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丨綜藝、劇集頻頻發力,經濟類訪談節目要如何“破圈”?'

"


"


解密丨綜藝、劇集頻頻發力,經濟類訪談節目要如何“破圈”?



導讀:近年綜藝、劇集頻頻在熒幕端發力,時有爆款呈現。傳統經濟訪談節目的生存空間儘管被不斷壓縮,但仍有“破圈”而出的空間。一檔經濟訪談節目想要真正實現“全民狂歡”,需要自我灌注“新動能”。


但凡提到經濟訪談這類傳統的電視節目,大多數人會想到主持人與嘉賓一對一“對話式”敘事結構的場景。高端的話題、晦澀難懂的專業內容、略顯沉悶的對話設置,讓經濟訪談節目想要“破圈”似乎變成了很難的一件事情。

5月23日,由安徽衛視、《環球人物》雜誌、海棠映日聯合出品的大型高端經濟人物訪談節目《品格》正式播出,將目光對準了改革開放40年來老一輩與新生代的企業家,沉浸式的場景訪談結構不僅還原商業領袖的創業故事,更深度解讀新經濟發展密碼,用時代精神和社會價值觀為節目灌注“新動能”,打破傳統經濟類訪談節目越走越小眾的怪圈,完成了自己的“破圈”之路。

十二位嘉賓來自不同領域

他們卻有著同一共性品格


這是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無數青年創業者對如何規劃自己的商業之路毫無頭緒。《品格》節目的切入點聚焦企業家們的創業經驗和人生感悟,對青年創業者來說都是最寶貴的“精神食糧”。


"


解密丨綜藝、劇集頻頻發力,經濟類訪談節目要如何“破圈”?



導讀:近年綜藝、劇集頻頻在熒幕端發力,時有爆款呈現。傳統經濟訪談節目的生存空間儘管被不斷壓縮,但仍有“破圈”而出的空間。一檔經濟訪談節目想要真正實現“全民狂歡”,需要自我灌注“新動能”。


但凡提到經濟訪談這類傳統的電視節目,大多數人會想到主持人與嘉賓一對一“對話式”敘事結構的場景。高端的話題、晦澀難懂的專業內容、略顯沉悶的對話設置,讓經濟訪談節目想要“破圈”似乎變成了很難的一件事情。

5月23日,由安徽衛視、《環球人物》雜誌、海棠映日聯合出品的大型高端經濟人物訪談節目《品格》正式播出,將目光對準了改革開放40年來老一輩與新生代的企業家,沉浸式的場景訪談結構不僅還原商業領袖的創業故事,更深度解讀新經濟發展密碼,用時代精神和社會價值觀為節目灌注“新動能”,打破傳統經濟類訪談節目越走越小眾的怪圈,完成了自己的“破圈”之路。

十二位嘉賓來自不同領域

他們卻有著同一共性品格


這是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無數青年創業者對如何規劃自己的商業之路毫無頭緒。《品格》節目的切入點聚焦企業家們的創業經驗和人生感悟,對青年創業者來說都是最寶貴的“精神食糧”。


解密丨綜藝、劇集頻頻發力,經濟類訪談節目要如何“破圈”?



在已經播出的十二期節目裡,十二位嘉賓來自不同領域。其中既有從傳統實業起家的老一輩創業者,也有見證了互聯網發展的一代“弄潮兒”,更有時下最具流量的影視、智能汽車行業的“搏擊者”,這些人所立足的行業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象徵著改革開放40年來整個時代商業經濟的變遷,見證了“舊經濟”與“新經濟”的接軌與變革,呈現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宏偉時代圖景,在他們的身上也有著共性的時代品格。


"


解密丨綜藝、劇集頻頻發力,經濟類訪談節目要如何“破圈”?



