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情局解密:里根政府如何通過經濟戰搞垮蘇聯?| 文化縱橫

✪ [美]彼得·施瓦茨

《文化縱橫》微信:whzh_21bcr

【導讀】當下,中美貿易摩擦對壘猶酣,也許通過美國“經濟戰”的戰略傳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當下中國的處境。有論者言,當下的經貿摩擦其原型可溯至二戰期間美國的對德經濟戰爭策略,之後在冷戰期間被運用得更加純熟。特朗普上臺之後,美國政府僱傭了大量前里根政府的僱員,一系列的行動與策略使得人們不得不再度審視里根政府的對蘇經濟策略。也許,這是我們理解當下問題的一種路徑。本文摘自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施瓦茨著:《里根政府是怎樣搞垮蘇聯的》,僅代表作者觀點,特此編髮,供諸君思考。

美國政府官員越來越認識到,蘇聯經濟存在缺陷這一現實具有深遠的意義,並且認為美國可以利用蘇聯的這種戰略脆弱性。

1982年初,卡斯帕·溫伯格和助手對國防部的一項絕密的五年計劃指示進行了最後審查。這份綱領性文件與1981年美國切斷向蘇聯集團出口高技術的舉動一脈相承,就是採取各種手段減少蘇聯從美國和西歐國家獲得技術,該文件還意圖通過強迫莫斯科參與技術競爭,從而削弱其經濟實力。這項戰略的內容包括:找出那些對於蘇聯經濟至關重要的技術,然後通過搶先購買或對供應商施加壓力,限制蘇聯獲得這類技術投資研發各類新武器,久而久之就會使蘇聯的武器系統過時。

這項計劃指示中的內容,成為總統制定對蘇絕密戰略的核心。1982年5月,里根總統簽署了一份8頁紙的祕密國家安全決策備忘錄,提出了美國針對蘇聯的軍事戰略,第一次對美國政府各個部門下達了進軍令。

6月16日,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一名顧問、總統特別助理托馬斯·裡德,在美軍通訊與電子協會上作了一次引起爭議的演講。他宣稱,蘇聯是一個“經濟上殘破不堪”的國家,美國“將不與蘇聯進行貿易,也不向其提供信貸,而這是蘇聯經濟免於垮塌的兩大支柱。”

國家安全委員會分析認定,在短期內切斷美國向蘇聯轉讓技術的途徑,這對於天然氣管道項目是致命的。

現在,當蘇聯發現很難打破西方這種密不透風的禁運後,他們退而求其次,與分包商次簽訂協議,以確保烏連戈伊天然氣管道項目能夠在受到華盛頓阻撓的情況下向前推進。然而,蘇聯方面在無意之中忽略了一個關鍵環節,分佈在3300英里管線上的41個壓縮泵站中用於驅動氣體渦輪機的轉軸和葉片,都是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製造的,現在美國禁止該公司把它們提供給蘇聯。

蘇聯人迫於無奈,只好去找替代品,儘管這會大大耽誤工期,並且增加成本。莫斯科派出一個由30人組成的代表團前往科隆去尋找這種轉子的替代品。

"中情局解密:里根政府如何通過經濟戰搞垮蘇聯?| 文化縱橫

✪ [美]彼得·施瓦茨

《文化縱橫》微信:whzh_21bcr

【導讀】當下,中美貿易摩擦對壘猶酣,也許通過美國“經濟戰”的戰略傳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當下中國的處境。有論者言,當下的經貿摩擦其原型可溯至二戰期間美國的對德經濟戰爭策略,之後在冷戰期間被運用得更加純熟。特朗普上臺之後,美國政府僱傭了大量前里根政府的僱員,一系列的行動與策略使得人們不得不再度審視里根政府的對蘇經濟策略。也許,這是我們理解當下問題的一種路徑。本文摘自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施瓦茨著:《里根政府是怎樣搞垮蘇聯的》,僅代表作者觀點,特此編髮,供諸君思考。

美國政府官員越來越認識到,蘇聯經濟存在缺陷這一現實具有深遠的意義,並且認為美國可以利用蘇聯的這種戰略脆弱性。

1982年初,卡斯帕·溫伯格和助手對國防部的一項絕密的五年計劃指示進行了最後審查。這份綱領性文件與1981年美國切斷向蘇聯集團出口高技術的舉動一脈相承,就是採取各種手段減少蘇聯從美國和西歐國家獲得技術,該文件還意圖通過強迫莫斯科參與技術競爭,從而削弱其經濟實力。這項戰略的內容包括:找出那些對於蘇聯經濟至關重要的技術,然後通過搶先購買或對供應商施加壓力,限制蘇聯獲得這類技術投資研發各類新武器,久而久之就會使蘇聯的武器系統過時。

這項計劃指示中的內容,成為總統制定對蘇絕密戰略的核心。1982年5月,里根總統簽署了一份8頁紙的祕密國家安全決策備忘錄,提出了美國針對蘇聯的軍事戰略,第一次對美國政府各個部門下達了進軍令。

6月16日,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一名顧問、總統特別助理托馬斯·裡德,在美軍通訊與電子協會上作了一次引起爭議的演講。他宣稱,蘇聯是一個“經濟上殘破不堪”的國家,美國“將不與蘇聯進行貿易,也不向其提供信貸,而這是蘇聯經濟免於垮塌的兩大支柱。”

國家安全委員會分析認定,在短期內切斷美國向蘇聯轉讓技術的途徑,這對於天然氣管道項目是致命的。

現在,當蘇聯發現很難打破西方這種密不透風的禁運後,他們退而求其次,與分包商次簽訂協議,以確保烏連戈伊天然氣管道項目能夠在受到華盛頓阻撓的情況下向前推進。然而,蘇聯方面在無意之中忽略了一個關鍵環節,分佈在3300英里管線上的41個壓縮泵站中用於驅動氣體渦輪機的轉軸和葉片,都是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製造的,現在美國禁止該公司把它們提供給蘇聯。

蘇聯人迫於無奈,只好去找替代品,儘管這會大大耽誤工期,並且增加成本。莫斯科派出一個由30人組成的代表團前往科隆去尋找這種轉子的替代品。

中情局解密:里根政府如何通過經濟戰搞垮蘇聯?| 文化縱橫

這個代表團很快就確定從法國商阿爾斯通—大西洋公司購買這種轉子。該公司是除通用電氣公司之外唯一一家能夠生產這種轉軸和葉片的公司,並且獲得了通用電氣公司的許可證。蘇聯方面輕而易舉地就獲准從法國購買葉片和轉軸。這讓大多數歐洲國家認為,所謂禁運協議都是說說而已。

歐洲對北大西洋公約理事會會議上所達成的協議是這樣解釋的:只有當美國公司作為主承包商而退出交易時,歐洲才可以不去破壞美國的制裁行動;而當美國公司是分包商時,則另當別論。因此,法國政府給阿爾斯通一大西洋公司開了綠燈,批准該公司向莫斯科提供這種技術。

“很顯然,1982年1月至6月,歐洲對北大西洋公約理事會上達成的協議不予理睬,開始以極快的速度取代美國供應商,”羅傑·魯濱遜回憶道,“歐洲人原來承諾,在蘇聯支持波蘭的鎮壓行動期間,他們不會對美國的制裁行動挖牆腳,但是他們現在卻違背了這一鄭重承諾。”

其他的諜報證實,當歐洲人認為利用經濟武器可以取得最大效果時,他們就會對天然氣管道項目實施制裁。

1月25日,國家安全委員會獲取的情報顯示,蘇聯的兌現危機已經到了嚴重的地步了。總部設在瑞士巴塞爾的國際結算銀行(1930年成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處理德國戰爭賠償的機構和各國中央銀行之間合作的機構。現在該銀行已經成為經濟、貨幣研究和諮詢中心,並且是執行某項特殊協定的技術機構)對蘇聯銀行在西方的儲蓄額進行了彙總,結果表明已經由1981年年初時的85億美元降到年底時的約30億美元。蘇聯的貿易額也在同步減少。1980年,莫斯科與非共產主義的工業化國家的貿易盈餘曾經一度高達2.17億美元,但是到了1981年卻變成了30億美元的逆差。

西方在波蘭所採取的行動首戰告捷,把莫斯科推到了波蘭金融擔保者的境地,這個時機掌握得非常好。今後,國際金融界在與蘇聯集團打交道時將變得更加謹慎。

克里姆林宮的領導層正在為盧布的堅挺與否直冒虛汗,而天然氣管道項目(最低限度來說是被延遲了)則使他們更加苦不堪言。如果克里姆林宮不能增加硬通貨收入,其經濟形勢將處於危急關頭。”硬通貨收入是蘇聯經濟的核心部分,”原蘇共中央委員會高級官員葉夫根尼諾維科夫回憶道,“並且最重要的就是要按期完成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建設,現在已經沒有喘息的餘地了。”

比爾·克拉克交給國家安全委員會規劃研究室一系列研究任務,探討破壞蘇聯經濟的其它途徑,並且對蘇聯在這場大規模經濟戰的生存能力做出評估。

諾姆·貝利領導研究人員探討了破壞蘇聯經濟的可能機制,包括組建一個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阿根廷在內的穀物卡特爾(組織或者個人為了對某種商品的產銷進行干預而結成的聯盟。最常見的是控制價格和產量,或劃分市場範圍。各成員遵守共同政策,但財務各自獨立核算,從而限制向蘇聯的糧食出口。

說美國要對蘇聯進行的核打擊的言論雖然是無稽之談。但是,“經濟戰”的提法卻十分準確。威廉·凱西和卡斯帕·溫伯格等白宮官員,確實在想方設法爭取切斷蘇聯與西方的貿易、技術交流與貸款的通道。

5月9日,凱西在西弗吉尼亞州南部的度假勝地溫泉鎮,對商業委員會發表了一次演講。他說,蘇聯經濟“顯得越來越虛弱”,人民的“不滿情緒正在增長”。他雖然沒有明確說出美國將利用這一點,但實際上暗示了這個意思。

在私下裡,面對著美國這些一流的企業家們,凱西向他們展示了一些統計數字,說明蘇聯現在的經濟狀況是如何的糟糕。

“蘇聯的商業投資環境很惡劣,”他說,“如果我想獲利的話,那麼我就不去那裡投資。”特別是,他試圖勸說銀行家們停止向蘇聯提供貸款。凱西在其任職期間發表了幾十次演講,其中許多是對商業組織發表的。他表示,與莫斯科做生意是一個餿主意。有時,他甚至直接給公司經理們打電話,對他們施加壓力,或者向他們透露一些敏感的祕密情報,以便使他們相信,某一個特定的項目將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他的這種辦法有時很有效,有時則無效。

蘇聯人最大的和最致命的經濟風險,就是眾所周知的能源項目烏連戈伊—6。在東西方的貿易歷史上,這個項目被認為是一筆最實在的交易,凱西與溫伯格被這個項目攪得“心神不寧”。

這個項目是一條從西伯利亞北部的烏連戈伊天然氣田通向蘇聯與捷克斯洛伐克接壤地區的天然氣管道,全長3600英里。這條管道將聯接到西歐的天然氣網上,每年將向法國、意大利和西德三國聯盟輸送1.37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這條管道最初的配置是雙線,每年可為莫斯科帶來多達300億美元的硬通貨收入。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每年約為320億美元的硬通貨收入流動量,確實能夠為其經濟生活提供至關重要的支持。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前高級官員葉夫根尼諾維科夫回憶道:“對於莫斯科而言,這條管道對它的經濟生活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莫斯科究竟對這個項目的價值寄予多大的希望,則很難估計。”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弗雷德伊克爾說“:它是一棵搖錢樹,真可謂一本萬利。“

"中情局解密:里根政府如何通過經濟戰搞垮蘇聯?| 文化縱橫

✪ [美]彼得·施瓦茨

《文化縱橫》微信:whzh_21bcr

【導讀】當下,中美貿易摩擦對壘猶酣,也許通過美國“經濟戰”的戰略傳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當下中國的處境。有論者言,當下的經貿摩擦其原型可溯至二戰期間美國的對德經濟戰爭策略,之後在冷戰期間被運用得更加純熟。特朗普上臺之後,美國政府僱傭了大量前里根政府的僱員,一系列的行動與策略使得人們不得不再度審視里根政府的對蘇經濟策略。也許,這是我們理解當下問題的一種路徑。本文摘自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施瓦茨著:《里根政府是怎樣搞垮蘇聯的》,僅代表作者觀點,特此編髮,供諸君思考。

美國政府官員越來越認識到,蘇聯經濟存在缺陷這一現實具有深遠的意義,並且認為美國可以利用蘇聯的這種戰略脆弱性。

1982年初,卡斯帕·溫伯格和助手對國防部的一項絕密的五年計劃指示進行了最後審查。這份綱領性文件與1981年美國切斷向蘇聯集團出口高技術的舉動一脈相承,就是採取各種手段減少蘇聯從美國和西歐國家獲得技術,該文件還意圖通過強迫莫斯科參與技術競爭,從而削弱其經濟實力。這項戰略的內容包括:找出那些對於蘇聯經濟至關重要的技術,然後通過搶先購買或對供應商施加壓力,限制蘇聯獲得這類技術投資研發各類新武器,久而久之就會使蘇聯的武器系統過時。

這項計劃指示中的內容,成為總統制定對蘇絕密戰略的核心。1982年5月,里根總統簽署了一份8頁紙的祕密國家安全決策備忘錄,提出了美國針對蘇聯的軍事戰略,第一次對美國政府各個部門下達了進軍令。

6月16日,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一名顧問、總統特別助理托馬斯·裡德,在美軍通訊與電子協會上作了一次引起爭議的演講。他宣稱,蘇聯是一個“經濟上殘破不堪”的國家,美國“將不與蘇聯進行貿易,也不向其提供信貸,而這是蘇聯經濟免於垮塌的兩大支柱。”

國家安全委員會分析認定,在短期內切斷美國向蘇聯轉讓技術的途徑,這對於天然氣管道項目是致命的。

現在,當蘇聯發現很難打破西方這種密不透風的禁運後,他們退而求其次,與分包商次簽訂協議,以確保烏連戈伊天然氣管道項目能夠在受到華盛頓阻撓的情況下向前推進。然而,蘇聯方面在無意之中忽略了一個關鍵環節,分佈在3300英里管線上的41個壓縮泵站中用於驅動氣體渦輪機的轉軸和葉片,都是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製造的,現在美國禁止該公司把它們提供給蘇聯。

