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國歷史上命運最離奇的皇后,二度被廢、二次垂簾!

宋朝 宋高宗 宋哲宗 宣仁皇后 瀟灑哥的歷史天空 2017-05-08

大宋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五月戊戌,皇宮內外一片喜氣洋洋,年僅15歲的宋哲宗正式冊立前馬軍都虞候孟元的孫女孟氏為中宮皇后。

文德殿御座之上,本該心懷喜悅的“新郎官”宋哲宗趙煦卻是滿臉陰雲,給婚禮帶來一絲不詳的徵兆。趙煦身後,兩位老婦人——太皇太后高氏和皇太后向氏,倒是笑逐顏開,畢竟,眼前的這位孫媳婦、兒媳婦是他們婆媳兩個親自為皇帝選定的佳人。

她是中國歷史上命運最離奇的皇后,二度被廢、二次垂簾!

冊封大典在彆彆扭扭之下勉強得以進行。當皇帝和皇后向太皇太后高氏行禮時,老太后慈祥地祝福兩位新人。突然,太皇太后愣住了,將皇后娘娘仔仔細細打量了一番,嘴裡唸叨著:

“斯人賢淑,惜福薄耳!異日國有事變,必此人當之。”我這個孫媳婦好是好,可惜福運太薄,改天一旦風雲變幻,她是首當其衝的承受者。

誰知道,老太后一語成讖,預示了這位孟皇后命運多舛的人生路程。

身陷“厭魅”,賢德皇后首度被廢

孟皇后出身世家,從小受過良好教育,賢良淑德。早在冊封皇后的一年前,孟氏就和其他100多位世家貴族的女孩被選入宮中,成為哲宗皇帝妃嬪的候選人。

《宋史》和《續資治通鑑長編》均記載,哲宗皇帝的祖母宣仁太后高氏、母親欽聖太后向氏均十分喜愛孟氏,甚至由兩宮太后親自“教以女儀”。孟氏被立為皇后之後,也十分注意和諧後宮,甚至到了忍辱負重的地步。

原來,宋哲宗不太喜歡孟氏,而專寵一個叫作劉清菁的美人,後來還把她封為婕妤。劉婕妤仗著皇帝的寵幸,始終不把孟皇后放在眼裡。

有一次,皇后率領後宮妃嬪們去朝拜景靈宮。儀式之後,各位妃嬪均按照位次站在皇后身後兩側,偏偏是這個劉婕妤,故意站在皇后前面,背對皇后。按照禮制,此舉屬於大不敬,皇后身邊的宮女依禮前去規勸,反而引來劉婕妤的一番吵鬧,弄得後宮之中對劉婕妤都心懷怨憤。

她是中國歷史上命運最離奇的皇后,二度被廢、二次垂簾!

(宋哲宗之母欽聖皇太后向氏)

這次事件之後不久,孟皇后帶領嬪妃到隆佑宮向哲宗皇帝的母親欽聖太后向氏請安。在宮內坐等的時候,劉婕妤又開始鬧事,指使自己的侍女給她搬來一把與皇后所坐同樣規制的椅子,並大搖大擺地坐在上面。這下子,後宮中就有人看不過去了,於是乎開了一個玩笑,《宋史》記載:

“眾弗能平,因傳唱曰:‘皇太后出!’後起立,劉亦起,尋各復其所,或已撤婕妤坐,遂僕於地。懟不復朝,泣訴於帝。”

劉婕妤被人偷偷撤走了身後的椅子,摔了一個大屁蹲,這下子可捅了馬蜂窩,她到哲宗皇帝那裡哭哭啼啼,非說是孟皇后指使。

可巧,孟皇后緊接著犯了一個低級錯誤,被哲宗皇帝尋到藉口,廢去了皇后的名位。

原來,孟皇后無子,僅有一個女兒福慶公主。小公主突然病危,太醫幾番治療均無效果。情急之下,孟皇后病急亂投醫,找來自己一位略通醫術的姐姐進宮給公主看病。

結果,這位“坑妹”的姐姐和孟皇后的繼母燕氏等人,居然弄來一些道家的符水要給公主服下,而且還召集尼姑法端等人替皇后和公主祈禱。

這下子可是犯了宮中的大忌。自古皇家將燒符作法視為邪術厭魅,凡有接觸者,輕則被廢,重則喪命。劉婕妤在宮中耳目眾多,又豈能放棄這次“良機”。

於是,劉婕妤告到宋哲宗那裡,皇帝大怒,命令嚴查。《宋史》記載:“捕逮宦者、宮妾幾三十人,搒掠備至,肢體毀折,至有斷舌者。”

