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孩子夜裡在夢中大叫,原因不全是噩夢,有這4種可能'

"

關注我:專注於嬰幼兒睡眠問題及高需求寶寶養育

我們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

寶寶半夜睡覺時,突然大聲尖叫、手腳揮舞,好像遇到了什麼可怕事情,有時候我們大聲喊他,他也彷彿不認識我們一樣,依然自顧自地大喊大叫、甚至推開我們……

遇到這樣的場景,爸爸媽媽怎麼可能不焦慮呢!

一方面擔心寶寶是不是遇到了什麼事情,導致心理陰影,夜裡做噩夢

另一方面,更擔心寶寶是不是身體上有什麼被忽略的病痛不適。

不過呢,好消息是,我們幾乎不用過於擔心。

睡眠專家韋斯特在她的《韋氏嬰幼兒睡眠聖經》一書中,關於這個部分的第一句話就是:

這都是很明顯的現象——任何一種都不代表嚴重的情感困擾或障礙。

今天,我們就來根據嬰幼兒夜間醒來的4種情況,做出介紹和分析。

第1種:嬰幼兒在睡眠中突然大聲哼唧、哭鬧、翻身

這種現象在嬰幼兒階段更為常見。

因為嬰兒的睡眠模式和兒童、成年人都不同,他們的睡眠週期只有45分鐘,並且其中有差不多一半的時間都屬於淺睡眠。

也就是說,嬰兒的睡眠就是非常不踏實、睡不長、容易驚醒的。嬰兒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學會接覺,度過這些頻繁而來的睡眠週期交替期,才能逐漸睡得長、睡得踏實、睡得好。

因此,在睡眠週期交替之時,很多嬰兒都會出現哼唧、哭鬧、翻身、扭動等情況,有的寶寶表現比較激烈,或者剛好有冷熱不舒服、想尿尿、胃腸脹氣等情況,就會更加明顯,並且有可能徹底醒過來,這時候因為還沒睡夠,寶寶又困又煩躁,自然就會哭鬧不休、難以安撫了。

解決方法:

這種睡眠週期交替之時的甦醒,與噩夢、病痛等都沒有關係,就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家長們根據寶寶的睡眠特性,選擇觀察或者安撫,幫助寶寶度過這個階段,進入下一個睡眠週期即可。

"

關注我:專注於嬰幼兒睡眠問題及高需求寶寶養育

我們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

寶寶半夜睡覺時,突然大聲尖叫、手腳揮舞,好像遇到了什麼可怕事情,有時候我們大聲喊他,他也彷彿不認識我們一樣,依然自顧自地大喊大叫、甚至推開我們……

遇到這樣的場景,爸爸媽媽怎麼可能不焦慮呢!

一方面擔心寶寶是不是遇到了什麼事情,導致心理陰影,夜裡做噩夢

另一方面,更擔心寶寶是不是身體上有什麼被忽略的病痛不適。

不過呢,好消息是,我們幾乎不用過於擔心。

睡眠專家韋斯特在她的《韋氏嬰幼兒睡眠聖經》一書中,關於這個部分的第一句話就是:

這都是很明顯的現象——任何一種都不代表嚴重的情感困擾或障礙。

今天,我們就來根據嬰幼兒夜間醒來的4種情況,做出介紹和分析。

第1種:嬰幼兒在睡眠中突然大聲哼唧、哭鬧、翻身

這種現象在嬰幼兒階段更為常見。

因為嬰兒的睡眠模式和兒童、成年人都不同,他們的睡眠週期只有45分鐘,並且其中有差不多一半的時間都屬於淺睡眠。

也就是說,嬰兒的睡眠就是非常不踏實、睡不長、容易驚醒的。嬰兒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學會接覺,度過這些頻繁而來的睡眠週期交替期,才能逐漸睡得長、睡得踏實、睡得好。

因此,在睡眠週期交替之時,很多嬰兒都會出現哼唧、哭鬧、翻身、扭動等情況,有的寶寶表現比較激烈,或者剛好有冷熱不舒服、想尿尿、胃腸脹氣等情況,就會更加明顯,並且有可能徹底醒過來,這時候因為還沒睡夠,寶寶又困又煩躁,自然就會哭鬧不休、難以安撫了。

