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後第一個獨立國家,一個音樂家為何起作用?與美國有關

蘇聯解體後,15個加盟共和國宣佈獨立,但最初獨立的卻是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是第一個獨立的加盟國。說起立陶宛獨立,充滿了詭異的內幕,讓我們從歷史資料中追尋立陶宛獨立內幕。

蘇聯解體後第一個獨立國家,一個音樂家為何起作用?與美國有關

滲透:教育體制崩塌

二戰結束後,蘇聯與美國兩大冷戰陣營形成後,蘇聯就成為西方國家“眼中釘、肉中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瓦解削弱蘇聯上,可以說想盡了一切辦法。比如用武器裝備競賽想拖垮蘇聯,但沒有成功,反而使蘇聯經濟與軍事迅速發展,一度超越了美國。蘇聯與美國在全世界範圍內爭奪勢力範圍,但美國陷入越南戰爭而不能自拔。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已經沒有能力與蘇聯爭霸了。

蘇聯解體後第一個獨立國家,一個音樂家為何起作用?與美國有關

但里根總統上臺後,他手下雲集一群很厲害的智囊團,他們建議里根改變瓦解蘇聯方式,用軟方式滲透,達到瓦解的目的。最有名的當屬布熱津斯基所說的那樣“用美國生活方式培養他們下一代,來顛覆他們自己。”可以說美國的這種方式很奏效。在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瓦解蘇聯過程中,一些蘇聯及東歐國家的精英及民眾,嚮往西方生活,甚至盼望國家馬上變天。這種嚮往最主要還是來自蘇聯及東歐國家教育上出了問題。此問題與美國等西方國家長期滲透有關。

蘇聯解體後第一個獨立國家,一個音樂家為何起作用?與美國有關

美國想通過教育滲透,佔領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思想陣地,美國CIA局長艾倫.杜勒斯曾經有一句經典的話:“我們要利用一切辦法,支持和培養一批‘學者’、‘藝術家’,讓他們改變青年人意識,不斷向青年人灌輸暴力崇拜、背叛行為崇拜,凡是一切不道德行為都讓他們產生崇拜,以此在這些國家中製造混亂,讓民眾無所適從……即使出現少數清醒的人,也要想法孤立他們,打擊他們,他們成為孤立無援甚至被人恥笑的對象,並宣稱他們是社會渣滓……要把布爾什維克的根挖出來,把他們的精神道德基礎清除掉……”

蘇聯解體後第一個獨立國家,一個音樂家為何起作用?與美國有關

每個清醒的人看這句話,都會感到後背發涼,這就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對蘇聯及東歐國家教育體制的滲透。杜勒斯這篇針對蘇聯的演講發表於1945年,並沒有因為美國戰略微調而改變,相反經過71年,在蘇聯等國家發揮了作用。以前是蘇聯是美國的對手,那麼美國下一個對手又是誰呢?

今天讓我們看看美國在蘇聯教育滲透上的一個典型事例,並且造就了蘇聯解體的“多米諾骨牌”。

蘇聯解體後第一個獨立國家,一個音樂家為何起作用?與美國有關

背叛:複雜家庭背景

在美國意識形態方面的進攻上,蘇聯意識形態的確出現了迷失問題,而且信仰在蘇聯解體前就已經崩塌。蘇聯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也沒有發起“意識形態”的反擊,致使蘇聯被美國等意識形態所瓦解。

當時蘇聯教育系統出現了很多被西方人封的“學者”、“教授”,反正封個“學者”、“教授”也花不了幾個錢,讓這些“學者”、“教授”們成為成為瓦解蘇聯的主攻手。他們在教育系統內公開宣揚反G及反體制學說,搞亂學生的思想。

