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5日上午,在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四川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係列新聞發佈會第三場發佈會上,省人社廳廳長鬍斌就四川省民生事業70年發展成就作簡要介紹。

"

9月5日上午,在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四川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係列新聞發佈會第三場發佈會上,省人社廳廳長鬍斌就四川省民生事業70年發展成就作簡要介紹。

四川省民生事業70年發展成就

一起來看看吧!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推進民生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有力促進了全省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

9月5日上午,在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四川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係列新聞發佈會第三場發佈會上,省人社廳廳長鬍斌就四川省民生事業70年發展成就作簡要介紹。

四川省民生事業70年發展成就

一起來看看吧!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推進民生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有力促進了全省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四川省民生事業70年發展成就

01

就業

就業優先戰略深入實施,就業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實現了從統包統配到市場就業的根本性轉變,就業局勢長期保持穩定。

不斷完善積極就業政策體系,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形成多渠道擴大就業格局,實現比較充分、較高質量的就業。

1978年到2018年,全省城鄉就業人口從3087萬人增加到4881萬人;一二三產業就業結構由81.8%:9.1%:9.1%調整為35.9%:27.2%:36.9%;城鎮登記失業率從10.9%降至3.47%。

勞動用工管理更加規範,工資收入持續增長,職工平均工資由590元增至64717元,增長了110倍,勞動關係總體和諧穩定。

尤其是農民工隊伍不斷壯大,已成為推動工業化城鎮化的重要力量和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工工作,制定出臺了促進返鄉下鄉創業二十二條、加強農民工服務保障十六條措施,進一步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為農民工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務和人性化關心關愛。

2018年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達到2512萬人,農民工工資性收入佔農民收入的60%以上,實現勞務收入近4467億元,返鄉創業實現總產值達4000億元。

02

社會保障

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險從無到有,實現了從城鎮職工“單位保障”到統籌城鄉“社會保障”的根本性轉變,有力保障了群眾基本生活。

不斷深化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制度,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社會保險覆蓋面持續擴大,待遇水平穩步提高,經辦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截至2018年底,全省參加基本養老保險5766萬人,較1986年淨增5745萬人,增長273.6倍;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8637萬人,基本實現全民醫保;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871萬人、1013萬人、859萬人。

2005年至2019年,連續15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待遇水平由553元提高到2162元,增長了2.9倍;2018年,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住院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分別達到80%和70%以上,平均封頂線分別達到26萬元和14.5萬元;月人均失業保險金標準達到1390元,月人均工傷保險定期待遇達到2504元。

建設群眾滿意的人社公共服務體系,完善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辦法,推行“綜合櫃員制”和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社會保險經辦服務更加便捷高效。

"

9月5日上午,在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四川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係列新聞發佈會第三場發佈會上,省人社廳廳長鬍斌就四川省民生事業70年發展成就作簡要介紹。

四川省民生事業70年發展成就

一起來看看吧!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推進民生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有力促進了全省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四川省民生事業70年發展成就

01

就業

就業優先戰略深入實施,就業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實現了從統包統配到市場就業的根本性轉變,就業局勢長期保持穩定。

不斷完善積極就業政策體系,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形成多渠道擴大就業格局,實現比較充分、較高質量的就業。

1978年到2018年,全省城鄉就業人口從3087萬人增加到4881萬人;一二三產業就業結構由81.8%:9.1%:9.1%調整為35.9%:27.2%:36.9%;城鎮登記失業率從10.9%降至3.47%。

勞動用工管理更加規範,工資收入持續增長,職工平均工資由590元增至64717元,增長了110倍,勞動關係總體和諧穩定。

尤其是農民工隊伍不斷壯大,已成為推動工業化城鎮化的重要力量和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工工作,制定出臺了促進返鄉下鄉創業二十二條、加強農民工服務保障十六條措施,進一步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為農民工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務和人性化關心關愛。

2018年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達到2512萬人,農民工工資性收入佔農民收入的60%以上,實現勞務收入近4467億元,返鄉創業實現總產值達4000億元。

02

社會保障

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險從無到有,實現了從城鎮職工“單位保障”到統籌城鄉“社會保障”的根本性轉變,有力保障了群眾基本生活。

不斷深化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制度,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社會保險覆蓋面持續擴大,待遇水平穩步提高,經辦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截至2018年底,全省參加基本養老保險5766萬人,較1986年淨增5745萬人,增長273.6倍;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8637萬人,基本實現全民醫保;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871萬人、1013萬人、859萬人。

