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母到人類,為什麼不同動物都需要睡覺?原因或跟DNA損傷有關

睡眠 動物 斑馬魚 水母 蠕蟲 前瞻網 2019-05-13
從水母到人類,為什麼不同動物都需要睡覺?原因或跟DNA損傷有關

動物為什麼睡覺?為什麼人類要浪費三分之一的時間睡覺?

在整個進化過程中,睡眠對所有有神經系統的生物都是普遍的和必不可少的,包括無脊椎動物,如蒼蠅、蠕蟲,甚至水母。

但是,,動物睡覺的原因——儘管食肉動物的威脅不斷——仍然是個謎,被認為是生命科學中最大的未解之謎之一。

在今天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以色列巴伊蘭大學(Bar-Ila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一種新的、意想不到的睡眠功能。

利用活斑馬魚的3D延時成像技術,研究人員能夠在單個染色體分辨率下定義睡眠,並首次表明,單個神經元需要睡眠才能進行細胞核的修復工作。

DNA損傷可以由許多過程引起,包括輻射,氧化應激,甚至神經元活動。

每個細胞內的DNA修復系統可以修復這種損傷。

目前的研究表明,在清醒狀態下,當染色體動力較低時,DNA損傷持續累積,可能達到不安全水平。

睡眠的作用是增加染色體動力,使每個神經元的DNA損傷水平正常化。

顯然,這種DNA修復過程在“在線清醒”期間不夠有效,需要“離線睡眠”,減少對大腦的輸入才能發生。

“這就像道路上的坑洞,”巴伊蘭大學Mina和Everard Goodman生命科學學院以及Gonda (Goldschmied)多學科大腦研究中心的Lior Appelbaum教授說。

“道路會累積磨損,尤其是在白天的高峰時段,在夜間交通稀少的時候修路是最方便和有效的。”

Appelbaum稱DNA的累積損害為“清醒的代價”。

他和他的博士生、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大衛·扎達(David Zada),以及合著者塔利·勒勒-戈爾德什丹博士(Dr. Tali Lerer-Goldshtein)、伊琳娜·勃朗什丹博士(Dr. Irina Bronshtein)、尤瓦爾·加里尼(Yuval Garini)教授假設,睡眠會鞏固和同步單個神經元內的細胞核修復工作,並著手證實這一理論。

他們的發現歸功於斑馬魚模型的特點。

斑馬魚具有絕對的透明性,它的大腦與人類非常相似,是在生理條件下研究活體動物單細胞的理想生物。

利用高分辨率的顯微鏡,可以觀察到DNA和核蛋白在魚體內細胞內的運動。

研究人員尤其驚訝地發現,當身體休息的時候,染色體在夜間更活躍,但這種增加的活動使修復DNA損傷的效率得以提高。

結果表明,染色體動力可作為確定單個睡眠細胞的潛在標誌,並提出睡眠的恢復功能是細胞核的修復。

Appelbaum教授說:“我們已經發現睡眠、染色體動力學、神經元活動、DNA損傷和修復與整個生物體的生理直接相關。”

“睡眠提供了一個減少清醒時大腦DNA損傷的機會。”

“儘管有著對周圍環境意識降低的風險,動物——從水母、斑馬魚到人類——都需要睡眠,以便讓他們的神經元進行有效的DNA修復工作,這也許就是為什麼在動物中睡眠行為演化並留存了下來。”Appelbaum教授總結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