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宋朝始終不承認越南為外國,只承認為類似內地的藩鎮節度使

越南在歷史曾長期是中國郡縣,認同自己是中國之一部,並沒有民族國家時代的認同。尤其是越南中北部。在中國歷史上其實“越南”之稱直到清代才出現,現代越南中北部長期被稱為交趾(交州:至今越南少數民族口語中還稱越人為交人)或安南,在漢朝時期正式納入中原王朝版圖,為郡縣之地。

為何宋朝始終不承認越南為外國,只承認為類似內地的藩鎮節度使

越南自立時期安南都護府所在的寧平

郡縣時代的交州歷史更迭雖中原王朝變化而變化

郡縣時代的越南,社會和文化諸方面都是中原王朝漢化的結果,人民說著帶有甌越語言的漢唐雅言,寫著漢字。越南語言、文化、教育、廟宇、歷史書寫、哲學、家庭體系、社會和組織結構、飲食、醫藥、音樂和藝術深深的有著東亞文明烙印。郡縣時代說漢語的人口在千年郡縣裡不斷遷入這塊中原的南疆,新來的移民與當地甌越山民融合成為後來的京人(或稱為交人)。

為何宋朝始終不承認越南為外國,只承認為類似內地的藩鎮節度使

唐代藩鎮圖,小圖為靜海軍

郡縣時代的越南所有的變遷都圍繞者中原大變局而展開,越南脫幅自立也是如此。在唐朝末年,李唐王室衰微各地節度使與藩鎮割據,在安南這裡則成為靜海軍節度使將軍的割據地。五代十國各地節度使紛紛自立稱帝,地處南疆安南早期土豪們沒有稱帝只是保持自主局面。968年安南土豪們擁立實力最強的丁部領建立大瞿越國、登位稱帝,正式拉開安南自立的序幕。當時宋太祖趙匡胤在滅了南漢,中原逐漸走向大致統一,丁部領為避宋軍鋒芒,主動隱瞞稱帝建國事實,以靜海軍節度使名義進攻,當時宋朝誤判安南不足懼,需要先平定背靠大遼的北漢,於是宋太祖接受丁部領朝貢,承認其靜海軍節度使的藩鎮地位,沒想到被宋朝認為藩鎮的交趾對大宋離心離德,從此沒有回到再度統一的宋朝之內,逐步脫幅自立。而面對這樣的局面,終宋一朝,宋朝帝王始終只將交趾視為藩鎮,只授予交趾君主靜海軍節度使、交趾郡王的實際爵位,而為了避免宋軍大舉統一,交趾也依然保留都護府等機構,並以藩鎮的名義進貢,使得靜海軍節度使成為中國歷史上存在事件最長久的實權節度使。

越南歷史上實際統治時間最長的王朝法理上只是中原王朝的藩鎮節度使

宋初交趾經過丁朝和前黎朝數十年統治,在公元1009年再次迎來改朝換代,而當時建國者是後黎朝將軍李公蘊,這位史稱為中國唐王室後裔的年輕將軍在交趾建立越南歷史第一個穩定王朝李朝,被稱為李太祖。建國後李公蘊再次以藩鎮身份自稱“安南靜海軍權留後”向宋朝進貢求封,宋真宗承認並冊封其藩鎮地位,對其冊封,以和三命之服。

特進、檢校太傅、安南都護、靜海軍節度觀察處置等使、交趾郡王、食邑三千戶,食實封一千戶,兼御使大夫、上柱國,特賜推誠順化功臣,仍賜襲衣、金銀帶、器幣。(《宋史.交趾傳》)

靜海軍節度使是唐朝末年在越南設立的最高軍政長官,於鹹通七年(866)由安南觀察司被更名“靜海軍節度司”。唐朝設立之初是為了抵禦南詔入侵,以高驕為首任節度使。到905 年,安南土豪曲承裕基本控制割據了安南,其後安南篡位奪權者丁氏、黎氏奪得政權後均自稱靜海軍節度使留後,向宋朝進貢求封靜海軍節度使。

為何宋朝始終不承認越南為外國,只承認為類似內地的藩鎮節度使

越南自立之初,各地土豪靠山而據守

宋初宋太祖念丁部領忠誠上表,除了授予靜海軍節度使,還特意賜予郡王爵位,封為交趾郡王。

遣使貢方物,上表內附(《宋史.交趾傳》)

之後宋朝必定封前來求封的安南領主們為“充靜海軍節度觀察處置使”、“安南都護”、“交趾郡王”之名,按慣例在初封數年後加封“交趾郡王”為“南平王”,死後追封為“南越王”。宋朝這種冊封儀式是唐末以來中央對藩鎮的冊封形式,表面當時安南仍為中國的藩鎮,宋神宗時就只是將安南視為內地州縣。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百七十三,熙寧九年二月甲寅條:交州平日依內地列置州縣

這種帶有鮮明的中央與地方關係的特點,是當時宋朝對交趾和西夏特有的制度,尤其是對交趾最為明顯,凸顯雙方具有親密性和特殊性。

為何宋朝始終不承認越南為外國,只承認為類似內地的藩鎮節度使

始建於李朝時的越南皇城

在宋朝時的《南澗甲乙稿》卷九《蔡洗等集議安南國奏狀》就對宋交關係有詳細描寫。

國朝故事,待蕃夷之禮最為詳備。若高麗嗣子,則待其入請命然後封以為高麗國王。若占城、三佛齊、闍婆諸國,則待其入貢而遂以為本國王。惟是奉命安南甚有次第。其始嗣立,則封交趾郡王,中間數年以後,則封南平王,及其身後,則追贈南越王。自太祖太宗至於累朝必加三命,未之或改者,蓋以安南本交州內地,實吾藩鎮,因仍世襲使護安南一道,非他外邦自有土地人民不盡臣之比也。所以漸次封爵,時示恩榮,其羈縻制御之道不得不然。

