻沒有攻城略地的能力,並非孫權浪費大好青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