蘇聯人迫於無奈,只好去找替代品,儘管這會大大耽誤工期,並且增加成本。莫斯科派出一個由30人組成的代表團前往科隆去尋找這種轉子的替代品。

中情局解密:里根政府如何通過經濟戰搞垮蘇聯?| 文化縱橫

這個代表團很快就確定從法國商阿爾斯通—大西洋公司購買這種轉子。該公司是除通用電氣公司之外唯一一家能夠生產這種轉軸和葉片的公司,並且獲得了通用電氣公司的許可證。蘇聯方面輕而易舉地就獲准從法國購買葉片和轉軸。這讓大多數歐洲國家認為,所謂禁運協議都是說說而已。

歐洲對北大西洋公約理事會會議上所達成的協議是這樣解釋的:只有當美國公司作為主承包商而退出交易時,歐洲才可以不去破壞美國的制裁行動;而當美國公司是分包商時,則另當別論。因此,法國政府給阿爾斯通一大西洋公司開了綠燈,批准該公司向莫斯科提供這種技術。

“很顯然,1982年1月至6月,歐洲對北大西洋公約理事會上達成的協議不予理睬,開始以極快的速度取代美國供應商,”羅傑·魯濱遜回憶道,“歐洲人原來承諾,在蘇聯支持波蘭的鎮壓行動期間,他們不會對美國的制裁行動挖牆腳,但是他們現在卻違背了這一鄭重承諾。”

其他的諜報證實,當歐洲人認為利用經濟武器可以取得最大效果時,他們就會對天然氣管道項目實施制裁。

1月25日,國家安全委員會獲取的情報顯示,蘇聯的兌現危機已經到了嚴重的地步了。總部設在瑞士巴塞爾的國際結算銀行(1930年成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處理德國戰爭賠償的機構和各國中央銀行之間合作的機構。現在該銀行已經成為經濟、貨幣研究和諮詢中心,並且是執行某項特殊協定的技術機構)對蘇聯銀行在西方的儲蓄額進行了彙總,結果表明已經由1981年年初時的85億美元降到年底時的約30億美元。蘇聯的貿易額也在同步減少。1980年,莫斯科與非共產主義的工業化國家的貿易盈餘曾經一度高達2.17億美元,但是到了1981年卻變成了30億美元的逆差。

西方在波蘭所採取的行動首戰告捷,把莫斯科推到了波蘭金融擔保者的境地,這個時機掌握得非常好。今後,國際金融界在與蘇聯集團打交道時將變得更加謹慎。

克里姆林宮的領導層正在為盧布的堅挺與否直冒虛汗,而天然氣管道項目(最低限度來說是被延遲了)則使他們更加苦不堪言。如果克里姆林宮不能增加硬通貨收入,其經濟形勢將處於危急關頭。”硬通貨收入是蘇聯經濟的核心部分,”原蘇共中央委員會高級官員葉夫根尼諾維科夫回憶道,“並且最重要的就是要按期完成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建設,現在已經沒有喘息的餘地了。”

比爾·克拉克交給國家安全委員會規劃研究室一系列研究任務,探討破壞蘇聯經濟的其它途徑,並且對蘇聯在這場大規模經濟戰的生存能力做出評估。

諾姆·貝利領導研究人員探討了破壞蘇聯經濟的可能機制,包括組建一個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阿根廷在內的穀物卡特爾(組織或者個人為了對某種商品的產銷進行干預而結成的聯盟。最常見的是控制價格和產量,或劃分市場範圍。各成員遵守共同政策,但財務各自獨立核算,從而限制向蘇聯的糧食出口。

說美國要對蘇聯進行的核打擊的言論雖然是無稽之談。但是,“經濟戰”的提法卻十分準確。威廉·凱西和卡斯帕·溫伯格等白宮官員,確實在想方設法爭取切斷蘇聯與西方的貿易、技術交流與貸款的通道。

5月9日,凱西在西弗吉尼亞州南部的度假勝地溫泉鎮,對商業委員會發表了一次演講。他說,蘇聯經濟“顯得越來越虛弱”,人民的“不滿情緒正在增長”。他雖然沒有明確說出美國將利用這一點,但實際上暗示了這個意思。

在私下裡,面對著美國這些一流的企業家們,凱西向他們展示了一些統計數字,說明蘇聯現在的經濟狀況是如何的糟糕。

“蘇聯的商業投資環境很惡劣,”他說,“如果我想獲利的話,那麼我就不去那裡投資。”特別是,他試圖勸說銀行家們停止向蘇聯提供貸款。凱西在其任職期間發表了幾十次演講,其中許多是對商業組織發表的。他表示,與莫斯科做生意是一個餿主意。有時,他甚至直接給公司經理們打電話,對他們施加壓力,或者向他們透露一些敏感的祕密情報,以便使他們相信,某一個特定的項目將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他的這種辦法有時很有效,有時則無效。

蘇聯人最大的和最致命的經濟風險,就是眾所周知的能源項目烏連戈伊—6。在東西方的貿易歷史上,這個項目被認為是一筆最實在的交易,凱西與溫伯格被這個項目攪得“心神不寧”。

這個項目是一條從西伯利亞北部的烏連戈伊天然氣田通向蘇聯與捷克斯洛伐克接壤地區的天然氣管道,全長3600英里。這條管道將聯接到西歐的天然氣網上,每年將向法國、意大利和西德三國聯盟輸送1.37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這條管道最初的配置是雙線,每年可為莫斯科帶來多達300億美元的硬通貨收入。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每年約為320億美元的硬通貨收入流動量,確實能夠為其經濟生活提供至關重要的支持。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前高級官員葉夫根尼諾維科夫回憶道:“對於莫斯科而言,這條管道對它的經濟生活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莫斯科究竟對這個項目的價值寄予多大的希望,則很難估計。”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弗雷德伊克爾說“:它是一棵搖錢樹,真可謂一本萬利。“

中情局解密:里根政府如何通過經濟戰搞垮蘇聯?| 文化縱橫

蘇聯"烏連戈伊-波馬雷-烏日哥羅德的洲際出口天然氣管道"郵票

由於受到外匯短缺的制約以及沒有有效地建造與運行這條管道的技術,克里姆林宮於1979年向西方尋求幫助。歐洲人正急切地想要開闢一條能夠代替中歐石油供應的通道,因此當莫斯科以保證價格向他們提供25年的天然氣時,他們大喜過望。作為交換,克里姆林宮獲得財政援助。

與過去一樣,西歐銀行同意籌措購買鋪設管道的設備和其它設備,以低於市場的利率予以貸款,並且由各自的政府提供擔保。

同時其它西歐公司提議向蘇聯出售精密設備,以換取天然氣的供應。由於它有一個長達1700英里的奧倫堡管道項目,因此莫斯科利用烏連戈伊—6來提高其在西方的信譽。實際上,這個項目的某些部分至少需要籌措到雙倍的資金。

這個雙倍資金的計劃就像是與新西伯利亞天然氣管道聯合在一起的嚴重危險事件,它首先被大通曼哈頓公司(美國最大的銀行。1955年由成立於1799年的曼哈頓銀行和成立於1877年大的通國民銀行合併而。1969年成立大通曼哈頓公司。1996年與美國第二大銀行紐約化學銀行公司合併,組成了美國最大的銀行,名稱仍為大通曼哈頓公司)負責向蘇聯、東歐和南斯拉夫貸款的一位副總裁羅傑·魯濱遜揭露了。

70年代末期,正當奧倫堡管道項目處於建造時期,他與蘇聯天然氣部部長共進晚餐。“我問蘇聯的這位部長是否支持在歐洲美元市場上借錢,以籌措這個項目的建造資金,”魯濱遜回憶道,“他笑著說:‘我將永遠不會爭取此類貸款,因為向歐洲供應天然氣的收入可以用來做任何事情。’蘇聯對外貿易銀行顯然未能在這項正在進行的計劃中向這位部長下達指令,讓他取得用於這個項目的雙倍資金。進一步的分析證明,事情確實如此。西方所有的關鍵進口物品都是為這個所謂的補償協定或者以直接易貸貿易的方式提供資金——用天然氣換取管道、壓縮機和渦輪機等設備。但與此同時,受莫斯科控制的國際開發銀行正在西方信貸市場上的四家大型企業聯合組織中籌集約為22億美元的資金。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貸款文件上清楚地說明,貸款收入就是用來購買管道、壓縮機和渦輪機等設備的。這種傲慢的態度使人感到非常震驚。”

魯濱遜將他的發現謹慎地通知了中央情報局,但是中央情報局沒有采取任何措施。1980年2月初,中央情報局的一位高級情報分析員薩姆納·本森向比爾·凱西送交了一份有關這個項目的備忘錄。

報告指出,這條天然氣管道一旦投入使用,那麼維也納、柏林和巴伐利亞對蘇聯天然氣供應的依賴程度將是90—100%,如果蘇聯人一旦以切斷供應來進行要挾,那麼西歐只能乖乖就範。而這幾個城市卻沒有把這個事實充分地向各自的公眾公開。一位美國銀行家回憶道,他曾經於1980年與當時西德的經濟部長奧托蘭布斯多夫馮舉行過一次祕密會議。蘭布斯多夫在談話中透露,德國對蘇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已經達到60%,而不是公開引述的30%的最高限度。“但也不必擔心,”蘭布斯多夫說,“德國公眾將不會獲悉真實的數據。“

本森在報告中指出:“能源貿易能讓蘇聯獲得巨大的經濟實惠,使他們即使在有持續的嚴重經濟問題的同時也能夠繼續擴張軍備。”在卡特當政期間,本森的關注成了耳旁風,卡特政府傾向認為西方應先獲得各種能源,而不是給蘇聯人戴上桎梏。不過,現在本森的觀點得到了很多人的贊成,包括總統、凱西和溫伯格。

1981年5月初,政府高層在五角大樓裡就若干議題進行會晤,天然氣管道這個議題繼續被提了出來。”我們確實感覺到必須停止這個項目,最低限度也要使其延期,”溫伯格回憶道,“這個項目將送給蘇聯人一項巨大的戰略優勢,以及一筆鉅額的現金流量。”

但國務卿亞歷山大·黑格表示反對。他認為,現在已經來不及對這個項目進行壓制了。不過在溫伯格的堅持之下,他同意指派負責經濟事務的副國務卿邁爾拉希什前往相關的幾個歐洲國家,說服他們採取一個代替天然氣管道的方案,比如利用美國的煤炭、合成燃料以及挪威的天然氣。但是,歐洲人顯然不感興趣。不過凱西和溫伯格不肯罷休,因為天然氣管道這個項目太重要了,不到萬不得已決不能放棄。因此,凱西和溫伯格讓手下另闢蹊徑。

在國防部,助理國防部長理查德·珀爾監督落實這項工作。珀爾是一位老謀深算的防務專家,他千方百計地想建立一條反蘇陣線。他拉上了本森,並且開始僱用顧問,提出天然氣管道項目的替代方案。坦率地說,有些主意真是荒唐可笑。一位顧問主張,荷蘭的天然氣儲量極大,因此歐洲的天然氣可以自給自足;另外一位顧問建議從阿爾及利亞修建一條橫貫非洲的天然氣管道;還有人提議修建一條橫貫伊朗一土耳其一希臘的天然氣管道。

在中央情報局,蘇聯問題分析辦公室把注意力主要集中於蘇聯獲取硬通貨和優惠信貸方面所得到的利益,以及蘇聯人在沒有外來幫助的情況下自行建造管道的能力;能源分析員則集中力量拿出可能的選擇方案。

5月底,國家安全規劃小組在白宮召開會議。里根總統在3月底遇刺,現在已經恢復了健康。他已經閱讀了魯濱遜的文章。總統的日程中雖然有好幾項活動安排,但最重要的活動則是7月份在加拿大的渥太華舉行的首腦會議,這將是總統第一次與外國政府首腦會晤。而且,與會者都是美國的盟國和經濟夥伴,即西方七國集團的領導人。很顯然,總統需要在這次會議上表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鑑於西方由於各種有爭議的問題而出現裂痕,國家安全規劃小組的一致看法是,因此華盛頓需要重申其領導地位。

"中情局解密:里根政府如何通過經濟戰搞垮蘇聯?| 文化縱橫

✪ [美]彼得·施瓦茨

《文化縱橫》微信:whzh_21bcr

【導讀】當下,中美貿易摩擦對壘猶酣,也許通過美國“經濟戰”的戰略傳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當下中國的處境。有論者言,當下的經貿摩擦其原型可溯至二戰期間美國的對德經濟戰爭策略,之後在冷戰期間被運用得更加純熟。特朗普上臺之後,美國政府僱傭了大量前里根政府的僱員,一系列的行動與策略使得人們不得不再度審視里根政府的對蘇經濟策略。也許,這是我們理解當下問題的一種路徑。本文摘自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施瓦茨著:《里根政府是怎樣搞垮蘇聯的》,僅代表作者觀點,特此編髮,供諸君思考。

美國政府官員越來越認識到,蘇聯經濟存在缺陷這一現實具有深遠的意義,並且認為美國可以利用蘇聯的這種戰略脆弱性。

1982年初,卡斯帕·溫伯格和助手對國防部的一項絕密的五年計劃指示進行了最後審查。這份綱領性文件與1981年美國切斷向蘇聯集團出口高技術的舉動一脈相承,就是採取各種手段減少蘇聯從美國和西歐國家獲得技術,該文件還意圖通過強迫莫斯科參與技術競爭,從而削弱其經濟實力。這項戰略的內容包括:找出那些對於蘇聯經濟至關重要的技術,然後通過搶先購買或對供應商施加壓力,限制蘇聯獲得這類技術投資研發各類新武器,久而久之就會使蘇聯的武器系統過時。

這項計劃指示中的內容,成為總統制定對蘇絕密戰略的核心。1982年5月,里根總統簽署了一份8頁紙的祕密國家安全決策備忘錄,提出了美國針對蘇聯的軍事戰略,第一次對美國政府各個部門下達了進軍令。

6月16日,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一名顧問、總統特別助理托馬斯·裡德,在美軍通訊與電子協會上作了一次引起爭議的演講。他宣稱,蘇聯是一個“經濟上殘破不堪”的國家,美國“將不與蘇聯進行貿易,也不向其提供信貸,而這是蘇聯經濟免於垮塌的兩大支柱。”

