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里區打造“松花江文化旅遊觀光帶”'

"

松花江鑲上文旅融合“金飄帶”

道里區打造“松花江文化旅遊觀光帶”攪熱冰城“夜遊經濟”

碧波盪漾,歌舞飛揚。入夏以來,行走在傍晚的松花江邊,時時聞歌聲,處處是舞臺,道里區沿江公園築起一條群眾文藝百花齊放的風景線。

為了豐富群眾業餘文化生活,今夏,道里區以專業與業餘、展示與互動、分享與反饋相融合的創新模式,整合松花江沿線群眾文化資源,打造道里區“松花江文化旅遊觀光帶”,掀起文化創城新浪潮。

創新文化載體,延長旅遊動線,深化文旅融合,壯大“夜遊經濟”。據不完全統計,上半年,道里區過夜遊客平均停留4.34天,同比增長2.6%,人均消費3850元,同比增長4.76%。

道里區整合文化旅遊資源致力打造“松江文化旅遊觀光帶”,進一步扮靚“迷人哈夏”,在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自豪感的同時,創新集成哈爾濱磁吸中外遊客的又一經典文旅產品。

“散珠碎玉”穿成風光“項鍊”

音樂歌舞扮靚“夜色松花江”

一項頂層設計讓散落在松花江畔的群眾自發性文藝活動穿珠成鏈,成為“迷人哈夏”的一道新風景線。

漫步在夏夜的松花江畔,步移景換,驚喜連連:旋律優美的交響樂演奏、大氣磅礴的紅歌聯唱、自彈自唱的行吟歌手、熱情奔放的民族舞蹈……多姿多彩的群眾文藝表演,吸引眾多市民、遊客駐足觀賞。江畔上空飄蕩著的旋律讓哈爾濱這座音樂之城煥發出濃郁的藝術魅力。

“觀眾越多,我們演奏的熱情就越高。”東方藝術團合唱團指揮餘英傑說,“我們在江畔演出10多年了,合唱團由群眾自發組成,來了就是演員。現在人數越來越多,平時保持在200人左右,最多時能達到400人。”

73歲的餘英傑是從哈車輛廠退休的工程師,他從小學習小提琴,熱愛音樂。2004年,餘英傑和幾個老樂友組成了一個民間樂隊,每天到江邊來演奏。後來,參與的人越來越多,樂隊發展成合唱團,餘英傑被大家推選為藝術總監和指揮。

“我們建樂隊純是自發的,就是喜歡玩這個。我在道里區住了幾十年的老房子都沒捨得搬家,就是為了能離江邊近點。”餘英傑說,“但樂隊大了也有麻煩,缺服裝、搬椅子、存樂器、找電源這些事一直困擾著我們。”

在道里區松花江沿江公園內,像“東方藝術團合唱團”這樣的較大規模民間藝術團有10多個,再加上其他規模較小的樂隊、演出團隊,各種形式的群眾演出隊有43支。

這些民間樂隊演出時間各異、空間分佈混亂,位置不固定、服裝也不統一,甚至相互之間惡性競爭,影響環境秩序。

對此,年初以來,道里區對散落在松花江沿線的各類群眾活動進行調查摸底,對具有一定規模、特色,廣受群眾歡迎的群眾文體團隊進行了廣泛發動,通過報名篩選,選出14支團隊。區委區政府為這些群眾團隊送服裝、送設備、送培訓、送指導,讓群眾演出呈現專業水準,為市民遊客呈上高品質、多樣化的文化盛宴。

“從今年起,道里區提出打造具有道里文化特色10公里‘松花江文化旅遊觀光帶’的頂層設計。”道里區文化站站長李曉明說,“我們通過整合挖掘松花江沿線群眾文化活動資源,設置文化活動互動區域,定時開展文藝演出、音樂教學、工藝品製作等群眾參與項目,將東起中東鐵路公園、西至松花江公路大橋的沿江地帶打造成集休閒、活動、學習、展示於一體的哈爾濱文化旅遊新地標。”

“草根文化”昇華“冰城經典”

“文旅觀光帶”成為遊客打卡地

7月5日晚,道里區主辦的首屆哈爾濱市民江畔音樂節在防洪紀念塔廣場開幕。

一個個各具特色的團隊,一場場精彩絕倫的演出,讓松花江畔化身為一條“音樂長廊”——動人的旋律、激揚的歌聲、歡快的舞蹈為市民遊客奉上豐盛的文化大餐。

“道里區的扶持讓我們從草根走上殿堂,整個藝術團都感到振奮。”餘英傑說,“區文體旅遊局為我們選擇了固定的演出位置,解決了晚上演出的光源問題,還派專業人士對我們進行藝術指導,讓我們的藝術水準大為提高。”