由於孟皇后平時待人寬厚,因此嚴刑拷打之下,也沒有人願意誣陷孟皇后。最後,又是劉婕妤串通大太監郝隨以及當朝宰相章惇,威逼審訊官篡改供詞,上奏皇帝“證實”孟皇后行厭魅之術。

最終,對實情心知肚明的宋哲宗下詔書將孟氏廢去皇后之位,令其“出居瑤華宮,號華陽教主、玉清妙靜仙師,法名衝真。”

福禍相倚,二度被廢反脫苦海

其實,孟皇后首度被廢,“厭魅”之禍僅僅是導火索,其背後深層次的原因乃是哲宗皇帝對於其祖母宣仁太后高氏的一次政治報復。

她是中國歷史上命運最離奇的皇后,二度被廢、二次垂簾!

(宣仁太后高氏堅決反對變法)

王安石變法之後,大宋朝廷被撕裂為所謂的“變法派”和“保守派”兩大陣營,黨爭不斷。而宣仁太后則堅決反對變法,其重新啟用司馬光、範純仁等老臣,將新法逐一廢除,並壓制變法派的大臣。

高太后死後,性格叛逆的宋哲宗又全盤推翻自己祖母的政治安排,罷免了範純仁等大臣,重新啟用章惇、曾布等變法派干將,並對自己祖母選定的孟皇后越來越厭煩。因此,藉著“厭魅”之禍,將孟氏廢后。

公元1100年,宋哲宗病逝無子,由其弟弟端王趙佶即位,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宋徽宗,同時由向太后“權同處分軍國事”。

向太后深知孟氏當年的冤情,於是下詔書恢復孟氏的皇后之位,因其是元祐年間被立為皇后,故而稱“元祐皇后”,排名在前;而在孟氏被廢之後坐上宋哲宗皇后寶座的劉清菁,因為是元符年間所冊封,故而稱“元符皇后”,排名在後。

由於向太后也反對變法,因此朝局再次發生變化,章惇、蔡卞等主張變法的大臣相繼被貶,保守派大臣再次得勢。

然而,好景不長,向太后垂簾聽政才1年,便駕鶴西去,年輕的宋徽宗為了繼承父兄遺志,又轉而傾向變法派,對於向太后的政治安排再次進行調整。孟皇后的好日子剛過了一年,就不得不再次被廢,繼續做起了女道士。

她是中國歷史上命運最離奇的皇后,二度被廢、二次垂簾!

(年輕時候的宋徽宗也曾想有一番作為)

難等可貴的是,孟氏兩次無辜被廢,均能夠平和對待,既沒有上演“一哭二鬧三上吊”的醜劇,維護了皇家顏面,也沒有私下裡牢騷滿腹,始終滿足於平淡的生活。

反倒是那位元符皇后劉清菁,在向太后死後,居然妄想以皇嫂之尊干預朝政,結果被群臣彈劾,最終自縊身亡,不得善終。

正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北宋王朝在徽宗皇帝手中走向滅亡,孟氏二十多年的清淨生活雖然被打破,但是由於其廢后身份,姓名早已不載於皇家名錄,因此在靖康之變時,得以逃脫金兵的追捕,沒有像其他後宮人員那樣與宋徽宗、宋欽宗二位皇帝一起被押往冰天雪地的北國。史載:

“時六宮有位號者皆北遷,後以廢獨存。”這不得不說是命運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二度垂簾,柔弱女子撐起大宋江山

靖康之變後,金朝擁立了原北宋太宰張邦昌建立偽楚政權,作為統治北方的傀儡。張邦昌對於自己的處境心知肚明,整天惶惶不可終日,一方面派人尋訪康王趙構(即後來的宋高宗),另一方面將孟氏迎入宮中,尊為宋太后。