解決方法:

這種睡眠週期交替之時的甦醒,與噩夢、病痛等都沒有關係,就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家長們根據寶寶的睡眠特性,選擇觀察或者安撫,幫助寶寶度過這個階段,進入下一個睡眠週期即可。

“媽媽!”孩子夜裡在夢中大叫,原因不全是噩夢,有這4種可能

第2種:噩夢

每個人都會做噩夢,因此不用過於焦慮孩子的噩夢。噩夢是自然發展的一部分,在2~3歲時達到最高點。

噩夢發生的原因:

  • 孩子們經歷了變故、打擊、被欺負、受傷害
  • 疾病、旅行、作息改變、高強度聲光刺激等
  • 很多時候沒有什麼原因,就像我們成年人有時候也會莫名做噩夢一樣

噩夢為什麼讓孩子感到害怕?

  • 噩夢發生在睡眠的快速眼動階段,也就是說,是可以被記住、回憶起的夢境。
  • 這個階段的孩子有豐富的想象力,但卻缺乏足夠地區分現實和想象的能力。所以有時候會分不清楚噩夢和現實。
  • 孩子們會以為夢中的怪物真實存在,或者說只要睡覺就會遇到怪物,從而產生恐懼。

我們如何緩解寶寶做噩夢?

  1. 讓孩子不害怕他的房間和小床,白天多在臥室和小床上活動,消除牴觸感
  2. 告訴孩子,當你睡覺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在隔壁看書,保證會隨時進來陪你
  3. 減少有可能造成孩子噩夢的因素,比如說:可怕的電視(有時候動物世界那些捕捉的畫面,我們看起來沒有什麼,孩子卻會感覺到恐懼)、可怕的故事、造型有可能讓孩子感覺到不適的卡通、玩具(比如只有一隻眼睛或者有三隻眼睛的玩偶)。
  4. 平時不要用怪物、大灰狼等去嚇唬孩子,以期讓孩子聽你的話
  5. 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防噩夢儀式”或製作“噩夢防禦工具”,比如一起用絨布玩具把小床圍起來“生成結界”,比如製作一個捕夢網、一個防噩夢拍,在睡前“拍”走噩夢。
  6. 好夢暗示,比如,睡前和寶寶一起暢想,今晚夢一個公主的城堡吧!把孩子從恐懼噩夢的心理暗示中引導出來。
"

關注我:專注於嬰幼兒睡眠問題及高需求寶寶養育

我們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

寶寶半夜睡覺時,突然大聲尖叫、手腳揮舞,好像遇到了什麼可怕事情,有時候我們大聲喊他,他也彷彿不認識我們一樣,依然自顧自地大喊大叫、甚至推開我們……

遇到這樣的場景,爸爸媽媽怎麼可能不焦慮呢!

一方面擔心寶寶是不是遇到了什麼事情,導致心理陰影,夜裡做噩夢

另一方面,更擔心寶寶是不是身體上有什麼被忽略的病痛不適。

不過呢,好消息是,我們幾乎不用過於擔心。

睡眠專家韋斯特在她的《韋氏嬰幼兒睡眠聖經》一書中,關於這個部分的第一句話就是:

這都是很明顯的現象——任何一種都不代表嚴重的情感困擾或障礙。

今天,我們就來根據嬰幼兒夜間醒來的4種情況,做出介紹和分析。

第1種:嬰幼兒在睡眠中突然大聲哼唧、哭鬧、翻身

這種現象在嬰幼兒階段更為常見。

因為嬰兒的睡眠模式和兒童、成年人都不同,他們的睡眠週期只有45分鐘,並且其中有差不多一半的時間都屬於淺睡眠。

也就是說,嬰兒的睡眠就是非常不踏實、睡不長、容易驚醒的。嬰兒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學會接覺,度過這些頻繁而來的睡眠週期交替期,才能逐漸睡得長、睡得踏實、睡得好。