國家安全委員會分析認定,在短期內切斷美國向蘇聯轉讓技術的途徑,這對於天然氣管道項目是致命的。

現在,當蘇聯發現很難打破西方這種密不透風的禁運後,他們退而求其次,與分包商次簽訂協議,以確保烏連戈伊天然氣管道項目能夠在受到華盛頓阻撓的情況下向前推進。然而,蘇聯方面在無意之中忽略了一個關鍵環節,分佈在3300英里管線上的41個壓縮泵站中用於驅動氣體渦輪機的轉軸和葉片,都是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製造的,現在美國禁止該公司把它們提供給蘇聯。

蘇聯人迫於無奈,只好去找替代品,儘管這會大大耽誤工期,並且增加成本。莫斯科派出一個由30人組成的代表團前往科隆去尋找這種轉子的替代品。

中情局解密:里根政府如何通過經濟戰搞垮蘇聯?| 文化縱橫

這個代表團很快就確定從法國商阿爾斯通—大西洋公司購買這種轉子。該公司是除通用電氣公司之外唯一一家能夠生產這種轉軸和葉片的公司,並且獲得了通用電氣公司的許可證。蘇聯方面輕而易舉地就獲准從法國購買葉片和轉軸。這讓大多數歐洲國家認為,所謂禁運協議都是說說而已。

歐洲對北大西洋公約理事會會議上所達成的協議是這樣解釋的:只有當美國公司作為主承包商而退出交易時,歐洲才可以不去破壞美國的制裁行動;而當美國公司是分包商時,則另當別論。因此,法國政府給阿爾斯通一大西洋公司開了綠燈,批准該公司向莫斯科提供這種技術。

“很顯然,1982年1月至6月,歐洲對北大西洋公約理事會上達成的協議不予理睬,開始以極快的速度取代美國供應商,”羅傑·魯濱遜回憶道,“歐洲人原來承諾,在蘇聯支持波蘭的鎮壓行動期間,他們不會對美國的制裁行動挖牆腳,但是他們現在卻違背了這一鄭重承諾。”

其他的諜報證實,當歐洲人認為利用經濟武器可以取得最大效果時,他們就會對天然氣管道項目實施制裁。

1月25日,國家安全委員會獲取的情報顯示,蘇聯的兌現危機已經到了嚴重的地步了。總部設在瑞士巴塞爾的國際結算銀行(1930年成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處理德國戰爭賠償的機構和各國中央銀行之間合作的機構。現在該銀行已經成為經濟、貨幣研究和諮詢中心,並且是執行某項特殊協定的技術機構)對蘇聯銀行在西方的儲蓄額進行了彙總,結果表明已經由1981年年初時的85億美元降到年底時的約30億美元。蘇聯的貿易額也在同步減少。1980年,莫斯科與非共產主義的工業化國家的貿易盈餘曾經一度高達2.17億美元,但是到了1981年卻變成了30億美元的逆差。

西方在波蘭所採取的行動首戰告捷,把莫斯科推到了波蘭金融擔保者的境地,這個時機掌握得非常好。今後,國際金融界在與蘇聯集團打交道時將變得更加謹慎。

克里姆林宮的領導層正在為盧布的堅挺與否直冒虛汗,而天然氣管道項目(最低限度來說是被延遲了)則使他們更加苦不堪言。如果克里姆林宮不能增加硬通貨收入,其經濟形勢將處於危急關頭。”硬通貨收入是蘇聯經濟的核心部分,”原蘇共中央委員會高級官員葉夫根尼諾維科夫回憶道,“並且最重要的就是要按期完成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建設,現在已經沒有喘息的餘地了。”

比爾·克拉克交給國家安全委員會規劃研究室一系列研究任務,探討破壞蘇聯經濟的其它途徑,並且對蘇聯在這場大規模經濟戰的生存能力做出評估。

諾姆·貝利領導研究人員探討了破壞蘇聯經濟的可能機制,包括組建一個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阿根廷在內的穀物卡特爾(組織或者個人為了對某種商品的產銷進行干預而結成的聯盟。最常見的是控制價格和產量,或劃分市場範圍。各成員遵守共同政策,但財務各自獨立核算,從而限制向蘇聯的糧食出口。

說美國要對蘇聯進行的核打擊的言論雖然是無稽之談。但是,“經濟戰”的提法卻十分準確。威廉·凱西和卡斯帕·溫伯格等白宮官員,確實在想方設法爭取切斷蘇聯與西方的貿易、技術交流與貸款的通道。

5月9日,凱西在西弗吉尼亞州南部的度假勝地溫泉鎮,對商業委員會發表了一次演講。他說,蘇聯經濟“顯得越來越虛弱”,人民的“不滿情緒正在增長”。他雖然沒有明確說出美國將利用這一點,但實際上暗示了這個意思。

在私下裡,面對著美國這些一流的企業家們,凱西向他們展示了一些統計數字,說明蘇聯現在的經濟狀況是如何的糟糕。

“蘇聯的商業投資環境很惡劣,”他說,“如果我想獲利的話,那麼我就不去那裡投資。”特別是,他試圖勸說銀行家們停止向蘇聯提供貸款。凱西在其任職期間發表了幾十次演講,其中許多是對商業組織發表的。他表示,與莫斯科做生意是一個餿主意。有時,他甚至直接給公司經理們打電話,對他們施加壓力,或者向他們透露一些敏感的祕密情報,以便使他們相信,某一個特定的項目將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他的這種辦法有時很有效,有時則無效。

蘇聯人最大的和最致命的經濟風險,就是眾所周知的能源項目烏連戈伊—6。在東西方的貿易歷史上,這個項目被認為是一筆最實在的交易,凱西與溫伯格被這個項目攪得“心神不寧”。

這個項目是一條從西伯利亞北部的烏連戈伊天然氣田通向蘇聯與捷克斯洛伐克接壤地區的天然氣管道,全長3600英里。這條管道將聯接到西歐的天然氣網上,每年將向法國、意大利和西德三國聯盟輸送1.37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這條管道最初的配置是雙線,每年可為莫斯科帶來多達300億美元的硬通貨收入。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每年約為320億美元的硬通貨收入流動量,確實能夠為其經濟生活提供至關重要的支持。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前高級官員葉夫根尼諾維科夫回憶道:“對於莫斯科而言,這條管道對它的經濟生活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莫斯科究竟對這個項目的價值寄予多大的希望,則很難估計。”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弗雷德伊克爾說“:它是一棵搖錢樹,真可謂一本萬利。“

中情局解密:里根政府如何通過經濟戰搞垮蘇聯?| 文化縱橫

蘇聯"烏連戈伊-波馬雷-烏日哥羅德的洲際出口天然氣管道"郵票

由於受到外匯短缺的制約以及沒有有效地建造與運行這條管道的技術,克里姆林宮於1979年向西方尋求幫助。歐洲人正急切地想要開闢一條能夠代替中歐石油供應的通道,因此當莫斯科以保證價格向他們提供25年的天然氣時,他們大喜過望。作為交換,克里姆林宮獲得財政援助。

與過去一樣,西歐銀行同意籌措購買鋪設管道的設備和其它設備,以低於市場的利率予以貸款,並且由各自的政府提供擔保。

同時其它西歐公司提議向蘇聯出售精密設備,以換取天然氣的供應。由於它有一個長達1700英里的奧倫堡管道項目,因此莫斯科利用烏連戈伊—6來提高其在西方的信譽。實際上,這個項目的某些部分至少需要籌措到雙倍的資金。

這個雙倍資金的計劃就像是與新西伯利亞天然氣管道聯合在一起的嚴重危險事件,它首先被大通曼哈頓公司(美國最大的銀行。1955年由成立於1799年的曼哈頓銀行和成立於1877年大的通國民銀行合併而。1969年成立大通曼哈頓公司。1996年與美國第二大銀行紐約化學銀行公司合併,組成了美國最大的銀行,名稱仍為大通曼哈頓公司)負責向蘇聯、東歐和南斯拉夫貸款的一位副總裁羅傑·魯濱遜揭露了。

70年代末期,正當奧倫堡管道項目處於建造時期,他與蘇聯天然氣部部長共進晚餐。“我問蘇聯的這位部長是否支持在歐洲美元市場上借錢,以籌措這個項目的建造資金,”魯濱遜回憶道,“他笑著說:‘我將永遠不會爭取此類貸款,因為向歐洲供應天然氣的收入可以用來做任何事情。’蘇聯對外貿易銀行顯然未能在這項正在進行的計劃中向這位部長下達指令,讓他取得用於這個項目的雙倍資金。進一步的分析證明,事情確實如此。西方所有的關鍵進口物品都是為這個所謂的補償協定或者以直接易貸貿易的方式提供資金——用天然氣換取管道、壓縮機和渦輪機等設備。但與此同時,受莫斯科控制的國際開發銀行正在西方信貸市場上的四家大型企業聯合組織中籌集約為22億美元的資金。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貸款文件上清楚地說明,貸款收入就是用來購買管道、壓縮機和渦輪機等設備的。這種傲慢的態度使人感到非常震驚。”

魯濱遜將他的發現謹慎地通知了中央情報局,但是中央情報局沒有采取任何措施。1980年2月初,中央情報局的一位高級情報分析員薩姆納·本森向比爾·凱西送交了一份有關這個項目的備忘錄。

報告指出,這條天然氣管道一旦投入使用,那麼維也納、柏林和巴伐利亞對蘇聯天然氣供應的依賴程度將是90—100%,如果蘇聯人一旦以切斷供應來進行要挾,那麼西歐只能乖乖就範。而這幾個城市卻沒有把這個事實充分地向各自的公眾公開。一位美國銀行家回憶道,他曾經於1980年與當時西德的經濟部長奧托蘭布斯多夫馮舉行過一次祕密會議。蘭布斯多夫在談話中透露,德國對蘇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已經達到60%,而不是公開引述的30%的最高限度。“但也不必擔心,”蘭布斯多夫說,“德國公眾將不會獲悉真實的數據。“

本森在報告中指出:“能源貿易能讓蘇聯獲得巨大的經濟實惠,使他們即使在有持續的嚴重經濟問題的同時也能夠繼續擴張軍備。”在卡特當政期間,本森的關注成了耳旁風,卡特政府傾向認為西方應先獲得各種能源,而不是給蘇聯人戴上桎梏。不過,現在本森的觀點得到了很多人的贊成,包括總統、凱西和溫伯格。

1981年5月初,政府高層在五角大樓裡就若干議題進行會晤,天然氣管道這個議題繼續被提了出來。”我們確實感覺到必須停止這個項目,最低限度也要使其延期,”溫伯格回憶道,“這個項目將送給蘇聯人一項巨大的戰略優勢,以及一筆鉅額的現金流量。”

但國務卿亞歷山大·黑格表示反對。他認為,現在已經來不及對這個項目進行壓制了。不過在溫伯格的堅持之下,他同意指派負責經濟事務的副國務卿邁爾拉希什前往相關的幾個歐洲國家,說服他們採取一個代替天然氣管道的方案,比如利用美國的煤炭、合成燃料以及挪威的天然氣。但是,歐洲人顯然不感興趣。不過凱西和溫伯格不肯罷休,因為天然氣管道這個項目太重要了,不到萬不得已決不能放棄。因此,凱西和溫伯格讓手下另闢蹊徑。

在國防部,助理國防部長理查德·珀爾監督落實這項工作。珀爾是一位老謀深算的防務專家,他千方百計地想建立一條反蘇陣線。他拉上了本森,並且開始僱用顧問,提出天然氣管道項目的替代方案。坦率地說,有些主意真是荒唐可笑。一位顧問主張,荷蘭的天然氣儲量極大,因此歐洲的天然氣可以自給自足;另外一位顧問建議從阿爾及利亞修建一條橫貫非洲的天然氣管道;還有人提議修建一條橫貫伊朗一土耳其一希臘的天然氣管道。

在中央情報局,蘇聯問題分析辦公室把注意力主要集中於蘇聯獲取硬通貨和優惠信貸方面所得到的利益,以及蘇聯人在沒有外來幫助的情況下自行建造管道的能力;能源分析員則集中力量拿出可能的選擇方案。

5月底,國家安全規劃小組在白宮召開會議。里根總統在3月底遇刺,現在已經恢復了健康。他已經閱讀了魯濱遜的文章。總統的日程中雖然有好幾項活動安排,但最重要的活動則是7月份在加拿大的渥太華舉行的首腦會議,這將是總統第一次與外國政府首腦會晤。而且,與會者都是美國的盟國和經濟夥伴,即西方七國集團的領導人。很顯然,總統需要在這次會議上表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鑑於西方由於各種有爭議的問題而出現裂痕,國家安全規劃小組的一致看法是,因此華盛頓需要重申其領導地位。

中情局解密:里根政府如何通過經濟戰搞垮蘇聯?| 文化縱橫

電影《刺殺里根》劇照

在凱西和理查德·阿倫的支持下,溫伯格認為總統應該在峰會上主動出擊,提出美國的主張。他說,“我們必須停止這個天然氣管道項目,因為蘇聯人可從中獲得巨大的利益。”然後,他一一列舉了蘇聯人可能獲得的種種好處,而里根對這些情況早已知道了。然後,溫伯格提出了一項政策:“我認為我們必須立即以實施制裁的方式迫使這個項目停下來。“

亞歷山大·黑格表示異議:“總統先生,歐洲人不想收手。現在已經太晚了,因為他們已經陷得太深了。如果在渥太華峰會上公開提出這個問題,這隻能使我們在與西方領導人進行合作之前就與他們發生對抗。讓我先在私下裡與外交部長們商談一下這件事,看看他們是否考慮過一個代替天然氣管道的選擇方案。”

里根沒有馬上表態,帶著兩種建議回到了橢圓形辦公室。兩天之後,他採納了後一種意見,決定讓黑格與外交部長們私下磋商。但是,凱西和溫伯格這時又發現了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莫斯科正在千方百計地獲取西方技術,蘇聯軍事工業委員會負責這項工作。據估計,在蘇聯約有10萬人在對西方技術文件進行翻譯。技術轉讓可以使蘇聯每年節約數百億美元的研發費用。

蘇聯人在大肆竊取美國技術的同時,也通過曲線購買的手段從歐洲商人手中獲取。這些商人購買美國的敏感產品,然後再轉手賣給莫斯科。蘇聯人以這種方式每年獲得1億個計算機零件,並且還購買生產單元和複雜的生產線。到70年代末期,莫斯科獲取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高技術產品,絕大多數是在歐洲成交的。這還不包括他們從瑞典、瑞士和奧地利這些中立國獲得的技術。

