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

楊廣是個忒倒黴的皇帝,有個歷史學家是如此總結他倒黴的帝王生涯,“秦始皇做過的事,他多半做過,但是他沒有焚書坑儒;他做過的事情,唐太宗多半也做過,唐太宗沒有開運河。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譽,隋煬帝卻落了個萬世唾罵的惡名。但是有一件事,他比這兩個皇帝幸運,無論後人怎麼抹黑他,這件事情上他還是勝過嬴政和李世民的。

"

楊廣是個忒倒黴的皇帝,有個歷史學家是如此總結他倒黴的帝王生涯,“秦始皇做過的事,他多半做過,但是他沒有焚書坑儒;他做過的事情,唐太宗多半也做過,唐太宗沒有開運河。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譽,隋煬帝卻落了個萬世唾罵的惡名。但是有一件事,他比這兩個皇帝幸運,無論後人怎麼抹黑他,這件事情上他還是勝過嬴政和李世民的。

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隋煬帝楊廣

楊廣是一個長期被潑髒水的皇帝,民間有他是碩鼠轉世的傳說,在某些刻意“打扮”他的史書的作用之下,他被貼上了荒淫無道、奢靡揮霍、窮兵黷武的標籤。他的形象爛到底了,自然沒有辦法跟統一中國的秦始皇和有“萬世帝範”的唐太宗相比了。

"

楊廣是個忒倒黴的皇帝,有個歷史學家是如此總結他倒黴的帝王生涯,“秦始皇做過的事,他多半做過,但是他沒有焚書坑儒;他做過的事情,唐太宗多半也做過,唐太宗沒有開運河。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譽,隋煬帝卻落了個萬世唾罵的惡名。但是有一件事,他比這兩個皇帝幸運,無論後人怎麼抹黑他,這件事情上他還是勝過嬴政和李世民的。

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隋煬帝楊廣

楊廣是一個長期被潑髒水的皇帝,民間有他是碩鼠轉世的傳說,在某些刻意“打扮”他的史書的作用之下,他被貼上了荒淫無道、奢靡揮霍、窮兵黷武的標籤。他的形象爛到底了,自然沒有辦法跟統一中國的秦始皇和有“萬世帝範”的唐太宗相比了。

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唐太宗李世民

很簡單,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楊廣三徵遼東不遂,逆臣楊玄感謀反如同一把手點燃中原大地的烽煙,楊廣的大業在農民起義烽火中分崩離析,他本人也在江都被亂臣賊子宇文化極所弒。髮妻蕭皇后用一副薄薄的床板作棺材把他埋葬在雷臺之下。取代他的表兄弟李淵開創了唐朝,也送給了他一個噁心的諡號“煬”。古代《諡法》曰:“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這個煬字算是把楊廣牢牢地釘在恥辱柱上,完全掩蓋他作為君主雄才大略的那一面。

秦亡於過度役使民力,這同樣是隋朝滅亡的原因。秦始皇嬴政修長城、建直道馳道、營造阿房宮、驪山陵墓,沉重的徭役埋下了秦二世而亡的禍根;楊廣營造東都洛陽、開南起餘杭北至涿郡的大運河,三徵高句麗,天下不堪重負,農民起義成壓垮隋朝的最後一棵稻草。嬴政和楊廣還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登基之後不喜歡好好在京城呆著,喜歡全國巡遊。這兩名有著過人精力和行動力的皇帝,在後世有著完全不一樣的口碑。後人雖然詬病秦始皇暴政的一面,但是也敬他是千古一帝,倒是沒有過分抹黑。他的帝王形象並沒有因為“焚書坑儒”減分,基本上史書還是肯定他開創大一統格局的歷史功績。到了楊廣這兒,巡遊全國就是浪蕩誤國、生活糜爛的證據,要知道秦始皇可是死在最後一次巡遊的路上,也沒有誰因此數落過他勞民傷財。

"

楊廣是個忒倒黴的皇帝,有個歷史學家是如此總結他倒黴的帝王生涯,“秦始皇做過的事,他多半做過,但是他沒有焚書坑儒;他做過的事情,唐太宗多半也做過,唐太宗沒有開運河。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譽,隋煬帝卻落了個萬世唾罵的惡名。但是有一件事,他比這兩個皇帝幸運,無論後人怎麼抹黑他,這件事情上他還是勝過嬴政和李世民的。

