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雲飛:毛澤東書法管窺

書法 草書 藝術 懷素 中國近代史 人民網 2018-11-30
孟雲飛:毛澤東書法管窺孟雲飛:毛澤東書法管窺孟雲飛:毛澤東書法管窺孟雲飛:毛澤東書法管窺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新中國的開國領袖,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詩人、書法家。在書法上,他被公認為20世紀最傑出的書法家之一。他的書法龍蛇飛舞,氣勢磅礴。

一、書法緣

毛澤東8歲進私塾,對書法有極大的興趣,自此與翰墨結下不解之緣。1910年,他進入湘鄉東山高等小學堂後,作了一篇文章《宋襄公論》。國文老師譚詠春閱卷時評道:“視似君身有仙骨,寰視全宇,似黃河之水,一瀉千里。”文章用楷書寫就,工整秀麗,當時師生們讚譽他的文和字為“兩絕”。 1913年,毛澤東在湖南第四師範學校讀書時,留下了一本筆記。前11頁是手抄的《離騷》和《九歌》,後36頁冠名《講堂錄》。觀看這些墨跡,其風格瀟灑飄逸,神采飛揚。毛澤東讀書期間常說:“字要寫得好,就要起得早;字要寫得美,必須勤磨練;刻苦自勵,窮而後工,才能得心應手……學字要有帖,帖中要發揮。”

毛澤東早期書法得力於鐘王,在漢魏、隋碑、章草、晉唐楷書中下了較深的筆墨功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戎馬之餘,他堅持書法實踐,披覽碑帖。從江西到延安,他一直把閱讀臨寫過的法帖帶在身邊。他擅長狂草,源自張旭、懷素。

毛澤東對書法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書法是他精神生活的主要內容之一。

毛澤東無論轉戰到哪裡都不忘研究、學習書法。他率領部隊轉戰到貴州遵義縣北婁山關時,見到石碑上刻“婁山關”三個紅漆大字,便向大家介紹了“婁山關”3個大字的特點和價值。他說,這3個字寫得蒼勁挺拔,工匠石刻非常精美,並感嘆說:“可惜不知出自哪位名家之手,這碑又修建於何代?”

紅軍長征到達延安後,一套晉唐小楷一直帶在毛澤東身邊。他於繁忙的工作之餘,利用點滴時間臨寫法帖。該時期,毛澤東的書法創作又上了一個新臺階,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風格:汪洋恣肆,跌宕起伏。

在毛澤東豐澤園故居的書房裡,至今仍然留存有他讀過的大量字帖和書籍。其中,有規整秀麗的漢隸,有妍美流暢的“二王”法帖,有厚重雄勁的楷書墨跡,有逸勢奇壯的“狂草”,還有中國曆代書法理論著作等,品類眾多。

1949年後,毛澤東閱讀法帖更多更勤。20來年的時間裡,他讀過的法帖有近400種之多。“二王”、孫過庭、懷素的草書帖及《三希堂法帖》,是他時常喜愛翻閱的。毛澤東讀帖善於察其用筆、結構、章法等,吸取精華,不斷豐富自己的書法藝術。在書法諸體中,他最喜愛的是草書,而在草書中,他最喜歡懷素。毛澤東對懷素的《自敘帖》、《論書帖》、《苦筍貼》等百讀不厭。關於毛澤東的草書和懷素的《自敘帖》,田家英認為:“毛澤東的書法,特別是草書,和懷素《自敘帖》有相同的地方,一是筆畫都較細圓;二是字形都較大;三是在大草的佈局上,都採用了行行逶迤、翩翩恣肆的寫法;四是‘神’上很相似。”杜甫在《觀公孫大娘舞劍器》中寫道:“往者吳人張旭,善草書書帖,數常於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毛澤東認為:“杜甫這段話說出了舞蹈、戲劇等藝術與書法藝術相通,是至理名言。”

二、書風演變

毛澤東書法的演變歷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青年時代是第一階段。該時期多為楷書,字體工整。 1921年到1949年間,是第二階段。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戰火紛飛的環境中,他運籌帷幄,為使機要人員傳達準確,他起草的文電多是行書。30年代以後,字體清秀,字體自左向右略有傾斜。1949年進北京以後,是第三階段。這時生活環境好了,此時他的字越寫越好,越寫越草。但是,他的信函視對象而有區別,對文化程度低的人,他就寫得清楚工整;給高級民主人士、老先生、科學家、教授等的書信多為草書,例如他書寫的詩詞,給華羅庚、章士釗的信件等,都非常灑脫、精美。