對於凱西來說,這一點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就在從事同樣的工作——試圖鑑定希特勒的經濟脆弱性與瓶頸。”我們可以這樣說,凱西憑著他在戰爭期間積累的經驗,在一定程度上開闢了美國進行經濟戰的戰場,”凱西的特別顧問赫布·邁耶說。凱西決定讓中央情報局的一個部門專門追蹤蘇聯的技術基礎,監督蘇聯的進口情況。

"中情局解密:里根政府如何通過經濟戰搞垮蘇聯?| 文化縱橫

✪ [美]彼得·施瓦茨

《文化縱橫》微信:whzh_21bcr

【導讀】當下,中美貿易摩擦對壘猶酣,也許通過美國“經濟戰”的戰略傳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當下中國的處境。有論者言,當下的經貿摩擦其原型可溯至二戰期間美國的對德經濟戰爭策略,之後在冷戰期間被運用得更加純熟。特朗普上臺之後,美國政府僱傭了大量前里根政府的僱員,一系列的行動與策略使得人們不得不再度審視里根政府的對蘇經濟策略。也許,這是我們理解當下問題的一種路徑。本文摘自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施瓦茨著:《里根政府是怎樣搞垮蘇聯的》,僅代表作者觀點,特此編髮,供諸君思考。

美國政府官員越來越認識到,蘇聯經濟存在缺陷這一現實具有深遠的意義,並且認為美國可以利用蘇聯的這種戰略脆弱性。

1982年初,卡斯帕·溫伯格和助手對國防部的一項絕密的五年計劃指示進行了最後審查。這份綱領性文件與1981年美國切斷向蘇聯集團出口高技術的舉動一脈相承,就是採取各種手段減少蘇聯從美國和西歐國家獲得技術,該文件還意圖通過強迫莫斯科參與技術競爭,從而削弱其經濟實力。這項戰略的內容包括:找出那些對於蘇聯經濟至關重要的技術,然後通過搶先購買或對供應商施加壓力,限制蘇聯獲得這類技術投資研發各類新武器,久而久之就會使蘇聯的武器系統過時。

這項計劃指示中的內容,成為總統制定對蘇絕密戰略的核心。1982年5月,里根總統簽署了一份8頁紙的祕密國家安全決策備忘錄,提出了美國針對蘇聯的軍事戰略,第一次對美國政府各個部門下達了進軍令。

6月16日,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一名顧問、總統特別助理托馬斯·裡德,在美軍通訊與電子協會上作了一次引起爭議的演講。他宣稱,蘇聯是一個“經濟上殘破不堪”的國家,美國“將不與蘇聯進行貿易,也不向其提供信貸,而這是蘇聯經濟免於垮塌的兩大支柱。”

國家安全委員會分析認定,在短期內切斷美國向蘇聯轉讓技術的途徑,這對於天然氣管道項目是致命的。

現在,當蘇聯發現很難打破西方這種密不透風的禁運後,他們退而求其次,與分包商次簽訂協議,以確保烏連戈伊天然氣管道項目能夠在受到華盛頓阻撓的情況下向前推進。然而,蘇聯方面在無意之中忽略了一個關鍵環節,分佈在3300英里管線上的41個壓縮泵站中用於驅動氣體渦輪機的轉軸和葉片,都是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製造的,現在美國禁止該公司把它們提供給蘇聯。

蘇聯人迫於無奈,只好去找替代品,儘管這會大大耽誤工期,並且增加成本。莫斯科派出一個由30人組成的代表團前往科隆去尋找這種轉子的替代品。

中情局解密:里根政府如何通過經濟戰搞垮蘇聯?| 文化縱橫

這個代表團很快就確定從法國商阿爾斯通—大西洋公司購買這種轉子。該公司是除通用電氣公司之外唯一一家能夠生產這種轉軸和葉片的公司,並且獲得了通用電氣公司的許可證。蘇聯方面輕而易舉地就獲准從法國購買葉片和轉軸。這讓大多數歐洲國家認為,所謂禁運協議都是說說而已。

歐洲對北大西洋公約理事會會議上所達成的協議是這樣解釋的:只有當美國公司作為主承包商而退出交易時,歐洲才可以不去破壞美國的制裁行動;而當美國公司是分包商時,則另當別論。因此,法國政府給阿爾斯通一大西洋公司開了綠燈,批准該公司向莫斯科提供這種技術。

“很顯然,1982年1月至6月,歐洲對北大西洋公約理事會上達成的協議不予理睬,開始以極快的速度取代美國供應商,”羅傑·魯濱遜回憶道,“歐洲人原來承諾,在蘇聯支持波蘭的鎮壓行動期間,他們不會對美國的制裁行動挖牆腳,但是他們現在卻違背了這一鄭重承諾。”

其他的諜報證實,當歐洲人認為利用經濟武器可以取得最大效果時,他們就會對天然氣管道項目實施制裁。

1月25日,國家安全委員會獲取的情報顯示,蘇聯的兌現危機已經到了嚴重的地步了。總部設在瑞士巴塞爾的國際結算銀行(1930年成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處理德國戰爭賠償的機構和各國中央銀行之間合作的機構。現在該銀行已經成為經濟、貨幣研究和諮詢中心,並且是執行某項特殊協定的技術機構)對蘇聯銀行在西方的儲蓄額進行了彙總,結果表明已經由1981年年初時的85億美元降到年底時的約30億美元。蘇聯的貿易額也在同步減少。1980年,莫斯科與非共產主義的工業化國家的貿易盈餘曾經一度高達2.17億美元,但是到了1981年卻變成了30億美元的逆差。

西方在波蘭所採取的行動首戰告捷,把莫斯科推到了波蘭金融擔保者的境地,這個時機掌握得非常好。今後,國際金融界在與蘇聯集團打交道時將變得更加謹慎。

克里姆林宮的領導層正在為盧布的堅挺與否直冒虛汗,而天然氣管道項目(最低限度來說是被延遲了)則使他們更加苦不堪言。如果克里姆林宮不能增加硬通貨收入,其經濟形勢將處於危急關頭。”硬通貨收入是蘇聯經濟的核心部分,”原蘇共中央委員會高級官員葉夫根尼諾維科夫回憶道,“並且最重要的就是要按期完成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建設,現在已經沒有喘息的餘地了。”

比爾·克拉克交給國家安全委員會規劃研究室一系列研究任務,探討破壞蘇聯經濟的其它途徑,並且對蘇聯在這場大規模經濟戰的生存能力做出評估。

諾姆·貝利領導研究人員探討了破壞蘇聯經濟的可能機制,包括組建一個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阿根廷在內的穀物卡特爾(組織或者個人為了對某種商品的產銷進行干預而結成的聯盟。最常見的是控制價格和產量,或劃分市場範圍。各成員遵守共同政策,但財務各自獨立核算,從而限制向蘇聯的糧食出口。

說美國要對蘇聯進行的核打擊的言論雖然是無稽之談。但是,“經濟戰”的提法卻十分準確。威廉·凱西和卡斯帕·溫伯格等白宮官員,確實在想方設法爭取切斷蘇聯與西方的貿易、技術交流與貸款的通道。

5月9日,凱西在西弗吉尼亞州南部的度假勝地溫泉鎮,對商業委員會發表了一次演講。他說,蘇聯經濟“顯得越來越虛弱”,人民的“不滿情緒正在增長”。他雖然沒有明確說出美國將利用這一點,但實際上暗示了這個意思。

在私下裡,面對著美國這些一流的企業家們,凱西向他們展示了一些統計數字,說明蘇聯現在的經濟狀況是如何的糟糕。

“蘇聯的商業投資環境很惡劣,”他說,“如果我想獲利的話,那麼我就不去那裡投資。”特別是,他試圖勸說銀行家們停止向蘇聯提供貸款。凱西在其任職期間發表了幾十次演講,其中許多是對商業組織發表的。他表示,與莫斯科做生意是一個餿主意。有時,他甚至直接給公司經理們打電話,對他們施加壓力,或者向他們透露一些敏感的祕密情報,以便使他們相信,某一個特定的項目將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他的這種辦法有時很有效,有時則無效。

蘇聯人最大的和最致命的經濟風險,就是眾所周知的能源項目烏連戈伊—6。在東西方的貿易歷史上,這個項目被認為是一筆最實在的交易,凱西與溫伯格被這個項目攪得“心神不寧”。

這個項目是一條從西伯利亞北部的烏連戈伊天然氣田通向蘇聯與捷克斯洛伐克接壤地區的天然氣管道,全長3600英里。這條管道將聯接到西歐的天然氣網上,每年將向法國、意大利和西德三國聯盟輸送1.37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這條管道最初的配置是雙線,每年可為莫斯科帶來多達300億美元的硬通貨收入。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每年約為320億美元的硬通貨收入流動量,確實能夠為其經濟生活提供至關重要的支持。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前高級官員葉夫根尼諾維科夫回憶道:“對於莫斯科而言,這條管道對它的經濟生活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莫斯科究竟對這個項目的價值寄予多大的希望,則很難估計。”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弗雷德伊克爾說“:它是一棵搖錢樹,真可謂一本萬利。“

中情局解密:里根政府如何通過經濟戰搞垮蘇聯?| 文化縱橫

蘇聯"烏連戈伊-波馬雷-烏日哥羅德的洲際出口天然氣管道"郵票

由於受到外匯短缺的制約以及沒有有效地建造與運行這條管道的技術,克里姆林宮於1979年向西方尋求幫助。歐洲人正急切地想要開闢一條能夠代替中歐石油供應的通道,因此當莫斯科以保證價格向他們提供25年的天然氣時,他們大喜過望。作為交換,克里姆林宮獲得財政援助。

與過去一樣,西歐銀行同意籌措購買鋪設管道的設備和其它設備,以低於市場的利率予以貸款,並且由各自的政府提供擔保。

同時其它西歐公司提議向蘇聯出售精密設備,以換取天然氣的供應。由於它有一個長達1700英里的奧倫堡管道項目,因此莫斯科利用烏連戈伊—6來提高其在西方的信譽。實際上,這個項目的某些部分至少需要籌措到雙倍的資金。

這個雙倍資金的計劃就像是與新西伯利亞天然氣管道聯合在一起的嚴重危險事件,它首先被大通曼哈頓公司(美國最大的銀行。1955年由成立於1799年的曼哈頓銀行和成立於1877年大的通國民銀行合併而。1969年成立大通曼哈頓公司。1996年與美國第二大銀行紐約化學銀行公司合併,組成了美國最大的銀行,名稱仍為大通曼哈頓公司)負責向蘇聯、東歐和南斯拉夫貸款的一位副總裁羅傑·魯濱遜揭露了。

70年代末期,正當奧倫堡管道項目處於建造時期,他與蘇聯天然氣部部長共進晚餐。“我問蘇聯的這位部長是否支持在歐洲美元市場上借錢,以籌措這個項目的建造資金,”魯濱遜回憶道,“他笑著說:‘我將永遠不會爭取此類貸款,因為向歐洲供應天然氣的收入可以用來做任何事情。’蘇聯對外貿易銀行顯然未能在這項正在進行的計劃中向這位部長下達指令,讓他取得用於這個項目的雙倍資金。進一步的分析證明,事情確實如此。西方所有的關鍵進口物品都是為這個所謂的補償協定或者以直接易貸貿易的方式提供資金——用天然氣換取管道、壓縮機和渦輪機等設備。但與此同時,受莫斯科控制的國際開發銀行正在西方信貸市場上的四家大型企業聯合組織中籌集約為22億美元的資金。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貸款文件上清楚地說明,貸款收入就是用來購買管道、壓縮機和渦輪機等設備的。這種傲慢的態度使人感到非常震驚。”

魯濱遜將他的發現謹慎地通知了中央情報局,但是中央情報局沒有采取任何措施。1980年2月初,中央情報局的一位高級情報分析員薩姆納·本森向比爾·凱西送交了一份有關這個項目的備忘錄。

報告指出,這條天然氣管道一旦投入使用,那麼維也納、柏林和巴伐利亞對蘇聯天然氣供應的依賴程度將是90—100%,如果蘇聯人一旦以切斷供應來進行要挾,那麼西歐只能乖乖就範。而這幾個城市卻沒有把這個事實充分地向各自的公眾公開。一位美國銀行家回憶道,他曾經於1980年與當時西德的經濟部長奧托蘭布斯多夫馮舉行過一次祕密會議。蘭布斯多夫在談話中透露,德國對蘇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已經達到60%,而不是公開引述的30%的最高限度。“但也不必擔心,”蘭布斯多夫說,“德國公眾將不會獲悉真實的數據。“

本森在報告中指出:“能源貿易能讓蘇聯獲得巨大的經濟實惠,使他們即使在有持續的嚴重經濟問題的同時也能夠繼續擴張軍備。”在卡特當政期間,本森的關注成了耳旁風,卡特政府傾向認為西方應先獲得各種能源,而不是給蘇聯人戴上桎梏。不過,現在本森的觀點得到了很多人的贊成,包括總統、凱西和溫伯格。

1981年5月初,政府高層在五角大樓裡就若干議題進行會晤,天然氣管道這個議題繼續被提了出來。”我們確實感覺到必須停止這個項目,最低限度也要使其延期,”溫伯格回憶道,“這個項目將送給蘇聯人一項巨大的戰略優勢,以及一筆鉅額的現金流量。”

但國務卿亞歷山大·黑格表示反對。他認為,現在已經來不及對這個項目進行壓制了。不過在溫伯格的堅持之下,他同意指派負責經濟事務的副國務卿邁爾拉希什前往相關的幾個歐洲國家,說服他們採取一個代替天然氣管道的方案,比如利用美國的煤炭、合成燃料以及挪威的天然氣。但是,歐洲人顯然不感興趣。不過凱西和溫伯格不肯罷休,因為天然氣管道這個項目太重要了,不到萬不得已決不能放棄。因此,凱西和溫伯格讓手下另闢蹊徑。

在國防部,助理國防部長理查德·珀爾監督落實這項工作。珀爾是一位老謀深算的防務專家,他千方百計地想建立一條反蘇陣線。他拉上了本森,並且開始僱用顧問,提出天然氣管道項目的替代方案。坦率地說,有些主意真是荒唐可笑。一位顧問主張,荷蘭的天然氣儲量極大,因此歐洲的天然氣可以自給自足;另外一位顧問建議從阿爾及利亞修建一條橫貫非洲的天然氣管道;還有人提議修建一條橫貫伊朗一土耳其一希臘的天然氣管道。