2005年至2019年,連續15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待遇水平由553元提高到2162元,增長了2.9倍;2018年,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住院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分別達到80%和70%以上,平均封頂線分別達到26萬元和14.5萬元;月人均失業保險金標準達到1390元,月人均工傷保險定期待遇達到2504元。

建設群眾滿意的人社公共服務體系,完善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辦法,推行“綜合櫃員制”和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社會保險經辦服務更加便捷高效。

四川省民生事業70年發展成就

03

教育事業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推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民滿意教育取得顯著成就。

大力發展義務教育、高等教育、中職教育和民族地區教育,紮實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數量、質量不斷提高,教育發展水平進入全國中上行列。

全省現有各級各類學校2.5萬所(其中普通高校126所,數量居全國第6位),學歷教育在校規模達到1572.7 萬人,比新中國成立前增加1418.1萬人,教育規模位列全國第五、西部第一;教職工達到110.7萬人。

促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71.6%。

在全面實現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創新實施民族地區15年免費教育,全省小學、初中、高中毛入學率分別達99.9%、99.6%、92.7%。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5.4%,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推動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民族地區、困難群體傾斜,切實解決進城農民工子女、農村留守兒童和殘疾兒童接受義務教育問題。

04

醫療衛生服務

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衛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改善。

在人均衛生總費用低於全國水平的情況下,城鄉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和衛生健康服務效率均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人均期望壽命從建國初期的35歲提高到2018年77.1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500/10萬下降到18.2/10萬。嬰兒死亡率從200‰下降到5.48‰。

醫療衛生機構數從195個增加到81539個,增加417倍;全省三級醫院數居全國第三,二級醫院數居全國第一。醫療機構床位數從0.2萬張增加到59.9萬張,增加302倍。每千人口床位數從0.034張增加到7.17張,醫療衛生人員數從0.27萬人增加到74.7萬人,增加274倍;每千人口醫療衛生人員從0.047人增加到8.95人。

疾病防控能力增強,全省31種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率連續11年低於全國平均值。

"

9月5日上午,在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四川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係列新聞發佈會第三場發佈會上,省人社廳廳長鬍斌就四川省民生事業70年發展成就作簡要介紹。

四川省民生事業70年發展成就

一起來看看吧!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推進民生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有力促進了全省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四川省民生事業70年發展成就

01

就業

就業優先戰略深入實施,就業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實現了從統包統配到市場就業的根本性轉變,就業局勢長期保持穩定。

不斷完善積極就業政策體系,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形成多渠道擴大就業格局,實現比較充分、較高質量的就業。

1978年到2018年,全省城鄉就業人口從3087萬人增加到4881萬人;一二三產業就業結構由81.8%:9.1%:9.1%調整為35.9%:27.2%:36.9%;城鎮登記失業率從10.9%降至3.47%。

勞動用工管理更加規範,工資收入持續增長,職工平均工資由590元增至64717元,增長了110倍,勞動關係總體和諧穩定。

尤其是農民工隊伍不斷壯大,已成為推動工業化城鎮化的重要力量和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工工作,制定出臺了促進返鄉下鄉創業二十二條、加強農民工服務保障十六條措施,進一步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為農民工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務和人性化關心關愛。

2018年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達到2512萬人,農民工工資性收入佔農民收入的60%以上,實現勞務收入近4467億元,返鄉創業實現總產值達4000億元。

02

社會保障

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險從無到有,實現了從城鎮職工“單位保障”到統籌城鄉“社會保障”的根本性轉變,有力保障了群眾基本生活。

不斷深化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制度,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社會保險覆蓋面持續擴大,待遇水平穩步提高,經辦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截至2018年底,全省參加基本養老保險5766萬人,較1986年淨增5745萬人,增長273.6倍;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8637萬人,基本實現全民醫保;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871萬人、1013萬人、859萬人。

2005年至2019年,連續15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待遇水平由553元提高到2162元,增長了2.9倍;2018年,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住院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分別達到80%和70%以上,平均封頂線分別達到26萬元和14.5萬元;月人均失業保險金標準達到1390元,月人均工傷保險定期待遇達到2504元。

建設群眾滿意的人社公共服務體系,完善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辦法,推行“綜合櫃員制”和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社會保險經辦服務更加便捷高效。

四川省民生事業70年發展成就

03

教育事業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推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民滿意教育取得顯著成就。