更讓餘英傑高興的是,道里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還為藝術團購買了百餘套服裝,女士為藍色連衣裙,男士為白襯衫配黑領結。“現在服裝統一了,出場就像專業演出團隊一樣,大家唱起來更自信了。”餘英傑說。

相距餘英傑的合唱團不遠的是“松花江美女吉特巴舞蹈隊”,這是一群由平均年齡60歲的冰城“資深美女”組成的快樂舞隊,她們同樣是道里區文化扶持的受益者。

“我們2014年就在松花江邊跳舞,人數從6個人增加到現在100多人,內容也從最初的水兵舞轉型到吉特巴。”舞蹈隊的帶頭人、61歲的龍江橡膠廠退休職工張淑敏說,“我們的舞蹈隊老招人了,只要一跳起來,就不斷有市民、遊客參與進來一起跳。”

張淑敏的舞蹈隊也被道里區“收編”,道里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給她們固定了演出位置,購置了66套舞蹈服,還提供了音響存放點,僅此一項每年就省了幾百元。

“穿上舞蹈服跳舞,馬上從業餘變‘專業’了。”張淑敏說,“現在,我們這支‘美女吉特巴舞蹈隊’全國聞名,許多外地文化團體都紛紛邀請我們去演出。”

如今,松花江邊的群眾演出團體已經成為“迷人哈夏”的一張亮麗名片,吸引著絡繹不絕的外地遊客前來打卡留念。

“哈爾濱不愧是音樂之城,連松花江邊的群眾文藝表演個個都是國際範兒。”來自江蘇的遊客李凡生說,“到處是文藝表演的松花江畔真是美不勝收,我被這裡的文化氣息迷醉了。”

李凡生的感嘆是由衷而發,第一次來哈爾濱的他在遊覽中央大街後,突然在松花江畔發現了這個旅遊線路之外的驚喜。“在國內其他城市很少看到這樣密集且高水準的民間文藝表演,置身其中,彷彿融入了這個載歌載舞的城市。”李凡生說,“這裡的人們豪邁開朗、熱愛生活,這座城市充滿活力、別具風情。”

“文旅融合”釋放“槓桿效應”

整合“道里優勢”做大“夜遊經濟”

初露芳容的“松花江文化旅遊觀光帶”不僅展示出一幅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和諧文明盛世圖景,更為道里區延長旅遊動線做大“夜遊經濟”提供了重要支撐。

“道里區的文化旅遊資源佔到全市的70%以上,如何在原有的基礎上挖掘整合,打造新的旅遊產品一直是我們思考的課題。”道里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局長孫悅春說,“‘松花江文化旅遊觀光帶’位於中央大街的延長線上,串聯起了道里區眾多文旅資源,江畔群眾藝術活動與老街音樂匯、美女時尚巡遊等活動無縫銜接,大大豐富和提高了道里區旅遊內涵,成為獨具魅力的旅遊新產品。”

夜間旅遊資源的稀缺一直是哈爾濱旅遊的“短板”,“松花江文化旅遊觀光帶”的推出,不僅補足了這一短板,成功培育出回報豐厚的“夜遊經濟”,還進一步彰顯了哈爾濱音樂之城的魅力,提升了廣大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自豪感。

據瞭解,道里區在對松花江沿線的各類群眾活動調查摸底的基礎上,頂層設計包裝特色文化活動項目,繪製文化旅遊地圖,深度開發特色文化旅遊觀光產品,除頗具盛名的老街音樂匯、老街時尚巡遊演出外,還推出凡塔吉亞啤酒花園、群力外灘啤酒嘉年華、國際舞蹈節、群力金河公園流行音樂谷等聚集人氣的“夜文化”,實現了道里區“夜景”有看頭,“夜遊”有去處,增加了遊客黏性,形成夜遊消費閉環,拉動區域經濟和其他產業發展。據不完全統計,道里區過夜遊客平均停留4.34天,同比增加2.6%,人均消費3850元,同比增加4.76%。

“松花江文化旅遊觀光帶”通過音樂這一符號,將市民的消夏文化與城市的旅遊文化有機結合,為中外遊客和市民百姓獻上一場文化藝術盛宴,打造了哈爾濱旅遊新品牌。

下一步,道里區將加快推進建設“松花江文化旅遊觀光帶”,打造亮麗的沿江遊客市民休閒娛樂一體化的景觀長廊,樹立全景式打造、全季節體驗、全地域佈局、全業態聯動的文化旅遊新形象,譜寫文旅融合新篇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