在中央情報局,蘇聯問題分析辦公室把注意力主要集中於蘇聯獲取硬通貨和優惠信貸方面所得到的利益,以及蘇聯人在沒有外來幫助的情況下自行建造管道的能力;能源分析員則集中力量拿出可能的選擇方案。

5月底,國家安全規劃小組在白宮召開會議。里根總統在3月底遇刺,現在已經恢復了健康。他已經閱讀了魯濱遜的文章。總統的日程中雖然有好幾項活動安排,但最重要的活動則是7月份在加拿大的渥太華舉行的首腦會議,這將是總統第一次與外國政府首腦會晤。而且,與會者都是美國的盟國和經濟夥伴,即西方七國集團的領導人。很顯然,總統需要在這次會議上表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鑑於西方由於各種有爭議的問題而出現裂痕,國家安全規劃小組的一致看法是,因此華盛頓需要重申其領導地位。

中情局解密:里根政府如何通過經濟戰搞垮蘇聯?| 文化縱橫

電影《刺殺里根》劇照

在凱西和理查德·阿倫的支持下,溫伯格認為總統應該在峰會上主動出擊,提出美國的主張。他說,“我們必須停止這個天然氣管道項目,因為蘇聯人可從中獲得巨大的利益。”然後,他一一列舉了蘇聯人可能獲得的種種好處,而里根對這些情況早已知道了。然後,溫伯格提出了一項政策:“我認為我們必須立即以實施制裁的方式迫使這個項目停下來。“

亞歷山大·黑格表示異議:“總統先生,歐洲人不想收手。現在已經太晚了,因為他們已經陷得太深了。如果在渥太華峰會上公開提出這個問題,這隻能使我們在與西方領導人進行合作之前就與他們發生對抗。讓我先在私下裡與外交部長們商談一下這件事,看看他們是否考慮過一個代替天然氣管道的選擇方案。”

里根沒有馬上表態,帶著兩種建議回到了橢圓形辦公室。兩天之後,他採納了後一種意見,決定讓黑格與外交部長們私下磋商。但是,凱西和溫伯格這時又發現了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莫斯科正在千方百計地獲取西方技術,蘇聯軍事工業委員會負責這項工作。據估計,在蘇聯約有10萬人在對西方技術文件進行翻譯。技術轉讓可以使蘇聯每年節約數百億美元的研發費用。

蘇聯人在大肆竊取美國技術的同時,也通過曲線購買的手段從歐洲商人手中獲取。這些商人購買美國的敏感產品,然後再轉手賣給莫斯科。蘇聯人以這種方式每年獲得1億個計算機零件,並且還購買生產單元和複雜的生產線。到70年代末期,莫斯科獲取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高技術產品,絕大多數是在歐洲成交的。這還不包括他們從瑞典、瑞士和奧地利這些中立國獲得的技術。

對於凱西來說,這一點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就在從事同樣的工作——試圖鑑定希特勒的經濟脆弱性與瓶頸。”我們可以這樣說,凱西憑著他在戰爭期間積累的經驗,在一定程度上開闢了美國進行經濟戰的戰場,”凱西的特別顧問赫布·邁耶說。凱西決定讓中央情報局的一個部門專門追蹤蘇聯的技術基礎,監督蘇聯的進口情況。

中情局解密:里根政府如何通過經濟戰搞垮蘇聯?| 文化縱橫

70年代末期,斯坦斯菲爾德·特納領導的中央情報局開創了阻止西方技術向蘇聯流動祕密的K項目。凱西對這個項目進行了徹底的評審,發現該項目很不完善,幾乎沒有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人員,也沒有一個判定哪些技術是至關重要的、並且有必要停止轉讓的方針。

1981年初春,蘇聯竊取高技術的敏感情報源源不斷地送到凱西的辦公桌上。法國反間諜機構DST中有一個情報源,代號為“一路平安”。他提供的情報表明,蘇聯人正通過非法購買或者竊取西方業和軍事技術來彌補其不足。”一路平安”總共提供了4000份以上的文件,這些文件都是有關克格勃如何搜尋特殊情報、蘇聯“公司”和蘇聯軍事工業委員會如何設置以及它們是如何通過向國外派遣代理商來購買或者竊取禁運科技產品的。

美國對蘇聯在這些領域中的活動早就注意到了,但是並不知道他們有如此大的規模。“一路平安”從來沒有向法國要過錢。18個月之後,1982年11月,“一路平安”中斷了與法國的聯繫。後來才得知,他與妻子發生了激烈衝突。當一位莫斯科的民兵接近他的汽車時,他在驚慌之中開了槍。”一路平安”被抓,後來被處死。

“一路平安”送來的情報以及其它情報真實地說明,技術轉讓對於蘇聯的技術、軍事基礎和經濟領域的生存能力是多麼的重要。各種資料顯示,以蘇聯航空工業部為例,從1976年到1980年,該部通過非法獲取西方技術就節約了8億美元的研發費用,相當於10萬人年的科研工作量。

蘇聯國防生產領域中最有權勢的組織——軍事工業委員會和部長會議主席團負責制定規劃,對外貿易部予以協助。這幾家聯合提出蘇聯想要獲取的西方技術的目標清單,以改善蘇聯製造業的技術水平。軍事工業委員會控制著14億美元的國家基金,專門用於獲取西方技術。

凱西與溫伯格於1981年6月初首次將“一路平安”提供的情報送報里根。“總統先生,”他說,“蘇聯軍事工業委員會正在獲得他們所需要的50%的技術。我們必須把這個數字降下來。他們這樣做太安逸了,我們的國家安全面臨著威脅。“

里根點頭表示同意,並詢問他們有何想法。他們兩人都談到要擴大巴黎統籌委員會(一個在美國控制下的主要西方國家政府間貫徹對蘇聯和東歐國家禁運戰略物資的機構,總部在巴黎。1949年11月組成。1950年對中國實行禁運,70年代以來,禁運逐漸放寬)的權限。

溫伯格說,我們想擴大巴黎統籌委員會所確定的禁運清單上的技術出口清單。許多技術本來需要進行限制,卻沒有進行限制。我們也想向我們的盟國施加壓力,特別是要向中立國施加壓力。1979年頒佈的《出口管理與控制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槓桿。對於那些向蘇聯集團出口高技術產品的國家,我們可以嚴格限制向其頒發敏感技術的銷售許可證。這一條本來是做了規定的,但沒有得到執行。《出口管理與控制法》的第六條是總統手中的一個有力工具,它不僅可以停止美國的出口,而且也可以停止其它國家的出口。這一條款賦予總統一項權力,可以暫停或者限制“在美國管轄權範圍之內的任何貨物、技術或者其它資料的出口,或者服從美國管轄權的個人所經營的出口業務。”

這就意味著,不僅美國的本土公司出口產品要遵守這一條款,而且在海外的所有分公司以及所有使用美國技術的外國公司都要遵守這一條款。

里根很喜歡這個主意,點頭同意:“讓我們竭盡全力停止這個項目吧。”

夏初時節,溫伯格派遣理查德·珀爾到歐洲祕密訪問,旨在向盟國施加壓力,限制他們向蘇聯集團出口技術。他們最感興趣的地區是幾個中立國:瑞典、瑞士和奧地利。他們帶給這些國家如下信息:請加強你們的出口控制,否則會無法使用美國技術。

6月初,凱西收到一份下屬根據他的指示撰寫的研究報告。這份報告描繪了一幅蘇聯能源領域的圖景。蘇聯估計其石油儲量為60億到120億噸,但是如果利用目前蘇聯的開採辦法,那麼這些石油將越來越難以開採了。如果要維持產量並且開採新的儲量,那麼就需要西方的技術。在伏爾加一烏拉爾地區、俄羅斯的歐洲部分、高加索和中亞地區許多最容易開採的油田,其石油產量直線下降。據報道,莫斯科每年都要花費巨資來維持油田的生存。70年代初期,莫斯科為了維持其石油工業,每年要投資46億美元。1976——1978年,每年的投資超過60億美元。80年代初期,每年的投資額急速增長到90億美元。蘇聯石油部打算通過大量購買西方技術來緩減這些難題。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報道說莫斯科需要下述技術:迴轉式鑽機。蘇聯想對現有的油井進行深鑽,穿過堅硬的岩石以維持石油生產。這就迫使他們用美國的迴轉式鑽機來代替國產渦輪鑽機勘探技術。克里姆林宮早已公開宣佈,1985年要把鑽探工作量增加2.5倍。

"中情局解密:里根政府如何通過經濟戰搞垮蘇聯?| 文化縱橫

✪ [美]彼得·施瓦茨

《文化縱橫》微信:whzh_21bcr

【導讀】當下,中美貿易摩擦對壘猶酣,也許通過美國“經濟戰”的戰略傳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當下中國的處境。有論者言,當下的經貿摩擦其原型可溯至二戰期間美國的對德經濟戰爭策略,之後在冷戰期間被運用得更加純熟。特朗普上臺之後,美國政府僱傭了大量前里根政府的僱員,一系列的行動與策略使得人們不得不再度審視里根政府的對蘇經濟策略。也許,這是我們理解當下問題的一種路徑。本文摘自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施瓦茨著:《里根政府是怎樣搞垮蘇聯的》,僅代表作者觀點,特此編髮,供諸君思考。

美國政府官員越來越認識到,蘇聯經濟存在缺陷這一現實具有深遠的意義,並且認為美國可以利用蘇聯的這種戰略脆弱性。

1982年初,卡斯帕·溫伯格和助手對國防部的一項絕密的五年計劃指示進行了最後審查。這份綱領性文件與1981年美國切斷向蘇聯集團出口高技術的舉動一脈相承,就是採取各種手段減少蘇聯從美國和西歐國家獲得技術,該文件還意圖通過強迫莫斯科參與技術競爭,從而削弱其經濟實力。這項戰略的內容包括:找出那些對於蘇聯經濟至關重要的技術,然後通過搶先購買或對供應商施加壓力,限制蘇聯獲得這類技術投資研發各類新武器,久而久之就會使蘇聯的武器系統過時。

這項計劃指示中的內容,成為總統制定對蘇絕密戰略的核心。1982年5月,里根總統簽署了一份8頁紙的祕密國家安全決策備忘錄,提出了美國針對蘇聯的軍事戰略,第一次對美國政府各個部門下達了進軍令。

6月16日,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一名顧問、總統特別助理托馬斯·裡德,在美軍通訊與電子協會上作了一次引起爭議的演講。他宣稱,蘇聯是一個“經濟上殘破不堪”的國家,美國“將不與蘇聯進行貿易,也不向其提供信貸,而這是蘇聯經濟免於垮塌的兩大支柱。”

國家安全委員會分析認定,在短期內切斷美國向蘇聯轉讓技術的途徑,這對於天然氣管道項目是致命的。

現在,當蘇聯發現很難打破西方這種密不透風的禁運後,他們退而求其次,與分包商次簽訂協議,以確保烏連戈伊天然氣管道項目能夠在受到華盛頓阻撓的情況下向前推進。然而,蘇聯方面在無意之中忽略了一個關鍵環節,分佈在3300英里管線上的41個壓縮泵站中用於驅動氣體渦輪機的轉軸和葉片,都是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製造的,現在美國禁止該公司把它們提供給蘇聯。

蘇聯人迫於無奈,只好去找替代品,儘管這會大大耽誤工期,並且增加成本。莫斯科派出一個由30人組成的代表團前往科隆去尋找這種轉子的替代品。

中情局解密:里根政府如何通過經濟戰搞垮蘇聯?| 文化縱橫

這個代表團很快就確定從法國商阿爾斯通—大西洋公司購買這種轉子。該公司是除通用電氣公司之外唯一一家能夠生產這種轉軸和葉片的公司,並且獲得了通用電氣公司的許可證。蘇聯方面輕而易舉地就獲准從法國購買葉片和轉軸。這讓大多數歐洲國家認為,所謂禁運協議都是說說而已。

歐洲對北大西洋公約理事會會議上所達成的協議是這樣解釋的:只有當美國公司作為主承包商而退出交易時,歐洲才可以不去破壞美國的制裁行動;而當美國公司是分包商時,則另當別論。因此,法國政府給阿爾斯通一大西洋公司開了綠燈,批准該公司向莫斯科提供這種技術。

“很顯然,1982年1月至6月,歐洲對北大西洋公約理事會上達成的協議不予理睬,開始以極快的速度取代美國供應商,”羅傑·魯濱遜回憶道,“歐洲人原來承諾,在蘇聯支持波蘭的鎮壓行動期間,他們不會對美國的制裁行動挖牆腳,但是他們現在卻違背了這一鄭重承諾。”

其他的諜報證實,當歐洲人認為利用經濟武器可以取得最大效果時,他們就會對天然氣管道項目實施制裁。

1月25日,國家安全委員會獲取的情報顯示,蘇聯的兌現危機已經到了嚴重的地步了。總部設在瑞士巴塞爾的國際結算銀行(1930年成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處理德國戰爭賠償的機構和各國中央銀行之間合作的機構。現在該銀行已經成為經濟、貨幣研究和諮詢中心,並且是執行某項特殊協定的技術機構)對蘇聯銀行在西方的儲蓄額進行了彙總,結果表明已經由1981年年初時的85億美元降到年底時的約30億美元。蘇聯的貿易額也在同步減少。1980年,莫斯科與非共產主義的工業化國家的貿易盈餘曾經一度高達2.17億美元,但是到了1981年卻變成了30億美元的逆差。

西方在波蘭所採取的行動首戰告捷,把莫斯科推到了波蘭金融擔保者的境地,這個時機掌握得非常好。今後,國際金融界在與蘇聯集團打交道時將變得更加謹慎。

克里姆林宮的領導層正在為盧布的堅挺與否直冒虛汗,而天然氣管道項目(最低限度來說是被延遲了)則使他們更加苦不堪言。如果克里姆林宮不能增加硬通貨收入,其經濟形勢將處於危急關頭。”硬通貨收入是蘇聯經濟的核心部分,”原蘇共中央委員會高級官員葉夫根尼諾維科夫回憶道,“並且最重要的就是要按期完成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建設,現在已經沒有喘息的餘地了。”

