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紅樓”第七十七回(上):世情惡衰歇

摘要

王夫人感受到了賈府的危機,只是她的愚鈍,她的無能,尤其她的思維模式,導致了抄檢大觀園的整風清理,終究是一場南轅北轍的自救。

“精讀紅樓”第七十七回(上):世情惡衰歇

作者

沈默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杜甫的《佳人》詩是一首千古絕唱。它寫出的佳人之悲劇,不光是家庭的悲劇,女性的悲劇,也是家國的悲劇。

正因為家國喪亂,紛綸變動的萬事,改變了人情冷暖。而佳人的被遺棄與孤獨深山,都離不開亂世的背景。個人命運與家國命運,息息相關,如燭火與風的關係。

紅樓寫到七十七回,轟轟烈烈的抄檢大觀園,被淒涼的中秋夜宴所截斷,讀者會焦急地期待看到,這次大事件中的兩位受害者司棋和晴雯,將會遭遇什麼?

“精讀紅樓”第七十七回(上):世情惡衰歇

果然,作者沒有把線拉得太長,七十七回一開始,就回到了這條扣人心絃的主線上。

但如果不是末世,她們或許都不會如此慘淡收場。

某種意義上說,晴雯是被司棋無辜牽累到的。這兩個並沒有什麼糾葛的“副小姐”,之前只在一次大觀園廚房風波中,曾經有過一次“聯繫”。掌廚房的柳嫂子拒絕了司棋的燉雞蛋要求,卻曾對晴雯吃麵筋炒蘆蒿十分奉承。兩人在廚房的待遇,說明了雖然同為二等丫鬟,其地位卻不可同日而語。而這次由繡春囊引發的抄檢事件,司棋是始作俑者,晴雯是被牽連冤枉的,但晴雯下場卻最為悲慘,可見之前的地位也毫無用處,甚至可算是登高跌重。

然而拋開這種恩怨,宏觀來看問題,她們其實都是賈府這艘大船傾覆前,在風浪顛簸中最早的一批犧牲品。

如果這些事發生在早幾年,王夫人未必會如此,甚至可以說,這些事就不會如此連鎖反應般地相繼發生。

我們先來捋一捋從七十一回以來的故事。

七十一回賈母壽宴,到七十六回的中秋夜宴,曹公精雕細畫出這半個月時間的各種曲折細節,賈府上下無一不到,各種矛盾衝突刻畫得纖毫畢現。

賈母八月初的八旬大壽,是個轉折點。這一回,由於尤氏來榮國府協助壽宴事務,入大觀園而發現了園內僕役管理上的疏漏,卻反被婆子們呲了一頓“各家門,另家戶”,嫌她多管閒事。而鳳姐為了平息尤氏的憤怒,懲罰婆子,婆子家人求情到邢夫人那裡,使得邢夫人藉機當眾給了鳳姐一番難堪,引得鳳姐又羞又氣,灰心轉悲。這一個小小的事件,其中各種曲折,暴露出賈府中各樣的問題和矛盾。有榮、寧二府之間,有榮府長房、二房之間,有主僕之間,有僕人之間,有邢夫人、鳳姐之間。原先和和美美、齊齊整整一家人的假象頓時被撕破。

“精讀紅樓”第七十七回(上):世情惡衰歇

所以下半回鴛鴦撞破司棋幽會,也就不再突兀。賈府的混亂,已經歷歷在目。而幽會事件又為後文繡春囊的被拾埋下了伏筆。

幾日後的八月十一,鳳姐氣病在家,而賈璉被問古董下落而忘記,兩人的管家能力已經在逐漸衰敗。既要應付宮中夏太監等的勒索,還要準備中秋過節的用度。賈府不僅常規性地典當首飾,還開始打借當賈母傢俬的主意。而在這種經濟緊張的局面下,丫鬟彩霞的婚姻成了鳳姐與賈璉角力的犧牲品。

