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報告:數字化貨幣的興起'

"

支付寶、微信支付、Libra、Paxos、穩定幣、M-Pesa、Swish等新興的支付/貨幣形式正在興起,金融支付領域也正在顛覆。

昨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發布報告《數字化貨幣的興起》(The rise of digital money)對當前的貨幣/支付領域進行總結分析及未來展望,IMF報告提及,“當下兩種最常見的貨幣形式(現金與銀行存款)將面臨激烈的競爭,甚至可能被超越”。

而從報告中可窺探出區塊鏈技術是未來金融支付領域的核心基礎技術之一,是必不可少的角色,甚至可以說區塊鏈是支付的未來。

支付格局與未來

IMF報告將當前的支付方式(貨幣形式)分為五大類:央行貨幣、加密貨幣、B-money、E-money、I-money,據報告內容可以將其含義與特徵總結如下:

  1. 央行貨幣(Central bank money):它由央行發行,包括現金與央行數字貨幣(CBDC)。現金是最常見的貨幣形式,以地方單位計價,在交易各方之間以去中心化的方式結算。而現金的數字對應形式便是央行數字貨幣,它可能不是匿名的,可能是中心化或去中心化的。
  2. 加密貨幣:它由非銀行創建(鑄造),以其自己的帳戶單位計價,並在區塊鏈上發行,處於監管灰色地帶。
  3. B-money:通常涵蓋商業銀行存款,轉賬常通過中心化技術進行,如借記卡,電匯和支票。它的一個關鍵特徵是其贖回擔保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並且受到政府的嚴密監管
  4. E-money(電子貨幣):一種新興支付方式,由私營部門提供包括基於央行系統的中心化電子貨幣,比如支付寶、微信,與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電子貨幣,比如Gemini,Paxos,TrueUSD等美元穩定幣。電子貨幣與B-money類似,但其贖回擔保沒有得到政府的支持。
  5. I-money:一種潛在新支付方式,由私人投資基金髮行。I-money與E-money相似,但它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是能提供可變價值兌換,即它具有波動性,因此它是一種類似股權的工具。比如Digital Swiss Gold、Libra。
"

支付寶、微信支付、Libra、Paxos、穩定幣、M-Pesa、Swish等新興的支付/貨幣形式正在興起,金融支付領域也正在顛覆。

昨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發布報告《數字化貨幣的興起》(The rise of digital money)對當前的貨幣/支付領域進行總結分析及未來展望,IMF報告提及,“當下兩種最常見的貨幣形式(現金與銀行存款)將面臨激烈的競爭,甚至可能被超越”。

而從報告中可窺探出區塊鏈技術是未來金融支付領域的核心基礎技術之一,是必不可少的角色,甚至可以說區塊鏈是支付的未來。

支付格局與未來

IMF報告將當前的支付方式(貨幣形式)分為五大類:央行貨幣、加密貨幣、B-money、E-money、I-money,據報告內容可以將其含義與特徵總結如下:

  1. 央行貨幣(Central bank money):它由央行發行,包括現金與央行數字貨幣(CBDC)。現金是最常見的貨幣形式,以地方單位計價,在交易各方之間以去中心化的方式結算。而現金的數字對應形式便是央行數字貨幣,它可能不是匿名的,可能是中心化或去中心化的。
  2. 加密貨幣:它由非銀行創建(鑄造),以其自己的帳戶單位計價,並在區塊鏈上發行,處於監管灰色地帶。
  3. B-money:通常涵蓋商業銀行存款,轉賬常通過中心化技術進行,如借記卡,電匯和支票。它的一個關鍵特徵是其贖回擔保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並且受到政府的嚴密監管
  4. E-money(電子貨幣):一種新興支付方式,由私營部門提供包括基於央行系統的中心化電子貨幣,比如支付寶、微信,與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電子貨幣,比如Gemini,Paxos,TrueUSD等美元穩定幣。電子貨幣與B-money類似,但其贖回擔保沒有得到政府的支持。
  5. I-money:一種潛在新支付方式,由私人投資基金髮行。I-money與E-money相似,但它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是能提供可變價值兌換,即它具有波動性,因此它是一種類似股權的工具。比如Digital Swiss Gold、Libra。
IMF報告:數字化貨幣的興起