有些學者教授甚至在課堂鼓動學生上街抗議自己的不滿,甚至拿西方贊助的資金組織參與政治活動。在這些學者教授中,有一個叫維陶塔斯·蘭茨貝吉斯的人,是最典型的代表人物。

蘇聯解體後第一個獨立國家,一個音樂家為何起作用?與美國有關

蘭茨貝吉斯是立陶宛一位音樂教授。他出生於立陶宛,關於他的介紹不要被百科介紹所迷惑,讓我們來看看他的一段過往的“黑歷史”。1932年,蘭茨貝吉斯出生於立陶宛的考納斯市一戶平民家庭,其父在歐洲(一會兒介紹他父親的情況)。

上世紀五十年代,蘭茨貝吉斯到維爾紐斯音樂學院學習,當時蘇聯著名的音樂學室德瓦里奧納斯是其鋼琴老師。但到了大三時,德瓦里奧納斯給蘭茨貝吉斯寫了一句評語:“年輕人,別再折磨自己,也別再折磨我了,您成為不了鋼琴家。”既然成不了鋼琴家,蘭茨貝吉斯轉而從事音樂理論,畢業後他專寫了一本評價藝術家丘爾廖尼斯的書,因此獲得副博士學位,並留校當了教授。

蘇聯解體後第一個獨立國家,一個音樂家為何起作用?與美國有關

蘭茨貝吉斯是蘇聯體制的受益者,正是在蘇聯體制下,他才有一份體面工作,還娶了一位美麗妻子,擁有一個幸福家庭。但此人就如蘇聯音樂家評價那樣,他被鋼琴專業淘汰,而且音樂學術理論才一年多。但他有一個最大愛好就是“熱愛政治”。在蘭茨貝吉斯身上,融合了當時蘇聯教授的三大特點:一是沒有專業水準,卻能進入大學課堂,便成自己的私人領地。二是熱衷政治,與西方國家勾結,不惜分裂自己的國家。三是擅長投機,無論什麼時候都能抓到一切。

由於蘭茨貝吉斯父親在外國,因此,他可以隨意出國探親。正是在其出國這段時間,他被西方人盯上,成為西方的代言人。一會兒我們再具體介紹。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蘇聯在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下,逐漸把蘇聯帶向不歸路,此時蘭茨貝吉斯成立一個“薩尤基斯”的黨派,併成為該黨派領導人,此組織目標就是分裂蘇聯,謀求立陶宛獨立。

蘇聯解體後第一個獨立國家,一個音樂家為何起作用?與美國有關

1988年10月22日,蘭茨貝吉斯的薩尤基斯召開成立大會,吸引了四千多立陶宛人蔘加,還有其他加盟共和國的“民主人士”、“意見領袖”也參加。成立大會時,詩人馬爾欽基亞維丘斯宣讀開幕詞,此時還有一位90歲的老人蔘加會議,這就是蘭茨貝吉斯父親扎姆卡里尼斯。

蘭茨貝吉斯父親是做什麼的?原來他曾是二戰時立陶宛的政府部長,要知道這屆政府是納粹佔領下的偽政府。據資料記載,蘭茨貝吉斯父親還向納粹宣過誓,並在為納粹效忠信上簽名:效忠於希特勒。

就是這樣一位納粹分子,蘇聯對其兒子很仁義,供其上大學成為教授。但蘭茨貝吉斯並不知道感恩。以美國為首西方國家為了顛覆蘇聯,連納粹身份都不顧了。

這次成立大會上,“蘇聯解體之父”雅科夫列夫也承認該黨派的成立,還有大量西方媒體參加。可見蘇聯解體前,一個打著“民主”旗號旨在分裂蘇聯的組織,蘇聯居然還承認它們,不得不引人深思。

蘇聯解體後第一個獨立國家,一個音樂家為何起作用?與美國有關

投機:受到西方青睞

俗話說:“吃人飯,就要為人幹活”。蘭茨貝吉斯受西方支援,他的組織才得以生存。當然為了分裂蘇聯,蘭茨貝吉斯為西方做了很多事。此人憎恨一切蘇聯的東西,他把維護蘇聯統一的人都打上“暴政維護者”的標籤。

