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蘇聯載人登月計劃,帶你瞭解不一樣的蘇制登月裝備

一直以來載人登月在我們印象中都是美國人的專場,但是在上世紀60年代,美蘇太空爭霸時代,蘇聯也為了同樣的目標而奮鬥

揭祕蘇聯載人登月計劃,帶你瞭解不一樣的蘇制登月裝備

美蘇太空爭霸

1960年,科羅廖夫開始了N-1火箭的研究工作,原計劃用於實現向火星發射無人飛行器。而美國志在必得的載人登月計劃,迫使蘇聯產生了用N-1火箭把本國的航天員搶先在美國之前送上月球的想法。

揭祕蘇聯載人登月計劃,帶你瞭解不一樣的蘇制登月裝備

N-1運載火箭

蘇聯思維有時就是這麼奇特,繞月和登月隸屬於兩家彼此竟爭的設計團隊分工研製。在明確由N1火箭運載之前,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階段,由切洛梅團隊負責研製的UR-700型運載火箭搭載OKB-52型飛船,進行一系列較為複雜的繞月飛行。

第二階段,由科羅廖夫團隊負責研製的N-1型運載火箭搭載OKB-1型飛船,實現載人登月。

揭祕蘇聯載人登月計劃,帶你瞭解不一樣的蘇制登月裝備

蘇聯登月計劃

爭議無果直到科羅廖夫見上帝之後,最終確定無論是繞月還是登月,無論是N-1還是UR-700K,都將搭載科羅廖夫設計的聯盟飛船。(繞月採用聯盟7K-L1,登月則採用聯盟7K-LOK)

由於成功載人登月只有美國,因此以兩國相同設備進行直觀對比。切洛梅團隊的LK-700方案(上),科羅廖夫團隊的聯盟7K-LOK方案(中)和美國阿波羅指令艙/登月艙。

揭祕蘇聯載人登月計劃,帶你瞭解不一樣的蘇制登月裝備

各型方案對比

登月計劃美蘇都一樣,均採用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模式,不過蘇聯LOK和美國阿波羅飛船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登月艙的安放位置。阿波羅登月艙安放在指令艙頭部,而LOK則恰恰相反,登月艙被放置在指令艙後部一個單獨的艙室。

揭祕蘇聯載人登月計劃,帶你瞭解不一樣的蘇制登月裝備

聯盟7K-LOK飛船線條圖

蘇聯LOK飛船和美國阿波羅飛船的線條對比圖,注意兩者登月艙的放置位置,一個居中,一個置於頂部。

揭祕蘇聯載人登月計劃,帶你瞭解不一樣的蘇制登月裝備

LOK飛船與阿波羅飛船的線條圖

而與指令艙相配套的則是被稱為LK的月球登月艙,該登月艙無論外形還是起降方式,都和美國LM阿波羅登月艙酷似。由於火箭推力不足,LK登月艙設計得比較小,僅重5噸,5.5米高,容納一名航天員相比LM的一臺降落髮動機和一臺獨立發動機,LK僅僅裝備一臺推力2050kg的發動機用於升降,風險係數更大。

揭祕蘇聯載人登月計劃,帶你瞭解不一樣的蘇制登月裝備

蘇聯LK登月艙和美國阿波羅LM登月艙線條圖

LK月球登月艙研製較為順利,在60年代末就製造出等比例模型用於地面測試,先後由聯盟-L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在地球軌道進行了四次模擬登月軟著陸實驗。

揭祕蘇聯載人登月計劃,帶你瞭解不一樣的蘇制登月裝備

進行地面測試的LK登月艙

揭祕蘇聯載人登月計劃,帶你瞭解不一樣的蘇制登月裝備

LK登月艙

揭祕蘇聯載人登月計劃,帶你瞭解不一樣的蘇制登月裝備

LK登月艙

為實現月面行走,蘇聯星辰設計局還研製出專門用於月面行走的隼94型航天服,和美國軟式航天服最大的不同是採用了半剛式設計。結實耐用、靈活度不足,整個航天服更像一個小型的太空船,服天員從背部鑽入而不是穿上。

揭祕蘇聯載人登月計劃,帶你瞭解不一樣的蘇制登月裝備

隼94型剛式航天服

登月計劃中的繞月部分雖然研發順利,但是做為登月主角的N-1火箭事故頻發,最終陷入困境。再加上美國阿波羅計劃的順利開展,最終蘇聯登月計劃於1971年走到盡頭,太空登月暫時由美國接管。

由列昂諾夫和安德烈·索科洛夫共同完成的,表現蘇聯登月場景的油畫《風暴之海》,載人登月夢想只能寄託在這幅油畫中。

揭祕蘇聯載人登月計劃,帶你瞭解不一樣的蘇制登月裝備

風暴之海油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