比爾·克拉克交給國家安全委員會規劃研究室一系列研究任務,探討破壞蘇聯經濟的其它途徑,並且對蘇聯在這場大規模經濟戰的生存能力做出評估。

諾姆·貝利領導研究人員探討了破壞蘇聯經濟的可能機制,包括組建一個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阿根廷在內的穀物卡特爾(組織或者個人為了對某種商品的產銷進行干預而結成的聯盟。最常見的是控制價格和產量,或劃分市場範圍。各成員遵守共同政策,但財務各自獨立核算,從而限制向蘇聯的糧食出口。

說美國要對蘇聯進行的核打擊的言論雖然是無稽之談。但是,“經濟戰”的提法卻十分準確。威廉·凱西和卡斯帕·溫伯格等白宮官員,確實在想方設法爭取切斷蘇聯與西方的貿易、技術交流與貸款的通道。

5月9日,凱西在西弗吉尼亞州南部的度假勝地溫泉鎮,對商業委員會發表了一次演講。他說,蘇聯經濟“顯得越來越虛弱”,人民的“不滿情緒正在增長”。他雖然沒有明確說出美國將利用這一點,但實際上暗示了這個意思。

在私下裡,面對著美國這些一流的企業家們,凱西向他們展示了一些統計數字,說明蘇聯現在的經濟狀況是如何的糟糕。

“蘇聯的商業投資環境很惡劣,”他說,“如果我想獲利的話,那麼我就不去那裡投資。”特別是,他試圖勸說銀行家們停止向蘇聯提供貸款。凱西在其任職期間發表了幾十次演講,其中許多是對商業組織發表的。他表示,與莫斯科做生意是一個餿主意。有時,他甚至直接給公司經理們打電話,對他們施加壓力,或者向他們透露一些敏感的祕密情報,以便使他們相信,某一個特定的項目將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他的這種辦法有時很有效,有時則無效。

蘇聯人最大的和最致命的經濟風險,就是眾所周知的能源項目烏連戈伊—6。在東西方的貿易歷史上,這個項目被認為是一筆最實在的交易,凱西與溫伯格被這個項目攪得“心神不寧”。

這個項目是一條從西伯利亞北部的烏連戈伊天然氣田通向蘇聯與捷克斯洛伐克接壤地區的天然氣管道,全長3600英里。這條管道將聯接到西歐的天然氣網上,每年將向法國、意大利和西德三國聯盟輸送1.37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這條管道最初的配置是雙線,每年可為莫斯科帶來多達300億美元的硬通貨收入。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每年約為320億美元的硬通貨收入流動量,確實能夠為其經濟生活提供至關重要的支持。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前高級官員葉夫根尼諾維科夫回憶道:“對於莫斯科而言,這條管道對它的經濟生活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莫斯科究竟對這個項目的價值寄予多大的希望,則很難估計。”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弗雷德伊克爾說“:它是一棵搖錢樹,真可謂一本萬利。“

中情局解密:里根政府如何通過經濟戰搞垮蘇聯?| 文化縱橫

蘇聯"烏連戈伊-波馬雷-烏日哥羅德的洲際出口天然氣管道"郵票

由於受到外匯短缺的制約以及沒有有效地建造與運行這條管道的技術,克里姆林宮於1979年向西方尋求幫助。歐洲人正急切地想要開闢一條能夠代替中歐石油供應的通道,因此當莫斯科以保證價格向他們提供25年的天然氣時,他們大喜過望。作為交換,克里姆林宮獲得財政援助。

與過去一樣,西歐銀行同意籌措購買鋪設管道的設備和其它設備,以低於市場的利率予以貸款,並且由各自的政府提供擔保。

同時其它西歐公司提議向蘇聯出售精密設備,以換取天然氣的供應。由於它有一個長達1700英里的奧倫堡管道項目,因此莫斯科利用烏連戈伊—6來提高其在西方的信譽。實際上,這個項目的某些部分至少需要籌措到雙倍的資金。

這個雙倍資金的計劃就像是與新西伯利亞天然氣管道聯合在一起的嚴重危險事件,它首先被大通曼哈頓公司(美國最大的銀行。1955年由成立於1799年的曼哈頓銀行和成立於1877年大的通國民銀行合併而。1969年成立大通曼哈頓公司。1996年與美國第二大銀行紐約化學銀行公司合併,組成了美國最大的銀行,名稱仍為大通曼哈頓公司)負責向蘇聯、東歐和南斯拉夫貸款的一位副總裁羅傑·魯濱遜揭露了。

70年代末期,正當奧倫堡管道項目處於建造時期,他與蘇聯天然氣部部長共進晚餐。“我問蘇聯的這位部長是否支持在歐洲美元市場上借錢,以籌措這個項目的建造資金,”魯濱遜回憶道,“他笑著說:‘我將永遠不會爭取此類貸款,因為向歐洲供應天然氣的收入可以用來做任何事情。’蘇聯對外貿易銀行顯然未能在這項正在進行的計劃中向這位部長下達指令,讓他取得用於這個項目的雙倍資金。進一步的分析證明,事情確實如此。西方所有的關鍵進口物品都是為這個所謂的補償協定或者以直接易貸貿易的方式提供資金——用天然氣換取管道、壓縮機和渦輪機等設備。但與此同時,受莫斯科控制的國際開發銀行正在西方信貸市場上的四家大型企業聯合組織中籌集約為22億美元的資金。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貸款文件上清楚地說明,貸款收入就是用來購買管道、壓縮機和渦輪機等設備的。這種傲慢的態度使人感到非常震驚。”

魯濱遜將他的發現謹慎地通知了中央情報局,但是中央情報局沒有采取任何措施。1980年2月初,中央情報局的一位高級情報分析員薩姆納·本森向比爾·凱西送交了一份有關這個項目的備忘錄。

報告指出,這條天然氣管道一旦投入使用,那麼維也納、柏林和巴伐利亞對蘇聯天然氣供應的依賴程度將是90—100%,如果蘇聯人一旦以切斷供應來進行要挾,那麼西歐只能乖乖就範。而這幾個城市卻沒有把這個事實充分地向各自的公眾公開。一位美國銀行家回憶道,他曾經於1980年與當時西德的經濟部長奧托蘭布斯多夫馮舉行過一次祕密會議。蘭布斯多夫在談話中透露,德國對蘇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已經達到60%,而不是公開引述的30%的最高限度。“但也不必擔心,”蘭布斯多夫說,“德國公眾將不會獲悉真實的數據。“

本森在報告中指出:“能源貿易能讓蘇聯獲得巨大的經濟實惠,使他們即使在有持續的嚴重經濟問題的同時也能夠繼續擴張軍備。”在卡特當政期間,本森的關注成了耳旁風,卡特政府傾向認為西方應先獲得各種能源,而不是給蘇聯人戴上桎梏。不過,現在本森的觀點得到了很多人的贊成,包括總統、凱西和溫伯格。

1981年5月初,政府高層在五角大樓裡就若干議題進行會晤,天然氣管道這個議題繼續被提了出來。”我們確實感覺到必須停止這個項目,最低限度也要使其延期,”溫伯格回憶道,“這個項目將送給蘇聯人一項巨大的戰略優勢,以及一筆鉅額的現金流量。”

但國務卿亞歷山大·黑格表示反對。他認為,現在已經來不及對這個項目進行壓制了。不過在溫伯格的堅持之下,他同意指派負責經濟事務的副國務卿邁爾拉希什前往相關的幾個歐洲國家,說服他們採取一個代替天然氣管道的方案,比如利用美國的煤炭、合成燃料以及挪威的天然氣。但是,歐洲人顯然不感興趣。不過凱西和溫伯格不肯罷休,因為天然氣管道這個項目太重要了,不到萬不得已決不能放棄。因此,凱西和溫伯格讓手下另闢蹊徑。

在國防部,助理國防部長理查德·珀爾監督落實這項工作。珀爾是一位老謀深算的防務專家,他千方百計地想建立一條反蘇陣線。他拉上了本森,並且開始僱用顧問,提出天然氣管道項目的替代方案。坦率地說,有些主意真是荒唐可笑。一位顧問主張,荷蘭的天然氣儲量極大,因此歐洲的天然氣可以自給自足;另外一位顧問建議從阿爾及利亞修建一條橫貫非洲的天然氣管道;還有人提議修建一條橫貫伊朗一土耳其一希臘的天然氣管道。

在中央情報局,蘇聯問題分析辦公室把注意力主要集中於蘇聯獲取硬通貨和優惠信貸方面所得到的利益,以及蘇聯人在沒有外來幫助的情況下自行建造管道的能力;能源分析員則集中力量拿出可能的選擇方案。

5月底,國家安全規劃小組在白宮召開會議。里根總統在3月底遇刺,現在已經恢復了健康。他已經閱讀了魯濱遜的文章。總統的日程中雖然有好幾項活動安排,但最重要的活動則是7月份在加拿大的渥太華舉行的首腦會議,這將是總統第一次與外國政府首腦會晤。而且,與會者都是美國的盟國和經濟夥伴,即西方七國集團的領導人。很顯然,總統需要在這次會議上表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鑑於西方由於各種有爭議的問題而出現裂痕,國家安全規劃小組的一致看法是,因此華盛頓需要重申其領導地位。

中情局解密:里根政府如何通過經濟戰搞垮蘇聯?| 文化縱橫

電影《刺殺里根》劇照

在凱西和理查德·阿倫的支持下,溫伯格認為總統應該在峰會上主動出擊,提出美國的主張。他說,“我們必須停止這個天然氣管道項目,因為蘇聯人可從中獲得巨大的利益。”然後,他一一列舉了蘇聯人可能獲得的種種好處,而里根對這些情況早已知道了。然後,溫伯格提出了一項政策:“我認為我們必須立即以實施制裁的方式迫使這個項目停下來。“

亞歷山大·黑格表示異議:“總統先生,歐洲人不想收手。現在已經太晚了,因為他們已經陷得太深了。如果在渥太華峰會上公開提出這個問題,這隻能使我們在與西方領導人進行合作之前就與他們發生對抗。讓我先在私下裡與外交部長們商談一下這件事,看看他們是否考慮過一個代替天然氣管道的選擇方案。”

里根沒有馬上表態,帶著兩種建議回到了橢圓形辦公室。兩天之後,他採納了後一種意見,決定讓黑格與外交部長們私下磋商。但是,凱西和溫伯格這時又發現了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莫斯科正在千方百計地獲取西方技術,蘇聯軍事工業委員會負責這項工作。據估計,在蘇聯約有10萬人在對西方技術文件進行翻譯。技術轉讓可以使蘇聯每年節約數百億美元的研發費用。

蘇聯人在大肆竊取美國技術的同時,也通過曲線購買的手段從歐洲商人手中獲取。這些商人購買美國的敏感產品,然後再轉手賣給莫斯科。蘇聯人以這種方式每年獲得1億個計算機零件,並且還購買生產單元和複雜的生產線。到70年代末期,莫斯科獲取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高技術產品,絕大多數是在歐洲成交的。這還不包括他們從瑞典、瑞士和奧地利這些中立國獲得的技術。

對於凱西來說,這一點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就在從事同樣的工作——試圖鑑定希特勒的經濟脆弱性與瓶頸。”我們可以這樣說,凱西憑著他在戰爭期間積累的經驗,在一定程度上開闢了美國進行經濟戰的戰場,”凱西的特別顧問赫布·邁耶說。凱西決定讓中央情報局的一個部門專門追蹤蘇聯的技術基礎,監督蘇聯的進口情況。

中情局解密:里根政府如何通過經濟戰搞垮蘇聯?| 文化縱橫

70年代末期,斯坦斯菲爾德·特納領導的中央情報局開創了阻止西方技術向蘇聯流動祕密的K項目。凱西對這個項目進行了徹底的評審,發現該項目很不完善,幾乎沒有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人員,也沒有一個判定哪些技術是至關重要的、並且有必要停止轉讓的方針。

1981年初春,蘇聯竊取高技術的敏感情報源源不斷地送到凱西的辦公桌上。法國反間諜機構DST中有一個情報源,代號為“一路平安”。他提供的情報表明,蘇聯人正通過非法購買或者竊取西方業和軍事技術來彌補其不足。”一路平安”總共提供了4000份以上的文件,這些文件都是有關克格勃如何搜尋特殊情報、蘇聯“公司”和蘇聯軍事工業委員會如何設置以及它們是如何通過向國外派遣代理商來購買或者竊取禁運科技產品的。

美國對蘇聯在這些領域中的活動早就注意到了,但是並不知道他們有如此大的規模。“一路平安”從來沒有向法國要過錢。18個月之後,1982年11月,“一路平安”中斷了與法國的聯繫。後來才得知,他與妻子發生了激烈衝突。當一位莫斯科的民兵接近他的汽車時,他在驚慌之中開了槍。”一路平安”被抓,後來被處死。

“一路平安”送來的情報以及其它情報真實地說明,技術轉讓對於蘇聯的技術、軍事基礎和經濟領域的生存能力是多麼的重要。各種資料顯示,以蘇聯航空工業部為例,從1976年到1980年,該部通過非法獲取西方技術就節約了8億美元的研發費用,相當於10萬人年的科研工作量。

蘇聯國防生產領域中最有權勢的組織——軍事工業委員會和部長會議主席團負責制定規劃,對外貿易部予以協助。這幾家聯合提出蘇聯想要獲取的西方技術的目標清單,以改善蘇聯製造業的技術水平。軍事工業委員會控制著14億美元的國家基金,專門用於獲取西方技術。

凱西與溫伯格於1981年6月初首次將“一路平安”提供的情報送報里根。“總統先生,”他說,“蘇聯軍事工業委員會正在獲得他們所需要的50%的技術。我們必須把這個數字降下來。他們這樣做太安逸了,我們的國家安全面臨著威脅。“

里根點頭表示同意,並詢問他們有何想法。他們兩人都談到要擴大巴黎統籌委員會(一個在美國控制下的主要西方國家政府間貫徹對蘇聯和東歐國家禁運戰略物資的機構,總部在巴黎。1949年11月組成。1950年對中國實行禁運,70年代以來,禁運逐漸放寬)的權限。

溫伯格說,我們想擴大巴黎統籌委員會所確定的禁運清單上的技術出口清單。許多技術本來需要進行限制,卻沒有進行限制。我們也想向我們的盟國施加壓力,特別是要向中立國施加壓力。1979年頒佈的《出口管理與控制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槓桿。對於那些向蘇聯集團出口高技術產品的國家,我們可以嚴格限制向其頒發敏感技術的銷售許可證。這一條本來是做了規定的,但沒有得到執行。《出口管理與控制法》的第六條是總統手中的一個有力工具,它不僅可以停止美國的出口,而且也可以停止其它國家的出口。這一條款賦予總統一項權力,可以暫停或者限制“在美國管轄權範圍之內的任何貨物、技術或者其它資料的出口,或者服從美國管轄權的個人所經營的出口業務。”

