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的貓神崇拜、歐洲中世紀的黑貓禁忌、古代日本的貓妖魅影,貓為何會擁有千樣面孔?'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28期,原文標題《貓咪:曾經為神》

整理/郜超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28期,原文標題《貓咪:曾經為神》

整理/郜超

古埃及的貓神崇拜、歐洲中世紀的黑貓禁忌、古代日本的貓妖魅影,貓為何會擁有千樣面孔?

古埃及的貓型塑像(TPG供圖)


古埃及——貓神崇拜

貝斯特(Bastet)是古埃及神話中貓首人身的女神。早在埃及第二王朝(前2890~前2686年)時期,她便開始受人崇拜。在上下埃及統一之前,貝斯特曾經是下埃及的戰爭女神與守護者,後漸從戰神轉化為家庭的守護神,象徵闔家歡樂,廣受古埃及人民喜愛。

對貝斯特女神的崇拜同樣盛行於官方。公元前10世紀前後,埃及法老們開始對貝斯特頂禮膜拜。奧索爾孔二世(前872~前837年在位)自稱“貝斯特之子”,並將女神刻印在王室徽章上。直至希臘化時期,先後有包括孟菲斯在內的許多城市建有她的神廟,其中香火最盛的是貝斯特城的貝斯特女神神廟。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曾評論:“有規模更大、造價更昂貴的神廟,但是沒有哪座神廟比這座更加賞心悅目。”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28期,原文標題《貓咪:曾經為神》

整理/郜超

古埃及的貓神崇拜、歐洲中世紀的黑貓禁忌、古代日本的貓妖魅影,貓為何會擁有千樣面孔?

古埃及的貓型塑像(TPG供圖)


古埃及——貓神崇拜

貝斯特(Bastet)是古埃及神話中貓首人身的女神。早在埃及第二王朝(前2890~前2686年)時期,她便開始受人崇拜。在上下埃及統一之前,貝斯特曾經是下埃及的戰爭女神與守護者,後漸從戰神轉化為家庭的守護神,象徵闔家歡樂,廣受古埃及人民喜愛。

對貝斯特女神的崇拜同樣盛行於官方。公元前10世紀前後,埃及法老們開始對貝斯特頂禮膜拜。奧索爾孔二世(前872~前837年在位)自稱“貝斯特之子”,並將女神刻印在王室徽章上。直至希臘化時期,先後有包括孟菲斯在內的許多城市建有她的神廟,其中香火最盛的是貝斯特城的貝斯特女神神廟。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曾評論:“有規模更大、造價更昂貴的神廟,但是沒有哪座神廟比這座更加賞心悅目。”

古埃及的貓神崇拜、歐洲中世紀的黑貓禁忌、古代日本的貓妖魅影,貓為何會擁有千樣面孔?

黑貓在中世紀被視為禁忌(視覺中國供圖)

中世紀——黑貓禁忌

從古地中海文明到中世紀歐洲,貓的形象在西方世界發生了180度的轉變。

12世紀開始,歐洲人開始將黑貓與魔鬼、異教徒聯繫在一起。13世紀,教宗格列高利九世的一紙詔書正式把黑貓稱作異教徒的守護神,最終演變成席捲全歐的虐貓、屠貓行動。15世紀的英國商人威廉·卡克斯頓(William Caxton)將“魔鬼與罪人”類比為“貓和老鼠”,連貓的功績也被誣陷。諷刺的是,當時人們還將貓和黑死病相關聯;直到19世紀,科學家才推測出黑死病是一種鼠疫,屠貓可能加劇了傳染。斯旺西大學的學者伊麗娜·梅茨勒(Irina Metzler)認為:“貓的獨立性格成為中世紀人類焦慮的源泉。”

不過,當時並非所有人都恨貓。據記載,歐洲很多修女都養貓。在不隸屬於天主教廷的俄羅斯地區,貓的形象亦正亦邪,有時代表好運,有時會捉弄人。中世紀穆斯林對貓也很感興趣,傳說穆罕穆德寧可剪斷袖子,也不願打擾貓在上面睡覺。

日本——貓妖魅影

角川書店出版的《日本傳奇傳說大事典》中記述:“由於貓的眼睛與其習性之因素,自古日本便認為貓具有魔性。”由此衍生出“貓又”(貓また)和“化貓”(化け貓)等形象。其中,“貓又”最早見於日本鎌倉時代的文本,著名歌人吉田兼好在《徒然草》中寫道:“深山中有一種稱之為‘貓又’的東西,令人畏懼,且會吃人。”相較之下,“化貓”的形象則更加擬人,《大事典》中就記載了日本佐賀等地家貓化人報復主人的故事。

和埃及相比,貓在日本是舶來品。文學評論家北嶋廣敏在《不可思議的貓的日本史》中提到,貓是日本到中國的遣唐使帶回的,古時家貓只見於日本宮廷之中。也許正是這份源自貴族的神祕感,使貓在日本民間的形象如此神妙。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28期,原文標題《貓咪:曾經為神》

整理/郜超

古埃及的貓神崇拜、歐洲中世紀的黑貓禁忌、古代日本的貓妖魅影,貓為何會擁有千樣面孔?