公元1127年4月10日,成立僅33天的偽楚政權壽終正寢,孟太后第一次垂簾聽政,掌握了至高權力。

由於當時北宋皇室絕大部分被金兵一網打盡,孟太后成為皇室中位份最高之人,她的一言一行決定著宋朝的生死存亡。雖然孟氏兩次被冷酷無情的趙氏皇帝廢黜,但是在國破家亡之際,她還是顯示出了一位賢德皇后所應有的素質。一方面積極招攬流亡的北宋軍民,重整破敗的朝廷;另一方面派兵護送康王趙構於金陵(現在的江蘇省南京市)即位,史稱宋高宗。可以說,在當時混亂的時局下,在宋徽宗、宋欽宗仍然在世的情況下,正是孟太后的一錘定音,奠定了趙構即位的法理前提。

她是中國歷史上命運最離奇的皇后,二度被廢、二次垂簾!

(孟太后確立了宋高宗的合法地位)

宋高宗即位後,孟太后於當天立即撤簾歸政,絲毫沒有利用其當時的政治優勢,對權力有所留戀。而宋高宗也投桃報李,正式尊孟氏為“元佑太后”,又因為避孟太后祖父孟元的名諱,改尊為“隆佑太后”。

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三月,趙構的扈從將領苗傅和劉正彥叛亂,陰謀逼迫宋高宗退位,迎立其三歲的幼子趙旉即位,史稱“苗劉之變”,而叛軍打出的牌也是當時已被尊為太后的孟氏。

孟太后雖然被叛軍威逼,但是臨危不懼,婉言勸告說:“今皇帝無失德,止為黃潛善、汪伯彥所誤,皆已逐矣。”皇帝沒問題,我不同意換人。

叛軍威逼不止,孟太后正言警告說:“今強敵在外,我以婦人抱三歲小兒聽政,將何以令天下?”大敵當前,你們這麼做不行啊。

最後,眼見局面僵持不下,還是宋高宗做了妥協,主動禪位,由孟太后第二次垂簾聽政。

孟太后每天表面上安撫叛變的苗劉等人,“太后每見傅等,曲加慰撫,傅等皆喜”;實則聯絡各地軍鎮,希望能儘快助趙構復位,特別是利用韓世忠的妻子梁紅玉在自己身邊的機會,勸其傳話給韓世忠,“勉令世忠速來,以清巖陛”。

最終,“梁氏馳入世忠軍,諭太后意。世忠等遂引兵至,逆黨懼。”韓世忠平定苗劉事變,宋高宗得以復位,而孟太后立即撤簾。這位歷盡坎坷的女人又一次挽救了風雨飄搖的大宋王朝。

她是中國歷史上命運最離奇的皇后,二度被廢、二次垂簾!

(孟氏二次拯救了大宋王朝)

等到南宋朝廷在臨安設立行在之後,逐漸安定下來,孟氏也過了幾年安逸的生活。《宋史》記載,宋高宗對於孟太后極為孝順,凡有時令瓜果進獻,總要太后先品嚐,然後自己才吃。

曾有大臣妄加揣測宋高宗的心理,誣陷孟太后偷偷豢養了宋欽宗的孩子,圖謀廢黜宋高宗另立新君。沒想到高宗皇帝看到奏章後勃然大怒,斥責曰:“朕於太后如母子,安得有此。”將誣告者重重治罪。

在親情冷漠的皇室中,毫無血緣關係的孟太后能夠得到性情多疑的宋高宗如此真誠相待,實屬難得。

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春,孟太后病重,宋高宗連續幾天衣不解帶地在床前伺候,旦夕不離左右。同年四月,一生歷經太多磨難的孟太后永遠地閉上了眼睛,享年五十九歲。

孟氏的一生,面對母儀天下的尊榮,她沒有迷失善良淳厚的本性;面對二次被廢的命運,她沒有扭曲淡泊純淨的心靈;面對風雨飄搖的家國,她沒有沉溺至高權力的誘惑……她始終是宣仁太后高氏口中那個“賢淑”的孫媳婦,她也確如高太后所預言的那樣,以柔弱的身軀擔當了家國突變後的一次又一次苦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