因此,在睡眠週期交替之時,很多嬰兒都會出現哼唧、哭鬧、翻身、扭動等情況,有的寶寶表現比較激烈,或者剛好有冷熱不舒服、想尿尿、胃腸脹氣等情況,就會更加明顯,並且有可能徹底醒過來,這時候因為還沒睡夠,寶寶又困又煩躁,自然就會哭鬧不休、難以安撫了。

解決方法:

這種睡眠週期交替之時的甦醒,與噩夢、病痛等都沒有關係,就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家長們根據寶寶的睡眠特性,選擇觀察或者安撫,幫助寶寶度過這個階段,進入下一個睡眠週期即可。

“媽媽!”孩子夜裡在夢中大叫,原因不全是噩夢,有這4種可能

第2種:噩夢

每個人都會做噩夢,因此不用過於焦慮孩子的噩夢。噩夢是自然發展的一部分,在2~3歲時達到最高點。

噩夢發生的原因:

  • 孩子們經歷了變故、打擊、被欺負、受傷害
  • 疾病、旅行、作息改變、高強度聲光刺激等
  • 很多時候沒有什麼原因,就像我們成年人有時候也會莫名做噩夢一樣

噩夢為什麼讓孩子感到害怕?

  • 噩夢發生在睡眠的快速眼動階段,也就是說,是可以被記住、回憶起的夢境。
  • 這個階段的孩子有豐富的想象力,但卻缺乏足夠地區分現實和想象的能力。所以有時候會分不清楚噩夢和現實。
  • 孩子們會以為夢中的怪物真實存在,或者說只要睡覺就會遇到怪物,從而產生恐懼。

我們如何緩解寶寶做噩夢?

  1. 讓孩子不害怕他的房間和小床,白天多在臥室和小床上活動,消除牴觸感
  2. 告訴孩子,當你睡覺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在隔壁看書,保證會隨時進來陪你
  3. 減少有可能造成孩子噩夢的因素,比如說:可怕的電視(有時候動物世界那些捕捉的畫面,我們看起來沒有什麼,孩子卻會感覺到恐懼)、可怕的故事、造型有可能讓孩子感覺到不適的卡通、玩具(比如只有一隻眼睛或者有三隻眼睛的玩偶)。
  4. 平時不要用怪物、大灰狼等去嚇唬孩子,以期讓孩子聽你的話
  5. 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防噩夢儀式”或製作“噩夢防禦工具”,比如一起用絨布玩具把小床圍起來“生成結界”,比如製作一個捕夢網、一個防噩夢拍,在睡前“拍”走噩夢。
  6. 好夢暗示,比如,睡前和寶寶一起暢想,今晚夢一個公主的城堡吧!把孩子從恐懼噩夢的心理暗示中引導出來。
“媽媽!”孩子夜裡在夢中大叫,原因不全是噩夢,有這4種可能

第3種:夜驚

夜驚是一種最讓父母感到可怕,但其實並無大礙的現象。表現為:

孩子突然驚聲尖叫、掙扎亂動、出汗、心跳加速、緊閉雙眼或睜大眼睛,程度比噩夢更誇張,無論家長怎麼呼喊,好像聽不見一樣不理會、也好像看不見父母。

有的時候還會伴有一定的夢遊。

持續時間大約5~15分鐘後平息。

往往他們醒後並不記得夢見了什麼,也不會產生恐懼感。

夜驚一般發生在入睡後2小時之內。

睡眠專家韋斯特說,夜驚相對少見,大約只有5%的孩子會發生這種情況,其中男孩居多,並且會一直持續到上小學。

如果父母有過夜驚或夢遊的歷史,孩子發生夜驚現象的比例會更高。

為什麼會發生夜驚?

一般認為與壓力、作息改變、換環境、生病、快速發育期、白天強刺激過多導致大腦沒有充分休息等因素有關。

夜驚發生的頻率並不高

為什麼夜驚不用太擔心?

因為夜驚是發生在非快速眼動階段,也就是深睡眠期,這時候我們是不會做夢的,因此,孩子並沒有什麼恐懼感,醒來後也不會記得這件事情。

孩子出現夜驚怎麼辦?

