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與司馬懿是“三國”時期兩位重要任務,都出身世家大族,都權傾朝野,都作為託孤重臣輔佐幼主,都“出將入相”才兼文武,兩人甚至在前線多次交手。當然,諸葛亮是人臣,寫入《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司馬懿是人主,寫入《晉書·宣帝紀》。千百年來,諸葛亮千古流芳,司馬懿卻罵名滾滾,何故如此?

諸葛亮與司馬懿,為何一個千古流芳一個罵名滾滾?

1、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司馬懿把持朝政逃不過一個篡字

諸葛亮恪守人臣本份,無論是作為劉備的“張良”甚至“蕭何”,還是作為劉禪的“姜尚”,諸葛亮都是兢兢業業從不逾越禮制。諸葛亮與曹操都是丞相,但諸葛亮對劉禪的皇帝的位從不存在覬覦之心,扮演者“託孤重臣”的職責,沒有曹操那樣“欺人孤兒寡母”。

司馬懿也曾是曹魏忠臣,至少在曹操、曹丕、曹睿期間也是盡職盡責。但等到作為託孤重臣與曹爽一起輔佐幼主曹芳時,司馬懿就開始陰養死士(司馬師至少執行人),這明擺著是要謀朝篡位。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沒有把從曹爽處收回來的權力還給的曹芳,而是據為己有,甚至藉著誅滅曹爽集團把反對司馬氏的曹氏集團予以族滅,還繼續監視曹家諸王。司馬懿專權比曹爽專權更嚴重,手段更殘忍。司馬懿在生時雖然沒有篡位,但已經控制著朝政,甚至兩個兒子擔任要職。

2、官修史學稱道諸葛亮甚至有名人為諸葛亮辯解,司馬懿卻被“官修史學”否棄

作為“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評價諸葛亮說,“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陳壽除了不太認可諸葛亮的軍事才華,其他方面也是全面肯定。軍事方面畢竟諸葛亮面對的是西晉王朝的開創者高祖宣皇帝司馬懿,陳壽在西晉也不能否定司馬懿的赫赫武功。

當然,後面的李世民、李靖等人就對諸葛亮大為褒揚,認為司馬懿兵多糧足竟然面對諸葛亮只能死守,明擺著司馬懿軍事才華不如諸葛亮。善於用兵的李世民、李靖這樣評價,似乎比文人陳壽更有幾分道理。諸葛亮還在唐朝時列入“武廟十哲”之一,與吳起、白起、韓信等人並列,軍事界的地位也不容小覷。

作為“二十四史”的之一的《晉書》評價司馬懿,卻是大四鞭撻,“帝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及平公孫文懿,大行殺戮。誅曹爽之際,支黨皆夷及三族,男女無少長,姑姊妹女子之適人者皆殺之,既而竟遷魏鼎雲。明帝時,王導侍坐。帝問前世所以得天下,導乃陳帝創業之始,用文帝末高貴鄉公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跡其猜忍,蓋有符於狼顧也”。司馬懿的殘忍好殺,也讓司馬懿被後世否定。

諸葛亮與司馬懿,為何一個千古流芳一個罵名滾滾?

3、諸葛亮被歷朝政治稱頌,司馬懿被歷朝政治所不齒

那位從奴隸到皇帝的後趙高祖石勒就說“朕若遇漢高祖,當北面而事之,與韓信、彭越競鞭爭先;若遇漢光武帝,當與爭雄並驅與中原,未知鹿死誰手。大丈夫行事當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能如曹操、司馬懿父子,欺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石勒罵曹操、司馬懿“欺孤兒寡母,狐媚以取天下”,對曹操當然是“冤假錯案”,對司馬懿則是“鐵案如山”,無可辯駁。

後來的皇帝,誰都希望自己的臣僚是諸葛亮這樣盡職盡責一心為公,誰都不希望自己的臣僚中出現司馬懿這樣“潛伏”的“野心家”。後來的帝王如果認為某位大臣是諸葛亮,當然是視為忠臣兩無猜忌。如果發現某位大臣是司馬懿,不用說必然是誅滅,防範於未然。諸葛亮與司馬懿逐漸成了標誌性歷史符號,一個是正面楷模一個是反面教員,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為“政治正確”的象徵,司馬懿則是“政治正確”的“害群之馬”,也就逐漸標籤化。

誰說“我死後哪管他洪水滔天”?千秋功罪自有後人評說,奪權謀篡逃不過後人眾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