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為什麼大多數人名字都是單字,比如曹操、劉備、孫權……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三國時期為什麼大多數人名字都是單字,比如曹操、劉備、孫權……

經常看三國故事的人都知道,不論在三國演義中還是三國志中,有記載的人名大多都是單字,比如曹操、劉備、孫權……那麼當時的人為什麼都傾向於起單字的名字呢?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傳統原因:圖方便

在古代,讀書識字是一件只有極少數人才能辦到的事情。大量的農民、手工業者都是文盲,而且由於書籍數量的稀少,大量的書籍知識都掌握在極少的大儒手中。只有貴族出身、有錢人才有資格去求學。

所以在古代一般能起的起名和字的人,都已經戰勝80%以上的人了。

三國時期為什麼大多數人名字都是單字,比如曹操、劉備、孫權……


而且古人起名的方式都比較簡單的一個原因就是古人有字作為補充,比如曹操字孟德,劉備字玄德。

在稱呼對方時一般還會加上字、官職、地區等要素一般都可以區分。比如郭嘉就是潁川郭奉孝等。

二、王莽改制:單字為尊

其實這個原因才是三國時期人名充滿了單字的最大的原因。

傳說中的穿越者王莽篡漢後,自己建立了新朝,打算恢復上古時期的井田制等政策,把鹽、鐵、酒、鑄錢及山林川澤收歸國有。而且王莽認為天底下各州縣的名稱不好聽,於是開啟了瘋狂的改名潮!

王莽怎麼改的呢?

三國時期為什麼大多數人名字都是單字,比如曹操、劉備、孫權……


舉例:漢代有很大家都很熟悉的南陽、河內、潁川、弘農、河東、滎陽六個郡,全被王莽改名了,而且改的相當奇葩:

南陽叫“前隊” , 河內叫“後隊” ,潁川叫“左隊”, 弘農叫“右隊” ,河東叫“兆隊”, 滎陽叫“祈隊”,合稱為豫州六隊。

王莽還是個民族主義者,覺得半島人不配叫啥“高句麗”,應該改成了“下句麗”;“匈奴”人也不配叫匈奴,於是給改成“降奴”,匈奴的首領單于也改成了“服於”……

這一下子就讓高句麗和匈奴人很不開心,就開始不聽王莽的話了。

王莽這個時候忙著篡位,不好拿外部勢力開刀,於是王莽挑了個軟柿子,開始拿普通人的名字開刀。王莽認為:在三皇五帝時期,人民生活安居樂業,我們要向這個時候學習。如何學習呢?學兩點就好了!

一、古代的堯舜禹都只有一個名,這就說明了只有好人、良民才有資格用單個的名。

二、上古時期的蚩尤、旱魃、相柳這些敵人、怪獸才用雙名,這就說明只有壞人、罪犯才配使用雙名。

所以,王莽下達命令:漢朝所有的人都不許起兩個字的名字!並且派遣使者跟匈奴單于等各國領袖都傳達到:如果單于也起一個字的名字,大漢必然重賞

然後還規定,只有罪犯、壞人才配使用兩個字的名字。

“時莽奏令中國不得有二名,因使使者以風(諷)單于,宜上書慕化,為一名,漢必加厚賞。單于從之。”--《前漢書·匈奴傳》
三國時期為什麼大多數人名字都是單字,比如曹操、劉備、孫權……


在王莽的“二名之禁”這一政策下,大家紛紛都改成一個字的名字,但是有一個人卻成了第一個被強制性改成雙字名字,來當作懲罰的人,這個倒黴蛋就是王莽的長孫王宗。

王宗以前名叫王會宗,因為王莽的“二名之禁”才改成王宗。王宗覺的自家爺爺這樣搞下去遲早要稱帝,於是提前打算接王莽的班,連天子的衣服、印章都準備好了。

但是這時候王莽還活的好好的,王宗這是犯了大忌!事情暴露后王莽大怒,逼迫王宗自殺。這還不算完,王莽把王宗又改回為王會宗,表示死了也是罪犯。

建興帝王莽下詔:“宗本名會宗,以製作去二名,今複名會宗”

於是大忌看著王莽殺起自家人來都這麼凶,為了自身安全著想,大家紛紛表示我是良民,只起一個字的名。

雖然王莽很快就被劉秀給趕下臺,但是王莽在姓名上搞得這個政策遺留的影響力卻沒那麼容易消除。東漢一百多年來,大部分人還都是以單字為榮。

所以在三國曆史故事裡,絕大多數謀士武將的姓名都是一個單名加上一個雙字。有例外嗎?也有,但在三國時期,單字還是主流。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靠譜的歷史故事,歡迎大家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