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隋煬帝楊廣

楊廣是一個長期被潑髒水的皇帝,民間有他是碩鼠轉世的傳說,在某些刻意“打扮”他的史書的作用之下,他被貼上了荒淫無道、奢靡揮霍、窮兵黷武的標籤。他的形象爛到底了,自然沒有辦法跟統一中國的秦始皇和有“萬世帝範”的唐太宗相比了。

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唐太宗李世民

很簡單,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楊廣三徵遼東不遂,逆臣楊玄感謀反如同一把手點燃中原大地的烽煙,楊廣的大業在農民起義烽火中分崩離析,他本人也在江都被亂臣賊子宇文化極所弒。髮妻蕭皇后用一副薄薄的床板作棺材把他埋葬在雷臺之下。取代他的表兄弟李淵開創了唐朝,也送給了他一個噁心的諡號“煬”。古代《諡法》曰:“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這個煬字算是把楊廣牢牢地釘在恥辱柱上,完全掩蓋他作為君主雄才大略的那一面。

秦亡於過度役使民力,這同樣是隋朝滅亡的原因。秦始皇嬴政修長城、建直道馳道、營造阿房宮、驪山陵墓,沉重的徭役埋下了秦二世而亡的禍根;楊廣營造東都洛陽、開南起餘杭北至涿郡的大運河,三徵高句麗,天下不堪重負,農民起義成壓垮隋朝的最後一棵稻草。嬴政和楊廣還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登基之後不喜歡好好在京城呆著,喜歡全國巡遊。這兩名有著過人精力和行動力的皇帝,在後世有著完全不一樣的口碑。後人雖然詬病秦始皇暴政的一面,但是也敬他是千古一帝,倒是沒有過分抹黑。他的帝王形象並沒有因為“焚書坑儒”減分,基本上史書還是肯定他開創大一統格局的歷史功績。到了楊廣這兒,巡遊全國就是浪蕩誤國、生活糜爛的證據,要知道秦始皇可是死在最後一次巡遊的路上,也沒有誰因此數落過他勞民傷財。

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跟李世民比更加吃虧了。楊廣和李世民都不是嫡長子,都是以老二的身份以非常手段奪嫡成功,李世民奪嫡的過程更加血腥殘酷。他不僅殺死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還把太子東宮和齊王府上十幾個未成年的王子全弄死了,目的就是讓李建成和李元吉絕後。雖然隋文帝的死跟楊廣肯定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但是誰也沒有證據證明楊廣弒父。李世民雖然沒有殺李淵,在玄武門之變後奪宮逼李淵退位肯定是真的。不然以高祖李淵的雄才大略,春秋正盛,再當十年皇帝是沒有問題的。玄武門之變後第九年,唐高祖李淵鬱鬱而終。李世民和楊廣一樣算計皇位,殘害父兄,更加神同步的是他們都栽在三徵高句麗這件事情上,但是後世對李世民的評價,比楊廣不知道高出幾個級別。在世人眼裡,馬上能打仗馬下能納諫的李世民,是後世皇帝的模範,而楊廣則是所有帝王的反面教材。

固然楊廣自己也要負一定責任的,他好大喜功不顧惜百姓,掏空隋文帝留下的底子,把隋朝拖向無盡的深淵。如果論為皇位手上沾的親人血,恐怕李世民比楊廣更多。楊廣開通的運河直到現在還承載著南北航運的重要功能,李世民的名氣雖大,卻沒有留下什麼足以造福後人的偉大工程。但是李世民光輝的帝王形象就是立起來了,這其中的蹊蹺就在於,李世民打破了皇帝不過問起居注和史書的傳統,把手伸向了史書。在兩《唐書》中,李淵太原起義的功勞、李建成浴血奮戰平定天下的過程,基本上都被他抹乾淨了。有沒有把父親和兄長的功勞往自己頭上放,就要問問李世民他自己。

"

楊廣是個忒倒黴的皇帝,有個歷史學家是如此總結他倒黴的帝王生涯,“秦始皇做過的事,他多半做過,但是他沒有焚書坑儒;他做過的事情,唐太宗多半也做過,唐太宗沒有開運河。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譽,隋煬帝卻落了個萬世唾罵的惡名。但是有一件事,他比這兩個皇帝幸運,無論後人怎麼抹黑他,這件事情上他還是勝過嬴政和李世民的。

