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一條渠'

水利工程 廬江 農村 安徽 不完美媽媽 農民 廬江融媒體中心 2019-07-21
""一輩子,一條渠"一輩子,一條渠一輩子,一條渠

一輩子,一條渠

——記安徽省廬江縣舒廬乾渠管理所黨支部書記、高級工程師劉三和

"一輩子,一條渠一輩子,一條渠

一輩子,一條渠

——記安徽省廬江縣舒廬乾渠管理所黨支部書記、高級工程師劉三和

一輩子,一條渠

為配套工程把關、為農田灌溉操勞、為城市供水保暢通、為生態補水出謀劃策……他為水利事業嘔心瀝血36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員的無私奉獻情懷。

他,就是安徽省廬江縣優秀共產黨員、舒廬乾渠管理所黨支部書記、高級工程師劉三和。

"一輩子,一條渠一輩子,一條渠

一輩子,一條渠

——記安徽省廬江縣舒廬乾渠管理所黨支部書記、高級工程師劉三和

一輩子,一條渠

為配套工程把關、為農田灌溉操勞、為城市供水保暢通、為生態補水出謀劃策……他為水利事業嘔心瀝血36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員的無私奉獻情懷。

他,就是安徽省廬江縣優秀共產黨員、舒廬乾渠管理所黨支部書記、高級工程師劉三和。

一輩子,一條渠

為了鄉鄰的企盼,他紮根基層

“三伏天到了,正是農田用水、城鎮補水的高峰期,各項水利工程要抓緊時間驗收,投入使用,保障農田灌溉和城鎮居民用水。”7月18日,冒著35℃的高溫,57歲的劉三和帶著工作組,來到舒廬乾渠廬北分乾渠項目現場,督查工程驗收情況,“每到夏季,我總喜歡泡在基層,查水情、看工程,心裡才覺得踏實,我這一輩就為了這條幹渠操勞。”

1983年,21歲的劉三和從安徽水利電力學校農田水利專業畢業,被分配到舒廬乾渠萬山鎮秦樓管理處,當時單位只有六七個人,他最年輕,出外勤的活基本上都是他幹。

舒廬乾渠廬江灌區屬淠史杭大型灌區的組成部分,潤及廬江縣廬城、湯池、郭河等14個鎮,設計灌溉面積61.7萬畝,有效灌溉面積50萬畝。廬江縣是全國商品糧重點縣,灌區續建配套施工項目多、任務重。劉三和整天在外面跑,風裡來,雨裡去,白面書生變成了一個黑小夥。

“剛分配到基層時,有些牴觸情緒,覺得好不容易跳出了農門,又回到農村,而且還天天在鄉下跑。”劉三和回家時,一肚子委曲向父親訴說。

父親勸他說:“兒啊,你可記得小時候,老家每逢乾旱時候,眼看到手的糧食因缺水而絕收,鄉親們盼望著水利工程早日能修到家門口,能旱澇保收,現在你幹上了這一行,就得幹好。” 劉三和想起了小時候,父親和母親起早摸晚用水車車水的情景,他向父親許下了諾言:“一定要讓乾渠的清水自動流到田裡。”

"一輩子,一條渠一輩子,一條渠

一輩子,一條渠

——記安徽省廬江縣舒廬乾渠管理所黨支部書記、高級工程師劉三和

一輩子,一條渠

為配套工程把關、為農田灌溉操勞、為城市供水保暢通、為生態補水出謀劃策……他為水利事業嘔心瀝血36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員的無私奉獻情懷。

他,就是安徽省廬江縣優秀共產黨員、舒廬乾渠管理所黨支部書記、高級工程師劉三和。

一輩子,一條渠

為了鄉鄰的企盼,他紮根基層

“三伏天到了,正是農田用水、城鎮補水的高峰期,各項水利工程要抓緊時間驗收,投入使用,保障農田灌溉和城鎮居民用水。”7月18日,冒著35℃的高溫,57歲的劉三和帶著工作組,來到舒廬乾渠廬北分乾渠項目現場,督查工程驗收情況,“每到夏季,我總喜歡泡在基層,查水情、看工程,心裡才覺得踏實,我這一輩就為了這條幹渠操勞。”

1983年,21歲的劉三和從安徽水利電力學校農田水利專業畢業,被分配到舒廬乾渠萬山鎮秦樓管理處,當時單位只有六七個人,他最年輕,出外勤的活基本上都是他幹。

舒廬乾渠廬江灌區屬淠史杭大型灌區的組成部分,潤及廬江縣廬城、湯池、郭河等14個鎮,設計灌溉面積61.7萬畝,有效灌溉面積50萬畝。廬江縣是全國商品糧重點縣,灌區續建配套施工項目多、任務重。劉三和整天在外面跑,風裡來,雨裡去,白面書生變成了一個黑小夥。

“剛分配到基層時,有些牴觸情緒,覺得好不容易跳出了農門,又回到農村,而且還天天在鄉下跑。”劉三和回家時,一肚子委曲向父親訴說。

父親勸他說:“兒啊,你可記得小時候,老家每逢乾旱時候,眼看到手的糧食因缺水而絕收,鄉親們盼望著水利工程早日能修到家門口,能旱澇保收,現在你幹上了這一行,就得幹好。” 劉三和想起了小時候,父親和母親起早摸晚用水車車水的情景,他向父親許下了諾言:“一定要讓乾渠的清水自動流到田裡。”

一輩子,一條渠

為了大地的豐收,他從不言苦

1984年下半年,劉三和因技術過硬,被調到廬江縣舒廬乾渠管理所機關,負責全灌區的水情測報、管理配套工程監管。

水情測報是個重要崗位,有時深夜,暴雨突襲時,要把乾渠上的界牌閘關了,防止洪水衝下淹沒農田和村莊。當時只有發電報去。情況緊急時,他時常深夜打手電筒冒著傾盆大雨到郵局發報,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每當旱情發生時,各地都強烈要求乾渠放水。劉三和必須現場看,根據旱情調水。有一次在廬東干渠灌區查看災情時,他連人帶自行車栽到田埂下,他不顧渾身泥漿,爬起來,扛起車,繼續前行。因為在關鍵時候一碗水、一碗稻,大家心裡都著急。

抗旱也是防汛,渠道放水時都處在高水位運行,也有潰破的危險。2016年夏季無雨,當家塘乾涸,水庫放不出水源,全縣50多萬農田處於飢渴狀態,舒廬乾渠從龍河口水庫緊急調水,所裡全體人員全部壓到一線。

由於長時間高水位運行,有一天夜裡,在渠道萬山鎮區段內破了一個大口子有20多米長,水流傾瀉而下。劉三和顧不上白天勞累,立即趕到現場進行搶修。先是通知上游關掉節制閘,然後調集人員和機械進行渠道修補、加固。他在現場呆了三天三夜,不顧蚊叮蟲咬、天氣炎熱,直到把缺口堵好,恢復供水。當看到汩汩清水再一次歡快地奔向遠方時,他感到一陣眩暈倒在地上,連續幾天的精神高度緊張,一下子放鬆下來,整個人都癱倒了。