導讀:近年綜藝、劇集頻頻在熒幕端發力,時有爆款呈現。傳統經濟訪談節目的生存空間儘管被不斷壓縮,但仍有“破圈”而出的空間。一檔經濟訪談節目想要真正實現“全民狂歡”,需要自我灌注“新動能”。


但凡提到經濟訪談這類傳統的電視節目,大多數人會想到主持人與嘉賓一對一“對話式”敘事結構的場景。高端的話題、晦澀難懂的專業內容、略顯沉悶的對話設置,讓經濟訪談節目想要“破圈”似乎變成了很難的一件事情。

5月23日,由安徽衛視、《環球人物》雜誌、海棠映日聯合出品的大型高端經濟人物訪談節目《品格》正式播出,將目光對準了改革開放40年來老一輩與新生代的企業家,沉浸式的場景訪談結構不僅還原商業領袖的創業故事,更深度解讀新經濟發展密碼,用時代精神和社會價值觀為節目灌注“新動能”,打破傳統經濟類訪談節目越走越小眾的怪圈,完成了自己的“破圈”之路。

十二位嘉賓來自不同領域

他們卻有著同一共性品格


這是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無數青年創業者對如何規劃自己的商業之路毫無頭緒。《品格》節目的切入點聚焦企業家們的創業經驗和人生感悟,對青年創業者來說都是最寶貴的“精神食糧”。


解密丨綜藝、劇集頻頻發力,經濟類訪談節目要如何“破圈”?



在已經播出的十二期節目裡,十二位嘉賓來自不同領域。其中既有從傳統實業起家的老一輩創業者,也有見證了互聯網發展的一代“弄潮兒”,更有時下最具流量的影視、智能汽車行業的“搏擊者”,這些人所立足的行業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象徵著改革開放40年來整個時代商業經濟的變遷,見證了“舊經濟”與“新經濟”的接軌與變革,呈現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宏偉時代圖景,在他們的身上也有著共性的時代品格。


解密丨綜藝、劇集頻頻發力,經濟類訪談節目要如何“破圈”?



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從不同角度分享自己從底層做起,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展現成功背後的拼搏與堅持;八十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不但回顧了自己帶領團隊自主研發聯想漢卡、聯想中文輸入法等產品,開啟了國內個人PC時代的歷程,還分享了自己至今仍堅持創業,走在自主創新道路上的勵志故事;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從一個不服輸的“雞場經營者”,到進軍餐飲業延伸產業鏈條,實現中國版“小雞快跑”,背後展現的是中國人的不服輸和勤勞……


"


解密丨綜藝、劇集頻頻發力,經濟類訪談節目要如何“破圈”?



導讀:近年綜藝、劇集頻頻在熒幕端發力,時有爆款呈現。傳統經濟訪談節目的生存空間儘管被不斷壓縮,但仍有“破圈”而出的空間。一檔經濟訪談節目想要真正實現“全民狂歡”,需要自我灌注“新動能”。


但凡提到經濟訪談這類傳統的電視節目,大多數人會想到主持人與嘉賓一對一“對話式”敘事結構的場景。高端的話題、晦澀難懂的專業內容、略顯沉悶的對話設置,讓經濟訪談節目想要“破圈”似乎變成了很難的一件事情。

5月23日,由安徽衛視、《環球人物》雜誌、海棠映日聯合出品的大型高端經濟人物訪談節目《品格》正式播出,將目光對準了改革開放40年來老一輩與新生代的企業家,沉浸式的場景訪談結構不僅還原商業領袖的創業故事,更深度解讀新經濟發展密碼,用時代精神和社會價值觀為節目灌注“新動能”,打破傳統經濟類訪談節目越走越小眾的怪圈,完成了自己的“破圈”之路。

十二位嘉賓來自不同領域

他們卻有著同一共性品格


這是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無數青年創業者對如何規劃自己的商業之路毫無頭緒。《品格》節目的切入點聚焦企業家們的創業經驗和人生感悟,對青年創業者來說都是最寶貴的“精神食糧”。


解密丨綜藝、劇集頻頻發力,經濟類訪談節目要如何“破圈”?



在已經播出的十二期節目裡,十二位嘉賓來自不同領域。其中既有從傳統實業起家的老一輩創業者,也有見證了互聯網發展的一代“弄潮兒”,更有時下最具流量的影視、智能汽車行業的“搏擊者”,這些人所立足的行業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象徵著改革開放40年來整個時代商業經濟的變遷,見證了“舊經濟”與“新經濟”的接軌與變革,呈現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宏偉時代圖景,在他們的身上也有著共性的時代品格。


解密丨綜藝、劇集頻頻發力,經濟類訪談節目要如何“破圈”?