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隋煬帝楊廣

楊廣是一個長期被潑髒水的皇帝,民間有他是碩鼠轉世的傳說,在某些刻意“打扮”他的史書的作用之下,他被貼上了荒淫無道、奢靡揮霍、窮兵黷武的標籤。他的形象爛到底了,自然沒有辦法跟統一中國的秦始皇和有“萬世帝範”的唐太宗相比了。

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唐太宗李世民

很簡單,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楊廣三徵遼東不遂,逆臣楊玄感謀反如同一把手點燃中原大地的烽煙,楊廣的大業在農民起義烽火中分崩離析,他本人也在江都被亂臣賊子宇文化極所弒。髮妻蕭皇后用一副薄薄的床板作棺材把他埋葬在雷臺之下。取代他的表兄弟李淵開創了唐朝,也送給了他一個噁心的諡號“煬”。古代《諡法》曰:“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這個煬字算是把楊廣牢牢地釘在恥辱柱上,完全掩蓋他作為君主雄才大略的那一面。

秦亡於過度役使民力,這同樣是隋朝滅亡的原因。秦始皇嬴政修長城、建直道馳道、營造阿房宮、驪山陵墓,沉重的徭役埋下了秦二世而亡的禍根;楊廣營造東都洛陽、開南起餘杭北至涿郡的大運河,三徵高句麗,天下不堪重負,農民起義成壓垮隋朝的最後一棵稻草。嬴政和楊廣還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登基之後不喜歡好好在京城呆著,喜歡全國巡遊。這兩名有著過人精力和行動力的皇帝,在後世有著完全不一樣的口碑。後人雖然詬病秦始皇暴政的一面,但是也敬他是千古一帝,倒是沒有過分抹黑。他的帝王形象並沒有因為“焚書坑儒”減分,基本上史書還是肯定他開創大一統格局的歷史功績。到了楊廣這兒,巡遊全國就是浪蕩誤國、生活糜爛的證據,要知道秦始皇可是死在最後一次巡遊的路上,也沒有誰因此數落過他勞民傷財。

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跟李世民比更加吃虧了。楊廣和李世民都不是嫡長子,都是以老二的身份以非常手段奪嫡成功,李世民奪嫡的過程更加血腥殘酷。他不僅殺死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還把太子東宮和齊王府上十幾個未成年的王子全弄死了,目的就是讓李建成和李元吉絕後。雖然隋文帝的死跟楊廣肯定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但是誰也沒有證據證明楊廣弒父。李世民雖然沒有殺李淵,在玄武門之變後奪宮逼李淵退位肯定是真的。不然以高祖李淵的雄才大略,春秋正盛,再當十年皇帝是沒有問題的。玄武門之變後第九年,唐高祖李淵鬱鬱而終。李世民和楊廣一樣算計皇位,殘害父兄,更加神同步的是他們都栽在三徵高句麗這件事情上,但是後世對李世民的評價,比楊廣不知道高出幾個級別。在世人眼裡,馬上能打仗馬下能納諫的李世民,是後世皇帝的模範,而楊廣則是所有帝王的反面教材。

固然楊廣自己也要負一定責任的,他好大喜功不顧惜百姓,掏空隋文帝留下的底子,把隋朝拖向無盡的深淵。如果論為皇位手上沾的親人血,恐怕李世民比楊廣更多。楊廣開通的運河直到現在還承載著南北航運的重要功能,李世民的名氣雖大,卻沒有留下什麼足以造福後人的偉大工程。但是李世民光輝的帝王形象就是立起來了,這其中的蹊蹺就在於,李世民打破了皇帝不過問起居注和史書的傳統,把手伸向了史書。在兩《唐書》中,李淵太原起義的功勞、李建成浴血奮戰平定天下的過程,基本上都被他抹乾淨了。有沒有把父親和兄長的功勞往自己頭上放,就要問問李世民他自己。