幾十年來,劉三和就是這樣奮戰在一線,哪裡有困難,他就出現在哪裡,哪裡有危險,他就奮不顧身衝在最前面。

"一輩子,一條渠一輩子,一條渠

一輩子,一條渠

——記安徽省廬江縣舒廬乾渠管理所黨支部書記、高級工程師劉三和

一輩子,一條渠

為配套工程把關、為農田灌溉操勞、為城市供水保暢通、為生態補水出謀劃策……他為水利事業嘔心瀝血36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員的無私奉獻情懷。

他,就是安徽省廬江縣優秀共產黨員、舒廬乾渠管理所黨支部書記、高級工程師劉三和。

一輩子,一條渠

為了鄉鄰的企盼,他紮根基層

“三伏天到了,正是農田用水、城鎮補水的高峰期,各項水利工程要抓緊時間驗收,投入使用,保障農田灌溉和城鎮居民用水。”7月18日,冒著35℃的高溫,57歲的劉三和帶著工作組,來到舒廬乾渠廬北分乾渠項目現場,督查工程驗收情況,“每到夏季,我總喜歡泡在基層,查水情、看工程,心裡才覺得踏實,我這一輩就為了這條幹渠操勞。”

1983年,21歲的劉三和從安徽水利電力學校農田水利專業畢業,被分配到舒廬乾渠萬山鎮秦樓管理處,當時單位只有六七個人,他最年輕,出外勤的活基本上都是他幹。

舒廬乾渠廬江灌區屬淠史杭大型灌區的組成部分,潤及廬江縣廬城、湯池、郭河等14個鎮,設計灌溉面積61.7萬畝,有效灌溉面積50萬畝。廬江縣是全國商品糧重點縣,灌區續建配套施工項目多、任務重。劉三和整天在外面跑,風裡來,雨裡去,白面書生變成了一個黑小夥。

“剛分配到基層時,有些牴觸情緒,覺得好不容易跳出了農門,又回到農村,而且還天天在鄉下跑。”劉三和回家時,一肚子委曲向父親訴說。

父親勸他說:“兒啊,你可記得小時候,老家每逢乾旱時候,眼看到手的糧食因缺水而絕收,鄉親們盼望著水利工程早日能修到家門口,能旱澇保收,現在你幹上了這一行,就得幹好。” 劉三和想起了小時候,父親和母親起早摸晚用水車車水的情景,他向父親許下了諾言:“一定要讓乾渠的清水自動流到田裡。”

一輩子,一條渠

為了大地的豐收,他從不言苦

1984年下半年,劉三和因技術過硬,被調到廬江縣舒廬乾渠管理所機關,負責全灌區的水情測報、管理配套工程監管。

水情測報是個重要崗位,有時深夜,暴雨突襲時,要把乾渠上的界牌閘關了,防止洪水衝下淹沒農田和村莊。當時只有發電報去。情況緊急時,他時常深夜打手電筒冒著傾盆大雨到郵局發報,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每當旱情發生時,各地都強烈要求乾渠放水。劉三和必須現場看,根據旱情調水。有一次在廬東干渠灌區查看災情時,他連人帶自行車栽到田埂下,他不顧渾身泥漿,爬起來,扛起車,繼續前行。因為在關鍵時候一碗水、一碗稻,大家心裡都著急。

抗旱也是防汛,渠道放水時都處在高水位運行,也有潰破的危險。2016年夏季無雨,當家塘乾涸,水庫放不出水源,全縣50多萬農田處於飢渴狀態,舒廬乾渠從龍河口水庫緊急調水,所裡全體人員全部壓到一線。

由於長時間高水位運行,有一天夜裡,在渠道萬山鎮區段內破了一個大口子有20多米長,水流傾瀉而下。劉三和顧不上白天勞累,立即趕到現場進行搶修。先是通知上游關掉節制閘,然後調集人員和機械進行渠道修補、加固。他在現場呆了三天三夜,不顧蚊叮蟲咬、天氣炎熱,直到把缺口堵好,恢復供水。當看到汩汩清水再一次歡快地奔向遠方時,他感到一陣眩暈倒在地上,連續幾天的精神高度緊張,一下子放鬆下來,整個人都癱倒了。

幾十年來,劉三和就是這樣奮戰在一線,哪裡有困難,他就出現在哪裡,哪裡有危險,他就奮不顧身衝在最前面。

一輩子,一條渠

為了灌區的建設,他嘔心瀝血

1986年7月至1992年10月,劉三和參與了西河整治工程、牛屯河分洪道工程、無為大堤加固工程建設管理工作。這三項工程歷時6年,有6期工程,共100多公里長堤壩、1000多萬方土方量。

“完全靠肩挑人抬,吃住都在工地上。” 劉三和回憶說,“當時我在指揮部工程科,主要負責安排農民工吃住、測量土方量、放線、監督工程質量、清表巡查,有時一天要跑80多里路,晚上到工棚裡,倒下就睡著了。”

最艱難的是1991年的冬天,大雪紛飛,氣溫零下10多度。劉三和帶領工作隊員冒著齊腰深的積雪,深一淺一腳巡查工地,查工程質量,查壩子上的看守人員安全,餓了就啃一口冷饅頭、渴了就吃一口白雪。

為了滿足灌區的需求,從1998年起,舒廬乾渠續建配套工程每年都下達任務,今年廬江縣廬北分乾渠治父山高山段、盛橋鎮山頭河續建配套工程屬於最後一期,項目全長13.5公里。幾十年來,他參與或負責主要水利建設項目廬江縣商品糧基地灌區續建配套工程、歷年大型灌區國家投資的灌區除險加固工程工作、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修建了 100多座洩洪閘、節制閘,渠道1000多公里。每一處工程都留下他辛勤的汗水。

“下一步,舒廬乾渠要搞灌區現代化改造工程,省里正在編制計劃,到2035年完成,農民坐在家裡,通過互聯網自動控制排放水,再也不要往基層跑了。” 劉三和高興地說,“現在以舒廬乾渠為大動脈,各個支渠如毛細血管一樣伸到每一片農田,農民種田再也不用為水犯愁了。”

幾十年來,劉三和還結合工作寫論文。1996年5月在參加研究“杭埠河灌區雙季稻增產節水灌溉試驗研究與應用”獲得安徽省水利廳頒發科技進步三等獎,安徽省科學技術委員會頒發省級科技成果;2017年12月在《鄉村科技》資源與環境板塊發表了“廬江縣郭河鎮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區域整體推進分析”論文,2018年1月在《大科技》水利建設板塊發表了“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及發展方向”論文。