古埃及的貓型塑像(TPG供圖)


古埃及——貓神崇拜

貝斯特(Bastet)是古埃及神話中貓首人身的女神。早在埃及第二王朝(前2890~前2686年)時期,她便開始受人崇拜。在上下埃及統一之前,貝斯特曾經是下埃及的戰爭女神與守護者,後漸從戰神轉化為家庭的守護神,象徵闔家歡樂,廣受古埃及人民喜愛。

對貝斯特女神的崇拜同樣盛行於官方。公元前10世紀前後,埃及法老們開始對貝斯特頂禮膜拜。奧索爾孔二世(前872~前837年在位)自稱“貝斯特之子”,並將女神刻印在王室徽章上。直至希臘化時期,先後有包括孟菲斯在內的許多城市建有她的神廟,其中香火最盛的是貝斯特城的貝斯特女神神廟。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曾評論:“有規模更大、造價更昂貴的神廟,但是沒有哪座神廟比這座更加賞心悅目。”

古埃及的貓神崇拜、歐洲中世紀的黑貓禁忌、古代日本的貓妖魅影,貓為何會擁有千樣面孔?

黑貓在中世紀被視為禁忌(視覺中國供圖)

中世紀——黑貓禁忌

從古地中海文明到中世紀歐洲,貓的形象在西方世界發生了180度的轉變。

12世紀開始,歐洲人開始將黑貓與魔鬼、異教徒聯繫在一起。13世紀,教宗格列高利九世的一紙詔書正式把黑貓稱作異教徒的守護神,最終演變成席捲全歐的虐貓、屠貓行動。15世紀的英國商人威廉·卡克斯頓(William Caxton)將“魔鬼與罪人”類比為“貓和老鼠”,連貓的功績也被誣陷。諷刺的是,當時人們還將貓和黑死病相關聯;直到19世紀,科學家才推測出黑死病是一種鼠疫,屠貓可能加劇了傳染。斯旺西大學的學者伊麗娜·梅茨勒(Irina Metzler)認為:“貓的獨立性格成為中世紀人類焦慮的源泉。”

不過,當時並非所有人都恨貓。據記載,歐洲很多修女都養貓。在不隸屬於天主教廷的俄羅斯地區,貓的形象亦正亦邪,有時代表好運,有時會捉弄人。中世紀穆斯林對貓也很感興趣,傳說穆罕穆德寧可剪斷袖子,也不願打擾貓在上面睡覺。

日本——貓妖魅影

角川書店出版的《日本傳奇傳說大事典》中記述:“由於貓的眼睛與其習性之因素,自古日本便認為貓具有魔性。”由此衍生出“貓又”(貓また)和“化貓”(化け貓)等形象。其中,“貓又”最早見於日本鎌倉時代的文本,著名歌人吉田兼好在《徒然草》中寫道:“深山中有一種稱之為‘貓又’的東西,令人畏懼,且會吃人。”相較之下,“化貓”的形象則更加擬人,《大事典》中就記載了日本佐賀等地家貓化人報復主人的故事。

和埃及相比,貓在日本是舶來品。文學評論家北嶋廣敏在《不可思議的貓的日本史》中提到,貓是日本到中國的遣唐使帶回的,古時家貓只見於日本宮廷之中。也許正是這份源自貴族的神祕感,使貓在日本民間的形象如此神妙。

古埃及的貓神崇拜、歐洲中世紀的黑貓禁忌、古代日本的貓妖魅影,貓為何會擁有千樣面孔?

《山海經》中以貓科動物為藍本的怪獸(視覺中國供圖)

《山海經》——珍奇異獸

中國古代與貓相關的傳說與日本類似,甚至是許多日本貓奇聞的發源地,故不贅述。相較之下,在更為久遠的《山海經》中,以貓科動物為藍本的珍奇異獸則更為旖旎多姿。

《西山經》中記載了一種名為“讙”的野獸,“其狀如狸,一目而三尾”,“其音如百聲”。書中還記述道,“讙”可以御凶煞邪,也可以治療溼熱。《海內西經》則描寫了居住在“崑崙南淵”的“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開明獸” 虎身人面,與古埃及獅身人面的斯芬克斯頗為遙相呼應。還有一種名叫“騶虞”的仁獸,見於《海內北經》中,其“大若虎,五彩畢具,尾長於身”,而且“乘之日行千里”。後世對“騶虞”多有傳頌,說它生性仁慈,不吃活物。古人對自然,總是善意與敬畏並存。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28期,原文標題《貓咪:曾經為神》

整理/郜超

古埃及的貓神崇拜、歐洲中世紀的黑貓禁忌、古代日本的貓妖魅影,貓為何會擁有千樣面孔?