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楊廣力主開鑿的京杭大運河

很多人都誤會楊廣開運河是為了方便巡遊江南,為一己之私勞役天下百姓。這種看法是片面的,楊廣開運河肯定也有溝通隋帝國南北交通的考慮。

儘管楊廣沒留下什麼好聲名,他的功績被有意無意地抹去,後世朝代一邊享受著他開鑿的運河一邊罵他,可是他身上卻有一件事情是任何史書都抹煞不了,且讓李世民甘拜下風。這就是他的文學才華,如果在古代皇帝的序列裡做個詩人排行榜,楊廣是能夠排上前幾名的。這一點,任唐太宗李世民如何努力,都超越不了的。或許文學才華有相當一部分是靠天賦的吧,在當上皇帝后,李世民很努力的寫詩,他雖然詩名不顯,但至今留下上百首詩。他在位23年期間,一直是位高產的詩人,論數量怕是比他所有文學侍從加起來的還多。但是他的詩作水平參差不齊,有相當一部分作品還被後人評論“粗鄙”,有人給他八個字評價:“遠遜漢武,近輸曹公。”

"

楊廣是個忒倒黴的皇帝,有個歷史學家是如此總結他倒黴的帝王生涯,“秦始皇做過的事,他多半做過,但是他沒有焚書坑儒;他做過的事情,唐太宗多半也做過,唐太宗沒有開運河。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譽,隋煬帝卻落了個萬世唾罵的惡名。但是有一件事,他比這兩個皇帝幸運,無論後人怎麼抹黑他,這件事情上他還是勝過嬴政和李世民的。

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隋煬帝楊廣

楊廣是一個長期被潑髒水的皇帝,民間有他是碩鼠轉世的傳說,在某些刻意“打扮”他的史書的作用之下,他被貼上了荒淫無道、奢靡揮霍、窮兵黷武的標籤。他的形象爛到底了,自然沒有辦法跟統一中國的秦始皇和有“萬世帝範”的唐太宗相比了。

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唐太宗李世民

很簡單,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楊廣三徵遼東不遂,逆臣楊玄感謀反如同一把手點燃中原大地的烽煙,楊廣的大業在農民起義烽火中分崩離析,他本人也在江都被亂臣賊子宇文化極所弒。髮妻蕭皇后用一副薄薄的床板作棺材把他埋葬在雷臺之下。取代他的表兄弟李淵開創了唐朝,也送給了他一個噁心的諡號“煬”。古代《諡法》曰:“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這個煬字算是把楊廣牢牢地釘在恥辱柱上,完全掩蓋他作為君主雄才大略的那一面。

秦亡於過度役使民力,這同樣是隋朝滅亡的原因。秦始皇嬴政修長城、建直道馳道、營造阿房宮、驪山陵墓,沉重的徭役埋下了秦二世而亡的禍根;楊廣營造東都洛陽、開南起餘杭北至涿郡的大運河,三徵高句麗,天下不堪重負,農民起義成壓垮隋朝的最後一棵稻草。嬴政和楊廣還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登基之後不喜歡好好在京城呆著,喜歡全國巡遊。這兩名有著過人精力和行動力的皇帝,在後世有著完全不一樣的口碑。後人雖然詬病秦始皇暴政的一面,但是也敬他是千古一帝,倒是沒有過分抹黑。他的帝王形象並沒有因為“焚書坑儒”減分,基本上史書還是肯定他開創大一統格局的歷史功績。到了楊廣這兒,巡遊全國就是浪蕩誤國、生活糜爛的證據,要知道秦始皇可是死在最後一次巡遊的路上,也沒有誰因此數落過他勞民傷財。

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跟李世民比更加吃虧了。楊廣和李世民都不是嫡長子,都是以老二的身份以非常手段奪嫡成功,李世民奪嫡的過程更加血腥殘酷。他不僅殺死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還把太子東宮和齊王府上十幾個未成年的王子全弄死了,目的就是讓李建成和李元吉絕後。雖然隋文帝的死跟楊廣肯定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但是誰也沒有證據證明楊廣弒父。李世民雖然沒有殺李淵,在玄武門之變後奪宮逼李淵退位肯定是真的。不然以高祖李淵的雄才大略,春秋正盛,再當十年皇帝是沒有問題的。玄武門之變後第九年,唐高祖李淵鬱鬱而終。李世民和楊廣一樣算計皇位,殘害父兄,更加神同步的是他們都栽在三徵高句麗這件事情上,但是後世對李世民的評價,比楊廣不知道高出幾個級別。在世人眼裡,馬上能打仗馬下能納諫的李世民,是後世皇帝的模範,而楊廣則是所有帝王的反面教材。