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從不同角度分享自己從底層做起,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展現成功背後的拼搏與堅持;八十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不但回顧了自己帶領團隊自主研發聯想漢卡、聯想中文輸入法等產品,開啟了國內個人PC時代的歷程,還分享了自己至今仍堅持創業,走在自主創新道路上的勵志故事;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從一個不服輸的“雞場經營者”,到進軍餐飲業延伸產業鏈條,實現中國版“小雞快跑”,背後展現的是中國人的不服輸和勤勞……


解密丨綜藝、劇集頻頻發力,經濟類訪談節目要如何“破圈”?



從“乾貨”到“品格”,從“創業”到“做人”,在這些嘉賓共性品格的另一面,是企業成功基因密碼的深度解讀。任何一檔經濟類節目,它所產生的社會價值都在於如何引領行業、社會經濟向前不斷髮展,為觀眾指明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向,而“從人到事”自內由外進行剖析,解構企業成功基因密碼,無疑是讓觀眾“樂在其中”的最佳方式。

“製造熱點”:

不只是綜藝節目的權利


“顆粒度”一詞最近火爆互聯網。“顆粒度”是垂直細分的一種更精細化表達,《品格》所展現的專業內容正是知識“顆粒度”的表現。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每個觀眾都能在《品格》所準備的大舞臺上找到自己的關注點,引發垂直領域內的討論,帶來更多聲浪。

科技創新是“新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儘管科技公司能夠給社會創造極大價值,但在企業草創階段,環境往往極其艱苦。創新工場陶寧的到來,讓觀眾共同聚焦中國科技創業者這個垂直細分領域,從陶寧和創新工場十年深耕技術VC的角度,揭祕科技創投的投資邏輯。對擁有無限創業熱情的當代年輕人而言,這樣的話題永遠聊不完,自然在熒幕內外討論的聲音一浪更比一浪高。


"


解密丨綜藝、劇集頻頻發力,經濟類訪談節目要如何“破圈”?



導讀:近年綜藝、劇集頻頻在熒幕端發力,時有爆款呈現。傳統經濟訪談節目的生存空間儘管被不斷壓縮,但仍有“破圈”而出的空間。一檔經濟訪談節目想要真正實現“全民狂歡”,需要自我灌注“新動能”。


但凡提到經濟訪談這類傳統的電視節目,大多數人會想到主持人與嘉賓一對一“對話式”敘事結構的場景。高端的話題、晦澀難懂的專業內容、略顯沉悶的對話設置,讓經濟訪談節目想要“破圈”似乎變成了很難的一件事情。

5月23日,由安徽衛視、《環球人物》雜誌、海棠映日聯合出品的大型高端經濟人物訪談節目《品格》正式播出,將目光對準了改革開放40年來老一輩與新生代的企業家,沉浸式的場景訪談結構不僅還原商業領袖的創業故事,更深度解讀新經濟發展密碼,用時代精神和社會價值觀為節目灌注“新動能”,打破傳統經濟類訪談節目越走越小眾的怪圈,完成了自己的“破圈”之路。

十二位嘉賓來自不同領域

他們卻有著同一共性品格


這是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無數青年創業者對如何規劃自己的商業之路毫無頭緒。《品格》節目的切入點聚焦企業家們的創業經驗和人生感悟,對青年創業者來說都是最寶貴的“精神食糧”。


解密丨綜藝、劇集頻頻發力,經濟類訪談節目要如何“破圈”?



在已經播出的十二期節目裡,十二位嘉賓來自不同領域。其中既有從傳統實業起家的老一輩創業者,也有見證了互聯網發展的一代“弄潮兒”,更有時下最具流量的影視、智能汽車行業的“搏擊者”,這些人所立足的行業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象徵著改革開放40年來整個時代商業經濟的變遷,見證了“舊經濟”與“新經濟”的接軌與變革,呈現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宏偉時代圖景,在他們的身上也有著共性的時代品格。


解密丨綜藝、劇集頻頻發力,經濟類訪談節目要如何“破圈”?