“為了這條渠,我奮鬥了一輩子,它傾注了我的全部心血,眼看就要到退休年齡了,可我覺得36年來這條渠還沒有走夠,還想再走它幾年。” 劉三和眼裡閃著深情的淚光。

"一輩子,一條渠一輩子,一條渠

一輩子,一條渠

——記安徽省廬江縣舒廬乾渠管理所黨支部書記、高級工程師劉三和

一輩子,一條渠

為配套工程把關、為農田灌溉操勞、為城市供水保暢通、為生態補水出謀劃策……他為水利事業嘔心瀝血36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員的無私奉獻情懷。

他,就是安徽省廬江縣優秀共產黨員、舒廬乾渠管理所黨支部書記、高級工程師劉三和。

一輩子,一條渠

為了鄉鄰的企盼,他紮根基層

“三伏天到了,正是農田用水、城鎮補水的高峰期,各項水利工程要抓緊時間驗收,投入使用,保障農田灌溉和城鎮居民用水。”7月18日,冒著35℃的高溫,57歲的劉三和帶著工作組,來到舒廬乾渠廬北分乾渠項目現場,督查工程驗收情況,“每到夏季,我總喜歡泡在基層,查水情、看工程,心裡才覺得踏實,我這一輩就為了這條幹渠操勞。”

1983年,21歲的劉三和從安徽水利電力學校農田水利專業畢業,被分配到舒廬乾渠萬山鎮秦樓管理處,當時單位只有六七個人,他最年輕,出外勤的活基本上都是他幹。

舒廬乾渠廬江灌區屬淠史杭大型灌區的組成部分,潤及廬江縣廬城、湯池、郭河等14個鎮,設計灌溉面積61.7萬畝,有效灌溉面積50萬畝。廬江縣是全國商品糧重點縣,灌區續建配套施工項目多、任務重。劉三和整天在外面跑,風裡來,雨裡去,白面書生變成了一個黑小夥。

“剛分配到基層時,有些牴觸情緒,覺得好不容易跳出了農門,又回到農村,而且還天天在鄉下跑。”劉三和回家時,一肚子委曲向父親訴說。

父親勸他說:“兒啊,你可記得小時候,老家每逢乾旱時候,眼看到手的糧食因缺水而絕收,鄉親們盼望著水利工程早日能修到家門口,能旱澇保收,現在你幹上了這一行,就得幹好。” 劉三和想起了小時候,父親和母親起早摸晚用水車車水的情景,他向父親許下了諾言:“一定要讓乾渠的清水自動流到田裡。”

一輩子,一條渠

為了大地的豐收,他從不言苦

1984年下半年,劉三和因技術過硬,被調到廬江縣舒廬乾渠管理所機關,負責全灌區的水情測報、管理配套工程監管。

水情測報是個重要崗位,有時深夜,暴雨突襲時,要把乾渠上的界牌閘關了,防止洪水衝下淹沒農田和村莊。當時只有發電報去。情況緊急時,他時常深夜打手電筒冒著傾盆大雨到郵局發報,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每當旱情發生時,各地都強烈要求乾渠放水。劉三和必須現場看,根據旱情調水。有一次在廬東干渠灌區查看災情時,他連人帶自行車栽到田埂下,他不顧渾身泥漿,爬起來,扛起車,繼續前行。因為在關鍵時候一碗水、一碗稻,大家心裡都著急。

抗旱也是防汛,渠道放水時都處在高水位運行,也有潰破的危險。2016年夏季無雨,當家塘乾涸,水庫放不出水源,全縣50多萬農田處於飢渴狀態,舒廬乾渠從龍河口水庫緊急調水,所裡全體人員全部壓到一線。

由於長時間高水位運行,有一天夜裡,在渠道萬山鎮區段內破了一個大口子有20多米長,水流傾瀉而下。劉三和顧不上白天勞累,立即趕到現場進行搶修。先是通知上游關掉節制閘,然後調集人員和機械進行渠道修補、加固。他在現場呆了三天三夜,不顧蚊叮蟲咬、天氣炎熱,直到把缺口堵好,恢復供水。當看到汩汩清水再一次歡快地奔向遠方時,他感到一陣眩暈倒在地上,連續幾天的精神高度緊張,一下子放鬆下來,整個人都癱倒了。

幾十年來,劉三和就是這樣奮戰在一線,哪裡有困難,他就出現在哪裡,哪裡有危險,他就奮不顧身衝在最前面。

一輩子,一條渠

為了灌區的建設,他嘔心瀝血

1986年7月至1992年10月,劉三和參與了西河整治工程、牛屯河分洪道工程、無為大堤加固工程建設管理工作。這三項工程歷時6年,有6期工程,共100多公里長堤壩、1000多萬方土方量。

“完全靠肩挑人抬,吃住都在工地上。” 劉三和回憶說,“當時我在指揮部工程科,主要負責安排農民工吃住、測量土方量、放線、監督工程質量、清表巡查,有時一天要跑80多里路,晚上到工棚裡,倒下就睡著了。”

最艱難的是1991年的冬天,大雪紛飛,氣溫零下10多度。劉三和帶領工作隊員冒著齊腰深的積雪,深一淺一腳巡查工地,查工程質量,查壩子上的看守人員安全,餓了就啃一口冷饅頭、渴了就吃一口白雪。

為了滿足灌區的需求,從1998年起,舒廬乾渠續建配套工程每年都下達任務,今年廬江縣廬北分乾渠治父山高山段、盛橋鎮山頭河續建配套工程屬於最後一期,項目全長13.5公里。幾十年來,他參與或負責主要水利建設項目廬江縣商品糧基地灌區續建配套工程、歷年大型灌區國家投資的灌區除險加固工程工作、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修建了 100多座洩洪閘、節制閘,渠道1000多公里。每一處工程都留下他辛勤的汗水。

“下一步,舒廬乾渠要搞灌區現代化改造工程,省里正在編制計劃,到2035年完成,農民坐在家裡,通過互聯網自動控制排放水,再也不要往基層跑了。” 劉三和高興地說,“現在以舒廬乾渠為大動脈,各個支渠如毛細血管一樣伸到每一片農田,農民種田再也不用為水犯愁了。”

幾十年來,劉三和還結合工作寫論文。1996年5月在參加研究“杭埠河灌區雙季稻增產節水灌溉試驗研究與應用”獲得安徽省水利廳頒發科技進步三等獎,安徽省科學技術委員會頒發省級科技成果;2017年12月在《鄉村科技》資源與環境板塊發表了“廬江縣郭河鎮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區域整體推進分析”論文,2018年1月在《大科技》水利建設板塊發表了“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及發展方向”論文。

“為了這條渠,我奮鬥了一輩子,它傾注了我的全部心血,眼看就要到退休年齡了,可我覺得36年來這條渠還沒有走夠,還想再走它幾年。” 劉三和眼裡閃著深情的淚光。

一輩子,一條渠"一輩子,一條渠一輩子,一條渠

一輩子,一條渠

——記安徽省廬江縣舒廬乾渠管理所黨支部書記、高級工程師劉三和

一輩子,一條渠

為配套工程把關、為農田灌溉操勞、為城市供水保暢通、為生態補水出謀劃策……他為水利事業嘔心瀝血36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員的無私奉獻情懷。