固然楊廣自己也要負一定責任的,他好大喜功不顧惜百姓,掏空隋文帝留下的底子,把隋朝拖向無盡的深淵。如果論為皇位手上沾的親人血,恐怕李世民比楊廣更多。楊廣開通的運河直到現在還承載著南北航運的重要功能,李世民的名氣雖大,卻沒有留下什麼足以造福後人的偉大工程。但是李世民光輝的帝王形象就是立起來了,這其中的蹊蹺就在於,李世民打破了皇帝不過問起居注和史書的傳統,把手伸向了史書。在兩《唐書》中,李淵太原起義的功勞、李建成浴血奮戰平定天下的過程,基本上都被他抹乾淨了。有沒有把父親和兄長的功勞往自己頭上放,就要問問李世民他自己。

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楊廣力主開鑿的京杭大運河

很多人都誤會楊廣開運河是為了方便巡遊江南,為一己之私勞役天下百姓。這種看法是片面的,楊廣開運河肯定也有溝通隋帝國南北交通的考慮。

儘管楊廣沒留下什麼好聲名,他的功績被有意無意地抹去,後世朝代一邊享受著他開鑿的運河一邊罵他,可是他身上卻有一件事情是任何史書都抹煞不了,且讓李世民甘拜下風。這就是他的文學才華,如果在古代皇帝的序列裡做個詩人排行榜,楊廣是能夠排上前幾名的。這一點,任唐太宗李世民如何努力,都超越不了的。或許文學才華有相當一部分是靠天賦的吧,在當上皇帝后,李世民很努力的寫詩,他雖然詩名不顯,但至今留下上百首詩。他在位23年期間,一直是位高產的詩人,論數量怕是比他所有文學侍從加起來的還多。但是他的詩作水平參差不齊,有相當一部分作品還被後人評論“粗鄙”,有人給他八個字評價:“遠遜漢武,近輸曹公。”

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少廢話,還是上兩首楊廣和李世民各自的詩,讓諸君好好比較一下吧。

楊廣寫過一首《飲馬長城窟》:“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這打頭的四句,就描繪出秋天邊關曠達疏闊的景緻,自帶蒼涼雄健的邊塞詩氣場。

還有一首《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這首五言古詩極為精簡,煉字頗為老道,“月去”和“星來”兩句將春夜曠野裡的美景展現無遺。

"

楊廣是個忒倒黴的皇帝,有個歷史學家是如此總結他倒黴的帝王生涯,“秦始皇做過的事,他多半做過,但是他沒有焚書坑儒;他做過的事情,唐太宗多半也做過,唐太宗沒有開運河。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譽,隋煬帝卻落了個萬世唾罵的惡名。但是有一件事,他比這兩個皇帝幸運,無論後人怎麼抹黑他,這件事情上他還是勝過嬴政和李世民的。

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隋煬帝楊廣

楊廣是一個長期被潑髒水的皇帝,民間有他是碩鼠轉世的傳說,在某些刻意“打扮”他的史書的作用之下,他被貼上了荒淫無道、奢靡揮霍、窮兵黷武的標籤。他的形象爛到底了,自然沒有辦法跟統一中國的秦始皇和有“萬世帝範”的唐太宗相比了。

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唐太宗李世民

很簡單,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楊廣三徵遼東不遂,逆臣楊玄感謀反如同一把手點燃中原大地的烽煙,楊廣的大業在農民起義烽火中分崩離析,他本人也在江都被亂臣賊子宇文化極所弒。髮妻蕭皇后用一副薄薄的床板作棺材把他埋葬在雷臺之下。取代他的表兄弟李淵開創了唐朝,也送給了他一個噁心的諡號“煬”。古代《諡法》曰:“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這個煬字算是把楊廣牢牢地釘在恥辱柱上,完全掩蓋他作為君主雄才大略的那一面。