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從不同角度分享自己從底層做起,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展現成功背後的拼搏與堅持;八十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不但回顧了自己帶領團隊自主研發聯想漢卡、聯想中文輸入法等產品,開啟了國內個人PC時代的歷程,還分享了自己至今仍堅持創業,走在自主創新道路上的勵志故事;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從一個不服輸的“雞場經營者”,到進軍餐飲業延伸產業鏈條,實現中國版“小雞快跑”,背後展現的是中國人的不服輸和勤勞……


解密丨綜藝、劇集頻頻發力,經濟類訪談節目要如何“破圈”?



從“乾貨”到“品格”,從“創業”到“做人”,在這些嘉賓共性品格的另一面,是企業成功基因密碼的深度解讀。任何一檔經濟類節目,它所產生的社會價值都在於如何引領行業、社會經濟向前不斷髮展,為觀眾指明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向,而“從人到事”自內由外進行剖析,解構企業成功基因密碼,無疑是讓觀眾“樂在其中”的最佳方式。

“製造熱點”:

不只是綜藝節目的權利


“顆粒度”一詞最近火爆互聯網。“顆粒度”是垂直細分的一種更精細化表達,《品格》所展現的專業內容正是知識“顆粒度”的表現。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每個觀眾都能在《品格》所準備的大舞臺上找到自己的關注點,引發垂直領域內的討論,帶來更多聲浪。

科技創新是“新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儘管科技公司能夠給社會創造極大價值,但在企業草創階段,環境往往極其艱苦。創新工場陶寧的到來,讓觀眾共同聚焦中國科技創業者這個垂直細分領域,從陶寧和創新工場十年深耕技術VC的角度,揭祕科技創投的投資邏輯。對擁有無限創業熱情的當代年輕人而言,這樣的話題永遠聊不完,自然在熒幕內外討論的聲音一浪更比一浪高。


解密丨綜藝、劇集頻頻發力,經濟類訪談節目要如何“破圈”?


外圍社會話題的“花式出圈”也是吸引“吃瓜網友”們的絕佳手段。或許你對格力電器的發展史並不感興趣,但董明珠與雷軍這兩位之間的十億賭約究竟孰勝孰負一石激起千層浪,#董明珠喊話雷軍#、#董明珠祕密培養接班人#等節目相關話題霸屏微博財經話題榜,#董明珠每天打扮不超過五分鐘#更是登頂微博熱搜榜,“挺董派”和“米粉”之間的爭論為《品格》引入大量流量。

娛樂綜藝製造熱點不是什麼稀奇事,“炒作”帶來的流量紅利早已讓娛樂圈嚐盡甜頭。但“製造熱點”絕不是娛樂綜藝的獨享權利,《品格》這檔經濟類訪談節目製造起熱點來更是毫不手軟,不過它製造的是“時代的熱點”,是站在“時代的脈搏”上跳舞。

“新經濟”亟需“新動能”

經濟人物訪談也一樣


縱觀過往幾十年的經濟訪談節目,邀請到的嘉賓都是商界大拿,講的都是時下經濟發展的核心話題,為何近年關注度越來越低,甚至有人常說“經濟訪談節目不好看”,是真的不好看嗎?

未必。

一檔節目是否好看,表現形式只是它的外包裝,核心仍在節目所呈現給觀眾的內容。觀眾為什麼要看這檔節目,顯得尤其重要。

那觀眾為何要看經濟訪談節目?