值得注意的是,加密貨幣、I-money毋庸置疑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貨幣形式,同時,央行數字貨幣、E-money(電子貨幣)、B-money在未來它們可以延續當前的中心化模式,也可以向去中心化模式轉變。

"

支付寶、微信支付、Libra、Paxos、穩定幣、M-Pesa、Swish等新興的支付/貨幣形式正在興起,金融支付領域也正在顛覆。

昨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發布報告《數字化貨幣的興起》(The rise of digital money)對當前的貨幣/支付領域進行總結分析及未來展望,IMF報告提及,“當下兩種最常見的貨幣形式(現金與銀行存款)將面臨激烈的競爭,甚至可能被超越”。

而從報告中可窺探出區塊鏈技術是未來金融支付領域的核心基礎技術之一,是必不可少的角色,甚至可以說區塊鏈是支付的未來。

支付格局與未來

IMF報告將當前的支付方式(貨幣形式)分為五大類:央行貨幣、加密貨幣、B-money、E-money、I-money,據報告內容可以將其含義與特徵總結如下:

  1. 央行貨幣(Central bank money):它由央行發行,包括現金與央行數字貨幣(CBDC)。現金是最常見的貨幣形式,以地方單位計價,在交易各方之間以去中心化的方式結算。而現金的數字對應形式便是央行數字貨幣,它可能不是匿名的,可能是中心化或去中心化的。
  2. 加密貨幣:它由非銀行創建(鑄造),以其自己的帳戶單位計價,並在區塊鏈上發行,處於監管灰色地帶。
  3. B-money:通常涵蓋商業銀行存款,轉賬常通過中心化技術進行,如借記卡,電匯和支票。它的一個關鍵特徵是其贖回擔保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並且受到政府的嚴密監管
  4. E-money(電子貨幣):一種新興支付方式,由私營部門提供包括基於央行系統的中心化電子貨幣,比如支付寶、微信,與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電子貨幣,比如Gemini,Paxos,TrueUSD等美元穩定幣。電子貨幣與B-money類似,但其贖回擔保沒有得到政府的支持。
  5. I-money:一種潛在新支付方式,由私人投資基金髮行。I-money與E-money相似,但它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是能提供可變價值兌換,即它具有波動性,因此它是一種類似股權的工具。比如Digital Swiss Gold、Libra。
IMF報告:數字化貨幣的興起

值得注意的是,加密貨幣、I-money毋庸置疑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貨幣形式,同時,央行數字貨幣、E-money(電子貨幣)、B-money在未來它們可以延續當前的中心化模式,也可以向去中心化模式轉變。

IMF報告:數字化貨幣的興起

而IMF提及,當下兩種最常見的貨幣形式將面臨激烈的競爭,甚至可能被超越。現金和銀行存款將與電子貨幣,掛鉤歐元、美元、人民幣或一籃子貨幣並以之計價的電子存儲貨幣(穩定幣)競爭。

換句話說,電子貨幣是當下新興支付形式,但穩定幣、加密貨幣以及I-money是潛能巨大的新支付方式,也可能未來的趨勢,區塊鏈技術在未來的支付領域必不可少。

未來大型金融、科技公司推出的低成本、可信任、更便捷的金融服務將給傳統銀行帶來重壓。隨著大型金融、科技公司逐漸改變金融體系,傳統銀行雖然不會被淘汰,但它們必須選擇冒險,否則將面臨著落後的命運。

報告也提及,“政策制定者應該為銀行業的一些中斷做好準備。”為了應對變局,發行央行數字貨幣或是一個可行之舉。

20頁的報告僅提到比特幣三次

IMF整篇報告的大部分篇幅偏重於分析電子貨幣與央行數字貨幣(CBDC),而很少提及比特幣或其他加密貨幣。對此,多位Reddit網友稱IMF在故意淡化加密貨幣帶來的重大影響。

網友etmetm:令人驚訝的是,這篇文章在文中只提到了三次比特幣......

網友bearCatBird:如果他們想要淡化它(比特幣)。Facebook的Libra是他們SDR的一個新競爭對手。

網友eamox:這幾乎是一篇文獻綜述,結論非常黯淡。比特幣發明十年後,這種基本廢話就是IMF能做的嗎?讓人驚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