秦亡於過度役使民力,這同樣是隋朝滅亡的原因。秦始皇嬴政修長城、建直道馳道、營造阿房宮、驪山陵墓,沉重的徭役埋下了秦二世而亡的禍根;楊廣營造東都洛陽、開南起餘杭北至涿郡的大運河,三徵高句麗,天下不堪重負,農民起義成壓垮隋朝的最後一棵稻草。嬴政和楊廣還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登基之後不喜歡好好在京城呆著,喜歡全國巡遊。這兩名有著過人精力和行動力的皇帝,在後世有著完全不一樣的口碑。後人雖然詬病秦始皇暴政的一面,但是也敬他是千古一帝,倒是沒有過分抹黑。他的帝王形象並沒有因為“焚書坑儒”減分,基本上史書還是肯定他開創大一統格局的歷史功績。到了楊廣這兒,巡遊全國就是浪蕩誤國、生活糜爛的證據,要知道秦始皇可是死在最後一次巡遊的路上,也沒有誰因此數落過他勞民傷財。

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跟李世民比更加吃虧了。楊廣和李世民都不是嫡長子,都是以老二的身份以非常手段奪嫡成功,李世民奪嫡的過程更加血腥殘酷。他不僅殺死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還把太子東宮和齊王府上十幾個未成年的王子全弄死了,目的就是讓李建成和李元吉絕後。雖然隋文帝的死跟楊廣肯定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但是誰也沒有證據證明楊廣弒父。李世民雖然沒有殺李淵,在玄武門之變後奪宮逼李淵退位肯定是真的。不然以高祖李淵的雄才大略,春秋正盛,再當十年皇帝是沒有問題的。玄武門之變後第九年,唐高祖李淵鬱鬱而終。李世民和楊廣一樣算計皇位,殘害父兄,更加神同步的是他們都栽在三徵高句麗這件事情上,但是後世對李世民的評價,比楊廣不知道高出幾個級別。在世人眼裡,馬上能打仗馬下能納諫的李世民,是後世皇帝的模範,而楊廣則是所有帝王的反面教材。

固然楊廣自己也要負一定責任的,他好大喜功不顧惜百姓,掏空隋文帝留下的底子,把隋朝拖向無盡的深淵。如果論為皇位手上沾的親人血,恐怕李世民比楊廣更多。楊廣開通的運河直到現在還承載著南北航運的重要功能,李世民的名氣雖大,卻沒有留下什麼足以造福後人的偉大工程。但是李世民光輝的帝王形象就是立起來了,這其中的蹊蹺就在於,李世民打破了皇帝不過問起居注和史書的傳統,把手伸向了史書。在兩《唐書》中,李淵太原起義的功勞、李建成浴血奮戰平定天下的過程,基本上都被他抹乾淨了。有沒有把父親和兄長的功勞往自己頭上放,就要問問李世民他自己。

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楊廣力主開鑿的京杭大運河

很多人都誤會楊廣開運河是為了方便巡遊江南,為一己之私勞役天下百姓。這種看法是片面的,楊廣開運河肯定也有溝通隋帝國南北交通的考慮。

儘管楊廣沒留下什麼好聲名,他的功績被有意無意地抹去,後世朝代一邊享受著他開鑿的運河一邊罵他,可是他身上卻有一件事情是任何史書都抹煞不了,且讓李世民甘拜下風。這就是他的文學才華,如果在古代皇帝的序列裡做個詩人排行榜,楊廣是能夠排上前幾名的。這一點,任唐太宗李世民如何努力,都超越不了的。或許文學才華有相當一部分是靠天賦的吧,在當上皇帝后,李世民很努力的寫詩,他雖然詩名不顯,但至今留下上百首詩。他在位23年期間,一直是位高產的詩人,論數量怕是比他所有文學侍從加起來的還多。但是他的詩作水平參差不齊,有相當一部分作品還被後人評論“粗鄙”,有人給他八個字評價:“遠遜漢武,近輸曹公。”

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少廢話,還是上兩首楊廣和李世民各自的詩,讓諸君好好比較一下吧。

楊廣寫過一首《飲馬長城窟》:“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這打頭的四句,就描繪出秋天邊關曠達疏闊的景緻,自帶蒼涼雄健的邊塞詩氣場。

還有一首《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這首五言古詩極為精簡,煉字頗為老道,“月去”和“星來”兩句將春夜曠野裡的美景展現無遺。

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李世民也留下一首《飲馬長城窟》:“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這幾句抓住了風雪山河,邊塞詩的意境是有的,就是文辭不夠流暢優美,練字不夠精緻。這首至少還算過得去,真正“粗鄙”的看下面:“勞歌大風曲,威加四海清。”

這兩句看得出是硬生生湊在一起的,既不流暢也沒有什麼美感。李世民是貴族出身,按理說文化水平應該比流氓出身的劉邦高多了,但這兩句詩跟漢高祖的“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相比,相形見絀了不是?