他,就是安徽省廬江縣優秀共產黨員、舒廬乾渠管理所黨支部書記、高級工程師劉三和。

一輩子,一條渠

為了鄉鄰的企盼,他紮根基層

“三伏天到了,正是農田用水、城鎮補水的高峰期,各項水利工程要抓緊時間驗收,投入使用,保障農田灌溉和城鎮居民用水。”7月18日,冒著35℃的高溫,57歲的劉三和帶著工作組,來到舒廬乾渠廬北分乾渠項目現場,督查工程驗收情況,“每到夏季,我總喜歡泡在基層,查水情、看工程,心裡才覺得踏實,我這一輩就為了這條幹渠操勞。”

1983年,21歲的劉三和從安徽水利電力學校農田水利專業畢業,被分配到舒廬乾渠萬山鎮秦樓管理處,當時單位只有六七個人,他最年輕,出外勤的活基本上都是他幹。

舒廬乾渠廬江灌區屬淠史杭大型灌區的組成部分,潤及廬江縣廬城、湯池、郭河等14個鎮,設計灌溉面積61.7萬畝,有效灌溉面積50萬畝。廬江縣是全國商品糧重點縣,灌區續建配套施工項目多、任務重。劉三和整天在外面跑,風裡來,雨裡去,白面書生變成了一個黑小夥。

“剛分配到基層時,有些牴觸情緒,覺得好不容易跳出了農門,又回到農村,而且還天天在鄉下跑。”劉三和回家時,一肚子委曲向父親訴說。

父親勸他說:“兒啊,你可記得小時候,老家每逢乾旱時候,眼看到手的糧食因缺水而絕收,鄉親們盼望著水利工程早日能修到家門口,能旱澇保收,現在你幹上了這一行,就得幹好。” 劉三和想起了小時候,父親和母親起早摸晚用水車車水的情景,他向父親許下了諾言:“一定要讓乾渠的清水自動流到田裡。”

一輩子,一條渠

為了大地的豐收,他從不言苦

1984年下半年,劉三和因技術過硬,被調到廬江縣舒廬乾渠管理所機關,負責全灌區的水情測報、管理配套工程監管。

水情測報是個重要崗位,有時深夜,暴雨突襲時,要把乾渠上的界牌閘關了,防止洪水衝下淹沒農田和村莊。當時只有發電報去。情況緊急時,他時常深夜打手電筒冒著傾盆大雨到郵局發報,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每當旱情發生時,各地都強烈要求乾渠放水。劉三和必須現場看,根據旱情調水。有一次在廬東干渠灌區查看災情時,他連人帶自行車栽到田埂下,他不顧渾身泥漿,爬起來,扛起車,繼續前行。因為在關鍵時候一碗水、一碗稻,大家心裡都著急。

抗旱也是防汛,渠道放水時都處在高水位運行,也有潰破的危險。2016年夏季無雨,當家塘乾涸,水庫放不出水源,全縣50多萬農田處於飢渴狀態,舒廬乾渠從龍河口水庫緊急調水,所裡全體人員全部壓到一線。

由於長時間高水位運行,有一天夜裡,在渠道萬山鎮區段內破了一個大口子有20多米長,水流傾瀉而下。劉三和顧不上白天勞累,立即趕到現場進行搶修。先是通知上游關掉節制閘,然後調集人員和機械進行渠道修補、加固。他在現場呆了三天三夜,不顧蚊叮蟲咬、天氣炎熱,直到把缺口堵好,恢復供水。當看到汩汩清水再一次歡快地奔向遠方時,他感到一陣眩暈倒在地上,連續幾天的精神高度緊張,一下子放鬆下來,整個人都癱倒了。

幾十年來,劉三和就是這樣奮戰在一線,哪裡有困難,他就出現在哪裡,哪裡有危險,他就奮不顧身衝在最前面。

一輩子,一條渠

為了灌區的建設,他嘔心瀝血

1986年7月至1992年10月,劉三和參與了西河整治工程、牛屯河分洪道工程、無為大堤加固工程建設管理工作。這三項工程歷時6年,有6期工程,共100多公里長堤壩、1000多萬方土方量。

“完全靠肩挑人抬,吃住都在工地上。” 劉三和回憶說,“當時我在指揮部工程科,主要負責安排農民工吃住、測量土方量、放線、監督工程質量、清表巡查,有時一天要跑80多里路,晚上到工棚裡,倒下就睡著了。”

最艱難的是1991年的冬天,大雪紛飛,氣溫零下10多度。劉三和帶領工作隊員冒著齊腰深的積雪,深一淺一腳巡查工地,查工程質量,查壩子上的看守人員安全,餓了就啃一口冷饅頭、渴了就吃一口白雪。

為了滿足灌區的需求,從1998年起,舒廬乾渠續建配套工程每年都下達任務,今年廬江縣廬北分乾渠治父山高山段、盛橋鎮山頭河續建配套工程屬於最後一期,項目全長13.5公里。幾十年來,他參與或負責主要水利建設項目廬江縣商品糧基地灌區續建配套工程、歷年大型灌區國家投資的灌區除險加固工程工作、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修建了 100多座洩洪閘、節制閘,渠道1000多公里。每一處工程都留下他辛勤的汗水。

“下一步,舒廬乾渠要搞灌區現代化改造工程,省里正在編制計劃,到2035年完成,農民坐在家裡,通過互聯網自動控制排放水,再也不要往基層跑了。” 劉三和高興地說,“現在以舒廬乾渠為大動脈,各個支渠如毛細血管一樣伸到每一片農田,農民種田再也不用為水犯愁了。”

幾十年來,劉三和還結合工作寫論文。1996年5月在參加研究“杭埠河灌區雙季稻增產節水灌溉試驗研究與應用”獲得安徽省水利廳頒發科技進步三等獎,安徽省科學技術委員會頒發省級科技成果;2017年12月在《鄉村科技》資源與環境板塊發表了“廬江縣郭河鎮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區域整體推進分析”論文,2018年1月在《大科技》水利建設板塊發表了“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及發展方向”論文。

“為了這條渠,我奮鬥了一輩子,它傾注了我的全部心血,眼看就要到退休年齡了,可我覺得36年來這條渠還沒有走夠,還想再走它幾年。” 劉三和眼裡閃著深情的淚光。

一輩子,一條渠一輩子,一條渠"一輩子,一條渠一輩子,一條渠

一輩子,一條渠

——記安徽省廬江縣舒廬乾渠管理所黨支部書記、高級工程師劉三和

一輩子,一條渠

為配套工程把關、為農田灌溉操勞、為城市供水保暢通、為生態補水出謀劃策……他為水利事業嘔心瀝血36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員的無私奉獻情懷。