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當前我國發展正處於這樣一個關鍵時期,必須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新經濟亟需新動能,經濟人物訪談節目也一樣,無論是嘉賓的選擇,還是內容的導向,都需要具備“新動能”。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人民日報海外版曾為《品格》節目點贊,認為節目在極致的商業市場環境中,挖掘出行業變化、公司運作、人際關係等相關看點,既著眼於時代變遷對企業家個人命運的影響,呈現他們不同的成長路徑和價值選擇,也通過一組富有活力的中國企業家群像,折射出經濟社會發展的全新動向。

《品格》出品人胡雅清也在接受《廣電時評》採訪時曾表示,“無論什麼年齡層,只要是熱愛知識,希望努力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的人,對於這檔節目應該都是比較喜歡的”,這恰恰是經濟訪談節目的“根”之所在——知識、價值。

知識和價值永遠是經濟人物訪談節目最基本也最吸引人的魅力。經濟人物訪談節目的任務就是要為觀眾、為社會重塑社會價值觀,灌輸“新經濟”時代的知識點。《品格》打破了傳統經濟人物訪談節目“晦澀難懂”的桎梏,直擊人們成長、創業中的“痛點”,用更加創新、易懂的方式解讀這個時代人們應當具備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這恰恰是當代青年在累積財富過程中相對薄弱的一環,也是老一輩人所希冀社會能夠不斷傳承的一環。


"


解密丨綜藝、劇集頻頻發力,經濟類訪談節目要如何“破圈”?



導讀:近年綜藝、劇集頻頻在熒幕端發力,時有爆款呈現。傳統經濟訪談節目的生存空間儘管被不斷壓縮,但仍有“破圈”而出的空間。一檔經濟訪談節目想要真正實現“全民狂歡”,需要自我灌注“新動能”。


但凡提到經濟訪談這類傳統的電視節目,大多數人會想到主持人與嘉賓一對一“對話式”敘事結構的場景。高端的話題、晦澀難懂的專業內容、略顯沉悶的對話設置,讓經濟訪談節目想要“破圈”似乎變成了很難的一件事情。

5月23日,由安徽衛視、《環球人物》雜誌、海棠映日聯合出品的大型高端經濟人物訪談節目《品格》正式播出,將目光對準了改革開放40年來老一輩與新生代的企業家,沉浸式的場景訪談結構不僅還原商業領袖的創業故事,更深度解讀新經濟發展密碼,用時代精神和社會價值觀為節目灌注“新動能”,打破傳統經濟類訪談節目越走越小眾的怪圈,完成了自己的“破圈”之路。

十二位嘉賓來自不同領域

他們卻有著同一共性品格


這是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無數青年創業者對如何規劃自己的商業之路毫無頭緒。《品格》節目的切入點聚焦企業家們的創業經驗和人生感悟,對青年創業者來說都是最寶貴的“精神食糧”。


解密丨綜藝、劇集頻頻發力,經濟類訪談節目要如何“破圈”?



在已經播出的十二期節目裡,十二位嘉賓來自不同領域。其中既有從傳統實業起家的老一輩創業者,也有見證了互聯網發展的一代“弄潮兒”,更有時下最具流量的影視、智能汽車行業的“搏擊者”,這些人所立足的行業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象徵著改革開放40年來整個時代商業經濟的變遷,見證了“舊經濟”與“新經濟”的接軌與變革,呈現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宏偉時代圖景,在他們的身上也有著共性的時代品格。


解密丨綜藝、劇集頻頻發力,經濟類訪談節目要如何“破圈”?



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從不同角度分享自己從底層做起,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展現成功背後的拼搏與堅持;八十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不但回顧了自己帶領團隊自主研發聯想漢卡、聯想中文輸入法等產品,開啟了國內個人PC時代的歷程,還分享了自己至今仍堅持創業,走在自主創新道路上的勵志故事;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從一個不服輸的“雞場經營者”,到進軍餐飲業延伸產業鏈條,實現中國版“小雞快跑”,背後展現的是中國人的不服輸和勤勞……


解密丨綜藝、劇集頻頻發力,經濟類訪談節目要如何“破圈”?