來賞析一首詩詞——《西江月·井岡山》

一九二八年秋,敵軍四個團攻打井岡山北面的黃洋界。當時山上只有紅軍只有兩個連的兵力,敵我力量懸殊。紅軍最終憑藉一門迫擊炮和僅有的三發炮彈一舉獲勝(前二發為啞炮)。毛澤東豪情滿懷的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詞作。

從書法角度來講,我們不難看出,毛澤東主席的書法有以下幾個特點:

1、字形欹側。也就是說,字大都向右或向左傾斜。但仔細揣摩,每個字又都保持了它本身結構的重力平衡。這種字勢,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似欹反正,險中求穩。如開篇的“山”,還有“敵”字等等。

2、字形較長。毛澤東的行書,字形都較長,呈長方形。如“軍”字,“城”字等。

3、筆畫多露鋒。毛澤東的行書,不少字用筆用露鋒。這在入紙起筆時多見。

4、橫畫向右上方的斜度較大。人們寫橫畫,一般較平,或者微微向右上方偏斜。而毛澤東寫橫畫,向右上方的傾斜度特別明顯。如“圍”字,“巖”字等。

5、章法渾然一體。整體欣賞,書作氣貫長虹。

欣賞書法作品,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技法層面上,欣賞毛主席的書作更是如此。觀此作品,彷彿又聽見了當年黃洋界那隆隆的炮聲,又感受到了“我自巋然不動”的鎮靜,又溫習了“眾志成城”的團結——那是取勝的法寶啊!

三、書法見解

毛澤東的著作豐富,他對書法藝術的見解,我們只能從一些片言隻語中領略。

毛澤東說:“字的結構有大小、疏密,筆畫有長短、粗細、曲直、交叉,筆勢上又有虛與實,動與靜,佈局上有行與行間的關係、黑白之間的關係。你看,這一對對的矛盾都是對立的統一啊!既有矛盾,又有協調統一。中國的書法裡充滿了辯法呀!”

書法家不一定必須是位思想家、哲學家,但是他必須會思考,懂辯證法。同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一樣,書法也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體:黑白、大小、粗細、疏密、欹正、徐疾、曲直、虛實等等,……書法是書法家對生命存在的體驗和對生存的環境的觀察,表達對時空感受,並不斷思考、追求筆墨語言的最佳效果。

毛澤東指出:“人有像貌、筋骨、精神,字也有像貌、筋骨、神韻。因此,臨帖,最初要照原樣寫,以後練多了,要仿其形,取其神。“他說:“字和人一樣,也有筋骨和靈魂。練久了,就會找到筋骨,寫出神韻。”所謂筋骨,是字的形貌、氣勢和力量;所謂靈魂,是字的內質、神韻。北碑尚骨,南帖尚神,毛澤東則主張骨神兼備。 這種說法和古人論書的形象比況十分吻合,從而再次說明,書法是門有生命的藝術。

毛澤東說:“學字要有帖,學好後要發揮。習字要有體,但不一定受一種體的限制,要兼學並蓄,廣採博取,有自己的創新,自己的風格,才能引人入勝。”

晉人陸機《文賦》雲:“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一代巨人毛澤東寬廣的氣魄,博大的胸襟,豐富的經歷,深厚的學養,其汪洋恣肆、儀態萬方的書法風格,盡付筆端。

四、結語

無論是在“漫天皆白,雪裡行軍情更迫”的崢嶸歲月,還是在“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的和平年代;無論是在“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追問之中,還是在“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國事之餘,毛澤東在每一個時期都不曾停止過自己的書法實踐。他不斷追求,終於採千古之遺韻,熔百家於一爐,其書龍蛇飛舞,俏俊飄逸, 豪放酣暢、風馳電掣;時時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看到那汪洋恣肆的筆墨,我們不禁想起了清代書論家劉熙載的話:“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毛澤東詩人的瀟灑浪漫,政治家的雄才大略,革命家的磅礴大氣,一一浮現在眼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