他,就是安徽省廬江縣優秀共產黨員、舒廬乾渠管理所黨支部書記、高級工程師劉三和。

一輩子,一條渠

為了鄉鄰的企盼,他紮根基層

“三伏天到了,正是農田用水、城鎮補水的高峰期,各項水利工程要抓緊時間驗收,投入使用,保障農田灌溉和城鎮居民用水。”7月18日,冒著35℃的高溫,57歲的劉三和帶著工作組,來到舒廬乾渠廬北分乾渠項目現場,督查工程驗收情況,“每到夏季,我總喜歡泡在基層,查水情、看工程,心裡才覺得踏實,我這一輩就為了這條幹渠操勞。”

1983年,21歲的劉三和從安徽水利電力學校農田水利專業畢業,被分配到舒廬乾渠萬山鎮秦樓管理處,當時單位只有六七個人,他最年輕,出外勤的活基本上都是他幹。

舒廬乾渠廬江灌區屬淠史杭大型灌區的組成部分,潤及廬江縣廬城、湯池、郭河等14個鎮,設計灌溉面積61.7萬畝,有效灌溉面積50萬畝。廬江縣是全國商品糧重點縣,灌區續建配套施工項目多、任務重。劉三和整天在外面跑,風裡來,雨裡去,白面書生變成了一個黑小夥。

“剛分配到基層時,有些牴觸情緒,覺得好不容易跳出了農門,又回到農村,而且還天天在鄉下跑。”劉三和回家時,一肚子委曲向父親訴說。

父親勸他說:“兒啊,你可記得小時候,老家每逢乾旱時候,眼看到手的糧食因缺水而絕收,鄉親們盼望著水利工程早日能修到家門口,能旱澇保收,現在你幹上了這一行,就得幹好。” 劉三和想起了小時候,父親和母親起早摸晚用水車車水的情景,他向父親許下了諾言:“一定要讓乾渠的清水自動流到田裡。”

一輩子,一條渠

為了大地的豐收,他從不言苦

1984年下半年,劉三和因技術過硬,被調到廬江縣舒廬乾渠管理所機關,負責全灌區的水情測報、管理配套工程監管。

水情測報是個重要崗位,有時深夜,暴雨突襲時,要把乾渠上的界牌閘關了,防止洪水衝下淹沒農田和村莊。當時只有發電報去。情況緊急時,他時常深夜打手電筒冒著傾盆大雨到郵局發報,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每當旱情發生時,各地都強烈要求乾渠放水。劉三和必須現場看,根據旱情調水。有一次在廬東干渠灌區查看災情時,他連人帶自行車栽到田埂下,他不顧渾身泥漿,爬起來,扛起車,繼續前行。因為在關鍵時候一碗水、一碗稻,大家心裡都著急。

抗旱也是防汛,渠道放水時都處在高水位運行,也有潰破的危險。2016年夏季無雨,當家塘乾涸,水庫放不出水源,全縣50多萬農田處於飢渴狀態,舒廬乾渠從龍河口水庫緊急調水,所裡全體人員全部壓到一線。

由於長時間高水位運行,有一天夜裡,在渠道萬山鎮區段內破了一個大口子有20多米長,水流傾瀉而下。劉三和顧不上白天勞累,立即趕到現場進行搶修。先是通知上游關掉節制閘,然後調集人員和機械進行渠道修補、加固。他在現場呆了三天三夜,不顧蚊叮蟲咬、天氣炎熱,直到把缺口堵好,恢復供水。當看到汩汩清水再一次歡快地奔向遠方時,他感到一陣眩暈倒在地上,連續幾天的精神高度緊張,一下子放鬆下來,整個人都癱倒了。

幾十年來,劉三和就是這樣奮戰在一線,哪裡有困難,他就出現在哪裡,哪裡有危險,他就奮不顧身衝在最前面。

一輩子,一條渠

為了灌區的建設,他嘔心瀝血

1986年7月至1992年10月,劉三和參與了西河整治工程、牛屯河分洪道工程、無為大堤加固工程建設管理工作。這三項工程歷時6年,有6期工程,共100多公里長堤壩、1000多萬方土方量。

“完全靠肩挑人抬,吃住都在工地上。” 劉三和回憶說,“當時我在指揮部工程科,主要負責安排農民工吃住、測量土方量、放線、監督工程質量、清表巡查,有時一天要跑80多里路,晚上到工棚裡,倒下就睡著了。”

最艱難的是1991年的冬天,大雪紛飛,氣溫零下10多度。劉三和帶領工作隊員冒著齊腰深的積雪,深一淺一腳巡查工地,查工程質量,查壩子上的看守人員安全,餓了就啃一口冷饅頭、渴了就吃一口白雪。

為了滿足灌區的需求,從1998年起,舒廬乾渠續建配套工程每年都下達任務,今年廬江縣廬北分乾渠治父山高山段、盛橋鎮山頭河續建配套工程屬於最後一期,項目全長13.5公里。幾十年來,他參與或負責主要水利建設項目廬江縣商品糧基地灌區續建配套工程、歷年大型灌區國家投資的灌區除險加固工程工作、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修建了 100多座洩洪閘、節制閘,渠道1000多公里。每一處工程都留下他辛勤的汗水。

“下一步,舒廬乾渠要搞灌區現代化改造工程,省里正在編制計劃,到2035年完成,農民坐在家裡,通過互聯網自動控制排放水,再也不要往基層跑了。” 劉三和高興地說,“現在以舒廬乾渠為大動脈,各個支渠如毛細血管一樣伸到每一片農田,農民種田再也不用為水犯愁了。”

幾十年來,劉三和還結合工作寫論文。1996年5月在參加研究“杭埠河灌區雙季稻增產節水灌溉試驗研究與應用”獲得安徽省水利廳頒發科技進步三等獎,安徽省科學技術委員會頒發省級科技成果;2017年12月在《鄉村科技》資源與環境板塊發表了“廬江縣郭河鎮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區域整體推進分析”論文,2018年1月在《大科技》水利建設板塊發表了“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及發展方向”論文。

“為了這條渠,我奮鬥了一輩子,它傾注了我的全部心血,眼看就要到退休年齡了,可我覺得36年來這條渠還沒有走夠,還想再走它幾年。” 劉三和眼裡閃著深情的淚光。

一輩子,一條渠一輩子,一條渠一輩子,一條渠

出品:廬江縣融媒體中心

往期精彩回顧

這麼近,那麼美!來廬江,過一個涼爽舒適的夏天

他們,真的很溫暖......

廬江這些學雷鋒典型入選合肥榜單,是你熟悉的嗎?

