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雜交水稻在非洲創高產紀錄 網友:中國技術讓世界人民吃飽飯

農業是中非合作的重點領域。自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以來,中國與非洲各國攜手推進農業合作,迄今已走過13個年頭。

中國雜交水稻在非洲創高產紀錄 網友:中國技術讓世界人民吃飽飯


視頻截圖

最近,中國的農業技術專家在馬達加斯加種植的水稻取得了巨大成功,未來有望解決這個非洲貧困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

這是中國農業技術專家在馬達加斯加馬義奇鎮種植的5公頃雜交水稻,最近完成了抽樣測產,得出的數據達到每公頃10.8噸,在當地,這是非常驚人的高產量。遠遠高於當地一般每公頃3噸左右的產量。

馬達加斯加農業畜牧業和漁業部長 呂西安·拉那利維魯:使用雜交水稻種子,將極大地提高馬達加斯加的水稻產量。

馬達加斯加總人口近2500萬,其中超過80%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本國稻米的產量卻一直不高,至今,仍有近200萬人面臨饑荒的威脅,每年需要進口大米四十萬噸。

馬達加斯加農業畜牧業和漁業部長 呂西安·拉那利維魯:馬達加斯加水稻發展最主要的困難和瓶頸就是缺少優質的種子,第二個主要的問題就是缺乏技術培訓。

胡月舫作為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派出的援非專家,是10年前來到馬達加斯加的。由於馬達加斯加氣候條件複雜,近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上,集中了熱帶雨林、熱帶草原、熱帶高原、半乾旱四種氣候。為了培育出適應各種氣候的高產種子,胡月舫在十年內跑遍了馬達加斯加幾乎所有的水稻種植區。

在袁隆平院士指導下,胡月舫帶領團隊,成功培育出3種適合當地土壤氣候的高產雜交水稻種子,並通過馬達加斯加政府的審定。

農業技術專家 胡月舫:必須要按精耕細作,按科學管理。你必須要做示範,你必須要把每一項工作都做到夠細。

據介紹,2007年以來,共有二十多位來自中國的農業技術專家在馬達加斯加推廣雜交水稻種植技術,累計推廣雜交水稻四萬公頃,增產稻穀十二萬噸以上。

馬達加斯加農業畜牧業和漁業部長 呂西安·拉那利維魯:受益的不僅僅是馬達加斯加,而是整個非洲。

網友評論

中國雜交水稻在非洲創高產紀錄 網友:中國技術讓世界人民吃飽飯


中國雜交水稻在非洲創高產紀錄 網友:中國技術讓世界人民吃飽飯


延伸閱讀

雜交水稻

雜交水稻(hybrid rice)指選用兩個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同時它們的優良性狀又能互補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生產具有雜種優勢的第一代雜交種,用於生產,這就是雜交水稻。雜種優勢是生物界普遍現象,利用雜種優勢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是現代農業科學的主要成就之一。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雜交是由美國人 Henry Beachell 在1963年於印度尼西亞完成的,後被授予1996年的世界糧食獎。

水稻具有明顯的雜種優勢現象,主要表現在生長旺盛,根系發達,穗大粒多,抗逆性強等方面,因此,利用水稻的雜種優勢以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一直是育種家夢寐以求的願望。但是,水稻屬自花授粉植物,雌雄蕊著生在同一朵穎花裡,由於穎花很小,而且每朵花只結一粒種子,因此很難用人工去雄雜交的方法來生產大量的第一代雜交種子,所以長期以來水稻的雜種優勢未能得到應用。

袁隆平於1971年2月調到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專門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工作。1973年,以他為首的科技攻關組完成了三系配套併成功培育雜交水稻,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歷史性突破。1984年6月成立了全國性的雜交水稻專門研究機構--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後又成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均由袁隆平任中心主任至今。

1986年提出“兩系法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的發展觀點,經6年艱難攻關,與研究人員成功地突破了兩系雜交稻關鍵技術並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增產效果。1997年提出“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的技術路線,在國際上引起高度重視。在他的率領下,先後於2000年、2004年和2011年實現了超級稻畝產700公斤、800公斤和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標,畝產1000公斤的第四期目標也於2014年10月實現歷史性突破,為進一步大面積、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奠定了基礎。1995年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中國發明的雜交水稻,除國內發展迅速外,在國外,已有越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美國在大面積生產上應用,並取得了顯著的增產效果。

來源 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央視 網友評論 百度百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