大力發展義務教育、高等教育、中職教育和民族地區教育,紮實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數量、質量不斷提高,教育發展水平進入全國中上行列。

全省現有各級各類學校2.5萬所(其中普通高校126所,數量居全國第6位),學歷教育在校規模達到1572.7 萬人,比新中國成立前增加1418.1萬人,教育規模位列全國第五、西部第一;教職工達到110.7萬人。

促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71.6%。

在全面實現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創新實施民族地區15年免費教育,全省小學、初中、高中毛入學率分別達99.9%、99.6%、92.7%。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5.4%,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推動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民族地區、困難群體傾斜,切實解決進城農民工子女、農村留守兒童和殘疾兒童接受義務教育問題。

04

醫療衛生服務

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衛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改善。

在人均衛生總費用低於全國水平的情況下,城鄉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和衛生健康服務效率均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人均期望壽命從建國初期的35歲提高到2018年77.1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500/10萬下降到18.2/10萬。嬰兒死亡率從200‰下降到5.48‰。

醫療衛生機構數從195個增加到81539個,增加417倍;全省三級醫院數居全國第三,二級醫院數居全國第一。醫療機構床位數從0.2萬張增加到59.9萬張,增加302倍。每千人口床位數從0.034張增加到7.17張,醫療衛生人員數從0.27萬人增加到74.7萬人,增加274倍;每千人口醫療衛生人員從0.047人增加到8.95人。

疾病防控能力增強,全省31種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率連續11年低於全國平均值。

四川省民生事業70年發展成就

05

民政兜底保障

民政兜底保障基本民生更加有力,提供基本社會服務更加優質,創新基本社會治理更加深入。

截至2018年底,城鄉低保對象438.5萬人(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8萬人),城鄉低保標準低限分別達6000元/年和3720元/年。

醫療救助、臨時救助以及流浪乞討救助管理制度普遍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每年惠及128萬殘疾人。

建成養老設施1.2萬個,養老床位達50.7萬張,基本建立“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8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制度、居家養老服務補貼制度每年惠及近200萬老年人。

兒童福利服務指導中心實現市縣級全覆蓋,為9.6萬名無人監護和父母無力監護的兒童落實了監護責任人員;散居和機構養育孤兒年養育標準分別提高到10800元、16800元。

依法登記社會組織4.3萬個,社工專業人才隊伍總量近4.3萬人。自1988年共銷售福利彩票776.9億元,籌集公益金236.1億元。

依法圓滿完成十屆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進一步完善。

打造“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綜合便民服務平臺,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進一步提高。

06

住房保障

住房市場穩步發展,住房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住房條件顯著改善,住有所居基本實現。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省城鎮居民住房與全國一樣實行供給制。改革開放後,特別是1998年實施房改以來,堅持市場化方向,住房有效供給量逐年增加,滿足了城鎮居民不同層次住房需求。黨的十九大以來,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強分類指導、因城施策,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70年間,四川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由3.6平方米提高到2018年的41平方米,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住房保障制度和體系不斷健全,充分發揮了解決困難群眾住房問題的“補位”作用。

截至2018年,全省累計建設公租房(含廉租房)、經適房、限價房105.3萬套,惠及291萬困難及中低收入群眾,共改造各類棚戶區203萬套,近600萬人實現“出棚入樓”,22.1%的城鎮家庭享受到各類住房保障。加強農民工住房保障,努力解決新市民居住問題,累計有30多萬農民工享受到住房保障。率先全國出臺《農村住房建設管理辦法》,著力提升農房質量安全。全省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48.7平方米,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90.5萬戶,農村住房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

9月5日上午,在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四川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係列新聞發佈會第三場發佈會上,省人社廳廳長鬍斌就四川省民生事業70年發展成就作簡要介紹。

四川省民生事業70年發展成就

一起來看看吧!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推進民生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有力促進了全省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四川省民生事業70年發展成就

01

就業

就業優先戰略深入實施,就業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實現了從統包統配到市場就業的根本性轉變,就業局勢長期保持穩定。

不斷完善積極就業政策體系,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形成多渠道擴大就業格局,實現比較充分、較高質量的就業。

1978年到2018年,全省城鄉就業人口從3087萬人增加到4881萬人;一二三產業就業結構由81.8%:9.1%:9.1%調整為35.9%:27.2%:36.9%;城鎮登記失業率從10.9%降至3.47%。