@所有人!廬江市民文明公約徵集ing,等你一句話

記者/錢良好

編輯/施傑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一輩子,一條渠一輩子,一條渠

一輩子,一條渠

——記安徽省廬江縣舒廬乾渠管理所黨支部書記、高級工程師劉三和

一輩子,一條渠

為配套工程把關、為農田灌溉操勞、為城市供水保暢通、為生態補水出謀劃策……他為水利事業嘔心瀝血36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員的無私奉獻情懷。

他,就是安徽省廬江縣優秀共產黨員、舒廬乾渠管理所黨支部書記、高級工程師劉三和。

一輩子,一條渠

為了鄉鄰的企盼,他紮根基層

“三伏天到了,正是農田用水、城鎮補水的高峰期,各項水利工程要抓緊時間驗收,投入使用,保障農田灌溉和城鎮居民用水。”7月18日,冒著35℃的高溫,57歲的劉三和帶著工作組,來到舒廬乾渠廬北分乾渠項目現場,督查工程驗收情況,“每到夏季,我總喜歡泡在基層,查水情、看工程,心裡才覺得踏實,我這一輩就為了這條幹渠操勞。”

1983年,21歲的劉三和從安徽水利電力學校農田水利專業畢業,被分配到舒廬乾渠萬山鎮秦樓管理處,當時單位只有六七個人,他最年輕,出外勤的活基本上都是他幹。

舒廬乾渠廬江灌區屬淠史杭大型灌區的組成部分,潤及廬江縣廬城、湯池、郭河等14個鎮,設計灌溉面積61.7萬畝,有效灌溉面積50萬畝。廬江縣是全國商品糧重點縣,灌區續建配套施工項目多、任務重。劉三和整天在外面跑,風裡來,雨裡去,白面書生變成了一個黑小夥。

“剛分配到基層時,有些牴觸情緒,覺得好不容易跳出了農門,又回到農村,而且還天天在鄉下跑。”劉三和回家時,一肚子委曲向父親訴說。

父親勸他說:“兒啊,你可記得小時候,老家每逢乾旱時候,眼看到手的糧食因缺水而絕收,鄉親們盼望著水利工程早日能修到家門口,能旱澇保收,現在你幹上了這一行,就得幹好。” 劉三和想起了小時候,父親和母親起早摸晚用水車車水的情景,他向父親許下了諾言:“一定要讓乾渠的清水自動流到田裡。”

一輩子,一條渠

為了大地的豐收,他從不言苦

1984年下半年,劉三和因技術過硬,被調到廬江縣舒廬乾渠管理所機關,負責全灌區的水情測報、管理配套工程監管。

水情測報是個重要崗位,有時深夜,暴雨突襲時,要把乾渠上的界牌閘關了,防止洪水衝下淹沒農田和村莊。當時只有發電報去。情況緊急時,他時常深夜打手電筒冒著傾盆大雨到郵局發報,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每當旱情發生時,各地都強烈要求乾渠放水。劉三和必須現場看,根據旱情調水。有一次在廬東干渠灌區查看災情時,他連人帶自行車栽到田埂下,他不顧渾身泥漿,爬起來,扛起車,繼續前行。因為在關鍵時候一碗水、一碗稻,大家心裡都著急。

抗旱也是防汛,渠道放水時都處在高水位運行,也有潰破的危險。2016年夏季無雨,當家塘乾涸,水庫放不出水源,全縣50多萬農田處於飢渴狀態,舒廬乾渠從龍河口水庫緊急調水,所裡全體人員全部壓到一線。

由於長時間高水位運行,有一天夜裡,在渠道萬山鎮區段內破了一個大口子有20多米長,水流傾瀉而下。劉三和顧不上白天勞累,立即趕到現場進行搶修。先是通知上游關掉節制閘,然後調集人員和機械進行渠道修補、加固。他在現場呆了三天三夜,不顧蚊叮蟲咬、天氣炎熱,直到把缺口堵好,恢復供水。當看到汩汩清水再一次歡快地奔向遠方時,他感到一陣眩暈倒在地上,連續幾天的精神高度緊張,一下子放鬆下來,整個人都癱倒了。

幾十年來,劉三和就是這樣奮戰在一線,哪裡有困難,他就出現在哪裡,哪裡有危險,他就奮不顧身衝在最前面。

一輩子,一條渠

為了灌區的建設,他嘔心瀝血

1986年7月至1992年10月,劉三和參與了西河整治工程、牛屯河分洪道工程、無為大堤加固工程建設管理工作。這三項工程歷時6年,有6期工程,共100多公里長堤壩、1000多萬方土方量。

“完全靠肩挑人抬,吃住都在工地上。” 劉三和回憶說,“當時我在指揮部工程科,主要負責安排農民工吃住、測量土方量、放線、監督工程質量、清表巡查,有時一天要跑80多里路,晚上到工棚裡,倒下就睡著了。”

最艱難的是1991年的冬天,大雪紛飛,氣溫零下10多度。劉三和帶領工作隊員冒著齊腰深的積雪,深一淺一腳巡查工地,查工程質量,查壩子上的看守人員安全,餓了就啃一口冷饅頭、渴了就吃一口白雪。

為了滿足灌區的需求,從1998年起,舒廬乾渠續建配套工程每年都下達任務,今年廬江縣廬北分乾渠治父山高山段、盛橋鎮山頭河續建配套工程屬於最後一期,項目全長13.5公里。幾十年來,他參與或負責主要水利建設項目廬江縣商品糧基地灌區續建配套工程、歷年大型灌區國家投資的灌區除險加固工程工作、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修建了 100多座洩洪閘、節制閘,渠道1000多公里。每一處工程都留下他辛勤的汗水。

“下一步,舒廬乾渠要搞灌區現代化改造工程,省里正在編制計劃,到2035年完成,農民坐在家裡,通過互聯網自動控制排放水,再也不要往基層跑了。” 劉三和高興地說,“現在以舒廬乾渠為大動脈,各個支渠如毛細血管一樣伸到每一片農田,農民種田再也不用為水犯愁了。”

幾十年來,劉三和還結合工作寫論文。1996年5月在參加研究“杭埠河灌區雙季稻增產節水灌溉試驗研究與應用”獲得安徽省水利廳頒發科技進步三等獎,安徽省科學技術委員會頒發省級科技成果;2017年12月在《鄉村科技》資源與環境板塊發表了“廬江縣郭河鎮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區域整體推進分析”論文,2018年1月在《大科技》水利建設板塊發表了“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及發展方向”論文。

“為了這條渠,我奮鬥了一輩子,它傾注了我的全部心血,眼看就要到退休年齡了,可我覺得36年來這條渠還沒有走夠,還想再走它幾年。” 劉三和眼裡閃著深情的淚光。

一輩子,一條渠一輩子,一條渠一輩子,一條渠

出品:廬江縣融媒體中心

往期精彩回顧

這麼近,那麼美!來廬江,過一個涼爽舒適的夏天

他們,真的很溫暖......

廬江這些學雷鋒典型入選合肥榜單,是你熟悉的嗎?