趙姨娘為兒子向賈政要彩霞,沒成功,卻引發誤會,讓寶玉成了驚弓之鳥,以為趙姨娘下了讒言。連夜溫習功課不得,晴雯等出主意裝病逃避。這其中又扯出嫡庶矛盾。

八月十二日,寶玉“生病”驚動賈母,又因為探春告知近來的管理鬆懈狀態,引發賈母的查賭。正因為賈母生氣,導致當天午休時,邢夫人不敢回家,而到大觀園裡找迎春談話,而撞見了傻大姐拾得繡春囊。於是邢夫人佈局,當天敲詐了兒子賈璉,又把繡春囊交給王夫人,令她難堪。當初鴛鴦拒婚事件中窩囊受氣的邢夫人終於鹹魚翻身。但終究也沒有偷樂多久,王夫人當晚就回應以抄檢大觀園。抄出司棋為邢夫人這大房的丫鬟。邢夫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個繡春囊事件導致了大房、二房內鬥的爆發和兩敗俱傷。

統治者的道德,向來是留給被統治者的。一個小小的繡春囊,如同蝴蝶的翅膀,扇動了一次大風暴。但其本身終究是無多少害處的小物什,比起天香樓的秦可卿的簪子,賈璉靴筒裡多姑娘的頭髮,這些實打實的出軌和亂倫,都被掩蓋和默許,而一個不知歸屬的繡春囊,卻成了一個炸彈。這不由得令人唏噓。它不過是一點催化劑,點燃了賈府這封閉空間的火藥。

而內鬥讓司棋、晴雯、芳官等人慘遭被逐的命運。大觀園最大的一次劫難,其根源還是權力的遊戲。這些在花草中的螻蟻,在不經意間就被碾壓掉,而主事者並不會有任何惋惜。

抄檢事件牽一髮而動千機。曹公巧妙地把筆宕開,反從尤氏角度把視角引到了寧府,果然是“家事消亡首罪寧”,八月十三的晚上,尤氏便目睹了賈珍、邢大舅等一班兩府男子烏煙瘴氣的聚會。八月十四賈珍家宴,祠堂祖宗魂靈一聲長嘆。八月十五榮國府夜宴,筵席上依然明槍暗箭。從邢、王夫人妯娌的爭鬥引發的病變,已經蔓延到賈赦、賈政兄弟的手足親情了。不難想象,八十回以後,兄弟鬩牆,手足相爭,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短短几天期間,江南甄家也發生了抄家鉅變,足以讓賈府兔死狐悲的了。

經過這樣的覆盤,我們可以看到,賈府如今內憂外患。上層的盤剝,同階層的災難,兩府三房之間的矛盾,嫡庶矛盾,主僕矛盾,都在撕裂著賈府的狀況。而下一代的管理者鳳姐和李紈妯娌又纏綿病中。困境重重,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本回接著寫八月十六日這一天的故事。如果是抄檢當天是“發現問題”,那四天後就要“解決問題”了。

我們會發現,王夫人雖然是小說中的重要人物,但小說卻很少以她為視角(pro)來描寫。這一回她終於佔據了視角。作者也把她推向了前臺,直接面對讀者。

“精讀紅樓”第七十七回(上):世情惡衰歇

本回一開頭,沒急著寫處理抄檢事件的後續,卻先寫了為鳳姐配丸藥的尋人蔘。

為了二兩好人蔘,王夫人居然也需要大費周折,這本身就顯見出賈府的衰落。遙想當年,林妹妹初進賈府,配個人參養榮丸,不過老祖宗一句話的事兒,誰也不曾在意。而鳳姐當年懲罰賈瑞不給好人蔘配藥,這裡居然也遙相呼應,實在令人有河東河西之嘆。

尋人蔘的細節描寫,脂批雲:“此等皆家常細事,豈是揣摩得者。”把家常細事寫得如此瑣碎又不令人厭煩,最見功力,著實是每個細節都頗耐琢磨。先是看出王夫人在富貴生涯裡被鈍化了敏感力,理家無序,手頭散漫,事到臨頭就手忙腳亂。

