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 年 3 月 20 日晚 10 點,奉袁世凱電召北上的宋教仁在上海北站檢票口突遭槍擊,22 日凌晨不治身亡。在隨後的調查中,抓獲主謀江蘇巡查長應桂馨及直接凶手武士英,進一步牽扯到內務部祕書洪祖述和時任內閣總理的趙秉鈞,隨後武士英死在獄中,應桂馨越獄而逃,趙秉鈞突然暴斃而亡,使得案件不了了之。調查到最後,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此次暗殺行動受命於袁世凱,但整個社會輿論對袁世凱非常不利,為什麼很多人都認為袁世凱才是幕後真正的元凶?

一山二虎—— 驚天謀殺案引發的“二次革命”

孫中山在宋案事實真相還沒有弄清楚的情況下,為什麼執意發動“二次革命”?孫中山之前本來同意“善後大借款”,但為什麼之後又以此為作為討伐袁世凱的理由呢?宋教仁被刺後,黃興也認定袁世凱是凶手,在他給宋教仁的輓聯中

寫到:

前年殺吳祿貞,去年殺張振武,今年又殺宋教仁;你說是應桂馨,他說是洪述祖,我說確是袁世凱。1913 年 3 月 26 日,孫中山從日本趕回上海,召集國民黨人緊急會議,以宋案為由,主張武裝討袁。然而,國民黨內部卻意見不一,黃興、陳其美等主張“法律解決”,有些任議員的國民黨人主張在國會內聯合其他議員進行倒袁活動。

一山二虎—— 驚天謀殺案引發的“二次革命”

民國初年,中央財政十分拮据,庫空如洗,不得不賴借款度日。4月,袁世凱與英、法、德、日、俄五國簽訂了“善後大借款”:借款總額 2500 萬英鎊;以鹽稅、關稅及直隸、山東、河南、江蘇四省的中央稅擔保;借款期內,中國政府不得向五國銀行團以外任何銀行團借款,借款用途需經過批准。“善後大借款”遭到國民黨多數議員的反對,但由於進步黨等其他議員的不配合,使得表決大借款案暫時擱淺。

於是,在孫中山的授意下,國民黨通電全國各省都督,要求不要承認政府的借款。5 月初,國民黨員江西都督李烈鈞、廣東都督胡漢民、安徽都督柏文蔚通電反對貸款。黎元洪居中斡旋,希望化解北京及國民黨之爭,未果。6 月,袁世凱免除江西都督李烈鈞、廣東都督胡漢民、安徽都督柏文蔚三人的都督職務。之後,命北洋軍第六師李純部進入江西。孫中山決定發動“二次革命”討袁,拉開了民國曆史上的第一次內戰的大幕。

1913 年 7 月 12 日,被免職的李烈鈞在孫中山指示下,從上海回到江西湖口,發動當地駐軍起義,佔領了湖口炮臺。並在湖口召開誓師大會,宣佈江西獨立,並發表電告討袁:民國自肇造以來,幾我國民,莫不欲達真正共和目的。袁世凱乘時竊柄,帝制自為,滅絕人道,暗殺元勳,拚髦《約法》,而擅借鉅款。金錢有靈,即輿論公道可收買。近復盛署興師,蹂躪贛省,以兵威劫天下,視吾民若寇仇,實屬有負國民之託。我國民宜亟起自衛,與天下共擊之。

湖口誓師,標誌著國民黨又一次武裝起義開始了。

一山二虎—— 驚天謀殺案引發的“二次革命”

李 烈 鈞 到 湖 口 後, 暗招德安混成旅旅長林虎率兵 援 助 湖 口, 不 想 被 李 純堵 在 途 中, 經 過 一 天 的 激戰, 林 虎 敗 退 而 去。 李 烈鈞仍然堅守湖口。湖口之戰打響之後,7月 15 日,黃興在南京強迫江蘇都督程德全宣佈江蘇獨 立, 並 推 舉 程 德 全 為 南軍 司 令, 但 程 棄 職, 逃 遁上 海, 黃 興 被 推 舉 為 江 蘇討 袁 總 司 令, 隨 即 致 電 西南 各 省, 號 召 起 兵 反 袁。隨 後 安 徽 柏 文 蔚、 上 海 陳其 美、 湖 南 譚 延 闓、 福 建許崇智和孫道仁、四川熊克武亦宣佈獨立。浙江朱瑞、雲南蔡鍔中立。7 月 18 日,陳炯明響應孫中山號召宣佈“廣東獨立”。袁世凱在北京接到各地告急文書,遂任命段芝貴為江西宣撫使兼第一軍軍長,督率李純、王佔元負責湖北、江西戰場,又派海軍次長湯薌銘率領長江艦隊攻擊湖口、九江等地;任命馮國璋為江淮宣撫使兼第二軍軍長,督率張勳、楊善德、施從濱、雷震春、倪嗣沖各部沿津浦路南下,攻打南京;命海軍中將鄭汝成率兵進駐上海江南製造局,命駐滬海軍司令李鼎新增調兩艘軍艦駛進上海。贛寧戰爭隨即全面爆發。