  • 一般來說,建議不要打擾他、不要去抱起他或者試圖喚醒他,因為這有可能延長夜驚的時間,只需要平靜地陪伴和安撫他就好
  • 實際操作中,我知道父母很難做到冷靜對待,所以,也可以嘗試通過開燈,抱起走出房間改變環境等方式喚醒孩子,但一定不要激烈與孩子對抗,如果無效,不要強行喚醒,耐心等待即可
  • 第二天不用和孩子提起這件事。
  • 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和足夠的睡眠時間
  • 如果夜驚頻繁發生,就需要紀錄一下發生的規律,然後在可能發生夜驚之前的15分鐘叫醒孩子,比如讓他翻個身,嘟囔兩句,或者活動一下都可以,看是否可以打破孩子的睡眠節奏,減少夜驚。韋斯特提到,這個干擾過程,可能會需要2個星期。
"

關注我:專注於嬰幼兒睡眠問題及高需求寶寶養育

我們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

寶寶半夜睡覺時,突然大聲尖叫、手腳揮舞,好像遇到了什麼可怕事情,有時候我們大聲喊他,他也彷彿不認識我們一樣,依然自顧自地大喊大叫、甚至推開我們……

遇到這樣的場景,爸爸媽媽怎麼可能不焦慮呢!

一方面擔心寶寶是不是遇到了什麼事情,導致心理陰影,夜裡做噩夢

另一方面,更擔心寶寶是不是身體上有什麼被忽略的病痛不適。

不過呢,好消息是,我們幾乎不用過於擔心。

睡眠專家韋斯特在她的《韋氏嬰幼兒睡眠聖經》一書中,關於這個部分的第一句話就是:

這都是很明顯的現象——任何一種都不代表嚴重的情感困擾或障礙。

今天,我們就來根據嬰幼兒夜間醒來的4種情況,做出介紹和分析。

第1種:嬰幼兒在睡眠中突然大聲哼唧、哭鬧、翻身

這種現象在嬰幼兒階段更為常見。

因為嬰兒的睡眠模式和兒童、成年人都不同,他們的睡眠週期只有45分鐘,並且其中有差不多一半的時間都屬於淺睡眠。

也就是說,嬰兒的睡眠就是非常不踏實、睡不長、容易驚醒的。嬰兒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學會接覺,度過這些頻繁而來的睡眠週期交替期,才能逐漸睡得長、睡得踏實、睡得好。

因此,在睡眠週期交替之時,很多嬰兒都會出現哼唧、哭鬧、翻身、扭動等情況,有的寶寶表現比較激烈,或者剛好有冷熱不舒服、想尿尿、胃腸脹氣等情況,就會更加明顯,並且有可能徹底醒過來,這時候因為還沒睡夠,寶寶又困又煩躁,自然就會哭鬧不休、難以安撫了。

解決方法:

這種睡眠週期交替之時的甦醒,與噩夢、病痛等都沒有關係,就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家長們根據寶寶的睡眠特性,選擇觀察或者安撫,幫助寶寶度過這個階段,進入下一個睡眠週期即可。

“媽媽!”孩子夜裡在夢中大叫,原因不全是噩夢,有這4種可能

第2種:噩夢

每個人都會做噩夢,因此不用過於焦慮孩子的噩夢。噩夢是自然發展的一部分,在2~3歲時達到最高點。

噩夢發生的原因:

  • 孩子們經歷了變故、打擊、被欺負、受傷害
  • 疾病、旅行、作息改變、高強度聲光刺激等
  • 很多時候沒有什麼原因,就像我們成年人有時候也會莫名做噩夢一樣

噩夢為什麼讓孩子感到害怕?

  • 噩夢發生在睡眠的快速眼動階段,也就是說,是可以被記住、回憶起的夢境。
  • 這個階段的孩子有豐富的想象力,但卻缺乏足夠地區分現實和想象的能力。所以有時候會分不清楚噩夢和現實。
  • 孩子們會以為夢中的怪物真實存在,或者說只要睡覺就會遇到怪物,從而產生恐懼。

我們如何緩解寶寶做噩夢?