勞動用工管理更加規範,工資收入持續增長,職工平均工資由590元增至64717元,增長了110倍,勞動關係總體和諧穩定。

尤其是農民工隊伍不斷壯大,已成為推動工業化城鎮化的重要力量和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工工作,制定出臺了促進返鄉下鄉創業二十二條、加強農民工服務保障十六條措施,進一步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為農民工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務和人性化關心關愛。

2018年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達到2512萬人,農民工工資性收入佔農民收入的60%以上,實現勞務收入近4467億元,返鄉創業實現總產值達4000億元。

02

社會保障

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險從無到有,實現了從城鎮職工“單位保障”到統籌城鄉“社會保障”的根本性轉變,有力保障了群眾基本生活。

不斷深化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制度,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社會保險覆蓋面持續擴大,待遇水平穩步提高,經辦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截至2018年底,全省參加基本養老保險5766萬人,較1986年淨增5745萬人,增長273.6倍;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8637萬人,基本實現全民醫保;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871萬人、1013萬人、859萬人。

2005年至2019年,連續15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待遇水平由553元提高到2162元,增長了2.9倍;2018年,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住院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分別達到80%和70%以上,平均封頂線分別達到26萬元和14.5萬元;月人均失業保險金標準達到1390元,月人均工傷保險定期待遇達到2504元。

建設群眾滿意的人社公共服務體系,完善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辦法,推行“綜合櫃員制”和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社會保險經辦服務更加便捷高效。

四川省民生事業70年發展成就

03

教育事業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推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民滿意教育取得顯著成就。

大力發展義務教育、高等教育、中職教育和民族地區教育,紮實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數量、質量不斷提高,教育發展水平進入全國中上行列。

全省現有各級各類學校2.5萬所(其中普通高校126所,數量居全國第6位),學歷教育在校規模達到1572.7 萬人,比新中國成立前增加1418.1萬人,教育規模位列全國第五、西部第一;教職工達到110.7萬人。

促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71.6%。

在全面實現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創新實施民族地區15年免費教育,全省小學、初中、高中毛入學率分別達99.9%、99.6%、92.7%。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5.4%,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推動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民族地區、困難群體傾斜,切實解決進城農民工子女、農村留守兒童和殘疾兒童接受義務教育問題。

04

醫療衛生服務

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衛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改善。

在人均衛生總費用低於全國水平的情況下,城鄉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和衛生健康服務效率均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人均期望壽命從建國初期的35歲提高到2018年77.1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500/10萬下降到18.2/10萬。嬰兒死亡率從200‰下降到5.48‰。

醫療衛生機構數從195個增加到81539個,增加417倍;全省三級醫院數居全國第三,二級醫院數居全國第一。醫療機構床位數從0.2萬張增加到59.9萬張,增加302倍。每千人口床位數從0.034張增加到7.17張,醫療衛生人員數從0.27萬人增加到74.7萬人,增加274倍;每千人口醫療衛生人員從0.047人增加到8.95人。

疾病防控能力增強,全省31種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率連續11年低於全國平均值。

四川省民生事業70年發展成就

05

民政兜底保障

民政兜底保障基本民生更加有力,提供基本社會服務更加優質,創新基本社會治理更加深入。

截至2018年底,城鄉低保對象438.5萬人(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8萬人),城鄉低保標準低限分別達6000元/年和3720元/年。

醫療救助、臨時救助以及流浪乞討救助管理制度普遍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每年惠及128萬殘疾人。

建成養老設施1.2萬個,養老床位達50.7萬張,基本建立“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8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制度、居家養老服務補貼制度每年惠及近200萬老年人。

兒童福利服務指導中心實現市縣級全覆蓋,為9.6萬名無人監護和父母無力監護的兒童落實了監護責任人員;散居和機構養育孤兒年養育標準分別提高到10800元、16800元。

依法登記社會組織4.3萬個,社工專業人才隊伍總量近4.3萬人。自1988年共銷售福利彩票776.9億元,籌集公益金236.1億元。

依法圓滿完成十屆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進一步完善。

打造“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綜合便民服務平臺,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進一步提高。

06

住房保障

住房市場穩步發展,住房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住房條件顯著改善,住有所居基本實現。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省城鎮居民住房與全國一樣實行供給制。改革開放後,特別是1998年實施房改以來,堅持市場化方向,住房有效供給量逐年增加,滿足了城鎮居民不同層次住房需求。黨的十九大以來,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強分類指導、因城施策,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70年間,四川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由3.6平方米提高到2018年的41平方米,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住房保障制度和體系不斷健全,充分發揮了解決困難群眾住房問題的“補位”作用。

