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的最淒涼的王朝:大臣倒戈相向,反賊扛旗盡忠

明王朝,中國最後一個漢族主導的封建王朝。猶豫期特殊的歷史地位,在網上擁有眾多的擁躉者,也擁有眾多的攻訐者。不過,無論是“三無朝代”“賊王八”還是“遠邁漢唐”“科技第一”,任何片面武斷的看待一個近300年王朝的言論,都是不可取的。這一點,不論是某“最牛歷史老師”“人生不苟且的名流”還是規模龐大的某朝粉,都是不民白的。網上,沒有人為自己的言論負責。

亡的最淒涼的王朝:大臣倒戈相向,反賊扛旗盡忠

你猜?

明朝的建立有自己波瀾壯闊的魅力,它的覆滅卻也有獨屬於自己的淒涼。明中央政權亡與農民軍,而後被關外政權摘了桃子,但在這之後,南方地區仍有地方政權的存在,其中最後一個,是由李定國輔佐的永曆帝政權,在雲南對抗著前來圍剿的吳三桂和一眾漢軍綠營。

亡的最淒涼的王朝:大臣倒戈相向,反賊扛旗盡忠

史上捱罵最多的假—李定國

諷刺的是,明朝最後的扛大旗者李定國,卻是出身於之前的兩股農民軍勢力之一的張獻忠。李定國本人是張獻忠的義子,張獻忠做了一輩子大明王朝的反賊,卻在臨死的最後關頭告訴李定國:明王朝300年正統不絕,這是天意,我死之後,你立刻歸順明朝,不要再行不義之事。事實上,與李自成一樣,從清軍入關開始,張獻忠就已經將抗清列為了第一要事,想起之前李自成評價明朝:“帝非甚黯。”兩位絕世反賊能夠與前政權捐棄前嫌,共同抗敵,還頗有一種春秋時期:“尊王攘夷”的豪邁感。

亡的最淒涼的王朝:大臣倒戈相向,反賊扛旗盡忠

真—李定國

更諷刺的是,其實兩方的作戰對象一直都沒有變,負責與南明交戰的清軍綠營,大半是原明朝的政府軍,數年前,一方是官軍,一方是流寇,數年後,流寇變成了忠義官軍,官軍卻成了原政權的掘墓者。不知到兩方熟人交戰的時候會不會有一種“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變化快”的感慨。明朝的大臣們,在當年崇禎皇帝募捐軍費抗擊李自成的時候,摳摳索索拿不出幾千兩銀子,後來被李自成一頓好打就打出了幾千萬兩。如今,那些忠義正直的大臣又分分留起辮子,為自己找到了新的出路,而且他們居然還有錢......果然,明朝的文官,只有剝皮萱草的朱元璋才能製得住。朱元璋怕是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動輒屍橫遍野,血流平原的殺法,還是沒有殺光這些所謂的忠良之輩。

亡的最淒涼的王朝:大臣倒戈相向,反賊扛旗盡忠

朱元璋

李定國的“聯明抗清”不過是為這個末路王朝強行續了一些命,雖然其個人魅力與軍事實力分外出眾,取得了“兩蹶名王,天下震動”的輝煌,但這樣的勝利,更像是一場末期的迴光返照。明,還是帶著自己的傳奇與不幹亡了,給後世的歷史論壇貢獻了無限的話題。

亡的最淒涼的王朝:大臣倒戈相向,反賊扛旗盡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