  1. 讓孩子不害怕他的房間和小床,白天多在臥室和小床上活動,消除牴觸感
  2. 告訴孩子,當你睡覺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在隔壁看書,保證會隨時進來陪你
  3. 減少有可能造成孩子噩夢的因素,比如說:可怕的電視(有時候動物世界那些捕捉的畫面,我們看起來沒有什麼,孩子卻會感覺到恐懼)、可怕的故事、造型有可能讓孩子感覺到不適的卡通、玩具(比如只有一隻眼睛或者有三隻眼睛的玩偶)。
  4. 平時不要用怪物、大灰狼等去嚇唬孩子,以期讓孩子聽你的話
  5. 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防噩夢儀式”或製作“噩夢防禦工具”,比如一起用絨布玩具把小床圍起來“生成結界”,比如製作一個捕夢網、一個防噩夢拍,在睡前“拍”走噩夢。
  6. 好夢暗示,比如,睡前和寶寶一起暢想,今晚夢一個公主的城堡吧!把孩子從恐懼噩夢的心理暗示中引導出來。
“媽媽!”孩子夜裡在夢中大叫,原因不全是噩夢,有這4種可能

第3種:夜驚

夜驚是一種最讓父母感到可怕,但其實並無大礙的現象。表現為:

孩子突然驚聲尖叫、掙扎亂動、出汗、心跳加速、緊閉雙眼或睜大眼睛,程度比噩夢更誇張,無論家長怎麼呼喊,好像聽不見一樣不理會、也好像看不見父母。

有的時候還會伴有一定的夢遊。

持續時間大約5~15分鐘後平息。

往往他們醒後並不記得夢見了什麼,也不會產生恐懼感。

夜驚一般發生在入睡後2小時之內。

睡眠專家韋斯特說,夜驚相對少見,大約只有5%的孩子會發生這種情況,其中男孩居多,並且會一直持續到上小學。

如果父母有過夜驚或夢遊的歷史,孩子發生夜驚現象的比例會更高。

為什麼會發生夜驚?

一般認為與壓力、作息改變、換環境、生病、快速發育期、白天強刺激過多導致大腦沒有充分休息等因素有關。

夜驚發生的頻率並不高

為什麼夜驚不用太擔心?

因為夜驚是發生在非快速眼動階段,也就是深睡眠期,這時候我們是不會做夢的,因此,孩子並沒有什麼恐懼感,醒來後也不會記得這件事情。

孩子出現夜驚怎麼辦?

  • 一般來說,建議不要打擾他、不要去抱起他或者試圖喚醒他,因為這有可能延長夜驚的時間,只需要平靜地陪伴和安撫他就好
  • 實際操作中,我知道父母很難做到冷靜對待,所以,也可以嘗試通過開燈,抱起走出房間改變環境等方式喚醒孩子,但一定不要激烈與孩子對抗,如果無效,不要強行喚醒,耐心等待即可
  • 第二天不用和孩子提起這件事。
  • 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和足夠的睡眠時間
  • 如果夜驚頻繁發生,就需要紀錄一下發生的規律,然後在可能發生夜驚之前的15分鐘叫醒孩子,比如讓他翻個身,嘟囔兩句,或者活動一下都可以,看是否可以打破孩子的睡眠節奏,減少夜驚。韋斯特提到,這個干擾過程,可能會需要2個星期。
“媽媽!”孩子夜裡在夢中大叫,原因不全是噩夢,有這4種可能

第4種:夢遊

根據《兒科睡眠問題臨床指導:診斷與治療睡眠問題》一書顯示,15%~40%的孩子都至少有過一次夢遊,3%~4%的孩子會頻繁夢遊。

因此,如果孩子出現夢遊,不用過於擔心。

夢遊的表現:

  • 類似於夜驚,發生在深睡眠期,入睡後2小時內,不會做夢,因此醒來後也不會記得
  • 夢遊時看起來是醒的,但表現得很茫然
  • 不會表現出害怕或恐懼

孩子夢遊該怎麼辦?