一山二虎—— 驚天謀殺案引發的“二次革命”

張勳在長途行軍途中在韓莊與黃興派來的寧軍相遇,兩軍打了一場遭遇戰,槍來炮往、異常慘烈,酣戰一晝夜,寧軍終於抵擋不住,大敗而逃。接著,張勳又率部擊敗前來增援的徐州第 3 師,乘機攻佔徐州。

北洋軍集結九江口,對湖口形成合圍之勢。李烈鈞身陷重圍,孤軍固守湖口。團長周璧階率部投降。李烈鈞更加惶恐,飛書四處求援而不得,最終只得放棄湖口,乘船逃走。7 月 25 日,北洋軍佔領湖口。段芝貴、李純攻佔湖口後,率軍直搗南昌,8 月 18 日,李烈鈞孤軍奮戰,寡不敵眾,不得不放棄南昌,倉皇出逃。江西討袁軍隊全線瓦解。上海陳其美遊說鄭汝城不成,調集軍隊,攻打製造局。鄭汝城在李鼎新火力支援下,從 22 日晚開戰到 25 日,打退陳其美對製造局的三次猛攻。陳其美在得到 2000 援兵後,組織第四次攻擊,結果又大敗而歸。無奈之下,把司令部遷往閘北。8 月 13 日,劉冠雄、鄭汝成收復吳淞口。黃興在南京接到江西、徐州、上海三路人馬屢戰屢敗的消息,知道敗局已定。7 月 28 日半夜,棄職出走,乘船去了上海,又轉道吳淞口,在吳淞口歇了一晚,第二天,沒有和任何人告別,登上東洋商船,逃亡日本。南京取消獨立。

革命黨人何海鳴利用杜淮川出城迎接張勳和馮國璋之際,趁機帶領百餘名黨眾闖進南京城,佔領總督府,並宣佈南京恢復獨立,自封討袁總司令。隨後,被第 8 師師長陳之驥關進大牢,獨立只經歷 6 個小時便草草收場。就在陳之驥過江迎接馮國璋時,8 月 11 日,何海鳴被同鄉放出大牢,再次宣佈南京獨立,並派兵把守城外的獅子山炮臺。

一山二虎—— 驚天謀殺案引發的“二次革命”

一山二虎—— 驚天謀殺案引發的“二次革命”

安徽柏文蔚入據安慶後,北洋倪嗣沖已經攻克壽州。這時,胡萬泰突然臨陣易幟,宣佈脫離柏文蔚,自樹一旗。柏文蔚乘船逃亡蕪湖,很快又去了南京。胡萬泰當天便通電取消獨立。8 月 28 日,北洋倪嗣沖部隊抵達安慶,收復安徽。廣東都督府參謀長鄧堅(鏗),武昌首義功臣孫武。

一山二虎—— 驚天謀殺案引發的“二次革命”

福建都督孫道仁聽說江西、安徽相繼失敗,立即轉向,把所有的罪責推到師長許崇智身上,把許驅逐出境,立即取消獨立,並解散討袁同盟會。廣東第 2 師師長蘇慎初率兵趕走了陳炯明,宣佈取消獨立。袁世凱命龍濟光為廣東省都督兼職民政長。龍濟光進城後,接管廣東軍政,廣東又恢復了平靜。湖南都督譚延闓得知各省相繼淪陷,知道國民黨大勢已去,宣佈湖南取消獨立。長江巡閱使譚人鳳聽到風聲,也逃之夭夭。湖南也平靜下來。至此,長江上下游,熊克武佔據重慶,何海鳴還佔據南京。何海鳴不知兵,推舉張堯卿為都督,指揮戰鬥。

