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大的智者不是諸葛亮和司馬懿,而是他們的老師

司馬懿 諸葛亮 劉備 司馬徽 淺月讀史 淺月讀史 2017-08-26

三國最大的智者不是諸葛亮和司馬懿,而是他們的老師

東漢末年,漢室衰微,天子大權旁落,群雄八方並起,先有張氏兄弟組織黃巾起義甚囂塵上,後又奸相董卓以勤王的名義敗壞朝綱,鎮守一方的諸侯們也無不趁機相互侵吞,一時間戰爭的火苗四起,以燎原之勢席捲九州大地,亂世一觸即發。

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有兩位百年一遇奇才橫空出世,其中一人羽扇綸巾三分天下,另一人鷹視狼顧改天換日,首尾相濟,兩兩長袖一揮便是大半個風雲變幻的三國志,江山如畫,多少英雄豪傑和治世能臣盡在其中。

臥龍先生諸葛亮,字孔明,徐州琅琊人士,師從東漢末年享譽盛名的“伯樂”,水鏡先生司馬徽,與名士龐統,徐庶有同門手足之情誼。

三國最大的智者不是諸葛亮和司馬懿,而是他們的老師

諸葛亮博聞強識,擅長兵法,策論和謀略,隆中對策裡的三分天下之遠見,赤壁之戰前夕玉成的孫劉聯盟以及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的壯舉都出自他的手筆。孔明少壯時,生性恬靜自然,言行縝密,為人坦蕩自重,有君子之風,後來劉備於白帝城託孤時更彰顯其作為一代名臣良相所具備的忠貞不渝,只可惜晚年疑心偏重,軍政各方面事無鉅細都要親自過問,以致積勞成疾在北伐的行軍路上病發離世,為此後世上至帝王將相,下至民間仁人志士,無不感嘆他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千古一相”。

三國最大的智者不是諸葛亮和司馬懿,而是他們的老師

當代有人質疑,受《三國演義》尊劉貶曹趨勢的影響,諸葛亮的智慧形象幾乎走上了神壇,堪比妖人,不過歷史歸歷史,倘若不是專業的教授和學者們,又何必在意臥龍先生是否如考證那般名不副實,至少他萬古長青的氣節和品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國人,僅此足矣。

正所謂英雄見英雄總有惺惺相惜之情,諸葛亮病逝五丈原,有一人最為黯然神傷,他不是別人,正是大軍師司馬懿。

冢虎將軍司馬懿,字仲達,河內郡今河南焦作人士。司馬家族是正宗的上古帝高陽之子重黎的後裔,高陽,顓頊也;重黎,夏官祝融也。後至周朝,夏官改姓司馬。楚漢爭霸時期,司馬卬隨項羽滅秦有功,受封王位於河內,漢時為河內郡,司馬氏世代居住於此。

司馬懿人如其號,有虎狼之志而深藏不露,曹操歷時八年兩次徵辟才將他收進幕府,比起劉備三顧茅廬有過之而無不及。司馬懿飽讀詩書,三韜六略亦無所不通,入曹丕門下與陳群,吳質,朱鑠並稱“四友”,在太子位之爭中屢建奇功最後助曹丕如願登基。對外,他獻計使吳成功瓦解孫劉聯盟,致蜀漢與東吳反目,關羽被俘殺,陸遜火燒連營大傷蜀軍元氣,劉備託孤白帝城撒手人寰。自宦海轉向沙場後,司馬懿東征西討戰功赫赫,斬孟達,滅公孫淵等無不令人嘖嘖稱奇,地位更是因此節節攀升,歷經三代魏帝成為元老級託孤重臣,最終他野心勃勃地發動高平陵之變對曹氏宗親勢力進行清洗,為日後子孫篡權奪位改國號為晉鋪平了道路。

同為託孤大臣,司馬懿卻背信棄義逐步把曹魏江山據為己有,被後世唾罵為陰險小人。不過亂世之中人人自危,何況是步步驚心的廟堂之上,生存下來保一家之安危已是不易,入朝為官前的司馬懿肯定不外乎如此,權力鬥爭的漩渦中一著不慎便會性命堪憂,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司馬懿位列三公九卿的時候仍避免不了被排擠而和宗親們明爭暗鬥,他倦了,不想再這麼沒完沒了下去,於是一擊必殺,血流成河,輕描淡寫地將異己勢力統統抹去,獨坐江山。白雲蒼狗,世事無常,曾經曹家以生死威脅司馬氏,而今天,輪到司馬氏決定魏室的存亡了。