  1. 保證孩子的安全,比如安裝防護欄、鎖好門
  2. 不要叫醒他,而是儘量溫柔地引導他走回去
  3. 保持睡眠充足和規律的作息
"

關注我:專注於嬰幼兒睡眠問題及高需求寶寶養育

我們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

寶寶半夜睡覺時,突然大聲尖叫、手腳揮舞,好像遇到了什麼可怕事情,有時候我們大聲喊他,他也彷彿不認識我們一樣,依然自顧自地大喊大叫、甚至推開我們……

遇到這樣的場景,爸爸媽媽怎麼可能不焦慮呢!

一方面擔心寶寶是不是遇到了什麼事情,導致心理陰影,夜裡做噩夢

另一方面,更擔心寶寶是不是身體上有什麼被忽略的病痛不適。

不過呢,好消息是,我們幾乎不用過於擔心。

睡眠專家韋斯特在她的《韋氏嬰幼兒睡眠聖經》一書中,關於這個部分的第一句話就是:

這都是很明顯的現象——任何一種都不代表嚴重的情感困擾或障礙。

今天,我們就來根據嬰幼兒夜間醒來的4種情況,做出介紹和分析。

第1種:嬰幼兒在睡眠中突然大聲哼唧、哭鬧、翻身

這種現象在嬰幼兒階段更為常見。

因為嬰兒的睡眠模式和兒童、成年人都不同,他們的睡眠週期只有45分鐘,並且其中有差不多一半的時間都屬於淺睡眠。

也就是說,嬰兒的睡眠就是非常不踏實、睡不長、容易驚醒的。嬰兒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學會接覺,度過這些頻繁而來的睡眠週期交替期,才能逐漸睡得長、睡得踏實、睡得好。

因此,在睡眠週期交替之時,很多嬰兒都會出現哼唧、哭鬧、翻身、扭動等情況,有的寶寶表現比較激烈,或者剛好有冷熱不舒服、想尿尿、胃腸脹氣等情況,就會更加明顯,並且有可能徹底醒過來,這時候因為還沒睡夠,寶寶又困又煩躁,自然就會哭鬧不休、難以安撫了。

解決方法:

這種睡眠週期交替之時的甦醒,與噩夢、病痛等都沒有關係,就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家長們根據寶寶的睡眠特性,選擇觀察或者安撫,幫助寶寶度過這個階段,進入下一個睡眠週期即可。

“媽媽!”孩子夜裡在夢中大叫,原因不全是噩夢,有這4種可能

第2種:噩夢

每個人都會做噩夢,因此不用過於焦慮孩子的噩夢。噩夢是自然發展的一部分,在2~3歲時達到最高點。

噩夢發生的原因:

  • 孩子們經歷了變故、打擊、被欺負、受傷害
  • 疾病、旅行、作息改變、高強度聲光刺激等
  • 很多時候沒有什麼原因,就像我們成年人有時候也會莫名做噩夢一樣

噩夢為什麼讓孩子感到害怕?

  • 噩夢發生在睡眠的快速眼動階段,也就是說,是可以被記住、回憶起的夢境。
  • 這個階段的孩子有豐富的想象力,但卻缺乏足夠地區分現實和想象的能力。所以有時候會分不清楚噩夢和現實。
  • 孩子們會以為夢中的怪物真實存在,或者說只要睡覺就會遇到怪物,從而產生恐懼。

我們如何緩解寶寶做噩夢?