截至2018年,全省累計建設公租房(含廉租房)、經適房、限價房105.3萬套,惠及291萬困難及中低收入群眾,共改造各類棚戶區203萬套,近600萬人實現“出棚入樓”,22.1%的城鎮家庭享受到各類住房保障。加強農民工住房保障,努力解決新市民居住問題,累計有30多萬農民工享受到住房保障。率先全國出臺《農村住房建設管理辦法》,著力提升農房質量安全。全省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48.7平方米,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90.5萬戶,農村住房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四川省民生事業70年發展成就

07

文化旅遊

文化事業繁榮興盛,旅遊產業蓬勃興旺,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更加豐富。

深化文化旅遊體制改革,優化文化旅遊發展環境,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促進文旅融合發展。

截至目前,全省擁有世界遺產5處,聯合國非遺名錄7項。建成公共圖書館204個,文化館207個,博物館252個,藝術表演團體829個,國家文物保護單位230處,國家級非遺項目139項。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服務效能不斷提升,精品藝術創作不斷創新,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文化服務貿易不斷增加,對外文化形象不斷彰顯,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得到有力保障,文化新業態已成為全社會參與文化建設、共享文化成果的重要標誌和新的增長點。

2007年,全省旅遊總收入首次達到千億元;2013年以來,年均增速達到22.2%,成為增速最高的產業之一;2018年,突破萬億大關。天府旅遊名縣、文旅特色小鎮等豐富的文旅產品吸引了八方遊客安逸遊四川,帶動了全省旅遊接待和旅遊收入持續增長。全域旅遊發展已成為增加服務就業、惠及廣大群眾的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富民產業、幸福產業。

"

9月5日上午,在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四川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係列新聞發佈會第三場發佈會上,省人社廳廳長鬍斌就四川省民生事業70年發展成就作簡要介紹。

四川省民生事業70年發展成就

一起來看看吧!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推進民生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有力促進了全省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四川省民生事業70年發展成就

01

就業

就業優先戰略深入實施,就業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實現了從統包統配到市場就業的根本性轉變,就業局勢長期保持穩定。

不斷完善積極就業政策體系,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形成多渠道擴大就業格局,實現比較充分、較高質量的就業。

1978年到2018年,全省城鄉就業人口從3087萬人增加到4881萬人;一二三產業就業結構由81.8%:9.1%:9.1%調整為35.9%:27.2%:36.9%;城鎮登記失業率從10.9%降至3.47%。

勞動用工管理更加規範,工資收入持續增長,職工平均工資由590元增至64717元,增長了110倍,勞動關係總體和諧穩定。

尤其是農民工隊伍不斷壯大,已成為推動工業化城鎮化的重要力量和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工工作,制定出臺了促進返鄉下鄉創業二十二條、加強農民工服務保障十六條措施,進一步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為農民工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務和人性化關心關愛。

2018年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達到2512萬人,農民工工資性收入佔農民收入的60%以上,實現勞務收入近4467億元,返鄉創業實現總產值達4000億元。

02

社會保障

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險從無到有,實現了從城鎮職工“單位保障”到統籌城鄉“社會保障”的根本性轉變,有力保障了群眾基本生活。

不斷深化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制度,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社會保險覆蓋面持續擴大,待遇水平穩步提高,經辦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截至2018年底,全省參加基本養老保險5766萬人,較1986年淨增5745萬人,增長273.6倍;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8637萬人,基本實現全民醫保;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871萬人、1013萬人、859萬人。

2005年至2019年,連續15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待遇水平由553元提高到2162元,增長了2.9倍;2018年,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住院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分別達到80%和70%以上,平均封頂線分別達到26萬元和14.5萬元;月人均失業保險金標準達到1390元,月人均工傷保險定期待遇達到2504元。

建設群眾滿意的人社公共服務體系,完善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辦法,推行“綜合櫃員制”和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社會保險經辦服務更加便捷高效。

四川省民生事業70年發展成就

03

教育事業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推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民滿意教育取得顯著成就。

大力發展義務教育、高等教育、中職教育和民族地區教育,紮實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數量、質量不斷提高,教育發展水平進入全國中上行列。

全省現有各級各類學校2.5萬所(其中普通高校126所,數量居全國第6位),學歷教育在校規模達到1572.7 萬人,比新中國成立前增加1418.1萬人,教育規模位列全國第五、西部第一;教職工達到110.7萬人。