古埃及的貓型塑像(TPG供圖)


古埃及——貓神崇拜

貝斯特(Bastet)是古埃及神話中貓首人身的女神。早在埃及第二王朝(前2890~前2686年)時期,她便開始受人崇拜。在上下埃及統一之前,貝斯特曾經是下埃及的戰爭女神與守護者,後漸從戰神轉化為家庭的守護神,象徵闔家歡樂,廣受古埃及人民喜愛。

對貝斯特女神的崇拜同樣盛行於官方。公元前10世紀前後,埃及法老們開始對貝斯特頂禮膜拜。奧索爾孔二世(前872~前837年在位)自稱“貝斯特之子”,並將女神刻印在王室徽章上。直至希臘化時期,先後有包括孟菲斯在內的許多城市建有她的神廟,其中香火最盛的是貝斯特城的貝斯特女神神廟。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曾評論:“有規模更大、造價更昂貴的神廟,但是沒有哪座神廟比這座更加賞心悅目。”

古埃及的貓神崇拜、歐洲中世紀的黑貓禁忌、古代日本的貓妖魅影,貓為何會擁有千樣面孔?

黑貓在中世紀被視為禁忌(視覺中國供圖)

中世紀——黑貓禁忌

從古地中海文明到中世紀歐洲,貓的形象在西方世界發生了180度的轉變。

12世紀開始,歐洲人開始將黑貓與魔鬼、異教徒聯繫在一起。13世紀,教宗格列高利九世的一紙詔書正式把黑貓稱作異教徒的守護神,最終演變成席捲全歐的虐貓、屠貓行動。15世紀的英國商人威廉·卡克斯頓(William Caxton)將“魔鬼與罪人”類比為“貓和老鼠”,連貓的功績也被誣陷。諷刺的是,當時人們還將貓和黑死病相關聯;直到19世紀,科學家才推測出黑死病是一種鼠疫,屠貓可能加劇了傳染。斯旺西大學的學者伊麗娜·梅茨勒(Irina Metzler)認為:“貓的獨立性格成為中世紀人類焦慮的源泉。”

不過,當時並非所有人都恨貓。據記載,歐洲很多修女都養貓。在不隸屬於天主教廷的俄羅斯地區,貓的形象亦正亦邪,有時代表好運,有時會捉弄人。中世紀穆斯林對貓也很感興趣,傳說穆罕穆德寧可剪斷袖子,也不願打擾貓在上面睡覺。

日本——貓妖魅影

角川書店出版的《日本傳奇傳說大事典》中記述:“由於貓的眼睛與其習性之因素,自古日本便認為貓具有魔性。”由此衍生出“貓又”(貓また)和“化貓”(化け貓)等形象。其中,“貓又”最早見於日本鎌倉時代的文本,著名歌人吉田兼好在《徒然草》中寫道:“深山中有一種稱之為‘貓又’的東西,令人畏懼,且會吃人。”相較之下,“化貓”的形象則更加擬人,《大事典》中就記載了日本佐賀等地家貓化人報復主人的故事。

和埃及相比,貓在日本是舶來品。文學評論家北嶋廣敏在《不可思議的貓的日本史》中提到,貓是日本到中國的遣唐使帶回的,古時家貓只見於日本宮廷之中。也許正是這份源自貴族的神祕感,使貓在日本民間的形象如此神妙。

古埃及的貓神崇拜、歐洲中世紀的黑貓禁忌、古代日本的貓妖魅影,貓為何會擁有千樣面孔?

《山海經》中以貓科動物為藍本的怪獸(視覺中國供圖)

《山海經》——珍奇異獸

中國古代與貓相關的傳說與日本類似,甚至是許多日本貓奇聞的發源地,故不贅述。相較之下,在更為久遠的《山海經》中,以貓科動物為藍本的珍奇異獸則更為旖旎多姿。

《西山經》中記載了一種名為“讙”的野獸,“其狀如狸,一目而三尾”,“其音如百聲”。書中還記述道,“讙”可以御凶煞邪,也可以治療溼熱。《海內西經》則描寫了居住在“崑崙南淵”的“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開明獸” 虎身人面,與古埃及獅身人面的斯芬克斯頗為遙相呼應。還有一種名叫“騶虞”的仁獸,見於《海內北經》中,其“大若虎,五彩畢具,尾長於身”,而且“乘之日行千里”。後世對“騶虞”多有傳頌,說它生性仁慈,不吃活物。古人對自然,總是善意與敬畏並存。

古埃及的貓神崇拜、歐洲中世紀的黑貓禁忌、古代日本的貓妖魅影,貓為何會擁有千樣面孔?

阿茲特克文明的美洲豹戰士(視覺中國供圖)

阿茲特克文明——戰爭圖騰

將目光放寬至貓科動物全員,我們會發現人類對“大貓”的崇拜從未停止。

在地理大發現以前,美洲豹就一直是中南美地區權力與力量的象徵。中美洲的阿茲特克帝國就認為美洲豹是強大的特茲卡特利波卡神的圖騰動物。美洲豹還化身統治者和戰士出現在首都特諾奇提特蘭的壁畫上。阿茲特克人的精英士兵被稱為美洲豹戰士,跟隨帝國征戰四方。不過,隨著歐洲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到來,他們未能抵擋住西班牙人的殖民侵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