8 月 17 日,張勳攻佔天堡城,乘勝攻打雨花臺。柏文蔚命令軍隊抄到張勳背後,偷襲並重新奪回天堡城。此後,天堡城五次易手,戰鬥異常慘烈,城外屍體堆積如山,來不及掩埋,經烈日暴晒,臭氣熏天。張堯卿觸目驚心,卸職不幹,將都督讓給了柏文蔚。柏文蔚只堅持了一天,便帶著自己的隨從出城逃走了。9 月 1 日,北洋軍攻進太平門。何海鳴見大勢已去,混在潰散的隊伍裡,從南門逃走。北洋軍收復南京。袁世凱命黎元洪調兵,會和雲南、貴州、湖南三省助剿重慶。重慶的熊克武只有一個師的兵力,在重兵壓境之下,於 9 月 12 日被迫下臺,重慶取消獨立。在北洋軍強大的武力打擊之下,討袁運動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土崩瓦解了。各地宣佈取消獨立。孫中山、黃興、陳其美等被通緝,相繼逃亡,國民黨的二次革命宣告失敗。國民黨二次革命的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軍事實力差距太大固然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贏得廣泛社會力量的支持,當時大部分國人公開反對國民黨的武力暴行,以致二次革命中並沒有出現“振臂一呼而響者雲集”的場面,屬於失道寡助之列。雖然辛亥革命是南方革命黨人發起的一場暴力革命,但

就經過和最終結果來講,倒不如說是一場在袁世凱主導下的政權和平更迭,軍事衝突控制在了非常小的範圍內(僅僅在

武漢),“兵不血刃”就結束了中國長達 2000 多年的封建統治。民國建立後,民主氣息漸濃,反對武力解決問題更是成為當時國內的普遍輿論,因此,以“宋教仁被刺案”、“善後大借款”案為藉口發動一次國內戰爭的預想,遭到了大多數人的反對。

一山二虎—— 驚天謀殺案引發的“二次革命”

一直跟蹤報道“宋教仁被刺案”並認定袁世凱為主謀的著名記者徐血兒在《民立報》上發表文章指出:“今日已為民國,苟對於民國而謀亂,即是自絕於國,罪在不赦。即政府為惡,法律與國會,終應有解決之能力,無俟謀亂,以擾蒼生。故謀亂之事,為商民所疾視,亦明達所屏棄也。” 反對“二次革命”。同盟會員梁漱溟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現在很清楚擺在外面的,就是武人勢力的局面。至於說到助長這種武人勢力的原因,卻不能不責備革命先輩,他們無論如何,不應用二次革命那種手段。二次革命實在是以武力為政爭的開端。從此以後,凡是要為政治活動的,總要去奔走武人的門下,武人的威權從此一步一步的增長,到現在而達極點。”在後來全力反對袁世凱稱帝制的雲南都督蔡鍔,當時也公開聲明:“宋案應以法律為制裁,故審判之結果如何,自有法律判判。試問我國現勢,弱息僅存,邦人君子方將戮力同心,相與救亡之不暇,豈堪同室操戈,自召分裂 ! 誰為禍首,即屬仇讎。萬一有人發難,當視為全國公敵。”國民黨內激烈派的武裝反袁遭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反對,甚至有人直接指斥他們是以反袁為藉口,實質上是為了爭取更大的權力,還有人罵他們用革命的名義綁架全國人民,所謂的“二次革命”根本不配叫“革命”。當時美國《紐約時報》也在社論中認為:那些舉兵反袁的人,“與其說是人民對北京政府的不滿的起義,不如說是失意政客、幹祿之徒要自行上臺的一種努力”。“二次革命”也許就是“錯誤的人在錯誤的時間發動的一場錯誤的戰爭”,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它失敗的命運。

二次革命是孫中山以“宋教仁案”和“善後大借款”為由發起的討伐袁世凱的一場戰爭,事實上也是孫中山及國民黨在辛亥革命之後試圖重新走向政治前臺的一次努力和嘗試。孫中山的二次革命失敗後,國民黨自廢武功,袁世凱自此沒有制衡自己北洋系的政治力量,原本兩股政治力量支撐起來的脆弱的民國民主政體就此失去平衡,共和中國自此漸行漸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