從“乾貨”到“品格”,從“創業”到“做人”,在這些嘉賓共性品格的另一面,是企業成功基因密碼的深度解讀。任何一檔經濟類節目,它所產生的社會價值都在於如何引領行業、社會經濟向前不斷髮展,為觀眾指明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向,而“從人到事”自內由外進行剖析,解構企業成功基因密碼,無疑是讓觀眾“樂在其中”的最佳方式。

“製造熱點”:

不只是綜藝節目的權利


“顆粒度”一詞最近火爆互聯網。“顆粒度”是垂直細分的一種更精細化表達,《品格》所展現的專業內容正是知識“顆粒度”的表現。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每個觀眾都能在《品格》所準備的大舞臺上找到自己的關注點,引發垂直領域內的討論,帶來更多聲浪。

科技創新是“新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儘管科技公司能夠給社會創造極大價值,但在企業草創階段,環境往往極其艱苦。創新工場陶寧的到來,讓觀眾共同聚焦中國科技創業者這個垂直細分領域,從陶寧和創新工場十年深耕技術VC的角度,揭祕科技創投的投資邏輯。對擁有無限創業熱情的當代年輕人而言,這樣的話題永遠聊不完,自然在熒幕內外討論的聲音一浪更比一浪高。


解密丨綜藝、劇集頻頻發力,經濟類訪談節目要如何“破圈”?


外圍社會話題的“花式出圈”也是吸引“吃瓜網友”們的絕佳手段。或許你對格力電器的發展史並不感興趣,但董明珠與雷軍這兩位之間的十億賭約究竟孰勝孰負一石激起千層浪,#董明珠喊話雷軍#、#董明珠祕密培養接班人#等節目相關話題霸屏微博財經話題榜,#董明珠每天打扮不超過五分鐘#更是登頂微博熱搜榜,“挺董派”和“米粉”之間的爭論為《品格》引入大量流量。

娛樂綜藝製造熱點不是什麼稀奇事,“炒作”帶來的流量紅利早已讓娛樂圈嚐盡甜頭。但“製造熱點”絕不是娛樂綜藝的獨享權利,《品格》這檔經濟類訪談節目製造起熱點來更是毫不手軟,不過它製造的是“時代的熱點”,是站在“時代的脈搏”上跳舞。

“新經濟”亟需“新動能”

經濟人物訪談也一樣


縱觀過往幾十年的經濟訪談節目,邀請到的嘉賓都是商界大拿,講的都是時下經濟發展的核心話題,為何近年關注度越來越低,甚至有人常說“經濟訪談節目不好看”,是真的不好看嗎?

未必。

一檔節目是否好看,表現形式只是它的外包裝,核心仍在節目所呈現給觀眾的內容。觀眾為什麼要看這檔節目,顯得尤其重要。

那觀眾為何要看經濟訪談節目?

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當前我國發展正處於這樣一個關鍵時期,必須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發展新經濟。”新經濟亟需新動能,經濟人物訪談節目也一樣,無論是嘉賓的選擇,還是內容的導向,都需要具備“新動能”。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人民日報海外版曾為《品格》節目點贊,認為節目在極致的商業市場環境中,挖掘出行業變化、公司運作、人際關係等相關看點,既著眼於時代變遷對企業家個人命運的影響,呈現他們不同的成長路徑和價值選擇,也通過一組富有活力的中國企業家群像,折射出經濟社會發展的全新動向。

《品格》出品人胡雅清也在接受《廣電時評》採訪時曾表示,“無論什麼年齡層,只要是熱愛知識,希望努力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的人,對於這檔節目應該都是比較喜歡的”,這恰恰是經濟訪談節目的“根”之所在——知識、價值。

知識和價值永遠是經濟人物訪談節目最基本也最吸引人的魅力。經濟人物訪談節目的任務就是要為觀眾、為社會重塑社會價值觀,灌輸“新經濟”時代的知識點。《品格》打破了傳統經濟人物訪談節目“晦澀難懂”的桎梏,直擊人們成長、創業中的“痛點”,用更加創新、易懂的方式解讀這個時代人們應當具備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這恰恰是當代青年在累積財富過程中相對薄弱的一環,也是老一輩人所希冀社會能夠不斷傳承的一環。


解密丨綜藝、劇集頻頻發力,經濟類訪談節目要如何“破圈”?



在這個仍然被娛樂綜藝霸屏的夏天,《品格》連續三期同時段收視率排名第二,第九期關於倪光南院士的訪談收視率破0.5%,節目成功圈粉幾代人,實現經濟類訪談節目的“破圈”。這些優異的成績已然證明只要找對了切入點,經濟訪談節目仍然有著廣闊的觀眾市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