促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71.6%。

在全面實現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創新實施民族地區15年免費教育,全省小學、初中、高中毛入學率分別達99.9%、99.6%、92.7%。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5.4%,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推動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民族地區、困難群體傾斜,切實解決進城農民工子女、農村留守兒童和殘疾兒童接受義務教育問題。

04

醫療衛生服務

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斷增強,衛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改善。

在人均衛生總費用低於全國水平的情況下,城鄉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和衛生健康服務效率均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人均期望壽命從建國初期的35歲提高到2018年77.1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500/10萬下降到18.2/10萬。嬰兒死亡率從200‰下降到5.48‰。

醫療衛生機構數從195個增加到81539個,增加417倍;全省三級醫院數居全國第三,二級醫院數居全國第一。醫療機構床位數從0.2萬張增加到59.9萬張,增加302倍。每千人口床位數從0.034張增加到7.17張,醫療衛生人員數從0.27萬人增加到74.7萬人,增加274倍;每千人口醫療衛生人員從0.047人增加到8.95人。

疾病防控能力增強,全省31種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率連續11年低於全國平均值。

四川省民生事業70年發展成就

05

民政兜底保障

民政兜底保障基本民生更加有力,提供基本社會服務更加優質,創新基本社會治理更加深入。

截至2018年底,城鄉低保對象438.5萬人(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8萬人),城鄉低保標準低限分別達6000元/年和3720元/年。

醫療救助、臨時救助以及流浪乞討救助管理制度普遍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每年惠及128萬殘疾人。

建成養老設施1.2萬個,養老床位達50.7萬張,基本建立“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8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制度、居家養老服務補貼制度每年惠及近200萬老年人。

兒童福利服務指導中心實現市縣級全覆蓋,為9.6萬名無人監護和父母無力監護的兒童落實了監護責任人員;散居和機構養育孤兒年養育標準分別提高到10800元、16800元。

依法登記社會組織4.3萬個,社工專業人才隊伍總量近4.3萬人。自1988年共銷售福利彩票776.9億元,籌集公益金236.1億元。

依法圓滿完成十屆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進一步完善。

打造“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綜合便民服務平臺,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進一步提高。

06

住房保障

住房市場穩步發展,住房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住房條件顯著改善,住有所居基本實現。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省城鎮居民住房與全國一樣實行供給制。改革開放後,特別是1998年實施房改以來,堅持市場化方向,住房有效供給量逐年增加,滿足了城鎮居民不同層次住房需求。黨的十九大以來,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強分類指導、因城施策,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70年間,四川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由3.6平方米提高到2018年的41平方米,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住房保障制度和體系不斷健全,充分發揮了解決困難群眾住房問題的“補位”作用。

截至2018年,全省累計建設公租房(含廉租房)、經適房、限價房105.3萬套,惠及291萬困難及中低收入群眾,共改造各類棚戶區203萬套,近600萬人實現“出棚入樓”,22.1%的城鎮家庭享受到各類住房保障。加強農民工住房保障,努力解決新市民居住問題,累計有30多萬農民工享受到住房保障。率先全國出臺《農村住房建設管理辦法》,著力提升農房質量安全。全省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48.7平方米,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90.5萬戶,農村住房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四川省民生事業70年發展成就

07

文化旅遊

文化事業繁榮興盛,旅遊產業蓬勃興旺,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更加豐富。

深化文化旅遊體制改革,優化文化旅遊發展環境,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促進文旅融合發展。

截至目前,全省擁有世界遺產5處,聯合國非遺名錄7項。建成公共圖書館204個,文化館207個,博物館252個,藝術表演團體829個,國家文物保護單位230處,國家級非遺項目139項。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服務效能不斷提升,精品藝術創作不斷創新,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文化服務貿易不斷增加,對外文化形象不斷彰顯,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得到有力保障,文化新業態已成為全社會參與文化建設、共享文化成果的重要標誌和新的增長點。

2007年,全省旅遊總收入首次達到千億元;2013年以來,年均增速達到22.2%,成為增速最高的產業之一;2018年,突破萬億大關。天府旅遊名縣、文旅特色小鎮等豐富的文旅產品吸引了八方遊客安逸遊四川,帶動了全省旅遊接待和旅遊收入持續增長。全域旅遊發展已成為增加服務就業、惠及廣大群眾的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富民產業、幸福產業。

四川省民生事業70年發展成就

來源:四川人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