@所有人!廬江市民文明公約徵集ing,等你一句話

記者/錢良好

編輯/施傑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一輩子,一條渠

傳播廬江聲音

展示廬江風采

"一輩子,一條渠一輩子,一條渠

一輩子,一條渠

——記安徽省廬江縣舒廬乾渠管理所黨支部書記、高級工程師劉三和

一輩子,一條渠

為配套工程把關、為農田灌溉操勞、為城市供水保暢通、為生態補水出謀劃策……他為水利事業嘔心瀝血36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員的無私奉獻情懷。

他,就是安徽省廬江縣優秀共產黨員、舒廬乾渠管理所黨支部書記、高級工程師劉三和。

一輩子,一條渠

為了鄉鄰的企盼,他紮根基層

“三伏天到了,正是農田用水、城鎮補水的高峰期,各項水利工程要抓緊時間驗收,投入使用,保障農田灌溉和城鎮居民用水。”7月18日,冒著35℃的高溫,57歲的劉三和帶著工作組,來到舒廬乾渠廬北分乾渠項目現場,督查工程驗收情況,“每到夏季,我總喜歡泡在基層,查水情、看工程,心裡才覺得踏實,我這一輩就為了這條幹渠操勞。”

1983年,21歲的劉三和從安徽水利電力學校農田水利專業畢業,被分配到舒廬乾渠萬山鎮秦樓管理處,當時單位只有六七個人,他最年輕,出外勤的活基本上都是他幹。

舒廬乾渠廬江灌區屬淠史杭大型灌區的組成部分,潤及廬江縣廬城、湯池、郭河等14個鎮,設計灌溉面積61.7萬畝,有效灌溉面積50萬畝。廬江縣是全國商品糧重點縣,灌區續建配套施工項目多、任務重。劉三和整天在外面跑,風裡來,雨裡去,白面書生變成了一個黑小夥。

“剛分配到基層時,有些牴觸情緒,覺得好不容易跳出了農門,又回到農村,而且還天天在鄉下跑。”劉三和回家時,一肚子委曲向父親訴說。

父親勸他說:“兒啊,你可記得小時候,老家每逢乾旱時候,眼看到手的糧食因缺水而絕收,鄉親們盼望著水利工程早日能修到家門口,能旱澇保收,現在你幹上了這一行,就得幹好。” 劉三和想起了小時候,父親和母親起早摸晚用水車車水的情景,他向父親許下了諾言:“一定要讓乾渠的清水自動流到田裡。”

一輩子,一條渠

為了大地的豐收,他從不言苦

1984年下半年,劉三和因技術過硬,被調到廬江縣舒廬乾渠管理所機關,負責全灌區的水情測報、管理配套工程監管。

水情測報是個重要崗位,有時深夜,暴雨突襲時,要把乾渠上的界牌閘關了,防止洪水衝下淹沒農田和村莊。當時只有發電報去。情況緊急時,他時常深夜打手電筒冒著傾盆大雨到郵局發報,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每當旱情發生時,各地都強烈要求乾渠放水。劉三和必須現場看,根據旱情調水。有一次在廬東干渠灌區查看災情時,他連人帶自行車栽到田埂下,他不顧渾身泥漿,爬起來,扛起車,繼續前行。因為在關鍵時候一碗水、一碗稻,大家心裡都著急。

抗旱也是防汛,渠道放水時都處在高水位運行,也有潰破的危險。2016年夏季無雨,當家塘乾涸,水庫放不出水源,全縣50多萬農田處於飢渴狀態,舒廬乾渠從龍河口水庫緊急調水,所裡全體人員全部壓到一線。

由於長時間高水位運行,有一天夜裡,在渠道萬山鎮區段內破了一個大口子有20多米長,水流傾瀉而下。劉三和顧不上白天勞累,立即趕到現場進行搶修。先是通知上游關掉節制閘,然後調集人員和機械進行渠道修補、加固。他在現場呆了三天三夜,不顧蚊叮蟲咬、天氣炎熱,直到把缺口堵好,恢復供水。當看到汩汩清水再一次歡快地奔向遠方時,他感到一陣眩暈倒在地上,連續幾天的精神高度緊張,一下子放鬆下來,整個人都癱倒了。

幾十年來,劉三和就是這樣奮戰在一線,哪裡有困難,他就出現在哪裡,哪裡有危險,他就奮不顧身衝在最前面。

一輩子,一條渠

為了灌區的建設,他嘔心瀝血

1986年7月至1992年10月,劉三和參與了西河整治工程、牛屯河分洪道工程、無為大堤加固工程建設管理工作。這三項工程歷時6年,有6期工程,共100多公里長堤壩、1000多萬方土方量。

“完全靠肩挑人抬,吃住都在工地上。” 劉三和回憶說,“當時我在指揮部工程科,主要負責安排農民工吃住、測量土方量、放線、監督工程質量、清表巡查,有時一天要跑80多里路,晚上到工棚裡,倒下就睡著了。”

最艱難的是1991年的冬天,大雪紛飛,氣溫零下10多度。劉三和帶領工作隊員冒著齊腰深的積雪,深一淺一腳巡查工地,查工程質量,查壩子上的看守人員安全,餓了就啃一口冷饅頭、渴了就吃一口白雪。

為了滿足灌區的需求,從1998年起,舒廬乾渠續建配套工程每年都下達任務,今年廬江縣廬北分乾渠治父山高山段、盛橋鎮山頭河續建配套工程屬於最後一期,項目全長13.5公里。幾十年來,他參與或負責主要水利建設項目廬江縣商品糧基地灌區續建配套工程、歷年大型灌區國家投資的灌區除險加固工程工作、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修建了 100多座洩洪閘、節制閘,渠道1000多公里。每一處工程都留下他辛勤的汗水。

“下一步,舒廬乾渠要搞灌區現代化改造工程,省里正在編制計劃,到2035年完成,農民坐在家裡,通過互聯網自動控制排放水,再也不要往基層跑了。” 劉三和高興地說,“現在以舒廬乾渠為大動脈,各個支渠如毛細血管一樣伸到每一片農田,農民種田再也不用為水犯愁了。”

幾十年來,劉三和還結合工作寫論文。1996年5月在參加研究“杭埠河灌區雙季稻增產節水灌溉試驗研究與應用”獲得安徽省水利廳頒發科技進步三等獎,安徽省科學技術委員會頒發省級科技成果;2017年12月在《鄉村科技》資源與環境板塊發表了“廬江縣郭河鎮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區域整體推進分析”論文,2018年1月在《大科技》水利建設板塊發表了“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及發展方向”論文。

“為了這條渠,我奮鬥了一輩子,它傾注了我的全部心血,眼看就要到退休年齡了,可我覺得36年來這條渠還沒有走夠,還想再走它幾年。” 劉三和眼裡閃著深情的淚光。

一輩子,一條渠一輩子,一條渠一輩子,一條渠

出品:廬江縣融媒體中心

往期精彩回顧

這麼近,那麼美!來廬江,過一個涼爽舒適的夏天

他們,真的很溫暖......

廬江這些學雷鋒典型入選合肥榜單,是你熟悉的嗎?