這就意味著,不僅美國的本土公司出口產品要遵守這一條款,而且在海外的所有分公司以及所有使用美國技術的外國公司都要遵守這一條款。

里根很喜歡這個主意,點頭同意:“讓我們竭盡全力停止這個項目吧。”

夏初時節,溫伯格派遣理查德·珀爾到歐洲祕密訪問,旨在向盟國施加壓力,限制他們向蘇聯集團出口技術。他們最感興趣的地區是幾個中立國:瑞典、瑞士和奧地利。他們帶給這些國家如下信息:請加強你們的出口控制,否則會無法使用美國技術。

6月初,凱西收到一份下屬根據他的指示撰寫的研究報告。這份報告描繪了一幅蘇聯能源領域的圖景。蘇聯估計其石油儲量為60億到120億噸,但是如果利用目前蘇聯的開採辦法,那麼這些石油將越來越難以開採了。如果要維持產量並且開採新的儲量,那麼就需要西方的技術。在伏爾加一烏拉爾地區、俄羅斯的歐洲部分、高加索和中亞地區許多最容易開採的油田,其石油產量直線下降。據報道,莫斯科每年都要花費巨資來維持油田的生存。70年代初期,莫斯科為了維持其石油工業,每年要投資46億美元。1976——1978年,每年的投資超過60億美元。80年代初期,每年的投資額急速增長到90億美元。蘇聯石油部打算通過大量購買西方技術來緩減這些難題。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報道說莫斯科需要下述技術:迴轉式鑽機。蘇聯想對現有的油井進行深鑽,穿過堅硬的岩石以維持石油生產。這就迫使他們用美國的迴轉式鑽機來代替國產渦輪鑽機勘探技術。克里姆林宮早已公開宣佈,1985年要把鑽探工作量增加2.5倍。

中情局解密:里根政府如何通過經濟戰搞垮蘇聯?| 文化縱橫

圖為沙特阿拉伯蓋瓦爾油田分佈圖

蘇聯石油部對海上油井的產量十分看好,特別是巴倫支海(位於歐洲北岸與蘇聯的新地島、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挪威的斯匹次卑爾根群島之間,荷蘭航海家威廉巴倫支曾率探險隊到達新地島,發現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的無冰海域裡的油井,但當前的產量卻令人憂慮。他們希望獲得英國的技術與方法,因為這些技術與方法在北海大西洋的邊緣海。在大不列顛島和歐洲大陸之間。海水常年不凍,海底蘊藏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證明是十分成功的。有報道推測,今後幾年將是非常關鍵的,如果莫斯科無法獲得這些技術,那麼它將耗費數十億美元進行研發。1981年10月,美國開始實施一項限制向莫斯科出口美國技術的大規模計劃。

在冷戰期間,能源是一個重要的戰場。能源市場上發生的戰鬥是一場“零和”遊戲(其本意為賭賽雙方一方的得益,必然來自另一方的損失),唯一的問題就是誰可能成為贏家。與其它任何國家所不同的是,沙特阿拉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生產國能夠決定誰是贏家誰是輸家,因此沙特就成為美國政府制定政策的焦點。

在戴維·朗起草的一份國務院機密報告中,將沙特阿拉伯描繪成為一個由王室所統治的不穩定的國家,極易受到威脅。報告指出:“由於伊朗人的煽動,存在著這樣一種可能性,即至少有一部分什葉派教徒將像抱怨沙特政府那樣,首先會抱怨美國,進而抱怨”阿拉伯一美國石油公司“。最近,反政府與反美印刷品已經開始出現在該公司和沙特東方省的其它地方,而且有報道說什葉派中持不同政見者正在著手組建自己的組織。”

—— 新書推薦 ——

"中情局解密:里根政府如何通過經濟戰搞垮蘇聯?| 文化縱橫

✪ [美]彼得·施瓦茨

《文化縱橫》微信:whzh_21bcr

【導讀】當下,中美貿易摩擦對壘猶酣,也許通過美國“經濟戰”的戰略傳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當下中國的處境。有論者言,當下的經貿摩擦其原型可溯至二戰期間美國的對德經濟戰爭策略,之後在冷戰期間被運用得更加純熟。特朗普上臺之後,美國政府僱傭了大量前里根政府的僱員,一系列的行動與策略使得人們不得不再度審視里根政府的對蘇經濟策略。也許,這是我們理解當下問題的一種路徑。本文摘自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施瓦茨著:《里根政府是怎樣搞垮蘇聯的》,僅代表作者觀點,特此編髮,供諸君思考。

美國政府官員越來越認識到,蘇聯經濟存在缺陷這一現實具有深遠的意義,並且認為美國可以利用蘇聯的這種戰略脆弱性。

1982年初,卡斯帕·溫伯格和助手對國防部的一項絕密的五年計劃指示進行了最後審查。這份綱領性文件與1981年美國切斷向蘇聯集團出口高技術的舉動一脈相承,就是採取各種手段減少蘇聯從美國和西歐國家獲得技術,該文件還意圖通過強迫莫斯科參與技術競爭,從而削弱其經濟實力。這項戰略的內容包括:找出那些對於蘇聯經濟至關重要的技術,然後通過搶先購買或對供應商施加壓力,限制蘇聯獲得這類技術投資研發各類新武器,久而久之就會使蘇聯的武器系統過時。

這項計劃指示中的內容,成為總統制定對蘇絕密戰略的核心。1982年5月,里根總統簽署了一份8頁紙的祕密國家安全決策備忘錄,提出了美國針對蘇聯的軍事戰略,第一次對美國政府各個部門下達了進軍令。

6月16日,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一名顧問、總統特別助理托馬斯·裡德,在美軍通訊與電子協會上作了一次引起爭議的演講。他宣稱,蘇聯是一個“經濟上殘破不堪”的國家,美國“將不與蘇聯進行貿易,也不向其提供信貸,而這是蘇聯經濟免於垮塌的兩大支柱。”

國家安全委員會分析認定,在短期內切斷美國向蘇聯轉讓技術的途徑,這對於天然氣管道項目是致命的。

現在,當蘇聯發現很難打破西方這種密不透風的禁運後,他們退而求其次,與分包商次簽訂協議,以確保烏連戈伊天然氣管道項目能夠在受到華盛頓阻撓的情況下向前推進。然而,蘇聯方面在無意之中忽略了一個關鍵環節,分佈在3300英里管線上的41個壓縮泵站中用於驅動氣體渦輪機的轉軸和葉片,都是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製造的,現在美國禁止該公司把它們提供給蘇聯。

蘇聯人迫於無奈,只好去找替代品,儘管這會大大耽誤工期,並且增加成本。莫斯科派出一個由30人組成的代表團前往科隆去尋找這種轉子的替代品。

中情局解密:里根政府如何通過經濟戰搞垮蘇聯?| 文化縱橫

這個代表團很快就確定從法國商阿爾斯通—大西洋公司購買這種轉子。該公司是除通用電氣公司之外唯一一家能夠生產這種轉軸和葉片的公司,並且獲得了通用電氣公司的許可證。蘇聯方面輕而易舉地就獲准從法國購買葉片和轉軸。這讓大多數歐洲國家認為,所謂禁運協議都是說說而已。

歐洲對北大西洋公約理事會會議上所達成的協議是這樣解釋的:只有當美國公司作為主承包商而退出交易時,歐洲才可以不去破壞美國的制裁行動;而當美國公司是分包商時,則另當別論。因此,法國政府給阿爾斯通一大西洋公司開了綠燈,批准該公司向莫斯科提供這種技術。

“很顯然,1982年1月至6月,歐洲對北大西洋公約理事會上達成的協議不予理睬,開始以極快的速度取代美國供應商,”羅傑·魯濱遜回憶道,“歐洲人原來承諾,在蘇聯支持波蘭的鎮壓行動期間,他們不會對美國的制裁行動挖牆腳,但是他們現在卻違背了這一鄭重承諾。”

其他的諜報證實,當歐洲人認為利用經濟武器可以取得最大效果時,他們就會對天然氣管道項目實施制裁。

1月25日,國家安全委員會獲取的情報顯示,蘇聯的兌現危機已經到了嚴重的地步了。總部設在瑞士巴塞爾的國際結算銀行(1930年成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處理德國戰爭賠償的機構和各國中央銀行之間合作的機構。現在該銀行已經成為經濟、貨幣研究和諮詢中心,並且是執行某項特殊協定的技術機構)對蘇聯銀行在西方的儲蓄額進行了彙總,結果表明已經由1981年年初時的85億美元降到年底時的約30億美元。蘇聯的貿易額也在同步減少。1980年,莫斯科與非共產主義的工業化國家的貿易盈餘曾經一度高達2.17億美元,但是到了1981年卻變成了30億美元的逆差。

西方在波蘭所採取的行動首戰告捷,把莫斯科推到了波蘭金融擔保者的境地,這個時機掌握得非常好。今後,國際金融界在與蘇聯集團打交道時將變得更加謹慎。

克里姆林宮的領導層正在為盧布的堅挺與否直冒虛汗,而天然氣管道項目(最低限度來說是被延遲了)則使他們更加苦不堪言。如果克里姆林宮不能增加硬通貨收入,其經濟形勢將處於危急關頭。”硬通貨收入是蘇聯經濟的核心部分,”原蘇共中央委員會高級官員葉夫根尼諾維科夫回憶道,“並且最重要的就是要按期完成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建設,現在已經沒有喘息的餘地了。”

比爾·克拉克交給國家安全委員會規劃研究室一系列研究任務,探討破壞蘇聯經濟的其它途徑,並且對蘇聯在這場大規模經濟戰的生存能力做出評估。

諾姆·貝利領導研究人員探討了破壞蘇聯經濟的可能機制,包括組建一個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阿根廷在內的穀物卡特爾(組織或者個人為了對某種商品的產銷進行干預而結成的聯盟。最常見的是控制價格和產量,或劃分市場範圍。各成員遵守共同政策,但財務各自獨立核算,從而限制向蘇聯的糧食出口。

說美國要對蘇聯進行的核打擊的言論雖然是無稽之談。但是,“經濟戰”的提法卻十分準確。威廉·凱西和卡斯帕·溫伯格等白宮官員,確實在想方設法爭取切斷蘇聯與西方的貿易、技術交流與貸款的通道。

5月9日,凱西在西弗吉尼亞州南部的度假勝地溫泉鎮,對商業委員會發表了一次演講。他說,蘇聯經濟“顯得越來越虛弱”,人民的“不滿情緒正在增長”。他雖然沒有明確說出美國將利用這一點,但實際上暗示了這個意思。

在私下裡,面對著美國這些一流的企業家們,凱西向他們展示了一些統計數字,說明蘇聯現在的經濟狀況是如何的糟糕。

“蘇聯的商業投資環境很惡劣,”他說,“如果我想獲利的話,那麼我就不去那裡投資。”特別是,他試圖勸說銀行家們停止向蘇聯提供貸款。凱西在其任職期間發表了幾十次演講,其中許多是對商業組織發表的。他表示,與莫斯科做生意是一個餿主意。有時,他甚至直接給公司經理們打電話,對他們施加壓力,或者向他們透露一些敏感的祕密情報,以便使他們相信,某一個特定的項目將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他的這種辦法有時很有效,有時則無效。

蘇聯人最大的和最致命的經濟風險,就是眾所周知的能源項目烏連戈伊—6。在東西方的貿易歷史上,這個項目被認為是一筆最實在的交易,凱西與溫伯格被這個項目攪得“心神不寧”。

這個項目是一條從西伯利亞北部的烏連戈伊天然氣田通向蘇聯與捷克斯洛伐克接壤地區的天然氣管道,全長3600英里。這條管道將聯接到西歐的天然氣網上,每年將向法國、意大利和西德三國聯盟輸送1.37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這條管道最初的配置是雙線,每年可為莫斯科帶來多達300億美元的硬通貨收入。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每年約為320億美元的硬通貨收入流動量,確實能夠為其經濟生活提供至關重要的支持。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前高級官員葉夫根尼諾維科夫回憶道:“對於莫斯科而言,這條管道對它的經濟生活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莫斯科究竟對這個項目的價值寄予多大的希望,則很難估計。”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弗雷德伊克爾說“:它是一棵搖錢樹,真可謂一本萬利。“

中情局解密:里根政府如何通過經濟戰搞垮蘇聯?| 文化縱橫

蘇聯"烏連戈伊-波馬雷-烏日哥羅德的洲際出口天然氣管道"郵票

由於受到外匯短缺的制約以及沒有有效地建造與運行這條管道的技術,克里姆林宮於1979年向西方尋求幫助。歐洲人正急切地想要開闢一條能夠代替中歐石油供應的通道,因此當莫斯科以保證價格向他們提供25年的天然氣時,他們大喜過望。作為交換,克里姆林宮獲得財政援助。

與過去一樣,西歐銀行同意籌措購買鋪設管道的設備和其它設備,以低於市場的利率予以貸款,並且由各自的政府提供擔保。

同時其它西歐公司提議向蘇聯出售精密設備,以換取天然氣的供應。由於它有一個長達1700英里的奧倫堡管道項目,因此莫斯科利用烏連戈伊—6來提高其在西方的信譽。實際上,這個項目的某些部分至少需要籌措到雙倍的資金。

這個雙倍資金的計劃就像是與新西伯利亞天然氣管道聯合在一起的嚴重危險事件,它首先被大通曼哈頓公司(美國最大的銀行。1955年由成立於1799年的曼哈頓銀行和成立於1877年大的通國民銀行合併而。1969年成立大通曼哈頓公司。1996年與美國第二大銀行紐約化學銀行公司合併,組成了美國最大的銀行,名稱仍為大通曼哈頓公司)負責向蘇聯、東歐和南斯拉夫貸款的一位副總裁羅傑·魯濱遜揭露了。