他甚至編造“納粹身份”的父親,受蘇聯打壓而流亡的故事。他對自己的學生講,對民眾講,很多人都相信他是一個可憐的人。

蘭茨貝吉斯為什麼這樣講,一切都來源他的“投機”,他想利用投機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想當國家領導人。他為出國,甚至編造謊言向克格勃說海外“反蘇分子”的情報,他才得經常出國看父親,接觸西方的培訓。

而對西方國家情報機關,他又把蘇聯的一些情報提供給他們。用現在話講,他是“雙重間諜”。但蘭茨貝吉斯的投機的確起了作用。

蘇聯解體後第一個獨立國家,一個音樂家為何起作用?與美國有關

立陶宛從蘇聯獨立後,蘭茨貝吉斯當上議長,此位置是立陶宛最初獨立時的最高領導人位置。但當立陶宛獨立後,對議員進行調查時,他又利用自己的議長身份躲過調查。但克格勃前特工施羅寧對蘭茨貝吉斯的底細最瞭解,但他揭露蘭茨貝吉斯黑材料被壓下,後來他在回憶錄中寫了這段資料。

為什麼蘭茨貝吉斯極力想分裂蘇聯?因為他越是積極,他就越能得到源源不斷的美元,這才是真正的目的。

內幕:充當西方棋子

讓我們看看蘭茨貝吉斯如何分裂蘇聯的。他作為美國的紅人,為了分裂蘇聯,他成立的自己的刊物《共和國報》,其先進的印刷設備全是美製,當時該報有各種語言的版本,連蘇聯的《真理報》都服氣。

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他參加街頭運動,一大批如美國之音、英國BBC、德國之聲、法國國廣等媒體就會為他造勢站臺,不想成名人都難。

1990年3月11日,蘇聯還沒解體,立陶宛就在蘭茨貝吉斯的堅持下宣佈實質性獨立。當時蘇聯不同意,又是經濟制裁,又是軍事威脅。蘭茨貝吉斯不顧民眾的死活,堅持要獨立,立陶宛獨立後把原屬蘇聯的私有企業全部私有化。

蘇聯解體後第一個獨立國家,一個音樂家為何起作用?與美國有關

從立陶宛獨立來看,當時發生所謂的“流血衝突”,讓我們來看看當時流血衝突的內幕。當時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的電視塔廣場發生流血事件,現在依然認為是蘇聯派軍隊鎮壓了立陶宛的“民主人士”,但真相卻不是這樣。

1991年1月8日,蘭茨貝吉斯就對宣佈“有利劍要斬我們了!”於是“民主鬥士”開始分發衝鋒槍和手槍,甚至分發麵包和水。當時議會大廈發生武鬥,一些人被捕,重要道路被封。

但此時蘇聯並未進行軍事幹預,是立陶宛在想象中進行了“戰備”,“民主鬥士”們開始在街頭構築工事,他們甚至還派車輛把幼兒園的小朋友拉往可能發生衝突的地段,這種做法太狠毒,因為發生衝突後,他們可以嫁禍於蘇軍。

蘇聯解體後第一個獨立國家,一個音樂家為何起作用?與美國有關

1991年1月13日,流血事件發生了,只是小規模的,難道真是蘇聯特種兵槍殺的?看看死者身上的疑點就明白了。首先死者身子彈是莫辛式步槍射出,此槍蘇軍早已淘汰,特種兵不會用。其次,死者身上中彈方向很詭異,居然都是從上向下,而當時蘇軍與反抗者是面對面。最後,真正從背後開槍被打死的是一名蘇軍。

蘭茨貝吉斯的助手說出了真相。他說當時流血衝突開槍的是立陶宛國防部佩特克雅維丘斯帶18名的自己人,帶著武器進入電視塔向民眾開槍。而最終策劃這一陰謀的是西方情報機構。真相公佈已經沒意義了,因為蘇聯解體了,覆水難收了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