@所有人!廬江市民文明公約徵集ing,等你一句話

記者/錢良好

編輯/施傑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一輩子,一條渠

傳播廬江聲音

展示廬江風采

一輩子,一條渠

就知道你在看

"一輩子,一條渠一輩子,一條渠

一輩子,一條渠

——記安徽省廬江縣舒廬乾渠管理所黨支部書記、高級工程師劉三和

一輩子,一條渠

為配套工程把關、為農田灌溉操勞、為城市供水保暢通、為生態補水出謀劃策……他為水利事業嘔心瀝血36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員的無私奉獻情懷。

他,就是安徽省廬江縣優秀共產黨員、舒廬乾渠管理所黨支部書記、高級工程師劉三和。

一輩子,一條渠

為了鄉鄰的企盼,他紮根基層

“三伏天到了,正是農田用水、城鎮補水的高峰期,各項水利工程要抓緊時間驗收,投入使用,保障農田灌溉和城鎮居民用水。”7月18日,冒著35℃的高溫,57歲的劉三和帶著工作組,來到舒廬乾渠廬北分乾渠項目現場,督查工程驗收情況,“每到夏季,我總喜歡泡在基層,查水情、看工程,心裡才覺得踏實,我這一輩就為了這條幹渠操勞。”

1983年,21歲的劉三和從安徽水利電力學校農田水利專業畢業,被分配到舒廬乾渠萬山鎮秦樓管理處,當時單位只有六七個人,他最年輕,出外勤的活基本上都是他幹。

舒廬乾渠廬江灌區屬淠史杭大型灌區的組成部分,潤及廬江縣廬城、湯池、郭河等14個鎮,設計灌溉面積61.7萬畝,有效灌溉面積50萬畝。廬江縣是全國商品糧重點縣,灌區續建配套施工項目多、任務重。劉三和整天在外面跑,風裡來,雨裡去,白面書生變成了一個黑小夥。

“剛分配到基層時,有些牴觸情緒,覺得好不容易跳出了農門,又回到農村,而且還天天在鄉下跑。”劉三和回家時,一肚子委曲向父親訴說。

父親勸他說:“兒啊,你可記得小時候,老家每逢乾旱時候,眼看到手的糧食因缺水而絕收,鄉親們盼望著水利工程早日能修到家門口,能旱澇保收,現在你幹上了這一行,就得幹好。” 劉三和想起了小時候,父親和母親起早摸晚用水車車水的情景,他向父親許下了諾言:“一定要讓乾渠的清水自動流到田裡。”

一輩子,一條渠

為了大地的豐收,他從不言苦

1984年下半年,劉三和因技術過硬,被調到廬江縣舒廬乾渠管理所機關,負責全灌區的水情測報、管理配套工程監管。

水情測報是個重要崗位,有時深夜,暴雨突襲時,要把乾渠上的界牌閘關了,防止洪水衝下淹沒農田和村莊。當時只有發電報去。情況緊急時,他時常深夜打手電筒冒著傾盆大雨到郵局發報,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每當旱情發生時,各地都強烈要求乾渠放水。劉三和必須現場看,根據旱情調水。有一次在廬東干渠灌區查看災情時,他連人帶自行車栽到田埂下,他不顧渾身泥漿,爬起來,扛起車,繼續前行。因為在關鍵時候一碗水、一碗稻,大家心裡都著急。

抗旱也是防汛,渠道放水時都處在高水位運行,也有潰破的危險。2016年夏季無雨,當家塘乾涸,水庫放不出水源,全縣50多萬農田處於飢渴狀態,舒廬乾渠從龍河口水庫緊急調水,所裡全體人員全部壓到一線。

由於長時間高水位運行,有一天夜裡,在渠道萬山鎮區段內破了一個大口子有20多米長,水流傾瀉而下。劉三和顧不上白天勞累,立即趕到現場進行搶修。先是通知上游關掉節制閘,然後調集人員和機械進行渠道修補、加固。他在現場呆了三天三夜,不顧蚊叮蟲咬、天氣炎熱,直到把缺口堵好,恢復供水。當看到汩汩清水再一次歡快地奔向遠方時,他感到一陣眩暈倒在地上,連續幾天的精神高度緊張,一下子放鬆下來,整個人都癱倒了。

幾十年來,劉三和就是這樣奮戰在一線,哪裡有困難,他就出現在哪裡,哪裡有危險,他就奮不顧身衝在最前面。

一輩子,一條渠

為了灌區的建設,他嘔心瀝血

1986年7月至1992年10月,劉三和參與了西河整治工程、牛屯河分洪道工程、無為大堤加固工程建設管理工作。這三項工程歷時6年,有6期工程,共100多公里長堤壩、1000多萬方土方量。

“完全靠肩挑人抬,吃住都在工地上。” 劉三和回憶說,“當時我在指揮部工程科,主要負責安排農民工吃住、測量土方量、放線、監督工程質量、清表巡查,有時一天要跑80多里路,晚上到工棚裡,倒下就睡著了。”

最艱難的是1991年的冬天,大雪紛飛,氣溫零下10多度。劉三和帶領工作隊員冒著齊腰深的積雪,深一淺一腳巡查工地,查工程質量,查壩子上的看守人員安全,餓了就啃一口冷饅頭、渴了就吃一口白雪。

為了滿足灌區的需求,從1998年起,舒廬乾渠續建配套工程每年都下達任務,今年廬江縣廬北分乾渠治父山高山段、盛橋鎮山頭河續建配套工程屬於最後一期,項目全長13.5公里。幾十年來,他參與或負責主要水利建設項目廬江縣商品糧基地灌區續建配套工程、歷年大型灌區國家投資的灌區除險加固工程工作、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修建了 100多座洩洪閘、節制閘,渠道1000多公里。每一處工程都留下他辛勤的汗水。

“下一步,舒廬乾渠要搞灌區現代化改造工程,省里正在編制計劃,到2035年完成,農民坐在家裡,通過互聯網自動控制排放水,再也不要往基層跑了。” 劉三和高興地說,“現在以舒廬乾渠為大動脈,各個支渠如毛細血管一樣伸到每一片農田,農民種田再也不用為水犯愁了。”

幾十年來,劉三和還結合工作寫論文。1996年5月在參加研究“杭埠河灌區雙季稻增產節水灌溉試驗研究與應用”獲得安徽省水利廳頒發科技進步三等獎,安徽省科學技術委員會頒發省級科技成果;2017年12月在《鄉村科技》資源與環境板塊發表了“廬江縣郭河鎮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區域整體推進分析”論文,2018年1月在《大科技》水利建設板塊發表了“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及發展方向”論文。

“為了這條渠,我奮鬥了一輩子,它傾注了我的全部心血,眼看就要到退休年齡了,可我覺得36年來這條渠還沒有走夠,還想再走它幾年。” 劉三和眼裡閃著深情的淚光。

一輩子,一條渠一輩子,一條渠一輩子,一條渠

出品:廬江縣融媒體中心

往期精彩回顧

這麼近,那麼美!來廬江,過一個涼爽舒適的夏天

他們,真的很溫暖......

廬江這些學雷鋒典型入選合肥榜單,是你熟悉的嗎?

@所有人!廬江市民文明公約徵集ing,等你一句話

記者/錢良好

編輯/施傑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一輩子,一條渠

傳播廬江聲音

展示廬江風采

一輩子,一條渠

就知道你在看

一輩子,一條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