70年代末期,正當奧倫堡管道項目處於建造時期,他與蘇聯天然氣部部長共進晚餐。“我問蘇聯的這位部長是否支持在歐洲美元市場上借錢,以籌措這個項目的建造資金,”魯濱遜回憶道,“他笑著說:‘我將永遠不會爭取此類貸款,因為向歐洲供應天然氣的收入可以用來做任何事情。’蘇聯對外貿易銀行顯然未能在這項正在進行的計劃中向這位部長下達指令,讓他取得用於這個項目的雙倍資金。進一步的分析證明,事情確實如此。西方所有的關鍵進口物品都是為這個所謂的補償協定或者以直接易貸貿易的方式提供資金——用天然氣換取管道、壓縮機和渦輪機等設備。但與此同時,受莫斯科控制的國際開發銀行正在西方信貸市場上的四家大型企業聯合組織中籌集約為22億美元的資金。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貸款文件上清楚地說明,貸款收入就是用來購買管道、壓縮機和渦輪機等設備的。這種傲慢的態度使人感到非常震驚。”

魯濱遜將他的發現謹慎地通知了中央情報局,但是中央情報局沒有采取任何措施。1980年2月初,中央情報局的一位高級情報分析員薩姆納·本森向比爾·凱西送交了一份有關這個項目的備忘錄。

報告指出,這條天然氣管道一旦投入使用,那麼維也納、柏林和巴伐利亞對蘇聯天然氣供應的依賴程度將是90—100%,如果蘇聯人一旦以切斷供應來進行要挾,那麼西歐只能乖乖就範。而這幾個城市卻沒有把這個事實充分地向各自的公眾公開。一位美國銀行家回憶道,他曾經於1980年與當時西德的經濟部長奧托蘭布斯多夫馮舉行過一次祕密會議。蘭布斯多夫在談話中透露,德國對蘇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已經達到60%,而不是公開引述的30%的最高限度。“但也不必擔心,”蘭布斯多夫說,“德國公眾將不會獲悉真實的數據。“

本森在報告中指出:“能源貿易能讓蘇聯獲得巨大的經濟實惠,使他們即使在有持續的嚴重經濟問題的同時也能夠繼續擴張軍備。”在卡特當政期間,本森的關注成了耳旁風,卡特政府傾向認為西方應先獲得各種能源,而不是給蘇聯人戴上桎梏。不過,現在本森的觀點得到了很多人的贊成,包括總統、凱西和溫伯格。

1981年5月初,政府高層在五角大樓裡就若干議題進行會晤,天然氣管道這個議題繼續被提了出來。”我們確實感覺到必須停止這個項目,最低限度也要使其延期,”溫伯格回憶道,“這個項目將送給蘇聯人一項巨大的戰略優勢,以及一筆鉅額的現金流量。”

但國務卿亞歷山大·黑格表示反對。他認為,現在已經來不及對這個項目進行壓制了。不過在溫伯格的堅持之下,他同意指派負責經濟事務的副國務卿邁爾拉希什前往相關的幾個歐洲國家,說服他們採取一個代替天然氣管道的方案,比如利用美國的煤炭、合成燃料以及挪威的天然氣。但是,歐洲人顯然不感興趣。不過凱西和溫伯格不肯罷休,因為天然氣管道這個項目太重要了,不到萬不得已決不能放棄。因此,凱西和溫伯格讓手下另闢蹊徑。

在國防部,助理國防部長理查德·珀爾監督落實這項工作。珀爾是一位老謀深算的防務專家,他千方百計地想建立一條反蘇陣線。他拉上了本森,並且開始僱用顧問,提出天然氣管道項目的替代方案。坦率地說,有些主意真是荒唐可笑。一位顧問主張,荷蘭的天然氣儲量極大,因此歐洲的天然氣可以自給自足;另外一位顧問建議從阿爾及利亞修建一條橫貫非洲的天然氣管道;還有人提議修建一條橫貫伊朗一土耳其一希臘的天然氣管道。

在中央情報局,蘇聯問題分析辦公室把注意力主要集中於蘇聯獲取硬通貨和優惠信貸方面所得到的利益,以及蘇聯人在沒有外來幫助的情況下自行建造管道的能力;能源分析員則集中力量拿出可能的選擇方案。

5月底,國家安全規劃小組在白宮召開會議。里根總統在3月底遇刺,現在已經恢復了健康。他已經閱讀了魯濱遜的文章。總統的日程中雖然有好幾項活動安排,但最重要的活動則是7月份在加拿大的渥太華舉行的首腦會議,這將是總統第一次與外國政府首腦會晤。而且,與會者都是美國的盟國和經濟夥伴,即西方七國集團的領導人。很顯然,總統需要在這次會議上表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鑑於西方由於各種有爭議的問題而出現裂痕,國家安全規劃小組的一致看法是,因此華盛頓需要重申其領導地位。

中情局解密:里根政府如何通過經濟戰搞垮蘇聯?| 文化縱橫

電影《刺殺里根》劇照

在凱西和理查德·阿倫的支持下,溫伯格認為總統應該在峰會上主動出擊,提出美國的主張。他說,“我們必須停止這個天然氣管道項目,因為蘇聯人可從中獲得巨大的利益。”然後,他一一列舉了蘇聯人可能獲得的種種好處,而里根對這些情況早已知道了。然後,溫伯格提出了一項政策:“我認為我們必須立即以實施制裁的方式迫使這個項目停下來。“

亞歷山大·黑格表示異議:“總統先生,歐洲人不想收手。現在已經太晚了,因為他們已經陷得太深了。如果在渥太華峰會上公開提出這個問題,這隻能使我們在與西方領導人進行合作之前就與他們發生對抗。讓我先在私下裡與外交部長們商談一下這件事,看看他們是否考慮過一個代替天然氣管道的選擇方案。”

里根沒有馬上表態,帶著兩種建議回到了橢圓形辦公室。兩天之後,他採納了後一種意見,決定讓黑格與外交部長們私下磋商。但是,凱西和溫伯格這時又發現了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莫斯科正在千方百計地獲取西方技術,蘇聯軍事工業委員會負責這項工作。據估計,在蘇聯約有10萬人在對西方技術文件進行翻譯。技術轉讓可以使蘇聯每年節約數百億美元的研發費用。

蘇聯人在大肆竊取美國技術的同時,也通過曲線購買的手段從歐洲商人手中獲取。這些商人購買美國的敏感產品,然後再轉手賣給莫斯科。蘇聯人以這種方式每年獲得1億個計算機零件,並且還購買生產單元和複雜的生產線。到70年代末期,莫斯科獲取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高技術產品,絕大多數是在歐洲成交的。這還不包括他們從瑞典、瑞士和奧地利這些中立國獲得的技術。

對於凱西來說,這一點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就在從事同樣的工作——試圖鑑定希特勒的經濟脆弱性與瓶頸。”我們可以這樣說,凱西憑著他在戰爭期間積累的經驗,在一定程度上開闢了美國進行經濟戰的戰場,”凱西的特別顧問赫布·邁耶說。凱西決定讓中央情報局的一個部門專門追蹤蘇聯的技術基礎,監督蘇聯的進口情況。

中情局解密:里根政府如何通過經濟戰搞垮蘇聯?| 文化縱橫

70年代末期,斯坦斯菲爾德·特納領導的中央情報局開創了阻止西方技術向蘇聯流動祕密的K項目。凱西對這個項目進行了徹底的評審,發現該項目很不完善,幾乎沒有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人員,也沒有一個判定哪些技術是至關重要的、並且有必要停止轉讓的方針。

1981年初春,蘇聯竊取高技術的敏感情報源源不斷地送到凱西的辦公桌上。法國反間諜機構DST中有一個情報源,代號為“一路平安”。他提供的情報表明,蘇聯人正通過非法購買或者竊取西方業和軍事技術來彌補其不足。”一路平安”總共提供了4000份以上的文件,這些文件都是有關克格勃如何搜尋特殊情報、蘇聯“公司”和蘇聯軍事工業委員會如何設置以及它們是如何通過向國外派遣代理商來購買或者竊取禁運科技產品的。

美國對蘇聯在這些領域中的活動早就注意到了,但是並不知道他們有如此大的規模。“一路平安”從來沒有向法國要過錢。18個月之後,1982年11月,“一路平安”中斷了與法國的聯繫。後來才得知,他與妻子發生了激烈衝突。當一位莫斯科的民兵接近他的汽車時,他在驚慌之中開了槍。”一路平安”被抓,後來被處死。

“一路平安”送來的情報以及其它情報真實地說明,技術轉讓對於蘇聯的技術、軍事基礎和經濟領域的生存能力是多麼的重要。各種資料顯示,以蘇聯航空工業部為例,從1976年到1980年,該部通過非法獲取西方技術就節約了8億美元的研發費用,相當於10萬人年的科研工作量。

蘇聯國防生產領域中最有權勢的組織——軍事工業委員會和部長會議主席團負責制定規劃,對外貿易部予以協助。這幾家聯合提出蘇聯想要獲取的西方技術的目標清單,以改善蘇聯製造業的技術水平。軍事工業委員會控制著14億美元的國家基金,專門用於獲取西方技術。

凱西與溫伯格於1981年6月初首次將“一路平安”提供的情報送報里根。“總統先生,”他說,“蘇聯軍事工業委員會正在獲得他們所需要的50%的技術。我們必須把這個數字降下來。他們這樣做太安逸了,我們的國家安全面臨著威脅。“

里根點頭表示同意,並詢問他們有何想法。他們兩人都談到要擴大巴黎統籌委員會(一個在美國控制下的主要西方國家政府間貫徹對蘇聯和東歐國家禁運戰略物資的機構,總部在巴黎。1949年11月組成。1950年對中國實行禁運,70年代以來,禁運逐漸放寬)的權限。

溫伯格說,我們想擴大巴黎統籌委員會所確定的禁運清單上的技術出口清單。許多技術本來需要進行限制,卻沒有進行限制。我們也想向我們的盟國施加壓力,特別是要向中立國施加壓力。1979年頒佈的《出口管理與控制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槓桿。對於那些向蘇聯集團出口高技術產品的國家,我們可以嚴格限制向其頒發敏感技術的銷售許可證。這一條本來是做了規定的,但沒有得到執行。《出口管理與控制法》的第六條是總統手中的一個有力工具,它不僅可以停止美國的出口,而且也可以停止其它國家的出口。這一條款賦予總統一項權力,可以暫停或者限制“在美國管轄權範圍之內的任何貨物、技術或者其它資料的出口,或者服從美國管轄權的個人所經營的出口業務。”

這就意味著,不僅美國的本土公司出口產品要遵守這一條款,而且在海外的所有分公司以及所有使用美國技術的外國公司都要遵守這一條款。

里根很喜歡這個主意,點頭同意:“讓我們竭盡全力停止這個項目吧。”

夏初時節,溫伯格派遣理查德·珀爾到歐洲祕密訪問,旨在向盟國施加壓力,限制他們向蘇聯集團出口技術。他們最感興趣的地區是幾個中立國:瑞典、瑞士和奧地利。他們帶給這些國家如下信息:請加強你們的出口控制,否則會無法使用美國技術。

6月初,凱西收到一份下屬根據他的指示撰寫的研究報告。這份報告描繪了一幅蘇聯能源領域的圖景。蘇聯估計其石油儲量為60億到120億噸,但是如果利用目前蘇聯的開採辦法,那麼這些石油將越來越難以開採了。如果要維持產量並且開採新的儲量,那麼就需要西方的技術。在伏爾加一烏拉爾地區、俄羅斯的歐洲部分、高加索和中亞地區許多最容易開採的油田,其石油產量直線下降。據報道,莫斯科每年都要花費巨資來維持油田的生存。70年代初期,莫斯科為了維持其石油工業,每年要投資46億美元。1976——1978年,每年的投資超過60億美元。80年代初期,每年的投資額急速增長到90億美元。蘇聯石油部打算通過大量購買西方技術來緩減這些難題。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報道說莫斯科需要下述技術:迴轉式鑽機。蘇聯想對現有的油井進行深鑽,穿過堅硬的岩石以維持石油生產。這就迫使他們用美國的迴轉式鑽機來代替國產渦輪鑽機勘探技術。克里姆林宮早已公開宣佈,1985年要把鑽探工作量增加2.5倍。

中情局解密:里根政府如何通過經濟戰搞垮蘇聯?| 文化縱橫

圖為沙特阿拉伯蓋瓦爾油田分佈圖

蘇聯石油部對海上油井的產量十分看好,特別是巴倫支海(位於歐洲北岸與蘇聯的新地島、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挪威的斯匹次卑爾根群島之間,荷蘭航海家威廉巴倫支曾率探險隊到達新地島,發現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的無冰海域裡的油井,但當前的產量卻令人憂慮。他們希望獲得英國的技術與方法,因為這些技術與方法在北海大西洋的邊緣海。在大不列顛島和歐洲大陸之間。海水常年不凍,海底蘊藏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證明是十分成功的。有報道推測,今後幾年將是非常關鍵的,如果莫斯科無法獲得這些技術,那麼它將耗費數十億美元進行研發。1981年10月,美國開始實施一項限制向莫斯科出口美國技術的大規模計劃。

在冷戰期間,能源是一個重要的戰場。能源市場上發生的戰鬥是一場“零和”遊戲(其本意為賭賽雙方一方的得益,必然來自另一方的損失),唯一的問題就是誰可能成為贏家。與其它任何國家所不同的是,沙特阿拉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生產國能夠決定誰是贏家誰是輸家,因此沙特就成為美國政府制定政策的焦點。

在戴維·朗起草的一份國務院機密報告中,將沙特阿拉伯描繪成為一個由王室所統治的不穩定的國家,極易受到威脅。報告指出:“由於伊朗人的煽動,存在著這樣一種可能性,即至少有一部分什葉派教徒將像抱怨沙特政府那樣,首先會抱怨美國,進而抱怨”阿拉伯一美國石油公司“。最近,反政府與反美印刷品已經開始出現在該公司和沙特東方省的其它地方,而且有報道說什葉派中持不同政見者正在著手組建自己的組織。”

—— 新書推薦 ——

中情局解密:里根政府如何通過經濟戰搞垮蘇聯?| 文化縱橫

本文節選自[美]彼得·施瓦茨:《里根政府是怎樣搞垮蘇聯的》,殷雄譯,新華出版社2001年版,轉自“法意讀書”。篇幅所限,內容有所刪節,註釋從略。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敬請聯繫刪除。文章經由“文化縱橫”重新編輯,歡迎個人分享,媒體轉載請在後臺留言,如按照此版直接複製轉載,敬請註明文章原始出處及轉載來源“文化縱橫”(whzh_21bcr)。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