還有《還陝述壞》:“慨然撫長劍,濟世豈邀民?星旗紛電舉,日羽肅天行。遍野屯萬騎,臨原駐五營。登山麾武節,背水縱神兵。在昔戎戈動,今來宇宙平。”這首詩不缺乏帝王的霸氣,但是木直呆板沒有靈氣,文辭粗陋算不得上乘詩作。

"

楊廣是個忒倒黴的皇帝,有個歷史學家是如此總結他倒黴的帝王生涯,“秦始皇做過的事,他多半做過,但是他沒有焚書坑儒;他做過的事情,唐太宗多半也做過,唐太宗沒有開運河。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譽,隋煬帝卻落了個萬世唾罵的惡名。但是有一件事,他比這兩個皇帝幸運,無論後人怎麼抹黑他,這件事情上他還是勝過嬴政和李世民的。

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隋煬帝楊廣

楊廣是一個長期被潑髒水的皇帝,民間有他是碩鼠轉世的傳說,在某些刻意“打扮”他的史書的作用之下,他被貼上了荒淫無道、奢靡揮霍、窮兵黷武的標籤。他的形象爛到底了,自然沒有辦法跟統一中國的秦始皇和有“萬世帝範”的唐太宗相比了。

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唐太宗李世民

很簡單,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楊廣三徵遼東不遂,逆臣楊玄感謀反如同一把手點燃中原大地的烽煙,楊廣的大業在農民起義烽火中分崩離析,他本人也在江都被亂臣賊子宇文化極所弒。髮妻蕭皇后用一副薄薄的床板作棺材把他埋葬在雷臺之下。取代他的表兄弟李淵開創了唐朝,也送給了他一個噁心的諡號“煬”。古代《諡法》曰:“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這個煬字算是把楊廣牢牢地釘在恥辱柱上,完全掩蓋他作為君主雄才大略的那一面。

秦亡於過度役使民力,這同樣是隋朝滅亡的原因。秦始皇嬴政修長城、建直道馳道、營造阿房宮、驪山陵墓,沉重的徭役埋下了秦二世而亡的禍根;楊廣營造東都洛陽、開南起餘杭北至涿郡的大運河,三徵高句麗,天下不堪重負,農民起義成壓垮隋朝的最後一棵稻草。嬴政和楊廣還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登基之後不喜歡好好在京城呆著,喜歡全國巡遊。這兩名有著過人精力和行動力的皇帝,在後世有著完全不一樣的口碑。後人雖然詬病秦始皇暴政的一面,但是也敬他是千古一帝,倒是沒有過分抹黑。他的帝王形象並沒有因為“焚書坑儒”減分,基本上史書還是肯定他開創大一統格局的歷史功績。到了楊廣這兒,巡遊全國就是浪蕩誤國、生活糜爛的證據,要知道秦始皇可是死在最後一次巡遊的路上,也沒有誰因此數落過他勞民傷財。

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跟李世民比更加吃虧了。楊廣和李世民都不是嫡長子,都是以老二的身份以非常手段奪嫡成功,李世民奪嫡的過程更加血腥殘酷。他不僅殺死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還把太子東宮和齊王府上十幾個未成年的王子全弄死了,目的就是讓李建成和李元吉絕後。雖然隋文帝的死跟楊廣肯定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但是誰也沒有證據證明楊廣弒父。李世民雖然沒有殺李淵,在玄武門之變後奪宮逼李淵退位肯定是真的。不然以高祖李淵的雄才大略,春秋正盛,再當十年皇帝是沒有問題的。玄武門之變後第九年,唐高祖李淵鬱鬱而終。李世民和楊廣一樣算計皇位,殘害父兄,更加神同步的是他們都栽在三徵高句麗這件事情上,但是後世對李世民的評價,比楊廣不知道高出幾個級別。在世人眼裡,馬上能打仗馬下能納諫的李世民,是後世皇帝的模範,而楊廣則是所有帝王的反面教材。

