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臨終向大臣託孤,大臣泣血發誓,轉身造反開闢三百年屈辱王朝

趙匡胤是北宋開國皇帝,自古以來對趙匡胤的歷史評價就褒貶不一,一方面他是一位極有作為的君主,在位期間任用賢才,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結束了五代十國時期王朝割據的局面,實現了國家的大部分統一,另一方面他的皇位來路不正,其造反篡位,深負後周皇帝柴榮的信任,被世人所詬病。或許歷史上成就大事的英雄大多都有如此不堪的一面,趙匡胤當然也不例外,不過趙匡胤這輩子最應該感謝的一個人仍然是柴榮,如果沒有柴榮,也就沒有後來的宋太祖和北宋王朝。

皇帝臨終向大臣託孤,大臣泣血發誓,轉身造反開闢三百年屈辱王朝

公元927年,趙匡胤生於洛陽夾馬營,小時候的趙匡胤雖然家境貧寒,身份地位不高,但由於出身軍人家庭,從小便膽氣十足,長大之後更是器宇軒昂,容貌威武,在軍事方面非常有天賦,因此在21歲那年投奔了後漢樞密使郭威,跟隨郭威征討李守貞,由於屢立戰功,趙匡胤很快就得到了郭威的賞識,三年之後郭威稱帝,此時的趙匡胤才僅僅24歲,但是卻被封為滑州的副指揮使。和當時的開封府尹、郭威的乾兒子柴榮關係非常好,趙匡胤知道郭威死後,皇位非柴榮莫屬,因此相當會來事,柴榮待趙匡胤如手足兄弟。

皇帝臨終向大臣託孤,大臣泣血發誓,轉身造反開闢三百年屈辱王朝

柴榮即位之後,便讓趙匡胤掌管禁軍,在柴榮看來,趙匡胤為人仁厚,心地淳樸,是個可交的兄弟,另外趙匡胤在對外戰爭中多次力挽狂瀾,軍事能力突出,為了籠絡住這個賢才,柴榮多次加封趙匡胤。柴榮正當準備大顯身手,收復中原、統一全國之時,自己卻身患重病,在臨終之時,柴榮將自己的兒子柴宗訓託付給了趙匡胤,並任命趙匡胤為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用來代替張永德。趙匡胤在柴榮的龍榻前泣血發誓,表示一定要好好輔佐幼主,柴榮這才駕崩離世,柴榮本以為趙匡胤是諸葛亮般的人物,定會為後周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柴榮萬萬沒想到,自己死後,趙匡胤心態便發生的變化,開始盯上了皇位。

皇帝臨終向大臣託孤,大臣泣血發誓,轉身造反開闢三百年屈辱王朝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趙匡胤放出風聲說契丹和北漢聯合攻打後周,宰相範質竟然不辨真假,便派趙匡胤前去抵抗,殊不知這一切都在趙匡胤的計劃之中,正月初二,趙匡胤統率大軍離開都城,夜宿距開封東北20公里的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兵變計劃就付諸實踐了。趙普和趙光義在軍中散佈輿論,士兵很快就被煽動了起來,便將一件黃袍披在了趙匡胤的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的聲音幾裡外都能聽到,遂擁立他為皇帝。

皇帝臨終向大臣託孤,大臣泣血發誓,轉身造反開闢三百年屈辱王朝

趙匡胤卻裝出一副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部下表示願聽其調遣,於是趙匡胤便率軍回京,逼幼主退位,這才有了後來的大宋王朝,讓趙匡胤沒想到的是自己開闢的大宋王朝竟成了中國歷史屈辱的代名詞,重文輕武的風氣使得宋王朝積貧積弱,逐漸變成了待宰的羔羊。

參考文獻:《宋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