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品中國:創新神作,《裴將軍詩帖》中的“怪”為的是哪般

書法 顏真卿 藝術 吳道子 禮品中國 2017-03-30

在顏真卿的行草書作品中,《裴將軍詩帖》是最怪誕的一件。此帖流傳不廣,罕為人見,但凡是見到此帖的人都為之振奮、一見傾心、愛不釋手。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感嘆:“餘覓之十數年無可得,今忽睹之,不禁拍案叫絕!”

此帖又叫《送裴將軍北伐詩卷》,有真跡和刻本兩種流傳於世。最早的刻本見於南宋嘉定年間刻的顏書專集《忠義堂帖》,詩稿沒有署名,在《魯公文集》中也見不到它的蹤影。儘管如此,據其書法風格和內容來推斷,明清許多大書家都認為它是顏真卿的真跡。

——視頻資源源自互聯網,若有疑問請及時聯繫我們~~

第一怪:自從大書家王羲之問世以來,“二王”書風一統天下,後代書家在學書時都把“書聖”奉為至高無上的豐碑。不管是初唐四大家中的歐陽詢和虞世南還是褚遂良,都盡心盡力效其法,不敢任意亂越雷池,以至於在他們的書體中,總能或多或少地見到“二王”影子。這種現象在東晉“二王”到中唐各個時期的其他書家作品中屢見不鮮。在這種長期形成的特殊環境中,盛唐書家顏真卿卻能“眾叛親離”大膽創出與“二王”書風毫不相干的《裴將軍詩帖》。橫看豎看,找不到半點“二王”痕跡。

第二怪:像此帖這樣怪誕寫法的作品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即使在顏真卿自己的作品中也絕對找不出第二件。這種怪誕之作顯然是書家在向“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下戰書。現代書家沈鵬先生寫道:“血淚文章擲地聲,沉雄鬱勃異《蘭亭》。真行草法兼之備,心跡平原聳峻崚。”不管是單字結構、章法變化、用筆特點,都與《蘭亭》迥然不同。因為顏真卿的人生經歷、處境及性格,註定他寫不出《蘭亭》的“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來。

第三怪:看著不同書體熔為一爐的帖跡,就可以想象《裴將軍詩帖》的創造新格局,這些羅列的形象不管如何的不同,總能達到和諧統一而不顯唐突,各種筆意都滲透在帖中,有篆意有隸意的筆畫,草書行書楷書相安無事,避讓顧盼有致,在縱有行橫無列的行筆運作中,變態多端,不拘一格。

想來古人本來就有無限的創意精神,在儒家為主流的那種社會是不容易的,張旭懷素僅為草或僅為楷如一帖中,他們草書的自由精神在張芝那輩便是存在,不過是進一步演進一番,而此帖是楷草行諸體相間,在此之前不見有古人,在之後有鄭板橋接過衣缽,成為奇怪的六分半書,其實那種精神風貌便是這帖的發展。

禮品中國:創新神作,《裴將軍詩帖》中的“怪”為的是哪般

關於裴將軍:

裴將軍叫裴旻,是唐代的舞劍高手,也是一員猛將。《新唐書·李白傳》中說:“文宗時召李白歌詩,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朱景玄在《唐朝名畫錄》中記載:開元中,大畫家吳道子同唐玄宗到洛陽城,巧遇書家張旭和裴旻將軍。裴旻想請吳道子為已故的雙親作幅畫,吳道子不肯,日:“我聞裴將軍之名久矣,如能為我舞劍一曲,定能抵當所贈,觀基壯氣,並可以助我揮毫。”張旭當即贊成,還同意助興為裴旻書一壁字。於是裴旻舞劍,吳道子作畫,張旭書法,轟動了當時的整個洛陽城,人們興奮地說:“一日之中獲三絕。”


請大家來吐槽評論啦!

最後,歡迎大家關注我麼的微信公眾賬號“巍巍書畫網/巍巍收藏”,小編早已經備好茶點,就等您來坐坐啦~~~

相關推薦

推薦中...