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做數學題時,自己想不出來,看答案解析卻都能看懂?

數學 盤點 教育 豎起耳朵聽皮卡丘 2018-12-05

網友一:

我們做題時經常有這種感覺:明明就差一點點就做出來了,但這一點點就是想不出來,直到看到答案才恍然大悟。差的那一點是解題的關鍵,就好比河的兩岸,沒有中間的橋樑你是過不了河的。那麼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

一、是題海戰術。雖然很多人反感這種做題方式,但是通過大量的刷題能形成一種感覺,就好像語感,這種感覺能讓你在做題時如魚得水,解題思路很自然地就出來了。

二、是方法總結。做題時注重方法總結,研究多種解題思路,將掌握的解題方法與思路應用到題目上,做題時就不會顯得舉足無措了。

為什麼做數學題時,自己想不出來,看答案解析卻都能看懂?

網友二:

數學是一樣邏輯很強的學科,需要一定的發散,才可以把數學做好。老師基本教的都是基礎或者定理,這些東西說實話很晦澀難懂,如果沒有很明瞭的例子估計很多人只讀句子怕是雲裡霧裡,然後照著課本簡單的例子,列一些經典題型講解。

這時,大家基本都會懂,但是到自己一做題就傻了。為啥呢?雖然這些題型歸根結底都是這些定理或者公式的應用,但是給出的提示方向不一樣,然後你對定理公式的理解只停留在例子的本身的淺層上,因而一些題目變化了說法或者把已知量更改為變量,通過簡單的方式確認,這樣就會難倒一撥人,定理沒有變,變的只是題目提供的已知條件。

為什麼做數學題時,自己想不出來,看答案解析卻都能看懂?

網友三:

看了答案就懂了,是因為你只掌握了前一小段,也就是你知道有這麼多工具:定理,公式,定義等,後面的選擇工具,怎麼用,你根本不知道,而答案裡這2個都有,所以你能看懂。

網友四:

其實,數學這個學科,由於最講邏輯,因此只要跟上老師的節奏,是很容易聽懂的。但是,很多邏輯體系,完全消化其實是比較難的。因此,必須在反覆做題,不斷思考和體會才能真正掌握。

因此出現題中所說的自己想不出來,也要列出自己思考的過程,看看卡在什麼地方。然後再去看答案,從中找到自己對邏輯體系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進步。即不僅要能理解也要會動手做。

為什麼做數學題時,自己想不出來,看答案解析卻都能看懂?

網友五:

大家要麼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要麼就現在正是一名學生,解題的一般步驟不用多說了吧,讀題,分析題幹,找出已知條件,再從已知條件向結論推導,邏輯思維一定要嚴謹,如果漏掉了什麼也許就和答案擦肩而過了。

但往往自己做題時就會有什麼東西被自己漏掉,於是找不到正確的解題思路,而一旦看到了答案就不同了,解析裡的就是解題知識點的提示,恰好就將關鍵的地方串聯起來,因此一目瞭然。

為什麼做數學題時,自己想不出來,看答案解析卻都能看懂?

網友六:

看懂了,只能代表自己已經理解了這個知識,但是不代表你會去主動使用他們,就像幾何題目裡面的輔助線一樣,劃了那條線人人都會做,沒有了那條線,就只能乾瞪眼了。畫一條線每一位學子都會劃,但是知道劃在哪裡才是關鍵所在。

同樣的會用,不代表一定就能做的對,沒有人可以永遠的不出現失誤,我們所能做到的是儘可能的減少失誤的機率。因為學生往往在同一個問題上跌倒無數次的思維慣性的存在,錯題本也就應運而生了,它存在的意義就是糾正會做卻總是失誤的學生。將他們從會做引導向做對。

為什麼做數學題時,自己想不出來,看答案解析卻都能看懂?

最後:

作為學生,如果你想去有外國人、大學生的英語角,看上圖右下角水印,找到它。那裡會美音、印度腔、倫敦腔的小夥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