更糟糕的是,賈府外的社會“如今外頭賣的人蔘都沒好的”。外頭的社會已經黑化得厲害。而將王夫人這樣的人直接投放在社會裡,無疑會迅速被野獸所吞噬。

而賈母剩的人蔘,最能象徵賈府的現狀:“憑是怎樣好的,只過一百年後,便自己就成了灰了。如今這個雖未成灰,然已成了朽糟爛木,也無性力的了。”

國公兄弟當年的精氣神,凝聚成型的這賈府,過了百年,如今雖然還未成灰,但強弩之末,已無半點藥性。然而可怕的是,這人蔘外表看去卻完好無損,具有欺騙性。若服用此種人參,白耽誤病情。賈府等人大多陷入安富尊榮的迷夢中,以為這人蔘可以永葆藥性,甚至越老越值錢。

王夫人聽了沉吟半日,顯然有所觸動,但還談不上幡然醒悟。作為誥命夫人,她依然保有貴族的本能。江南甄家的抄家,兔死狐悲,總會使她對自己家族有些擔憂。所以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容易草木皆兵。但這種模糊的意識,仍舊算是遲鈍。因為既沒法解決問題,甚至可能誤導問題。

王夫人雖然一直在處理核心事務,但她顯然從來沒有真正理解過賈府的問題所在。她的教育,她的教養,以及她的地位,都讓她把賈府帶偏離了方向。

這一點,她與侄女王熙鳳,令人生出“天壤之間竟有王郎”之嘆。

“精讀紅樓”第七十七回(上):世情惡衰歇

從對待下人的手段的表面上看,兩人倒是有菩薩和閻王之別,鳳姐少有體恤下人之念,而王夫人則動不動就賞銀子衣服。

但如果穿越這些表象,從結果來看,會驚訝發現:嚴苛的鳳姐,倒是有平兒這樣鐵桿膀臂,真心維護她、協助她。連豐兒、小紅這些小丫頭也個個忠心耿耿。但王夫人房內呢?貼身四大丫鬟,金釧是被她逼死的,妹妹玉釧哪怕領了雙份月錢,也不會再對王夫人有什麼真正的好感可言。彩雲、彩霞,無論是同一人還是兩人,總之都與她所不喜歡的庶子賈環在曖昧。甚至趁她不在,還盜竊財物私自贈予賈環和趙姨娘。

不要說是因為她善良所以被下人欺負上來。迎春是真正的軟弱善良,貼身丫鬟司棋、繡橘也是忠心耿耿,極力維護。而王夫人位高權重,加上翻臉比翻書快,又怎麼有人敢欺到她頭上?連最會鬧騰的,她的頭號“敵人”趙姨娘也只敢害寶玉和鳳姐,都沒想過去抱怨她。作者明說王夫人“天真爛漫”,與她丈夫賈政倒是一對心無城府的庸人。

她頭腦簡單,從沒意識到賈府的問題是體制的問題,是人性和私慾的問題,是利益爭奪的問題。她似乎從沒面對過下人的刁難,不知道僕人們還有“坐山觀虎鬥”“借劍殺人”“引風吹火”“站乾岸兒”“推倒油瓶兒不扶”等“全掛子的武藝”,不知道榮寧兩府之間並沒有那麼和睦,不知道邢夫人和她的僕婦們對她虎視眈眈。她什麼都不知道。於是她只剩下一個母親的思維,而沒有管家主母的觀念。

當賈府已經入不敷出。連外人冷子興十年前都能看出“其日用排場費用,又不能將就省儉,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而連管家林之孝,都知道“一時比不得一時”,提出了具體主張,把老家人開恩放出,簡省丫鬟用例,節約些口糧月錢。而抄檢之前,鳳姐也異曲同工,提出了藉機裁員的建議。但王夫人卻依舊沉湎於往日黃金時代的幻夢,不願早日醒來,以至於沉痾愈加積重難返。她的替代方案居然是:“如今我寧可省些,別委曲了他們。以後要省儉先從我來倒使的”。看去倒似慷慨無私,淡泊名利,但實際不僅於事無補,也終究不可能做到。鳳姐豈敢當真從王夫人口袋裡來取錢預備賈府開支?而王夫人也沒做什麼撒錢賙濟賈府週轉之舉,不過嘴上說說罷了,倒是鳳姐反而當了不少自己的首飾。

