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還是尖子生,到初中卻成績平平,原因在這裡

數學 經濟 文章 教育 中國教育出版網 2017-04-02

黃偉原來在小學時還是班上的尖子生,自從上了中學,數學課程在班上平平,在班上也不再領先了。而黃偉很用功,平時總是花大量的時間集中學習,就是效果不明顯,甚至出現了倒退現象。期待老師幫忙解決。

根據黃偉媽媽的介紹,和與黃偉的交談,他進入初中出現此問題的原因,是學習方法問題。

主要問題是:

黃偉用的是集中一切課餘時間來預習的方法,比如他預習新開的物理課,拼命地往前趕進度。結果打亂了平時的學習時間,不僅物理沒學好,還影響到了其他課程的學習,各科學習成績出現明顯下降的趨勢。

解決的方法是:

首先,黃偉媽媽需要爭取科任老師的配合,共同幫助黃偉改變不科學的預習方法。

其次,針對科學預習我提出了以下指導:

“一劃、二寫、三驗、四分”預習法

一劃:即把需要預習的內容通讀一遍 ,形成初步的印象,同時圈劃出兩點——“疑點、難點”。

二寫:寫預習眉批,把預習時的體會、見解以及自己暫時不能理解的內容,批註在書的空白處。

三驗:即通過完成與預習內容一致的相關練習,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

四分:即歸納分類。把自己預習這節課的知識要點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列出來,分出哪些是通過預習已掌握了的,哪些知識是自己預習還不能理解掌握的,需要在課堂學習中進一步學習。

、預習注意點

1.循序漸進

預習需要循序漸進,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逐漸預習各門課程,不要一開始就全面鋪開。預習內容為第二天老師所講內容就行,不要貪多求全。

2.防止極端

一是防止預習過粗,流於形式,達不到應有的預習目的。

二是防止預習過細,以至於時間利用不經濟、效果不好。

適度的預習原則是:溫習相關知識,掃清聽課障礙。

預習過細,一是佔用了過多的時間,影響完成作業;二是容易疲勞,效果不佳。

三是看了過多的內容,第二天上課未講到,很快又忘了,得不償失。

、預習時間安排

預習時間長度,每門學科以5-8分鐘為宜。最好安排在做完作業後。當天預習第二天的上課內容,預習形成一個知識系統就行。

如今的黃偉,各科成績又再次次在班級遙遙領先,找回了自信。

對目前中學生預習情況,有數據統計:重點中學預習率是26%,普通中學預習率是18 %,這個數字說明,我們還有70%-80%的學生沒有預習的習慣,不重視學習中的預習。即使有預習的同學還有很大一部分不知具體如何做預習,或者是在應付老師檢查所做的預習,沒有實際效用。

預習是課堂學習的起點,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缺少預習這個環節,學習方法就不完整,也難取得好的學習效果。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預習,並每天堅持做好預習工作。

作者:康鶴彪 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會員

文章已獲作者獨家授權,轉載請註明來自中國教育出版網,違者必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