固然楊廣自己也要負一定責任的,他好大喜功不顧惜百姓,掏空隋文帝留下的底子,把隋朝拖向無盡的深淵。如果論為皇位手上沾的親人血,恐怕李世民比楊廣更多。楊廣開通的運河直到現在還承載著南北航運的重要功能,李世民的名氣雖大,卻沒有留下什麼足以造福後人的偉大工程。但是李世民光輝的帝王形象就是立起來了,這其中的蹊蹺就在於,李世民打破了皇帝不過問起居注和史書的傳統,把手伸向了史書。在兩《唐書》中,李淵太原起義的功勞、李建成浴血奮戰平定天下的過程,基本上都被他抹乾淨了。有沒有把父親和兄長的功勞往自己頭上放,就要問問李世民他自己。

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楊廣力主開鑿的京杭大運河

很多人都誤會楊廣開運河是為了方便巡遊江南,為一己之私勞役天下百姓。這種看法是片面的,楊廣開運河肯定也有溝通隋帝國南北交通的考慮。

儘管楊廣沒留下什麼好聲名,他的功績被有意無意地抹去,後世朝代一邊享受著他開鑿的運河一邊罵他,可是他身上卻有一件事情是任何史書都抹煞不了,且讓李世民甘拜下風。這就是他的文學才華,如果在古代皇帝的序列裡做個詩人排行榜,楊廣是能夠排上前幾名的。這一點,任唐太宗李世民如何努力,都超越不了的。或許文學才華有相當一部分是靠天賦的吧,在當上皇帝后,李世民很努力的寫詩,他雖然詩名不顯,但至今留下上百首詩。他在位23年期間,一直是位高產的詩人,論數量怕是比他所有文學侍從加起來的還多。但是他的詩作水平參差不齊,有相當一部分作品還被後人評論“粗鄙”,有人給他八個字評價:“遠遜漢武,近輸曹公。”

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少廢話,還是上兩首楊廣和李世民各自的詩,讓諸君好好比較一下吧。

楊廣寫過一首《飲馬長城窟》:“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這打頭的四句,就描繪出秋天邊關曠達疏闊的景緻,自帶蒼涼雄健的邊塞詩氣場。

還有一首《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這首五言古詩極為精簡,煉字頗為老道,“月去”和“星來”兩句將春夜曠野裡的美景展現無遺。

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李世民也留下一首《飲馬長城窟》:“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這幾句抓住了風雪山河,邊塞詩的意境是有的,就是文辭不夠流暢優美,練字不夠精緻。這首至少還算過得去,真正“粗鄙”的看下面:“勞歌大風曲,威加四海清。”

這兩句看得出是硬生生湊在一起的,既不流暢也沒有什麼美感。李世民是貴族出身,按理說文化水平應該比流氓出身的劉邦高多了,但這兩句詩跟漢高祖的“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相比,相形見絀了不是?

還有《還陝述壞》:“慨然撫長劍,濟世豈邀民?星旗紛電舉,日羽肅天行。遍野屯萬騎,臨原駐五營。登山麾武節,背水縱神兵。在昔戎戈動,今來宇宙平。”這首詩不缺乏帝王的霸氣,但是木直呆板沒有靈氣,文辭粗陋算不得上乘詩作。

亡國之君楊廣,文學才華超過秦始皇和李世民,後人甘拜下風

嬴政就更加不用說了,基本沒留下什麼詩作,跟他本人關係最近的文章應該就是在幾座山上留下的石刻,還有可能是臣僚代筆的,幾乎看不出什麼文采。

據說,一心想當個好詩人的李世民,是相當服氣楊廣的寫詩水平的。他剛登基就在朝堂上大談楊廣的詩歌,還給《隋煬帝集》四字評語:“文辭奧博。”李世民著人把楊廣的詩譜成曲,讓樂官傳唱。譜了曲的詩,相當於今天的流行歌了。這樣的待遇,算是想當看得起前朝的亡國之君了。看來,歷史或許能奪走楊廣的聲譽,可是奪不走他的文學才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