三國最大的智者不是諸葛亮和司馬懿,而是他們的老師

臥龍先生明察秋毫,運籌帷幄;冢虎將軍審時度勢,步步為營。諸葛亮任丞相第三次興兵伐魏時,司馬懿升任大將軍,身兼數職率軍迎擊,二人之間的宿命對決就此拉開帷幕。

行軍佈陣講究迎天時,佔地利,盡人和。蜀軍雖在此前南征孟獲之時得到充分淬鍊,如出鞘的利刃鋒芒畢露,可是出了漢中面對的便是險象環生的陌生地形,再者魏國新帝已穩坐江山,屯田新政收效顯著,國內上下軍民一心,保證了司馬之師有充沛的人力和軍需補給,而這正是諸葛亮被掣肘的關鍵所在。蜀軍雖有諸葛亮和一眾猛將坐鎮,但難以承受縱深較長的攻堅戰,消耗大且後繼無力,所以必須速戰速決。奈何禍不單行,司馬懿兵分五路道抄了蜀軍的大後方直奔漢中而去,用起了圍魏救趙的老戰術,蜀軍無奈之下只好回援,要不是天降大雨讓魏軍班師,說不定這場龍爭虎鬥就要早早地一錘定音了。

諸葛亮神機妙算,可往後蜀軍再怎麼氣勢如虹也突破不了魏軍的銅牆鐵壁之陣。此時的諸葛亮等於在進行一場孤注一擲的豪賭,用國力賭國運,蜀漢地處天府之國,卻四面環山,道阻且長,田地資源有限,戰爭期間生產方面供不應求,六次北伐每敗一次國力就要衰退一次,興兵北伐既是諸葛亮為了履行先帝遺願,也是為了讓蜀國置之死地而後生,否則眼看著曹魏日益強盛而本國漸漸積貧積弱,到頭來還是迴避不了滅國的慘痛命運,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一物總有一物降,諸葛亮遇上了司馬懿,隆中臥龍再也沒有飛龍在天的機會了。

三國最大的智者不是諸葛亮和司馬懿,而是他們的老師

司馬懿不辱使命,拖垮了諸葛亮,此後的蜀漢再無翻身的餘地。戰事平息之後,司馬懿的威望更是如日中天,魏帝年紀尚輕,一直對司馬懿信賴有加,致使魏室宗親越發忌憚,欲將其除之而後快。不得不承認是諸葛亮北伐助司馬懿再次功成名就,如今狡兔死,宗親們自然磨刀霍霍向走犬,而司馬懿豈會任人宰割,作為權傾朝野的託孤大臣,他在陰謀詭計的造詣已經無人能及,曹氏貴族們倒顯得幼稚了,自然是在鬥爭節節敗退,最後被反殺得乾乾淨淨。司馬懿遇上了諸葛亮,借他之手讓自己東山再起,河內冢虎又一次重現猛虎下山的氣魄,從此不可一世。

這亂世,本沒有絕對的黑白是非之分,得道者多助而盛,失道者寡助而衰,卻仍然是天下軍閥林立,戰火不斷。當路有凍死骨的時候,人便會害怕死亡的威脅,衝破仁義道德的圍欄讓雙手沾滿汙穢;當權力不再受約束的時候,人便會難以抑制自己的慾望,撕破溫良恭儉的假面在漩渦中越陷越深。這一場龍爭虎鬥,揹負太多人的期望和未來,終歸是推動了大一統的進程,且不說晉室開國後迅速腐朽,就三國的局面而言,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狹路相逢,便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的又一成因和佐證,就算二人不會對陣五丈原,魏蜀兩國終有決定彼此存亡的一戰,而那時,只會有更多無辜的人在戰火中喪命,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太平天下,來之不易。

三國最大的智者不是諸葛亮和司馬懿,而是他們的老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