在有效舉措上缺乏行動力也罷了,偏偏這次王夫人又覺得鳳姐辦事不力,加上邢夫人的刺激,下人的讒言,她終於準備出手了。但可惜,全是昏招。

“精讀紅樓”第七十七回(上):世情惡衰歇

王夫人以為,最大的問題就是作風問題,道德問題。這種思考模式,本身就走偏了。而鳳姐是個“從來不信什麼是陰司地獄報應的”,不相信能以德治家。首先她自己就不追求做一個道德高尚者。她的管理模式也全是基於人性惡的假設上,在對人性的操控和限制上進行管理。而王夫人顯然走了儒家道德路線,以為敗壞家庭的,一定是道德出了問題,所以要懲治那些道德敗壞者。而“道德風化”無疑最是輿論焦點,又是寶貝兒子寶玉最容易被人中傷的命門。所以,她對邢夫人的惡意動機毫無覺察,甚至還有所感激。這場被動引發的“整風運動”,實際上是王夫人朝思暮想期待的,只是沒有一個契機。所以當王善保家的建議連夜抄檢大觀園時,她一力助成,甚至讓鳳姐只是打配合,而以王善保家的為主力。

王夫人感受到了賈府的危機,只是她的愚鈍,她的無能,尤其她的思維模式,導致了抄檢大觀園的整風清理,終究是一場南轅北轍的自救。不僅沒有起到清理的作用,反而更加泥潭深陷。賈府的那些內外困境毫無解決,徒然多增加了一些冤魂的哭聲。

當一個管理者,面對複雜局面,卻只有簡單粗糙的理解能力和處理方式,必然要面對失敗的結局。王夫人是個失敗的母親和失敗的管家。她既無法理解賈寶玉的思想,也無法理解賈府上下人等的觀念。她沉浸在自己粗淺的思維世界裡無法自拔,把生活過得簡單無聊。

但我如此說,卻不是為了批判她,更想說是事出有因。這樣一個思維層次的平庸管理者,在人群中可謂是比比皆是。你我他,很多人並達不到鳳姐和探春的才幹與思想,在自己的人生中也只是一個王夫人的水準。我們用自己粗陋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和世界,也樂在其中。我們沒有機會面對更大的機遇挑戰和超越,也少了對巨大困境的無措與失態,無法看到自己的無能和鄙陋。

在黑雲壓城城欲摧的巨大壓力下,王夫人被這些或隱或現的矛盾衝突所煩惱,她無法看清,更無法理清,所以她轉頭用了一個她自己思維中更容易理解的方式來辦了個大事,從而緩解無奈和無力感。至於南轅北轍的結果,是讀者的上帝視角才輕易發現,而局中人的她,或許一輩子都無法明白,自己是如何事與願違的。

世情惡衰歇。賈府在衰敗進程中,這種衰敗是有著加速度的。而世態人情厭惡這種衰歇,也無法同情這種衰歇。有新的浮華新的成功者取而代之,獲取了新時代的眼球,“你方唱罷我登場”,在輪迴中生滅。那些失敗者化灰化塵,屈辱死去,或者屈辱活著,但天地以萬物為芻狗,大道無情,百年之後又剩下誰的痕跡,誰的聲音?一兩個丫鬟的臨終呻吟也好,一兩個大家族的覆滅也罷,都如泡如電如幻影。

“精讀紅樓”第七十七回(上):世情惡衰歇

只是,有一塊多情的石頭,對那些宏大敘事、勝利者的微笑棄而不顧,寧願把這些失敗的哀傷與苦痛銘刻在心。這就是情的力量,也是《紅樓》的力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