  1. 讓孩子不害怕他的房間和小床,白天多在臥室和小床上活動,消除牴觸感
  2. 告訴孩子,當你睡覺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在隔壁看書,保證會隨時進來陪你
  3. 減少有可能造成孩子噩夢的因素,比如說:可怕的電視(有時候動物世界那些捕捉的畫面,我們看起來沒有什麼,孩子卻會感覺到恐懼)、可怕的故事、造型有可能讓孩子感覺到不適的卡通、玩具(比如只有一隻眼睛或者有三隻眼睛的玩偶)。
  4. 平時不要用怪物、大灰狼等去嚇唬孩子,以期讓孩子聽你的話
  5. 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防噩夢儀式”或製作“噩夢防禦工具”,比如一起用絨布玩具把小床圍起來“生成結界”,比如製作一個捕夢網、一個防噩夢拍,在睡前“拍”走噩夢。
  6. 好夢暗示,比如,睡前和寶寶一起暢想,今晚夢一個公主的城堡吧!把孩子從恐懼噩夢的心理暗示中引導出來。
“媽媽!”孩子夜裡在夢中大叫,原因不全是噩夢,有這4種可能

第3種:夜驚

夜驚是一種最讓父母感到可怕,但其實並無大礙的現象。表現為:

孩子突然驚聲尖叫、掙扎亂動、出汗、心跳加速、緊閉雙眼或睜大眼睛,程度比噩夢更誇張,無論家長怎麼呼喊,好像聽不見一樣不理會、也好像看不見父母。

有的時候還會伴有一定的夢遊。

持續時間大約5~15分鐘後平息。

往往他們醒後並不記得夢見了什麼,也不會產生恐懼感。

夜驚一般發生在入睡後2小時之內。

睡眠專家韋斯特說,夜驚相對少見,大約只有5%的孩子會發生這種情況,其中男孩居多,並且會一直持續到上小學。

如果父母有過夜驚或夢遊的歷史,孩子發生夜驚現象的比例會更高。

為什麼會發生夜驚?

一般認為與壓力、作息改變、換環境、生病、快速發育期、白天強刺激過多導致大腦沒有充分休息等因素有關。

夜驚發生的頻率並不高

為什麼夜驚不用太擔心?

因為夜驚是發生在非快速眼動階段,也就是深睡眠期,這時候我們是不會做夢的,因此,孩子並沒有什麼恐懼感,醒來後也不會記得這件事情。

孩子出現夜驚怎麼辦?

  • 一般來說,建議不要打擾他、不要去抱起他或者試圖喚醒他,因為這有可能延長夜驚的時間,只需要平靜地陪伴和安撫他就好
  • 實際操作中,我知道父母很難做到冷靜對待,所以,也可以嘗試通過開燈,抱起走出房間改變環境等方式喚醒孩子,但一定不要激烈與孩子對抗,如果無效,不要強行喚醒,耐心等待即可
  • 第二天不用和孩子提起這件事。
  • 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和足夠的睡眠時間
  • 如果夜驚頻繁發生,就需要紀錄一下發生的規律,然後在可能發生夜驚之前的15分鐘叫醒孩子,比如讓他翻個身,嘟囔兩句,或者活動一下都可以,看是否可以打破孩子的睡眠節奏,減少夜驚。韋斯特提到,這個干擾過程,可能會需要2個星期。
“媽媽!”孩子夜裡在夢中大叫,原因不全是噩夢,有這4種可能

第4種:夢遊

根據《兒科睡眠問題臨床指導:診斷與治療睡眠問題》一書顯示,15%~40%的孩子都至少有過一次夢遊,3%~4%的孩子會頻繁夢遊。

因此,如果孩子出現夢遊,不用過於擔心。

夢遊的表現:

  • 類似於夜驚,發生在深睡眠期,入睡後2小時內,不會做夢,因此醒來後也不會記得
  • 夢遊時看起來是醒的,但表現得很茫然
  • 不會表現出害怕或恐懼

孩子夢遊該怎麼辦?

  1. 保證孩子的安全,比如安裝防護欄、鎖好門
  2. 不要叫醒他,而是儘量溫柔地引導他走回去
  3. 保持睡眠充足和規律的作息
“媽媽!”孩子夜裡在夢中大叫,原因不全是噩夢,有這4種可能


終於在半夜完成了這篇關於夜醒的文章。

實際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分不清孩子的噩夢和夜驚,然後往往孩子害怕噩夢,家長擔憂的卻是夜驚。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到你們

你還有什麼幫助寶寶減輕噩夢恐懼的小方法?歡迎在評論區分享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