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有五十多個孩子,為什麼只有趙構一人沒有被金國俘虜?

說實話,“靖康之變”發生時,最危險的人就是康王趙構了——他能夠逃脫金國的魔爪,只能說是命太大了。趙構在北宋滅亡前後有兩次隻身前往金軍大營的經歷,第一次他是憑著自己的膽略震驚了金國大將,反而被釋放回國了。第二次則是奉命再次前往議和,結果沒去成。

宋徽宗有五十多個孩子,為什麼只有趙構一人沒有被金國俘虜?

先來說第一次,在宋欽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軍南下幷包圍了北宋的都城汴梁,隨後要求北宋政府派親王和宰臣前往金軍大營議和(靖康元年春正月,金人犯京師,軍於城西北,遣使入城,邀親王、宰臣議和軍中)。少年康王趙構那是一個義憤填膺啊,史書說他“慷慨請行”,帶著少宰張邦昌一同深入虎穴,與金國商議太原、河間、中山三地的交割事宜。他們這次出行的目的說白了就是給金國送地去了。

宋徽宗有五十多個孩子,為什麼只有趙構一人沒有被金國俘虜?

在敵營的十幾天時間內,趙構沒有絲毫的畏懼,反而“意氣閒暇”。突然,這緊張而又平淡的生活突然被打破了——京畿宣撫司都統制姚平仲突然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對金營發動了突襲,金國人立即前去責備趙構與張邦昌。趙構對此卻“不為所動”,與被嚇得“恐懼涕泣” 張邦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趙構的這種反常表現讓金軍主將完顏斡離不感到非常意外,他甚至懷疑這個趙構是不是宋朝某位想著殺身成仁的大臣假扮的啊,於是他對宋朝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不要康王趙構了,要肅王趙樞!於是,深入虎穴的趙構就這麼安然無恙地回到了宋朝境內。

宋徽宗有五十多個孩子,為什麼只有趙構一人沒有被金國俘虜?

這次出行後來被南宋史家大肆渲染,讓我們後世都覺得趙構年輕時一點都不慫啊,他除了身強力壯更是有膽有謀啊。但是仔細分析呢——趙構前往金軍大營是受皇帝之命,去得去,不去也得去!趙構前往金軍大營的目的是與金國商議交割太原、河間、中山三地事宜,是割地求和去了啊!說起來也沒什麼好誇耀的。

宋徽宗有五十多個孩子,為什麼只有趙構一人沒有被金國俘虜?

再來看第二次——同年十月,金國再次向北宋索要土地,並已大舉出兵為要挾(金人堅欲得地,不然,進兵取汴都),趙構便在十一月再次奉命北上。但是當他走到磁州(現在的河北邯鄲附近)的時候,當地守將宗澤勸他,肅王已經被長期扣押了,您再去幹嘛啊,這不是自討苦吃嗎(肅王去不返,金兵已迫,復去何益?請留磁)。趙構正在糾結呢,面前突然發生了慘不忍睹的一幕——他的陪同人員兵部員外郎王雲被磁州百姓當成賣國賊給活活打死了。趙構低調地潛水了,沒再奉命北行。當他慢慢悠悠回到相州(現在的河南安陽附近)的時候,汴京真的被金軍包圍了,隨後便發生了“靖康之變”。趙構此時躲得遠遠的,成為宋徽宗五十多個孩子中唯一一個逃過金國魔爪的人,反而成了南宋的開國皇帝。

至於為什麼只有趙構成了“漏網之魚”,《宋史》是這麼解釋的:“(王)雲不死,王必北行,議者以是驗天命雲”,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