對於這種藩鎮的地位,在對宋交往上,安南君主都是認可的,如李朝時期,李朝君主除了朝貢對宋謝恩,平時遇到大小事都會以藩鎮名義自稱本道(安南道的意思)向宋朝皇帝上奏摺。

據《宋會要輯稿》載: (李)公蘊上言鶴拓蠻(注:歷史上的大理國段氏)萬眾於本州界立寨,將圖本道。臣發人騎與戰於芳林州界,賊眾大敗。斬首生擒主軍楊長惠及蠻黨人馬。遣節度支使馮振、左都押衙李臬詣闕,貢馬六十匹獻捷。

北宋兩次與交趾作戰,企圖消滅最後一個唐朝藩鎮,實現大一統

宋初對自立的安南始終只是承認為藩鎮,而不是如承認西夏那樣承認為藩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宋朝帝王始終沒有忘記交趾為漢唐古郡。

宋太祖時由於十國之一的北漢還未滅,宋軍無暇南顧,對於交趾問題並沒有解決。到宋太宗時期,宋軍滅北漢基本結束十國亂局。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趁前黎滅丁朝,效法南漢以維護藩鎮的名義第一次對交趾進行征伐。當時宋軍陸路從廣西進攻,派蘭州團練使孫全興、八作使張璇、左監門衛將軍崔亮帶兵。水路從廣州出,以寧州刺史劉澄、軍器庫副使賈浞,供奉官問門祗侯王撰帶兵,水陸兩路大軍同時進擊。當時前黎朝建立者黎恆統籌兵馬,一邊上表解釋黎代丁的情況,一邊誘導宋軍深入安南腹地,經過數次戰爭,宋軍被黎軍打敗,最終宋軍回軍。而黎恆見好就收,使有臺階下的宋太宗正式承認黎恆為安南之主,並封其“ 充靜海軍節度 “。

前黎之後的李朝前期,宋交相安無事多年。但當時宋朝並沒有放棄收復交趾的想法,王安石變法時就提及富國強兵,收復交趾震懾西夏。但由於宋軍薄弱,在對遼和對夏作戰都不利,使得交趾李朝對宋並不如開國李公蘊時那麼恭敬,最終在宋熙寧八年(1075年)十一月,李朝派宦官李常傑領兵十餘萬入侵宋,當時交軍連陷欽、廉二州,屠殺邕州五萬人,俘虜數萬人而還 。宋廷震怒發《討交趾敕諭》,設安南道行營馬步軍都總管本道經略招討司,郭逵和趙卨充正、副使,燕達充副都總管於熙寧九年(1076年)二月出兵討伐越南,這是歷史宋朝對交趾的自衛戰爭,也是宋朝最後希望統一交趾的戰爭。

宋軍當時水陸並進,還聯合占城和真臘對付交趾,宋軍一路攻佔交趾多地,取得如月江和富良江大捷,殺李朝王子洪真和昭文王子等人。不過由於宋軍久戰雙方互有勝負,最終交趾投降,兩邊和解。

經過兩次征伐交趾戰爭,宋朝認識到實際上無法在對抗西夏、遼國和其後金國的同時對抗南邊的交趾,於是實際上放棄統一交趾,只是維持名義上的安南道藩鎮即可。

南宋正式賜予安南國號

這種藩鎮與名號一致的局面一直到南宋孝宗時出現變化,孝宗時進封李朝李英宗南平王為安南國王,正式賜予安南國號,承認是事實的藩屬。

《宋史·孝宗紀》:“(淳熙元年正月丙午)以交阯入貢,詔賜國名安南,封南平王李天祚為安南國王。

第一位安南國王李英宗死後,宋孝宗時不在逐級冊封繼位的安南君主,而是在安南新君登基一次性直接冊封為國王,宋孝宗冊李朝李高宗冊文有詳載。

《宋史·交趾列傳》即樂國以肇封,既從世襲極真王而錫命何待次升?維汝居國南,鄉今勿忘於來享,俾周無斁曰商是常豈。惟予一人以寧亦保爾黎民之利可。特授靜海軍節度觀察處置等使、特進檢校太尉兼御史大夫上柱國、特封安南國王、食邑二千戶食實封一千戶、仍賜推誠順化功臣。
為何宋朝始終不承認越南為外國,只承認為類似內地的藩鎮節度使

越南陳廟

當時宋孝宗冊封李朝君主為國王,曾惹得議論紛紛,宋人都認為此舉使得宋朝從此再也沒有可能收復昔日這塊漢唐故土了,等於宋朝正式承認安南為外國。不過當時南宋朝廷並沒有否認安南的藩鎮帝王,當時在賜予李朝安南國號的同時宋朝依然冊以“靜海軍節度使”為安南國王的首職,法理上表明安南依然是宋朝的藩鎮。

為何宋朝始終不承認越南為外國,只承認為類似內地的藩鎮節度使

現代越南首都河內

自公元866年唐朝在安南都護府設置靜海軍開始,歷經唐亡五代十國,到968年丁朝實際脫幅自立,靜海軍節度使的除授一直延續,並持續到南宋滅亡前的1262年,宋理宗冊封陳朝陳晃為靜海軍節度使,元朝滅南宋後,繼續冊封安南陳朝君主為安南國王,但是廢除了靜海軍節度使,此次歷經了400年,中國歷史上實際擁有權力存在最久的節度使退出歷史舞臺。而安南也在名義和實際上成為一個完全自立的外國,只是為了邦交權益,延續朝貢藩屬至清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