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哲學是什麼?——讀《世界哲學史》札記

文|三生石

哲者,智也。哲學從最開始就是智慧的代名詞。它的誕生就像是火焰來到世間,為人類在精神的荒野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使得我們能夠不斷前行,而不至於迷失方向。一代代的探索者從前人手中接過火炬,不斷向前,不斷向前,直到自己也成為了後人的道路。

當蘇格拉底反思起智慧與美德,當孔子在竹簡上刻下仁,愛,當婆羅門在森林裡寫下奧義書,世界第一次多了什麼。那是我們向精神的荒原上踏出的第一步,是我們在這世界上刻下的最深刻的痕跡之一。

書評|哲學是什麼?——讀《世界哲學史》札記

通觀世界哲學史,大致可以分為三條主線,以“邏各斯‘’和“努斯”為代表的西方哲學,追求天人合一,經世致用的中國哲學,求解脫真空的印度哲學。每一條都代表著人類對思維荒原的一次探索。西方哲學可講為由希臘哲學始,從最早的自然哲學家到智者學派,再到偉大的蘇格拉底。希臘哲學完成了由研究自然到研究人的跳躍,在進入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時代之後,更是發展出來了系統化的哲學。從這裡開始,我們幾乎可以發現後世的所有思想的源頭。亞里士多德的哲學體系更是影響了西方哲學近千年之久。

當羅馬的光輝緩緩消退時,整個西方都陷入了黑暗的中世紀。這一階段中,哲學逐漸淪為了神學的婢女。在早期的教會裡,以博愛修為代表人物的新柏拉圖主義者還能佔據上風,但是到了經院哲學期,托馬斯等人徹底將哲學變成了論證神存在的思維工具。這種情況直到文藝復興時,才得到了改善。哲學,科學徹底拉開了一場盛世的序幕,其湧現出了一大堆我們耳熟能詳的的名字。笛卡爾,洛克,斯兵諾莎,洛克…無數的星星爭相交映在人類思想的天空裡,為人類的發展吹響了前進的號角。

書評|哲學是什麼?——讀《世界哲學史》札記

時間就這麼到了康德的時代,對於他來說前輩們雖然打破了神權,卻依然面對著命運必然性的困境,人依舊不是主人。於是康德便站出來了,他和謝林等等一大批哲學家,建立了理性至上的道德律令,從而使人真正成為了自己的主人。

但是絕對的理性會導致絕對的虛無。這便是現代和後現代哲學的起源了。消解,異化,結構,上帝已死,人已死。歐美哲學發展到現在,轉向成了語言哲學。

而在東方,中國哲學的發展脈絡則與西方截然不同,其經歷了先秦諸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代樸(實)學、近代新學和現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等發展階段。

其從一開始就和追求邏各斯的西方哲學不同,他更注重於實用,注重生命本體的發展與完善,而這種完善在儒家語境裡往往是和社會完善有關的。當然,中國哲學中也有出世的成分,道家和佛家就代表著這種出世傾向。道講忘情,佛講色空。本質上都是先輩們對生命中虛無的內在審美化和對世界的探索。

至於印度哲學,其起源於宗教,而講究尋梵,梵是我,梵也不是我。梵是外在的一切的主宰,但是作為個體,我們身體裡也具有著梵,向內探尋,便最終能梵我合一,回到最初的狀態中去。

書評|哲學是什麼?——讀《世界哲學史》札記

無論人們怎麼探索,哲學的本質是不變的,其不僅僅是智慧,更是一種對待智慧的態度。這種態度就是對智慧本身真摯,熱烈,忘我之愛,即愛智之忱。簡而言之,哲學智慧就是愛智慧。他不是解決某一問題的小聰明,小智慧而是關於人類生存發展的大智慧,大聰明。按照我們中國傳統的說法,這就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換句話說,哲學就是研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智慧。他不僅僅是研究未知事物的學說,更多的是對我們已知事物的反思。就像黑格爾所言,哲學就是黃昏時刻飛過的貓頭鷹。這意味著我們不僅僅要去做某事,而更要去思考某事。當我們對那些看似熟悉的事物開始反思,我們便會發現我們一無所知。這便是所謂的熟知非真知。

哲學的智慧,就是追問和反思種種人們人們自以為熟知的問題,並在這種追問中尋求真知。正因為如此,哲學是變革的智慧,他通過變革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和審美意識,從而變革人的存在方式和世界的交互方式。這就是哲學,萬智之冠冕。

參考書目:世界哲學史

作者:(德)漢斯•約阿西姆•施杜裡希 著,呂叔君 譯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時間:2006年11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