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是公主,公婆得向她行跪禮,此大臣不跪,為何皇帝沒意見

唐朝 唐太宗 李泰 中國古代史 中國歷史 張生全精彩歷史 2018-11-29

唐朝開國的時候,有“諸主下嫁,以帝女貴”的規矩。也就是說,唐朝公主下嫁時,公婆要向她們行君臣之禮。但是有一個大臣偏不行禮,還讓公主向他行禮。這件事被皇帝知道後,他是怎麼處理的呢?

兒媳是公主,公婆得向她行跪禮,此大臣不跪,為何皇帝沒意見

(王珪)

這個人叫王珪,生於隋末,後來成為唐朝四大名相之一。

王珪出身於名門望族太原祁縣王氏。他通曉天文地理,有大儒之名,被隋朝朝廷召為祕書內省,授太常治禮郎,負責編撰典籍。

後來,由於叔父王頍謀反,他受牽連,不得不逃往終南山,隱居度日。

李淵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後。王珪再次被李淵徵召為太子中允,主要負責教導太子李建成的日常和學習。

此後,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日深。

慈父李淵,不但不在兒子身上尋找原因,反而將兄弟失和的原因歸結於王珪沒有規勸李建成,一怒之下,將他流放到了巂州。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了鞏固政權,將李建成舊部都收為己用,委以重任。王珪也被徵召為諫議大夫,主要負責指出李世民的不足和缺點。

王珪為人直爽,且又是心繫社稷的大臣,所以他常常上疏,批評李世民不當之處。

李世民認為那些江山不能永固的皇帝,就是因為身邊缺乏這種直諫的大臣,所以很欣賞王珪的耿直。再加上他是大儒,於禮法上更是無人可比。所以,李世民將教導魏王李泰的重任交付給了他。

兒媳是公主,公婆得向她行跪禮,此大臣不跪,為何皇帝沒意見

(李世民劇照)

按說,李泰是魏王,而王珪是臣子,王珪應對李泰盡人臣之禮。不過,王珪認為李泰是學生,而他是老師,李泰應該給他行跪拜之禮。

王珪不光是這樣想的,他還是這樣做的。到了李泰府上,他坦然地坐在堂上,接受了李泰的跪拜之禮。

後來,李泰向王珪詢問忠孝之事。

王珪說,皇帝是你的君主,你為人臣,自然要竭盡全力忠誠於他;皇帝又是你的父親,你為人子,自然要竭盡全力孝順他。只有盡忠盡孝,你才能樹立你自己的威信,從而得到好的名聲。

這話很快就傳到了李世民的耳中,李世民很高興地說,以後李泰是不會再有過失了。

李世民因此更加器重王珪,不僅將他拜為宰相,還和他結為姻親,將女兒南平公主嫁給他的兒子王敬直。

能和皇帝結為親家,這是多榮耀的事啊,可是問題來了。

原來自唐朝建立以來,就有“諸主下嫁,以帝女貴”的規矩。也就是說皇帝的女兒身份高貴,下嫁時不用向公婆行跪拜之禮,反而公婆要向她行君臣之禮。

兒媳是公主,公婆得向她行跪禮,此大臣不跪,為何皇帝沒意見

(南平公主劇照)

王珪是個忠於古禮的人,他認為自古以來,公婆的輩分就比媳婦高,怎麼能向媳婦行禮呢?哪怕媳婦是公主,也得遵守古禮。

所以,在王敬直和南平公主大婚時,他一反常態,和夫人高坐於堂上,並讓王敬直率南平公主向他們行禮。

南平公主當然不願意,畢竟唐朝有規矩嘛,說好的“以帝女貴”呢。再說,在她之前,所有的公主下嫁,都是公婆給公主行禮,她當然不願意給王珪夫婦行禮了。

王珪見她頗不願意,於是說:“主上循法度,吾當受公主謁見。豈為身榮,將以成國家之美。”意思是說皇上是賢明的君主,向來很遵守法度,所以我也應該讓我家的媳婦遵守禮制,這樣皇帝不僅不會怪罪我,反而認為我們這樣做,是維護國家該有的禮儀。

話說到這個份上,都上升到皇帝和國家的問題上了,南平公主也無話可說,只得勉為其難給王珪夫婦行了跪拜禮。

李世民聽說後很高興,認為王珪所言極是,所以規定從此以後公主下嫁,都應該給公婆行禮。

由於李世民喜歡聽諍言,而王珪又為人忠直,所以王珪很得器重。在他生病後,李世民頗為掛心,還專門派人為他調理藥食,常常詢問他的病情。

王珪去世後,李世民非常悲痛,連呼自己又失去了一個好官。不光自己身穿素服舉哀,讓李泰率百官為他送葬,還將他追封為吏部尚書。

(參考資料:《新唐書》《資治通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